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必备知识落实】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 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 工业化 。二者是一个相
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2.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业结构 调整。 (2)国家的 对外开放 政策:是 对外开放 的前沿,有许多优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纲呈现]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 展的方法与途径。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 题及解决措施。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区域农业发 展条件、农业布局、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结合图 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人地协调观:合理布局工农业,合理发展城市,促进人地协调发 展。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 以 特色经济作物 为主,实现由___原__料____ 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关键能力突破】 一、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考法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措施。关 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1.图中的果树和农作物可能为( )
A.苹果树、棉花 B.桑树、水稻
C.梨树、甘蔗
D.柑橘树、小麦

高考地理中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高考地理中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高考地理中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在高考地理的知识体系中,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点。

理解这一主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球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气候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指长时间内气候状态的改变,包括气温、降水、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局部的,而是具有长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首先,气候变化对气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是当前气候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

气温升高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在两极地区,冰川和冰架的融化速度加快,这不仅会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地,还会改变海洋的环流模式。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的强度和路径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欧洲西部的气候。

在中纬度地区,夏季高温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和极端,热岛效应也更加明显,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能源消耗大幅增加。

同时,气温的变化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分布范围。

一些原本适宜在温带生长的农作物可能会因为气温升高而向更高纬度地区扩展,但这也可能导致新的病虫害问题。

其次,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之一。

一些地区的降水增多,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干旱加剧的困境。

在湿润地区,强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对土壤结构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减少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周边的一些地区,由于长期干旱,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居民被迫迁徙,生态平衡被打破。

降水模式的改变还会影响河流的流量和水位,一些依赖季节性河流供水的地区可能会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危机,而另一些地区则需要加强防洪设施建设以应对洪水的威胁。

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塑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山区,冰川的融化和退缩会导致岩石裸露,加速风化和侵蚀过程,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会侵蚀海岸线,使沙滩后退,湿地消失,同时也会威胁到沿海的港口和基础设施。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

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4.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5.我国工农业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6.中国的交通线路及其影响1.我国的地形(重点)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重难点)3.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重难点)以区域分布图或文字材料为背景,结合初、高中知识考查区域重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考查主要的人类活动方式、重大工程建设等。

考查频率高,命题方式为选择题或综合题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①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②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最西端—③帕米尔高原(约73°E),最北端—④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N),最东端—⑤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约135°E),最南端—⑥曾母暗沙附近(4°N)。

(2)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渤海,黄海,⑦东海,南海。

3.众多的邻国:14个陆上邻国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4.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⑨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1)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⑪壮族人口最多。

(2)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⑫大杂居、小聚居。

三、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地形、地势(1)特征⎩⎪⎨⎪⎧地势:⑬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断山脉。

(2)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气候(1)气候特征:⑭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⑮复杂多样。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天气和气候专题真题解析1.(2004年湖南)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对应自然带。

解答:(1)由表中数据分析城市①1月均温 5℃,7月 29℃降水夏季多,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②1月均温 11℃,7月 27℃降水量集中在 1月应为地中海气候,城市③1、7月均在 20℃以上,降水集中夏季,干湿季分明应为热带季风气候,此三种气候对应城市应为 B 选项:上海、罗马、孟买,故选项 B 正确。

(2)城市②所属气候即地中海气候应分布在大陆西岸,故正确选项为 A。

(3)城市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故 D 选项正确。

[注意]气候类型判断及分布。

2.(2004年广西)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3)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⑥B.②④⑤C.④⑥⑦D.②③⑤(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及气候类型判断能力。

解答:(1)结合图中温度数值及①~⑦组气候类型中最高温、最低温数值推算各气候类型年温差可知年温差最大的一组应为④⑥⑦,即 C 选项正确。

(2)图①表示的气候特征:终年气温较高年降水量多,应为热带雨带气候,即 A 选项正确。

(3)图⑦对应气温、降水数值,最热月气温在 10℃以下,最冷月在 -20℃,终年降水较少,其对应气候类型可能是苔原带,即 C 选项正确。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农业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农业含答案

