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4-05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4-05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参考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ff3f2d5b14e852458fb5726.png)
矿山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参考提纲(一)文字说明报告的文字说明共4章12节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要求简要叙述核实报告编制的目的和要求,编制的主要依据及简要的过程,以及核实的主要结果。
第二节位置和交通简述矿区(矿段、井田、矿井、开采区)所在地理位置、地理座标;按采矿许可证核准的开采四周边界和与相邻矿山(矿井)的关系。
第三节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简况矿山采区所在矿区(矿段、井田)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简况,工作程度,主要地质成果。
勘查单位,提交报告日期及报告名称,省级主管部门审批结论,批准的矿产资源储量,其中矿山企业占用的资源储量。
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
第二章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开采情况第一节地层、构造简述区内地层层序、含矿地层时代、沉积环境和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矿体(层)赋存层位、剖面结构及岩性特征;所在地质构造位置,区内主要构造形态特征,对破矿构造(断层、褶曲等距的性质、规模、产状的查明程度,以及对矿山开采的影响程度。
第二节矿体(层)主要特征简述矿体数量(层数)、层位(或控矿构造)、相互关系;分述各矿体(层)分布起止范围:包括长度、厚度及宽度(延深);矿体(层)的形态、产状、空间分布;矿体内部结构,以及沿走向及倾向矿体(层)厚度的稳定性及连续性。
第三节矿石质量简述矿石主要矿物及化学成份,有益有害组份的含量与变化,矿石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和加工选矿技术性能。
第四节矿山开采简况叙述建矿日期,设计生产规模,截止何时已采出矿量,平均回采率、已动用资源储量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简述各矿体(层)的开采范围及开采程度;依据矿山开采取得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实际资料,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述。
第三章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计算第一节核实的方法和范围及代采用的工业指标简述核实的方法,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和可靠程度;各矿体(层)的具体的核实边界、分布范围,以及采用的工业指标。
第二节计算方法简述采用计算方法的依据和使用的计算公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087e72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a.png)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1前言1.1目的任务阐明项目原由,矿业权人投资人或矿山企业拟建、在建单位提出的核实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和地质资料依据.1.2位置交通及地理经济说明工作区矿区、井田、矿段或××矿区、井田、矿段的××部分的位置位于县城方位、直距、行政管辖.1.3矿业权设置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工作区矿业权设置情况,矿业权范围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用“六度带坐标”表示并列表;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面积及拐点坐标“六度带坐标”,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标高;并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采矿许可证范围叠合图.如果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比矿权范围小,则说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外,矿权证范围内资源储量勘查开发情况.1.4以往地质工作概况简述工作区本次核实前历次地质勘查或资源储量核实至本次工作情况、提交的勘查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的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在本次核实范围内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可供本报告利用的周边工作量.1.5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产采选规模、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累计资源储量及探采对比变化情况.说明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说明矿山生产成本、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1.6本次工作情况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入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本次核实利用的工程,本次核实获得的各类资源储量.1.7特别情况说明2.矿区地质简述矿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概况.2.1矿床特征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具体地段、长度、宽度、延深、总体产状以及对矿床的新认识.2.2矿体层特征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置、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宽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荒料率及变化.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矿体层规模、数量、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矿区和因变更工业指标而需核实的,应补充以下内容:矿体层连接对比标志、依据,矿体最大最小埋深、赋存标高、矿层厚度、品位变化规律,主矿体层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所占比例.并以插图形式反映矿体重新圈定前后的变化情况.2.3矿石质量2.3.1矿石物质组成简述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2.3.2矿石化学成分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对利用化学组分用途改变为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指标的矿种,应对其物理性能进行详细评价.2.3.3矿石风氧化特征简述矿石风氧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2.4矿石类型和品级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说明各自然工业或品级类型矿石在矿体层中所占比例及分布规律.2.5矿体层围岩和夹石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及矿体层夹石岩性、数量、分布、规模长、宽、厚度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2.6矿床共伴生矿产简叙共伴生矿产种类,结合新成果说明各组分含量、总量,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简要叙述勘查期间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勘查完成后又进行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矿区应详细叙述新成果.已开采矿区应详细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1水文地质4.1.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叙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现状:阐明未采矿体主要分布标高,矿体最低标高,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及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矿山开拓方式和采矿方法.矿山疏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水层、断裂破碎带以及与地表水体水力联系的变化情况,地下水补、迳、排条件的变化;阐明矿井的直接与间接充水因素以及上部采空区对深部充水的影响;分析勘查报告估算的涌水量和历年矿井系统涌水量的差异,利用矿井实际涌水量资料估算下一水平的涌水量;指出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产生原因,矿山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评述对矿山开采的影响;预测分析矿山深部开采可能诱发或者加剧水文地质问题及变化趋势,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说明矿山供水水源地现状.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4.2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4.2.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阐述井巷和采区揭露的工程地质情况,根据井巷支护、露采边坡的现状,对其稳固性重新作出评价.