根内部构造
根的构造

鸢尾根 --中柱
内皮层
两个重要的名词
呈束状排列的初生维 管组织称维管束
根中的初生木质部 与初生韧皮部相间 排列,呈辐射状, 故称辐射维管束
单子叶植物根的特点:
与双子叶植物相同之处: 二者根尖均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 部分组成。在成熟区部位均为初生结构,两者的初生 结构均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组成。 不同之处: • 单子叶植物无次生生长,双子叶植物多进行次生生长。 • 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五面加厚,双子叶四面加厚。 • 单子叶植物初生木质部束为多原型,双子叶为2原、3 原或4原。 • 单子叶植物根的中部有髓或髓腔,双子叶植物无髓结 构。 • 单子叶植物的表皮和皮层一直存在,双子叶植物由于 次生生长,根的表皮和皮层脱落。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过程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过程
单子叶植物内皮层五层加厚
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
次生生长:形成层的发生、发育生长和分化 ,使维管组织不断数量增加,根的直径增 大的过程,以及木栓形成层形成周皮的过 程。
维管形成层发生
条状形成层
波 状 形 成 层
环状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
(3)初生韧皮部:
与原生木质部相间 排列。 筛管、伴胞等组成, 输导同化产物。 外始式。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4)薄壁组织与髓: 初生韧皮部与初 生木质部之间常 有几层薄壁细胞。
构成维管形成层 的一部分。 少数植物根的中 央早期有薄壁细 胞 —髓
薄壁细 胞区
双子叶植物根的 初生结构总结
表皮
皮 层
周皮可多次形成。第一次形成周皮的木 栓形成层源于恢复分裂能力的中柱鞘细 胞。以后形成的周皮可起源于皮层细胞 或韧皮部薄壁细胞。
认识药用植物根的特征 根的内部构造 根的次生构造 药用植物识别课件

➢ 周皮可以不断产生,新的周皮把老的周皮推向外方。
根的次生结构
周皮
棉花老根图
形成层
根的次生结构
➢ 形成层除了形成 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外,还在一定的部位上也分生一 些薄壁细胞,这此薄壁细胞呈辐射状排列,叫维管射线(木射线和韧皮射 线)又叫次生射线,具有横向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功能。
周皮
形成层
射线 初生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
棉花老根图
次生木质部
根的次生结构
向日葵 老根的横切
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 韧皮部
根的次生结构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周皮的形成
➢ 由于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使得根不断加粗,外周的表 皮和皮层在加粗的过程中因不能进行相应的加粗而被 挤压破坏,在表皮和皮层被破坏前, 维管柱鞘等处 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向外产生木 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后生皮层)。
➢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合称为周皮 。周皮替 代表皮起保护作用。
(2)形成层的活动 形成层为一层扁平的细胞,它们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
加于初生木质部的外方,叫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加于初生韧 皮部的内方,叫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为次生维管组织,是 次生构造的主要部分。此时的维管束变为无限外韧的维管束。
一、根的次生结构
蚕豆根的显微图(示形成层)
目录
1
根的形态和类型
2
根的内部构造
2 根的内部构造
2.1 根尖及其发展 2.2 根的初生构造 2.3 根的次生构造 2.4 根的异常构造
根的次生结构
识别药用植物的显微构造—识别根的内部构造

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周皮
根的次生生长图解 A.形成层尚未出现 B.形成层已形成 C.次生木质部与次生韧皮部的形成 D.形成层已成完整的圆环 1.初生木质部 2.初生韧皮部 3.形成层 4.次生木质部 5.次生韧皮部
根的次生构造
(a)根的次生生长初期
任务三 识别பைடு நூலகம்的内部构造
二、根的初生构造
表皮:一层细胞,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外皮层 : 一层细胞,排列整齐
皮层
中皮层: 疏松薄壁组织(面积大) 内皮层:具凯氏带或凯氏点
中柱鞘 :具有潜在分生能力
维管柱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辐射维管束
二、根的初生构造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1.表皮 2.皮层 3.内皮 层 4.维管柱鞘 5.原生 木质部 6.后生木质部 7.初生韧皮部 8.髓
(b)根的次生生长成熟期
1.表皮 2.皮层 3.内皮层 4.中柱鞘 5.形成层 6.初生韧皮部
7.次生韧皮部 8.初生木质部 9.周皮 10.次生韧皮部
根的次生构造
木栓层 木栓层形成 层栓内层
次生韧皮部 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维管射线
木栓层
双
子
木栓形成层
叶
栓内层
植
次生韧皮部
物
根
形成层
的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这一部分。 根尖可分为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根毛区)
根尖纵切面
次
次生木质部
生
构 造
维管射线
任务三 识别根的内部构造
四、根的异常构造
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 ,除了正常的次生构 造外,还产生了一些 特有的的维管束,称 异型维管束,形成了 根的异常构造,也称 三生构造。
y11(3-5)根、茎、叶的内部构造

