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改革发展30年的经验启示

合集下载

浙江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分享

浙江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分享

浙江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分享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浙江省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下面将分享浙江省的几个重要经验。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浙江省一直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浙江省成立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创新驱动发展使得浙江省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完善产业体系。

浙江省注重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变。

浙江省积极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浙江省还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三、优化营商环境。

浙江省一直强调营商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致力于创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浙江省深化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优化服务,提供高效便捷的全程服务,简化企业开办和运营过程。

浙江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治环境。

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创业热情,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来浙江发展。

四、加强对外合作。

浙江省充分发挥开放经济的优势,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浙江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

浙江省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为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五、注重人才培养。

浙江省重视人才的作用和引进培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浙江省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浙江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浙江省在经济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产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外合作、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读书心得1500字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读书心得1500字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读书心得1500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这本书是我最近读的一本非常精彩的政治经济学读物,书中介绍了浙江省在推动新发展的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经验。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读书心得。

首先,书中强调了干在实处的重要性。

作者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而且,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不断地推动自己的进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能力。

正因为如此,浙江省一直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前进。

这种干在实处的作风,既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给了我们很多鼓励。

其次,书中介绍了浙江省在推进新发展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

作者提到,浙江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同时,浙江省还注重发展实体经济,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升级。

这些实践经验不仅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

最后,书中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作者提醒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要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是推动新发展的重要经验。

浙江省在实践中的思考和积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珍惜实践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干在实处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宁波的成功实践——简论宁波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经验启示和历史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宁波的成功实践——简论宁波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经验启示和历史贡献
(六)对外开放呈现新飞跃,实现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阔步跨越
改革开放前,宁波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对外贸易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初步 形成了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017年宁波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600亿元,其中出口4984亿元, 居全省首位。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成功获批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在宁波累计备案(新 批)的外商投资企业达16555家,57家境外世界500强公司在宁波投资或设立了127家企业(分支机构),宁波成为全 国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亿美元的“第一方阵”城市。截至2017年底,宁波累计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697家,约占全省 总量的三分之一。与全球的2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与宁波缔结友城关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5个, 累计境外投资额突破100亿美元。
改革开放前,宁波港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性内河小港。1978年,国家确定北仑港区的开发,当年宁波港年货物吞吐 量214万吨。197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宁波港对外开放。1996年1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明确 提出进行港口组合,充分发挥北仑港区的深水优势。2005年12月,宁波舟山港实现一体化。200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宁 波梅山港区,当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2017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 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61万TEU,稳居全球第四。现在,宁波港口 经济圈建设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规划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成为全国首个“全港创卫示范城市”。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率先实现了由生存型向富裕型的阔步跨越
(二)始终坚持突出区位和港口资源优势,探求符合市情的改革发展路径,这是宁波改革开放取得跨越发展的关键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与启示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与启示
1 9 9 2年 ,XHd,平 南 巡讲 话和 党 的十 四大 以后 ,温
州加快 了企 业转 股份化 、公 司化 、集 团化 的进 程 。1 9 9 7 年 以 后 , 温 州 又 积 极 探 索 公 有 制 经 济 多 种 实 现 形 式 和 途 径 , 发 展 多 元 所 有 制 企 业 。 同 时 鼓 励 非 公 有 制 企 业 参 与 国 有 业 改 造 , 大 力 发 展 股 份 制 和 混 合 所 有 制 , 使 多 种 所 有 制 经 济 各 展 所 长 、 共 同发 展 , 并 积 极 引 导 个 体 私 营 企 业 进 行 制 度 创 新 , 进 一 步 壮 大 了 市 场 主 体 。 一 些 火 型 民 营 业 , 通 过 股 份 制 改 造 , 吸 纳 社 会 法 人 和 个 人 资 金 , 建 立 r开 放 的 多 元 化 的 产 权 结 构 和 法 人 治 理 结 构 , 实 行 了产 权 制 度 的 创 新 , 正 在 向现 代 企 业 制 度 迈 进 。
A 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W enzhou has achieved tremendous success.Summing up systemati—
cally 30 years’experience in W enzhou’S econom ic and social developm en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 plem ent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 ent and build a harm onious W enzhou.This paper discusses 30 years’reform and opening—up of W enzhou from seven parts.