评述矿区内已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发生部位、产生原因、对采矿的影响程度,矿山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4.2.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4.3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4.3.1矿区环境地质现状评价.评述矿区存在的自然灾害对开采的影响;叙述矿山建设以来,工程经济活动中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对象及影响程度,分析影响和破坏的主导因素,矿山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4.3.2矿区环境地质预测评价.分析预测矿山未来的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根据矿山类型、生产规模、开采方式,结合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对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作出预测评价;对上述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4.4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要求,对煤层瓦斯突出可能性、煤的自燃趋势以及煤尘爆炸性进行预测和评价.4.5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变化、评价及防治措施建议4.6开采技术条件小结简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主要问题和类型,在综合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的综合类型3类9型.5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矿区勘查后未进行开采或仅局部少量开采的矿区可简要的叙述或仅写相应的工作,但新老规范在勘查类型划分上有差别的应按新规范重新确定勘查类型、论述勘查工程间距;进行了核实补充工作和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包括以下内容.5.1生产勘探探矿方法、工程布置原则简述矿床勘查类型,采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叙述生产勘探探矿的工作方法、手段,工程布置原则,实际工程控制间距,完成生产勘探探矿工作量.5.2生产勘探探矿工程质量评述说明各项工程使用目的,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说明钻孔质量并进行质量评述.5.3生产勘探探矿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说明生产探矿钻孔、坑道等测量方法、引用的控制网点及精度,采用坐标系统,对各项测量方法及质量进行评述.5.4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5.4.1采样及质量评述分各类试样叙述采样方法、规格,评述质量;大型选矿试样应说明取样地点、采样方法、规格、样品组成的矿石类型、品位,评述样品的代表性.5.4.2化验及质量评述简叙样品加工;叙述各类样品基本分析物性试验、全分析、组合分析项目,试验方法,内、外检情况和质量.具有相应资质化验室的化验结果方能采信.5.5探采对比对比的基础是最近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以简称最近报告.5.5.1构造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最近报告对比,叙述核实区内的构造变化情况,岩浆岩对矿体破坏、影响的变化情况.5.5.2矿体层特征与最近报告对比,说明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厚度、结构、空间位置煤层的可采性、稳定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及矿石质量品位、煤质等的变化情况.5.5.3开采技术条件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叙述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实测涌水量与最近报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对于煤矿应重点分析对比煤层顶底板、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地温及地压特征与最近报告的差异.5.5.4勘查工作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置、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6资源储量估算6.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文号及内容.6.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综合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度、具体矿种和矿体层号;开采矿区已设置采矿权的,应分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或设计范围内、外等,分别估算消耗、保有资源储量.6.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说明核实的方法,如对于保有资源储量的核实是采用重算的方法,还是先算采空区消耗的资源储量,后从总量中扣除的;对于未动用块段是如何核实的,跨边界块段是如何分割的等.并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6.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叙述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块段或剖面平均厚度、品位、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和矿体层平均品位及各种校正系数含矿率、荒料率、岩溶率等参数计算、测定方法及特高品位特大厚度处理原则.说明各类数值单位及数据取舍原则.6.5矿体层圈定原则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矿体层变化规律,分别叙述单工程矿体层圈定和工程间矿体层连接、内有限外无限推断原则.6.6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6.7块段划分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注: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置部分,可在原基础上作进一步划分.6.8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根据矿体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及空间分布.6.9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截至××××年××月,××矿区×矿保有资源储量总计矿石量、金属量、平均品位,其中按资源储量类别划分统计,煤炭还要按煤类统计.对最近审批报告以来,矿区累计消耗、生产探矿、探采对比情况加以说明.6.10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计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计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合并,并评价其可靠程度.6.11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6.12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A.最近一次审批报告名称、审批时间、批准单位、批准文号、批准的资源储量、截至日期;B.采矿许可证范围最近报告资源储量;C.采矿许可证范围本报告资源储量;D.资源储量变化情况;E.说明资源储量变化原因;a.最近报告以来矿山生产累计消耗资源储量包括采出量和损失量;b.最近报告以来生产探矿新增资源储量原矿体范围外;c.探采对比及其他变化生产过程中发现矿体的连续性发生变化、厚度及品位的变化、工业指标不同或圈矿原则变化导致投影面积变化等F.采矿许可证范围外最近报告剩余的资源储量7矿山床技术经济评价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及矿产品供需形式分析,提供矿山近三年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8结语8.1对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新认识、资料完备程度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对今后矿山开发经济效果做概括性的评述.8.2评价开采技术条件,指出需防治的主要问题.8.3指出矿山今后生产勘探探矿和开采、矿石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8.4建议注销核实的保有占用、压覆、残留资源储量情况.附图1.矿区交通位置图可作报告插图2.矿区井田、矿段地形地质图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有采矿权设置的,应表示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3.含矿岩系或矿层柱状对比图4.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5.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6.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7.资源储量估算图平面、纵投影图上述附图5、6、7中,除应表示现估算资源储量内容外,还应反映原勘查报告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矿权许可证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及拐点坐标.8.全部新增工程原始编录图坑、槽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中段平面图9.采矿工程分布平面图10.其它图件根据不同矿种矿床及勘查手段确定11.矿区水文地质图12.矿区工程地质图13.矿区环境地质图11~13号图可按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附其一或综合图件.14.