三、侧根的形成
起源于中柱鞘 ,首先平周分裂,使细胞 层数增加,并向外突起。然后平周分裂 和垂周分裂,产生一团新细胞,形成侧 根原基。 常发生在母根根尖的成熟区,位置常固 定。 二原型:发生于原生木质部与原生韧 皮部之间;三原型和四原型:正对着原 生木质部的位置;多原型:正对着原生 韧皮部或原生木质部的位置。
第二节 茎的显微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 四、单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构造特点 五、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中药资源学科组 F Ge, Jiangxi College of TCM
一、茎尖的构造
由分生区[生长锥(growth cone)]、伸长 区和成熟区3部分组成。 注意与根尖的不同点: 茎尖顶端无类似根冠的构造。 在生长锥周围能形成叶原基(leaf primordium)或腋芽原基(bud primordium) 的小突起。 成熟区的表皮不形成根毛,但常有气孔和 毛茸。
四、根的次生构造
通过次生分生组织的分裂活动, 形成了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内为: 周皮,有的有皮层,初生韧皮部 (成颓废组织),次生韧皮部,形成 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
中药资源学科组 F Ge, Jiangxi College of TCM
棉根构造照片
中药资源学科组 F Ge, Jiangxi College of TCM
中药资源学科组 F Ge, Jiangxi College of TCM
(三)维管柱(vascular cylinder)
1.初生维管束(primary vascular bundle) 1) 初生韧皮部(primary phloem) : 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 组成。 分化成熟方向和根相同,是外始式 (exarch)。 初生韧皮纤维束
根的初生构造

根的初生构造从横切面可以看出,根的初生结构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1.表皮:位于根的最外围,由单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间隙、壁薄、无角质化、通透、无气孔组成。
一些细胞的外壁突出形成根毛。
它被称为吸收表皮。
根被:一般根表皮由一层活细胞组成,表皮有多层,形成根被。
2.皮层:表皮内部,细胞层数多,壁薄,排列疏松,有间隙,空间大。
1)外皮层:位于皮层的最外层,排列紧密,整齐无空隙。
表皮被破坏后,外皮层的细胞壁可被栓塞,以增强保护作用。
2)皮层薄壁组织:位于外皮层,壁薄,排列疏松,有间隙,具有运输和贮藏功能。
3)内皮层:皮层的最内层,紧密整齐,无间隙,壁特别增厚。
a、凯氏带:径向壁(侧壁)和上下壁(横壁)局部增厚(木质或木栓化),呈带状环绕一圈。
横切面观呈点状,又称凯氏点。
多见于双子叶植物。
b、马蹄形加厚:径向、上下及内切向壁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较薄,在横切面观时,增厚部分呈马蹄形。
多见于单子叶植物。
c、全面加厚:外切向壁也加厚(木栓化)。
d、通道细胞:在马蹄形或全面加厚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少数正对初生木质部角的内皮层细胞壁不增厚,有利于水分和养料内外流通,称通道细胞。
3.维管柱根的内皮层内的所有组织结构统称为维管柱,分为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有些植物还有髓。
1)中柱鞘:也称维管柱鞘,是维管柱靠近内皮层的最外层组织,通常由一层细胞组成,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2)初生木质部:根的输导组织,一般分为若干束,与初生韧皮部成一定角度排列,每束称为辐射维管束。
它由导管、管胞、木材薄壁细胞和木材纤维组成。
裸子植物只有管胞。
成熟的顺序是从外向内再到向心,这叫外部启动。
3)初生韧皮部:具有与初生木质部相同的束数,交替排列,其间有薄壁组织间隔,其发育方向也是向外的,初生韧皮部在外,后生韧皮部在内。
被子植物由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偶见韧皮纤维,而裸子植物只有筛胞。
4)髓:一般双子叶植物向中心分化,没有髓。
根

