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汉语面称方式和不对称性

合集下载

汉语的对称性和英语的非对称性

汉语的对称性和英语的非对称性

英语单词是由音节组成的单音节词 和多音节词
英语词汇注重形式上的完整和正确,较少 对称的结构。 He went to the party although it was rainning. He started to do his homework as soon as he came back.
汉语的四字结构,即成语和新组成的词语 如:叶公好龙、自得之趣、改革开放 英译汉时,应注意选用适当的四字结构, 而汉译英时则不应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对等: Magnificent 美不胜收 Extremely hard 艰苦卓绝 Interesting 引人入胜
英译汉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词汇的选择需 要注意汉语的内在节律性: China is a vast country with 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a large population.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She was eighteen and beautiful. 她年方18,天生丽质。
英译汉时讲究对称,但汉译英时,若刻意追求对 称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如: 当风和日丽时,举目远望,佘山、金山、崇明岛 隐隐可见。 On a day of gentle breeze and bright sun, the observation deck commands an indistinct view of Mount Sheshan,Jinshan and Chongming Island. On a fine day, one can even see Mount Sheshan, Jinshan and Chongming Island, although not very clearly.
汉语词汇的对称性 和 英语词汇的非对称性

资料汇总:现代汉语称谓系统

资料汇总:现代汉语称谓系统

资料汇总: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现代汉语称谓系统首先可以分为面称和背称。

面称就是称呼性称谓,背称就是指称性称谓,如亲属称谓的“爸爸、妈妈”是面称,“父亲、母亲”是背称。

有些称谓面称和背称同形,如“舅舅、老王”等。

称谓词从它们的交际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以下九个层次:代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谦敬称谓、姓名称谓、亲昵称谓和戏谑称谓。

每一类称谓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际功能和适用范围,它们在使用上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说话者要根据彼此的关系、说话的场合、各自的人文背景选择一个恰当的称谓。

1.代词称谓称谓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这里只讨论体现人与人关系的语言形式。

人称代词通常不被承认为称谓形式,这是因为在汉语里人称代词不必根据交际双方的关系而变化(“你、您”除外)。

但是考虑到与其他语言系统的对应关系,我们还是有必要把它们列举出来。

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13个,它们是:我你您他(她)我们你们他(她)们咱们人家咱大家各位诸位2.亲属称谓亲属称谓包括亲属间的和非亲属间的两种:前者在亲属之间使用,后者在社会上使用。

“爸爸、妈妈”是纯粹的亲属间的亲属称谓,而“叔叔、大哥、大姐”等称谓形式既可以用于亲属间,也可以用于非亲属之间,“阿姨、大妈”这一类的称谓形式则只能用于非亲属之间。

亲属称谓又有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的分别,如(以常用的为例):血亲称谓爷爷祖父奶奶祖母姥爷姥姥外公外婆爸爸父亲妈妈母亲叔叔伯伯舅舅姑姑姨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儿子女儿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姻亲称谓姑父姨夫舅妈婶婶伯母大妈大娘嫂子弟妹姐夫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儿媳妇侄媳妇女婿侄女婿孙媳妇孙女婿非亲属间的亲属称谓有的选用血亲称谓,如“叔叔、伯伯”等,有的用从血亲称谓中派生出来的称谓形式,如“阿姨、大妈、大爷、大哥、大姐”等。

姻亲称谓除了“伯母、嫂子”外一般不用于非亲属间。

血亲称谓的面称常常取单音节形式,或者在前面加上行辈。

汉语词汇的结构对称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汉语词汇的结构对称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一个人姓“张”, 就叫他“老张”或“小张”, 但是 如果他姓“欧阳”, 我们就叫他“欧阳”而不是“老欧 阳”; 单音节的地名总带上类名, 如“美国”, 而双音 节的就不带, 如“日本”; 每月的单日我们说“一 号”、“五号”, 而十号以后我们就说“十五”、“二七” 等等。 可见, 在教授留学生词汇时, 对于汉语双音节 化这一趋势我们是有章可循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 分析一下。
述的语法毫无问题, 但是在中国人听来就是有一 点别扭的语句。
笔者有一个澳大利亚的学生, 已经退休了, 曾 经在澳大利亚学过一年的汉语, 他估计自己掌握 一千五百个左右的汉字, 但是, 日常的交际却常常 是一个问题。固然, 在澳大利亚学习汉语缺少一个 很好的语言环境, 但是,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却发 现, 很多词汇他可以读懂, 但就是说不出来。 这说 明他的问题并不是掌握的词汇少, 其中的一个原 因是他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 更多地把注意力放 在了单纯地记忆汉字意义方面, 而不是从一个整 体的角度来记忆词汇。这一个整体的角度, 在很大 程度上是对称地理解记忆汉语词汇。
第20204卷年第11月期
Jou rna l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of Yunnan N o rm a l U
n iversity VJ aonl..
, 2
2004 N o. 1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词汇的结构对称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Ξ
郭 智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此类的简称, 这对学生学习汉语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特殊情况[5 ]
除了以上的两种较固定的情况外, 另外的一 些词汇也有对称的特征。
1. 名量组合 由名词加特定的量词组合成词, 如房间、书 本、人口等等。这一类词只要学生了解了中文中的 量词概念, 掌握起来不是太困难。 2. 重 叠 两个字重叠构成词, 如爷爷、爸爸、常常、刚刚 等。这类词就正是应双音节化这一趋势而出现的, 所以是一类很好的教学词汇, 可以加深学生对对 称的理解。教学时可以进行一定的解释, 我们就是 因为汉语的双音节化才将这些本来是单音节的词 变成了双音节词。 3. 双音节词在复合词中缩成单音节词 如电影→影片, 地雷、水雷→布雷, 黄豆→豆 腐→腐乳等。这一类词有一点类似于简称词, 教学 时可以参考简称词汇的教学。 另外, 由于中国的文化习惯以对称的思维来 理解问题[6], 双音节的词要求在他后边跟它搭配 的词也是双音节, 如进行学习、共同使用、打扫街 道等等。有趣的是, 如果我们把前边的词变成单音 节, 后边的词最好也要变成单音节, 这样听起来才 不觉得别扭, 如共同使用, 我们可以说共用, 但不 能说共使用。 很多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了解一些以后, 对 中国的成语也越来越感兴趣, 由于中国的成语大 多是四字成语, 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对称特征。比如 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等等。实际上, 这些 成语绝大多数是由两个双音节组合起来的, 那么 也就适用于以上所列举的各种词汇构成方式了。 笔者在本校的留学生当中开设了成语选修课, 这 一门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中国成语, 并且 可以通过这些成语掌握或者至少是理解更多的中

