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舞狮复习课程
舞龙舞狮 教学大纲
1.平地上双腿
2.侧滚翻
1.掌握北狮常见基本步法
2.体验狮头、狮尾协调配合
基本能完成单狮直立造型动作,能协调完成单狮左、右侧滚翻动作
步法的协调一致
1.狮头直立时双脚踩狮尾位置
2.狮头上跳成直立时机,狮尾手臂上举、夹臂的运用变化
3.侧滚翻下蹲缓冲,着地部位、顺序及狮头狮尾的协调配合
《传统体育运动》
2.基本套路测试
3.理论考试
1.按时参加测试
2.有序
1.发挥应有水平
2.展示自己
无
2.引导学生的龙狮运动欣赏实践;
3.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
1.了解龙狮欣赏方法;
2.能进行龙狮欣赏
《大学体育人文素质教程》
第六章龙狮文化
龙狮欣赏
150座多媒体教室
模块二舞龙
第1讲
实践
舞龙(五人龙)
黄益苏
1.舞龙步法
2.舞龙术语
3.舞龙徒手动作
4.舞龙组合动作
1.学习舞龙基本步伐
2.了解舞龙术语
1.基本掌握蹬腿搁肩舞龙动作
2.完成九人龙基本动作组合(二)
1.掌握蹬腿搁肩舞龙动作技术
2.提高整龙把位配合能力
《传统体育运动》
第3章舞龙
舞龙基本技术
九人龙3条
龙珠3个
鼓乐1套
模块二舞龙
第6讲
实践
女子九人龙
尹承松
1.九人龙简介
2.学习舞龙基本动作
3.学习九人龙基本动作组合(一)
1.初步掌握挂腰舞龙技术
教学大纲
模块
编号
分类
讲授项目
主讲教师
知识点/技能点
教学要求
重点难点
舞龙舞狮文化教案
舞龙舞狮文化教案标题:舞龙舞狮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舞龙舞狮的起源、发展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2. 学习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发展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个人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的历史与起源2.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 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和意义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舞龙舞狮的历史与起源1. 导入:观看舞龙舞狮表演视频,鼓励学生提出对表演内容的观察和疑问。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舞龙舞狮节目,了解其发展历史及背后的文化含义。
3. 发布小组成果:每个小组通过展板等形式展示所选节目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1. 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舞龙舞狮的历史和起源,鼓励学生再次分享自己对舞龙舞狮的认识和感受。
2. 示范和学习:教师示范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学生跟随模仿,并进行分组练习。
3. 小组表演:每个小组通过学习所掌握的动作和技巧,编排一段简短的舞龙舞狮表演,并进行小组间互动展示。
第三课时: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和意义1. 导入:观看不同地域、不同表演形式的舞龙舞狮视频。
2. 分组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舞龙舞狮表演形式,研究其特点与意义,展示其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
3. 全班展示: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形式的展示,并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做出评价和评析。
四、教学资源:1. 舞龙舞狮表演视频素材2. 舞龙舞狮的发展历史及文化背景资料3.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示范视频4. 舞龙舞狮表演形式和意义资料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 评价学生的舞龙舞狮动作和技巧是否准确、流畅;3. 评价学生对舞龙舞狮表演形式和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舞龙舞狮表演或实地体验舞龙舞狮;2. 鼓励学生制作舞龙舞狮的手工制品或舞蹈服装。
舞龙舞狮复习材料
三、名词解释:1、舞龙(狮)运动:舞龙运动时一项集娱乐、喜庆、技能、健身多功能于一体的体育运动,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能锻炼人的体魄和意志。
2、8字舞龙动作:运动员将龙体在人左右两侧交替作八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有,也可以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
3、C级难度动作:是指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专项素质和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高难度舞龙(狮)技巧动作,高难度的舞龙(狮)组合动作,并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和审美价值。
四、简答题:一.舞龙规定套路的评分标准有哪些?答:1.动作规格,分值为7分。
①姿势正确,方法合理,配合协调,技术熟练,出色完成全部动作给予满分。
②与动作规格有差距,轻微错误扣0.05分;明显错误扣0.1分,严重错误扣0.2分。
③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最多扣0.3分。
2.布局、结构、精神面貌,分值为1.5分。
①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动作顺序、方位、路线正确,有很好的表现力给予满分。
②改变规定套路动作顺序,运动方向线路,每出现一次扣0.1分。
③完成套路节奏松散,运动员精神面貌不足,缺乏表现力,根据程度扣0.1至0.5分。
3.音乐伴奏,分值为1分。
①音乐伴奏的节奏与舞龙动作、构图紧密配合,协调一致,乐曲完整,很好地烘托舞龙气氛给予满分。
②与以上标准有差距,根据情节扣0.1至0.5分。
4.服饰,分值为0.5分。
①运动员的服饰符合规则要求,给予满分。
②与标准有差距,扣0.1至0.2分二.舞狮自选套路的评分标准有哪些?答:1.动作规格分值为5分①人体姿势正确,龙的形态饱满,技术方法合理,步型、步法规范,配合协调,圆满完成套路全部动作,给与满分。
②表现与规格要求不符(有失误),每出现一次轻微失误扣0.1分,每出现一次明显失误扣0.2分,每出现一次严重失误扣0.3分。
2.艺术表现分值为3分①运动员精神饱满,神态演示丰满逼真,充分展示龙的精神神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视完成情况给与0.5-1分。
[高等教育]舞龙、舞狮教案
[高等教育]舞龙、舞狮教案舞龙(初级班)体育选项课教案 11 、学习舞龙基本方法: 持龙珠、龙(1)学习舞龙持龙珠、龙头、龙身、龙把、龙尾的基本技术,掌握动作教头、龙身、龙把、要领、方法。
材课的龙尾的基本方法 (2)学习舞龙基本步法中矮步、圆场步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内任务 2 、学习舞龙基本(3)结合步法练习持龙珠、龙头、龙身、龙把、龙尾基本技术。
容步法:矮步、圆场(4) 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步练习分量课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及要求强结构次数时间度一、成集合队形:××××××××× 4 × 8 一、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拍报告人数。
二、师生问好。
10′ 小××××××××× 准三、宣布课的内容,安排, 备见习生活动。
四、准备活12′ ? 部动:头部运动、扩胸运动、分肩部绕环、腹背运动、弓要求:快、静、齐仆步压腿、正压腿、踝腕运动、跳跃运动。
四、成广播体操队形:要求:动作整齐、到位一、学习舞龙基本方法: 一、组织: 1 、持龙珠方法:龙珠为龙队的指挥者,在鼓乐伴奏下,引导龙完成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