•
• • 双子叶植物 根的次生构造 • • •
表皮————————————→ 周皮 外皮层 皮层 中皮层 ———————→ 三层分界不明显 内皮层 中柱鞘 —————------—→ 双子叶植物老根多不存在 维管柱 初生韧皮部 次生韧皮部 维管束 —→ 无限外韧维管束 形成层 (辐射状) 初生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
2、直根系和须根系
• (1)直根系 • 主根发达,主根和侧根的界限非常明显。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系是直根系。 • (2)须根系 • 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枯萎,而从茎的 基部节上生长出许多粗细、长短相仿的不 定根,簇生呈须状,没有主次之分。一般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是须根系。
(二) 根的变态
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 形态构造产生了许多变态,常见的种类有: • • • • • 变态根 • • • 圆锥根 圆柱根 圆球根 块 根
•
形成层向内分生次生木质 部向外分生次生韧皮部,而形 成新的次生维管束,为无限外 韧维管束。 • 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木栓层, 向内分生栓内层,而形成周皮。
•
次生维管束中常有由半径 向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射线,呈放 射状排列,称维管射线,位于韧皮 部的称韧皮部射线, 位于木质部 的称木射线,位于两个维管束 之间称髓射线。
毛茛根的横切
表皮
皮层
维管柱
•
多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木质 部一直分化到维管柱的中心因而没 有髓部。 • 多数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韧 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也呈辐射状排列, 但具有较发达的髓部。
3、根的次生构造 • 根的次生构造存在于双子 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中,随 着根的成长,根内的中柱鞘及 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组 织恢复分生能力,而形成形成 层和木栓形成层。
植物的器官(根、茎)

器官——由多种组织按一定分布规律构成的,共同担负同 一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被子植物的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
第一节 根
一、根的形态和类型
(一)形态
– 通常是植物体生长在土壤中的营养器官,不分节与节间,不生 叶、芽和花。 – 具有向地性、向湿性和背光性。 – 主要功能:根主要有吸收、输导、固着、支持、贮藏和繁殖等 功能。 – 许多植物的根,如甘草、人参、党参等都是重要的中药。
33
次 生 木 质 部 次 生 韧 皮 部
形成层 向内分 裂产生 新的木 质部 形成层 向外产 生新的 韧皮部
加于初生 木质部的 外方
由导臂、管 胞、木薄壁 细胞和木纤 维组成 由筛管、伴 胞、韧皮薄 壁细胞和韧 皮纤维组成
34
加于初生 韧皮部的 内方
• 次生构造维管束类型:由初生构造的木质部与韧皮 部相间排列,转变为木质部在内方,韧皮部在外方 的外韧型维管束。 • 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合称为次生维管组织,是 次生构造的主要部分。 • 形成层在一定部位分生一些薄壁细胞,这些细胞沿 径向延长,呈辐射状排列,称次生射线。贯穿于木 质部的称木射线,贯穿于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两者 合称为维管射线. • 射线具有横向运输水分和养料的机能。
部分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2.皮层(cortex) 位于表皮内方,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成,为多层 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所组成,常有显著的细胞间隙。 皮层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
(1)外皮层(expdermis)为皮层最外方紧邻表皮的 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当表皮被破坏后,此 层细胞的壁常增厚并栓质化,以代替表皮起保护作 用。
2.支持根:是指自茎上产生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以 增强支持茎干的力量的根。
第三章植物的显微构造根、茎、叶3上课讲义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
在根的正常维管束形成不久,形成层往往失去 分生能力,而相当于中柱鞘部位的薄壁细胞转化 成新的形成层,由于此形成层的活动,产生一圈 小型的异型维管束。在它的外方,还可以继续产 生新的形成层环,再分化成新的异型维管束,如 此反复多次,构成同心环状的多环维管束。如苋 科的牛膝、商陆科的商陆等。
2.皮层(cortex)
外皮层( exodermis) 皮层薄壁组织(中皮层) 内皮层(endodermis)
内皮层细胞壁增厚的类型
一种是细胞径向壁和横向壁局部带状增厚,称为 凯氏带,从横切面观察增厚部分呈点状,称凯氏点。
另一种是细胞的径向壁、上下壁和内切向壁显著 增厚,外切向壁比较薄,从横切面观察细胞壁增厚部 分呈“U”字形。
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 : 组成: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 外始式(exarch): 原生木质部(protoxylem)
后生木质部(metaxylem) 木质部的束数:二原型、三原型、四原型、多原型 等。
初生韧皮部(primary phloem): 组成: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
植物学上的根皮指周皮。
药材的根皮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主要包 括韧皮部和周皮。
一些单子叶植物,如百部、麦冬等,表皮分 裂成多层细胞,细胞壁木栓化,形成一种叫 “根被”的保护组织。
根的 次生构造
周皮
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韧皮部
次生维管束 形成层
维管射线
木质部
根的异常构造
三、根的异常构造(三生构造)
根与根的内部构造原理