英汉语言的不对称性及其翻译

英汉语言的不对称性及其翻译
具 体 表现 。
I ) 汇 层 面 不 对 称 一 词
词 汇 作 为 能够 独立 运 用 的最 小 语 言单 位 , 是 语 言 中最 活跃 和最 不稳 定 的 因 素 。汉 语 词 汇 的 含 义 通 常 缺 乏 确 定 性 , 可 也 其
变 性 比较 大 、 用 范 围 更 广 , 英 语 词 汇 的含 义 则 相 对 比较 稳 定 。 这 样 就 使 得 汉 语 和英 语 词 汇 在 很 多 场 合 无 法 完 全 对 应 , 应 而 也
为语 言 的个 性 差 异 , 是 这 种差 异 的存 在 使 得 两 种 语 言 相 遇 时 , 可避 免地 发 生 语 言 负迁 移 。 正 不


语 言 迁 移 的 概 念
迁 移 是 心 理 学 的一 个 概 念 , 意思 是 已 经获 得 的 知识 、 能 , 至 学 习方 法 和 态 度 对 学 习 新 知 识 、 技 能 的影 响 。 这 种 影 响 技 甚 新
多, 一般 只用 来 与 马搭 配 , 容 马 的 颜 色 。5 外 , 语 中泛 指 一 般 动 作 的 动 词 通 常 可 以 与 表 示 具 体 事 务 的 名 词 搭 配 ( d h 形 [此 英 如 o te f o 、o tedse 、d h a n , 汉 语 中 泛 指 一 般 动 作 的 动 词 , 往 只能 与 泛 指 一 般 事 物 的 名 词 搭 配 ( “ 家 务 ” ; l r d h i s o telw ) 而 o h 往 如 做 ) 表
如果 是 积 极 的 , 叫 正 迁 移 , 之 则 是 负 迁 移 。】在 外 语 学 习过 程 中 , 种 语 言 对 学 习 另 一 种 语 言 所 产 生 的 影 响 称 为 语 言 迁 就 反 | 一 移 。 语 言 迁 移 最 早 是 由 美 国语 言 学 家 R b r I d o et o于 1 5 a 9 7年 在 其 著 作 《 文 化 语 言 学 》 Ln us c AcosC l rs 中提 跨 ( ig i i rs ut e ) ts u

谈汉语谚语中幼儿德商的培养观

谈汉语谚语中幼儿德商的培养观

美 国哈佛大 学的科尔斯 教授在其著作 《 儿童 的德 商》
中 明确 提 出 了 “ 德商” ( M o r a l Q u o t i e n t ,缩 写 为 M Q )
这 个 概 念 ,认 为 除 了常 说 的 “ 智 商 ”和 “情 商 ”外 ,
还 有 “德 商 ” , 而 且 “ 德 商 ”更 胜 于 “ 智 商 ”与 “ 情 重培 养 。科尔 斯 教授 在专 著 中也认 为一 个人 的德 商从 出
商 ”。所 谓 “ 德 商 ” ,即 品德 商 数 ,是衡 量个 体 道德 品 生起 就要 培养 ,所 以教育者 “ 要树 立正 确 的教育 观 ,要
质水 平 的指 标 ,主 要包 括一 系列 优 良的心理 品质 。 “ 一 认识 到 既要 管孩 子 的学 习、 生活 ,又要 管孩 子 的思 想 品


引 言
定着 人的 品德 和人 格 ;决 定着一 个 人的 处世 原则 和做 事 准 则 ”[ 1 ] 。德商 对 人 的影 响是 内在 的 、 巨大 的 、潜移 默
化 的,它 也 是衡量 一 个人 发展 水平 的重 要标 志 。 “ 少 成 若 天 性 , 习 惯 成 自然 ” , 德 商 必 须 从 幼 儿 时 期 就 开 始 着
般 来说 , 品德 商数 包括 以下 心 理 品质 :诚 实、礼 貌 、尊 德 。 ” [ 1 重 、宽 容 、负责 、 勇敢 、进 取和 有 责任 心 ”, “ 德 商决
汉 语 谚 语 历 史 悠 久 、运 用 广 泛 、使 用 频 率 很 高 。东 汉
果双方年龄 差距过大 ,超 过十岁 ,可 以选 择 “ 姓+ 大哥/ 大
迎 ,将 会 被 越来 越 多 的 人运 用 。

“男女X”式汉语社会称谓词的性别不对称现象阐释

“男女X”式汉语社会称谓词的性别不对称现象阐释

“男/女X”式汉语社会称谓词的性别不对称现象阐释作者:秦伟来源:《卷宗》2019年第18期摘要:性别不对称现象在汉语社会称谓词的不对称现象中占据很大比重。

本文以“男/女X”式为例,通过历时与共时结合的角度来探讨汉语社会称谓词的性别不对称现象,发现其特征包括普遍性与传承性、倾向性与能产性,成因包括社会分工及认知的影响、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