农业1.(2021·四川达州一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土地盐碱化是指被水携带至地表的地下盐类物质,经蒸发后留在土壤里的现象。

古五原县位于河套平原的核心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连片,历史悠久,2018年,五原县政府联合科研机构,开始引进栽种具有耐盐碱、抗病虫害等优点的海水稻,并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无需育苗,在旱地直接播种生长。

该技术既可以精准施肥、灌溉,还可以改良土地。

昔日广表荒芜的盐碱荒地逐渐成为“绿色稻米”产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1)据材料推测五原县主要的农业用地类型,并从自然方面说明其依据。

(2)结合相关信息,分析五原县海水稻在盐碱地采用“膜下滴灌”的原因。

(3)简析五原县成为“绿色稻米”产区的优势条件。

(4)针对五原县海水稻稻米市场价格,消费者有人认为价格会较高,有人则认为们会更低,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2.(2021·广东综合能力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泰国红宝石青柚喜水热,怕涝渍。

果皮厚,肉多汁无酸味,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属柚类产品的佼佼者,市场价格贵但极受商家欢迎。

它原产于地形多山的洛坤府(如图),柚子园只分布在滨海平原区,一垄垄的畦状柚子田,中间用水渠相隔。

成年柚树的树冠较大,在当地可四季开花挂果,但每年产量较少。

近年来,"柚子之乡"的广东梅州积极引种泰国青柚进行试验种植,但花期有所不同。

(1)分析洛坤府红宝石青柚产量较少的自然原因。

(2)推测洛坤府柚子园中水渠的主要作用。

(3)说明泰国红宝石青柚价格贵,但商家愿意售卖的原因。

(4)指出梅州引种的泰国红宝石青柚花期次数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3.(2021·湖北名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费尔干纳是中亚低海拔盒地,锡尔河沿盆地北缘由东向西横贯整个盒地(如图)。

费尔干纳盆地有若干个彼此分割的绿洲,自古以来就以灌溉农业闻名于世。

易错点09 农业的区位因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09 农业的区位因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09 农业的区位因素易错题【01】不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是决定性因素。

总结如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科技、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二、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1.大范围地域的农业区位分析和选择(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小范围地域的农业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在图中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布局小麦种植业、花卉种植业、乳牛业、林果业。

三、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政策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农业技术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01不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2021·海南·高考真题)图左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右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地理_《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_《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复习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

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

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原卷+答案)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________,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________、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________、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②水源:临近________,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缺乏水源不能进行________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③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________有所不同。

④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①市场:消费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交通:农产品运往________,需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________、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④其他因素:资金、________、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________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2.科技: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________、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专业化________。

4.我国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1)城镇化的发展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在________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________农产品的需求。

重难点21 农业区位与粮食安全(原卷版)-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重难点21 农业区位与粮食安全(原卷版)-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重难点21 农业区位与粮食安全(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及生物技术的运用,巴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完成下面小题。

1.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主要原因为()A.海运价格下降B.国际市场需求大C.土地资源丰富D.劳动力数量增加2.巴西大豆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属于()A.混合型农业B.商品性农业C.有机农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以现代农业产业为载体,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是地理界限明确、建设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投入减少较明显的是()A.耕地B.资金C.技术D.劳动4.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可提高()①土地产出率①产业集群化水平①农业收入比重①种植结构多元化水平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2022·天津·高考真题)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下图是1983~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和自给率变化图。

回答下列小题。

据图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变化的原因()A.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B.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粮食需求量增加C.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D.近年气象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幅度大6.(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

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

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

国内河道纵横交错。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

新高考地理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

新高考地理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

考点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5.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业、牧业、副业②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现代化平原实现水利化、现代化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③坡度大小→影响投入、产出比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

投人大于产出。

④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

农作物的品种不同。

(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

因此需要灌溉。

显然,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

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显然与灌溉条件有关。

(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不同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如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

