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面瘫病(风寒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风寒袭络证)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8609f82e770bf78a64295407.png)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2. 风热袭络证:3.风痰阻络证:4. 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颅脑损伤者(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拔罐疗法3.推拿手法4.其他外治法:割治、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ba32a3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2.png)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某年期面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病人的脸部肌肉不受控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社交、心理和生理健康。
针对这种疾病,医学界专家们制定了许多的治疗方案,并且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了总结和优化。
此篇文档就是对这些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的过程的一个归纳和总结。
首先,针对某年面瘫病治疗方案的总结。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某年面瘫病主要有益气生血、调和气机、利湿化痰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桂枝汤、四君子汤、参附汤等。
2.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常见的治疗方式,其对某年面瘫病的疗效也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
针灸治疗的可选穴位有耳特、足三里、四白、阳白等穴位。
3. 物理治疗。
主要是应用一些物理手段来进行治疗,如按摩、热敷等。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患者的痈位置较浅的时候。
其次,本文档对治疗方案的优化和提升方案进行了总结。
1. 特色按摩。
针对患者的脸部肌肉不受控制,未见得每个患者的痈位都相同,因此特色按摩,定位按摩区域和力度的大小是治疗的关键。
因而,对于受益于按摩的患者来讲,按摩可以达到快速康复治疗的作用。
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通过肌肉运动,加速神经系统恢复,达到矫正神经系统的作用。
医生可以给患者制定适应性训练方案,例如瑜伽锻炼,运动能够加强患者的肌肉群控制,缩短病程。
3. 药物疗法。
某些患者由于小面积病变,可实用局部药物治疗,如口服或外用激素,靛蓝,通常作用于缓解状况的药物。
此方案的作用适应于病程较轻的处于初起的病情阶段的患者。
本文档通过总结和归纳某年面瘫病的治疗方案以及加强治疗方案的优化,希望能够对医学家们和患者们有所帮助,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返生活正常轨道。
面瘫病(风寒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风寒袭络证)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164b678d0d233d4b04e69e5.png)
里瘫病(里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之阳早格格创做路径证明:本路径切合于西医诊疗为里瘫病(里神经炎)的患者.一、里瘫病中医临床路径尺度住院过程(一)适用对于象中医诊疗:第一诊疗为里瘫病(TCD编码:BNV120)西医诊疗:第一诊疗为里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二)诊疗依据1.徐病诊疗中医诊疗尺度:参照一般下等培养“十五"国家级筹备课本《针灸教》(石教敏主编,华夏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2.徐病分期(1)慢性期:收病15天以内.(2)回复期:收病16天至6个月(收病半月…里肌连戴疏通出现).(3)联动期战痉挛期:收病6个月以上(里肌连戴疏通出现以来).3.证候诊疗参照“国家中医药管制局‘十一五’沉面博科协做组里瘫病(里神经炎)诊疗筹备”.1. 风热袭络证:2. 风热袭络证:3.风痰阻络证:4. 气真血瘀证:(三)治疗筹备的采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制局‘十一五’沉面博科协做组里瘫病(里神经炎)诊疗筹备”.1.诊疗精确,第一诊疗为里瘫病(里神经炎).2.患者切合并交受中医治疗.(四)尺度住院日为≤14天.(五)加进路径尺度1.第一诊疗必须切合里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2.门诊治疗疗效短安者.3.患者共时并收其余徐病,但是正在治疗功夫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做用第一诊疗的临床路径过程真施时,不妨加进本路径.4.有以下情况者不克不迭加进本路径:(1)有脚术指征者(2)颅脑益伤者(3)治疗部位有宽沉皮肤益伤或者皮肤病者(4)曾交受颅脑脚术治疗者(六)中医证候教瞅察四诊合参,支集该病种分歧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性.注意证候的动向变更.(七)进院查看名目1.必须的查看名目(1)脑CT、MRI查看仄常.(2)血惯例、尿惯例、便惯例(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量、风干系列.(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者胸部X线片2.可采用的查看名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八)治疗要领1.针灸疗法(1)紧解类脚法(2)整复类脚法2.拔罐疗法3.推拿脚法4.其余中治法:割治、敷揭、熏蒸、涂揩、膏摩、刮痧、中药离子导进、穴位埋线.5.辨证采用心服中药汤剂风热袭络证:祛风集热,温经通络.风热袭络证:疏风浑热,活血通络.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气真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6.物理治疗:黑中线映照、蜡疗、超声药物透进、电磁疗法等.7.疏通疗法8.其余疗法9.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脱火、营养神经等药物对于症治疗.(九)出院尺度1.临床症状消得或者明隐佳转.2.凡是死计本领基础回复.3.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并收症.(十)有无变同及本果分解1.病情加沉,需要延少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2.合并有其余系统徐病者,住院功夫病情加沉,需要特殊处理,引导住院时间延少、费用减少.3.治疗历程中爆收了病情变更,出现宽沉并收症,退出本路径.4.果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做用本路径的真止,退出本路径.路径示例里瘫病-里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风热袭络证)第1天心评估查看:心化验类查看:心血惯例心尿惯例心肝功心肾功心空背血糖心心影像教查看:心胸片心颅脑CT 心MRI 心心电图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 20%苦露醇 250ml ivdrip qd心 0.9% NS 250ml+七叶黑苷钠20mg ivdrip qd心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第2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 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 20%苦露醇 250ml ivdrip qd心 0.9% NS 250ml+七叶黑苷钠20mg ivdrip qd心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第3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 20%苦露醇 250ml ivdrip qd心 0.9% NS 250ml+七叶黑苷钠20mg ivdrip qd心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第4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 20%苦露醇 250ml ivdrip qd心 0.9% NS 250ml+七叶黑苷钠20mg ivdrip qd心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第5~7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 20%苦露醇 250ml ivdrip qd心 0.9% NS 250ml+七叶黑苷钠20mg ivdrip qd心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心中医特性治疗:心穴位注射疗法3:00pm心割治疗法3:00pm心穴位揭敷治疗3:00pm心刺络搁血3:00pm心拔罐治疗3:00pm心其余第8~10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甲钴胺片 0.5 mg tid po.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心中医特性治疗:心穴位注射疗法3:00pm心割治疗法3:00pm心穴位揭敷治疗3:00pm心刺络搁血3:00pm心拔罐治疗3:00pm心其余心其余第11~13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甲钴胺片 0.5 mg tid po.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心中医特性治疗:心穴位注射疗法3:00pm心割治疗法3:00pm心穴位揭敷治疗3:00pm心刺络搁血3:00pm心拔罐治疗3:00pm心其余心其余。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439df0569eae009581bec7d.png)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2. 风热袭络证:3.风痰阻络证:4. 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颅脑损伤者(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拔罐疗法3.推拿手法4.其他外治法:割治、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ab2ffaa10a6f524cdbf850e.png)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得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
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与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与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
802)得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