2 、持龙头方法:龙头为龙队的领导者,应基 ? 高大有力,紧随龙珠移动,本带领全队完成各种动作,25′ 二、龙珠要求: 1 、双眼注视龙珠,环视龙及周边情况部展现龙的威武壮观。
, 变化。
2 、与龙头协调配合,保持 1 米左右距离。
3 、分 3 、持龙把方法: 中28′ 龙珠应不停的转动。
持龙把者为整个动作的完龙头要求: 1 、紧随龙珠,与龙珠协调配合。
2 、刚劲成者,随时保持龙形、龙有力,节奏分明。
3 、舞动时不能碰擦龙身及舞龙者。
貌,展现龙的精神风貌。
龙把要求: 1 、持把者,切不能露把,以免刮伤队4 、持龙尾方法: 友。
大学课堂舞龙舞狮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掌握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场地:体育馆或户外空地教学器材:龙狮道具、音响设备、舞蹈垫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舞龙舞狮文化导入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意义。
2. 观看舞龙舞狮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舞龙舞狮的魅力。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舞龙舞狮的特点、技巧和意义。
第二课时:舞龙基本动作学习1. 教师示范舞龙基本动作,如走步、转身、跳跃等。
2. 学生跟学,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舞狮基本动作学习1. 教师示范舞狮基本动作,如走步、跳跃、翻滚等。
2. 学生跟学,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时:舞龙舞狮技巧提升1. 教师讲解舞龙舞狮的技巧,如动作协调、力量控制、节奏感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第五课时:舞龙舞狮团队协作训练1. 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舞狮团队协作训练。
2. 教师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强调配合与沟通。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六课时:舞龙舞狮表演排练1. 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舞狮表演排练。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动作的连贯性、节奏感、美感等。
3. 学生进行排练,教师点评。
第七课时:舞龙舞狮汇报演出1. 学生进行舞龙舞狮汇报演出。
2.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3.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课程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龙舞狮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舞龙舞狮基本动作和技巧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团队协作训练中的表现。
4. 学生在汇报演出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舞龙复习课件1
世界龙狮锦标赛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石狮)舞龙舞狮邀请赛全国龙狮精英赛国际龙狮公开赛中国(奉化)国际舞龙邀请赛亚洲龙狮锦标赛★中国竞技舞龙的定义中国竞技舞龙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距,碎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舞,游,穿,腾,翻,滚,戏,组图和造型等动作和套式,以展现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它反映了龙所象征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奔腾争跃,喜庆祥和的精神风貌。
★竞技舞龙运动发展的四个时期①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舞龙”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带有深刻的宗教色彩,完全是求雨的祭祀活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这一形式的存在,才孕育着现代舞龙运动的萌芽,并为今后舞龙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中国舞龙运动的萌芽,来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的舞蹈。
②形成时期舞龙在汉代已经相当流行了,我们认为舞龙从祭祀舞蹈发展为耍龙灯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元宵赏灯的出现与发展;二是汉代兴起的“鱼龙曼延”化妆演出。
这一时期,舞龙的规模种类,以及制作工艺,都具有了相当的水平,而且其形式更符合表演艺术的要求,“舞龙”的娱乐和可观赏功能大大的加强了,因此可以认为“舞龙”已进入了形成时期。
③发展时期进入唐代,舞龙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舞龙”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原始祭祀的宗教活动,与民间传统的节日,庆典等社会活动密切的结合起来了,成为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舞龙”的娱乐和健身功能大大提高,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风俗各异,加上区域文化的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特点的“舞龙”形式。
④规范时期近几年来,通过挖掘整理和试办各种舞龙比赛,使传统的民间舞龙习俗发展成为寓身体锻炼于精彩表演之中的群众体育活动。
1995年2月将其列为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项目,批准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出版了《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并且创编了两套中国舞龙运动竞赛规定套路,举办了第一、二、三届全国舞龙比赛;第一、二届国际龙狮邀请赛;以及第三、四届农运会舞龙比赛,舞龙运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舞龙运动也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标志着舞龙运动进入了规范化发展时期。
大学体育课舞龙舞狮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和技巧介绍2.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队形变换3. 舞龙舞狮的实战演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和在我国的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舞龙舞狮的基本技巧和动作。
二、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和技巧介绍- 舞龙舞狮起源于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舞龙舞狮的动作包括起龙、舞龙、落龙等,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 教师现场演示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让学生直观感受。
2.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队形变换- 教师讲解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如起龙、舞龙、落龙等。
-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学生。