②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

③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向东北流经毛乌素沙漠南缘,后向东南流经黄土高原,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在清涧县注入黄河。

图甲示意无定河流域及水系结构,图乙示意1976~2010年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

(1)无定河形成“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这一现象是因为无定河南部受____影响较显著,降水相对较多,且由于地处____地形区,____严重,沟谷众多,利于河流发育;北部处于毛乌素沙漠,地形____,且____,不利于河流的形成。

(2)无定河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等而得名。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的气候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一.气温:1.气温的分布:(1)冬季: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大②冬季最低温出现在漠河的原因:纬度高,获太阳辐射少,邻近冬季风源地③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则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的原因:A.东部地势较低,地表起伏小,地形对气候影响小,纬度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B.西部地势高,地表起伏大,地形因素对气候影响作用大,成为主导因素,温度分布与等高线分布比较一致,等温线比较弯曲,盆地或或山地出现闭合④几处等温线弯曲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兰州附近河谷⑤冬季南北方温差大的原因:A.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的影响: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北,不但太阳高度角小,辐射弱,而且白昼时间短,南北方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差值大B.大气环流(冬季风)的影响:北方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加剧北方寒冷C.地形影响: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受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山脉阻挡,势力不断减弱,加剧了南北气温的差异(2)夏季:①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②夏季最高温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A.纬度:纬度较高,夏季昼长长,日照时间长B.天气: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盆地四周高,受海洋影响小,多晴天,太阳辐射强C.下垫面:内陆荒漠,升温快D.地形:吐鲁番盆地低洼而闭塞, 不易散热。

气流越过山地时,下沉增温作用强③夏季青藏高原五道梁气温低的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易散失④我国夏季温差小的原因:A.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但白昼时间长,弥补了一些热量的不足;B.北方雨季短,晴天多,增加了太阳辐射,故北方气温不低,南北温差较小(3)温度带①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马铃薯等②中温带: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③暖温带: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

高考地理专题 2气温的特征描述与比较

高考地理专题 2气温的特征描述与比较

5.气温的特征描述与比较(1)冬季气温:描述语言:寒冷、低温或温暖。

具体标准:最冷月气温低于0 ℃为寒冷,大于0 ℃可认为温和。

(2)夏季气温:描述语言:凉爽、高温或炎热。

具体依据:20 ℃左右为凉爽,25 ℃以上一般为高温或炎热。

(3)气温变化(日较差、年较差大小):一般而言大陆性较强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大;海洋性强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小。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②对农业活动的影响深刻:A .热量→积温→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期、单产。

B .昼夜温差→糖分积累→品质;气温高低→生长日期长短→品质。

C .气温灾害(高温旱灾、低温冻害)→播种、生长和产量。

D .气温高低→品种差异→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③对交通影响:A .交通运输建设:高温造成人中暑;低温造成人冻伤;影响施工进度和时间;材料或建设需要增加技术保障措施。

B .交通通行:古代人口迁移跨河、跨海峡选择冬季。

④对各种工程建设的影响:A .对工人影响:高温中暑、低温冻伤、需增加预防衣物,增加投资成本。

B .对建设工期:施工较慢,延长建设工期,工作效率低。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影响温差因素⎩⎪⎪⎪⎪⎨⎪⎪⎪⎪⎧年较差⎩⎪⎨⎪⎧纬度:纬度越低,年较差越小;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海拔:海拔越高,年较差越小;海拔越低,年较差越大气候:湿润地区年较差小;干燥地区年较差大下垫面:热容量越大,年温差越小;热容量越小,年温差越大地形:凸地年较差小;凹地年较差大;山峰年较差小;山谷年较差大日较差⎩⎪⎪⎨⎪⎪⎧纬度:纬度越低,日较差越大;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海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海拔越低,日较差越小地形:凸地日较差小,凹地日较差大;山峰日较差小,谷地日较差大季节:夏季日较差大;冬季日较差小天气:晴天日较差大;雨天日较差小下垫面:热容量越大,日较差越小;热容量越小,日较差越大C .建设物质:对建设材料需要达到耐高温或耐低温要求,增加建设难度和成本。

