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合集下载

《核外电子分布及运动》 知识清单

《核外电子分布及运动》 知识清单

《核外电子分布及运动》知识清单一、核外电子的分布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它们的分布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1、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我们把这些分层称为电子层。

电子层按照距离原子核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被命名为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第 n 层。

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层,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层,能量越高。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是有一定规律的。

第 1 层最多容纳 2个电子,第 2 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第 3 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第n 层最多容纳 2n²个电子。

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当只有 1 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2 个)。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

(2)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例如,钠原子(Na)的质子数为 11,其核外电子排布为 2、8、1。

即第 1 层有 2 个电子,第 2 层有 8 个电子,第 3 层有 1 个电子。

二、核外电子的运动1、电子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的运动具有以下特点:(1)高速性:电子在原子核外以极高的速度运动。

(2)无规则性:电子的运动轨迹不是像行星绕太阳那样有固定的轨道,而是呈现出一种无规则的运动状态。

(3)统计性:虽然单个电子的运动无法预测,但从大量电子的运动情况来看,却存在着一定的统计规律。

2、电子云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我们引入了电子云的概念。

电子云并不是表示电子的实际运动轨迹,而是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一区域出现的概率。

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离子知识点总结

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离子知识点总结

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1.核外电子排布:①电子层: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是因为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导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为第一层时,只能容纳2个电子)。

核外电子总是从最内层开始依次向外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①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更加密切。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离子及离子的形成1.离子的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1)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的特点可知: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2)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应省略不写。

例如:钠离子:Na +、Cl -、Mg 2+、O 2-。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①数字的意义:3Mg 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表示3个镁离子②符号的意义:3Mg 2+表示3个镁离子5.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知识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Z 个)原子核注意:(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X 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Z 个)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 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个),次外层不超过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 。

核素: 。

同位素: 。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 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 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 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未填满(已有 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 纵行,位于 之间 (16个族) 零族: ① 主族(A ):由 和 元素共同组成的族(除第18纵列)列序与主族序数的关系② 副族(B ):完全由 元素组成的族(第8、9、10纵列除外)③ Ⅷ族:包括 三个纵列。

④ 0族:第 纵列,该族元素又称为 元素。

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 。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 。

族碱金属元素: (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 ) 第ⅦA 族卤族元素: (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 )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 ;② ;③ 。

(2)非金属性强(弱)——① ;② ;③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核外电子排布 初步知识
肖志远
复 习 : 原 子 的 结 构
原子
{ {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碳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运 动
核 外 电 子 的 运 动
• 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 • 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 • 电子运动有一定的范围(分层)。
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到能量较低的层; 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非金属元素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目 一般多于或 等于4个;
各元素原子最外电子数目的特点:
元 素 最外层电 子数 原子 结 构 稀有 气体 金属 8 (He为2个) 一般﹤4 个
变 化 趋 势
化学性 质
稳 定
稳定


不稳定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6
24
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画圆,标注核电荷数,弧线呈扇面, 数字写在同一水平线上 。
氧( O )
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画圆,标注核电荷数,弧线呈扇面, 数字写在同一水平线上 。
试画出氮和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的最外层有2个); 稀有气体也叫惰性气体,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 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 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金属元素

高中化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高中化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高中化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的组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而原子核外围则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电子。

这些外电子的排布方式对于原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中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其相关知识。

1. 电子排布的原则每个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三个原则:1.1. 伯利兹定则伯利兹定则(Bau rule)表明,电子从低能量轨道开始填充。

这意味着在填满外电子壳层时,首先填充内层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逐渐填满能量较高的轨道。

简单来说,电子排布的顺序是由内向外进行。

1.2. 阿尔尼奥定则阿尔尼奥定则(Aufbau rule)指出,电子填充各能级轨道时,要优先填充能量最低的轨道。

在每个能级轨道中,需要先填满低能量的子能级,然后再填充高能量的子能级。

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原子结构的稳定性。

1.3. 保里排除原理保里排除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规定,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要相反。

