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黄山市发展几点建议

黄山市发展几点建议

黄山市发展几点建议黄山市作为优秀旅游城市,在不能大力发展工业情况下,只能依靠大力发展旅游业及其他第三产业,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要加大旅游资源宣传及规划。

第一、对于旅游业,建议加速推进我市旅游资源的头衔申报,以世界遗产、文化名城名镇街区、5A景区、全国旅游度假区等知名头衔)1、加速推进歙县古城墙与南京古城墙、省内寿县古城墙、凤阳中都古城墙及其他相关城市的明清古城墙的世界遗产申报。

2、积极推进齐云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如有机会可加入丹霞地貌第二批拓展申遗。

3、联合绩溪、旌德、婺源推进黄山其他古村落(南屏、屏山、卢村、关麓、唐模、呈坎、西溪南、棠樾、许村、雄村、昌溪、黄村、历溪村等)参与拓展皖南古村落世界遗产。

4、推进徽州的古道、水道、登山道加入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或者单独申遗项目,提高知名度。

5、增加黄山市古水利灌溉遗产、农业遗产的申报,主要推进黟县横沟、宏村水系、歙县渔梁坝、联村堨、大姆堨、小姆堨及徽州区的雷堨的世界灌溉遗产申报,加速休宁泉水鱼的世界农业遗产申报。

6、加快黟县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速度,以及尽快启动祁门县、休宁县、屯溪区、太平城的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7、加快黄山市更多的5a景点、全国旅游度假区申报。

8、加速推动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第二、对于金融业,1、建议黄山市建立自己的股份制银行,可以将三区四县的农商行和村镇银行,重新组建新的市级层面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取名黄山银行或者徽州银行。

2、建议黄山选择一些优质企业,积极增资扩股、主板上市,增加上市公司数。

第三、对于教育业,加大引进知名高校在黄山市设立分校,吸收高端人才。

第四、发展黄山交通板块,在黄山已经开工建设的昌景黄高铁、池黄高铁后,建议加快宁宣黄(大部分不在我市,主要是绩黄之间的5、6线)、杭临黄建设,加快规划宿望宣、六安景的安景段、黄衢金的建设,以及市内市域旅游铁路建设。

加快黄山机场的搬迁。

第五、旅游企业的发展规划,1、黄山市三区四县很多景点都是,村办企业,个人承包,甚至外地投资资金很少,建议各区县,以政府名义牵头组建自己旅游集团,类似徽黄旅游集团,统一营销宣传,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才有实力能与知名的旅游企业合作,希望黄山有多家类似,黄山旅游集团、徽黄旅游集团的企业。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一体化、高质量为统领,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汇聚发展动能,努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新样板。

一、构建一体化合作新格局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上海龙头带动,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加强与合肥、南京等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深度合作,加快构建全方位区域合作新格局。

聚力推进“融杭接沪”。

落实与杭州都市圈城市“1+9+4”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政策规则接轨,巩固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完善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协调机制,加快构建与杭州同城化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主动加强与上海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外溢,推进与杨浦区战略合作,以上海茶林场、练江牧场等“飞地”为纽带,加强情感人文交流,做足知青文章,促进经贸合作,推动发展互补。

以杭黄毗邻地区生态旅游合作先行区等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建设为切入点,以杭黄绿色产业园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城市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共建合作为重点,以各县(区)与沪苏浙相关县(区)对口合作为支撑,聚力形成“四个区块链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

全面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省自贸区等,主动承接科创、人才等创新资源外溢,拓宽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通道。

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合作,共建宁淮宣黄经济成长带。

主动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畅通我市物流出海通道。

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闽浙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等载体,深化与周边地区全方位合作。