-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队形变换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战演练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队长,负责协调队员间的配合。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动作和队形进行舞龙舞狮表演。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队形变换。
2. 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的实战演练- 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舞狮表演,要求队员之间默契配合,展示舞龙舞狮的魅力。
- 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表演中的不足。
三、总结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评价学生在舞龙舞狮表演中的动作规范性和队形变换的准确性。
3. 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舞龙舞狮主题课程设计
舞龙舞狮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传统节日和庆典中的地位;2. 学生掌握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要领,了解不同地区的舞龙舞狮风格特点;3. 学生认识舞龙舞狮所使用的道具、服饰及其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展现舞龙舞狮的韵味;2.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集体表演中默契配合,呈现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舞龙舞狮表演剧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2. 学生在参与舞龙舞狮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相互尊重、协作互助;3. 学生通过学习舞龙舞狮,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性、趣味性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小学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包括舞龙舞狮的起源、发展历程、各地风格特点等,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一节;2. 舞龙舞狮基本动作教学:包括步法、手法、眼神、队形等,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二节;3. 舞龙舞狮道具、服饰介绍:包括龙狮道具的制作、使用方法,以及服饰的特点,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三节;4. 舞龙舞狮表演技巧:包括团队协作、音乐节奏、舞台表现等,对应教材第四章第四节;5. 地域特色舞龙舞狮表演创作:引导学生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创作独特的舞龙舞狮表演剧本,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五节;6. 舞龙舞狮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集体表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舞龙舞狮大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种类特点以及相关技艺。
2. 技能目标:掌握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套路,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的历史与文化- 龙狮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舞龙舞狮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的应用- 龙狮文化的象征意义2.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与套路- 舞龙的基本动作:龙头、龙身、龙尾的舞动技巧- 舞狮的基本动作:狮头、狮身、狮尾的舞动技巧- 舞龙舞狮的套路:基础套路、进阶套路3. 舞龙舞狮的训练方法- 基本功训练:柔韧性、协调性、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技术训练:舞龙舞狮动作的规范化、技巧的熟练度- 团队协作训练:队员间的沟通与配合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舞龙舞狮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舞龙舞狮是什么?你们了解多少?2. 讲解- 舞龙舞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种类特点以及相关技艺。
- 详细讲解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与套路。
3. 实践- 分组进行基本功训练,如柔韧性、协调性、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 分组进行技术训练,如舞龙舞狮动作的规范化、技巧的熟练度。
- 进行团队协作训练,如队员间的沟通与配合。
4. 展示- 学生展示所学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 组织舞龙舞狮表演,邀请学生参与。
5.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舞龙舞狮的魅力。
-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积极性。
2. 技能掌握:学生掌握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套路的情况。
3. 团队协作:学生在团队协作训练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舞龙舞狮视频2. 舞龙舞狮教材3. 舞龙舞狮道具4. 音乐设备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舞龙舞狮教案
初中舞龙舞狮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通过舞龙舞狮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抵抗力。
教学重点:1.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 团队合作和协调性。
教学难点:1. 舞龙舞狮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2. 团队配合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操场或体育馆。
2. 教学器材:龙狮道具、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舞龙舞狮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讨论舞龙舞狮的意义和价值。
二、基本动作学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如龙头摇摆、龙身弯曲、龙尾摆动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体会动作要领。