也就是说,同一个轨道上的两个电子必须具有相反的自旋角动量。

2. 原子核外电子层和子层原子核外的电子都存在于各种能级的轨道中。

高中化学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电子层和子层:2.1. 电子层电子层是指位于原子核外部的能级,用字母表示(K、L、M、N、O、P、Q)。

K层最接近原子核,能量最低,因此分布的电子最少。

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能量逐渐升高,电子数也逐渐增多。

2.2. 子层子层是电子层内部的能级,用字母和数字表示(s、p、d、f、g、h)。

s子层能量最低,容纳电子数最少;p子层次之;d子层再次增加;f子层电子数最多。

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案例分析以下是几种常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案例分析:3.1. 氢原子(H)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根据伯利兹定则和阿尔尼奥定则,电子会填充能量最低的1s轨道。

3.2. 氦原子(He)氦原子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根据伯利兹定则和阿尔尼奥定则,前两个电子会填充1s轨道。

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

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

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核外电子排布是指原子核外的电子在各个电子壳层中的分布情况。

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子壳层结构、能级分布和填充规则三个方面介绍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

一、电子壳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分布在若干个电子壳层中。

常见的电子壳层分别用K、L、M、N等字母表示,由内向外依次排列。

每个电子壳层都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能位,其中K层最接近原子核,能位最低,依次递增。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每个电子壳层中能容纳的电子数量为2n^2(n为电子壳层的主量子数),即K层能容纳2个电子,L层能容纳8个电子,M层能容纳18个电子,N层能容纳32个电子等。

二、能级分布在每个电子壳层中,存在不同能级的电子轨道。

能级指的是电子在电子壳层中可能所处的位置,每个能级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轨道。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每个电子壳层的能级数目等于主量子数n的值。

以K 层为例,K层只有一个能级,即1s能级;L层有两个能级,即2s和2p 能级;M层有三个能级,即3s、3p和3d能级;N层有四个能级,即4s、4p、4d和4f能级。

三、填充规则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电子填充壳层时遵循以下规则:1. 泡利不相容原理:同一个原子中的电子不能拥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即每个电子的量子态必须不同。

这意味着每个能级中的电子自旋量子数必须相异。

2. 洪特规则:电子首先填充低能级的能位,然后才填充高能级的能位。

按照洪特规则,电子填充顺序为:1s → 2s → 2p → 3s → 3p → 4s→ 3d → 4p → 5s → 4d → 5p → 6s → 4f → 5d → 6p → 7s → 5f → 6d →7p。

根据以上填充规则,我们可以知道每个电子壳层的电子排布情况。

以氧原子(O)为例,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因此氧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为:1s^2 2s^2 2p^4。

其中1s层有2个电子,2s层有2个电子,2p层有4个电子。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知识清单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知识清单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知识清单在化学的微观世界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着一系列特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对于理解原子的结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规律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能量最低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是核外电子排布的首要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电子在排布时会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就像一个人在选择座位时,总是倾向于先坐空着的、更舒适的位置。

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原理呢?这是因为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的原子更加稳定。

想象一下,一个不稳定的原子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建筑,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的原子则像是坚固的大厦,结构稳定。

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的能量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离原子核越近的轨道能量越低。

比如,1s 轨道的能量低于 2s 轨道,2s 轨道的能量又低于 2p 轨道。

二、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量子数是描述电子状态的一组参数,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这就好比在一个教室里,每个座位都有其独特的坐标(行、列、楼层等),不可能有两个同学占据完全相同的座位。

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存在,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而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自旋可以简单理解为电子的一种内禀属性,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要么是“左手”,要么是“右手”。

三、洪特规则洪特规则进一步补充了电子在等价轨道(能量相同的轨道)上的排布方式。

当电子排布在等价轨道上时,会优先以相同的自旋状态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而且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的状态相对更加稳定。

例如,对于氮原子(N),其电子排布式为 1s² 2s² 2p³。

2p 轨道有三个等价轨道,按照洪特规则,三个电子会分别占据三个 2p 轨道,并且自旋相同。

再比如,铬原子(Cr)的电子排布式为 1s² 2s² 2p⁶ 3s² 3p⁶ 3d⁵ 4s¹,而不是 1s² 2s² 2p⁶ 3s² 3p⁶ 3d⁴ 4s²。

高中物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知识点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依次升高,即:E(s)<E(p)<E(d)<E(f)。

