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上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著名抗日将领孙元良简介
著名抗日将领孙元良简介“飞将军”孙元良是我国著名抗日将领,台湾著名影星秦汉就是他的儿子。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孙元良人物简介“飞将军”孙元良是我国著名抗日将领,台湾著名影星秦汉就是他的儿子。
孙元良出生于四川,却是个不会吃辣的四川人,他毕业于黄埔一期,担任过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位,参加过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淮海战役等,获得青天白日勋章荣誉,1949年以后去了台湾。
晚年参与录制了大型抗战纪录片《国殇》,于2007年去世。
孙元良人物生平学习经历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华阳县;早年在私塾就学;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附中、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附中,1952年改为南师附中);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连长、营长,后任第一团团长,参加东征、北伐。
勤奋读书孙元良父亲孙廷荣是晚清的一名知县,67岁才生下孙元良。
孙元良年少时,父亲便去世,但他一心秉承祖训,勤奋读书,成绩优异。
队伍情况1926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不久辍学回国,1932年,任第二五九旅旅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战役,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当时国际间评为“国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以此役获宝鼎勋章,擢升为第八十八师师长。
军旅生涯1924年初,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在全国各地招生,正在北大读预科的孙元良闻讯后马上报名投考。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的招考非常严格,必须要有人引荐。
孙元良的推荐人便是李大钊。
1924年6月,在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以后,孙元良成为了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与关麟征、陈赓、杜聿明、侯镜如等人一同被编在学生三队一区队。
自此,不满20周岁的孙元良开始了军旅生涯。
颇得器重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元良作为仪仗队队员,有幸在大门口迎接名誉校长孙中山;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孙元良文化程度较高,加之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颇得校长蒋介石的器重。
民国时期社会弊端的主要体现
民国时期社会弊端的主要体现∙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占有全国人口93%的农民大量失去土地,流民饿殍,哀鸿遍野,具体数据民国政府官方缺乏统计[20]。
民国政府亦曾表示“我国当前土地问题之严重,已成为一切祸乱的根源,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而政府现行有关土地的政策和法令,并不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不急求彻底而普遍的改革,实有非常可怖的后果”[21]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做出统计:边界土地状况: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
江西方面,遂川的土地最集中,约百分之八十是地主的。
永新次之,约百分之七十是地主的。
万安、宁冈、莲花自耕农较多,但地主的土地仍占比较的多数,约百分之六十,农民只占百分之四十。
湖南方面,茶陵、酃县两县均有约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在地主手中。
全国其他地区也基本是这个情况[22]。
∙政府极度腐败:国民党高级军官90%以上拥有自己的商业背景,势力范围,甚至于帮会背景,高级官员(包扩高级军官)与地方士绅勾结,垄断市场,强制增加赋税,严重剥削人民的劳动果实。
[23]∙军阀割据:虽然蒋中正在北伐过程中,表面上统一了中国,但实际上军阀的势力范围仍然存在,各派系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因为抗日时期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得到缓解,反而在抗战结束后,愈演愈烈,各军阀的个人军事力量与个人财力,帝国主义势力对他们的幕后撑腰,成为了他们在民国政治地位的唯一保障。
也由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了长期的军阀混战与军阀割据,人民生灵涂炭。
[24][25]∙鸦片普遍贩卖:民国时期鸦片已经在全中国普遍种植,民国时期吸食鸦片的普及程度远胜于晚清,但具体烟民数量,民国政府缺少整体统计。
鸦片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破坏社会秩序,加速政府腐败,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成为了民国政府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民国时期,烟土、黄金、白银和美钞被视为“硬货”,烟土可以普遍流通,甚至类似货币交换。
仅四川一省,据统计四川在防区制时期,每年烟产量为120万担到140万担(6-7万吨)。
第三章 新闻侵权
二、新闻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
更正或答辩
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赔偿精神或财产损失
更正或答辩
更正即改正侵权新闻中的不实事实或 错误内容
主动更正