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15.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16.矿坑涌水量估算图17.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18.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19.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20.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附表1.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2.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3.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4.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5.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1单工程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2断面或块段平均厚度、品位计算表3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也可作正文插表4断面或块段面积测定表5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6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总表6.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7.矿坑涌水量估算表8.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9.水质分析成果表10.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附件1.采矿许可证或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印件盖公章;2.勘查资质证复印件盖公章;3.矿权人承诺书法人章、公章;4.报告编制单位承诺书法人章、公章;5.最近报告批准文件复印件;6.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物理性能试验报告;7.工业指标推荐书不采用一般工业指标,具有矿山设计资质单位编制;8.先期开采地段说明书煤炭勘探报告,具有矿山设计资质单位编制;9.上市融资证明文件.。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be6a3e86294dd88d0d26b3d.png)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
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
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5df472f242336c1eb95e72.png)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参考)为了统一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编写内容要求,制定了《固体矿产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参考)供提交核实地质报告的单位参考,有与上级管理部门规定相违背之处,以上级规定为准,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随时反馈。
第一章概况1、矿山位置交通、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简述2、资源储量核实的目的任务3、矿床地质勘查简述:历次地质勘查、生产勘探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获得的资源储量类别和数量、勘查报告评审批准情况。
4、矿山开采简述:矿山生产设计时间、设计单位、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生产管理、总采出矿量。
第二章矿床地质简述1、简述矿体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空间位置、规模、形态、产状等。
2、简述矿石质量特征。
3、简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简述矿石选冶技术条件。
5、矿床地质工作及其质量评述6、矿山生产过程中累计探明新增(或减少)资源储量及其品位情况第三章矿床开采和资源利用1、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开采方式、开拓系统、采矿方法、选矿流程、历年采掘工作量、历年采出矿量、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等的述评。
2、损失矿量(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损失)、损失率、贫化率,批准非正常损失矿量的机构、批准理由等情况的述评。
3、资源储量利用情况及合理评述4、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利用情况及矿石加工工艺的评述。
5、通过矿山生产地质工作对地质情况的新发现、新认识,影响矿山开采的主要地质问题。
第四章资源储量核实工作重点叙述核实工作方法及投入工作量,各项工作质量等。
把截至到一定的时间矿山累计探明,保有的地质资源储量核实的准确可靠,要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l、搞清累计探明、保有的各类型资源储量分布情况;2、依据矿山生产的历年台帐,把矿山采出地质储量、损失的(正常设计损失和非正常设计损失),地质储量以及划出去(小矿山)地质储量等统计清楚;3、认真综合整理分析区内地质储量动态变化:要按决段、分储量类型(级别)①把已探明和保有的资源储量分布位置标记在有关的综合图件上;②把已开采的、划出的资源储量范围真实地投放在资源储量计算图上;③把多年生产的矿山生产实践新认识(影响到储量增减变化地质现象)标放在储量计算的图纸上;④把没有动用涉及块段的资源储量排除一边(这是没有动用的保有资源储量的一部分);⑤搞清要核实的各块段各类型的资源储量;⑤要对需要核实的各块段各类型资源储量的重要参数(厚度、品位)的可靠性进行综合分析,对那些参加块段储量计算的工程,没有揭全取样控制的,要设法揭全;对品位不可靠的重新取样分析;⑦必要时要对采坑、采洞实地调查编录,并结合矿山采掘工程地质编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尤其对那些与相邻工程、区段出入较大的更要引起重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ffb2d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a.png)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一、引言
在报告的引言部分,应该说明报告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核实报告的依
据和适用范围。
二、矿产资源概况
在报告中应当对矿产资源所在区域的概况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矿床类型、矿床特征等。
同时,还应当对该区域的开采历史、资源现状进行概述。
三、核实目标与方法
在报告中应明确核实的目标是什么,核实的范围和涉及的矿种、储量
分类等。
同时,应该明确采用的核实方法和技术,例如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岩石化学分析、核磁共振、遥感技术等。
应明确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采用的仪器和设备。
固体矿产报告编写提纲
![固体矿产报告编写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9f33526ed630b1c59eeb526.png)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DZ/T003—2002)××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矿种名称)××(勘查阶段名称)报告(仿宋-GB2312小初号,加黑)报告提交单位:报告编制单位:报告提交日期:报告名称(××年××月—××年××月)报告编制单位: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审核:报告编写人:报告提交单位:单位负责人:提交单位审核:报告提交日期:目录1绪论1.1勘查目的任务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1.2勘查工作区位臵、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1.3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结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风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
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1.4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
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d01eeb7580216fc710afd0b.png)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
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
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58f5d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4.png)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一、引言
介绍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的背景和意义,说明编写该报告的目的和范围。
二、相关背景知识
2.1固体矿产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的原则和方法
2.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的国际标准和国内规范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3.1初步数据收集
