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学生)
动物生物学--排泄系统
动物生物学--排泄系统1.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脊椎动物完善的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排泄器官1)原肾管是由外胚层陷入形成排泄管和焰细胞构成的盲管。
排泄管众多小分支末端为焰细胞,排泄孔通体外。
焰细胞由帽细胞和管细胞组成。
线虫类胚层形成特殊的原肾细胞作为排泄器官,是一种特殊的原肾管。
大腺细胞无纤毛和焰细胞,分为两种类型。
腺型属原始型类,通常由1-2个原肾细胞构成。
管型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H型,两条纵观侧线内的排泄管相连,呈H型。
横管伸出短管,末端排泄孔开孔于前体腹侧,体腔液中废物经侧线上皮进入排泄管排出。
2)后肾管环节动物典型的后肾管来源于中胚层,外胚层,按体节排列,一端为具纤毛的漏斗状肾口,开口于前一体节真体腔,另一端为肾孔,开口于本体节体表。
特化的隔膜小肾管。
排除体腔和血液内代谢废物与水分。
甲壳类等节肢动物头部1-2对后肾管演化成角腺,与小鄂腺,又称绿腺与壳腺,一对触角腺位于食管前的头胸部,排泄孔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
3)黄色细胞:环毛蚓等寡毛类的肠外有黄色细胞,吸收代谢产物后脱落在体腔液中,经胃口、后肾管排除。
4)围心腔腺:软体动物围心腔内壁上有围心腺,是扁平上皮细胞和纯结缔组织构成的分支体腺,将代谢产物排入围心腔,由后肾管排除。
5)静脉腺头足类静脉腺周围有海绵状静脉腺,腺体上一层具有排泄功能的腺上皮从血液中吸收代谢废物排泄入肾囊。
6)吞噬细胞河蚌等组织间的吞噬细胞,具有排泄功能。
7)马氏管是节肢动物中肠与后肠交界处发出的细管,蜘蛛网中的中胚层,昆虫纲由外胚层衍生而成。
8)腮:甲壳动物和鱼类的腮除了呼吸外,还有排泄功能,可排除多余盐分。
9)皮腮和变形细胞棘皮动物体腔液中的变形细胞吞噬氨和尿素等些产物,经皮腮排除。
10)脉球半索动物的中央窦前方有血管盘曲成球称脉球,将血液中代谢废物,过滤至吻肠,由吻肠排除。
11)肾脏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集中形成具有泌尿和重吸收功能的不同肾脏,以及具有导尿管、储尿功能的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第6章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的,就是在内环境中保持生命条件的稳定。 •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
件
贝尔纳(1813-1878) 法国生理学家
6.3.3 反馈调剂在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 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状态。
一种或多种细胞——器官——系统
6.1、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组织: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成的细胞群体,在机 体内起某种特定的作用。
3、脊椎动物体内4种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
覆盖在身体及其各部分的表面上
2、结缔组织
作用:联结与支持其他组织
韧带、肌腱、软骨、骨、脂肪组织、血液都是结缔组织
(1)正反馈:一个系统输出增加的信息传送到敏感 元件引起输出的增加。 如:体内常见的正反馈现象:排便,排尿,分娩, 凝血等 (2)负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增加信息传递到 敏感元件引起这个系统的输出减少。 如:调节血糖,体温和其他稳态
一、名词解释
1、组织(tissue) 2、器官(organ) 3、系统(system) 4、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3、肌肉组织
(1)作用:运动 (2)组成:肌肉细胞 (3)特点:可以收缩
肌细胞的组成及特点
4、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作用:构成一个通讯网络
神经细胞:能感受刺激并传到神经冲动,起控制和调节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屏障的作用
6.1.2 多种组织构成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6.1.3 若干个相关的器官又组成一个能完成特 定功能任务的系统
三、选择题
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大一
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大一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脊椎动物是地球上最进化的生物之一,拥有脊柱和脊椎骨。
本文将为您总结一些关于脊椎动物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类生物。