被动更正
答辩是指新闻批评或新闻评论有失公 正或可能导致歧义,新闻媒体发表针 对这种批评或评论的答复,从而陈述 理由以正视听
三、新闻侵权诉讼
•
过错责任原则包含两个含义:
• 第一,它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责任的构 成要件,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者过失才可 能承担侵权责任; • 第二,它以行为人的过错程度作为确定 责任形式、责任范围的依据。
◎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
案例
2000年,两网站联手开展“国内歌
坛十大丑星评选活动”,在事先未征得当事 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营利性的传媒活动且 为负面评价。排名第三的臧天朔起诉侵犯了 名誉权和肖像权。
程要求报社迅速澄清事实,向其作出解释,恢复 名誉。1999、7、22,二版右下角刊登了更正启事。 2000、1、22,烟台日报社又发文,文中有:“90年 代中期,北截金矿由于探矿效果不明显,连续三年 反倒亏损1900万元,到1995年初,银行负债超过 3700万元。”程以两报道失实为由提起诉讼,并委 托调查公司对报道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论是报道使原告的社会评价降低。
第一次
1988 年
1992 年 1993 年起 2000 年起
Hale Waihona Puke 普通 公民文化 名人 企业 法人
第二次
北京
第三次
全国
第四次
政府机 新闻媒 全国 关及公 体及记 务员 者
第四次高峰的特点:
• 原告身份、涉讼媒体及表达方式多样化
民国时期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5)
民国时期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5)⊙不要轻信古代妓女的文采,印象里妓女个个都是张爱玲余秋雨那样出口成章。
那是文人瞎吹捧出来的,根本没那么牛逼。
请看赛金花写给山东军阀韩复渠的诗:含情不忍诉琵琶,几度低头掠鬓鸦,多谢山东韩主席,肯持重币赏残花。
⊙民国时出过“一折八扣”的特价书,也就是说打一折再八折,定价一块的实际卖八分。
卖得正火谣言就起来:这种书用的是日本纸,鬼子在纸里下了药,中国人边蘸吐沫边翻书,看完就药死。
⊙李叔同整天改名,他一辈子用的名字号200多个,纯粹有病。
你又不是通缉犯,老改名干嘛?⊙阮玲玉吃完安眠药两个小时后被发现,本来死不了,唐季珊害怕在家周边诊所治疗传出去对他影响不好,开了6个多小时的车到日本人诊所救治。
医生怕担负责任谁也不动,又换了一家医院。
到了就死了。
[!--empirenews.page--]⊙李立三乳名最开始叫“凤生”,生他那年他家铁树开花了。
他妈不同意,活生生改名叫“狗妹子”。
真有性格呀!⊙1901年李叔同在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与黄炎培、邵力子是同学。
这个班几乎都是秀才举人,根本不甩国文老师,校长没有办法只好请来蔡元培,总算镇住了。
⊙如果没有万籁鸣的《大闹天宫》,就不会有《红豚》、《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
万氏兄弟是宫崎骏的超级偶像。
万籁鸣还与阿童木的作者手冢治虫和合作过,不过只是一副漫画。
⊙唐纳跟周润发长得特别像。
这小子很有趣滴,一遇到感情纠纷就自杀,但就是死不了。
次次自杀都没事。
保险公司应该研究这个案例。
⊙叶灵凤谁都不惧,不顺心就破口大骂。
最出名的是拿鲁迅的《呐喊》上厕所,不看,就是撕纸擦屁股。
这事情他写进了小说,鲁迅看到后气得吐血。
⊙钱钟书曾经给人开出40本英文书单;;全是咸书。
求钱钟书开英文黄书的是吴组缃。
⊙中华书局的出版质量绝对值得信赖,让我来告诉你原因:因为设备和技术实在无人企及,民国政府把印刷钞票的业务交付给它,一印就是20年。
⊙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大师赵元任平生最爱打飞机,一直想改都没成,五十多了还打,这是他自己说的。
民国陈璧君——精选推荐
民国陈璧君:丑女为何能赢得美男子痴心,为她走上不归路2009-05-16 01:38:44 来源:明宗网作者:洪水猛兽编辑:杨益陈璧君(1891-1959)咱们前面开坛,大话古代八大丑女。
虽然丑态各有不同,却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想古代思想禁锢森严,礼制规范繁琐,都能出现这几位震撼人心的“恐龙”,那么思想逐渐解放的现代,应该不会缺少让人惊骇和激动的姐姐吧?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丑得让人呼吸加速,嚣张得让人恨之入骨的牛女人。
她,就是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
此女的一生,可说是波澜起伏,故事不断。
她有时让人钦佩而尊敬,有时让人鄙视又厌恶。
咱也采取辩证思维方法,一分为二,把陈璧君一看、再看,看了又看。
一见精卫误终身根据历史照片,陈璧君长的肥头大耳,身材短粗胖。
如此外貌,竟然成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国民党要员汪精卫的夫人,与之相伴一生,可知此女必有非凡之处。
马来西亚槟城的风光陈璧君,出生于马来亚槟城华侨富商之家。
生于化外之地,或许是她性格强硬的一个原因吧。
其父陈耕基思想进步,与国父孙中山相识,经常为革命捐款捐物。
陈璧君的慷慨豪放,很可能就是在家庭中耳濡目染的结果。
1907年的一天,孙中山的助手汪精卫来槟城,为革命行动募捐。
那美男子汪精卫来到街头,摆开阵势,施展他最擅长的演讲之术。
但见英俊潇洒的汪精卫,双目炯炯,玉容含光,口水横飞,直说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何况区区一些凡间俗子?周围群众,有的掌声不绝,有的感动得眼泪流淌,尤其是一些大姑娘、小媳妇,纷纷冲上去捐款捐物。
16岁的陈璧君当然不例外。
她对汪精卫闻名已久,如今耳闻目睹,浑没料到此君的容颜举止,风度翩翩,竟然神采非凡至此!从此,她彻底地拜倒在汪精卫的魅力之下。
那时的汪精卫,不但容貌英俊,风度翩翩、神采飞扬,而且文思泉涌,口才出众,得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赏识。
在广大女性,尤其是有进步思想的单身女青年心中,真是名副其实的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白马王子。
面对这样的大众情人,普通人,也许喜欢一下就算了,但陈璧君不同。
历代名人“怕老婆”故事趣闻