30年来浙江的价格变动及其启示

30年来浙江的价格变动及其启示

第 一 阶段 ( 9 9 1 8 年 ),以较 高 的经 济增 长 和低 17— 94
价 格涨幅 为特点 。这 期间正 处于 由封闭 的计 划经 济 向开放 的 市 场 经 济 转轨 过 渡期 ,改 革政 策 主 导着 价格 变化和 经 济增 长 。在 价格 方面 ,计划 经济体 制下 价格还 没有完 全放开 ,价 格 改 革 以调 为 主 ,波 动幅 度 不 大 ,除 1 8 年价 格 涨 幅达 到 90
1 0
《 浙江 统计 》2 0 年 5 0 9 期
高 ,GD 增 幅从1 9 年 的39 P 90 .%攀升至 1 9 年 1 .% ,年均增 9 2 90 长 1 .% ,高于价 格涨 幅91 34 .个百 分点 ,表 现 出 “ 高增长 低通 胀”的格局 。
88 以 外 ,其 他 年 份 价 格 涨 幅 均 低 于 30 , 六 年 问 全 省 价 .% .% 格 平 均 上 涨 34 ;从 经 济 方 面 看 , 随 着 价 格 关 系 的逐 渐 改 .%
பைடு நூலகம்
改革力度 ,价格体 系和价格 管理体 制在很 大程度 上得 到了改 善 ,市场调节成 为社 会资源配置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在我 国逐步确立。市场 规律 中价值规律是最重要规律 ,认识 和运用价值规律 ,对 实现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好 态势 ,2 0 年 比 1 7 年 全 省 GD 增 长 了3 .倍 ,年 均 增 长 08 8 9 P 96
1 .% ,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价格上涨幅度。一方面 ,经济高速 31 度增长不可避免地引发价格上涨 ;另一 方面 ,经济发展也时常
受到 通 货 膨 胀 的 冲 击 或通 货 紧 缩 的 制 约 。
居民消费 价格涨跌 幅度

浙江改革发展历程概括

浙江改革发展历程概括

浙江改革发展历程概括浙江改革发展历程概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浙江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浙江改革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农业主导向工业服务业转型的过程,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典范之一。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国家领导人乌春联提出了浙江贯彻改革开放政策的指示,浙江开始走在全国改革的前列。

在改革的初期,浙江省专注于乡村工业发展,鼓励农民创业,建立了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

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浙江开始着力发展制造业。

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省政府推动浙江发展制造业,将浙江打造成了一个制造业大省。

浙江省积极引进外资,吸引国际知名企业设立工厂,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制造企业。

浙江省的制造业以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导,为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随着制造业的大力发展,浙江的服务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浙江成为全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地,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服务业快速崛起。

浙江有着便利的交通和通讯网络,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浙江省还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浙江省实行了一系列推进农村发展的政策,鼓励城镇居民到农村进行创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浙江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浙江改革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积极开放。

浙江实行积极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内外的经贸合作。

浙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组织和平台,扩大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

同时,浙江省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浙江能够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了浙江的国际影响力。

总而言之,浙江改革发展历程的成功经验在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浙江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深化改革,让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浙江省“放管服”改革探索的经验与启示

深化改革,让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浙江省“放管服”改革探索的经验与启示

深化改革,让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文 l 部信息中心政务大厅调研组——浙江省“放管服”改革探索的经验与启示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浙江省以“放管服”改革为核心,从群众最希望解决、最难以解决的领域改起,全面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政府的简政放权实现高效率、高品质、高标准的政务服务,换来群众的好口碑、企业的好体验、发展的好环境。

改革背景:让群众和企业能够一次性办成事跑断腿,磨破嘴,盖不完的章,写不完的证明,“一直在路上”;“办一张证,万里长征”“跑的路多,办的事少”,这曾经是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时心中的痛。

2016年12月,浙江省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旨在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时,能够少跑、跑一次甚至不跑,实现一次性办成事。

2017年2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认真梳理“四张清单”,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开启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的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进政府自身改革。

改革举措: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首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

群众和企业来办事,由行政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受理,按照职责分派部门审批,并作为第三方对各部门的审批情况进行国内瞭望跟踪督办、考核评价,实现受理与审批分离、审批与监督评价分离,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避免群众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

打造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

2014年6月,联动全省各级地方政府与部门的一站式政务平台——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