加强与无锡、宁波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开展物联网产业、物流等重点领域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块链接”打造工程二、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规划文本规划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零零六年九月项目名称: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项目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法人代码:72146607—0证书等级:甲级[建] 城规编第(021004)规划顾问吴良镛两院院士秦佑国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陈素伟高级工程师郑光中教授左川教授单德启教授胡学凡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江山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程迎峰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项目主持人尹稚教授清华规划院院长项目负责人杨锐教授清华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项目组成员庄优波博士袁南果硕士邹桂武高级工程师罗婷婷硕士崔宝义硕士刘晓冬硕士祁黄雄博士后王萌硕士王彬汕讲师杜鹏飞副教授林瑾硕士龚道孝硕士陈海燕硕士.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目的 (1)第二条依据 (1)第三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第四条规划期限 (2)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3)第五条规划范围 (3)第六条缓冲区范围 (3)第七条性质 (3)第三章资源评价 (4)第八条资源价值 (4)第九条资源特征 (4)第十条资源分类 (5)第十一条资源重要性评价 (7)第十二条资源敏感度评价 (10)第四章目标体系规划与发展规模 (14)第十三条目标体系的层次 (14)第十四条无期限目标 (14)第十五条资源与环境保护长期目标 (14)第十六条游客管理长期目标 (15)第十七条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长期目标 (15)第十八条组织效率长期目标 (16)第十九条瞬时游客容量 (17)第二十条全区游客容量 (21)第二十一条市场游客规模预测 (21)第二十二条规划总人口规模 (21)第五章战略规划 (23)第二十三条科学管理战略 (23)第二十四条资源整体保护战略 (23)第二十五条游客管理战略 (23)第二十六条统筹社区发展战略 (24)第二十七条区域统筹战略 (24)第二十八条伙伴合作战略 (25)第二十九条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战略 (25)第六章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26)第三十条用地布局结构 (26)第三十一条资源保护结构 (27)第三十二条旅游空间结构 (27)第七章分区规划 (31)第三十三条分区规划目的 (31)第三十四条分区分类 (31)第三十五条核心景区 (31)第三十六条分区定义、管理目标和分布 (32)第三十七条分区人类活动管理政策 (33)第三十八条分区设施建设管理政策 (33)第三十九条分区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35)第四十条分区管理指标和标准 (36)第四十一条自然指标标准参照系 (37)第八章保护培育规划 (38)第四十二条受保护和管理的自然资源类型 (38)第四十三条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原则 (38)第四十四条地质地貌资源保护和管理 (39)第四十五条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41)第四十六条自然音景管理 (44)第四十七条自然光景观管理 (45)第四十八条自然化学信息与气味管理 (45)第四十九条自然视觉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45)第五十条受保护和管理的文化资源类型 (48)第五十一条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原则 (48)第五十二条摩崖石刻的保护与管理 (48)第五十三条历史建构筑物的保护与管理 (48)第五十四条博物馆收藏资源管理 (49)第五十五条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49)第五十六条大气环境质量保护 (50)第五十七条水环境质量保护 (51)第五十八条声环境质量保护 (53)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55)第五十九条解说教育内容 (55)第六十条解说教育场所 (56)第六十一条解说教育方式 (58)第六十二条解说教育组织与管理 (59)第六十三条其他解说教育内容 (60)第六十四条教育解说规划监测 (61)第六十五条游客时空分布管理规划 (62)第六十六条游客行为管理规划 (65)第六十七条旅游产品管理 (67)第六十八条游客管理数据统计 (77)第六十九条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措施 (81)第七十条游客安全管理设施布置 (82)第七十一条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指标监测 (83)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84)第七十二条视觉景观控制程序 (84)第七十三条建筑景观控制 (85)第七十四条村镇景观控制 (85)第七十五条植物景观控制 (86)第七十六条道路景观控制 (86)第七十七条设施建设景观控制 (86)第七十八条水体景观控制 (87)第七十九条小品景观控制 (87)第八十条主要景点景观控制 (87)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91)第八十一条游览设施规划的基本原则 (91)第八十二条游览设施总量控制 (91)第八十三条游览设施分级规划 (91)第八十四条游览设施规模 (92)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97)第八十五条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97)第八十六条对外交通 (97)第八十七条班车路线和换乘点 (97)第八十八条机动车观光路 (98)第八十九条步行观光路 (99)第九十条探险路 (101)第九十一条索道 (102)第九十二条停车场 (102)第九十三条其它规定 (103)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105)第九十四条基础工程规划的原则 (105)第九十五条电力系统规划 (105)第九十六条邮政通讯系统规划 (105)第九十七条给水规划 (106)第九十八条排水规划 (107)第九十九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08)第一百条防火规划 (109)第一百零一条防洪规划 (110)第一百零二条其他防灾规划 (110)第一百零三条社区基础工程规划 (111)第十四章社区调控与经济引导规划 (112)第一百零四条社区规划原则 (112)第一百零六条社区经济引导规划 (112)第一百零七条社区文化教育规划 (112)第一百零八条社区分类调控规划 (113)第一百零九条服务型居民点调控规划 (113)第一百一十条普通居民点调控规划 (114)第一百一十一条搬迁型居民点调控规划 (114)第一百一十二条低山景点管理机制 (115)第一百一十三条低山景点调控规划 (115)第十五章缓冲区调控规划 (117)第一百一十四条缓冲区土地利用管理 (117)第一百一十五条缓冲区资源与环境管理规划 (117)第一百一十六条缓冲区基础工程规划 (118)第一百一十七条缓冲区社区管理规划 (118)第一百一十八条缓冲区低山景点调控规划 (119)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120)第一百一十九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政策 (120)第一百二十条土地所有权 (120)第一百二十一条土地管理权 (120)第一百二十二条集体所有土地分类 (120)第一百二十三条集体所有土地经营权 (120)第一百二十四条集体所有土地征用补偿 (121)第一百二十五条集体所有土地限制用途补偿 (121)第一百二十六条周边社区土地规划 (121)第一百二十七条临时使用土地 (121)第一百二十八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21)第一百二十九条土地利用监督 (121)第一百三十条土地利用平衡表 (122)第十七章近期保护与发展规划 (123)第一百三十一条资源与环境保护近期目标 (123)第一百三十二条游客管理近期目标 (123)第一百三十三条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近期目标 (124)第一百三十四条组织效率近期目标 (125)第一百三十五条“数字黄山”建设 (125)第一百三十六条文化资源、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展示 (125)第一百三十七条温泉地区整治 (125)第一百三十八条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125)第一百三十九条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整治 (126)第一百四十条基础设施建设 (127)第十八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128)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划地位 (128)第一百四十三条统一管理 (128)第一百四十四条管理系统 (128)第一百四十五条管理机构组织效率 (129)第一百四十六条管理经费 (131)第一百四十七条专项资金 (132)第一百四十八条监督与协调机构 (132)第十九章附则 (133)第一百四十九条成果组成 (133)第一百五十条实施日期 (133)第一百五十一条解释权 (133)表目录表3-1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分类表 (5)表3-2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重要性评价分类表 (7)表3-3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敏感度评价分类表 (10)表4-1 机动车观光区瞬时容量 (17)表4-2 步行观光区瞬时容量 (17)表4-3 观景平台瞬时容量 (19)表4-4 低山漫游区瞬时容量 (19)表4-5 服务区瞬时容量 (19)表4-6 索道建设区瞬时容量 (20)表4-7 全区瞬时容量 (20)表4-8 拥堵景点瞬时空间容量表 (21)表4-9 规划期限内历年游客规模预测值一览表 (21)表6-1 近期出入口具体位置 (29)表6-2 远期出入口具体位置 (29)表6-1 分区定义、管理目标和分布 (32)表6-2 分区人类活动管理政策 (33)表6-3 分区设施建设管理政策 (34)表6-4 分区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35)表6-5 分区管理指标和标准 (36)表6-6 自然指标标准参照系示意表 (37)表8-1 本地特殊物种一览表 (42)表8-2 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带谱一览表 (43)表8-3 自然视觉景观保护管理措施一览表 (46)表8-4 摩崖石刻保护管理措施一览表 (48)表8-5 历史建构筑物单元清单一览表 (49)表8-6 博物馆收藏资源单元清单一览表 (49)表9-1 游客中心一览表 (56)表9-2 解说教育组织与管理一览表 (59)表9-3 解说教育规划监测一览表 (61)表9-4 有待修整的步游道一览表 (63)表9-5 设置监测的拥堵路段一览表 (64)表9-6 各景点停留时间一览表 (65)表9-7 游客行为管理分区措施 (66)表9-8 旅游路线规划一览表 (67)表9-9 南北一日游之一 (69)表9-10 南北一日游之二 (69)表9-11 南北一日游之三 (70)表9-12 南北两日游之一 (70)表9-13 南北两日游之二 (70)表9-14 南北两日游之三 (71)表9-15 南北两日游之四 (71)表9-16 南北一日半游之一 (71)表9-17 南北一日半游之二 (72)表9-18 周边低山半日游 (72)表9-19 东西生态六日游 (73)表9-20 西面生态四日游 (73)表9-21 东西生态五日游 (74)表9-22 东西生态六日游 (74)表9-23 黄山文化三日游 (75)表9-24 黄山文化一日半游 (75)表9-25 南北地质四日游 (76)表9-26 南南地质三日游 (76)表9-27 游客时空分布数据统计 (77)表9-28 游客体验待选监测指标 (78)表9-29 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措施一览表 (81)表9-30 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指标监测一览表 (83)表10-1 视觉景观控制规模标准 (84)表10-2 主要景点景观控制一览表 (88)表11-1 游览基地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92)表11-2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旅游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93)表11-3 主要区域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分布 (94)表11-4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宾馆住宿设施综合控制 (95)表11-5 解说咨询设施详细列表 (95)表12-1 班车路线一览表 (98)表12-2 机动车观光路规划一览表 (99)表12-3 步行观光路规划一览表 (99)表12-4 探险路规划一览表 (101)表12-5 索道规划一览表 (102)表12-6 停车场规划一览表 (103)表13-1 水库规划蓄水量 (107)表13-2 污水处理设施一览表 (108)表13-3 防火分区一览表 (110)表14-1 寨头村、苦竹溪村、翡翠新村调控一览表 (114)表14-2 田段村、舒家村、乌泥关村、黄狮土党村调控一览表 (114)表14-3 低山景点规划具体措施一览表 (116)表15-1 缓冲区社区调控一览表 (119)表16-1 现状与规划用地平衡表 (122)表17-1 近期住宿接待服务设施整治 (127)表18-1 规划管理办公用房一览表 (129)表18-2 山上值班住宿床位空间分布表 (130)表18-3 山上值班床位建筑面积一览表 (131)表18-4 山下值班床位建筑面积一览表 (131)图目录图6-1 用地布局结构图 (27)图6-2 旅游服务设施结构规划图 (29)图6-3 旅游空间结构规划图 (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 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 20 年,尤其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黄山市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调查

