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串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会计类《审计学》串讲讲义

会计类《审计学》串讲讲义

《审计学》考试辅导串讲一、《审计学》试题题型、题量2010年《审计学》考试的题型以2009年《审计学》考题为例,说明目前题型、题量的分布状况;2010年按照这个题型应试:二、20102010年《审计学》考试大纲有所变动,教材变化幅度大.《审计学》教材框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审计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三章)第二部分: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第四章----第六章)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第七章----第十二章)三、命题规律1.以“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务”为命题原则2.考核审计准则3.考核财务报表审计实务4.注重风险导向审计5.考核审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复习思路1.通读指定教材,突破重点和难点2.结合财务报表审计实务,掌握审计准则3.结合企业会计准则4.强化应试练习,掌握答题技巧5.历年考题为应试复习重点第一章审计概论【学习重点】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含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四)审计的依据(五)审计的目的(六)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一)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审计学原理串讲复习资料

审计学原理串讲复习资料

审计学原理串讲复习资料审计学原理串讲复习资料一题型及分值分布1. 单选题 20题(20×1 =20分)2. 双选题 6题(6×2=12分)3. 多选题 6题(6×2=12分)4. 判断改错 10题(10×2=20分)5. 简答题 4题(4×6分=24分)6. 实务题 1题(1×12分=12分)二复习与答题技巧的说明1.题型1-4考察的是要熟悉教材的知识点内容。

2.题型5-6是要对相关的知识要点进行背诵记忆3.注意双选题是有两个正确的选项,判断题是判断正确得1分,修改正确得满分两分。

一般情况下,判断题总有一个是正确的,也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所以大家4.简答题是要答出要点,不必要长篇大论,当然即使答不出来也不能留空白。

5. 实务题为课本中的题(下面最后一个知识点中有说明)三考试重点内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与审计的特点1.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查尔斯斯内尔(Charles Snell)于1721年受英国议会的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

(注意下画线内容)P12.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团体是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P1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P24.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必须由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被审计人及审计人构成。

我们把资源财产所有人称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第三关系人),资源财产经管人称为被审计人(第二关系人),审计的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称为审计人(第一关系人)。

这三方面所构成的关系称为审计关系 P25.按照审计目的分类,可分为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P126.审计模式的发展按照历史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P167.账项基础审计阶段,由于当时审计工作主要目标是查错防弊,比较注意凭证、账簿、报表的详细审查,比较费时费力。

审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审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一、审计的概念1、审计的本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独立性是涉及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一个根本属性。

审计本质具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其二是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3、审计的产生的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审计关系,三方关系人:审计主体(审计组织和人员或审计主体:主导)、客体(经营者)、委托人(财产所有者:决定)。

5、审计的作用:㈠制约①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②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③揭露经济活动的各种不正之风④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㈡促进①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②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旅行;促进经济社会循序的健康运行④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6、审计的对象:一般对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

具体对象:①政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②社审:指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③内审:本部门、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

7、审计的目标: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具体目标分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政审: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社审是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内审是审查和评价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有效。

8、3E指经济性审计、效果性审计和效率性审计。

9、国家审计机关隶属模式:立法型:独立性最强(奥地利、加拿大、美国)司法型(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行政型(中国、瑞典、泰国、沙特)独立性(日本)10、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受总会计师、总经理、董事会领导。

11、社会审计组织机构是会计师事务所,设立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制事务所。

12、审计机关的权限:监督检查权(提供资料权、检查权、调查取证权)采取临时强制措施权、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处理处罚权、建议纠正权二、审计依据、证据、工作底稿、准则1、审计依据:㈠含义: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神,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依据㈡特点:层次性、地域性、时效性、权威性、相关性㈢原则:从实际出发,把握实质问题,准确可靠2、审计证据:㈠含义:是证明应证事实是否客观存在的材料,是证明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挂经济活动真相的凭证㈡特点:客观性,可靠性,合法,时间,重要性,相关性,充分性㈢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的考虑因素:①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对被审计资料某些重要反映失实未予发现的风险。

《审计学原理》串讲资料--LWT-XXXX01

《审计学原理》串讲资料--LWT-XXXX01

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节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时间、地点)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18世纪英国股份制企业,发展和完善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

2.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 查尔斯·斯内尔,于1721年受英国议会的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并以会计师的名义提出了“查账报告书”3.世界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团体是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的协会4.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2个)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5.审计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人,注册会计师)第二关系人(被审计人)、第三关系人(委托人或授权人)、审计工作必须由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被审计人及审计人构成。