三、套路练习(20分钟)1. 教师示范舞龙舞狮的套路,如盘龙、翻滚、跃起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套路,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四、团队配合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四人,两人持龙珠,两人持龙身。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团队配合练习,如龙珠引导龙身移动、龙身配合龙珠动作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学习舞龙舞狮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学生复习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 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二、提高难度(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更高难度的舞龙舞狮动作和套路。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团队比赛(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比赛,比一比哪个组的舞龙舞狮表演更出色。
2. 教师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学习舞龙舞狮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舞龙舞狮动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大学生体育课舞龙舞狮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舞龙舞狮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舞龙舞狮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4.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耐力和力量。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 8课时教学地点:学校操场或体育馆教学准备:1. 舞龙舞狮道具:龙灯、狮头、锣鼓等。
2. 音乐设备:用于播放舞龙舞狮的音乐。
3. 安全防护设备:如护具、手套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1. 导入:通过播放舞龙舞狮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舞龙舞狮的起源、发展、文化内涵及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作用。
3.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舞龙舞狮的环节。
第二课时:舞龙基本动作训练1. 学习龙灯的持法:讲解并示范龙灯的正确持法,强调手部的稳定性。
2. 练习龙身动作:讲解并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如盘旋、摆动、翻滚等,分组练习。
3. 队形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队形变换练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课时:舞狮基本动作训练1. 学习狮头持法:讲解并示范狮头的正确持法,强调头部的稳定性。
2. 练习狮身动作:讲解并示范舞狮的基本动作,如抖动、跳跃、扑腾等,分组练习。
3. 队形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队形变换练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课时:舞龙舞狮合练1. 合练:将舞龙舞狮的动作串联起来,进行合练。
2. 调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五课时:舞龙舞狮表演1. 分组排练:每组进行舞龙舞狮的表演排练。
2. 展示:在课堂上进行舞龙舞狮的表演,邀请其他同学观摩。
第六课时:舞龙舞狮比赛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舞龙舞狮比赛。
2. 评分:设立评委,对比赛进行评分。
3. 颁奖:对获奖的小组进行颁奖。
第七课时:总结与反思1.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回顾学习过程。
2. 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八课时:拓展活动1. 参观:组织学生参观舞龙舞狮的表演,如庙会、庆典等。
舞龙舞狮大班课程设计
舞龙舞狮大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表演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舞龙舞狮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的习俗和特点;了解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并参与表演;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舞龙舞狮的历史起源和发展:介绍舞龙舞狮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的习俗和特点。
2.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教授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如步伐、手势、眼神等,并进行表演实践。
3.舞龙舞狮的文化内涵:深入解析舞龙舞狮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吉祥、喜庆、团结等。
4.舞龙舞狮表演实践:学生进行舞龙舞狮的表演实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舞龙舞狮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表演技巧。
2.示范法:教师进行舞龙舞狮的表演示范,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
3.实践法:学生参与舞龙舞狮的表演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舞龙舞狮的特点、技巧以及表演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舞龙舞狮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与舞龙舞狮相关的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舞龙舞狮的表演技巧和魅力。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舞龙舞狮的表演道具,如龙灯、狮子头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舞龙舞狮的乐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班科学舞龙舞狮教案
中班科学舞龙舞狮教案活动目标:1. 了解舞龙舞狮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基本的舞龙舞狮动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1. 舞龙舞狮的服装和道具(如龙灯、狮子头、彩带等)。
2. 音乐设备,播放舞龙舞狮的传统音乐。
3. 安全垫或草地,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舞龙舞狮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讲述舞龙舞狮在民间节日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2. 展示舞龙舞狮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其表演形式和热闹氛围。
二、学习基本动作(15分钟)1. 教师示范并讲解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如摇头、摆尾、跳跃等。
2. 幼儿分组练习,每组幼儿尝试模仿并练习这些动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三、合作表演(20分钟)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龙队、狮队)。
2. 每组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配合音乐进行简单的舞龙舞狮表演。