(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

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特别提示】(1)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2)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

(3)构造原理中存在着能级交错现象。

由于能级交错,3d轨道的能量比4s轨道的能量高,排电子时先排4s轨道再排3d轨道,而失电子时,却先失4s轨道上的电子。

(4)前四周期的能级排布(1s、2s、2p、3s、3p、4s、3d、4p)。

第一能层(K),只有s能级;第二能层(L),有s、p两种能级,p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p x、p y、p z,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第三能层(M),有s、p、d三种能级。

(5)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s,(n-1)d,np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s前。

(6)在书写简化的电子排布式时,并不是所有的都是[X]+价电子排布式(注:X代表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符号)。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注意:所有电子排布规则都需要满足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第一节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相对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2、核外电子具有能量。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用电子层表示电子能量不同和离核远近不同3、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及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表示电子层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82 64、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从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逐步趋向离核远、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2)各电子层最大容纳量:第一层2个、第二层8 个------第n层为2n2个(3)最外层不得超过8 个。

5、离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0个的有:原子:Ne、离子:O2-、F-、Na+、Mg2+、Al3+、NH4+分子:CH4、NH3、H20、HF二、元素的分类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都有8 个电子,He为2 个这样的结构也叫稳定结构(惰性气体元素)注意:离子一定达到稳定结构。

而且与某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即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可能是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 个。

(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次外层变成最外层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3、非金属元素:除个别元素以外,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 个。

(越多越容易得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电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总结:金属、非金属元素原子都未达到稳定结构,但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只不过达到稳定结构的方式不同,有的通过失电子,有的通过得电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一、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一: 核外电子的排布阅读:在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用电子层形象化地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的远近。

实际上,原子核外根本无“层”,我们仅仅用“层”来代表离核远近的区域。

所以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区域运动可简单而形象地称为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电子层: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能量:离核远近: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一般规律: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遵循能力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再排能量高的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画法:画圆圈,标核电,弧线呈扇形,数字一条线。

②涵义:③按顺序写出1-18号元素的符号:【随堂练习】1、(4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元素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填空:(1)1869年,科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知识要点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阅读: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

因此,通常我们把这种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注意:这里所说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的稳定。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

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

C它有3个电子层
D.它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2、右图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16 (2)硫离子的符号为 S ; ;
(3)硫元素属于 金属元素 素”)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
3、 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氮化镓纳米 材料,已知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甲) 31 所示,则x的值为________ ,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 B 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 (在A、B、C图 中选择,填字母);下列所示的四种元素最本质的区 质子数不同 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来自12Mg2 82
+16
2 8 6
S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1、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何关系 ?
Mg2+
+12 2 8
S2- +16 2 8
8
2、在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又有何关系?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1、如右图是某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 B.它属于非金属元素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周 期 一 二
1——20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非金属元素:原 子最外层 电子个 稀有气体元素: 四 数一般大于或等 原子最外层一般 于 4 (易得到电 K Ca 子) 为8个电子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个 (氦是2个电子) 数一般少于4 ( 易失去电子)

初三化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初三化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一、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一: 核外电子的排布阅读:在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用电子层形象化地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的远近。

实际上,原子核外根本无“层”,我们仅仅用“层”来代表离核远近的区域。

所以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区域运动可简单而形象地称为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原因:电子层: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能量:离核远近: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一般规律: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遵循能力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再排能量高的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画法:画圆圈,标核电,弧线呈扇形,数字一条线。

②涵义:③按顺序写出1-18号元素的符号: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氟F 氖Ne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氩Ar【随堂练习】1、(4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元素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填空:(1)1869年,科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知识要点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阅读: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

因此,通常我们把这种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注意:这里所说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的稳定。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

《核外电子排布》 讲义

《核外电子排布》 讲义

《核外电子排布》讲义一、引言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中,原子的结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而核外电子的排布则是理解原子性质和化学行为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走进核外电子排布的奇妙世界。

二、什么是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被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这就像人们在坐座位时,总是先选择靠近门口、比较方便的位置,然后再考虑更远、更不方便的位置。