我们把资源财产所有人称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第三关系人),资源财产经营人称为被审计人(第二关系人),审计的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称为审计人(第一关系人)。

这三方面所构成的关系称为审计关系6.审计的特点:(1)审计是经济管理的监督环节,但并不直接参加具体经济业务的管理(2)审计是经济监督,不是行政监督或法律监督(3)审计是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第二节1.审计分类:审计按主体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并相应地形成了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社会审计、独立审计、民间审计按审计关系分(内部审计\外部审计)、按目的分(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2.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5个)两者都是外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1)从审计独立性看,政~仅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属政府行为,为无偿审计;注~既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也独立于委托人,是中介组织,为有偿审计.2)审计对象看,政~审计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注~审计一切营利及非营利性组织.3)审计监督性质看,政~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审计意见,如被审计单位拒绝采纳,可强制执行;注~根据审计结论发表公正\客观\独立的审计意见,合理保证审计报告使用人确定经审计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4)审计方式:政~不需经被审计单位同意,是强制审计;注~需接受委托后方可审计;5)依据的审计准则:政~依<<审计法>>,注~依<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准则.3.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与区别:是现代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审计独立性,内审受单位负责人或权利机构领导,仅独立于所审的其他部门;注师审计为双向独立 审计方式,内审根据需要自行安排,注审则为受托进行;审计内容与目的:内审主要为本单们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内控的健全有效等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注审围绕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审计职责和作用:内审只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内部管理参考;注审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负责.第三节1.审计模式的三个发展模式(3个)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导向)审计阶段、风险导向审计阶段2.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各自的目标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

审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审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6.重要性是会计信息对财务报表使用人的影响程度7.重要性确定考虑:金额大小、可容忍程度、审计成本8.审计风险是财报存在重大错报而注会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财报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存在重大错报,注会未发现的可能性 9.对审计风控制的预防性措施:确定可接受的期望风险、分析固有风险、初步评估控制风险、确定检查风险及相应的审计证据、分析风险与证据的关系 10.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 11.业务约定书的作用:1经济合同性质,双方签订后即为法律认可的契约2增进双方了解,如双方的会计责任、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合作 3业务完成及履行情况的依据 4出现诉讼明确双方责任的证据第四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实质,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2.审计证据的作用:1审计意见的基础 2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审计成本的主要因素 3.审计证据分类是否真实:真实、不真实(不实、篡改、伪证)形态:实物、书面、计算、言词、询证(函证)、观察、环境实物包括:盘存(内部盘存、审查盘存)、实存、鉴定实物不能证明所有权来源:亲历、内部、外部关系:基本、确证 4审计证据证明力形成形态:潜在、现实、充分 4.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判断因素1被审事项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2内控有效性3重点项目4代表性项目5证据成本 5.工作底稿综合类 (头尾)计划、报告阶段,约定书、总结、报告、声明书、建议书业务类 (中间)程序,符合或实质性测试记录备查类营业执照、合同、协议、章程、公司及管理人员结构图、内控制度 6.底稿勾稽关系1同一会计科目的不同层次审计工作底稿间,取证于原始凭证 2相关财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间3各财务报表项目审工底稿与试算平衡表间4各财务报表项目审工底稿与被审单位未审财报间7.三级复核: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或总审核人、主任会计师或合伙人 8.档案保管至少10年,最低期满后,可销毁永久性:备查类、综合类当期:业务类 9.获取证据方面:1资产、负债某一特定日是否存在2资产、负债某一特定日是否归属被审单位3经济业务发生是否与被审单位有关4是否有未入账的交易事项5资产、负债计价是否得当6收入费用是否归属得当7会计记录是否正确8会计报表项目分类反映是否恰当一致第五章审计方法1.顺查法/正查法,按照会计处理程序顺次审查证证、证账、账账、账表、表表适用于业务简单企业 2.逆查法/倒查法,按会计处理程序相反方向审查 3.详查法/精查法,证账表全部详查 4.抽查法:3种任意抽查法判断抽查法/重点抽样法依会计核算质量、内控有效程度、审计目的任务主观判断统计抽样法/随机抽样法:简单随机、机械随机、分层(组)随机、整群随机 5.符合性测试用抽样审计方测试内控是否有效 6.研究和评价内控重要性表现在1健全有效的内控使制度基础审计成为可能 2可均衡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质量3若内控存在重大缺陷,可提交管理建议书7.符合性测试执行程序:检查凭证,询问或实地观察内控运行,重执行相关内控程序 8.不进行符合性测试情况:1内控不存在2虽存在但未有效运行 3执行工作量大于实质性测试会减少的工作量9.控制风险高水平:控制政策与程序与管理当局认定不相关;控制政策与程序无效;取得证据来评价控制欲程序不经济低水平:认定相关;通过符合性测试证明内控有效 10.运用分析性程序步骤:1计算某账户预期金额2核对统计数据,印证账户余额合理性 3找出例外情况 4分析难以理解的事项 11.可有效实施分析性程序的有:1将预算、预测、前期数据和注会的预测金额与实际金额比较 2对账户余额间关系分析3将企业数据与所处行业数据比较4重要实际比率与预期比率比较5用非财务或其他数据对账户余额做出预测 12.符合与实质测试区别:1目的内控如何、可否依赖;取得审计证据 2对象内控;账户余额或发生额3评价依据内控规定;会计制度税法等4方法检查、询问;盘点、函证、计算、分析 5时间年中预审;资产负债表日之后联系:1结果互补2执行时间存在交叉3一个整体的不同阶段 13.审查法:核对法、复查法、审阅法、查询法14.核实法:盘点法、调节法、鉴定法、观察法、询证法 15.分析法: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 16.盘点法:盘存法、清点法,分为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 17.询证法:调查询证法,分为面询和函询函询:积极函证/肯定式/正面消极函证/否定式/反面第六章内部控制与审计鉴证1.内控结构: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2.内部会计控制: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金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审计学串讲