一、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和进化线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群:1. 鱼类:鱼类是最早进化出来的脊椎动物,主要特征是鳞片和鳃呼吸。
鱼类可以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两大类。
2.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最著名的两栖动物是青蛙。
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具有肺和皮肤呼吸,以及生活史中的蝌蚪阶段。
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可以分为蜥蜴、蛇、鳄鱼和龟鳖等不同类型。
爬行动物的特征是四肢承受身体的重量和表皮的角质化。
4. 鸟类:鸟类是羊膜动物中最为进化的类群之一。
鸟类的特征是具有羽毛和鸟喙,能够飞行并进行高度复杂的行为。
5.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
哺乳动物的特征是具有乳腺和发达的大脑,能够进行高级的学习和适应复杂的环境。
二、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起到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脊柱:脊柱是脊椎动物身体的主要支撑结构,由一系列的脊椎骨组成。
脊柱不仅能够支撑身体,还保护了脊髓。
2. 骨骼:脊椎动物的骨骼由骨头、关节和软骨组成。
骨头提供支撑和保护,关节使得动物能够进行运动,软骨则起到减震的作用。
3. 头骨:头骨是脊椎动物头部的支撑结构,保护了脑部和感觉器官。
头骨的形状和结构因不同的物种而异。
4. 四肢:脊椎动物的四肢分为前肢和后肢,用于移动和捕食。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不同,四肢形状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三、脊椎动物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是维持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
这些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通过气管、肺和鳃等器官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和进化历史,呼吸器官也呈现出多样性。
2. 心血管系统:脊椎动物的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脊椎动物 各纲的各器官系统 比较
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比较1.脊椎动物皮肤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调节体温、呼吸、感觉、运动、排泄、分泌和生殖等功能。
从各纲的特点来看:圆口纲:皮肤裸露,结构简单,表皮细胞之间夹有一些单细胞腺体。
鱼纲:皮肤由真皮和表皮组成,并具有鳞片。
表皮细胞间有粘液腺。
两栖纲:皮肤裸露,粘液腺丰富,部分还具有毒腺。
爬行纲:表皮角质化,缺少粘液腺,惟有角质鳞片或甲。
哺乳类和鸟类:鸟类的羽毛和哺乳类的毛都是表皮的衍生物。
鸟类的皮脂腺不发达(仅有尾脂腺),哺乳类的皮脂腺发达。
2.脊椎动物循环系统(如下图)各纲脊椎动物动脉弓和心脏比较图(1)圆口纲:开始出现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
(2)鱼纲:属于简单的类型,其本身只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连接心房的有一个静脉窦,连接心室的有一个动脉圆锥(软骨鱼类)或动脉球(硬骨鱼类)。
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心脏内的血,完全是缺氧血。
(3)两栖纲: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血液循环由单循环变为不完全双循环。
动脉弓数目减少,保留三、四、六对。
(4)爬行纲:心脏静脉窦退化而成右心房的一部分,动脉圆锥退化消失,除心房具有分隔外,心室具不完全分隔,动脉弓仍保持颈动脉、体动脉弓和肺动脉。
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5)鸟纲和哺乳纲:心脏已分隔为二心房、二心室。
静脉窦完全退化,鸟类左体动脉弓退化,右体动脉弓保留。
哺乳类保留左体动脉弓,是完全的双循环。
3.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如下图所示)脊椎动物肺脏发展的几个阶段(1)鱼类:软骨鱼类鳃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直接通体表或具膜质鳃盖。
硬骨鱼类鳃间隔退化,鳃裂不直接通体外,有鳃盖保护。
(2)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行肺和皮肤呼吸。