黄山市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调查

暑期实践活动总结标题:黄山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未来规划建议撰写人:顾银杏参加团队:09级遥感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及08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摘要:针对黄山市现有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的开发与保护、风土人情的维持、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等,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找出其开发的优势与不足,并就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黄山市景点旅游资源开发整改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未来规划建议一、引言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皖南山区的最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在自然地域概念上,黄山以皖南山区为相对闭封的地域结构单元;在社会人文概念上,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这里形成了“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独特地域文化景观。

独有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形成了黄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黄山市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服务业)在黄山市的GDP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因此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因此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古称白岳。

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

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

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

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圣地.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牯牛降既是我国著名的综合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山岳型旅游风景区。

这里青山绿水相依,烟云变化无常,于险峻中见温柔,秀美中见恬静,奇幻中见优雅,生态环境极为优美,自然风光集雄、奇、幽、秀于一身。

而且这里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宏村、西递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2.20•【字号】黄政办秘〔2018〕158号•【施行日期】2018.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精神,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先行区作用,全面实现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功能布局由产业引领为主向产城融合转变,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能级提升转变,现就分解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制定如下方案。

1.明确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开发区总营收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财政收入40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3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亿美元。

(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黄山海关,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完成二个争创。

黄山经济开发区成功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歙县经济开发区成功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责任单位: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3.推进主导产业。

组织实施全市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以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发展基地和15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为依托,全力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文章,推动关联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做强首位产业。

黄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黄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黄山经济开发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功能定位是以高新技术和环保型工业为主,融物流仓储、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和居住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工业新城、城市新区”。

总体布局呈“一心一轴四片区”的规划结构形态。

“一心”即中央商务区;“一轴”为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梅林大道为贯穿开发区南北并联通四大片区的城市主要交通轴。

“四片区”是1.一般工业片区;2.科技产业片区;3.综合服务片区;4.旅游商务、物流市场片区。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主要为四大产业集群:1.机械电子;2.生物医药;3.食品加工;4.新型材料。

黄山新城区简介:黄山新城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休宁县和徽州区三区县交界地带。

西至合铜黄高速公路,南至慈张公路,北至徽州区西溪南镇,东至屯溪区新潭镇,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起步区4。

2平方公里。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黄山新城区建设以工业为主体且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经济园区的要求,提出了“成片开发、配套联动、内引外联、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完成了近期开发地段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的编制工作,加大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了“五通一平”(路、电、上水、下水、通讯、土地平整)。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黄山市与长江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地缘区位,要素成本,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优势都将进一步显现,黄山新城区将成为外商投资的沃土,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

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30)简介第一篇规划总则一、规划期限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

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1)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黄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黄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黄山学院“十二五"规划校发(2011)4号“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深化、强化管理,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统一办学思想,理清思路,明确努力方向,把握机遇,促进学校又好又快,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安徽省国民经济和“十二五”规划》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在全面总结学校“十一五”期间建设成就,认真分析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制定我校“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创新,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声誉与日俱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切实思想治工作成功第一次党代会,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班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

集中开展了以“坚持科学,依托地域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主题的学习科学观活动,有效解决了影响学校和的突出问题。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建设,加大了预防工作力度,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

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新途径。

切实对思想治理论课的指导,成立了科学部,不断推进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不断文化阵地建设,精心组织了纪念三和庆祝新成立60周年等系列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二)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科学观大讨论等活动。

扎实推进评建工作,完成了院系本科教学校内自评工作。

先后了两次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和应用型本科建设专题研讨会,提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修订和完善了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教学环节.办学特色更加凸显,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围绕区域经济的需要,重点以、生态、徽文化等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打造徽文化科研品牌,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规划李丽摘要:风景区好的规划能让风景区得到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分区规划、游览规划和建筑规划上分析黄山风景区的规划。