关键词:汉语社会称谓词;性别;不对称现象社会称谓词的不对称现象首先表现在性别方面,对于此类现象,学界早有研究。

目前,这些研究多侧重现代汉语这一共时层面,即使涉及到历时的文章,也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范式。

本文试图结合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以“男/女X”式为例,对汉语社会称谓词的性别不对称现象现象进行阐释,揭示其特征并分析成因。

汉语的社会称谓通过称谓词体现出来。

关于“称谓词”这一概念,学术界有许多种定义,综合分析来看,我们采用复旦大学博士马丽对称谓词所下的定义,即称谓词是表示人与人之间某种固定关系(包括亲属、社交关系),和人的社会分类(包括职业、地位、修养、兴趣、品性、外貌等特征)的称人名词,具有交际主体间进行人际定位的功能①。

由此可见,汉语的称谓词可以笼统地分为亲属称谓词和社会称谓词两大类。

那么什么是“汉语社会称谓词的性别不对称现象”呢,这又要引出另外两个概念,即“不对称”和“标记”。

沈家煊的《不对称和标记论》一书系统地阐述并运用了这两个概念。

首先看“不对称”,凡是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就是“对称”,没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就是“不对称”,并且“不对称”可以兼指“对称和不对称”②。

再来看“标记”,语言中的标记现象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现象③。

综上,汉语社会称谓词的性别不对称现象就是同一个社会称谓概念,在指称男性和女性的时候出现了依照性别而产生的有标记的不对称现象。

本文所探讨的对象是汉语称谓词中的社会称谓词,探讨的内容是社会称谓词的性别不对称现象(汉语社会称谓词的不对称现象有好多种,性别不对称现象只是其中的一种,而“男/女X”式又是性别不对称现象中的一个小类)。

论汉语称呼语中的面称与引称关系

论汉语称呼语中的面称与引称关系

外国语言文学 (季刊)2007年第2期总第92期论汉语称呼语中的面称与引称关系段成钢(北京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本文对汉语中面称和引称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范围界定在家庭关系、学术关系两方面。

得出结论:汉语中面称与引称关系密切,二者在形式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这基本与Dickey的研究一致。

由于一些因素的作用,二者间也存在不一致之处。

同时也进一步说明语言学领域内的普遍论和文化相对论的观点也广泛地渗透到面称与引称的关系的研究之中,这无疑对语言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汉语;面称;引称;普遍论;文化相对论[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4720(2007) 02 0087 06!!1.引言1.1文献回顾称呼是言语交际中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它包括面称(forms of address)与引称(terms of reference)(又作背称)两部分(祝畹瑾, 1996:145)。

简单的说,面称指发话者A与受话者B 间的称呼形式,主要包括第二人称代词和直接称呼语∀,其意义来源于称谓词语在称谓状态下(address contexts)的使用情况;引称指发话者A与另一受话者C谈论所指者B时使用的称呼形式,显然,引称出现在非称谓情形下(non-address contexts),其意义来源于所指者称谓词语的社会意义(Zwickey,1997),即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各种名目纷繁的面称研究逐渐成为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Fasold,1996),其中开创先河且具有代表性的应属Brown&Gilman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经典之作。

他们把研究的范围界定在人称代词的权势与等同语义(T/V)在称谓系统的表现上,深刻揭示出称呼的用法受民族传统,社会结构和集团意识的制约,又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及亲疏程度相互呼应。

不对称和对称: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

不对称和对称: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

不对称和对称: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
刘禀诚;胡衍铮
【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18)003
【摘要】汉语新词存在许多不对称和对称的情况.而"共同性语素"与"对照性语素"组合的不对称与对称就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从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对称及其理据,通过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与对称来预测新词等问题入手,进而得出如下结论:不对称和对称是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标记理论和辩证法是其理论基础,反义词聚的共性与个性是其现实基础;对照性语素是汉语新词的不对称与对称构词的生成点.
【总页数】4页(P405-408)
【作者】刘禀诚;胡衍铮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中文系,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中文系,江西,吉安,343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
【相关文献】
1.浅析现代汉语常用性别词"男-女"构词词语及不对称现象 [J], 李海霞
2.“长/短”在构词方面的不对称分析 [J], 皮奕;
3."有X""无X"构词不对称及其认知成因 [J], 李侠
4.语言运用研究中的对称与不对称——读沈家煊的《不对称和标记论》 [J], 马小玲
5.“软”“硬”隐喻构词的对称与不对称 [J], 杨雁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外汉语视域下的词义不对称现象

对外汉语视域下的词义不对称现象

对外汉语视域下的词义不对称现象赵聪【摘要】词义不对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惑。

词义不对称包括 A 有 B 无式、A 全 B 偏式及交互式三种类型。

对此,我们可以从模因、语用、文化等三方面加以解释。

%Asymmetric of the meaning of a word will make some understanding troubles in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here are three styles:having A without B,A full-B bias and alternately.We should explain i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meme,pragmatics and culture.【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86-90)【关键词】同义词;反义词;不对称;对外汉语教学【作者】赵聪【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95词义不对称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

世界上严格的对称是不存在的,对称是相对的,而不对称是绝对的。

不对称现象的存在,虽然丰富了汉语的表达魅力,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往往会给留学生造成许多理解上的问题。

因此,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不对称现象,有利于解决教学疑惑,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深化对汉语词汇的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词义的不对称现象造成的困惑比较多。

主要有如下几类。

(一)因反义词不对称造成的困惑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反义词,如阴阳、大小、男女等。