农业区位-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

农业区位-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

自然因素(昼夜温差、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昼夜温 差、自 然灾害 对农业 的影响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和养分的积累,品质优良;与 晴天多,光照充足结合
昼夜温差过大,易造成低温冻害(霜冻);昼夜温差小,品
昼 质较差
夜 温 差
取决于光 合作用与 呼吸作用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处于最高状态, 产生大量有机物
市场 对农 业的 影响
①市场广阔;人口稠密或城市较多,经济发达,市场需 求量大;产品深受喜爱,市场广阔;

②市场距离近:距离近,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析 因
③错开上市时间;上市早晚、季节

④市场竞争力强:品牌效应、价格低、规模大、品质好;
⑤交通通达度高,快速运输产品到市场;
⑥保鲜冷藏技术发展,开拓新的更远市场等等
陡坡水土Hale Waihona Puke 持缓坡梯田或林果业河谷
谷 地
阶地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横断山区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洪水威胁小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热量较好 干热河谷
高温、低湿
品种 分布 质量
自然因素(水源)对农业的影响
五种主要的水源补给

水量大小
河流 状况
河网密度 河流支流数量、河流的流域面积、流程等
作物生长习性与地理环境
热量带:热带亚热带耐高温;温带喜温暖;寒带耐寒 气温:均温高耐炎热,喜高温怕低温;均温低不耐热、抗寒
作物生 长习性 与气候
昼夜温差:大耐热耐寒;小喜温暖
光照:强喜光;弱喜阴
降水条件:多雨(降水充足)喜湿润(好潮湿);干旱(降 水不足)耐旱(忌潮湿)
风:风力强,植物弹性强、高大,抗风性能强;风力强,匍 匐状生长、矮小,抗风性能弱; 风力弱,抗风性能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中国地理 1 中国自然地理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中国地理 1 中国自然地理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

中国自然地理能力1 分析中国的地形与气候的关系(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某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解析】第(1)题,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结合等高线信息可以判断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

由于多山地,因此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和山间小盆地,数量较少。

第(2)题,干热气候主要与干热河谷有关,即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A.我国区域气候特征(1) 突破2B.我国区域河流特征C.我国区域地形特征D.我国区域资源特征(2) 突破1 A.我国区域地形对交通的影响B.我国区域地形对农业的影响C.我国区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D.我国区域地形对河流的影响答案:(1)CD (2)C突破1 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其对气候等的影响地形地势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①便于发展多种经营;②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③山区急流可以发电①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大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不利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坡度大,不宜耕种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城市的建设,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突破2 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1)根据经纬度判断:根据各大地形区的经纬度判断地形区,就要熟悉各地形区大致的经纬度位置。

2022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2022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1、农业区位因素(1)气候①热量:决定作物种类、产量、熟制a.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b.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②温差:决定农产品产量、品质a.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b.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③气温a.春温:春播、发芽、开花时间b.夏温:生长快慢c.秋温:霜冻影响产量d.冬温:越冬作物病虫害④光照a.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b.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c.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d.植被茂盛,荫蔽性好,适合喜阴作物生长(人参、蘑菇)⑤风力:抗风能力弱的作物,注意防风和避风(台风、季风、盛行风带)⑥降水a.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b.降水过少,干旱影响作物产量;降水过多,洪涝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⑦气象灾害:冻雨、寒潮、暴风雪、暴雨、台风、霜冻、干旱(2)地形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大型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

