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类与鉴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
种和亚种指定模式菌株(type strain); 亚属和属指定模式种(type species); 属以上至目级分类单元指定模式属(type genus);
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
1)培养物(culture):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 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 等。 2)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 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对不 同来源的同一种细菌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同一种细 菌可有许多菌株,其主要性状应该完全相同,次要性 状可稍有差异,通常用地名或动物名的缩写加编号作 菌株名。
3)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
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 细分为不同的型。(如不同血清型、噬菌型等)
菌株与型的区别: 菌株之间不存在鉴别性特征的差异,命名不同的菌株无需分 类学依据,不同型的细菌之间存在鉴别性特征的差异,命名 或鉴定不同的型必需有分类学依据。
五、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 分子生物学指标 微型、简便、快速或自动化鉴定技术 细菌的数值分类
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
形态学特征 生理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
从不同层次,用不同学科的技术方法来研究和比较 不同微生物的细胞、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从中发现的 反映微生物类群特征的资料。
一、形态学特征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 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 在不断增加。
生物分类的二种基本原则:
a)根据表型(phenetic)特征的相似程度分群归类,这种 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进化或不以反映生 物亲缘关系为目标。
b)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类,其目标 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建立反映生物系 统发育的分类系统。
4)种(species): 物种,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
微生物的种: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 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二、细菌的命名
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的规定, 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所谓“双名法” 就是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 分构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应小 写(即使种名以人名或地名命名)。整个属名及 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如:Escherichia coli 属名+种名 Salmonella pullorum (S. pullorum)
几种不同的书写情况:
• 属名重复出现,可缩写
如:E.coli (大肠杆菌); S. pullorum(鸡白痢沙门氏菌)
•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
Salmonella sp.
•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若干菌株
Salmonella spp.
• 亚种用subsp.(正体)表示
Pasteurella multocida subsp. septica
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基因组的间接比较;
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得多;
营养类型; 与氧的关系; 对温度的适应性; 对渗透压的适应性;对pH的适应性; 代谢产物等
培养特征、 细胞形态及其染色特性、 特殊的细胞结构、 运动性、 等等
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a)易于观察和比较,尤其是真核微生物和具有特殊 形态结构的细菌;
b)许多形态学特征依赖于多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
二、生理生化特征
与微生物的酶和调节蛋白质的本质和活性直接相关; 酶及蛋白质都是基因产物;
任何分离鉴定的新细菌的有关论文应在该杂志发表
二、 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
(一)《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细菌学教授伯杰(D.Bergey)(1860-1937)
伯杰氏手册: 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鉴定的最重要参考书, 其特点是描述非常详细,包括对细菌各个属种的特征及进行 鉴定所需做的实验的具体方法。
从进化论诞生以来,已经成生物学家普遍接受的分类原则
生物系统学(systematics)
一wk.baidu.com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界 (Kingdom) (Regnum) 门 (Phylum) (Phylum) 纲(Class) (Classis) 目(Order) (Ordo) 科(Family) (Familia) 属(Genus) (Genus) 种(Species) (Species)
模式菌株应送交菌种保藏机构保藏,以便备查考和索取。 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 德国微生物及细胞保藏中心(DSM)
细菌分类命名权威杂志: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 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IJSEM)
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1923年以来已出至第九版(1994); 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设立35个群,将古细菌部 改编为5个群,全书描写了约500个属。 划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 第二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真细菌 第三类 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第四类 古细菌
(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第一版 1984年问世,至1989年出齐,共4卷。 第二版 由George Garrity主编分为5卷,将从2000年起 陆续出版。这一版纳入了研究核糖体RNA测序所产生 的许发育)分类系统。
四、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根据微生物分类学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可把它们分成四个不同的水平: • ①细胞形态和行为水平; • ②细胞组分水平; • ③蛋白质水平; • ④基因组水平。 • 在微生物分类学发展的早期,主要的分类 鉴定指标是以在细胞形态和习性为主,可 称为经典的分类鉴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