肺囊状,分隔简单。
行咽式呼吸,皮肤辅助。
(3)爬行类:完全肺呼吸,囊状肺,分隔复杂,呈海绵状,具有胸廓,胸式呼吸。
(4)鸟类:肺特殊,内部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形成细支气管树。
具有特殊的气囊系统可进行双重呼吸。
(5)哺乳类:肺由导管部、呼吸部和肺间质三部分构成,微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
脊椎动物总结
原始有头类主要特征是出现了头部和脊柱,增强了活 动能力和适应性。它可分为两支:一支比较原始,没 有上下颌,适应性很差,不久多被淘汰,只存留了七 鳃鳗和盲鳗等少数圆口类动物;另一支产生上颌和下 颌,增加了捕食的能力,并出现了偶鳍,有利于主动 的生活,成为鱼类的祖先。生活在水中的古软骨鱼类 演化为原始硬骨鱼类。原始硬骨鱼类分为两支:一支 进化为辐鳍亚纲的鱼类;另一支进化为总鳍亚纲和肺 鱼亚纲的鱼类。 从水栖生活转入陆栖生活的过程中,动物体的结构必 需有极大的变化,如由鳃呼吸变为肺呼吸,循环系统 也相应地变化;偶鳍转变为能支持身体的四肢;具有 能动的头部等。古总鳍鱼类比较具备了这些条件,它 不但具有内鼻孔和肺,其偶鳍的结构与陆生动物的五 趾型的附肢也很相似。这就提供了演化的内在条件, 再加上外界因素,使古总鳍鱼类逐渐演变为原始的两 栖类。
八、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的功能是排出体内尿素、尿酸等 含氮代谢废物,并通过排出体内过多的水 和离子,或选择性地保留离子,以维持体 内渗透压的平衡。 排泄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组成(鸟 类及部分爬行类无膀胱)。两栖类的皮肤、 哺乳类皮肤中的汗腺,也参与排泄作用。 脊椎动物的肾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三)植物性神经的作用是支配动物机体内脏的生 理机能。植物性神经不受意志支配,所以又称为自 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三)感觉器官 脊椎动物的感觉器官主要有皮肤、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皮肤感觉器是各种动物普遍存在的,最原始的形式是由感觉神经 末梢分布于表皮而成。较为进步的则是形成触觉细胞或触觉小体。 还有特化的皮肤感受器如蝮蛇的颊窝,能觉察出与周围气温只有 0.003℃的变化。 视觉器为眼,从鱼类起,脊椎动物眼睛的构造基本相似,只是在 视网膜上确定视象焦点的调节方法不同。 听觉器在圆口类和鱼类只有内耳,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中耳,外 被鼓膜,内有耳柱骨。哺乳类的听骨已由1块增加为3块,并出现 了外耳道和外耳壳。 嗅觉器一般在鼻腔内。圆口类只有一个外鼻孔和单个嗅囊。鱼类 一般有成对的外鼻孔和成对的嗅囊。陆生动物由于呼吸空气,其 嗅觉器和口腔相通,因而出现了内鼻孔。两栖类的内鼻孔开口于 口腔的前部,羊膜动物内鼻孔后移到咽部。内鼻孔出现后,鼻腔 就兼有嗅觉和呼吸两种作用。 味觉器是比较原始的感受化学刺激的器官,在各类动物中部保存 着原始的味蕾构造。
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结构有哪些特点?
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结构有哪些特点?
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 分支式气管-支气管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由分支式气
管和支气管组成。
气管是连接口腔和肺部的管道,通过支气管分支
将空气输送至肺部。
2. 肺:脊椎动物使用肺进行气体交换。
肺被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位于胸腔内,与其他器官相连。
氧气通过呼吸过程进入肺部,与血
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然后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
3. 膈肌: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还包括膈肌。
膈肌是位于胸腔和
腹腔之间的肌肉组织,是呼吸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当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使得空气进入肺部;当膈肌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帮助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 流通的运输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相互作用,将氧气输送至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血