分区规划将黄山风景区分为资源核心保护区、资源低强度利用区、资源高强度利用区、社区协调区共四大类;科学合理的游览规划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观赏黄山的美景;建筑规划使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分区规划游览规划建筑规划一、黄山风景区的概况黄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面积154平方公里,是1982年我国正式批准建立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990年12月,黄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的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以峰林地貌主要特征的地质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以黄山画派为代表的文化资源最为珍贵,也最能体现世界遗产地的资源价值。

黄山呈现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有名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

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并以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此外神奇的冬景、壮美的日出、独特的“黄山文化”,也让游客流连忘返。

[1]二、黄山风景区的分区规划1988年黄山风景区通过第一轮总体规划,包括保护区、景区、分级保护区和功能分区四大分区类型。

黄山风景名胜区共分为6 个景区、5 个保护区。

6个景区分别为: 温泉景区、玉屏楼景区、北海景区、云谷寺景区、松谷庵景区和钓桥庵景区。

5 个保护区分别为浮溪、箬箸、洋湖、福固寺和乌泥关, 分布于各景区的外围。

在这里, 景区强调旅游开发的功能, 保护区强调资源保护的功能。

从空间分布看, 景区和保护区的总和构成了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的用地布局结构。

从前面分区的关系可知, 黄山风景名胜区多种类型的分区共存, 相辅相成。

布局层面的分区属于空间战略规划, 对保护和利用起到总体指导作用; 分级保护分区则属于具体实施规划, 对保护和利用起到直接约束和指导作用; 功能分区则更接近专项规划,主要是对利用的详细规定和控制。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1. 引言黄山风景旅游区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凭借其壮丽的山峰、奇特的云海和恢弘的风景,黄山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制定一份全面的总体规划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2. 规划目标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 保护和修复黄山风景旅游区的自然环境,确保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提升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游客体验; - 挖掘和开发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 推动黄山风景旅游区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联动发展。

3. 规划内容3.1 生态保护与恢复为了保护和修复黄山风景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规划将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生态保护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的范围; - 加强生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生态问题; - 实施植被恢复计划,增加植被覆盖度;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2 旅游设施与基础设施改善为了提升游客体验,规划将进行以下改善: - 完善游客接待中心,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 - 扩建公园道路,提高旅游区交通流通能力; -建设更多的停车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提升旅游区的网络覆盖和通信设施。

3.3 文化资源开发黄山风景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规划将开发以下方面: - 建设文化展示区,展示黄山地区的传统文化; - 设立文化学习中心,提供学习和体验黄山文化的机会; - 开展文化艺术演出,丰富游客的文化娱乐活动。

3.4 区域联动发展黄山风景旅游区与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规划将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 建立旅游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 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合作,开展联合宣传和推广活动; - 完善交通网络,便利游客前往其他旅游景点。

4.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 制定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工作计划,并确保执行; - 逐步改善和升级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 - 完善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 加强区域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

黄山运营方案

黄山运营方案

黄山运营方案一、黄山景区整体规划与开发1.1 黄山景区整体规划(1)确定黄山景区的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划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2)调查研究黄山景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析景区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3)制定黄山景区的开发规划和布局设计,包括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开发、旅游产品开发等。

1.2 黄山景区开发(1)在景区内部设立游览线路和交通指引,方便游客游览。

(2)提升黄山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设施。

(3)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多种出行方式供游客选择。

二、黄山景区服务品质提升2.1 提升景区服务水平(1)培训景区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技能和素质。

(2)提升景区服务设施,增加信息查询、娱乐休息、餐饮购物等服务点。

2.2 完善景区管理体系(1)建立景区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流程。

(2)制定景区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景区秩序的管理和维护。

2.3 加强景区安全管理(1)完善景区安全设施,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设备,提升景区的应急救援能力。

三、黄山景区营销与推广3.1 制定营销推广策略(1)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2)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黄山游览。

3.2 提升景区产品丰富度(1)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推出特色活动和主题游览,增加游客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黄山景区可持续发展4.1 保护自然环境(1)制定并严格执行景区环境保护和管理规定,保护黄山独特的自然景观。

(2)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4.2 促进文化传承(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保护黄山的历史文化资源。

(2)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向游客展示黄山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五、黄山景区项目投资与经营5.1 引入社会资本(1)开展景区项目开发与投资,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

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的成功案例

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的成功案例

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的成功案例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是国家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交流平台。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许多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方面取得成功的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经验。