3. 鼓励幼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分享与讨论(10分钟)1. 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2. 讨论舞龙舞狮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挑战。
3. 教师总结,强调舞龙舞狮的文化价值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延伸活动(5分钟)1.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尝试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舞龙舞狮动作图示,供幼儿在家中进行练习。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舞龙舞狮的教学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学会了基本的舞龙舞狮动作,并在合作表演中培养了团队精神。
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动作协调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动作的示范和讲解,同时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舞龙舞狮课程设计
学校舞龙舞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背景、基本技巧和表演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阐述舞龙舞狮的历史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了解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技巧和表演要求。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并在实践中进行表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协调一致的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舞龙舞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基本动作、技巧和表演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1.1 舞龙舞狮的起源和发展1.2 舞龙舞狮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第二章: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2.1 舞龙的基本动作2.2 舞狮的基本动作第三章:舞龙舞狮的技巧3.1 舞龙的技巧3.2 舞狮的技巧第四章:舞龙舞狮的表演方法4.1 表演前的准备工作4.2 表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3 表演结束后的总结和反思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基本动作和技巧,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舞龙舞狮的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舞龙舞狮的表演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运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舞龙舞狮教程》2.参考书:关于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技巧和表演方法的书籍3.多媒体资料:舞龙舞狮的表演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舞龙舞狮道具、音响设备等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舞龙舞狮的知识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表现等,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大学舞龙舞狮训练教案
课时:8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舞龙舞狮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2. 掌握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团队协作和配合。
教学难点:1. 舞龙舞狮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 团队协作中的默契配合。
教学准备:1. 舞龙舞狮道具(龙、狮、彩带等)。
2. 音乐设备。
3. 教学场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舞龙舞狮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了解舞龙舞狮在我国的传统地位和意义。
二、基本动作教学1. 龙头、龙身、龙尾的基本动作。
2. 狮子头、狮子身的基本动作。
三、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基本动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
二、动作技巧教学1. 龙的腾跃、盘旋、穿梭等技巧。
2. 狮子的扑、腾、跃、滚等技巧。
三、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动作技巧。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舞龙舞狮的动作技巧。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
二、团队协作教学1. 教授团队协作的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练习。
三、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四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团队协作技巧。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
二、舞龙舞狮表演编排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舞龙舞狮表演编排。
2.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编排练习。
三、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编排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五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舞龙舞狮表演编排。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
二、舞龙舞狮表演彩排1. 学生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彩排。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六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舞龙舞狮表演彩排。
大学舞龙舞狮教案编辑
课时安排:共8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
2. 培养学生对舞龙舞狮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使学生掌握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舞龙舞狮表演。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2.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与技巧3. 舞龙舞狮的编排与表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舞龙舞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与技巧,如龙头、龙身、龙尾、狮头、狮身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基本动作与技巧。