根与根的内部构造原理
根的内部构造原理是指根的形成、发育和功能的基本原理。
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体在地面上。
根的内部构造原理涉及根系的形成过程、根系的组织结构以及根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机制。
根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根的分化和根的延伸两个阶段。
根的分化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始结构细胞分化为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结构。
根的延伸是指根从胚胎抽出并向地下延伸生长的过程。
根的组织结构包括根的外皮、根的皮层、根的中柱和根的髓部。
根的外皮主要由一层细胞组成,起到保护根的作用。
根的皮层是由多层细胞组成,其中包含许多根毛,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的中柱是由细胞组成的中心区域,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传导。
根的髓部是由细胞组成的中心部分,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根的功能主要包括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体在土壤中以及贮存养分和物质。
吸收水分和养分是根的主要功能,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传导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根的延伸和分支可以使植物在土壤中更好地固定,并提供稳定的生长条件。
根还可以贮存养分和物质,例如贮存植物体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矿物质等。
根的内部构造原理还与植物的适应环境的机制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植物根系发达、根毛丰富,适应生长在贫瘠土壤中;一些植物具有特化的根系结构,如空气
根和水根,适应生长在湿润或水中环境中。
综上所述,根的内部构造原理涉及根的形成、发育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包括根的分化和延伸过程、根的组织结构以及根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机制。
根的三生构造

根的三生构造
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能够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营养
物质,还可以储存养分。
根的三生构造指的是根的三个部分:原生根、次生根和细根。
原生根是最早形成的根,通常是从幼苗中心向下生长形成的,它
们负责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地下部分的稳定。
原生根通常是细长且具有
一定的分支。
它们的生长最迅速的时期是幼苗的初期,之后逐渐停止
生长。
但是,如果植物生长需要,原生根仍然可以继续生长。
次生根是从原生根上生出来的分支根,它们通常是在植物生长的
后期形成的。
次生根的形态和功能与原生根比较相似,但是次生根在
吸收养分和水分方面的能力要更强。
次生根的形态和分布会随植物的
生长环境和需求变化而发生改变。
细根是根的最末端,通常在根毛区附近,它们非常细小,甚至只
有1-2个细胞宽度。
细根是根的主要吸收器官,而且它们的分布范围广,能够在更大的区域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
它们的数量也非常庞大,可以达到几百到上千个,其总长度远远超过其他根部。
因此,细
根承担了根在吸收、取得营养方面重要的角色。
根的构造 ppt课件

2、皮层
(1)外皮层 (2)中皮层 (3)内皮层
外皮层:最外1-2层排列整齐,无
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成
皮
中皮层:多层薄壁细胞组成,有明显
间隙,细胞中储藏有淀粉和其他物质。
层
内皮层: 皮层最内的1层细胞组成,
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细胞两
侧径向壁和上下壁有木化、栓化的带状
加厚区域——凯氏带
内皮层
1、表皮 (原表皮) 2、皮层(基本分生组织) 3、维管柱(中柱)
(原形成层)
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示意图
毛 茛 根 初 生 结 构
1、表皮: 最外一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
许多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根毛主要起吸收作用,兼有固定作用。
➢表皮(特例)
• 热带的兰科植物和附 生的天南星科植物的 气生根, 表皮由多层 排列紧密的死细胞组 成, 称为根被保护作 用, 防止水分丧失
2.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 • 由于形成层的活动,根不断加粗,外方的表皮及部 分皮 层因不能相应加粗而遭到破坏。与此同时,根的中 柱鞘细 胞恢复分裂机能形成木栓形成层。它向内分生栓 内层,向 外分生木栓层。
• 根在外形上由白色逐渐转变成褐色,由较柔软、较 细小 而逐渐较变为较粗硬,这就是次生生长的体现。
几个注意
• 一般 根的次生构造中没有表皮和皮层,而为周皮 所 代替。
• 植物学上的根皮这部分,而药材中的根皮类药材 是 指形成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 单子叶植物的根没有形成层,不能加粗,没有木 栓 形成层,不能形象周皮,由表皮或外皮层行使保 护机 能。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三)根的次生构造
根的形态与构造

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等细胞恢 复分生能力,形成的一种侧生分 生组织。
形成层的发生及其活动
1、形成层的发生:
(1)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发生,
形成层的活动:
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向外形成 次生 韧皮部,合称 次生组织。
形 成 层 的 发 生 及 其 活 动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1、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开始由中柱鞘细胞 恢复分生能力而形成。
长部位,所以称为定根。
不定根
有些植物的茎、叶或其它部分 也能长出根来,这种根无固定 的生长部位,称不定根。如玉 米、麦、稻等植物的不定根, 扦插、压条等产生的不定根。
根系: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体称植物的 根系。根系因其形状的不同,可分为直根 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 1、直根系:主根发达,粗而且长,一般垂 直向下生长,而侧根较细而短,与主根形 成一定的角度向四周伸展,主根与侧根易 于区别。
区别: 无次生结构 有髓 有6以束以上辐射角。 有通道细胞。
根的初生结构
表皮
由一层扁平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 排列整齐、紧密,不角质化。 为皮层最外方的一层细胞,排列 整齐、紧密,没有细胞间隙。 外皮层内方的数层细胞,排 列疏松,有较大细胞间隙。 皮层最内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 无细胞间隙。具凯氏带和通道细胞。
(二)、菌根
植物根部与土壤中的真菌发生共生关系,称为 菌根(mycorrhiza)。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1)外生菌根:菌丝大部分生长在幼根的外 表,形成白色丝状覆盖层,只有少数菌丝侵入根 表皮、皮层的细胞间隙。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根上。
菌根
(2)内生菌根:的菌丝穿经细胞壁 而进入幼根的生活细胞内。很多草本和 部分木本植物可形成这种菌根。
生物学根