浙江基于政务服务网及移动客户端为平台,搭建省市两级架构的政务云平台,建设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一张网”门户,实现全省“一网通办”,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扶贫开发的历程、成效与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扶贫开发的历程、成效与经验启示

第21卷第3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21 No.3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扶贫开发的历程、成效与经验启示DOI: 10.13669/ki.33-1276/z.2021.048放眼全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的浙江在自然资源禀赋上一直是不占优势的。

山多、地少、人多的生存现实决定了浙江人一直比其他省份面临吴明明(中共平阳县委党校,浙江 平阳 325400)[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力推动反贫困事业发展。

经过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贫困县扶贫攻坚、欠发达乡镇扶贫攻坚、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六个扶贫阶段后,浙江不仅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而且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完善,贫困农户受教育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坚持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地位,以经济发展支撑扶贫开发,构建“大扶贫”格局和创新扶贫方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等途径,浙江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进入了减缓相对贫困的新阶段。

[关键词] 扶贫开发;浙江[中图分类号] F3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21) 03-0046-07Course, Effect and Experience of Zhejiang Poverty Alleviation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WU Mingming(Zhejiang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Pingyang Branch, Pingyang, 325400, China)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Zhejiang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nti-povertycause. After six poverty alleviation stages with promo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institutional reform, large-scale development-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or counties, poverty alleviation in underdeveloped towns, income doubling plan for low-income peasant households, and high-level comprehensive well-off plan for low-income peasant households, not only has the number of poverty-stricken people in Zhejiang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but the average income and living standards of rural residents have also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dditio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and self-development ability of poverty-stricken peasant household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Zhejiang has found a wa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Zhejiang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the first province of completing the tas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and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slowing down relative poverty through adhering to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position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suppor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building a pattern of “large-scale poverty alleviation”, developing new poverty alleviation method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Zhejiang更大的压力。

温州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周年经验与启示

温州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周年经验与启示

焦点时空FinancialFoucs一、温州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周年主要成就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温州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周年的历程,温州金融界凭着“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精神,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创造出多个令人瞩目的全国“第一”:第一个利率改革的试点,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的建立,第一家私人钱庄的出现,最早一批发展资金拆借市场、地方证券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民营金融机构和典当商行等,率先开展国有银行经营机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引进等。

一是金融改革全国先行。

温州是全国第一个开展利率浮动改革试点的城市。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个私经济迅速发展,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民间融资活跃,同时由于当时的利率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农村信用社吸收存款能力有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980年,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自发开始利率浮动,获得明显成效,一举摘除了连续26年亏损的帽子。

1983年开始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信用社推广这一做法,1987年,温州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确定为全国利率改革试点城市。

2002年原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来温调研后,把温州确定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从而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农村信用联社全面改革的序幕。

二是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温州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集群特征明显,这就要求金融业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确保银行资产质量。

创建“三包一挂”贷款模式,即包贷款发放、包管理、包本息按期收回,贷款收益与信贷人员收入挂钩,得到了上级行高度评价和推广。

提出信贷“五要素管理法”,避开可能失真的企业财务报表,突出对企业法人代表品行、自有资金比率、销售贷款归行率等的考察,形成了适合温州民营经济特色的贷款管理模式。

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推出,深受温州侨乡个人欢迎。

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出租车营运权证抵押贷款品种的创新,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金融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大力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温州率先建立同业短期资金拆借市场,突破了资金地区封闭的局面,使得信贷资金可以横向调剂,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成立外汇调剂中心,有效满足侨乡居民正当外汇需求,抑制了外汇黑市活动;发展地方民营小法人金融机构,1986年,成立了全国首创的民营股份制金融机构———东风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被誉为全国首批“民间银行”;大力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打击逃废债活动,维护金融债权;率先建立民间借贷利率定期监测制度,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投向;大力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率先开展市场化企业资信评级。

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实践与启示意蕴

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实践与启示意蕴

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实践与启示意蕴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浙江省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成功的发展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出发,探讨其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对其他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1. 科技创新驱动浙江省一直注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大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力量雄厚,与各类企业合作紧密,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企业和产业集群。

浙江省还大力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高端发展。

浙江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国际标杆企业来浙江投资兴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浙江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发展。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降低企业成本、简化审批程序的政策,推行“证照分离”、“一照一码”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还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推动企业更便捷地办理企业相关手续。