这些词语的构词能力很强,常常构成成对的反义词,如阴历/阳历、阴间/阳间、大学/小学、大人物/小人物、男人/女人、男厕所/女厕所等。

在这些词汇中,反义词在构词上是对称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反义词都有着对称的情况,如在“哥/弟”“生/死”“阴/阳”“雌/雄”等词中,我们可以说“的哥”而不能说“的弟”,可以说“人生观”不能说“人死观”,可以说“阴雨”不能说“阳雨”,可以说“雄姿”不能说“雌姿”……在这些情况下,哥弟、生死、阴阳、雌雄这些反义词,形成了不对称现象。

现代汉语词汇不对称表现及原因探究

现代汉语词汇不对称表现及原因探究

现代汉语词汇不对称表现及原因探究作者:蒿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期摘要:不对称是指语言单位在聚合关系或组合关系的分布上出现并置项缺项而无法形成一一对应的对称分布关系。

语言的不对称现象打破了语法规则的可类推性,对语言的不对称性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和实用上对汉语教学和汉语本体研究都很有价值。

本文试图通过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词汇不对称产现象为切入点,对现已提出的现象进行分析,探究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以丰富汉语的研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不对称;原因作者简介:蒿燕(1991-),女,汉族,籍贯:陕西西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西方语言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2一、现代汉语词汇不对称的表现(一)同音异形同音异形词是指同音聚合中读音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和词义不同的词。

例如“yuán yīn”有两种书写方式:“原因”和“元音”。

“原因”在辞海中解释为“1,原来因为;2,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

”“元音”是指“1,纯正而完美的声音,常用以指诗歌;2,音素的一类。

声音颤动,气流在口腔的通路上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词形成了同音聚合,而两个词语的语音和书写形式、词义没有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不对称性。

类似的例子还有“失事”和“施事”。

(二)同形异义同形异义词是多音多义词,是多个词多个音多个义。

同形词聚合的不对称表现在,其书写形式与语音、词义的不对称及字音与词音的不对称关系上。

由于轻声而导致多音多义词的现象很多,例如“地道”一词,如果读dì dào,就表示“地下的交通坑道”的意思,反之,如果读dìdao,就表示“纯粹的、真正的”的意思。

类似的例子还有“大意”、“东西”。

(三)多义词多义词是一个词一个音多个义,其语音相同且各义项之间是具有密切联系的。

《现代汉语词典》中不对称性四字格基本概况

《现代汉语词典》中不对称性四字格基本概况

《现代汉语词典》中不对称性四字格基本概况许俊芳;孙登高【摘要】四字格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大量的四字格,该文从不对称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构成时所含语素的多少,词的数量、内部结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不对称性四字格的基本概况.【期刊名称】《集宁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3)001【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四字格;不对称性;结构【作者】许俊芳;孙登高【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4四字格概念从提出到现在有几十年的历史,这是一种形式鲜明、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汉语史的研究还是对现代汉语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到:“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四字语,这是一种特殊的短语,他的结构上的特点是:一,分前后两段,两段结构相同;二,前后两段的意思或者平行,或者对称;三,一般不能单用的语素在四字语里当单词用。

至于每个两字段的内部结构,那是各种类型都有。

这是大多数四字语的情况,有少数不分前后段,或者分段而不对称。

”[1]“对称”和“不对称”最初是一对日常生活中的概念。

凡是大小、形状和排列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就是“对称”,如人的面部器官左右两边的分布基本对应,因此是对称的;凡不是一一对称的关系就是“不对称”,如许多内脏的左右分布不对称,大多数人是右手用得多,左手用得少,这是左右手功能的不对称。

不对称总是相对于实际存在的或“预想中的”对称而言的:人体左右手的构造和分布对称,预想中它们的功能也应是对称的。

有些语言学者也注意到了语言中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沈家煊说:“语言的对称和不对称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语言总体上是对称的,……语言在局部上又是不对称的,对应的两项中总是有一个是无标记项,一个是有标记项,形式和意义之间也有一种扭曲关系。

不对称和对称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

不对称和对称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

� 语 言
以据此认为 “ 资源�软资源、 杀伤 �软杀 伤、 高 �新 高、 增 长�负增长” 之所以形成不 对称, 是因为 这些反 义词聚中 的前 者都是 “认知上 ‘ 显 著’ 因 而 容 易 感 知 和 处 理 的事
基本都能预测构词或最 终实现 对称构 词。从这个 意义 上 说, 对照性语素 是汉 语新 词的 不对 称 与对 称构 词的 生 成 点。 ) 动态地看待新词的不对称。
不对称和对称: 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
胡衍铮 � 刘禀诚,


� 语 言 文 学 艺 术
[井冈山大学 中文系, 江西 吉安
00 ]
要: 汉语新词存在许多不对称和对称的情况。而 “ 共同性语素” 与 “对 照性语素” 组合的不对称与对称 就是很值得 研
究的课 题之一。从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 对称及其理据, 通过汉语 新词构词 的不对称与 对称来预测 新词等问 题入手, 进而 得出如下结论: 不对称和对称是 汉语新词构词的重 要途径, 标 记理论和辩证法是 其理论基础, 反义词聚的共性 与个 性是 其现实基础; 对照性语素是汉语新词的不对称与对称 构词的生成点。 关键 词: 不对称; 对称; 汉语构词; 反义词聚; 对照性语素
( 二)汉语新词的不对称解释 1 .专家视野: 标记模式与语素选择
� � � � � � � 我们综合沈家煊 (1 : 1 -1 ) 的 “ 反义词的标记 模 一、 汉语新词的不对称 � � � ( 另见石安 石、 詹 人凤, 1 : 20 1 .在双音节或多音节 “ 源词” 上添 加有标记 成分或 “单边对照性语素” 。如:
� ) 新词的 过渡 形态 。新词 语刚 出现 时, 往 往有 过 渡 ) 评价褒贬色彩。沈家煊 ( : - ) 认 为: 褒义 学

