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管理系统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2023年修改整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2023年修改整理

§1 环境规划与治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治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治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阻碍。

环境治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 在时刻、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治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爱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爱护方案,其目的是在进展经济的同时爱护环境,使经济与社 会协调进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爱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答: 规划职能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治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治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制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全然上 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那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一项长期的全然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大概会对环境 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治理的要紧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爱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操纵规划等。

(3)都市环境规划:包括都市大气污染操纵规划、都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治理、噪声污染操纵规划等。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P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狭义)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一、政府(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

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

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

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

环境管理学期末复习材料

环境管理学期末复习材料

环境管理学题库第一章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3.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4.产生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转变环境观念):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6.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三大组成部分。

7.环境管理学: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8.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有三个层次上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二是社会行为层次上的;三是人类社会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上。

人类将自己异化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尺度和意志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存危机。

9.环境管理的主体:政府、企业、公众三大类。

(1)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

在理论上它还包括立法、司法等机关。

形式:依法对整个社会进行公共管理,而环境管理则是政府公共管理中的一个分支。

地位:是环境管理中的主导性力量。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

对自身的环境管理内容:包括企业制定自身的环境目标规划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行绿色营销,发展企业绿色安全和健康文化等。

地位:与政府和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重要和实质的推动作用。

环境管理学(第3版)第01章_绪论_20130801

环境管理学(第3版)第01章_绪论_20130801

海洋
已订立了若干全球性、区域性和次区域性公约、议定书和协定, 以保护海洋环境免受污染,支持综合而可持续地利用海洋和沿 海资源,及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 尽管如此,海洋退化迹象仍持续不绝。自1990年以来,富营 养化沿海地区的数量已显著上升,至少有415个沿海地区已表 现出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而其中只有13个正在恢复。 海洋垃圾、海洋酸化现象也较为突出,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得 到保护的海洋面积不到总面积的1.5%,这与《生物多样性公 约》要求到2020年前达到10%的目标还有差距。 沿海地区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还 需要采取国家行动,需要各级的有效协调与合作。。
大 规 模 开 发
全 球 环 境 恶 化
工业时代
远古
不同时期, 人类对环境影响不同,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同
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20世纪以后
人类以渔猎和采集 为生,对自然环境 的干预微乎其微, 不存在当前所说的 环境问题。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 环境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开发利 用。环境问题具有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 性质,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 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的形势愈演愈烈。区域环境质量 下降、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 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不可持续发展方式
环境外部性 生产技术问题
时 间
经济学 治理污染
最初阶段
由于人们最初感知环境问题是从局地工业污染开始的,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仅仅看作是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于是对各种污染的 治理成了在这段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 基于“环境外部性”理论,在这一时期,社会特别是政 府对生产者采用了许多经济手段,以图达到控制环境污 染的目的。当然,这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作 用。同时也使环境经济学这门学科迅速地成长发展起来。 但是,环境问题仍在继续恶化。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 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问题联系在一起来寻找环 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而不是局限于从生产技术上去找根 源。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 们共同的未来》,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联系起来思考。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一、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1)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2、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3、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4、酸雨区的发展;5、自然资源的耗竭;6、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7、固体有害废气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

(2)、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5、错误的消费观(3)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一次污染是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包括: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2等(这个应该可以自己判断吧?)二次污染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

包括:因为CO2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因氟利昂而破坏臭氧层、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2同水蒸气结合而形成酸雨等等。

(这个应该也可以自己判断吧?)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1)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2)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1、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三、什么叫环境生产?什么叫物质生产?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1)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环境的管理系统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可编辑修改word版)

环境的管理系统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可编辑修改word版)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 P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狭义)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 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P17-25一、政府(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

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

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

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

环境管理学(系统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1.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分为1)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2)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2.环境问题的根源:不正确的三观(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4.环境管理定义(叶文虎):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1)宏观环境管理: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2) 微观环境管理: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对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总体:宏观环境管理是从参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其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微观环境管理是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

6.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7.环境管理的主体(三大):政府(主导)、企业、公众与非政府组织0.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0.环境管理的内容:1)环境质量管理a.环境质量管理: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b.环境质量:适宜程度c.评价依据:环境质量标准d.核心:主要是浓度管理,现逐渐由浓度管理→总量控制管理2)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人类对自己参与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的管理8.环境问题的三个阶段: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第九章 我国的环境管理1.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2.同步发展指导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

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

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2.调整环境行为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一、政府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二、企业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三、公众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环境管理知识点 叶文虎

环境管理知识点   叶文虎

环境问题是指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管理:依据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管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以调整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体间有关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也可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环境标准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是根据已掌握的情报资料和监测数据,对未来的环境发展趋势进行的估计和推测,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检查,检验和核实。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其基本消费水准:个人消费物质资料的多寡。

消费入口比:个人生活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中,生活资源与生活资料之比。

消费出口比:物质经人口生产环节消费后,回用于物资生产的部分与直接返回环境生产部分之比参量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消费方式。

物资生产:(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环境管理学--叶文虎第九章 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