2. 讲解:讲解舞龙舞狮的编排与表演,如舞龙舞狮的套路、动作变换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舞狮的编排与表演练习。
第三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编排与表演。
2. 讲解:讲解舞龙舞狮的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3. 实践: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练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2. 讲解:讲解舞龙舞狮的道具制作与使用。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道具制作与使用练习。
第五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道具制作与使用。
2. 讲解:讲解舞龙舞狮的服装设计与搭配。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服装设计与搭配练习。
第六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服装设计与搭配。
2. 讲解:讲解舞龙舞狮的舞台表演技巧。
3. 实践:学生进行舞台表演技巧练习。
第七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舞台表演技巧。
2. 讲解:讲解舞龙舞狮的团队精神与拼搏精神。
3. 实践:学生进行团队精神与拼搏精神训练。
第八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团队精神与拼搏精神。
2. 总结: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回顾学习成果。
3. 展示:学生进行舞龙舞狮的展示表演,检验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龙舞狮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舞龙舞狮教案模板大学生版
课程目标:1. 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
2. 学习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体验舞龙舞狮的乐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课程对象:大学生课程时长:2课时教学准备:1. 舞龙舞狮视频资料2. 舞龙舞狮道具(龙、狮、服饰等)3. 音乐播放设备4. 安全防护措施(如:护膝、护腕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舞龙舞狮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舞龙舞狮的兴趣。
2. 介绍舞龙舞狮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
二、基本动作学习1. 教师讲解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如:走龙步、盘龙、跃龙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三、实践体验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条龙和一只狮。
2. 学生按照所学动作,进行舞龙舞狮的实践体验。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基本动作。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舞龙舞狮比赛,检验学习成果。
二、团队协作训练1. 教师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体会舞龙舞狮中的团队精神。
2.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训练,如:传递龙珠、共同完成舞狮动作等。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舞龙舞狮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龙舞狮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舞龙舞狮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在团队协作训练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舞龙舞狮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观看舞龙舞狮表演,记录表演中的亮点和不足。
3. 邀请亲朋好友观看舞龙舞狮表演,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大学体育舞龙舞狮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舞龙舞狮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舞龙舞狮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4.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的历史与文化2. 舞龙舞狮的基本技巧与动作3. 舞龙舞狮的编排与套路4. 舞龙舞狮的表演与比赛规则三、教学时间共8课时,每周1课时,连续8周。
四、教学对象大学体育选修课学生。
五、教学场地操场、体育馆。
六、教学器材舞龙道具、舞狮道具、音乐播放设备、计时器。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舞龙舞狮的历史与文化1. 介绍舞龙舞狮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
2. 分析舞龙舞狮在民间习俗、节日庆典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舞龙舞狮的基本技巧与动作1. 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龙头、龙身、龙尾的摆动。
2. 学习舞狮的基本动作:狮头、狮身、狮尾的摆动。
第三课时:舞龙舞狮的基本技巧与动作(续)1. 练习舞龙的基本动作:龙头、龙身、龙尾的摆动。
2. 练习舞狮的基本动作:狮头、狮身、狮尾的摆动。
第四课时:舞龙舞狮的编排与套路1. 学习舞龙舞狮的编排原则。
2. 学习简单的舞龙舞狮套路。
第五课时:舞龙舞狮的编排与套路(续)1. 练习编排舞龙舞狮套路。
2. 修改和完善舞龙舞狮套路。
第六课时:舞龙舞狮的表演与比赛规则1. 介绍舞龙舞狮的表演技巧。
2. 介绍舞龙舞狮的比赛规则。
第七课时:舞龙舞狮的表演与比赛规则(续)1. 练习舞龙舞狮表演。
2. 观看优秀舞龙舞狮表演视频。
第八课时:总结与考核1. 总结舞龙舞狮的学习成果。
2. 进行舞龙舞狮表演考核。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出勤、纪律、积极性等。
2. 技术动作:舞龙舞狮的基本技巧和动作掌握程度。
3. 表演能力:舞龙舞狮表演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4. 团队协作:与团队成员的配合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舞龙舞狮教案大学
授课对象: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课时安排: 16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健身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性、柔韧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掌握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技巧和套路。
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概述2. 舞龙基本动作与技巧3. 舞狮基本动作与技巧4. 舞龙舞狮套路组合5. 舞龙舞狮表演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视频展示舞龙舞狮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健身价值。