如果地势起伏小(<25°),适宜发展梯田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城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3)土壤:土壤由空气、水、有机质、矿物质四部分组成,因此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中)、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沙棘、枸杞等(4)水源:既包括天然的河湖水、丰富的地下水、冰雪融水等,也包括水库等蓄水工程,是对降水的调节、补充(5)市场: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6)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7)政策:政策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8)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劳动力价格、素质高低影响着产品成本和质量(9)科技①机械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②化肥提高了农业的产出③良种使单产量提高④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2、农业生产技术(1)覆砂的作用①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②表面粗糙,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利于保土保肥③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利于保温④砂石间隙大,渗水作用强,利于增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⑤减小地表比热容,白天增温更快,夜晚降温更快,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质、糖分的积累(2)覆草的作用①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②表面粗糙,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利于保土保肥③减少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调节地温(减少土壤辐射,在冬季(晚上)起保持地温作用,减少作物冻害;夏季降温)④滞留地表径流,延长下渗时间,利于增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⑤腐烂后进入土壤,补充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引发病虫害⑥覆草会减少地面接收阳光,引发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避免幼苗受到烈日的灼伤(3)覆膜的作用①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②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利于保土保肥③减少地面辐射,调节地温(减少土壤辐射,在冬季(晚上)起保持地温作用),减少作物冻害,促进作物提前上市④(银灰色)使近地面反射光增加,增加光效应,提高果品着色度⑤(黑色)膜有反光、压草的特性,抑制杂草生长和病虫害⑥(蓝色)在弱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高于警通膜,在强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低于普膜,保温性能良好(4)间作套种的作用a.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行间,精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

2024年人教版高考地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高考地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地理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临太平洋,西接欧洲B、南濒印度洋,北临北冰洋C、东临太平洋,西靠欧洲D、南临印度洋,北接欧洲2、以下关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位于我国东南部,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B、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西北部,云贵高原位于我国东北部C、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东南部,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D、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东北部,云贵高原位于我国东南部3、下列关于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上游通常侵蚀作用强烈,常见V形谷;B、河流中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常见三角洲;C、河流下游流速快,常形成瀑布;D、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加快,侵蚀作用强烈。

4、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导致所有地区的农业产量增加;B、降水模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农作物种植;C、气温升高可能使一些地区作物生长季节延长,但同时也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D、海平面上升对农业生产没有影响。

5、我国四大高原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约40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是: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四川盆地D. 青藏高原6、关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冬季盛行西北风,降水稀少B. 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丰富C. 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D. 季风气候区域分布广泛,但影响不大7、关于我国河流特征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 长江因其水量大,被称为“黄金水道”B.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C. 珠江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D. 黑龙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8、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水资源分布均匀,南北差异不大B. 耕地资源丰富,且分布均衡C. 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地区分布不平衡D. 矿产资源种类齐全,人均占有量较高9、在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自然地理现象的是()A. 城市绿化B. 沙漠化C. 长江断流D. 互联网普及 10、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 黑龙江流域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B. 西南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D. 西北地区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11、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C.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 高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12、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主要功能包括:A. 发电与灌溉B. 防洪与供水C. 航运与旅游D. 拦沙与养殖13、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下列哪个现象与地球自转速度无关?A. 昼夜更替B. 海洋潮汐C. 四季更替D. 时差产生14、以下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 位于西半球,南半球C. 位于东半球,南半球D. 位于西半球,北半球15、下列关于中国地形特征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中国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③寒潮带来大风、
霜冻等恶劣天气;
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水热条件配合好,
有利于森林、牧草、
农作物生长。
气候 复杂 多样
具有多种多样 ①跨纬度广。 ①农作物和动植物
的温度带和干湿地 区。
②东西距海 洋远近不同。
资源丰富多样。 ②利于发展农业的 多种经营。
③地形复杂存在大面积的高原、 干气候区,制约 农业经济的均衡发展。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A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高 考 回
19

[2006年高考全国卷I] 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 面积。读图1,回答3~4题。
C 3.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东北和内蒙 古东部分、 新疆北部
黄河中下 游大部分 地区和新 疆南部
秦岭-淮 河以南, 青藏高原
以东
滇、粤、 台的南部 和海南省
≥10 ℃积 <1600 ℃

