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汉语面称方式和不对称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面称方式和不对称性
面称,简单来说就是面对面交谈时所使用的称呼语。

选择哪一种面称会直接影响交际的效果,也显示出说话双方的关系和说话人的素质。

称呼语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如年龄、身份地位、性别、辈分、场合等。

一、零形式
(一)被其他形式代替
1.语气词“哎”。

通常这里的“哎”被认为是对受话人的称呼,类似名字。

本文认为“哎”只是起到开启话题、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但大部分人认为被称“哎”表示对方不尊重自己,再加上“哎”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

所以,在正式场合或不亲近的人应尽量避免使用。

2.礼貌语言。

如“您好”、“请问”、“打扰一下”、“对不起”等等。

这种情况的使用对象大多数用在和陌生人交流上。

比如问路、问其他问题或是打断对方说话时等。

3.副语言。

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

例如对面走过来的两人挥一下手、微笑或点头。

(二)直接进入主题
典型的例子是在饭店等消费场合,客人直接对服务员说,“点单。

”、“买单。

”可以不用称呼,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大音量以达到交际的效果。

二、简单形式
(一)姓/名/姓名
1.称姓不道名
a.单姓和复姓直接用一个字或两个字。

张、李、欧阳;
b.单姓重叠。

陈陈、林林;
c.单姓儿化。

张儿、赵儿;
2.称名不道姓
a.单字或两字名字。

如:小雨、旭萍、阳、芸等;
b.尾字重叠(单字或两字名字都可)。

如:丹丹、宁宁、甜甜等;
c.尾字儿化。

(单字或两字名字都可)。

如:娟儿、军儿、花儿等。

3.小名、别名。

如“桃子”、“土豆”、“二狗子”等。

4直呼姓名。

王小雨、杨娟、张敏等;
前三种,单称姓、名或别名,一般用于较亲近的人或非正式场合;第四种直呼姓名一般用在正式场合或不太亲近的人。

这两种情况也不能随便混用,如果对很亲近的人直呼其名会显得关系疏远,或在正式场合称呼单个姓或名又显得不庄重。

(二)通称
1.人称代词。

如:你/你们―您/(您们)、大家。

括号里的词很少作面称,但口语中“大家伙儿”就可面称了。

“你(们)”偶作面称,但显得不客气。

2.关系。

如:师傅、老师、老板
3.职衔
a.职业。

如:服务员、营业员、理发员、乘务员
b.职务。

如:司令员、总经理
c.职称。

如:教授、主任(医师)、工程师
d.军衔。

如:元帅、将军、大将
e.学衔。

如:博士、硕士
4.社会统称。

如:先生、女士
(三)拟亲属称
据调查研究,亲属称谓语外化现象逐渐增多。

原因之一是社会称谓语的空缺,二是可以通过恰当的称谓和对方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这时说话人会突出语言的情感功能,以此拉近和对方的距离感。

如:面对陌生人可以称“大哥”、“大姐”、“兄弟”、“姐妹儿”等。

(四)号称
1.绰号。

如胖子、大个儿、黄毛、大胡子等;
2.称号。

如劳模、明星、榜样等;
3.“的”字短语。

穿黄衣服的、喝水的、戴帽子的等。

这三种通称是根据称呼对象的外形特征和人为赋予的特点
给予的面称,这类人的某一特征尤其突出,说这个特征就是指这个人。

三、组合式
(一)姓/名前有修饰成分,构成“老/小/阿/大+姓/名”。

类似面称大多用在较熟悉的人之间,表示关系亲近。

例:老李老刘小李小刘阿龙阿妹大陈大周
(二)姓后加补充成分,构成“姓(名)+职务/职称/学位/职业/亲属称谓”。

这种称呼既表示尊重对方的职衔,前面加具体的姓氏也使例:李秘书、王教授、杨大夫、刘姐、修刚校长、王名主任、刘刚叔叔
(三)以上两种和在一起构成“老/小+姓+亲属称谓/通称”。

非亲属性侧重被称呼方的三个方面:年龄大小、衔位高低、一般人际关系。

“老/小+姓”与称谓性指人名词只有在这三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才能实现同位组配。

例:小马哥小王姐老张大爷小李秘书小杨姑娘
?~老马哥?~老王姐?~小张大爷?~老李秘书?~老杨姑娘
(四)其他。

例如:“小妈姐”等新奇面称。

四、面称系统不对称性的基本特点
汉语面称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地位分等,使得面称系统在不同年龄、性别、职衔等方面呈现出不对称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男女面称的不对称性
(二)面称系统中男女性指称年龄段的不对称
几乎所有年龄段的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而女性则没有
可以统称的词语,“小姐”和“女士”都不能作为与“先生”相对应的面称。

(三)等级面称的不对称性
崔显军(2009)提出在汉语中面称时一般倾向于选择“称高不称
低”“称正不称副”的策略。

如:职称和学衔称谓中除较高级别的“教授、主任、工程师、技术员和博士”等少数称谓可以直接用于面称外,其他较低级别的称谓如“讲师、助教、硕士、学士”等,一般都不能独立用于面称。

所有带“副”的职衔称谓习惯上“高抬”,以副就正,按正职面称以示礼貌和尊重。

五、汉语面称的发展与缺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