2、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

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个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相同能量的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这是因为这样的排布方式能够使原子的能量更低,更加稳定。

四、电子层与电子亚层1、电子层电子层通常用数字表示,从离原子核最近的一层开始,依次为第一层(K 层)、第二层(L 层)、第三层(M 层)等。

电子层的能量依次升高。

2、电子亚层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层,分别用s、p、d、f 表示。

s 亚层只有一个轨道,p 亚层有三个轨道,d 亚层有五个轨道,f 亚层有七个轨道。

五、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和字母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和亚层的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² 2s² 2p⁶ 3s¹。

2、轨道表示式用小方框表示轨道,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

这种表示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电子的排布情况。

六、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与电子层有关。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学科:化学教学内容: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基础知识精讲】一.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初步知识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故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核距离近→远电子能量低→高填充顺序先→后2.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含义①+12 表示原子核及核内有12个质子(即原子核带有12个单位正电荷),②弧线表示电子层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3.元素种类的划分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性质结论金属元素<4失去最外层电子较易发生化学反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非金属元素≥4(氢为1)易得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8(He为2个)难得失电子难发生化学反应二.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1.阳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荷,如Na+.Mg2+.Al3+.NH+4等(质子数>电子数)2.阴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带负电荷,如O2-.F-.Cl-.S2-.SO2-4等(质子数<电子数)3.离子的形成和符号(1)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Rm+.如铝原子Al→铝离子Al3+.(13=2+8+3)原子结构示意图阳离子结构示意图(13>2+8)(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得到n个电子,就带n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Rn-.如氧原子O→氧离子O2-.(8=2+6) (8<2+8=阴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化合物三.化合物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共价化合物1.离子化合物:NaCl(离子化合物)2.共价化合物氯化氢分子(HCl)(共价化合物)3.实验验证:Na+Cl2NaCl H2+Cl2HCl【重点难点解析】一.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及应用例题:按核电荷数的增加,依一定规律将1~18号元素顺次排列成下表, 运用所学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据表填空.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ⅠⅡⅢⅣⅤⅥⅦ O一二三H HeLi Be B C N O F NeNa Mg Al Si P S Cl Ar(1)在化学反应中,第Ⅰ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电子;第Ⅵ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电子,(除H外)都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数(2)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横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数;同一纵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数.(3)在表中和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种阴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___和,3种阳离子的离子符号是. . .分析按核电荷数递增顺序,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详见课本P59图3-16所示的示意图.通过比较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即可解答有关问题.解答(1)失去;得到;最外层电子数(2)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不能认为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因为粒子可以是分子.质子.离子.现举例说明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的几种可能情况:1.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F和F-质子数都是9;2.分子和原子,如Ne.H2O的质子数都是10;3.不同的分子,如H2O.HF.NH3.CH4的质子数都是10; 4.原子和原子团,如Na和NH+4的质子数都是11;5.不同的离子,如F-和OH-的质子数都是9.三.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例:与氖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离子有O2-.F-.Na+.Mg2+.Al3+;与氩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离子有S2-.Cl-.四.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H2O.NH3.HCl.O2.H2等.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Fe.Cu.He.Ar等.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MgF2.K2SO4等.在化学反应里,分子一定发生改变,原子一定不发生改变,离子不一定发生改变.五.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概念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组成元素通常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通常是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构成粒子由离子构成由分子构成举例NaCl.CaF2.ZnSO4HCl.H2O.CO2【典型热点考题】例1下列六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1) A.B.C.D.E共表示种元素(2)表示原子的粒子是(填序号)(3)表示阳离子粒子是(4)表示阴离子粒子是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题目所示的六种粒子中,A与B,E与F的核电荷数相同,故共代表四种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解答(1)四(2)ACF(3)DE()B例2质子数不超过18的A.B.C3种粒子,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粒子失去3个电子后呈电中性;B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核外电子排布和氖原子相同;C粒子得到两个电子后最外层可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A.B.C三种粒子是( )A.Mg2+.Al3+.O2-B.N3-.Mg2+.S2-C.N3-.Mg2+.SD.Al3+.Ne.S2-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B粒子是具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即是Mg2+离子.