3.1.1搜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和矿山地质报告等资料
3.1.2受访专家和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3.2数据整理和核实
3.2.1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
3.2.2依据国际标准和国内规范对数据进行核实和验证
3.2.3统计和分析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四、储量核实结果
4.1储量核实的总体情况
4.1.1对核实结果进行概述和总结
4.1.2说明核实结果与初步估计结果的差异和原因
4.2各类矿产资源储量的核实结果
4.2.1分别对各类矿产资源的储量核实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和阐述
4.2.2分析储量核实结果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改进措施
5.1针对储量核实过程中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5.2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保证储量核实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结论
对整个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进行总结和归纳,简要总结核实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工作的展望。
八、附录
对本报告中使用的相关数据表格、图表、计算公式等进行一并附上,以便查阅和参考。
以上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根据实际调查和研究情况,可进一步具体化和拓展各部分内容。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581c087f78a6529657d5302.png)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6号)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
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二00七年二月六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
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分析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分析报告编写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cb9d74a52d380eb63946d2e.png)
精心整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1.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
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质量。
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算资源量。
5.样品化验与质量检查主矿产、共生矿产均应作基本分析,伴生组分可作组合分析;分析质量检查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改变矿床工业指标或采用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改变开采对象、改变矿产工业用途的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除开展上述工作外,还应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工业指标论证,并对照相应矿种的行业标准确定勘查程度,估算资源储量。
已生产矿山,还应按原工业指标和新工业指标分别估算资源储量,列出变化、消长关系。
对于没有采矿活动,且未增加新的探矿工程和改变工业指标,只是进行资源储量分割、合并的,核实地质工作可以适当简化,以核清资源储量及消长关系,满足核实目的要求为准。
6.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工作水层、问题(类型、性质、诱发因素、危害对象及程度等)和地质环境监测资料,矿山采取的防、治工程及其效果。
(4)瓦斯地质和煤自燃趋势应充分收集邻近生产矿井、煤窑瓦斯的对比资料,有条件时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煤和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并估算煤层气资源量。
调查地表、浅部及矿井内煤层自燃情况,收集开采煤层的最短发火期记录,评价煤的自燃性。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fc4531c7f1922791788e8a0.png)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txt∞-一人行,必会发情二人行,必会激情三人行,必有奸情就不会被珍惜。
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
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报告提纲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报告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008160790c69ec3d5bb75b2.png)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 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
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二00七年二月六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 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闲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顼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
矿山储量核实报告编写
![矿山储量核实报告编写](https://img.taocdn.com/s3/m/847cf9b39e31433239689356.png)
对于没有采矿活动,且未增加新的探矿工程和改 变工业指标,只是进行资源储量分割、合并的,核实地 质工作可以适当简化,以核清资源储量及消长关系,满 足核实目的要求为准。
6.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工作
重点针对矿床开采后开采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 工作。
(1)水文地质
调查、收集开拓工程和采空区现状:
圈定出已采完的矿房、矿室的范围--(附平面图和 剖面图);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编写规定》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 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 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 体系,现印发执行。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1、2以往地质构造概况 简述工作区本次核实前历次地质勘查(或资源储量 核实)至本次工作情况、提交的勘查报告及批准(或 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 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的勘查范围、对象、 与本报告的关系、在本次核实范围内完成的主要工作 量及可供本报告利用的周边工作量。
1.3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 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 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产采选规模、采 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 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累计资源储量及探采 对比变化情况。说明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说明矿山 生产成本、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
(4)瓦斯地质和煤自燃趋势 应充分收集邻近生产矿井、煤窑瓦斯的对比资料,有 条件时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预 测煤和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并估算煤层气资源量。调查 地表、浅部及矿井内煤层自燃情况,收集开采煤层的最 短发火期记录,评价煤的自燃性。对煤样进行分析鉴定, 评价井田的煤尘爆炸危险性。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https://img.taocdn.com/s3/m/fc23367d76a20029bc642d54.png)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臵、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1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
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
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1bb33104b35eefdc8d3339a.png)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6号)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
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二00七年二月六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