汉语方位词“上”“下”的不对称及认知研究

汉语方位词“上”“下”的不对称及认知研究

342020年第4期总第694期MODERN CHINESENo.4General No.694现代语文汉语方位词“上”“下”的不对称及认知研究王 佳(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模型,对汉语方位词“上”“下”进行考察,它们在形式上呈对称分布,但在原型义、隐喻义及使用频率与范围等方面存在着不对称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关键词:不对称;射体—地标理论;隐喻;关联模式标记;生成词库论作者简介:王佳,女,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概念化能力(conceptualizing capacity)赋予人类抽象理性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人们在日常经验中以自身位置来感知同外界的空间关系。

因此,空间关系是具身(bodily)认知的基础。

人的身体经验和想象机制对于人们如何建构空间范畴、理解经验至关重要。

本文所探讨的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下”的不对称体系,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模型所进行的一种尝试性探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对“上”“下”不对称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一、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下”之概念不对称(一)原型范畴化的不对称1.“上”的原型义现代汉语中表示高于参照物的空间位置用“上”。

《说文解字•丄部》对“上”的解释是:“丄,高也。

此古文上,指事也。

”此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这时它表示一种纯空间概念。

在甲骨文中,该字形下面的“—”表示位置的界限基准,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

当这种语义表征折射在人们认知思维的网格中时,会自动生成空间义这一基本要义,它所关涉的物体位置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要居于高处。

早在西周时期,“上”的原型义便已显现。

例如:(1)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尚书•洪范》)“上”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又逐渐引申出其他意义。

例如:(2)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不对称和对称_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

不对称和对称_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

u 语言#文学#艺术期三第年六o o 二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不对称和对称: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t 刘禀诚,胡衍铮[井冈山大学中文系,江西吉安343009]摘 要:汉语新词存在许多不对称和对称的情况。

而/共同性语素0与/对照性语素0组合的不对称与对称就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从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对称及其理据,通过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与对称来预测新词等问题入手,进而得出如下结论:不对称和对称是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标记理论和辩证法是其理论基础,反义词聚的共性与个性是其现实基础;对照性语素是汉语新词的不对称与对称构词的生成点。

关键词:不对称;对称;汉语构词;反义词聚;对照性语素中图分类号:H 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89(2006)03-0405-04我们在通过5新华新词语词典6(2003年版)和5现代汉语词典6(2002年增补本)进行/汉语新词构词理据研究0时,发现汉语新词存在许多不对称和对称的情况,我们把这些成组出现的具有相反相对关系或对称关系的词语的聚合,称为/反义词聚0(参见石安石、詹人凤,1983:207;黄伯荣、廖序东称之为/反义义场0,2002:295)。

以前的许多论著较多涉及/大$小、远$近、简单$复杂、渺小$伟大0一类形异型/极性对立关系0和/正$反、男$女、白天$黑夜、现实$梦想0一类形异型/互补对立关系0的/反义词聚0,较少全面论及像/婚外情$*婚内情、软广告$硬广告0等新词中/共同性语素0与/对照性语素0组合的不对称与对称现象。

要研究/共同性语素0与/对照性语素0组合的不对称与对称,我们不能不面临这些问题: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及其理据;汉语新词构词的对称及其理据;可否通过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与对称来预测新词?一、汉语新词的不对称及其理据(一)汉语新词的不对称体现1.在双音节或多音节/源词0上添加有标记成分或/单边对照性语素0。