由三种粒子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可知,A粒子的质子数小于12,C粒子的质子数大于12,A粒子应该是具有10个电子,核内有7个质子的N3-离子,C粒子应该是具有16个质子和16个电子的S原子.解答应选C例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①原子②离子③分子.用符号和名称分别填写下列空白:(1)水是由.构成.(2)铁是由.构成的.(3)氯化钾是由.构成的.分析水是共价化合物,由水分子构成,铁是金属单质直接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钾是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另外按题目要求在每小题前一空填写符号,后一个空填名称.解答 (1)H2O,水分子;(2)Fe,铁原子;(3)K+.Cl-.钾离子和氯离子【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6_10分=60分)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的能量不同B.电子的大小不同C.电子的数量不同D.电子的质量不同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结构中的(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核外电子数D.中子数3.某微粒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18个中子,这微粒是( )A.氩原子B.氯原子C.氯离子D.硫离子4.下列各组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等的是( )A.Na和Na+ B.F-和OH-C.Cl和Cl-D.Na+和Mg2+5.S和S2-具有相同的( )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化学性质D.电性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能量低的电子离核近,能量高的电子离核远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一定是金属元素C.凡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二.填表( 10分)粒子名称粒子符号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66Al3+1027硫原子1632111123三.填空题(2_10=20分)8.离子化合物(如 )一般由元素与元素组成.形成离子化合物时,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原子得到电子,变为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它的构成粒子为.9.共价化合物(如)一般由元素与元素组成.共价化合物形成时,通过原子间结合,形成,其构成粒子为.四.推断题(1_10=10分)10.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能形成氧化物AO,其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元素原子内无中子,C原子和D-都比B原子多17个电子,试回答:(1)写出各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符号:ABCD(2)画出A.D-的粒子结构示意图,AD- .(3)写出四种元素间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其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写名称).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写名称)【素质优化训练】1.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1)该粒子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电子;(2)若该粒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a等于;(3)若该粒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则a等于;(4)在(2)和(3)中所叙述的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该化合物属于(共价,离子) 化合物.2.不同的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请写出五种化学性质不同,但每个分子均含有10个电子的物质的化学式. .. ..3.已知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甲学生说A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乙学生说A原子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丙学生说甲和乙说的都不对.请分析三位学生谁说的对?为什么?【知识探究学习】交流与讨论:解释下列原因:(1)为什么氦气.氖气是单原子分子,氢气.氯气为双原子分子.(2)为什么氯元素与钠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化合物,而氯元素与氢元素化合时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A2.B3.C4.B5.A6.A二.7.C 6.12;铝离子 13.14;S2- 18.16;钠原子Na12;8.NaCl,金属,非金属,金属元素,阳;非金属元素,阴,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9.HCl,非金属.非金属,共用电子对,共价化合物,分子10.(1)镁Mg 氢H 氩Ar 氯Cl;(2)略;(3)MgCl2.HCl.氯化镁.氯化氢【素质优化训练】1.(1)2,8;(2)8;(3)13;(4)Al2O3,离子2.CH4.NH3.H2O.HF.Ne3.丙说的对,因为最外层有4个电子的原子,可能是金属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知识探究学习】解答:(1)氦气.氖气的原子已达到稳定结构,而氢气.氯气的原子的最外都需一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两个原子各拿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使每个原子都形成稳定结构.(2)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容易得到电子,氯原子与钠原子化合时,钠原子失电子,氯原子得电子,形成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原子与氢原子化合时,各拿出一个电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在共用电子对的作用下形成了共价化合物.。

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2)电子 由内向外 依次填充
考考你!
1. 原子核外电子是____分__层_____排布的。 2.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7 2 5
其中 +7 表示__质__子__数____,弧线表示_电__子__层__ , 最外层电子有__5____个电子,有 2 个电子层
考考你!
3、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小结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电子由内到外排布,每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第一层最多2个)。
2、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
元素的性质由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3、 元素种类
稀有气体
最外层电 子数
8
结构稳定 性
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 不活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属
一般<4 不稳定 易失电子
非金属 一般≥4 不稳定 易得电子
H
+11 2 8 1 +12 2 8 2 +13 2 8 3 ++1144 22 88 44 ++1155 228855 ++1166 22 88 66 ++1177 228877 +18 2 8 8
Na
Mg
Al
SSii
SS
PP
CCl l
Ar
元素种类 非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一般大于4或等于4 易得电子
+17 2 8 X
(1)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 ,核外电子 分 3 层排布。
(2)它的最外层电子数X= 7