历代名人“怕老婆”故事趣闻>中国男人怕老婆由来已久,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屠户出身的勇士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因其用鱼肠剑(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二把小型宝剑之一)成功刺杀吴王僚而青史留名,被司马迁收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之中。
据《《越绝书》》记载,战国时代,伍子胥看见专诸正要跟很多人打架,妻子出来叫他,马上就乖乖地跟回家了。
伍子胥很奇怪:一个万夫莫当的大侠客,怎么会怕一个女人?于是便赶上前去询问原因,专诸告诉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
袁枚引《越绝书》曾发这样的议论:专诸与人斗,有万夫莫当之气,闻妻一呼,即还,岂非惧内之滥觞乎?。
专诸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的理论。
果然,后来专诸被伍子胥推荐给吴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后,表现很不俗,以鱼肠剑惊世一刺,吴王僚当场毙命,专诸自己亦当场被杀,死去时尚面带笑容,可谓慷慨赴死,且不辱使命。
东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王导,出身中原著名士族,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从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王家众子弟亦布列显要。
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如此之牛的王导,也是个怕老婆的主。
他曾背着老婆养了个小妾。
有一天终于被老婆发现了,赶来兴师问罪。
正在与人高谈阔论的王导,得知老婆前来,赶紧飞快地赶着牛车逃跑。
牛车自然无法跑得很快,王宰相很着急,麈尾也当了鞭子用,偏偏车辕很长而麈尾很短,牛屁股够着很费劲,自己急的要命,旁人笑的要死。
后来有人编了个段子,建议将来要给他加九锡,有两种东西是一定要给的:短车辕、长麈尾。
与王导相比,隋文帝杨坚之怕老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极富政治天才,在帮助杨坚夺得皇位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与杨坚一起被称为二圣,平时杨坚对之十分惧怕。
当时有个叛臣叫尉迟迥,他有个孙女非常漂亮,杨坚偷偷临幸之,独孤氏获悉后凤颜大怒,派人杀了这个小美女。
不坚定政治立场的历史案例
不坚定政治立场的历史案例
提起“东北王”张作霖,大家都不陌生。
最熟悉的莫过于由于
与日本的不合作,被日本人制造的皇姑屯事件炸死。
这也使得他一
度成为了国人眼中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但是仔细翻阅关于张作
霖的历史,小编认为不然,张作霖本人其实没什么政治立场,他在
乱世算是一代枭雄,但绝对称不上是爱国将领或是民族英雄。
张作霖出身绿林,虽然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草莽出身的张作霖
对于自己的政治立场并不确定。
可以说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保
护自己的利益。
这些事情在其成为军阀初期就显现出来了,纵容手
下劫掠,镇压民主,屠杀革命党人。
因为当时他做这些是符合自己
的利益的。
但是后来成为北洋军阀头领以后,又重用郭松龄这些早
期参加过革命的人。
但是后期为了对付郭松龄又采用了亲近日本的
策略。
1927年张作霖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后成为当时国家的
最高统治者,此时的张作霖在与对日外交上的强硬态度让后人大为
赞赏,但是此时国家的利益实际就是他的利益,所以他对外做出的
策略就是他的一贯策略。
他只是洞悉到日本要动他的蛋糕而对此采
取的回应,当然他的决策是正确的,但为此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名人不诚信的例子
名人不诚信的例子
1、蒋介石
1908年21岁的蒋介石赴日本,并加入了同盟会,并结识孙中山,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伺候踏准随孙中山并一步步取得了了孙中山的信任。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却突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七一五”政变。
在上海等地,大量抓捕并屠杀共产党人。
吧子弹无情的射向了他的朋友,把火炮无义的开向了他的恩人。
最总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的背信弃义,过河拆桥。
作为一个政治领导却做出这样的事,实难为人们所接受。
2、越王勾践
吴王国攻越国,勾践为保国家,为夫差做努力,后得范蠡计谋返国,在范蠡与文仲的辅佐下,十年生计,十年教训,终大败吴王国。
而吴王国覆灭之际,也是范蠡看透了勾践之时,临走留书于文仲,说“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
可惜文仲并不相信,他没有相信自己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君王会背信于自己,直到一日勾践送伍子胥自尽的剑给文仲,质问其说“你有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只用了三个灭掉吴王国,剩下四个准备用给谁?”文仲最终自尽。
相信如果范蠡没有先见之明,下场不会好到哪里。
想想当初,勾践落魄至马夫田地,越国人才凋零,这种时候有才信主,为其鞠躬尽瘁,何等大义?勾践都可以毫无顾忌的灭杀,此之为真正的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历史上不以史为鉴的事例
历史上不以史为鉴的事例
其实大部分网友都知道这个当“勿谓言之不预”和人民日报社论搭配出现时,就相当于最后通牒的故事。
虽然这篇署名“五月荷”的文章只发到了当天人民日报的第三版的《国际论坛》板块中,但是后果以及相当严重了。
本期我们不谈如今的国际局势,只聊聊历史上的“勿谓言之不预”和人民日报社论同时出现的几次小故事。
其实,“勿谓言之不预”最早出自太平天国时期,著名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在面对外国雇佣兵的挑衅时发布的《再致上海各领事书》,要求列强不要太嚣张,不然太平军可不客气了。
但是列强之所以是列强,在没打疼之前肯定是仗势欺人,于是李秀成亲自率军,连续几次打疼了列强的雇佣兵,列强这才消停。