如:(1)前加/不0的:作为$不作为;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

汉语非对称性配对“大小+名”结构的成立条件

汉语非对称性配对“大小+名”结构的成立条件

A u g.2021V o l .41N o .4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21年8月第41卷第4期[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日空间形容词对比研究(18Y J C 40117)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面向计算的汉语 形+名 短语隐喻研究 (L 17B Y Y 013)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徐今,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㊂汉语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的成立条件ʻ徐今(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摘 要] 结构对称语义不对称的大+名 与 小+名 构成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该结构相对于对称性配对结构而言是非典型现象,有其特定的成立条件㊂条件之一是 大/小 在量的属性上从表示量的幅度引发出表示量的端点;条件之二是 大/小 分别以客观量度义和主观评价义与名词搭配,或均以主观评价义与名词搭配㊂当 大/小 修饰称谓名词㊁处所名词㊁时间名词等带有极端等级性特征的名词时,产生主观评价义㊂揭示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的准入条件,有助于深化汉语核心形容词 大/小 的语义研究㊂[关键词] 大/小+名; 意象图式; 量度义; 评价义[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21)04-0021-05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8610.2021.04.005一㊁引 言大+名 结构和同形的 小+名 结构合为配对 大/小+名 结构㊂常呈现出对称性关系,即 大 小 在同一语义维度上且 大+N与 小+N 语义相反相对㊂例如:大操场小操场 大部队 小部队大问题小问题 大官 小官大年小年 大姨 小姨有时,配对 大/小+名 结构在语义上不对称,我们把这类结构称为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㊂例如:大英雄小英雄 大日本 小日本 大英雄 指的是知名度高㊁受人尊敬的英雄, 小英雄 一般指年龄小的英雄, 大 和小 的语义不在同一维度上㊂ 大日本 和 小日本 中的 大 和 小 虽然都表评议,语义同在一个维度上,但结构式的语义不是相反相对的关系,而是同指关系㊂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的数量并不算少㊂前人已注意到 大/小+名 的不对称现象㊂吕叔湘最早注意到汉语里有不少名称只有 大 没有 小[1]㊂罗琼鹏考察了有 大 无 小 的 大+N P结构,认为导致这种不对称的原因与名词的等级性有关[2]㊂陈青松以认知语法理论和两个三角理论作为指导,对 大/小+名 结构的意义㊁形式㊁功能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与解释[3]㊂杨荣华以标记理论为指导,对 大 和 小 在词汇㊁短语和句法三个层面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进行了考12察[4]㊂本文则以不缺位的 大/小+名 结构的非对称性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它的准入条件,以深化汉语核心形容词 大/小 的语义研究㊂二、图式条件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作为非典型性结构,其组成部分 大/小 内在的图式结构必然也是非典型性的㊂本节旨在观察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是在 大/小 的哪种意象图式基础上形成的㊂(一)原型意象图式大/小 是最为基本的量度形容词[5]和空间形容词,基本词义是表示 在体面积上的量上超过/低于一般标准 ,据此,可将 大/小 的原型意象图式表示如下:图1 量幅意象图式大/小 表示的量是 量幅 ,是每一个大于/小于 一般标准的量点的合集㊂一般标准由该社会群体规约默认,是无标记形式,没有专门的词汇编码,可表述为 一般大小/不大不小(的N ) ㊂例如:大苹果 一般(大小)/不大不小的苹果小苹果大部队 一般(大小)/不大不小的部队小部队大问题 不大不小的问题 小问题大/小 是基于和一般标准比较而形成的空间量度概念,若偏离一般标准较多,则为不理想状态,可用主观程度副词 太 进行评议,如 苹果太大了 问题太小了㊂(二)量阶意象图式当认知主体将注意焦点集中于 大/小量幅的端点位置而不是整个量幅上时,便和表示量点的 一般标准 构成量阶意象图式㊂图2 量阶意象图式在量阶意象图式中, 大/小 表示的空间量是量幅中的端点,量幅中的其余多个量点被忽略,量幅图式转换为量点图式, 大/小 和 一般标准 均表示量点,构成有级差的 量阶 关系㊂大+名 和 小+名 之间的级差可以是一级或多级㊂例如:大班中班 小班大巴中巴 小巴大姨二姨 三姨 小姨在量阶关系中, 一般标准 的参照属性已大为减弱,演变为和 大 小 平等的一个中间量㊂(三)两阶意象图式当认知主体进一步将注意焦点集中于大/小 的端点位置而忽视中间的量点位置时, 大 和 小 便脱离中间的连接构成一个独立系统,形成两阶意象图式㊂图3 两阶意象图式22相应的语言形式如: 大腿/小腿 大脑/小脑 大年/小年 大暑/小暑 ,此时,没有介于 大+名 和 小+名 之间的 中间量+名 ㊂两阶意象图式距离原型意象图式最远,却与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的关系最为直接㊂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和两阶意象图式对应的语言形式一样,在 大+名 和 小+名 之间没有介接性的 中间量+名 ㊂例如:大英雄 *一般大小/不大不小的影响 小英雄大上海 *一般大小/不大不小的上海 小上海由此可知,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的准入图式是两阶意象图式㊂三、语义条件大/小 是几乎所有语言里的核心词,词义不断发展变化,本节旨在观察能够进入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中的 大/小 具有怎样的词义属性㊂(一)客观量度义和主观评价义量 可两分为客观量和主观量[6-7],那么,作为量度形容词 大/小 的基本语义类别也可以两分为客观量度义和主观评价义㊂客观量度义表示的是词汇层面的意义,主观评价义表示的是语用层面的意义,两者的甄别可通过删除法来进行,以 大/小 为删除项,看删掉 大/小 后的 名 与整个结构 大/小+名 在概念意义上是否等值,等值则说明 大/小 表示的是语用层面的主观评价义,否则为词汇层面的客观量度义㊂试看: (1)谭功达接话道: 你们这些从大上海来的知识分子,可比不得我们这些苦出身㊂(b c c)(2) 我告诉你,我们要到荷兰,到鹿特丹去,那是个大城市㊂ (b c c)例(1)中的 大上海 删掉 大 后,不影响结构式的概念表达,因为 上海 是中国也是世界范围内的超大城市,内蕴 大 的语义要素㊂例(2)的 大城市 中的 大 不能删除,删除后就将 大 携带的词汇义 人口多㊁占地大 去掉了,结构式表义不完整,只剩 城市 这个和先行词 鹿特丹 表义重合的词汇,变成冗余信息㊂因此, 大上海 和 大城市 里的 大 分别表示主观评价义和客观量度义㊂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图示如下:(二) 大/小 的主观评价义及其产生 大 的主观评议义是表示强调㊁突显,搭配的名词主要有称谓名词㊁处所名词和时间名词㊂大+称谓名词:大教授㊁大法官㊁大导演大+处所名词:大北京㊁大武汉㊁大中国大+时间名词:大周末㊁大早上㊁大热天 小 的主观评价义有两个:一是表示轻视㊁轻蔑,是贬义词;二是表示喜爱㊁轻松㊁愉悦,是褒义词㊂所能搭配的名词同样是称谓名词㊁处所名词㊁时间名词,如:小+称谓名词:小贩㊁小姐姐小+处所名词:小日本㊁小作坊小+时间名词:小日子㊁小周末虽然 大 和 小 的主观评价义不同,但在所搭配名词的语义类别上却完全一致,都是称谓名词㊁处所名词和时间名词㊂这三类名词有何语义属性,为何和 大/小 组配时会触发 大/小 产生主观评价义呢?32称谓名词㊁处所名词㊁时间名词和一般的事物名词相比有一个显著差异 等级性 (g r a d a b i l i t y)㊂罗琼鹏将等级性概念引入到名词领域,用以说明 大+N P 结构中的 大 何以表示 程度深 [8]㊂不过,我们对等级性概念的运用和罗文略有不同,我们将等级性看成名词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级差等级,而不是名词内蕴的性状等级㊂不是所有的称谓名词㊁处所名词㊁时间名词和 大/小 组配时都能触发 大/小 产生主观评价义,只有处于等级端点位置的那类名词才具备这一能力㊂以 