审计学串讲

审计学串讲审计学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节审计工作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工作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审计工作主体,就是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即为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工作的许可者(或委托者)?审计工作的许可者泛指国家审计工作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许可,单位主管机构和有关领导的许可,它就是针对国家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的。

?(三)审计工作的客体(对象)?审计工作的客体(对象)就是被审计工作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整体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工作依据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工作的目的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六)审计的本质审计工作的本质应当归纳为具备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登记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拆分第三节审计工作的分类和审计工作方法一、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工作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1、政府审计工作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学》串讲讲义

《审计学》串讲讲义

《审计学》串讲讲义【学习重点】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把握)审计证据数量与质量特性(把握)猎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熟悉)审计工作底稿含义和性质(把握)第一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猎取的会计记录以外信息。

(二)审计证据的来源内部证据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治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一样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假如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得到其他单位的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尽管一样情形下外部证据的可靠性高于内部证据,然而审计工作不可能甩开内部证据而只依靠外部证据,相反,注册会计师依旧需要大量的内部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二、认定与审计证据(一)认定(同P100)认定是指治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二)猎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三、审计证据数量与质量特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要紧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关注: 判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应考虑的因素(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1.相关性①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②针对同一项认定能够从不同来源猎取审计证据或猎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③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2.可靠性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①从外部独立来源猎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猎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②内部操纵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操纵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③直截了当猎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猎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④以文件记录形式(不管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⑤从原件猎取的审计证据比从或复印件猎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审计学原理总复习》课件

《审计学原理总复习》课件
程,提高审计质量
详细描述
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包括计划阶段、实施审计程序、形 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等步骤。在计划阶段,需要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审计风险,制定审计 计划。实施审计程序阶段,需要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和 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形 成审计意见阶段,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评价,提出 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阶段,需要撰写审计报告,向 被审计单位和相关利益方报告审计结果。
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和专业性。
审计的起源和发展
审计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 善。
审计的分类
01
财务报表审计
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确保 其真实性和公允性。
合规审计
对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审 查。
03
02
内部控制审计
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确 保其有效性。
经济责任审计
盘点法
对被审计单位的实物资产进行 实地清点,核对账面记录与实 际数量是否一致。
询问法
向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了解情 况,获取口头或书面答复,以 获取审计证据。
分析法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数 据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以
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
审计证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证据
通过审查、盘点、询问和分析等方法 ,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证据。
对企业管理层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进行审查。
04
审计的目标与原则
审计的目标
01
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审计的原则
02
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和专业性。
审计的标准
03
国际审计准则和国内审计准则。

审计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审计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一、单选:1.审计的主体是(B.审计人)。

2.(A.评价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的总目标。

3.(B.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4.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A.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在全国实施的时间是(B.1995年1月1日)。

6.宋代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从此,“审计”一词便成为(D.财政监督)的专用词。