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a3a7a5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8.png)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6号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二00七年二月六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3.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二具体要求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3.编录与采样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4.采空区、压覆区的核实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压覆资源储量估算必须有批准文件为依据,对未经批准的事实压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算资源量.5.样品化验与质量检查主矿产、共生矿产均应作基本分析,伴生组分可作组合分析;分析质量检查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改变矿床工业指标或采用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改变开采对象、改变矿产工业用途的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除开展上述工作外,还应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工业指标论证,并对照相应矿种的行业标准确定勘查程度,估算资源储量.已生产矿山,还应按原工业指标和新工业指标分别估算资源储量,列出变化、消长关系.对于没有采矿活动,且未增加新的探矿工程和改变工业指标,只是进行资源储量分割、合并的,核实地质工作可以适当简化,以核清资源储量及消长关系,满足核实目的要求为准.6.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工作重点针对矿床开采后开采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工作.1水文地质调查、收集开拓工程和采空区现状,矿山排水系统及防、治水设施情况;观测对井巷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出水点位置、涌水方式及涌水量;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位观测孔开展动态观测;收集历年各中段水平的涌水量及矿坑总涌水量;研究矿坑涌水量与降雨量、汇水面积、错动面积、开采深度的关系,估算降水人渗系数,建立涌水量计算公式;简述采矿过程中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及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2工程地质调查、收集采矿系统所揭露的各类工程地质岩组的工程地质特征及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和组合关系以及对采矿的影响;收集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和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3环境地质地形地貌已发生重大变化时,应修测环境地质现状图.重点调查、收集开采过程中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类型、性质、诱发因素、危害对象及程度等和地质环境监测资料,矿山采取的防、治工程及其效果.4瓦斯地质和煤自燃趋势应充分收集邻近生产矿井、煤窑瓦斯的对比资料,有条件时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煤和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并估算煤层气资源量.调查地表、浅部及矿井内煤层自燃情况,收集开采煤层的最短发火期记录,评价煤的自燃性.对煤样进行分析鉴定,评价井佃的煤尘爆炸危险性.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要求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应遵循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的原则要求.具体补充要求如下:1.报告名称统一为:xx省市、自治区xx县市、自治县、煤田xx 矿区矿床xx矿段井田xx矿矿种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核实报告如将原报告范围分割,则在原报告名称中的矿区后增加xx矿段或xx矿xx矿体或xx一xx勘查线等.并说明分割原因和原则.2.核实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原勘查范围即矿区、井田、矿段、块段保持一致.若因矿业权设置被分割,或范围发生变化,除应对“报告”名称按前述原则处理外,还应在“前言”、“资源储量估算”部分详细叙述变化范围、对象,并与原报告对应范围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3.核实工作承担单位应结合矿床特征、矿区实际情况及委托人的具体要求,以“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编写提纲”为基础,拟定切合矿山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进行报告编写.因投资人意见而偏离提纲要求的,应在核实报告中说明.4.核实报告应客观、准确地反映核实工作成果,内容要根据核实目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5.核实报告应重点阐明目的任务;拟建、在建矿山开发建设、开采情况和本次工作情况;矿体特征;新的选冶工艺成果;资源储量估算和资源储量变化因素;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新认识;矿山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变化及新认识;存在问题及预防、治理建议.本次核实工作完成工作量及工作质量也应进行评述.6.对核实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可以综合回收、有经济意义的共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回收可能性的研究评价和估算资源储量.7.关于资源储量估算1工业指标:选取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或改变工业指标应提供由具有设计资质单位编写的工业指标推荐书或论证报告.涉及向国家交纳价款的资源储量核实,按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2开采矿区,采空区消耗资源储量,应以实际的开采范围、矿层厚度、品位资料为依据进行估算.3在原报告基础上,按许可证范围对压覆矿产资源、采空区以及保有矿块范围等进行块段划分,并分块段进行资源储量估算.4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应结合矿产勘查开发实际情况,确定可行性评价程度和地质可靠程度.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GB/T17766-1999和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行业标准核定保有资源储量类型,并在核查报告中详细叙述各类型矿产资源储量的划归条件.5核实报告估算的消耗开采、损失、保有资源储量,应与原报告计算或统计或分算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并陈述变化因素.核实的资源储量应注明截止时间,并分别按矿体层对消耗、保有、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进行统计.设置矿业权的还应按许可证范围内、外分别统计,不得直接用原报告资源储量减消耗资源储量求保有资源储量.矿区中的各种压覆矿,资源储量估算应有压覆矿产资源批准文件为依据,未曾批准的事实压覆应在本次核实工作中一并核清,以专门章节叙述.8.核实报告要求的附图、附表、附件可根据矿床矿种的特点、工作程度做适当增减.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1.前言概况阐明项目原由,矿业权人,投资人或矿山企业拟建、在建单位提出的核实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和地质资料依据.说明工作区成矿区、井田、矿段或XX矿区、井田、矿段的XX部分的位置位于县城方位、直距、行政管辖.工作区矿业权设置情况,包括许可证起止边界拐点号、地理坐标、面积及有效期.以往地质工作概况简述工作区本次核实前历次地质勘查或资源储量核实至本次工作情况、提交的勘查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的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在本次核实范围内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可供本报告利用的周边工作量.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产采选规模、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累计资源储量及探采对比变化情况.说明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说明矿山生产成本、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本次工作情况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人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列出核实后的各类资源储量.特别情况说明2.工作区地质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概况.矿床特征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具体地段、长度、宽度、延深、总体产状以及对矿床的新认识.矿体层特征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置、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宽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荒料率及变化.