教授 为例,它和 副教授㊁讲师㊁助教 构成一个级差系统且处于最高端,身为 教授 是一种荣誉,会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因此 教授 前的 大 产生正面评价义㊂ 助教 一词在这个级差系统中处于最低端,是相对较低的职称等级,容易受到忽略甚至是轻视,因此 助教 前的 小 产生负面评价义㊂ 副教授 居于级差系统的中间位置,不高不低,难以和 大/小 形成表主观评价义的词形组合㊂概言之, 大/小 与具有 极端等级性 的名语素或名词搭配时,引发出主观评价义㊂(三)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的语义类型当配对 大/小+名 结构中 大 小 的语义在客观量度义和主观评议义中各居其一或同属主观评价义时,便会生成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㊂据此可将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归为三类:类型一: 大 表示客观量度义, 小 表示主观评价义大人 小人大姐姐 小姐姐大日子 小日子大人 和 大姐姐 的 大 指的是年龄大,属客观量度义㊂ 大日子 里的 大 表示 重大㊁重要 ,是抽象的客观量度义,由具体的空间义引申发展而来㊂ 小人 的 小 指人性格卑劣㊁阴险狡诈,而不是指个子小或年龄小等客观量度义㊂ 小姐姐 是新近产生的网络流行词,并不是称呼比自己大的女孩,而是对年轻女孩的昵称,该词源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起初是粉丝对动漫偶像的爱称,后扩散开来㊂ 小日子 的 小 通常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㊁过得轻松愉快㊂ 小人 小姐姐 和 小日子 中的 小 都表示主观评价义㊂类型二: 大 表示主观评价义, 小 表示客观量度义大法官 小法官大上海 小上海大法官 和 大上海 里的 大 都表强调,突显名词的身份或地位㊂ 小法官 的 小 指年龄小,是客观量度义㊂ 小上海 指的不是上海,而是城市地位㊁风情风貌等特征类似上海的其他城市, 小 在这里指的是特征差距小,为客观量度义㊂类型三: 大 小 都表示主观评价义大周末 小周末大日本 小日本大周末 里的 大 用来强调 周末 ,意指应该在周末做属于这一休息日该做的事情, 大 已经演变为语气副词㊂ 小周末 里的 小 与 小日子 的 小 同义,表示日子过得轻松舒适㊁怡然自得㊂试看表示主观评议义的 大周末 和 小周末 的实际用例: (3)大周末的担心得睡不着了吧㊂(金融界网2020-5-24) (4)两个女人的小周末,一起手拉手去泡温泉踩沙滩㊂(天涯社区网2013-6-9) 大日本 和 小日本 同指日本,用词差异是由说话主体决定的㊂中国人曾被日本欺42凌,说起日本时难免带有负面情绪,往往会用表示贬义的 小 来指称日本㊂日本人则会因为自己国家武力强盛或经济实力突出而感到骄傲,用表示突显㊁强调的 大 来指称自己的国家㊂ 大 小 在这里都表主观评价义㊂四、结语现代汉语配对 大/小+名 结构在语义上通常是对称的,有时也会出现语义不对称的情况,这取决于 大/小 在 量幅/量点 和 客观量/主观量 两组对立属性上的量性表现㊂本文认为,非对称性配对 大/小+名 结构的准入条件有二,一是 大/小 在量的属性上从表示量幅引发出表示量点;条件之二是 大/小 各自在客观量度义和主观评价义上和名词搭配,或两者均以主观评价义的身份和名词搭配㊂ 量 的研究可将具有表量属性的词语的词义研究引向深入㊂ʌ参考文献ɔ[1]吕叔湘.有 大 无 小 和有 小 无 大 [M]//吕叔湘语文杂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2]罗琼鹏.有 大 无 小 的 大+N P 结构 兼谈名词的等级性[J].汉语学习,2016(3).[3]陈青松. 大/小+名 结构考察[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4]杨荣华. 大/小 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5]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3).[6]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 就 才 都 [J].世界汉语教学,1994(4).[7]李宇明.主观量的成因[J].汉语学习,1997(4).[8]罗琼鹏.有 大 无 小 的 大+N P 结构 兼谈名词的等级性[J].汉语学习,2016(3).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C o n d i t i o n s o fC h i n e s eA s y m m e t r i cP a i r i n gS t r u c t u r e b i g(l a r g e)/s m a l l(l i t t l e)+n o u nX u J i n(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W u h a n,H u b e i,430068)A b s t r a c t:T h e b i g(l a r g e)+n o u n a n d s m a l l(l i t t l e)+n o u n w i t hs y mm e t r i c f o r mb u tw i t h o u t s y m-m e t r i c s e m a n t i c c o n s t i t u t e t h e a s y mm e t r i c p a i r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b i g(l a r g e)/s m a l l(l i t t l e)+n o u n ,w h i c h i s a-t y p i c a l p h e n o m e n o n r e l a t i v e t o t h e s y mm e t r i c p a i r i n g s t r u c t u r e,w i t h i t s s p e c i f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t h e e s t a b-l i s h m e n t.T h e a s y mm e t r i c p a i r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b i g(l a r g e)/s m a l l(l i t t l e)+n o u n r e q u i r e s t w o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O n e c o n d i t i o n i s t h a t b i g(l a r g e)/s m a l l(l i t t l e) m e a n s t h e e n d p o i n t o f q u a n t i t y r a t h e r t h a n t h e r a n g e o f q u a n t i t y.T h e s e c o n d c o n d i t i o n i s t h a t b i g(l a r g e) a n d s m a l l(l i t t l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m e a n s t h e o b-j e c t i v em e a s u r e m e n tm e a n i n g a n d t h e s u b j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m e a n i n g,o r b o t h o f t h e m m e a n s u b j e c t i v e e v a l-u a t i o nm e a n i n g.W h e n b i g(l a r g e)/s m a l l(l i t t l e) m o d i f i e s n o u n sw i t h e x t r e m e g r a d a b i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u c ha s a p p e l l a t i o nn o u n s,p l a c en o u n s a n d t i m en o u n s,t h e s u b j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m e a n i n g i s g e n e r a t e d.K e y w o r d s:b i g(l a r g e)/s m a l l(l i t t l e)+n o u n;i m a g e s c h e m a; m e a s u r e m e n tm e a n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m e a n i n g5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面称方式和不对称性
面称,简单来说就是面对面交谈时所使用的称呼语。