而第一次“勿谓言之不预”和人民日报的搭配出现在1949年2月1日
当时正处于平津战役和谈的关键时刻,傅作义正在利用各种手段,拖延投降。
妄图战后和我军平起平坐,于是2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了公布由毛泽东亲笔撰写,以林、罗名义致傅的《林彪、罗荣桓为敦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致傅作义函》。
公函中历数傅作义及其部队犯下的烧杀抢掠等罪行,并且对傅作义提出最后的警告:
如果贵将军及贵属竟敢悍然不顾本军的提议,欲以此文化古城及二百万市民生命财产为牺牲,坚决抵抗到底,则本军为挽救此古城免受贵将军及贵属毁灭起见,将实行攻城。
攻城时,本军将用精确战术,
使最重的打击落在敢于顽抗者身上;而对于不愿抵抗之贵属,则不给任何打击,并予以宽待。
……城破之日,贵将军及贵属诸反动首领,必将从严惩办,决不姑宽,勿谓言之不预。
--《林彪、罗荣桓为敦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致傅作义函》。
世界上最荒唐的一次禁烟行动,禁烟委员竟是杜月笙这个卖鸦片的
世界上最荒唐的一次禁烟行动,禁烟委员竟是杜月笙这个卖鸦片的本文导读:蒋介石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被委任为南京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行政院参议。
张伯岐先被任命为26军义勇队总司令、淞沪警察厅副厅长,后又升任镇海炮台司令。
董明德被任命为警察局侦缉队副队长。
徐福生任谍报处长。
这些帮会中人成为“党国新贵”、“地方政要”,南京政府的建立,与帮会流氓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血缘关系”。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增加经济来源,南京政府设立了禁烟委员会,以“寓禁于征”的名义允许鸦片公开贩售。
具体做法:一、外国烟膏禁止进口,内地烟膏则暂予尽量收购,转卖民众自由吸食,但必须根据规章贴足印花。
谁承销这家公司的烟膏,也必须贴足印花,否则照章惩罚。
二、设立烟民执照,其税额逐渐加重,使吸鸦片的人因税额加重而无法吸食,最后被迫戒烟。
三、由政府创办大规模戒烟所,严责民众戒烟。
解读这三条,不难察知其主旨即为垄断鸦片买卖,并通过“公卖”征收重税,以帮助蒋介石作内战经费。
所以在公布鸦片公卖办法的同时,规定由蒋介石的南昌行营为缉私鸦片的最高机关,另在汉口设立禁烟督察处及禁烟总监,具体负责缉私工作。
杜月笙是上海禁烟委员会三大常委之一,有权处理日常事务及执行决议。
此时杜月笙在上海公众面前的亮相,俨然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的声音也通过电波传播给了大众。
1927年8月,他在电台作了几次有关禁烟的播音。
除此之外,他还在《禁烟专刊》上发表“名人论著”,拿出一副要完成禁烟使命的姿态。
这样的“名人论著”,当然是有人替他捉刀。
禁烟管理圈内,多有帮会成员。
在设于上海的江苏禁烟局内,重要职务几乎都被帮会分子所占据:金廷荪、苏嘉善任财务处正副处长,顾嘉棠为运输处长,马祥生为查缉处长,芮庆荣为护缉队长,杨庆山任长江第一区吴淞检查所所长。
该局局长曾镛还让自己的儿子拜杜月笙为干爹。
在江苏各县的禁烟分局,多为杜月笙的爪牙所掌控,如谢葆生是上海县禁烟分局副局长,金山县禁烟分局的业务则由高鑫宝承包。
鸡零狗碎的民国(之三十三)
龙源期刊网 鸡零狗碎的民国(之三十三)作者:安坤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01期●1921年,颐和园丢了不少价值连城的古玉、古字画,王怀庆大手一挥说:“如此大案,非我马桶将军不能破也!”王怀庆让田德山、李达山、杨钦山——“三座大山”去调查,很快破案,将丢失之物全部追回。
王怀庆很得意,不久颐和园管理人员便发现,追回的所有失物全是赝品。
●王怀庆非常迷信,出兵打仗一定要挑吉日,否则,无论战事多么吃紧都不会出兵。
1924年9月中旬,直奉战争爆发,曹锟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司令”,任王怀庆为第二军总司令。
大家正打得激烈的时候,王怀庆却按兵不动。
吴佩孚急了,跑到王怀庆司令部责问,老王淡定地说:“你急什么,我还没选好吉日呢!”最后,因老王推迟出兵,导致直系大败。
●王治馨因受宋教仁遇刺案的牵连,于1914年被袁世凯杀了。
有一天,杀过不少革命党人的陆建章来见袁世凯,袁见陆神色憔悴,便问:“看你精神这么不好,是不是肾虚了?”陆建章悲伤地说:“不是,我是因为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啊!”袁世凯听了直翻白眼。
●梁士诒小时候读私塾,老师问:“说说你们以后都想干吗?”有学生说:“当大官。
”有学生说:“娶很多小老婆,每天玩捉迷藏。
”有学生说:“当地主,收房租。
”老师很失望,问梁士诒,梁站起来大声说:“大丈夫生天地间,不为英雄,便当为流寇!”老师长泣曰:“一群流氓!”●梁士诒最恨康有为和梁启超。
当年他中得状元,却被取消了。
慈禧说:“梁士诒跟梁启超是同乡,也同姓梁,他们定是一伙的。
”某尚书说:“太后您真英明啊!单看姓名必知此人亦是乱党,他姓梁,与梁启超同姓;名为士诒,与康有为的号相同,康逆的号就叫康诒之。
”慈禧说:“那就让他滚蛋!”。
《民国纸牌屋》第9集
《民国纸牌屋》第9集核心提示:1947年9月8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国务院的一份汇报中说,象征国民党统治的蒋介石,其声望已日趋式微,甚至被视为过去的人物,李宗仁的资望日高,说他对国民政府没有好感的谣传不足置信,司徒雷登这时已经向当局举荐李宗仁以取代蒋介石,与孙科的仓促竞选不同,李宗仁对副总统的职位有着更为长远的打算。
李宗仁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卫视6月4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陈晓楠: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北洋军阀迅速土崩瓦解,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宣布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进入了“训政”时期,而到了1948年,国共两党激战正酣,蒋介石败相显露,为了收买人心,国民党就决定实行“宪政”,这一年4月19日,蒋介石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那么由谁来出任“行宪之年”的首任副总统呢?解说:1948年3月,时任北平行辕主任的李宗仁正式宣布参加副总统选举,并在北京组织竞选办事处,他本人则于3月25日抵达南京,坐镇指挥。