* 大部分裸子植物的木质部由管胞组成,韧皮部由筛胞组成,一般 没有导管、纤维,也没有筛管和伴胞的分化。
根瘤与菌根:——都是高等植物的根与土壤中的菌类所发生的共生 现象。 * (一)根瘤 * 根瘤是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根部皮层,刺激皮层细胞迅速生长而 形成的瘤状结构,常见于豆科植物。 * 根瘤的形成过程: 植物根的分泌物刺激土壤中的根瘤菌大量繁殖;根瘤菌的分泌物 刺激根毛,使根毛顶端膨胀溶解;根瘤菌侵入根毛并繁殖、聚集 成带状,外被粘液而形成感染丝,感染丝外包裹着由根细胞分泌 形成的纤维素鞘,这种由感染丝和纤维素鞘组成的管状结构,称 为侵入线;根瘤菌沿侵入线进入根的皮层后大量繁殖,刺激皮层 细胞迅速分裂,向外突起形成一定形状的瘤状结构,即根瘤。
中柱:
中柱鞘——产生侧根和不定芽,不能形成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 层;后期成为厚壁细胞。
初生木质部——星芒状,束数多于双子叶植物;主要由导管组成; 外始式发育。运输水和 无机盐。
初生韧皮部——束状,与木质部相间排列;主要由筛管和伴胞组 成;外始式发育。运输有机养分。 薄壁细胞——木、韧间的薄壁细胞不能形成维管形成层,后期成 为厚壁细胞;中央的薄壁细胞称为髓,后期也成为厚壁细 胞,但 种子根的中柱中央常为一后生大导管。
侧根的形成:
*
侧根起源于根的中柱鞘细胞,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 源方式为内起源。
发生部位:根毛区以后。根表现顶端优势。
* 侧根发生的具体部位与母根中木质部的束数有关:
木质部的束数 侧根发生的具体部位
2束 (二原型中柱) 正对原生木质部或正对木、韧间薄壁细胞 3或4束(三或四原型中柱) 正对原生木质部
髓
维管束鞘 韧皮部 木质部 维管束
下皮层 表皮
图1-41玉米茎横切横切
根的内部构造实验报告注意事项

根的内部构造实验报告注意事项标题: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清晰明确:在撰写实验报告时,确保明确说明根的内部构造实验的目的。
简洁清晰的实验目的陈述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实验的核心内容。
材料和仪器的准备: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确保在实验报告中详细描述它们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提供材料和仪器的完整信息,例如名称、型号和供应商,以便读者能够重复实验。
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在实验报告中,逐步描述进行根的内部构造实验的步骤。
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清晰地指导读者进行实验。
确保每个步骤都包含必要的细节,例如时间、温度、测量值或重复次数。
数据记录和观察结果:在实验报告中,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数据和结果。
数据记录应准确、完整,并用适当的图表、表格或图像进行展示。
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描述,不添加主观评价或解释。
结果分析和讨论:在实验报告的结果分析和讨论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解释观察到的数据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
确保结论和讨论部分与实验目的相一致,不添加无关信息。
实验误差和不确定性分析:在实验报告中,识别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说明可能导致误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
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在实验报告中,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
包括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废弃物处理和实验室设
备的正确操作等。
提结论的总结:在实验报告的结论部分,简明扼要地总结实验的主要结果和发现。
结论应直接回答实验目的,并避免添加未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结论。
根的初生构造特点

根的初生构造特点根是植物的主要地下器官,它承担着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株等多重任务。
根的初生构造指的是由胚根发育成的根的原生部分构造。
下面我们逐一解析根的初生构造特点:一、表皮层表皮层是根的最外层,由一层扁平的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排列紧密,形成了一个防止水分散失和阻止病菌入侵的屏障。
在表皮细胞的侧面,通常会有一些开口,称为气孔,它们是植物与环境气体交换的通道。
二、皮层皮层位于表皮层内,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通常含有丰富的细胞器,进行着各种生理活动。
皮层细胞之间含有一种叫做细胞间隙的空隙,这些空隙在根部主要负责水分和溶质的运输。
三、维管柱维管柱是根的中央部分,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构成。
木质部主要负责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输,而韧皮部则负责有机物的运输。
在维管柱中,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一层薄壁细胞叫做中柱鞘,它包围了整个维管柱,并形成了侧向伸展的组织。
四、中柱鞘中柱鞘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通常包围了整个维管柱的一圈。
它是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富含细胞器,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在损伤或病菌入侵时,中柱鞘细胞能够迅速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组织来修复损伤。
五、内皮层内皮层是根的一层特殊细胞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
这些细胞的径向壁和切向壁上有一些特殊的孔道,称为凯氏带。
凯氏带能够控制水分和溶质的进出,从而调节根部的水分平衡和物质运输。
总的来说,根的初生构造特点使得根部能够有效地吸收、运输和储存水分和养分,同时还能够防止水分散失和抵抗环境压力。
这种结构上的特点保证了根部能够为整个植物提供稳定和支持。
认识药用植物根的特征 根的内部构造 根的异常构造 药用植物识别课件