选择哪一种面称会直接影响交际的效果,也显示出说话双方的关系和说话人的素质。

称呼语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如年龄、身份地位、性别、辈分、场合等。

一、零形式
(一)被其他形式代替
1.语气词“哎”。

通常这里的“哎”被认为是对受话人的称呼,类似名字。

本文认为“哎”只是起到开启话题、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但大部分人认为被称“哎”表示对方不尊重自己,再加上“哎”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

所以,在正式场合或不亲近的人应尽量避免使用。

2.礼貌语言。

如“您好”、“请问”、“打扰一下”、“对不起”等等。

这种情况的使用对象大多数用在和陌生人交流上。

比如问路、问其他问题或是打断对方说话时等。

3.副语言。

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

例如对面走过来的两人挥一下手、微笑或点头。

(二)直接进入主题
典型的例子是在饭店等消费场合,客人直接对服务员说,“点单。

”、“买单。

”可以不用称呼,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大音量以达到交际的效果。

二、简单形式
(一)姓/名/姓名
1.称姓不道名
a.单姓和复姓直接用一个字或两个字。

张、李、欧阳;
b.单姓重叠。

陈陈、林林;
c.单姓儿化。

张儿、赵儿;
2.称名不道姓
a.单字或两字名字。

如:小雨、旭萍、阳、芸等;
b.尾字重叠(单字或两字名字都可)。

如:丹丹、宁宁、甜甜等;
c.尾字儿化。

(单字或两字名字都可)。

如:娟儿、军儿、花儿等。

3.小名、别名。

如“桃子”、“土豆”、“二狗子”等。

4直呼姓名。

王小雨、杨娟、张敏等;
前三种,单称姓、名或别名,一般用于较亲近的人或非正式场合;第四种直呼姓名一般用在正式场合或不太亲近的人。

这两种情况也不能随便混用,如果对很亲近的人直呼其名会显得关系疏远,或在正式场合称呼单个姓或名又显得不庄重。

(二)通称
1.人称代词。

如:你/你们―您/(您们)、大家。

括号里的词很少作面称,但口语中“大家伙儿”就可面称了。

“你(们)”偶作面称,但显得不客气。

2.关系。

如:师傅、老师、老板
3.职衔
a.职业。

如:服务员、营业员、理发员、乘务员
b.职务。

如:司令员、总经理
c.职称。

如:教授、主任(医师)、工程师
d.军衔。

如:元帅、将军、大将
e.学衔。

如:博士、硕士
4.社会统称。

如:先生、女士
(三)拟亲属称
据调查研究,亲属称谓语外化现象逐渐增多。

原因之一是社会称谓语的空缺,二是可以通过恰当的称谓和对方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这时说话人会突出语言的情感功能,以此拉近和对方的距离感。

如:面对陌生人可以称“大哥”、“大姐”、“兄弟”、“姐妹儿”等。

(四)号称
1.绰号。

如胖子、大个儿、黄毛、大胡子等;
2.称号。

如劳模、明星、榜样等;
3.“的”字短语。

穿黄衣服的、喝水的、戴帽子的等。

这三种通称是根据称呼对象的外形特征和人为赋予的特点
给予的面称,这类人的某一特征尤其突出,说这个特征就是指这个人。

三、组合式
(一)姓/名前有修饰成分,构成“老/小/阿/大+姓/名”。

类似面称大多用在较熟悉的人之间,表示关系亲近。

例:老李老刘小李小刘阿龙阿妹大陈大周
(二)姓后加补充成分,构成“姓(名)+职务/职称/学位/职业/亲属称谓”。

这种称呼既表示尊重对方的职衔,前面加具体的姓氏也使例:李秘书、王教授、杨大夫、刘姐、修刚校长、王名主任、刘刚叔叔
(三)以上两种和在一起构成“老/小+姓+亲属称谓/通称”。

非亲属性侧重被称呼方的三个方面:年龄大小、衔位高低、一般人际关系。

“老/小+姓”与称谓性指人名词只有在这三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才能实现同位组配。

例:小马哥小王姐老张大爷小李秘书小杨姑娘
?~老马哥?~老王姐?~小张大爷?~老李秘书?~老杨姑娘
(四)其他。

例如:“小妈姐”等新奇面称。

四、面称系统不对称性的基本特点
汉语面称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地位分等,使得面称系统在不同年龄、性别、职衔等方面呈现出不对称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男女面称的不对称性
(二)面称系统中男女性指称年龄段的不对称
几乎所有年龄段的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而女性则没有
可以统称的词语,“小姐”和“女士”都不能作为与“先生”相对应的面称。

(三)等级面称的不对称性
崔显军(2009)提出在汉语中面称时一般倾向于选择“称高不称
低”“称正不称副”的策略。

如:职称和学衔称谓中除较高级别的“教授、主任、工程师、技术员和博士”等少数称谓可以直接用于面称外,其他较低级别的称谓如“讲师、助教、硕士、学士”等,一般都不能独立用于面称。

所有带“副”的职衔称谓习惯上“高抬”,以副就正,按正职面称以示礼貌和尊重。

五、汉语面称的发展与缺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