7.审计的职能不包括(B.经济司法)。

8.按照预先规定的时间进行的审计,称为(A.定期审计)。

9.在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审计机关是(B.立法系统)的国家审计机关.10.税务机关的财务收支业务应当由(A.国家审计)来进行审计。

11.绩效审计属于(C.经济效益审计)。

12.逆查法应先从(D.会计报表)查起。

13.函询法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C.往来款项)的查证。

14.(B.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方法。

15.民间审计属于(A.任意审计)。

16.(D.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民间审计组织与设计委托人就审计项目所签定的正式文件.17.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不包括(D.会计监督)。

18.民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发现有弄虚作假等不法行为的,应当在(D.出具的审计报告书)中明确提出。

19.一般审计准则都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提出高标准,并且把(C.独立性)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

20.在审计过程中,如果遇到低层次的规定与高层次的规定的规定相抵触时,则应以(A.高层次)的规定为准,做出判断和评价。

21.为了赢得(B.社会公众)的信任,必须实施审计准则。

22.总体审计计划包括的内容有(A.审计目的)。

23.收集审计证据的阶段是(B.实施阶段)。

24.审计通知书应由(B.国家审计机关)下达。

25.不属于审计准备阶段的内容是(C.正确处理期后事项)。

自考《审计学原理》串讲资料

自考《审计学原理》串讲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时间、地点)2.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3.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2个)4.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第三关系人。

第二节1.按主体分(3个)、按审计关系分(2个)、按目的分(3个)2.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5个)第三节1.审计模式的三个发展模式(3个)2.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各自的目标第四节1.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流程主要环节(简答题5点)2.我国注册会计师设计的审计模型(5点)了解其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3.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的作用第五节1.《注册会计师法》颁布的时间、实施的时间2.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4种)3.各个国家对注册会计师的称号的不同第二章第一节1.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4点)(1.独立审计准则;2.质量控制法则;3.职业道德法则;4.职业后续教育准则。

)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审计准则在哪里3.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4点)在练习册的第6页有4审计准则与审计目标的关系5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的关系(理解有3点)第二节1.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括3个层次2.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一般准则、外勤准则)一般准则:(1)独立审计准则的目的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2)担任独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的学识和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3)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4)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5)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不能被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6)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该被认为对审计单位持续经营效率所做出的承诺。

审计学原理串讲资料(补充)

审计学原理串讲资料(补充)

审计学原理串讲资料补充内容
1 风险基础审计目标
风险基础审计,又称为风险导向审计,立 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
2 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流程
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并据以确定实质 性测试的范围与内容; 实质性测试; 撰写审计报告。
3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 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 意见。 4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 秘密应当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 人谋取利益。
5.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 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 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 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6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 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 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 效率、效果所作出的承诺。
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 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四种意见类 型的审计报告。
4 职业道德准则
包括7章32条,即总则、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 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 其他责任 (一)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中的三个最重要的概念,也 是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三条最重要的要求 1.独立原则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 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 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 在实质上和形式上
3 审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体系包括 独立审计准则, 质量控制准则, 职业道德准则, 职业后续教育准则

[审计原理]复习资料+[税务会计]复习资料

[审计原理]复习资料+[税务会计]复习资料

《审计原理》课程期末复习资料《审计原理》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第二节审计与鉴证第三节审计的种类第四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第三章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第一节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其必要性第二节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第三节法律责任第四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第一节审计目标第二节审计过程第五章审计计划与分析程序第一节审计计划第二节分析程序第六章了解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重要性水平第一节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第二节审计风险特征及其构成要素第三节风险评估与应对第四节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第七章内部控制及其评估第一节内部控制的含义与目标第二节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第三内部控制的了解、评估和测试第八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审计证据及其特征第二节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整理第三节收集审计证据的程序和方法第四节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种类和作用第五节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第九章审计抽样第一节审计抽样概述第二节属性抽样第十一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及其审计目标第二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评估及测试第三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第十二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第一节购货与付款循环及其审计目标第二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评估及测试第三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第十七章审计报告第一节审计报告的作用和要素第二节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1.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审计证据可靠性的是( D )。

A.证据的性质B.证据的来源C.获取证据的内部控制环境D.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考核知识点: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审计证据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证据的具体环境。

2.在计划某项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应分( B )两个层次来评价其重要性。

A.总账层和明细账层B.会计报表层和账户余额C.资产负债表层和利润表层D.记账凭证层次和原始凭证层次★考核知识点: 审计重要性的层次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重要性分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学原理总复习