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开放型经济发展浙江省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扩大了对外贸易,积极投身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还加大了对外开放合作的幅度和深度,打造更加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全球经济贸易发展。

这为浙江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1. 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浙江省注重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和引进。

建立健全了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浙江改革开放的经验

浙江改革开放的经验

浙江改革开放经验的思考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浙江人民积极探索、团结奋斗、创业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在这些辉煌、令人瞩目的业绩下,我们看到的是浙江人的智慧和浙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为什么浙江能在短短到30年内创造如此大的成就呢?30年来,浙江经历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从中得到的经验和启示又都有哪些。

正文30年前的浙江在中国东部沿海的各省中,浙江的自然条件并不好,陆地面积狭小,地形复杂,人均耕地居全国最末位、人均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倒数第三,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甚至在30年前,浙江的经济增长水平和人均GDP还赶不上全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和人均GDP,是一个发展明显落后的省份。

到1978年,浙江人均GDP为331元,只有当时全国人均GDP381元的87%。

不仅增长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低,而且从经济结构看,无论是GDP结构,还是就业结构,1978年浙江农业比重都比全国高出不少,而第二、三产业比重则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国际比较看,浙江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与当时的印度和低收入国家水平不相上下(详见表1)。

表1 经济结构的国内外比较(1978年,%)30年后的浙江30年后的浙江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五大跨越”: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跨越,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形成了体制机制先发优势;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全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省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

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强了浙江的综合实力,使浙江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迅速上升。

学习浙江20年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总结

学习浙江20年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总结

学习浙江20年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总结在过去的20年里,浙江省持续推行实施"千万工程"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下面是学习浙江20年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总结:1.高层领导的坚定支持:浙江省政府高层领导对"千万工程"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使该计划得到长期有效推进。

2.科学规划和战略:浙江省对"千万工程"进行了科学规划和战略制定,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路线图。

通过全面考虑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等因素,制定了全面而可行的计划。

3.建立协同机制:浙江省建立了多个部门的协同机制,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形成了一体化的推进体系。

这种协同机制促进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合作创新,推动了"千万工程"的有效实施。

4.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浙江省注重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实现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

5.人才培养和引进:浙江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同时,通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专家,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了"千万工程"的实施。

6.完善的投资环境:浙江省致力于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了优惠政策和服务支持,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金和项目落地。

这为"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和项目保障。

7.强化监督和评估:浙江省建立了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千万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和弥补短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确保了"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和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学习浙江20年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高层领导的坚定支持、科学规划和战略、协同机制的建立、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的投资环境以及强化的监督和评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一个城郊村的30年巨变——浙江台州方林村改革开放30年发展启示

一个城郊村的30年巨变——浙江台州方林村改革开放30年发展启示

是我们 的农业生产组织直接从事粮食 出 口。 当然 , 我们国家在粮食出 口上,是严 格控制的 , 但却常常会 出现 “ 上有政策下
食 出 口的 “ 流 ”比 暗
了 当地第一座轮 窑——石 曲轮窑厂 ,10 8
位村 民成 了第一代泥腿子工人 ,打破 了 “ 以粮为纲 ”的产业禁锢 ,这是方林改革 但 真正的变革始于农村实行 联产承 包责任 制以后 。如何处理好 土地 统一经 营 与农民家庭经营之 间的关 系 ,是每个
要特别关注粮食 安全 问题
观 察记者 :结合您对这 次 “ 三中全
会” 精神的理解 , 请您谈谈粮食安全问题 。 宋青宜 :针对这 么多推进 农业发展 的政策 , 我还要想说的是, 国家的粮食安 全问题 。粮食安全作 为国际性 概念正式 提出 ,是在上世纪 7 年代 。我记得 ,当 O
有对策”的情况 。 粮 创新的开始 。
“ 明流 ” 更可怕 , 更值 得警惕 。 以,政府 所 在给政策的同时 , 一 定要加强监管监控力 度, 防止粮食 出口的
失控 。
农村都要面对的问题 。 当时 , 新一届方林
村党总支趋 利避 害 ,一方面充 分发挥 方 林属于城郊 村 ,靠近城区的地理 优势和 本村 农 民经商 办企业较 多的人文 优势 ; 另一方 面充分认识到农 民分散经 营人均 04 . 亩土地 , 既影响个人致富和本村公益 事 业 ,又使土地资源得到不 充分利用的
专家访谈
峻的现实是 ,我们 的耕地正在 以惊人 的
速度减少 。 耕地减少 , 也就意味着粮 食的 产量在减 少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 个材
启示一 :坚持 改革创新 。 走富村 、富民之路
方 林村 是浙江台州路桥 区的一 个城