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矿体层规模、数量、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矿区和因变更工业指标而需核实的,应补充以下内容:矿体层连接对比标志、依据,矿体最大最小埋深、赋存标高、矿层厚度、品位变化规律,主矿体层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所占比例.并以插图形式反映矿体重新圈定前后的变化情况.矿石质量2.3.1矿石物质组成简述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2.3.2矿石化学成分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对利用化学组分用途改变为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指标的矿种,应对其物理性能进行详细评价.2.3.3矿石风氧化特征简述矿石风氧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矿石类型和品级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说明各自然工业或品级类型矿石在矿体层中所占比例及分布规律.矿体层围岩和夹石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及矿体层夹石岩性、数量、分布、规模长、宽、厚度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矿床共伴生矿产简述共伴生矿产种类,结合新成果说明各组分含量、总量,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简要叙述勘查期间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勘查完成后又进行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矿区应详细叙述新成果.已开采矿区应详细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人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4.1.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叙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现状:阐明未采矿体主要分布标高,矿体最低标高,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及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矿山开拓方式和采矿方法.矿山疏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水层、断裂破碎带以及与地表水体水力联系的变化情况,地下水补、迳、排条件的变化;阐明矿井的直接与间接充水因素以及上部采空区对深部充水的影响;分析勘查报告估算的涌水量和历年矿井系统涌水量的差异,利用矿井实际涌水量资料估算下一水平的涌水量;指出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产生原因,矿山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评述对矿山开采的影响;预测分析矿山深部开采可能诱发或者加剧水文地质问题及变化趋势,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说明矿山供水水源地现状.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4.2.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阐述井巷和采区揭露的工程地质情况,根据井巷支护、露采边坡的现状,对其稳固性重新作出评价.评述矿区内已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发生部位、产生原因、对采矿的影响程度,矿山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4.2.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4.3.1矿区环境地质现状评价.评述矿区存在的自然灾害对开采的影响;叙述矿山建设以来,工程经济活动中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对象及影响程度,分析影响和破坏的主导因素,矿山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4.3.2矿区环境地质预测评价.分析预测矿山未来的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根据矿山类型、生产规模、开采方式,结合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对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间题作出预测评价;对上述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要求,对煤层瓦斯突出可能性、煤的自燃趋势以及煤尘爆炸性进行预测和评价.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变化、评价及防治措施建议开采技术条件小结简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主要问题和类型,在综合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的综合类型3类9型.5.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矿区勘查后未进行开采或仅局部少量开采的矿区可简要的叙述或仅写相应的工作,但新老规范在勘查类型划分上有差别的应按新规范重新确定勘查类型、论述勘查工程间距;进行了核实补充工作和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包括以下内容.生产勘探探矿方法、工程布置原则简述矿床勘查类型,采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叙述生产勘探探矿的工作方法、手段,工程布置原则,实际工程控制间距,完成生产勘探探矿工作量.矿区勘查后未进行开采或仅局部少量开采的矿区可简要地叙述或仅写相应的工作,但新老规范在勘查类型划分上有差别的应按新规范重新确定勘查类型、论述勘查工程间距;进行了核实补充工作和矿山地质土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包括以下内容.资源/储量简述矿床勘查类型,采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叙述生产勘探探矿的工作方法、手段,工程布置原则,实际工程控制间距,完成生产勘探探矿工作量.生产勘探探矿工程质量评述说明各项工程使用目的,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说明钻孔质量并进行质量评述.生产勘探探矿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说明生产探矿钻孔、坑道等测量方法、引用的控制网点及精度,采用坐标系统,对各项测量方法及质量进行评述.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5.4.1采样及质量评述分各类试样叙述采样方法、规格,评述质量;大型选矿试样应说明取样地点、采样方法、规格、样品组成的矿石类型、品位,评述样品的代表性.5.4.2化验及质量评述简述样品加工;叙述各类样品基本分析物性试验、全分析、组合分析项目,试验方法,内、外检情况和质量.具有相应资质化验室的化验结果方能采信.探采对比对比的基础是最近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以简称最近报告.5.5.1构造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最近报告对比,叙述核实区内的构造变化情况,岩浆岩对矿体破坏、影响的变化情况.5.5.2矿体层特征与最近报告对比,说明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厚度、结构、空间位置煤层的可采性、稳定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及矿石质量品位、煤质等的变化情况.5.5.3开采技术条件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叙述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实测涌水量与最近报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对于煤矿应重点分析对比煤层顶底板、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地温及地压特征与最近报告的差异.5.5.4勘查工作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置、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6.资源储量估算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文号及内容.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综合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度、具体矿种和矿体层号;开采矿区已设置采矿权的,应分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或设计范围内、外等,分别估算消耗、保有资源储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说明核实的方法,如对于保有资源储量的核实是采用重算的方法,还是先算采空区消耗的资源储量,后从总量中扣除的;对于未动用块段是如何核实的,跨边界块段是如何分割的等.并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叙述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块段或剖面平均厚度、品位、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和矿体层平均品位及各种校正系数含矿率、荒料率、岩溶率等参数计算、测定方法及特高品位特大厚度处理原则.说明各类数值单位及数据取舍原则.矿体层圈定原则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矿体层变化规律,分别叙述单工程矿体层圈定和工程间矿体层连接、内有限外无限推断原则.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块段划分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注: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置部分,可在原基础上作进一步划分.