1
根的形态和类型
2
根的内部构造
2 根的内部构造
2.1 根尖及其发展 2.2 根的初生构造 2.3 根的次生构造 2.4 根的异常构造
根的异常构造
➢ 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除了正常次生构造外,另外还产生一些特有的维管 束,称为异型维管束,形成了根的异常构造,也称三生构造(tertiary structure)
根的异常构造
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 附加维管柱 木间木栓
黄芩横切面
木栓层 皮层
木质部 木间木栓
根的异常构造
黄芩药材
总结:
根 的 内 部 构 造
根尖:根冠、分生区、伸长去、根毛区
根的初生构造 根的次生构造
表皮 皮层
维管柱
周皮
外皮层 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
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韧皮部
次生维管束 形成层
木质部
维管射线
木射线 韧皮射线
➢ 三生构造常在皮层或髓部产生新的形成层环,并形成新的异型维管束。
根的异常构造
➢ 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除了正常次生构造外,另外还产生一些特有的维管 束,称为异型维管束,形成了根的异常构造,也称三生构造(tertiary structure)
➢ 三生构造常在皮层或髓部产生新的形成层环,并形成新的异型维管束。 ➢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附加维管柱、木间木栓。
根的异常构造
何首乌药材
根的异常构造
➢ 3.木间木栓(interxylary cork) 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在次生
韧皮部内也形成木栓带,称为木间 木栓(或内涵周皮),其通常由次 生木质部薄壁组织细胞分化形成。 如黄芩老根中央常见木栓环,新疆 紫草根中央也有木栓环带,甘松根 中的木间木栓环包围部分木质部和 韧皮部而把维管柱分隔成2~5个束。
根的内部构造