液中的红细胞通过呼吸系统与肺部中的气体进行交换,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5. 表面积的增大: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通过增加肺部和呼吸膜的表面积,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区域。
这种增大的表面积有助于增加气体交换效率。
总的来说,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结构与气体交换和循环系统密切相关,通过肺、支气管、气管和膈肌等器官的协调工作,实现了持续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皮肤、运动器官、消化器官
肩带:一般不与头骨和脊柱相连,主要骨块为肩胛骨、锁骨、乌喙骨 软骨鱼类:软骨棒 硬骨鱼类:肩带与头骨愈合 四足类:肩带不与头骨和脊柱相连,两栖类肩带为固胸型和弧胸 型;乌喙骨在哺乳类退化;鸟类锁骨V型;奔跑型动物 无锁骨 腰带:四足类三块:髂骨、坐骨、耻骨 因是承重的功能,结构稳定并永远与脊柱相连;随进化出现孔洞
爬行类
眶蝶骨 额 泪 眶上骨 完整的次生腭(鳄类)将口腔与鼻腔分开,使内鼻孔后移;骨化完全; 鳞骨颧突 骨骨 鼻 鳞骨 头骨为高颅型;自接型;单枕髁;具颞窝(鳄类完整双颞窝,鸟类双颞 骨 顶骨
窝,与眼窝愈合;龟鳖类为无颞窝型)
上枕骨
鸟 类
侧 头骨高颅型,且高度愈合,骨片轻,内有蜂窝状小腔;双颞窝(与眼窝 鼓骨 面 上颌骨颧突 颧骨 鼓泡 合),次生腭不完整;单枕髁 前颌骨
横突
带骨(肩带和腰带)和附肢骨(偶鳍和四肢骨)
肋骨
脊柱、肋骨及胸骨
脊 椎 动 物 脊 椎 骨 椎管
脉管
椎体的类型与椎间关节
双凹型 鱼、低等有尾类、低等爬行动物
后凹型
有尾类(蝾螈)、少数爬行类
前凹型
无尾类和爬行类
异凹型
即马鞍型;鸟类
双平型
哺乳类
脊 柱
脊椎骨产生顺序: 脊柱进化: 圆口类 鱼 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 类
哺乳类: 高度分化,结构机能无明显变化
体腔和系膜
体腔:中胚层侧板中间的空腔 鱼类--两栖类及绝大多数爬行类:围心腔1和胸腹腔1 鳄类和鸟类: 围心腔1、胸腔2、腹腔1(以结缔组织的斜隔分开) 哺乳类: 围心腔1、胸腔2、腹腔1(肌肉质的横膈 )
系膜:在体腔的背腹位置,为两层的腹膜 背系膜,腹系膜(因两侧体腔在腹部打通而大部分退化)
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
有尾两栖类如泥螈的肺构造极为简单 . 只是 l 薄 对 壁的囊状物 , 内壁 光 滑 或仅 基 部 稍 有 隔 膜 , 体 交 换 的 气 面 积有 限 , 们 主 要 还 是 通 过 皮 肤 和 外 鳃 来 进 行 气 体 交 它 换 无 尾 两 栖 类 的肺 内呈 蜂 窝 状 , 肺 的 表 面 面 积 还 不 但 大. 皮肤 呼 吸 仍 占有 重要 地 位 。
在 脊 椎 动 物 由水 上 陆 漫 长 的演 变 过 程 中 , 吸器 官 呼 发 生 了下 列 方 面 的 进 化 吸 方 式 ; 呼 气体 代谢 表 面 积 { 呼 吸 的 机 械装 备 : 吸 道 趋 于 专 化 。 呼
1 由鳃 呼 吸 演 变 为 肺 呼 吸 鱼 类 用 鳃 呼 吸 ( 图 1 。 软 骨 鱼 如 鲨 的鳃 间 隔 特 见 )
维普资讯
脊 椎 动 物 的 呼 吸 系 统
杨 国 华 程 红 ( 北京大 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7) 081
脊 椎 动 物 的 呼 吸 系统 主要 来 源 于 内胚 层 , 括一 系 包 列 呼 吸 器 官 如 鳔 、 和 呼 吸道 等 。这 些 器 官 虽 然 在 外 形 肺 上 各 有 特 点 , 由于 行 使 相 同 的功 能 而在 结 构 上 具 有 共 但 同 的 特 征 : 有 将 组 织 或 机 体 与 外 部 环 境 隔 开 的 湿 润 薄 具 膜 , 薄 膜 面 积 很 大 { 有 与 薄 膜 紧 密 相 连 的 丰 富 的 毛 且 具 细血 管 ; 静 脉 血 管 中 血 液 的 o。 C 量 与一 般 情 动 与 O 含 况 相 反 , 如鳃 动 脉 和 肺 动 脉 内古 缺 氧 血 . 出鳃 动 脉 例 而
生物竞赛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进化顺序比较
植物性神经:
分为交感和付交感两种,支配动物内脏的生理机能, 是不随意神经(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神经节 付交感神经:脑和脊髓后部的部分神经和付交感神 经节(脏器附近) 交感与付交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感觉器官
听觉:圆口类仅有内耳,两栖、爬行有中耳(内 耳 结构逐渐完善)鸟类、哺乳类有外耳(内 耳 结构逐渐完善、哺乳有耳蜗) 视觉:眼是胚胎期间脑室向外突出的产物基本结 构 变化不大,但调节方法各不相同 鱼类:镰状突调节晶体与视网膜之间距离 两栖类:开始有眼睑、瞬膜
消失
消失
消失
消失
第二对鳃 第一对鳃 颈动脉弓 颈动脉弓 颈动脉弓 颈动脉弓 动脉 动脉
第四对动脉 弓
第五对动脉 弓 第六对动脉 弓
第三对鳃 第二对 动脉 鳃动脉
第四对鳃 第三对 动脉 鳃动脉
体动脉弓 体动脉弓 右体动脉 左体动脉弓 弓
消失 消失 消失 肺动脉 消失 肺动脉
第五对鳃 第四对鳃 肺皮动脉 肺动脉 动脉 动脉
从同型齿——异型齿 由多生齿——再生齿 由端生齿(或侧生齿)——槽生齿 由数量多而不定——数量少而恒定 咽