杨颖奇(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蒋介石是希望副总统能够听命于他,同时呢还有一些表面上还有一些声望,对蒋介石有好处的,有利于蒋介石能够把最高权力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希望有那么一个副总统的人选来竞选。
也说:蒋介石最中意的人选是孙中山的长子孙科,竞选前孙科是国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院长,他认为副总统在法律上没有权力,并无意打算竞选副总统,然而在1948年3月25日下午,孙科举行盛大的记者招待会,公开决定参加副总统竞选,孙科为何突然一反常态,改变初衷呢?杨颖奇:他认为自己当时是立法院的院长,“院长”这个按规定的话就是这个“院长”就不能够兼“副总统”,或者“副总统”不能兼这个“院长”,但是有人就给他做工作,这个东西讲一句话,让你做“副总统”让你能够兼,你就能够兼,这个不存在问题,你只要竞选就行,那么蒋介石支持他做的这个竞选以后,那么孙科就集中精力在蒋提供经费大的支持之下,从事一些运作,从事一些竞选的一些活动。
历史小故事
历史小故事关于历史小故事14篇关于历史小故事1孔明一纸救江东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
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
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
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
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
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
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
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
”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
”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
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
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
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
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
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
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
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又结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
他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
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
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
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
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
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
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
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
1919年安庆蚕桑女校事件之考察
因致自缢投井而死者二十余人,受伤含冤者九十 徽地方相关部门以及督军倪嗣冲本人受到了痛责
余人”,“执事督皖数年,恣睢暴戾,率兽祸人”,罪 重骂,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不赦,要求“务速将该营兵士悉行枪毙,执事亦 应即日解职,静候国民裁判”[5]。
同时,各界除对安徽相关机关的行政不作为
二、舆论压力与安徽方面的回应
行,军士纵之法外”;致电蚕校校长刘世杰,称倪通 断斩置办,致邻于悻悻小丈夫之所为。独此次所载
奸安庆蚕桑女校校长,10 月 24 日安武军二次强奸 日,上海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中华工业专门学
蚕桑女校教员学生,学生十余人羞愤自杀。检阅安 校的皖籍学生组成安徽同乡会,致函上海各学校
徽大事记及相关地方资料,也都有安武军两次围 皖籍学生,言称倪军轮奸女生,“中国未亡,皖人已
奸安庆女子蚕桑讲习所,对该校校长、教职员及全 受亡国之痛”。并要求 13 日下午在南京路新凤祥
18
中国史研究
督军的倪嗣冲就难辞其咎。上海学生联合会 11 日 学生联合会分别致电大总统、总理、国务院,上海
则直接致函倪嗣冲,认为倪对于蚕桑女校事件应 各报馆、全国各界联合会、中华学生联合会,称“倪
负重大责任,“既不能训练于事先,又不肯惩治于 事后,已无可罪逃”[3]。14 日,学生联合会总会致电 倪嗣冲,称倪故意纵兵“围奸蚕桑女校教员、学生, 致毙十余人,噩耗传来,举国同愤”。建议倪嗣冲 “速改前非,立将营兵严办,毋自取戾”[4]。学生联合 会总会同时致电安徽高等检察厅:“倪督纵兵强奸
惩救办法,议决通告全国女学界急起自救,分电南 北政府,要求严惩暴军暨倪嗣冲[17]。17 日,上海女
调查。调查结果称并无此事。 倪嗣冲在强烈要求中央政府调查的同时,20
古代不诚信的事例30个
古代不诚信的事例30个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2.食言而肥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说话一贯无信,鲁哀公对他很不满。
有一次,鲁哀公在五梧举行宴会,孟武伯照例参加,有个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
这郭重长得很肥胖,平时颇受哀公宠爱,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辱。
这次孟武伯借着向哀公敬酒的机会,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