根尖结构
(二)根的初生构造
• 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 形成成 熟的根,这种植物体的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 组织的衍 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 生生长。
表皮 皮层 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薄壁细胞
根的结构组成
小麦老根横切
玉米根横切
双子叶植物初生结构
(三)根的次生构造
• 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和大多鼓单子叶植物的根,都由 初生生 长完成了它们的一生。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 植物的根, 却可以次生增粗,形成次生结构。
• 次生构造构造是由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和木栓形 成层) 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
• 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组织属于初生组织,它 们共同 组成根的结构,也就是根的初生结构。
1. 表皮 • 根的最外而具有表皮,一般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 表 皮细胞近似长方柱形,排列整齐紧密。 • 根的表皮细胞壁薄,角质层薄,不具气孔,部分表 皮 细胞的外壁向外突起,延伸成根毛。
2. 皮层 • 皮层右表皮的内方占着相当大的部分,由多层薄壁 细 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有着显著的胞间隙。 • 通常可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 (1) 外皮层 • 皮层最外的一层细胞,即紧接表皮的一层细胞,往 往 排列紧密,无间隙。• 当根毛枯死,表皮破坏后,外皮 层的细胞壁增厚并 栓化,能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
(一)根尖的构造
1。 根冠(root cap)
• 根冠位于根的先端,是根特有的一种组识,它像圆 锥形, 由许多挑列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它像一顶帽 子(即寇) 套在分生区的外方,所死亡 脱落,这样,就 对分生区起了保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内部构造
教学目标
1.说出根尖概念、分区及各区的特点 2.说出根的初生构造特点及识别特征 3.说出根的次生构造特点及识别特征 4.说出根的异生构造特点及类型
三、根的内部构造 plant microstructure
(一) 根尖及其发展 • 概念:从根最先端到生有根毛的部分称根尖。 • 根尖可分为四个区: 1. 根冠:位于根的最先端。形状象帽子,包被在生长锥 的外围;多层排列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 2. 分生区:位于根冠的上方,呈园锥状。细胞分裂最旺 盛的区域,细胞已有所分化。 3. 伸长区:这一区域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延长轴方向伸 长。 4. 成熟区(根毛区)表皮细胞外壁向外延伸成根毛,细 胞停止伸长,分化成各种初生构造。
课后小结
今天主要讲授了根尖、根的初生构造、 次生构造等内容,要求重点掌握初生构 造、次生构造特点,并会绘简图。
布置预习
茎的内部构造
达标测评
1.( )下列哪些部分与根的伸长生长有直接关系。 A.根冠和生长点 B.分生区和伸长区 C.伸长区和根毛 区 D.只有生长点 2.( )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作用是哪项。 A.吸收 B.保护 C.通气 D.分泌 4.( )通道细胞位于哪项。 A.木质部 B.外皮层 C.内皮层 D.中柱鞘 5.( )根的初生构造中,维管束类型是哪项。 A.外韧型维管束 B.辐射型维管束 C.双韧型维管束 D.周韧型维管束
• 双子叶植物一般束数较少,为二至六原型;单子叶植 物至少是六束,常为多束,即多原型(七原型以上)。 • 分化方式:根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分化成熟方 式是自外向内分化,为外始式。 • 细胞组成:初生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 组成,裸子植物只有管胞。 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 组成,裸子植物只有筛胞。
(三)根的次生构造 secondary structure
次生生长 一般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的根,由于有形成层 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即有次生组织的分裂活动, 使根不断增粗,称次生生长。 次生构造:由次生分生组织分裂分化所产生的 次生木质部及次生韧皮部等的构造称次生构造。
甘草
甘 草 横 切 简 图
形成层的发生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其活动
• 产生原因:由于次生维管组织的大量产生,使 维管柱不断增粗,因此,表皮及部分皮层因不 能相应增粗而遭到破坏。 • 产生部位: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机能形成 木栓形成层。 • 产生方式: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木栓层,向内 分生栓内层,三者合称为周皮。 • 细胞特点:木栓层细胞在横切面上,多呈扁平 状,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壁木栓化呈褐色。栓 内层为数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有的栓内层 较发达,也称“次生皮层”。
根尖
根尖的构造
分为4个区
1. 成熟区 (根毛区)
2. 伸长区 3. 分生区 (生长锥、 生长点)
4. 根冠:
植物内部结构中常用名词述语
• 细胞的壁向把细胞作为一个六面体 上下两个壁称为横向壁(或端壁) 两个侧壁称径向壁 内外两个壁称切向壁(弦向壁、平周壁)
(二 )
根的初生构造
1. 根初生构造(根毛区横切面) 从外到内可分为三部分: (1) 表皮(epidemis) (2) 皮层(cortex) (3) 维管柱(vacular cylinder)
• 由于韧皮部被向外推和受到挤压,筛管等组织被挤 压破坏,成为没有细胞形态的颓废组织。
马 兜 铃 根 的 次 生 构 造
形成层的发生及其活动
• (2)维管射线(次生射线)
• 在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同时,一定 部位的形成层分裂产生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群, 呈辐射状排列,贯穿于维管组织中,称维管射 线。具有横向运输的作用。 • 维管射线(次生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位于木质部的射线为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射 线为韧皮射线。 • 横切面上呈现放射状,将根的次生维管组织分 割成若干束。 • 根的初生构造中无维管射线
内皮层及凯氏带
马蹄形
内 皮 层 马 蹄 形 加 厚
维管柱