水生咽部有鳃 陆生胚胎时也有鳃裂、以后演变成支
气室、扁桃体、甲状旁腺、胸腺等
食道和胃
文昌鱼和无颌类无食道与胃的分化 鱼类开始出现胃(与颌的出现,捕食能 力加强有关) 鸟类有嗉囊、腺胃、肌胃之分,反刍类 有4个胃(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原始脊椎动物只有肠上皮产生酶、以后 发展到胃(如胃蛋白酶)只有哺乳类从 口腔的唾液腺产生酶
方骨
关节骨 耳柱骨 舌骨 消失、剩 余 舌喉和气 管的软骨
砧骨
锤骨 镫骨 舌骨 部分变 成支持
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椎的动物,脊椎动物是现今地球上最为优美、繁盛的动物群体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关于脊椎动物的基本知识和分类特征。
本文将系统介绍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的知识点。
1. 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五大类。
它们的分类特征是脊椎、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分化。
2. 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是由骨骼、肌肉和关节三部分组成的。
骨骼系统是脊椎动物体内最为重要的组织之一。
在骨骼系统中,脊椎骨是最为关键的部位,可以保护和支撑脊髓和神经系统。
3. 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部分。
其中,肠道内侧壁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可以增加吸收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4. 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大小和结构因不同的脊椎动物种类而异。
血液是脊椎动物体内流动的液体,它可以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5. 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鳃、肺、气管和喉部等。
鳃和肺是两种不同的呼吸器官,它们的适用范围也不同,一般而言,水生动物使用鳃呼吸,陆生动物则使用肺呼吸。
6.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神经系统是脊椎动物体内信息传递的关键系统,也是它们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表现。
7. 脊椎动物的繁殖系统脊椎动物的繁殖系统主要包括生殖器官和内分泌系统。
繁殖模式因不同物种而异,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繁殖系统为外部受精,鸟类和哺乳动物则为内部受精。
结语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的知识点总结。
脊椎动物的优美和适应性是人们生物学探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希望广大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不断深入了解动物世界的奥妙和美丽。
脊椎动物
第四节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chalochordate)
头索动物:是一群钻沙少动,被动取食,终生 具有脊索动物门典型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 咽鳃裂)古老海栖动物。 分布很广,遍及热带、温带的浅海域。 头索动物的脊索不但终生保留,且延伸至神经 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又因此亚门动物都缺乏 真正的头和脑,所以又称无头类。
呼吸:当水流流经鳃裂时,即完成气体交换。有人认为文 昌鱼纤薄的皮肤也具直接从水中摄取氧气的能力。
5、血液循环 闭管式循环,心脏尚未形成,但咽部腹面具有搏动能力 的腹大动脉和(鳃动脉),血液中没有细胞,没有血红素(呼 吸素),故血液无色。循环途径与脊椎动物基本相同。 一条腹大动脉 (ventral aortal) 的血液向前流,经数条 鳃动脉 (branchial arteries) 到鳃裂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动 脉血后注入成对的背大动脉根,向前供应各器官,向后汇合为 一条背大动脉 (dorsal aorta) ,血液向后流供应体后各器官 和内脏。动脉血在组织细胞内经呼吸又变为静泳血,左右前主 静脉 (anterior cardinal vein) 和两条后主静脉 (posterior cardinal vein) 的 血 液 全 部 汇 流 至 一 对 横 形 的 总 主 静 脉 (common cardinal vein) , 左 右 总 主 静 脉 会 合 处 为 静 脉 窦 (sinus venosus)。然后流入腹大动脉。
第十五章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包括全部脊 椎动物和一些没有脊椎骨的脊索动物。