最新-浙江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精品

最新-浙江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精品

浙江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最近,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入学习浙江经验的决定,非常正确,非常及时,完全符合××的实际,符全我市的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谋求我市在新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前不久,我趁在浦东干部学院培训机会,就浙江经济发展问题深入绍兴、嘉兴等地进行了一次专题考察。

走进浙江,感受浙江,不能不为浙江浓厚的发展氛围所感染,更不能不为浙江创造快速发展的经验所折服。

短短2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由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欠发达省一跃而成为经济强省。

其魅力何在从浦东学院回来后,我又组织市委政研室的同志再次前往浙江温州、丽水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

我感觉到,这当中固然浙江传统的创业文化,即民众所具有的浓厚的商品意识,强烈的创业愿望,坚忍不拔的吃苦精神等对浙江快速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其实,政府的主动作为同样至关重要。

这就是浙江各级地方政府在服务经济方面很有独到之处,他们特别善于用好“无为”与“有为”的辩证法,把社会的自发与政府的自觉结合起来,把市场的活力与政府的调控结合起来,创新发展观念和工作思路,不断地调整领导方式和方法,实现了政府职能作用的归位,促进了经济上规模、上档次,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浙江特色的新路子。

对我们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来说,从中可获得多方面的启示。

一、地方政府要在驾驭市场经济全局上发挥主导作用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作用,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无为而治”论,认为浙江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民间力量。

我考察浙江后感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从总体上看,浙江地方政府对群众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阻碍少、干预少,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政府对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的超前把握,不断校正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发挥政府作用,主导推动经济发展更是功不可没的,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一是坚持把确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战略作为把握全局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实践与启示意蕴

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实践与启示意蕴

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实践与启示意蕴浙江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一直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

浙江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与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理念。

浙江注重创新驱动,将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浙江提出了“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高效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并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模式。

浙江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浙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浙江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基础,以建设制造强省为目标,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浙江在高技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浙江注重乡村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浙江倡导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相互促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电商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然后,浙江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构建起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

浙江通过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推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浙江注重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浙江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浙江与国内外经济异质性合作,实现了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助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浙江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开放合作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这些方面的工作共同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的实践告诉我们,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开放合作五个方面的支撑和助力。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篇一:《温州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温州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温州民营经济也一直因为其标志性符号意义而吸引着国内外关注。

进入新世纪,温州民营经济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哪些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已经出现?来自温州市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温州市共有民营企业60892家,个体工商户259197户,合计注册资金(本)1254亿元。

在这些数字背后,“民营经济已成为温州发展最大的品牌,并已成为推动温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民营经济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这已经是多方共识。

而据温州银监分局专家测算,2006年温州市民间资金已超2200亿元。

这笔总额庞大的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实业投资、民间借贷,以及投机炒作等活动。

“大量民间资本适时向外投资,形成行业性的温州市场和跨区域的温州经济。

”专家分析。

这也是资本流动正呈现的区域化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至2005年,温州工业企业在外创办各类项目1030个,累计在外投资额亿元,相当于同期温州本地限额以上制造业投资的%。

就国内而言,已有正泰、德力西、报喜鸟、美特斯邦威等很多知名企业在上海等地直接投资办厂。

国内市场的扩张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温州民企已经以各种形式进军国际市场,越来越国际化。

有关部门人士对记者分析道,“近年来,温州市一些优质民营企业逐步跨入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个别轻工产品如打火机、皮鞋甚至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

温州人开始在海外建立鞋革、服装、低压电器等专业市场、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康奈集团;在北美、中东、南美等地区,也活跃着许多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身影。

与此同时,温州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兼并和收购,已有6家温州民营企业成功尝试在海外上市融资。

”这些扩张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密不可分。

从“地下工厂”、“前店后厂”起步的温州模式下传统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管理,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管理的弊病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大批民企纷纷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发展成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