二、黄山风景区保护规划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壮丽的自然景观,黄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长期以来,黄山面临着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黄山风景区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首先,黄山风景区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明确了游客行为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

同时,加强了对游客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游客遵守规定,不破坏环境和资源。

其次,黄山风景区进行了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通过植被恢复和水源保护等措施,改善了黄山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黄山的空气和水质。

最后,黄山风景区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通过修复古建筑和保护文物,弘扬了黄山的历史文化。

同时,加强了对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升了黄山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措施,黄山风景区成功地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如今,黄山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胜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保护规划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中国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长期以来,张家界面临着森林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制定了保护规划。

首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建立森林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限制了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

同时,加强了对森林火灾和盗伐行为的打击,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黄山市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黄山市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黄山市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坚持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构筑与现代化新黄山建设相适宜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一、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国家级皖南交旅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强化运输通道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网络和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两横三纵”综合运输通道,努力打造以“一港两轨十铁十路”为主干的皖浙赣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西南门户。

打造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重要节点。

规划建设串联黄山、齐云山等“五山”联动快速铁路,建成昌景黄铁路、池黄铁路,推进杭临绩(黄)、宁宣黄、黄(衢)金、六安(祁)景、宣黄宿等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实现1小时通达杭州都市圈、2小时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5小时通达京津冀和粤港澳的高铁出行圈。

建成芜黄高速黄山段、黄千高速安徽段、德上高速池州至祁门段,开工建设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

进一步提升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设施设备保障能力,提高航空国际化服务能力,推动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迁建纳入国家规划并开工建设,力争黄山区通用机场等获批建设。

推进新安江航道综合保护开发利用工程建设。

完善市域交通体系。

规划建设“三环两射”市域旅游铁路网,建成运营市域旅游铁路T1线,开工建设北外环高速,谋划建设徽州区至黟县、黄山区至祁门县、黄山西外环(北外环西延)高速,推进区县城、主要景区间快速路建设,加快构建市域高等级快速交通网,实现中心城区至各县(区)及全域旅游重要节点1小时通达。

开工建设黄山北动车存车场扩建工程,提升黄山北站枢纽功能,建成黄山西站、黟县东站、祁门南站,提升建设一批县乡客运枢纽节点,构建水陆空综合客运枢纽体系。

加强智慧交通建设。

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提高旅客换乘和货物接驳换装效率。

巩固提升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促进旅游铁路、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三网融合,构建无缝衔接、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网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9.11•【字号】•【施行日期】2000.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00]32号)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旅游局编制的《“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二000年九月十一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两山一湖”指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重点的,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及宣城市部分地区的旅游经济区。

“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在我省旅游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1/3以上,是我省旅游业的龙头。

统筹规划、大力发展“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对促进全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估价(一)“两山一湖”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两山一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发展旅游业潜力很大。

一是景点多,旅游资源分布密集。

全区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4个,地面文物古迹5000多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重点街区2个。

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平均为5公里。

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三大景点间的距离也只有20多公里。

二是品位高,知名度日益提高。

名山、名水、名城俱备,符合建成世界旅游胜地的条件。

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九华山、齐云山则分别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圣地之一和道教四大圣地之一。

黄山市屯溪区十二五安置区建设规划

黄山市屯溪区十二五安置区建设规划

黄山市屯溪区十二五安置区建设规划一、“十一五”安置区建设情况“十一五”以来,我区结合旧城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共建设安置区27个,累计完成投资12.58亿元,建成安置房6070套、101.1万平方米。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困难(一)形势分析近年来,中心城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社会生活不断和谐,城市综合支撑能力迅猛提升,城市空间快速拓展,城市大框架、大格局已然形成。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拆迁安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积极总结和探索多年来的成功经验,结合“先安置、后拆迁”要求,做好安置区规划建设,使之成为引领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化解各类矛盾的民生工程。

(二)困难及挑战一是安置区建设资金不足。

由于资金不足,部分安置区建设进度偏慢,导致安置滞后,影响拆迁工作进度。

二是办理土地房产证困难。

由于受用地指标限制,大部分安置区未办理土地报批手续,规划许可和工程报建手续也未办理,致使安置房房屋产权证无法办理。

此外,办理相关手续涉及的规费、税费收取等问题,未妥善解决。

三是安置区建成后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文明创建不到位,影响安置区整体形象,群众意见较大。