3.齐襄公言而无信春秋时,齐襄公派大将连称、管至父去守卫葵丘。
连称问齐襄公:“我们何时能回来?”当时正是西瓜上市季节,齐庄公一边吃瓜一边说:“明年吃瓜时派人替换你们。
”一年之后,齐襄公却忘了约定。
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并提出按时替换的要求。
齐襄公十分振怒,平静下来之后,对送瓜的人说:“他们要想回来,在等一次瓜熟吧。
”连称、管至父见齐襄公言而无信,又气又恨。
后来,他们二人参加叛乱,杀死齐襄公。
齐襄公言而无信,最终落得被人推翻,死于非命的下场。
告诉我们人是要讲信用的,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
言而无信,必然失信。
4.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民国外长顾维钧遭遇“邮弹”案
民国外长顾维钧遭遇“邮弹”案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4年第17期文/东山涛图/黄灵晚清至民国,数十年间,战乱频繁,动荡不安,暗杀成风。
从庙堂到江湖,从都市到乡野,人们稍有不满,便付诸武力来解决。
当时,针对上层政治人物的暗杀行为可谓层出不穷,各路势力,一碰上难以搞定的对手,都会想到一个终极办法,就是雇一个杀手,将其干掉。
至于暗杀的手段,从直接枪杀,到背后下毒,再到借刀杀人等等,可谓五花八门。
本文主人公——民国外交总长顾维钧遭遇的,却是现在看起来很流行,在当时却还鲜有人用的“邮弹”袭击。
铁狮子胡同传出巨大爆炸声北京东四牌楼有一处名满京都的所在——铁狮子胡同。
提起这个地方,不少老北京大概都知道它的来历。
明末开始,从这里走出来的王公显贵和社会名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几百年里面,伴随着“城头变幻大王旗”,先后有明朝崇祯皇帝的丈人、乾隆皇帝的弟弟、光绪皇帝的陆海军大臣、“中华民国”的总统和执政入主此间。
1924年,这里再度迎来一位重量级的主人——民国外交总长,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巴黎和会上一举成名的外交家顾维钧。
作为一位政坛上崭露头角的年青才俊,当时的顾维钧说得上是踌躇满志。
30来岁,对于很多尚在仕途上艰难跋涉的人而言,可能还只是起步阶段,但他却已经是出将入相,成为内阁之中最为瞩目的阁员——外交总长。
此时,他选中这样一处所在作为自己的府邸,心中进取企图想来是十分明显的,无非就是要超越曾在这里挥斥方遒的前辈们,攀上权力的最高峰而已。
然而,就在这位“海归”精英住进新宅没多久,一件民国史上至今都没有断明真相的“邮弹”袭击案却在这里上演了。
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爆炸,此前一直都处在政治顺境中的顾维钧,瞬间便感受到了宦海浮沉之中的阵阵凉意。
事情发生在1924年5月16日。
是日下午四时半,刚刚从外面办事回来的顾维钧匆匆忙忙赶到家里的公事房。
按照惯例,如果他有事没有去办公室,或是外出公干了,外交部的办事人员都会将一些需要他过目的紧急公文拿到他家里来,交由他的佣人放到其公事房的办公桌上,以便他回家后能在第一时间内处理。
涉公诽谤罪存废的历史传统与现实考量
结合当下中国现实,笔者做了一个研究路径关节点的梳理,这种研究应该特别抓住六个环节或关节点:第一,从现实生活中的热议(争议)案例出发,总结其背后的法律困境或漏洞;第二,阐发中国法律传统处理此类问题的伦理法理及制度设计智慧;第三,阐发国外法制对此类问题的基本处理模式和伦理法理观念;第四,分析中外法律传统中此种解纷智慧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第五,分析考察中国法律近现代化在此一问题上的利弊得失及其根由;第六,融合中外法传统精华拟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新制度方案(传承体系)。
总之,“法治中国化”工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法制中国化或本土化,亦即自国外移植的法律制度必须进行中国化(民族化)改造;另一方面,法治中国化(本土化)亦即探索“法治”的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
法律史学人的任务就是要探讨百年中国法制“削足适履”之弊端的除弊之方,探讨外来法制在中国“水土不服”之窘境的改善之方,弘扬或传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治资源,提出法治主义前提下的法制本土化具体实施方案。
必须说明的是,所谓法制或法治的中国化或本土化,绝不是以任何方式恢复旧法制,而是要建设无悖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法制体系和法治模式。
涉公诽谤罪存废的历史传统与现实考量周东平(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收稿日期:2015-09-10作者简介:周东平(1961—),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法律史学、犯罪学研究。
近些年,公民以短信、网文、微信、微博等方式揭发官员丑行因而被以诽谤罪嫌立案侦查、公诉甚至审判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在当今各国刑法中一般被视为“对私人犯罪”(受害人自诉、不告不理)的诽谤罪,中国刑法附加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之但书,于是就有了在追究私人诽谤之外追究“涉公诽谤”的官方行动。
人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被百姓揭发的官员个人尚在犹豫应否起诉之时,公安机关常积极地认定批评者“危害社会秩序”而立案侦查、拘捕或提起公诉。
用120年解读北洋水师:多少事情被歪曲
陈悦说在最近查到的资料中,能够看到降约的确是丁汝昌签署的,此时,丁提督已决定殉国。这一说法在美国人马吉芬的回忆中也有记载。无粮无枪无援被抛弃的情况下,即便他不签署,他死后,洪水也会蹈天。以一人名誉换回数千人生命,降约签署之后,丁汝昌吞了鸦片。此时他早已是一介草民,所有职务在战争中被一一革除。直到1910年,在载洵、萨镇冰等的努力下,清廷恢复了丁汝昌的名誉。1912年已是民国,他的灵柩才得以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陈悦查到日军占领刘公岛后战利物资总清单,炮弹只剩下几枚。就是这种情况下3万日军合围了岛上的2000多官兵。官兵中不是没有投降的意向,丁汝昌还在指望朝廷能派援军到来,他答应水师:正月十八日,我给你们一个交待。他很清楚,这是岛上生存的极限。