一座世界级港口在亚太地区崛起_论改革开放30年宁波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座世界级港口在亚太地区崛起_论改革开放30年宁波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007号
出版日期:2008年8月20日经济丛刊
经济丛刊本期导读
●《力缓价格矛盾,关注民生和谐》:当前物价形势严峻,调控任务艰巨。

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紧紧围绕价格基本稳定,努力抑制不合理涨价;紧紧围绕社会和谐,研究解决民生价格问题;紧紧围绕时代要求,不断提高价格服务水平,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宁波的思考》: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宁波,是我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和扎实推进“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区域资源统筹发展、引导绿色消费方式”四大战略重点,加快提升全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座世界级港口在亚太地区崛起》: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宁波港的发展特点,总结了宁波港发展的基本经验,指出了宁波港“百年不落后”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我们了解宁波港历史,研究宁波港发展的一篇史料性文章。

●《宁波市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研究》:宁波港要在国内外港口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港口硬件设施外,还要有一个更好的港口物流发展软环境。

本课题围绕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的基本内涵,从规划引导、政策支持、部门协调、综合服
务、产业配套、人力支撑等方面对宁波市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浙江经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浙江经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范文最新推荐------------------------------------------------------ 浙江经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的新跨跃,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深入学习浙江和××经验的重大决策。

通过赴浙江实地参观考察,听取经验介绍,感受颇深,启发很大,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有助于快速推动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浙江经验所带来的启示近几年,浙江、××两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发展经验,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以下启示: 1、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推进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没有道理,又好又快发展才是真道理。

从1978年到2019年,浙江省经济总量从124亿元增加到13438亿元,从全国第12位跃居到第4位,年均增长率达13.1%。

人均gdp从331元增长到27552元,年均增长11.8%,人均gdp均居全国之首,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省份。

而××市近四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实现了市财政总收入三年翻一番,县区财政收入每两年翻一番,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每年翻一番。

浙江省、××市的这些变化关键是发展,不管东南西北风,始终咬住发展不放松。

2、必须始终坚持把强攻工业作为推进经济跨跃式发展的第一措施。

经济的迅速崛起,关键是工业的快速发展。

浙江原来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三次产业构成由1978年的38.1:43.3:18.6转变为2019年的6.5:53.5:40,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在工业发展1/ 8中,浙江省大力培育和发展“块状”经济。

浙江地方党委执政的成绩、特点与经验梳理

浙江地方党委执政的成绩、特点与经验梳理
纪 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国共产 党建 党 9 0周 年 专辑
当代社科视野21年第 6 01 期
浙江地 方党委执政 的成绩 、 特点 与经 验梳理
顾 金 喜
( 浙江省委 党校公共 管理教研部 杭 州 3 2 ) 1 11 1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 3 0多年来, 浙江地方党委执政成效显著, 在各个方面都取得 了巨大成就。本文 简要分析 了地方党委执政 的成就 , 认为从“ 理性无为” 到积极主动创新 ; 顺势而为, 渐进改革 , 打造有效政
府; 从封闭、 僵化、 单一到开放、 灵活、 多元的现代型政府治理转变是其突出特点。而始终坚持 宗 旨 意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 尊重人 民群众首创精神 , 坚持经济社会 自 在 主发展之 际, 大力推进创新的制度化 、 规范化 ; 坚持渐进性 、 有序性原则 , 积极探 索理性化、 制度化的有效扩展路径 ; 坚持政府、 社会、 公民的 良 性互动 , 全力打造现代治理型政府等则是其中的典型经验。 关键 词 : 政成 效 演进 逻 辑 经验梳 理 启 示 执