三、“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民为本,服务建设。

尊重居民意愿,方便生活生产,细心周到安排,服务服从于城市近期需求和长远发展大局,促进社会和谐。

全盘谋划,统筹布局。

改事后安置为事先安排,依规划按方便性、衔接性要求选址选点。

分类指导,提升品位。

结合自身条件和存在问题,划分就地改造、异地安置二类模式,按城市居住区标准要求,以城市建设控制手段分片分区就近集中科学布局。

集聚集约,节约友好。

宜大不宜小,宜群不宜散,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合理减少建设成本。

共享资源,综合配套。

按国家规范、标准结合各安置区等级规模和周边设施条件配套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的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黄山区汤口镇旅游发展规划

黄山区汤口镇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汤口镇概况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市内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仅1km,素有“黄山门户“之称,成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

汤口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30天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2058mm,其中7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均适宜旅游。

而且由于全镇地面海拔标高在500m左右,盛夏之夜,常需拥衾而眠,也是避暑之理想胜地。

在地质构造上,汤口与黄山风景区一脉相承。

黄山主脉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断层、节理极为发育,加之多种外力作用于不同构造、不同性质的岩体,形成群峰如林、雄伟壮丽之态势。

黄山盛景以峰为体,而山上之溪涧必行山谷而下,在谷底悬崖之处,飞瀑落地而击石,久而久之,掘成深潭;在谷底坡度突然陡峻或直立处,折而骤下,形成瀑布。

如果说山水相映、动静结合赋予黄山勃勃生机的话,那么山上以峰林、怪石、奇松著称,黄山南麓的汤口则以峡谷幽深、悬瀑飞落、潭池溢彩闻名,多姿多彩的水景与雄奇壮观的山景相互依存,交相辉映,构成汤口旅游资源的显著特色。

汤口始建于唐代,古称汤川。

因境内逍遥溪上游温泉,水温如汤,其味芳香,旧称温汤,而汤口是进入温汤之路口,故明代万历年间该称汤口。

汤口原属徽州地区歙县,是区乡政府所在地。

1983年12月1日撤消太平县成立县级黄山市,汤口乡划归县级黄山市管辖,1984年12月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1987年成立地级黄山市后,隶属黄山市黄山区。

现汤口镇镇域面积129.35km2,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26万。

改革开放前,汤口是个以林茶为主的闭塞贫穷的山区小镇。

自1979年黄山对外开放以来,随着黄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汤口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形成了“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以加快村镇建设步伐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黄山区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的乡镇,进入黄山市小康镇、九强镇行列,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发展。

黄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黄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黄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征求意见稿)黄山市规划编审中心黄山市规划设计院2013.6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强制性内容 (4)第三章建设用地 (5)第四章建筑容量控制 (6)第五章建筑间距 (7)第一节一般规定 (7)第二节住宅建筑间距 (7)第三节非住宅建筑间距 (10)第四节住宅与非住宅建筑间距 (10)第五节其它规定 (11)第六章建筑退让 (11)第一节一般规定 (11)第二节退让用地边界 (12)第三节退让城市道路 (12)第四节地下建筑退让 (13)第五节其它规定 (14)第七章建筑高度 (15)第八章交通停车及地下空间 (15)第九章配套设施 (17)第一节公共服务设施 (17)第二节市政设施 (19)第十章绿地 (20)第十一章景观与环境 (21)第十二章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23)第十三章附则 (24)附录一:计算规则 (28)附录二:黄山市建设项目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试行) (29)附录三:名词解释 (32)附录四:建筑间距图标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有效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与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黄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详细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各项建设工程的实施,除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各项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本通则。

各区县的建制镇参照执行。

第三条黄山市控规体系由控规通则、地块控规图则二个层级组成。

控规通则既是城市建设开发的整体性控制、引导和控规的一般性通用规定,也是编制地块控规图则和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地块控规图则是根据城市建设时序、年度建设计划,市场开发需求等分期、分批编制的地块控规。

其主要内容是落实城市专项规划对地块的控制要求,明确各开发地块的使用性质、建设容量、建筑高度、配套设施等具体规划控制指标和其它特殊控制要求,成果以图则为主、文字为辅。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来源: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尤其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对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后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第二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保护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社区发展原则;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第三条规划期限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2007年至2025年。

共分两期:近期:2007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5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围,面积共160.6 平方公里。

具体边界如下: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

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第五条缓冲区范围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第六条性质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公众开展适度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场所。