审计学原理总复习
3
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
1
2
3
4
5
6.新中国振兴阶段
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作用
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P13-15)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审计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主要包括: 经济监督(监察督促) 经济评价(审查评定) 经济鉴证(鉴定证明)
章节安排
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01
基本原则 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02
一、基本原则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01
诚信
03
客观和 公正
05
保密
02
独立性
04
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
06
良好的职业行为
(二)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也是客观、公正的前提。
制约性作用(P15)
揭示差错和弊端
维护财经法纪 促进性作用(P15-16)
改善经济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二、审计的作用(P15-16)
审计的基本分类
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四节 审计的种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P37-39)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P39-43)
审计方法的选用
审计的技术方法
独立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和其他签证服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并割断影响客观性和公正性的任何因素。
我鉴证,
我独立!
独立性 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 独立性让注 册会计师发光
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4号 审计和审阅对独立性的要求》 第五条)

《审计学》串讲讲义.doc

《审计学》串讲讲义.doc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学习重点】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掌握)审计证据数量与质量特性(掌握)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熟悉)审计工作底稿含义和性质(掌握)第一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信息。

(二)审计证据的来源内部证据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如果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得到其他单位的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虽然一般情况下外部证据的可靠性高于内部证据,但是审计工作不可能甩开内部证据而只依靠外部证据,相反,注册会计师还是需要大量的内部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二、认定与审计证据(一)认定(同P100)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三、审计证据数量与质量特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关注: 判断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应考虑的因素(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1.相关性①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②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③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2.可靠性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①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②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③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④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⑤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原理串讲复习资料一题型及分值分布1. 单选题 20题(20×1 =20分)2. 双选题 6题(6×2=12分)3. 多选题 6题(6×2=12分)4. 判断改错 10题(10×2=20分)5. 简答题 4题(4×6分=24分)6. 实务题 1题(1×12分=12分)二复习与答题技巧的说明1.题型1-4考察的是要熟悉教材的知识点内容。

2.题型5-6是要对相关的知识要点进行背诵记忆3.注意双选题是有两个正确的选项,判断题是判断正确得1分,修改正确得满分两分。

一般情况下,判断题总有一个是正确的,也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所以大家4.简答题是要答出要点,不必要长篇大论,当然即使答不出来也不能留空白。

5. 实务题为课本中的题(下面最后一个知识点中有说明)三考试重点内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与审计的特点1.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查尔斯斯内尔(Charles Snell)于1721年受英国议会的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

(注意下画线内容)P12.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团体是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P1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P24.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必须由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被审计人及审计人构成。

我们把资源财产所有人称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第三关系人),资源财产经管人称为被审计人(第二关系人),审计的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称为审计人(第一关系人)。

这三方面所构成的关系称为审计关系 P25.按照审计目的分类,可分为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P126.审计模式的发展按照历史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P167.账项基础审计阶段,由于当时审计工作主要目标是查错防弊,比较注意凭证、账簿、报表的详细审查,比较费时费力。

P178.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环节:(简答题)P25①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②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③符合性测试④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并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与内容⑤实质性测试⑥撰写审计报告9.我国CPA设计的审计模型(简答题)P28①销售和收款循环②购货和付款循环③生产循环④筹资与投资循环⑤货币资金循环10.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P2911.进行审计测试(简答)P31(简述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①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指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即效果好坏)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其目的在于验证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或修正实质性测试的程序。

②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是根据通过符合性测试所确定的审计程序对账户余额的检查和评价。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账户余额的检查,获取有关经济业务及入帐金额是否合理、合法、正确、有效的直接证据。

13.注册会计师在美国称为注册公共会计,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即CPA;英国称为特许会计师,Chartered Accountant;在日本、韩国称为公认会计师。

P37第二章审计规范与审计准则14.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体系包括独立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职业后续教育准则。

P4515.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审计准则是美国的审计准则。

P4616.审计目标决定审计准则,制定与实施审计准则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

P5417.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的关系。

P54①审计准则比审计程序处于更高层次。

②审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稳定性,适用于每项审计业务。

③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根据其专业判断,可确定使用或不使用某种审计程序。

但却不能自由决定是否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

18.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

(简答题)P56①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取信于社会提供了法律保证。

②独立审计准则有利于维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③独立审计准则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规范和指南。

④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

19.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P57①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一层次)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第二层次)③执业规范指南(第三层次)20.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

P5821.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

P5822.从权威讲,第一、第二层次的准则属于法定要求,第三层次的准则不具有强制性。

P5823.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P6024.职业道德准则共包括七章三十二条,即总则、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以及附则等。