1600~
3400 ℃
3400~
4500 ℃
4500~
8000 ℃ >8000 ℃
作物 一年一熟 熟制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一年二熟 或三熟
标准: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为例,24 小时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并伴 有大风。
寒潮的影响: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 随雨雪天气。
28
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
29
夏初,江淮流域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 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 。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TU NAN DIAN突难点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扩展]农业区位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WU DIAN LI悟典例(2016·海南卷)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特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2)该地区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D)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A)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率【思维过程】文字信息:由”秋明、汉特·曼西斯特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可知,秋明、汉特·曼西斯特等城市的蔬菜主要依赖__进口___;由“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可知,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可以减少蔬菜对外的__依赖___。

设问信息:1.据纬度确定限制性自然因素;2.该区域的优势条件;3.当地的蔬菜的生产与销售情况。

调动知识:农业区位因素。

MING KAO XIANG明考向考向一农业的区位因素(2018·河南省百校联盟教学质量监测)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图中甲县适宜许多花卉生长,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的美誉。

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影响
1. 介绍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2. 影响因素
•降水模式改变:气候变暖导致降水模式发生变化,出现干旱或洪涝等极端天气,影响农作物生长。

•温度升高:高温导致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影响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增多:气候变暖使得一些害虫种群增加,增加了对作物的危害。

•土壤质量下降:气候变化引起土壤盐碱化、侵蚀等问题,影响了作物生长的土壤质量。

3. 解决方案
•推广耐旱抗灾品种:研发具有抗旱、抗病性的新品种,提高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节水灌溉、发展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环境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维持土壤营养平衡。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气象监测体系,及时预警极端天气,帮助农民决策。

4. 结语
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影响,但通过科学应对和技术创新,可以
缓解这种影响,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请按需修改,这里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模板,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入更多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全年供应。读西南
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
表,完成1~3题。
——研真题、明确考向
地 理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1.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 )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D.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2.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D )
农业生产活动
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二 轮 复 习
——建体系、宏观掌控
地 理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考题调研
(2019· 湖 南 长 沙 一
中模拟)马铃薯是喜冷凉
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新
二 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

复 习
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
产最大的特点是全年生


复 习
A.洪涝
B.土壤
C.光照
D.霜冻
3.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 C )
A.低热河谷地带
B.四川盆地
C.高海拔地区
D.中低海拔地区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得知西南地区马铃薯全年生产、供应,说明区域
内不同地区全年都有马铃薯成熟上市。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垂直气候
类型多样,适合不同种类马铃薯生长,A正确。西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
秋季降水丰富,并不是年雨型气候,B错误。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与种植规模 地
二 有关,但与作物品种多样关系不大,C不选。西南地区经济落后,种植技术较 理

复 习
落后,D不符。第2题,小春马铃薯主要在2~4月种植,西南冬春季节容易受冷
空气侵袭,可能受霜冻影响,D正确。西南地区冬春季降水少,地形崎岖,不
农作物除外)。采用地膜或薄膜覆盖的可适当提前,因为薄膜或地膜覆盖可提高 地
一定的温度。8月份农作物正处在灌浆乳熟干物质积累阶段,需温度高,阳光充 理

轮 复 习
足的天气,低温易造成籽粒不饱满或空壳而减产。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3.昼夜温差高低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
季不耐冰雪霜冻”可知,荔枝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冬季的低温,由于合江
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的入侵,使这里较
同纬度其他地区温暖,故自然原因是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D正确,故选

D。(2)合江县较其他产地纬度高,荔枝生长周期较长,晚熟上市较晚,可以错 理

轮 复
峰销售,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故售价比其他产地高,A正确;合江县廉价劳
易出现洪涝,A错误。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土壤不会出现季节性变化,B不选。光照不是多种马铃薯种植的关键因素,C不
选。第3题,根据图示得知大春马铃薯主要在4~9月生长,西南地区此时热量充
足,降水较多,最适宜马铃薯生长。马铃薯喜冷凉,夏季的低热河谷和盆地,