3. 示范:教师示范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舞龙舞狮基本动作。
2. 讲解:详细讲解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要领。
3. 示范:教师示范舞龙舞狮的套路组合。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舞龙舞狮的套路组合。
第三至第八课时1. 复习: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舞龙舞狮基本动作和套路组合。
2. 讲解:详细讲解舞龙舞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示范:教师示范舞龙舞狮的表演动作。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舞龙舞狮的表演动作。
第九至第十四课时1. 复习: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舞龙舞狮动作和技巧。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实践。
3.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4. 总结: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五课时1. 展示:学生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展示。
2.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3. 总结: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舞龙舞狮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十六课时1. 结业考试:学生进行舞龙舞狮动作考核。
2.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颁发结业证书。
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内涵、动作技巧等,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舞龙舞狮的动作要领。
3. 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动作技巧和表演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第三届全国城市体育舞蹈 锦标赛暨全国5/7
第五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郭凌宇
7
2020/5/7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郭凌宇 中原狮王争8 霸赛
南非华人春节舞狮乐
2020/5/7
江都国际龙狮赛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郭凌宇
9
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世 界和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鼎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极其 灿烂的龙狮文化。在近代,龙狮运动又随着华人的迁移而传播到 世界各地。现在可以讲,世界上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舞龙、 舞狮运动的开展,而且方兴未艾,呈现出勃勃之势,泱泱之象。
众口相传:狮的故事
关于舞狮也有一个传说: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种怪兽, 每逢新旧岁之交,惨害人畜。后来,有人建议用舞狮来吓唬怪兽, 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所以以后逢年过节便敲锣打鼓,舞狮 拜年。
传说明朝期间,成立東西二厂,宦官把持朝政,极力禁止练武,以防民间 作乱。民间义士,为加强武备,以便起义。故以练习舞狮,在民间表演, 增加节日气氛,表达歌舞升平为名,实作强身健体,义士集会,议论革命 场所。
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讲座
舞龙 . 舞狮
体育学院 郭凌宇
目 录
2020/5/7
概 述 中国人的自娱自乐 龙的故事 狮的故事 舞 龙 舞 狮 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 现代龙狮运动特点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郭凌宇
2
概述
舞龙、舞狮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老百 姓们喜爱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我们可以从舞龙舞 狮的热闹场面和浓厚的民族气息中真正领悟到中华 民族的文化底蕴。
2020/5/7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郭凌宇
13
现代竟技舞狮源起于80年代,由狮头、狮尾组成的单狮,在长 10-14米,最高不超逾3米,最低不低逾0.8米的桩阵上,运用各 种步形步法,通过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动作演 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来表现狮子的 威猛与刚劲。在表演过程中,其舒缓婉转之处,令人忍俊不禁, 拍手称绝;其飞腾、跳跃之时,让人胆颤心惊而又昂然振奋。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郭凌宇
10
2020/5/7
南非华人春节舞狮乐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郭凌宇
11
2020/5/7
中原首届狮王争霸赛
第五届农运会广东获
山西南大狮学规体定育套学路院冠军郭凌宇
12
现代龙狮运动特点
现代竞技舞龙以九节布龙为代表。龙身长18米,由10人(龙珠 1人,舞龙手9人)在20*20米正方形平整场地上舞动。舞龙者 在行进动态中完成“龙”的游弋、起伏、翻腾、穿越等动作, 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于舞龙技巧 之中,或动或静,组成优美形像的龙的雕塑,展现龙的精气神 韵,展现龙所象征的中华民族奔腾争跃的精神风貌。
中国的舞龙舞狮运动,从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 为特点的民间传统习俗活动,发展成为一种现代的 体育运动比赛项目。因此,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无论是龙狮运动的服装、器材,还是音乐、道具, 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020/5/7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郭凌宇
3
2020/5/7
山西大学体育学第院 五郭届凌宇农运会舞龙舞狮4
舞龙舞狮在中国,原是一种以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为特点的 民间传统文体流动,经过两千多年来的嬗变发展,其形式、种类 繁多,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已由一般的表演活动,发展成为一 项集娱乐、喜庆、竞技和健身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体育活动, 并开始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2020/5/7
狮子采青,含意「反清复明」。清朝期間,文字獄盛行,文人义士多在 字里行间表达反清复明句子,但多被清朝官吏所捉捕,而舞獅这项民间 习俗色彩,由义士加插醒狮吃生菜,(采青)因生菜是青色,代表清朝,其 意思是将清朝吃掉,使其灭亡。现時舞狮采青,则采其意头,即生生发 发,生意兴隆。
2020/5/7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郭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