P6625.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中的三个最重要的概念。

P6626.我国规定,执业会员接受职业后续教育的时间3年累计不得少于180学时。

P71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27.审计的对象(审计的对象是无所不包,要理解课本上的两段话)P75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28.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通常应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主要内容:P83①合法性②公允性29.公允反映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下列条件:(简答题)P83①会计政策的选用和重大会计估计的作出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②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判断或决策的事项均已得到恰当地表达和披露。

③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信息已经得到合理的分类和汇总。

④按照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30.管理当局对会计账项的认定可划分为以下五类具体认定:(简答题)P85①存在或发生的认定②完整性的认定③权利和义务认定④估价和分摊认定⑤表达与披露的认定31.对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如收付实现制基础、计税基础、其他特殊编制基础。

P8833.注册会计师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分配于各项目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P103①金额大小②项目可容忍的错误程度③审计成本34.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不同于重要性的项目,重要性水平越低就是要使出错的金额越小,如为保证存货帐户错报或漏报不超过1万元比错报或漏报不超过2万元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多)P10735.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P10836.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

P10837.分析风险与证据之间的关系①期望风险与审计证据是反比关系②固有风险与审计证据成正比关系③控制风险与审计证据也成正比关系④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比关系38.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

P116第四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39.审计证据可分为以下两类:①真实证据②不真实证据12340.不真实证据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实证据、篡改证据和伪证124。

41.不实证据是指无意识地夸大、缩小、歪曲经济活动的证据。

12442.篡改证据是指当事人用作弊手段、蓄意改动或歪曲经济业务凭证的证据。

12443.伪造证据(简称伪证)是指根本没有发生该项证据所指经济业务情况下,用作伪手法伪造凭证,以及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虚假证词或书面证明。

12444.审计证据可按不同形态分为以下七类:P124①实物证据②书面证据③计算证据④言词证据⑤询证证据⑥观察证据⑦环境证据45.审计证据与证明力的关系 P128①注册会计师亲身经历所取得的证据比注册会计师间接取得证据的证明力要强②注册会计师向独立的第三方询证而获得的证据比从企业内部询证所获得的证据证明力要强;③审核外来凭证所获得的证据比审核内部凭证所获得的证据证明力强④实物证据比书面证据证明力要强,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证明力要强⑤直接证据比间接证据证明力要强⑥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下产生的审计证据要比在内部控制较差的情况下产生的审计证据证明力要强⑦从多个来源取得的证据比单一来源取得的证据证明力要强。

46.审计证据证明力的形成过程中有以下三种形态:P129①第一种形态是潜在证明力②第二种形态是现实证明力③第三钟形态是充分证明力47.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包括相关性、重要性和可靠性三个特征。

P13148.为了取得充分的证据,注册会计师必须依据下列一些因素进行判断。

P133①被审事项发生差错的可能性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③重点项目④代表性项目49.审计工作底稿一般分为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和备查类工作底稿三类。

P13650.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底稿的勾稽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简答题)P141①同一会计科目的不同层次审计工作底稿的勾稽关系。

②相关会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

③各会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与试算平衡之间的勾稽关系④各会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与被审计单位未审计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51.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应当实行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或总审核人、主任会计师或合伙人的三级复核。

P145第五章审计方法52.审计方法体系:(P167,图5-1)①审计的一般方法②审计的测试方法③审查书面资料方法④核实有关资料方法⑤分析有关资料方法⑥电算化审计方法53.一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

16754.顺查法也叫正查法,它是按照会计的处理程序,顺次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P16755.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不进行符合性测试:P175①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②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

③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56.控制风险可以被评价为高水平,也可以被评价为低水平。

P17657.注册会计师只有在确认以下事项的前提下,才能将控制风险评价为高水平:P176①控制政策和程序与管理当局认定不相关;②控制政策和程序无效③取得证据来评价控制政策和程序显得不经济。

58.注册会计师只有在确认以下事项的情况下,才能将控制风险评价为低水平:P176①控制政策和程序与管理当局认定相关②通过符合性测试已经获得证据证明内部控制有效。

59.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区别P180①测试目的不同②测试对象不同③评价依据不同④测试方法不同⑤测试时间不同⑥测试程序的必然程度不同60.盘点法一般可分为直接盘点法和监督盘点法两种方法(不少同学容易答直接和间接)P19161.所谓“真账假做”,就是会计核算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但不按有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正确核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