丁汝昌曾经问过他身边的舰队司令部成员陈恩焘,在西方,战争至此有什么国际公约,陈恩焘是第三批留英学生。北洋海军“广甲”舰管轮卢毓英在一部回忆录中有这一特殊时期的记录,刘公岛外援断绝的最后日子里,陈恩焘受命丁汝昌,起草了英文降书:“十八日(即1895年2月12日)丁统领命候补直隶州借补游击海军军械委员陈恩焘作英文情愿输服之书,并请释海军士卒,命‘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乘‘镇北’蚊船悬白旗献于倭舰统领陆奥。先是海军仅剩‘镇’、‘平’、‘ 济’及‘康济’、‘广丙’五艘并蚊船六艘,盖以军伙已罄,军粮已绝,无可如何,乃问计于陈恩焘。陈曰,外国有情愿输服之例,遂引某国某人有行之者,丁意遂决,命陈书而献之。”
所有理论家和军械厂都不认为这场战争远离自己,尽管隔着厚厚的亚洲大陆,这场新技术新战术在亚洲的实战,是对这些西方人的一次严格检验。
关注的结果是,北洋海军战败后,西方各国舆论都认定日本海军训练有素、打得很勇敢,同时中国海军的惨败被认为是指挥不力,素质低下,总之一无是处。头部和眼部伤痛经久不愈的马吉芬不能任由西方传媒的歪曲,于是开始了四处演讲,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全世界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北洋水师到底败在哪里,当时没有人能理解中国的现状,为什么海军会全军覆灭在陆地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史上一件“最不名誉”的事一九二四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属于直系吴佩孚的“倒戈将军”冯玉祥倒吴,乘夜班师回京,发动了著名的“首都革命”(其实是政变)。
政变后的冯玉祥除了扣押贿选总统曹锟,又于十一月五日,驱逐前清末代皇帝溥仪出宫,同时修改袁世凯时代制定的《清室优待条例》。
这在当时是轰动全国的一件事,此事的主谋当然是发动政变的冯玉祥。
他日后在自传《我的生活》中谈到这个情节:……在商得摄政内阁的同意后,便令鹿瑞伯去执行。
他带了几个卫士进宫,问溥仪道:“你到底愿意做平民、愿意做皇帝?若愿做平民,我们有对待平民的办法;若是要做皇帝,我们也有对待皇帝的手段!”溥仪赶忙答道:“我自然应该做平民,无奈许多人跟着吃我,他们迫着我在这里,要不然,我早就走了。
”瑞伯说:“既是如此,就请你立刻迁出宫去,从此做一个良善平民。
”(冯玉祥.《我的生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第四○八至四○九页)冯玉祥虽是主使,但当时并不在现场。
不妨再看看受事人溥仪是怎样说的,至少可以互参。
溥仪对此事的记载是:……我回到屋里,过了不大功夫,绍英回来了,脸色比刚才更加难看,哆哆嗦嗦地说:“鹿钟麟催啦,说,说再限二十分钟,不然的话,不然的话……景山上就要开炮啦……”其实鹿钟麟只带了二十名手枪队,可是他这句吓唬人的话非常生效。
首先是我岳父荣源吓得跑到御花园,东钻西藏,找了个躲炮弹的地方,再也不肯出来。
我看见王公大臣都吓成这副模样,只好赶快答应鹿的要求,决定先到我父亲的家里去。
溥义出宫后,和冯玉祥派来执行这次任务的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字瑞伯)有过如下的对话:“溥仪先生,你今后是还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个平民。
”“好!”鹿钟麟笑了,说:“那么我就保护你。
”又说,现在既是中华民国,同时又有个皇帝称号是不合理的,今后应该以公民的身分好好为国效力。
张璧还说:“既是个公民,就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将来也可能被选做大总统呢!”一听大总统三个字,我心里特别不自在。
这时我早已懂得“韬光养晦”的意义了,便说:“我本来早就想不要那个优待条件,这回把它废止了,正合我的意思,所以我完全赞成你们的话。
当皇帝并不自由,现在我可得到自由了。
”这段话说完,周围的国民军士兵都鼓起掌来。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一九六四,第一六八至一六九页)当皇帝还是当平民,这是一种胁迫,而不是一道选择题。
溥仪被逼出宫,胡适当日便闻知,没有多想,几乎凭着一种本能的判断和冲动,当晚就给摄政内阁中的外交总长王正廷写信。
这是封带有“抗议”性质的信:儒堂先生:先生知道我是一个爱说公道话的人,今天我要向先生们组织的政府提出几句抗议的话……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
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胡适致王正廷·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五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第二七一页)以下胡适提出了几条在他看来可以比较使人满意的办法,然后,此信便摘要登在九号的《晨报》上。
为清廷辩护是作为污点留在胡适历史上的,何况以前胡适应溥仪之邀曾进入清宫会见过他,而且当时就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
跟前清扯在一起,总不外封建、落后、复辟、倒退,不会有什么好事。
胡适居然不止一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后来又进过一次宫)。
像驱逐逊帝一事,是满京城叫好的买卖,胡适偏偏拂逆民心,独标言论,如果不是为了出风头,只能是找上门去触霉头。
胡适的信在《晨报》登出后,所谓捷如影响,立即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反应。
九号当天就有两人致信胡适,一个叫好,一个叫不好。
叫好的是一个洋人,即溥仪的师傅庄士敦:“亲爱的胡博士:今天《晨报》登载的那封信如果真是你的手笔,我要为此向你祝贺。
你正是说出了这样一件正确的事情,并且用正确的方式说了出来。
”(《庄士敦致胡适·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九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第二七二页)叫不好的是周作人,他表达了和庄相反的意见:“适之兄:在报上看见你致王正廷君信的断片,知道你很反对这回政府对于清室的处置。
我怕你不免有点受外国人的谬论所惑。
在中国的外国人大抵多是谬人,不大能了解中国(当然是新的中国),至于报馆中人尤甚。
”担心过后,周作人表达了他对这件事的看法:“这次的事从我们秀才似的迂阔的头脑去判断,或者可以说是不甚合于‘仁义’,不是绅士的行为,但以经过二十年拖辫子的痛苦的生活,受过革命及复辟的恐怖经验的个人的眼光来看,我觉得这乃是极自然极正当的事,虽然说不上是历史上的荣誉,但也决不是污点……”既不是荣誉,也不是污点,那么是什么呢?周作人认为,驱逐溥仪不过是“孔老夫子所说的以直报怨”。