想一想
1、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 决定。 2、元素的性质由什么决定呢?
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学习目标
1. 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2. 电子层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电子层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 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 稀有气体、金属、 电子数跟元素化学性质的密切关系; 电子数跟元素化学性质的密切关系; 4.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思考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元素 化学性质的活泼程度不同,为什么? 化学性质的活泼程度不同,为什么?
1.什么叫原子?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什么叫原子?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什么叫原子 2.原子为什么会呈电中性? 原子为什么会呈电中性? 原子为什么会呈电中性 质子(+) 质子 原子核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已经达到了稳定 结构, 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和非金属元素的原 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呢? 子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呢?
得失电子
讨论完成下表:
三类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 原子结构 电子的 电子数 的稳定性 得失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少于4 少于 多于4 多于 2或8 或 不稳定 不稳定 稳定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不易得失 化学性质 较活泼 较活泼 较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以达到最多质是原子的重新组 合,
在组合过程中, 在组合过程中,元素的原子总是力求使自身 稳定结构。 的结构趋于或达到稳定结构 的结构趋于或达到稳定结构。 2.稳定结构是指类似于稀有气体元素 稳定结构是指类似于稀有气体元素 稳定结构是指类似于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最多(2个或 个)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最多( 个或8个 最多 个或 的结构。 的结构。
2. 排布规律(表5-2) : ) 每层最多容纳2n ① 每层最多容纳 2个;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 电子数不超过18个 电子数不超过 个…… ③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再到能量 高的电子层。 高的电子层。

九年级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九年级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电子层
原子核 +8 2 6 层内电子数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H
+4 2 2 Be
+2 2 He
+3 2 1 Li
+5 2 3 B
+6 2 4 C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7 2 5 N
+8 2 6 O
+9 2 7 F
+10 2 8 Ne
+11 2 8 1 +12 2 8 2
Na
Mg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3 2 8 3 Al
+14 2 8 4 +15 2 8 5
Si
P
+16 2 8 6 S
+17 2 8 7 Cl
+18 2 8 8 Ar
3.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目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项目 类型
最外层 电子数
金属元素
一般<4
非金属元素 一般≥4
稀有气体元素 8或2(He)
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包括3方面内容
1. 核外电子具有的能量不同,是按能量高 低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数、离核距离、能量高低之关系如下所示: 电子层 1 2 3 4 5 6 7 (K)(L)(M)(N)(O)(P)(Q)
离核距离 近