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得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得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最新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最新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139f236336c1eb91a375dbb.png)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心电图、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针灸科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针灸科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95a176b84ae45c3b358c9e.png)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7ae624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1.png)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瘫痪、无力、表情不自然等症状。
中医在治疗面瘫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以下是面瘫病的中医临床路径。
一、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
2、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
1、急性起病,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Bell 现象阳性(用力紧闭双眼时,眼球转向外上方),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口哨漏气,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
3、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面瘫)、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中药治疗1、风寒阻络证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和营。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2、风热阻络证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银翘散加减。
3、风痰阻络证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裹,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药:牵正散加减。
(二)针灸治疗1、针刺主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配穴:风寒阻络配风池、列缺;风热阻络配外关、曲池;风痰阻络配丰隆、足三里。
操作:面部穴位多采用浅刺、平刺,手法宜轻;合谷穴采用泻法。
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 1 个疗程。
面瘫病(气虚血瘀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气虚血瘀证)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f0f17aff6294dd88d0d26b32.png)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2. 风热袭络证:3.风痰阻络证:4. 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颅脑损伤者(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拔罐疗法3.推拿手法4.其他外治法:割治、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ad7eaadcfc789eb162dc85a.png)
介绍一件你熟悉的物品作文今天我要给您介绍一样我特别熟悉的宝贝,那就是我的保温杯!
这保温杯啊,可真是我的贴心小伙伴。
它长得不算特别出众,就是那种普普通通的圆柱体,身上穿着一层不锈钢的“铠甲”,摸起来滑溜溜的,还挺有质感。
它的盖子设计得特别巧妙,就像一个小帽子,一拧就能打开。
而且密封得那叫一个严实,哪怕我把它倒过来甩来甩去,也别想让一滴水跑出来。
要说它最大的本事,那就是保温啦!早上我装进去的热水,到了晚上还是热乎乎的,就像有个小火炉一直在里面工作。
冬天的时候,能随时随地喝上一口热水,那感觉,简直爽歪歪。
我出门的时候总爱带着它,爬山、逛街、旅行,它都一路陪着我。
有时候朋友们口渴了,我就得意地拿出我的保温杯,给他们倒上一杯热水,感觉自己像个送温暖的小天使。
这就是我的保温杯,虽然它不是什么高科技的稀罕玩意儿,但在我心里,那可是无价之宝!
怎么样,您觉得我的保温杯不错吧?。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bb8504cf84b9d528ea7af7.png)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阻络证风热阻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 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最新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最新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139f236336c1eb91a375dbb.png)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心电图、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19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路径
![19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4693a6caf1ffc4ffe47ac5d.png)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临床住院路径一、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急性期 (TCD编码:BNV12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ICD-10编码:G 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10天(2)恢复期:发病11-180天(3)后遗症期:发病180天以后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写作组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写作组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 (TCD编码:BNV120)和周围性面神经炎(ICD10编码:G 51.802)的住院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必要时可申请其他项目(八)治疗方案1.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针灸治疗。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其他疗法:艾灸、拔罐、TDP照射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面瘫病临床路径
![面瘫病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283f35367ec102de3bd8943.png)
面瘫病临床路径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31825b51e79b896902260c.png)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 疾病分期(1 )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 )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阻络证风热阻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5620e3f18583d048645951.png)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有证候重点(一)风寒袭络证:忽然口眼倾斜,眼睑闭合不全,兼会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忽然口眼倾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忽然口眼倾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痹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倾斜,眼睑闭合不整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有症状 / 证候施护(一)口眼倾斜1.察看患者口眼倾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含: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耀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1.察看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抹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抹。
3.在睡觉或出门时应佩带眼罩或有色眼镜,防止强光刺激眼球。
遵医嘱赐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痹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含: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脸颊、肝、口、眼、皮质低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1.注意察看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状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 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阻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阻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3.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西医: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 51.8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本次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时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0天实际住院日:天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