展 , 民生活 水平 极 大提 高 人

浙江地方党委执政 3 0余 年的成绩
浙江的发展 以民营经济为突破 口,民营经济 的先发优势是浙江模式成功的关键。但毋庸置疑 的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 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效度密切关联。地方党委政 府执政 3 余年来 , 0 在经济 、 政治 、 社会 、 文化建设 等方面成就斐然。 ( 经济持 续快速增 长 , 乡统筹、 一) 城 协调发
改革开放 3 多年 , 0 在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 之下, 浙江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增长, 人均与总量皆 跃 居 全 国前 列 。 17- 2 0 9 9- 0 8年 G P年 均 增 长 - D 1.%,比同期全 国年均增长率高出 3 个百分 31 _ 3 点, 仅次于广东年均 1. 3 %的增长速度 , 7 居全国第 2位 。 0 5年人 均 G P年 达 3 8 美 元 , 20 D 32 跃居 全 国 各省区首位 , 成为全国各省区中首个人均 G P超 D 30 美元 的省份。改革开放 以来 的 3 年年均增 00 0 长 1% ,比广东 年均增 长率 的 l-%还要 高出 2 1 3 0 个百分点。2 1 年 的全省生产总值为 22 7 . 7 00 72 亿元 ,人均 G P为 504 ,分别是 17 年的 D 02 元 ( 98 29 1. 11 ,三产 比重则 由 17 年的 3 .: 6和 5 倍 98 8 1 4 .:8 , 整为 50 5 .:31 33 1 . 调 7 .: 1 4 .。 9 与此 同时 , 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 人 物质 生活 不 断丰 富 。 0 0年全 省城 镇 居 民人 均可 支配 21 收入 、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2 39 7 5 元和 13 3 , 17 年的 8 .倍和 6 .倍 。 10 元 是 9 8 2 4 8 5 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 1 O年居全国第 3 、 位 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 2 年列各省 区第 l 而尤 6 位。 其值得关注的是 ,浙江省 的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 发展也走在全 国前列 。 浙江省 20 年城乡统筹发 09 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显示 , 5年来全省城乡统筹 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从基本统筹阶段全面进入 了 整体协调阶段 , 而宁波则已接近全面融合阶段。①