(《周作人致胡适·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九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第二七二至二七三页)在周作人的眼中,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新的中国”,新在何处?是否有了一个中华民国的徽号?他担心胡适受洋人所惑,但他不知道,胡适是在事发当天就写信的,因此,胡适回信告诉周作人,自己还不曾有机会受到洋人谬论的迷惑。
那么,胡、周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呢?胡适并非不满于除去帝号和改变清室优待的条约,而在于这种以暴力迫之的恃强凌弱的方式。
在周的眼中,胡适的看法自然是出于“秀才似的迂阔的头脑”,不免冬烘。
于是,我们看到,留日和留美这两个知识分子的不同。
假如这件事是对的,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是“极自然极正当的”,事情本身将手段和方式给正当化了。
这是周作人。
胡适不然,即使是正当的事,也得用正当的方式,否则,不正当的方式亦可能将正当的事给非正当化。
上面庄师傅称赞胡适:说出了一件正确的事,并且是用正当的方式。
在胡适这里,正当的方式比正当的事更重要,何况这事在胡适看来还未必正当。
周作人过后,写信批评胡适的是李书华和李宗侗。
这二李都是留法出身,李书华是北大物理学教授,李宗侗是北大法文系主任。
他们致信胡适:“一个新文化的领袖,新思想的代表,竟然发表这种论调,真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你对于清室问题的意见,我们以为你是根本错误了……我们根本上认为中华民国国土以内,绝对不应该有一个皇帝与中华民国同时存在,皇帝的名号不取消,就是中华民国没有完全成立,所以我们对于清帝废除名号,迁出皇宫,是根本上绝对赞同的。
”这段话等于是二李兄弟的自己表态,因为胡适并不赞成保持皇帝的名号,他是反对当局的方式。
就此,李氏兄弟针对胡适的“强暴以行之”,推论说:“然则欲使清室取消帝号,必先待复辟成功,清室复兴,再乘其复兴后之全盛时代,以温和、谦逊、恭敬或他种……方法行之,方为民国史上一件最名誉的事,你这种议论,似乎令人不解。
”李氏兄弟最后的态度是“吾辈如果赞成中华民国这块招牌,即须承认‘清室帝号取消’为正当的、必须的一件事,无所谓‘丧’、‘弱’的问题”(《李书华、李宗侗致胡适·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第二七八至二八○页)。
这次冲突的双方都是留学西洋的,胡适接招了。
由于致王正廷的信发表以来,胡适自己便如同孔明的草船,詈骂像箭一样纷然而至;因此他回信时难免不有点动容:我并不主张王室的存在,也并不赞成复辟的活动,我只要求一点自由说话的权利。
我说我良心上的话,我也不反对别人驳我。
但十几日来,只见谩骂之声,污蔑之话,只见一片不容忍的狭陋空气而已。
贤如两位先生,尚疑我“先等待复辟成功,清室复兴,再乘其复兴后之全盛时代,以温和、谦逊、恭敬或他种方法行之”!此语在两位先生或以为是逻辑推论,但我读了只觉得字里行间充满着苛刻不容忍的空气,使人难受。
难受的胡适认为:人各有所见,不能强同。
你们两位既屡以民国为前提,我要请你们认清一个民国的要素在于容忍对方的言论自由。
你们只知道“皇帝的名号不取消,就是中华民国没有完全成立”,而不知道皇帝的名号取消了,中华民国也未必就可算完全成立。
一个民国的条件多着呢!英国不废王室而不害其为民国,法国容忍王党而不害其为民国。
最后,胡适说:你们既说我是“根本错误”,我也不愿申辩。
我只要指出,在一个民国里,我偶然说两句不中听,也不时髦的话,并不算是替中华民国丢脸出丑。
等到没有人敢说这种话时,你们的懊悔就太迟了。
(《胡适致李书华、李宗侗·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第二八○至二八一页)应该说,李氏兄弟谈不上什么容忍不容忍,不容忍的是当时的舆论。
至于他们讥讽胡适要等到清室复兴再以温和之类的方法解决帝号,这不过表明,他们和周作人一样,不觉得以暴力迫之有什么不可,因为这关系到中华民国的国体问题。
前有周作人的“新中国”之说,这里又有李氏兄弟民国不容帝号的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民国呢?胡适的看法无疑更深入。
有帝号,不妨害它可以是真民国,比如英法。
无容忍则肯定不是真民国,因为没有容忍就不会有民主与自由。
就当时的“中华民国”而言,如果说它还不是一个真民国,肯定不是帝号的存在,而是这种不容忍的风气举国泛滥。
至少,后者作为问题,要比前者严峻得多,而这又并非大多数能意识到,哪怕如李书华这样的留法者。
至于李氏兄弟接到胡适信后,再度驳胡,则更能看出他们的识见:“英国是个运用议会政治的君主立宪国,终不能以民国名之,法国虽‘容忍王党’,但绝未保存王号。
法国大革命时,国王路易十六曾上断头台……法国的学问家、历史家从未说道这是法国革命史上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李书华、李宗侗致胡适·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五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第二八四页)从国体上来说,英国是君主立宪,法国是共和,的确不同。
但在国家性质上,两者却一样,都是真民国(真正的民主国家)。
就此言,胡适没有错,有问题的倒是李书华。
按照他的逻辑,取消帝号了的中国可以是民国,而至今依然保存王室的英国倒不能以民国视之,这符合实际吗?至于法国大革命先后把路易十六及其妻子送上断头台是不是一件最不名誉的事,事到如今,已经无需再置一辞。
胡适致信王正廷,使他付出了相当大的声望代价。
溥仪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进入故宫,后来又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当时主持事务的是有国民党背景的易培基,他和上面那位写信批胡适的李宗侗是姻亲。
胡适晚年谈及此事,依然那么心气平和:“易培基他们组织‘故宫博物院’。
他们一班人都是反对我的,要在故宫里找寻我的劣迹,说我私通宣统。
他们搜查的结果,发现我给宣统的一张片子,上面写了‘我今天上午有课,不能进宫,乞恕’几个字,他们配起一个镜框,挂在故宫里作为展览品。
我曾到故宫博物院去看过。
我问可以照相吗?他们说不可以……”(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第二五五页)当时国民党其实是反胡适的,他们如此示众,分明是要胡适难看。
但胡适心地坦然,不仅去看,居然还要为自己的劣迹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