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根据矿体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及空间分布.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说明矿区井田、矿段截至xxxx年xx月底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保有各类型资源储量比例,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也可以汇总表反映许可证范围内、外各矿体层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计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计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合并,并评价其可靠程度.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述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通过资源储量结果对比,阐明资源储量变化,对已上表的资源储量进行准确的扣减,避免重复统计,同时分析资源储量变化的原因,指导进一步工作.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或者虽未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但已上表的资源储量以下简称最近报告.应用关系图说明本次核范围与最近报告范围的关系,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含矿石量、品位、金属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7.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矿床开发项目已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不改变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此章.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摘述矿床开发需求程度、建设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结论对。
储量核实报告提纲
![储量核实报告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c35a5eb04a1b0717fd5ddea.png)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一、对核实报告的认识:1. 编写核实报告依据的主要规范、规定:①编写核实报告应依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5-2002)》;②《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③《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及其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2.核实报告内容:①总内容:核实报告应包括勘查报告有关内容及矿山实际内容,是集勘查、闭坑报告及资源储量管理为一体的地质报告。
②说明资源储量:因为有保有资源储量,故与其相关的、经勘查的、主要是推测的矿床内、外部条件均应进行说明。
因为矿床已开采,与资源储量有关的实际的(也是重要的)内、外部条件应进行说明。
③资源储量管理:核实报告反映了资源储量管理及地质专业两方面内容,其中反映了资源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是“硬指标”,如目的任务、矿业权设置及资源储量变化等。
3.核实报告关键核实报告关键是资源储量,采空区资源储量要实测,资源储量要重新估算(动用块段)。
4. 核实报告文字核实报告应内容翔实、文字简练。
叙述实际的、结论性的内容。
二、编制核实报告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报告封面及扉页1.报告封面:①核实报告报告名称为《××省(市、自治区)××县(市、自治县)××矿区(矿床)××矿段××矿(矿种)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
注意报告名称中不能有企业名称。
②报告落款单位为矿业权人(与采矿一致),不是报告编写单位。
落款时间要比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截至时间早。
2.报告扉页:报告扉页,将报告提交单位(矿业权人)及主要负责人放在报告编写单位及有关内容之前。
加盖各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公章。
(二)摘要依据国土资发〔2007〕68号文“各类资源储量报告均应在报告的正文开头加附不超过400字的文字摘要,主要内容应包括勘查区(矿区)地理区位、面积、勘查单位、工作时间、主要工作量、勘查(核实)投入、地质矿产特征、基本认识及主要成果、主要结论、主要建议等。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7c07a0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c.png)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2.06•【文号】国土资发[2007]26号•【施行日期】2007.0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6号)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
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二〇〇七年二月六日附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1前言目的任务阐明项目原由,矿业权人(投资人或矿山企业拟建、在建单位)提出的核实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和地质资料依据。
位置交通及地理经济说明工作区(矿区、井田、矿段或××矿区、井田、矿段的××部分)的位置(位于县城方位、直距)、行政管辖。
矿业权设置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工作区矿业权设置情况,矿业权范围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用“六度带坐标”表示并列表;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面积及拐点坐标“六度带坐标”,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标高;并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采矿许可证范围叠合图。
如果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比矿权范围小,则说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外,矿权证范围内资源储量勘查开发情况。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简述工作区本次核实前历次地质勘查(或资源储量核实)至本次工作情况、提交的勘查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的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在本次核实范围内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可供本报告利用的周边工作量。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产采选规模、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累计资源储量及探采对比变化情况。
说明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说明矿山生产成本、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
本次工作情况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入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
本次核实利用的工程,本次核实获得的各类资源储量。
特别情况说明2.矿区地质简述矿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概况。
矿床特征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具体地段、长度、宽度、延深)、总体产状以及对矿床的新认识。
矿体(层)特征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
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置、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宽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荒料率及变化。
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
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
矿体(层)规模、数量、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矿区和因变更工业指标而需核实的,应补充以下内容:矿体(层)连接对比标志、依据,矿体最大最小埋深、赋存标高、矿层厚度、品位变化规律,主矿体(层)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所占比例。
并以插图形式反映矿体重新圈定前后的变化情况。
矿石质量2.3.1矿石物质组成简述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
2.3.2矿石化学成分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对利用化学组分用途改变为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指标的矿种,应对其物理性能进行详细评价。
2.3.3矿石风(氧)化特征简述矿石风(氧)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