湖州改革开放生动实践的启示

湖州改革开放生动实践的启示

湖州改革开放生动实践的启示
孙锦林
【期刊名称】《江南论坛》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 一、湖州改革开放30年主要历程rn一是以农村为起点的改革启动阶段(从1978年12月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湖州全市上下逐步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系统清除"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以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破除经济工作中的"唯成分论",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改革率先以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发展多种经营,逐步扩大生产者的自主权,乡镇企业开始蓬勃兴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湖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孙锦林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在改革开放中引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茂名石化公司党建工作实践的启示 [J], 梁成武
2.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内蒙古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J], 蔡常青
3.践行新闻\"四力\"要求展现改革开放生动实践——中国记协组织全国媒体深入江苏开展主题采访 [J], 曹燕
4.中国铁路发展是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 [J], 刘刚
5.一座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之路——马鞍山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生动实践 [J], 袁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度受到质疑。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省委更加坚定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推动政府自身改革,为人民群众创业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党的十四大以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为民营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的创业环境,鼓励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文教事业和公用事业,依法引导它们有序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着力培育生产要素市场,理顺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率先探索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使国有资产集中,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市场主体。到90年代末,浙江基本形成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开始实现更高层次和更加全面的发展。1997年,浙江城乡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已进入小康。
三、30年改革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浙江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像浙江这样一个陆域资源小省能够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省,从根本上说得益于我们党与时俱进地推动思想解放,毫不动摇地推进市场取向改革,逐步消除了陈旧观念与体制障碍,使创业创新在浙江蔚然成风。
人民群众自立自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激励下,浙江人靠创业实现生活理想和自我价值,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发展市场经济,形成了“千家万户办企业、千辛万苦搞经营、千山万水闯市场、千方百计创新业”的创业局面。创业首先产生于千家万户,表现为工艺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继而发展为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全民创业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最终实现了富民强省。这说明,只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发展经济的主体,获得自主权,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就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伊始,浙江从省情出发,率先在国家计划范围外进行增量市场化改革,放宽对农民从事非农经营的限制,允许和鼓励小商品交易和个体私营经济以挂靠集体经济的形式发展,放手让农民自主创业。省委明确提出发展各项事业都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小城镇。那些深受传统商业文化熏陶和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农民率先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和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多路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临浙江以北脊,壮沧海之宏流”。30年改革开放,30年全民创业,30年共同富裕,浙江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如今,浙江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全民创业推动全面创新,向着全面小康社会阔步前进。
(执笔:蓝蔚青 王兆斌)查看 《求是》 的所有文章
全民创业,推动浙江向经济强省跨越,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30年来,浙江以农民创业为特征,以农村工业化为主体,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从1978年到2007年,经济总量从124亿元增加到18638亿元,由全国的第12位跃居第4位,年均增长13.2%;人均GDP从331元增长到37128元,由全国的第16位上升到第4位,跨入经济大省行列,目前正在向经济强省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38.1∶43.3∶18.6转变为5.5∶54.1∶40.4,工业增加值由47亿元增加到9040亿元,数百种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已超过75,开始由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跨越;外贸进出口总额由0.7亿美元发展到1768亿美元,其中出口达1283亿美元。目前,浙江在全国各地经商的有440多万人,到海外投资的达100多万人,形成了实力强大的“浙江人经济”。
பைடு நூலகம் 一、30年改革发展铺就了浙江人民创业的辉煌历程
远在数千年前,浙江就已呈现出文明的曙光。两宋以降,浙江后来居上,成为中华大地上的富庶之地。这里,曾经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铸就了浙江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品质,砥砺出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
党政领导科学有为成为全民创业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就坚持,不足的就予以完善,错误的就及时加以纠正。省委明确宣布,凡是省委作出的决策,如在探索中发生失误,不怪罪下面,省委承担责任。这就有效地保护了干部群众改革探索的积极性,得以让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壮大。由于坚持一切从浙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思想、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浙江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切合实际的具体措施办法,为人民群众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建立,党政部门尊重经济规律,自觉转变职能,不断建立和完善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多层次、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说明,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是推动全民创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实政治保证。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中共浙江省委政研室 求是杂志社经济编辑部联合调研组
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30年前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10.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700万人口,人们生存空间狭小,生活压力很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浙江推上了全民创业、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今天的浙江,经济实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城乡协调发展,到处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什么叫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
全民创业,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呈现多极增长的强劲发展态势。浙江依靠全民创业,从培育“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特色产业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块状经济。目前,全省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区块601个,占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制定了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地区三大产业带规划,逐步建立差别化区域开发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均衡发展格局。“十五”时期,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乡镇全部脱贫目标,25个欠发达县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发展差距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其他东部发达省份。
创业文化成为全民创业强大的精神动力。浙江的全民创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和“工商皆本”的文化传统,孕育了浙江人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务实的群体性格;先天不足的资源条件和人口密集的生存压力,造就了浙江人的自强意识和拼搏精神;对外交流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熏陶,塑造了浙江人的创新意识和开放心态;“百工之乡”的历史渊源和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培育了浙江人的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浙江的创业文化与市场经济有着历史的联系,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弘扬,成为浙江人脱贫致富、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精神支撑,成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构成了浙江竞争的综合实力,是浙江保持领先发展优势的重要原因。
二、30年改革发展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家家点火,村村冒烟,几十万购销大军走南闯北,一个个家庭变成了企业,一座座村庄变成了城镇。进入新世纪,在这片创业热土上,现代化企业拔地而起,现代化城市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千百万创业者协力开创新天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形式。浙江广大人民群众率先冲破僵化的体制机制,成为投资者、经营者和财富的积累者,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目前,全省注册资本超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达12.1万家,全国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3席。从1978年到2007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量的71%来自于民营经济,其中55%为个体私营经济所创造,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社会就业、税收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在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浙江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种经济形式,使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较早地找到了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率先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劳动关系,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发达的商品流通成为浙江经济的巨大优势,形成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兴一座城镇,富一方百姓”的浙江发展模式。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浙江。省委相继提出“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等发展理念,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破解资源环境难题,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品牌大省,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于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建立了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着力调整城乡、区域、部门等利益关系,初步形成了大社保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向欠发达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的财政政策和公共福利政策。2007年6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省委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新战略,进一步以全民创业推进全面创新,以全面创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社会管理、党建工作等各个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浙江新时期的改革,更加关注为每个人提供创业发展机会,让每个人具备创业发展能力,营造出全民创业发展的新局面。
全民创业,推动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初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全民创业带动了全民富裕。1978年到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2元增加到20574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0%以上,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65元增加到8265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多,连续23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年均实际增长8.5%;在1997年底实现全省无贫困县的历史性跨越后,又在农村实施了“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到2002年全省已无贫困乡镇。浙江全民创业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城乡居民,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1978年分别为55.6%、59.1%,到2007年分别下降到34.7%、36.4%;2007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3315和0.3535;城乡居民收入比长期保持在1∶2.5左右,差别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实现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浙江率先建立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城乡,被征地农民全部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人员和城镇“三无”人员基本实现了集中供养。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6年浙江全面小康实现度已达87.2%,有望比全国提前10年实现全面小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