环境管理学--叶文虎第九章 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

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耗竭、有毒有害 化学品和废弃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 洋污染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和
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 减少等区域性生态问题,由于其产生面广、影响深 远,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
2.UNEP的环境观察与评价组织 为了完成观测评价世界环境状况这一重要任务, UNEP专门成立了三个重要的附属组织,即国际环境资 料查询系统、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和全球环 境监测系统,以从事环境观测和评价工作。 国际环境资料查询系统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情报 协调机构,任何国家的决策机构都能通过查询系统, 从其他国家或机构获得所需要的环境情报。
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共同努力。
国际环境合作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信息、教育制度及有关的国际机构。
②相互通知和协商。 ③共同努力提高现有技术,发展无污染或低污染 的新技术,并加以广泛应用。 ④交换有关专家和科学人员。 ⑤援助发展中国家。
(三)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该原则包含两个相关联的内容,即共同的责任和 有区别的责任。共同的责任是指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 整体性,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都负有共同的责任,都 应该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业。有区别的责任是指各国 虽然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责任,但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应负有的责任是有区别的。
该查询系统的主要职能是: ①组织和促进国际机构和国家之间在环境情报的 收集、评价和分发方面的合作; ②帮助各国的决策机构将有关的环境决策纳入国 家的发展规划; ③帮助各国建立环境情报的收集和处理系统; ④寻求更多的情报资料点,以扩大设在各国联络 点的情报系统。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期末复习1、环境管理: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社会等行为和活动达到预防环境问题的目标。

2、共赢原理:在制定处理涉及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主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3、环境标准:是指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它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4、环境绩效管理:就是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

5、生态城市: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6、环境统计:是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影响的反应。

包括为了取得环境统计资料而进行的设计,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

7、环境绩效:是指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

8、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9、生态需水:是指为了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10、三种生产理论:物资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

所谓的物质生产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接受人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其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繁衍、生育),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环境生产:指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11、环境管理的主体: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或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环境管理学》作业期末汇总 (2)

《环境管理学》作业期末汇总 (2)

《环境管理学》期末汇总1、城市环境特征有哪些?①在城市环境系统中,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②城市环境系统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相比数量明显不足,分解者有机体严重缺乏,因此大量的能量与物质,需要靠人力从外部输人。

2、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①城市大气环境污染②城市水环境污染③城市固体废物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三个方面?①确定综合整治目标②制定综合整治方案③建立环境管理体制4、城市对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两个方面?①城市将各种废物直接转移到农村环境中。

据统计,2011年全国有23%以上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这些水体大多是农村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造成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恶化和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由于中国城市垃圾的特征以及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 90%以上的城市垃圾是在郊外农村地区填埋或堆放,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而且污染了农村的水质和大气,使农村人居环境恶化。

②城市将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农村地区,造成污染转移。

由于中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能力较低,这些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三个方面?①确定综合整治目标。

②制定综合整治方案。

③建立环境管理体制。

6、水体废弃物的来源水体污染源,按污染成因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污染物种类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源按排人水体的形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

工矿企业、城市或社区的集中排放-般被认为是点源。

点源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与点源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

而在流域集水区和汇水盆地,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的方式被称为面源,主要的面源污染物有氮、磷、农药和有机物等。

9、在中国,环境统计范围大致包括哪些?①土地环境统计。

②自然资源统计。

③能源环境统计。

④人类居住区环境统计。

⑤环境污染统计⑥环境保护机构自身建设统计。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期末重点

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及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不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等引发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发展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其性质和表现形式不同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固体废弃物堆弃从性质上分有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二次污染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矿藏衰竭问题从介质上分有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从产生的原因上分有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从地理空间上分有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选取不当。

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能力的巨大增长和自然有限的资源再生和废弃物容纳能力之间的矛盾。

环境外部性理论:环境问题是单个生产厂商将环境成本转嫁个社会的结果。

由于将环境资源作为可以自由取用的公共物品,因此生产厂商无需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环境资源支付费用,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没有将环境成本包括在内,而是转嫁给社会,转嫁给政府,从而使这部分成本外部化。

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尺寸和意志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最终是自然界走向了退化和毁灭,反过来人类则因破坏和毁灭自然,导致了资源短缺、能量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自己的生存危机。

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最基本形态是物质流动。

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的。

工业文明物质流动:索取→加工→流通→消费→弃置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环境科学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学科,以环境学为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管理科学为主要分支学科(环境管理科学:利用管理手段调整预防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1探索自然环境演化规律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3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 4揭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人类健康与生物的影响 5 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6 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环境管理的目的与任务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有三个层次: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二是社会行为层次;三是在人类社会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上根本目的: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物质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自然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环境管理学--叶文虎 第八章第四节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环境管理学--叶文虎 第八章第四节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手段相结”,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二)实行森林资源有偿采伐, 建立林业投入补偿机制
森林的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在人类社会 的经济生活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然而在人
类的社会生活中森林长期得不到回报,森林
内蒙古锡林郭乐草原——九曲
(二)草原资源的特点
☆自然生态特性
草原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 物质性要素,也是一种条件性可再生资源。 另外,草原还是一种环境资源,具有保持 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功能。草原资源可分为 草甸草原、干草原和荒漠草原等。
干草原 草甸草原
荒漠草原
☆经济特性
首先,草原资源是畜牧业的基础,是有经济 价值的。 其次,草原资源作为草原畜牧业的投入资源, 具有明显的边际报酬递减趋势。 再次,我国草原已进行初步开发,投入了一 些资金、劳力和物质,有一部分劳动价值转移。
二、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中 的环境问题
(一)草场退化严重
主要表现有: •草群变稀疏低矮,产草量降低; •草质变坏,优良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加; •生境条件劣化(旱化、沙化和盐渍化)。
荒漠化的草原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宋莹摄)
超载过牧
这颗主根直径达到3厘米的麻黄 在沙漠里的生长期至少有20年了。但 现在,这颗“草原最后的卫士”被卖 了2元多钱。 摄影:茅硕 2004.
资源的再生产的经费只能依赖国家财政中的 公益性支出。
建立林业投入补偿机制是客观的要求。目前可 从几方面先入手: •依靠森林生态和经济功能,从事有收入的生产经营 项目。 •大型农田防护林、江河湖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生态 效益的消费者,也应向国家缴纳补偿费。 •一些开发建设活动,降低了森林的生态功能,如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
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

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
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
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

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

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
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
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

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
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
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
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在完善法律、严格标准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

企业环境管理既是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