能量 低

2. 原子结构示意图,这是描述原子结构 的化学用语。如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 示:
得失电子
易非金属性 稳定性
;https:/// 配资平台 ;
看到森森白骨.但是他却没有去管滴血の双手,也是满脸失神の望着前方. 两名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碳原子为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碳原子为例 小圈--原子核 +6--质子数(核电荷数) 弧线--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该层的 电子数
+6
2 4
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2 2
H
+3 +4 +5
He
21
22
23
+6
24
+7
25
+8
26
+9
27
+10 2 8
Li
Be
+12 2 8 2
BB
+13 2 8 3
CC
+14 2 8 4 +14 2 8 4
NN
OO
F
H
+18 2 8 8
+15 228855 +16 2 8 6 +17 228877 +15 +16 Si
S S
P P
Cl Cl
Ar
元素种类 非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大于4或等于4
元素化学性质
易得电子
4、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 结构稳定 化学性质 子数 性 稳定结构 不活泼 稀有气体 8 一般<4 不稳定 易失电子 金属 一般≥4 不稳定 易得电子 非金属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8 个(第一 层为2个)。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 最外层电子数 。
考考你!
He
23
+6
24
+7
25
26
27
+10 2 8
LiLi
+11 2 8 1 +11 2 8 1
Be Be
+12 2 8 2 +12 2 8 2
B
+13 2 8 3
C
+14 2 8 4
N
O
F Ne
+17 2 8 7 +18 2 8 8
+15 2 8 5 +16 2 8 6
Na Na
Mg Mg
Al
Si
P
S
课题3
离子---
一、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的抱怨
我是组成原子的一个小小的电子, 我带负电,在原子内部很大的空间中围 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我在飞,快速 的飞,我可是这些电子里能量最高、最 靠外的,却怎么也飞不出去。因为原子 核很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 盘,却是包含带正电的质子,因此原子 核也带正电,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电深 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 抱。
Be
B
+13 2 8 3
C
+14 2 8 4
N
O
F
+17 2 8 7
Ne
+18 2 8 8
+11 2 8 1 +12 2 8 2
+15 2 8 5 +16 2 8 6
Na
Mg
Al
Si
P
S
Cl
Ar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有哪些规律?
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2 2
H
+3 21 +4 22 +5 +6 +7 +8 +9
小结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电子由内到外排布,每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第一层最多2个)。 2、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 决定; 元素的性质由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3、 元素种类
稀有气体
金属 非金属 最外层电 子数 8 一般<4 一般≥4 结构稳定 性 稳定结构 不稳定 不稳定 化学性质
不活泼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8

考考你!
分层 1. 原子核外电子是___________排布的。 2.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7 25
电子层 质子数 其中 +7 表示__________,弧线表示_______ , 5 最外层电子有______个电子,有 2 个电子层
考考你!
3、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7 2 8 X
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1、高速运动 ; 3、能量不完全相同。
2、具有能量;
4、分层运动。
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没有 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 区域称为电子层。
电子层 能 量
1

2
3
4
5
6
7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能量高。
23
+6
24
+7
25
26
27
Li
+11 2 8 1
Be
+12 2 8 2
B
+13 2 8 3
C
+14 2 8 4
N
O
F
+17 2 8 7
Ne H
+18 2 8 8 +18 2 8 8
+15 2 8 5 +16 2 8 6
Na
Mg
Al
Si
P
S
Cl
Ar Ar
元素种类 稀有气体
最外层电子数 8或2(He)
He
23
24
25
26
27
+10 2 8
Li
+11 2 8 1
Be
+12 2 8 2
B
+13 2 8 3
C
+14 2 8 4
N
O
F
+17 2 8 7
Ne
+18 2 8 8
+15 2 8 5 +16 2 8 6
Na
Mg
Al
Si
P
S
Cl
Ar
3、核外电子的一般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 (2)电子 由内向外 依次填充
元素化学性质 不活泼
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他们的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 (氦为2个),他们均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 学反应,呈现化学惰性,所以人们认为:
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个电 子层的、最外层具有2个电子)的结 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2 2
H
+3 +3 2 1 +4 2 1 +4 2 2 2 +5 +8 +9
1、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 ( C ) A. 不易得失电子 B 易得电子 C 易失电子 是 ( C )
A. 中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数 B 电子数 D 核外电子层
D易导电
2、与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考考你!
3、已知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16 A、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B、该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D、其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
Cl
Ar
元素种类 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少于4
元素化学性质
易失电子
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1 1 +2 2
HH
+3 21 +4 22 +5 2 3 +5 2 3 +6 2 4 4 +7 +7 2 52 5 +8 2 6 6 +6 2 +8 2 +9
He
27
+10 2 8
Li
+11 2 8 1
(1)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 分 3 层排布。 (2)它的最外层电子数X=
,核外电子 7

想一想
1、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 决定。
2、元素的性质由什么决定呢?
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2 +2 2 2
H
+3 21 +4 22 +5 +8 +9
He He
+10 2 8 +10 2 8
2 8 6
4、具有下列核电荷数的原子中,化学性质 最稳定的是( C ) A、11 B、7 C、18 D、14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电了层有 2 8 _______电子(氦有____个电子)化学性 稳定 质比较________. (稳定或不稳定)。
4、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共 17 有_________个电子,最外层有 7 ___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 1 __________个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