黄山市城市控规通则

黄山市城市控规通则

本通则允许适建范围与规模控制要求
B 商业 服务 业设 施用 地
M 工业 用地
W 物流 仓储 用地
G 绿地
B14 旅馆用地
B3 娱乐康体 用地
Ml 一类 工业用地 M2 二类工业 用地 M3 三类工业 用地 W1 一类物流 仓储用地 W2 三类物流 仓储用地 W3 三类物流 仓储用地
G1 公共绿地
G2 防护绿地
4
表 2-1 中“本通则允许适建范围与规模控制要求”中相关设施的名词 解释详见以下说明:
(一)管理与服务设施:包括社区的居委会、警务室、服务中心、 服务站,及配套管理用房等;
(二)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包括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室)、社区体育 活动场地、室内外运动设施、社区绿地等;
(三)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包括小型超市、净菜市场、零售商店、 会所、食堂、餐饮、娱乐、邮政网点、电信营业厅,用于培训、金融、 保险、证券等的营业网点等;
第三节 混合用地 第九条 混合用地的使用 (一)混合用地是指当土地使用功能超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 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关于单一用地性质的适建用途要求时, 需要采用两种或以上用地性质组合表达的用地类别; (二)混合用地的用地代码之间可采用“+”连接,排列顺序原则上 按照建筑与设施所对应的建筑面积(如混合用地无建构筑物,则以用地
G3 广场用地
宾馆、旅馆、招待所、服 务型公寓、度假村等用地
1、A 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 类 中除了 B12 批发市场用地之外的商业服务业 设施(不超过总建筑规模的 50%) 2、一般道路交通设施、一般市政环卫设施
剧院、音乐厅、电影院、
歌舞厅、网吧以及绿地率
小 于 65%的 大 型 游 乐设 施、赛马场、高尔夫、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第一篇规划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

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
(1)中心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2)甘棠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甘棠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

具体范围为东至五里塔、饶村、方家;南至黄碧潭水库、二龙桥、大坞里;西至竹园二级水电站、谭家、肖黄山、彩虹桥;北至雾山、马家、弦瑞,总面积约83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1、城市性质
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

四、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51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85万人。

(1)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41.5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70万人。

(2)甘棠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为9.5万人,远期2030年为15万人。

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控制在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8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控制在44.7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7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甘棠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10.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第二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2015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万人,城镇
化水平为50%;远期2030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二、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规划构成“一群二片两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群”——黄山南部城镇群
要包括黄山南部中心城区、歙县的徽城、郑村镇、王村镇等;休宁海阳、
万安、齐云山镇等;岩寺的西溪南镇等。

2、“二片”——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
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汤口、甘棠、焦村、耿城、谭家桥、太平湖镇等风景区外围城镇,以旅游服务接待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
紧密联系的城镇建设区。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以碧阳镇、宏村镇、西递镇、祁山镇为节点,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强化各城镇的服务功能。

3、“两轴”——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镇发展轴
东西向屯景高速公路沿线、慈张线、皖赣铁路、徽杭高速公路发展轴及南
北向京福高速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205国道沿线发展轴。

三、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期末,黄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将形成五级结构。

1、一级城镇:黄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
2、二级城镇:甘棠城区,人口规模为15万人;
3、三级城镇:徽城、海阳、祁山、碧阳等四个城镇;
4、四级城镇:主要
是市域重点镇,包括呈坎、汤口、宏村、三阳、闪里镇、太平湖、仙源、深渡、王村、焦村、万安等27个城镇;
5、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24个。

四、市域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1、铁路
建设京福高速铁路、皖赣复线、黄杭高铁黄山段以及配套设施。

建设黄山
-金华铁路、铜陵-太平铁路黄山段。

2、市域公路系统
(1)市域高速公路建设
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由高速公路外环、合铜黄、徽杭、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构成,其中合铜黄、徽杭高速公路在中心城
区南部形成的南半环
为现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北半环,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
公路为规划高速公路。

(2)市域公路网络
市域公路网络主要解决市区与县城、县城与重点城镇、重点城镇与一般城
镇之间的相互联系,建设环黄山公路、环太平湖公路、许—谭公路,使偏远乡
镇到达中心城区的时间控制在1-2个小时。

3、航空港。

黄山机场按4E类标准规划控制,跑道延长至3200米,用地扩展到230公顷。

4、水运及港口。

规划建议在花山附近建设航运码头,恢复新安江—深渡—街口的水运。

五、市域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重点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
街区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景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典型的历史建筑、非物质
文化遗产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

第三篇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屯溪城区以向西北方向黄山经济开发区(新城区)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心城区集中紧凑向南发展为主;岩寺城区以向西、西北方向发展为主;新城区所在区域将成为黄山市中心城区未来的集中发展空间。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
二、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
增长边界内用地面积总计145.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水域、生态林地、储备用地等。

除国家及省重点工程经法定程序审批批准外,任何城市建设不得超过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线。

三、城市形态与结构
1、功能结构:多中心组团结构。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37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