矿石类型和品级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说明各自然(工业或品级)类型矿石在矿体(层)中所占比例及分布规律。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及矿体(层)夹石岩性、数量、分布、规模(长、宽、厚度)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矿床共(伴)生矿产简叙共(伴)生矿产种类,结合新成果说明各组分含量、总量,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
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简要叙述勘查期间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
勘查完成后又进行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矿区应详细叙述新成果。
已开采矿区应详细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4.1.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叙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现状:阐明未采矿体主要分布标高,矿体最低标高,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及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矿山开拓方式和采矿方法。
矿山疏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水层、断裂破碎带以及与地表水体水力联系的变化情况,地下水补、迳、排条件的变化;阐明矿井的直接与间接充水因素以及上部采空区对深部充水的影响;分析勘查报告估算的涌水量和历年矿井系统涌水量的差异,利用矿井实际涌水量资料估算下一水平的涌水量;指出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产生原因,矿山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评述对矿山开采的影响;预测分析矿山深部开采可能诱发或者加剧水文地质问题及变化趋势,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说明矿山供水水源地现状。
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4.2.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阐述井巷和采区揭露的工程地质情况,根据井巷支护、露采边坡的现状,对其稳固性重新作出评价。
评述矿区内已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发生部位、产生原因、对采矿的影响程度,矿山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4.2.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4.3.1矿区环境地质现状评价。
评述矿区存在的自然灾害对开采的影响;叙述矿山建设以来,工程经济活动中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对象及影响程度,分析影响和破坏的主导因素,矿山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
4.3.2矿区环境地质预测评价。
分析预测矿山未来的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
根据矿山类型、生产规模、开采方式,结合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对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作出预测评价;对上述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对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作出评价。
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要求,对煤层瓦斯突出可能性、煤的自燃趋势以及煤尘爆炸性进行预测和评价。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变化、评价及防治措施建议开采技术条件小结简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主要问题和类型,在综合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的综合类型(3类9型)。
5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矿区勘查后未进行开采或仅局部(少量)开采的矿区可简要的叙述或仅写相应的工作,但新老规范在勘查类型划分上有差别的应按新规范重新确定勘查类型、论述勘查工程间距;进行了核实补充工作和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包括以下内容。
生产勘探(探矿)方法、工程布置原则简述矿床勘查类型,采用的勘查工程间距。
叙述生产勘探(探矿)的工作方法、手段,工程布置原则,实际工程控制间距,完成生产勘探(探矿)工作量。
生产勘探(探矿)工程质量评述说明各项工程使用目的,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说明钻孔质量并进行质量评述。
生产勘探(探矿)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说明生产探矿钻孔、坑道等测量方法、引用的控制网(点)及精度,采用坐标系统,对各项测量方法及质量进行评述。
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5.4.1采样及质量评述分各类试样叙述采样方法、规格,评述质量;大型选矿试样应说明取样地点、采样方法、规格、样品组成的矿石类型、品位,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5.4.2化验及质量评述简叙样品加工;叙述各类样品基本分析(物性试验)、全分析、组合分析项目,试验方法,内、外检情况和质量。
具有相应资质化验室的化验结果方能采信。
探采对比对比的基础是最近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以简称最近报告)。
5.5.1构造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最近报告对比,叙述核实区内的构造变化情况,岩浆岩对矿体破坏、影响的变化情况。
5.5.2矿体(层)特征与最近报告对比,说明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厚度、结构、空间位置(煤层的可采性、稳定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及矿石质量(品位、煤质等)的变化情况。
5.5.3开采技术条件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叙述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实测涌水量与最近报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对于煤矿应重点分析对比煤层顶底板、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地温及地压特征与最近报告的差异。
5.5.4勘查工作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置、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6资源储量估算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文号及内容。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综合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度)、具体矿种和矿体(层)号;开采矿区已设置采矿权的,应分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或设计范围内、外)等,分别估算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说明核实的方法,如对于保有资源储量的核实是采用重算的方法,还是先算采空区消耗的资源储量,后从总量中扣除的;对于未动用块段是如何核实的,跨边界块段是如何分割的等。
并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叙述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块段或剖面平均厚度、品位、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和矿体(层)平均品位及各种校正系数(含矿率、荒料率、岩溶率)等参数计算、测定方法及特高品位(特大厚度)处理原则。
说明各类数值单位及数据取舍原则。
矿体(层)圈定原则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矿体(层)变化规律,分别叙述单工程矿体(层)圈定和工程间矿体(层)连接、内(有限)外(无限)推断原则。
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块段划分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注: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置部分,可在原基础上作进一步划分)。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根据矿体(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
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及空间分布。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截至××××年××月,××矿区×矿保有资源储量总计(矿石量、金属量、平均品位),其中按资源储量类别划分统计,煤炭还要按煤类统计。
对最近审批报告以来,矿区累计消耗、生产探矿、探采对比情况加以说明。
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计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计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合并),并评价其可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