气温过高,不适宜马铃薯生长,A、B不选。大春马铃薯生长期间高海拔地区气 理
大(白天高、晚上低),农作物产量增高,品质提高的原理。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4.农业措施对温度的调控
在农业生产中常采用栽培措施调节土温与气温,以保证作物生长的适宜温
度条件。常用的措施有灌溉、松土或镇压、垄作或沟种等,它们通过改变热量
平衡与土壤热特性(如热容量与导热率等)来调节土温和气温。 地


二 轮 复
2.温度高低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
度。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
生长速度最快。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再升高或降低,农作物开始出现伤害甚至致死。
农作物
最低温度/ ℃
业生产中最简单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地膜覆盖具有协调土壤温度、保持土壤
水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等多种作用,因此
有缩短作物苗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开花结果、增加产量等效果。


二 轮
玉米秸秆覆盖麦田,冬季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春季降温作

习 用,则推迟冬小麦返青生长,延长小麦生育期。玉米田中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平
(1)灌溉对土温的影响


轮 复 习
浇水除直接影响温度的高低外,还可缓和温度变化。如冬灌可以稳定地
温,防止越冬作物受害。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2)松土与镇压对土温的影响
锄地(松土)对土温的影响。锄地的作用是综合的,可有增温、保墒、通气
及一系列生理生态效应。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重,减少土

轮 复
候较凉爽,适宜其种植,C正确。中低海拔区此时气温偏高,不适宜马铃薯生

长,D不选。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归纳拓展
——巧归纳、知识延伸
1.气温影响农作物的分布 、品质
(1)气温高——生长周期短——上市时间早——价格高。
(2)气温低——生长周期长——上市晚——品质好——价格高。
(3)昼夜温差大——品质好。
B.于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
C.夏季光热充足,降水集中

D.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


轮 复 习
(2)合江荔枝售价比其他产地高2~3倍,其原因可能是( A )
A.纬度高,成熟晚
B.劳动力成本高
C.光照好,质量高
D.土地成本高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解析] (1)荔枝种植最北界的原因,主要考虑热量条件,再结合材料“冬
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却产自于北纬28°的合江县。合江县位于 地

二 轮
四川盆地南缘的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三江交汇处,是我国荔枝晚熟基地,也

习 是我国种植荔枝纬度最高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1)合江县成为我国种植荔枝北界的自然原因是( D )
A.多紫色土,土壤深厚肥沃
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而使土壤热容、热导率都有增加。


(3)垄作对土温的影响


复 习
垄作对土温的影响在一年的温暖季节,垄作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温度,有利
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
(4)覆盖与土壤温度
地膜覆盖栽培是用很薄的塑料薄膜紧贴地面进行的覆盖栽培,它是现代农
抑地温的变化,降低地温的日振幅,缓和昼夜温差,避免了地温的剧烈变化,
能有效缓解地温激变对作物根部产生的伤害。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新题再练
——练好题、备考通关
(2019·辽宁大连模拟)荔枝属亚热带水果,对气候非常敏感,尤其冬季不耐
冰雪霜冻。我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和广西。经专家考证,“一骑红尘
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旺盛,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也就越旺盛。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因此,在一定温度范

围内,白天温度越高越好,而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 理

轮 复
强,消耗的有机物质就越多,而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质就

越少,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晚上温度越低越好。这就是为什么昼夜温差愈

动力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B错误;地处四川盆地边缘河谷,光照条件较
差,C错误;合江县经济欠发达,土地成本较低,D错误。故选A。
最适温度/ ℃
最高温度/ ℃
水稻
10~12
30~32
36~38
小麦
3~4.5
二 轮
玉米
8~10


油菜
4~5
20~22 30~32 20~25
30~32


40~44
30~32
棉花
13~14
28
35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播种期一般不要盲目提前,因为在气温低于农作物
生长最低温度时播种最易引起烂种,烂秧,提前播种反而造成减产(温室栽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