内皮层以内的所有部分统称为维管柱,包括中柱 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三部分,有的植物 还具有髓部。 1)中柱鞘:①是维管柱最外方组织,常由一层排 列整齐的薄壁细胞组成,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2)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初生维管束):来 源于原形成层,位于中柱鞘内,是根的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 3)髓部:双子叶植物的根,初生木质一直分化到 维管柱中心,一般无髓部。单子叶植物根,一般 有发达的髓部。也有髓部细胞增厚木质化而成厚 壁细胞。
双 子 初叶 生植 构物 造根 的
单 子 叶 植 物 根
表皮细胞特点
1)位置:一层细胞,位于根的最外方。 2)来源:原表皮层。 3)细胞形态特点:①细胞长轴与根的纵轴平行, 排列整齐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不加 厚,不角质化,无角质层或有薄的角质层,富 有透性。 ②有根毛,是其他器官表皮所没有的,有吸收 表皮之称。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其活动
• 木栓形成层通常由中柱鞘分化而成。最初是以由表皮 细胞分化而来,还可以由初生皮层中的一部分薄壁细 胞分化而来。
• 当木栓形成层终止活动,在其内方的薄壁细胞(皮层 或次生韧皮部)又能恢复分生能力产生新的木栓层, 而形成新的周皮。 • 植物学上的根皮是指周皮这部分,而药材中的根皮类 药材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 周皮形成后,木栓层以外的表皮、皮层得不到水分和 养分而逐渐枯死脱落,所以根的次生构造中没有表皮 和皮层。
(四)根的异型构造(异常构造)
• 根的异型构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 根的正常形成层分裂活动不久,就丧失了分裂能力,而 在次生韧皮部外缘的韧皮薄壁细胞又恢复分裂能力,产 生新的维管束。反复多次,呈为环状。如牛夕根异型构 造,肉眼可见到的同心环就是异型维管束所构成的环。
根初生构造的特点
(1)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界限明显。 (2)表皮上常有根毛。 (3) 皮层占据根的大部分,内皮层明显,具有木质 化或木栓化加厚的凯氏带。 (4)初生木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成辐射维管束。 (5)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分化成熟方式均为外 始式。 (6)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不具有髓部,单子叶植物 根一般有发达的髓部。
• 在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一部分薄壁细胞及 初生木质部外向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一 个凹凸不平的形成层环。 • 一般在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接的薄壁细胞首先 开始分裂,转变成形成层,然后向两侧延伸,逐渐向 初生木质部外方的中柱鞘部位发展,转变成形成层的 一部分,这样就形成一个凹凸不平的形成层环。最初 的形成层的原始细胞只有一层,但在生长季节,由于 刚分裂出来的尚未分化的衍生细胞与原始细胞相似, 而成多层细胞,合称为形成层区。通常所讲的形成层 就是指形成层区。 • 横切面观为多层排列整齐的扁平细胞。
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 形成层活动的最终结果产生次生维管组织 (1)辐射V转变成为次生构造的无限外韧 V:由 于形成层的活动,使得木质部与韧皮部由相互 间隔排列而成为内外排列,即由初生构造中的 辐射V转变成为次生构造的外韧V。 (2)维管射线:一定部位的形成层分裂产生径向 延长的薄壁细胞群,构成维管射线。 ( 3 )次生木质部 : 包括导管、木薄壁细胞、木射 线、木纤维; 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 韧皮射线、韧皮纤维。
维管柱
根的初生构造
A、近外方的组 织 B、维管柱 1、表皮 2、皮层 3、内皮层 4、中柱鞘 5、原生木质部 6、原生韧皮部
维管束类型及分化方式
• 维管束类型:初生木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成辐射 型维管束,是根初生构造的主要特点。 根的初生木质部常分为数束,其束数随植物种类而异, 两束的称二原型;三束的称三原型……
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比较
①最外方为周皮:次生保护组织的周皮代替了初 生保护组织的表皮。 ②中柱鞘和内皮层一般不存在。 ③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构造中的辐射 V 转变成 为次生构造的外韧V。 ④维管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
黄 芪 根 横 切 面
(四)根的异型构造(异常构造)
• 异常构造概念: • 根除正常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外,还产生一些 额外的维管束。这些附加的维管束,形成了根 的异常构造,也称三生构造。 • 产生原因:这是由于形成层的非正常活动或不 规则化而形成的。
皮层特点(二)
内皮层的细胞壁有三种增厚情况: 1.一种是四面局部增厚呈带状,(两面侧壁、上 下壁局部增厚)称凯氏带。横切面观,增厚部 分呈点状,故又称凯氏点。 2.另一种是五面增厚,即两面侧壁、上下壁及内 切向壁增厚,增厚部分呈马蹄形。 3.第三种是六面全部增厚,即全部木栓化增厚。 通道细胞:在内皮层增厚过程中,有少数正对 着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 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 用。
(见下图)
2. 异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 根的正常维管束外围皮层中的薄壁组织中形成新的形成 层,产生新维管束,形成单独或复合的异常维管束。在 横切面上可以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圆圈状花纹,药材鉴 定上称为“云锦花纹”。如何首乌等。
商陆
怀牛膝
何 首 乌 原 植 物 根 横 断 面
何首
黄 芩 根 横 切 面 图
形 成 层 的 发 生 及 其 活 动
形成层的活动
• (1)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 • 形成层细胞进行平周(切向)分裂。 • 向内分生次生木质部,添加在初生木质部的外方, 向外分生次生韧皮部加在初生韧皮部的内侧。
• 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远比次生韧皮部多、分裂速 度快。形成层环也随着增大,位置不断外移,并使 原来凹凸不平的形成层环逐渐成为圆环状。将整个 韧皮部推到木质部的外侧,成为无限外韧维管束。
皮层细胞特点(一)
• 皮层: 位于表皮内方,由多层细胞组成,占据根 的大部分,一般分为以下三层: 1 )外皮层:皮层的最外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整 齐,无细胞间隙,当表皮破坏后,外皮层细胞 壁增厚并木栓化,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 2 )皮层薄壁组织:由多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 组成,细胞一般呈类圆形,有细胞间隙,具有 横向输导水分、养分、贮藏等作用。 3)内皮层:为皮层最内的一层细胞,排列紧密 整齐,无细胞间隙。(其特点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