主要特征(共同特征、三大特征):
1、脊索(notochord):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 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 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内胚层)。 A、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具有脊索; B、有的种类仅见于幼体; C 、高等脊索动物,只有胚胎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 时,即被分节的脊柱所取代,称这类动物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7)排泄 鱼类的肾脏属于中肾。肾脏除了有泌尿的功能之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调节体内的水分,使之保持 恒定。 (8)神经和感觉 脑虽有明显的五部,但大脑所占的比例还 很小,且硬骨鱼类的大脑背面还只是上皮组织,没有神经细 胞;鱼的晶状体呈圆球形,没有弹性,其曲度又不能改变, 只能靠晶体后方的镰状突起来调节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距离, 所以鱼类是近视的;大多数鱼类没有眼睑,因此鱼眼经常张 开,不能关闭;鱼类只有内耳。 (9)生殖 鱼类的生殖器官主要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两部分 组成,生殖腺一般都成对,左右对称。都是雌、雄异体,体 外受精,体外发育。
卵生或卵胎生。产羊膜卵。
陆栖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和某些种类的幼体期有鳃 裂,成体时消失或变为其它结构。
附.其它特征
1.密闭的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 2.如果心脏存在,总是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3.大多数脊索动物血液具有红细胞,其中的血红蛋
白是高效能氧的运载者。 4.尾部如存在总是在肛门后方,即“肛后尾”。 5.骨骼为来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 6. 两侧对称身体分节的后口动物。 7. 身体有三个胚层,体腔为次生体腔。
(2)鳍的种类及功能 鱼类的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
一对;另一类是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 偶鳍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改变运动方向和拨水划行的
作用。背鳍和臀鳍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鱼左右倾斜和摇摆。尾 鳍有推进平衡和转向的作用。尾鳍类型有原形尾、歪形屋和 正形尾等三种。
(3)侧线的结构与功能 侧线鳞有规律地排列形成一条线纹就叫侧线。鱼类的侧线器
官是重要的感觉装置,能感受低频振动,判断水流及周围环境情 况。
脊椎动物各系统演化
一、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骨骼观察经制备好的骨骼标本,了解其特点。
◆鱼类脊柱的分化程度很低,脊椎只有躯椎(trunk vertebra)和尾椎(caudal vertebra)两种。
◆躯椎附有肋骨(lib),尾椎特具脉弓,容易区分。
◆鱼类特有的双凹形(amphicoelous)椎体。
鱼类成对的附肢骨骼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这是其骨骼系统的特点之一两栖类◆分颈椎(cervical vertebra)、躯干椎(trunkvertebra)、荐椎(sacral vertebra)和尾椎(caudavertebra)。
具有颈椎和荐椎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
◆颈椎1枚,又称为寰椎(atlas)◆躯干椎7-200枚,12-16枚(有尾两栖类),无尾两栖类最少为7枚,无肋骨。
◆椎体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
少为双凹型。
◆荐椎1枚。
◆尾椎在无尾类中为1枚爬行类❖出现了枢椎、2枚荐椎。
寰椎与头骨的枕骨髁作关节,能与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状突上转动,从而使头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与两栖动物的比较:两栖动物:颈椎(1枚)+体椎+荐椎(1枚)+尾椎爬行动物:颈椎(2枚)+胸椎+腰椎+荐椎(2枚)+尾椎❖有发达的肋骨,一部分胸椎的肋骨与胸骨形成羊膜动物特有的胸廓(throax),它与保护内脏器官和加强呼吸作用的机能密切相关❖蛇类不具有胸骨,其肋骨具较大的活动性,并借助皮肤肌支配腹鳞,以完成特殊的运动方式肩带有十字形上胸骨(而非胸骨的组成部分)四肢与身体长轴呈横出的直角相交,肩臼浅小。
故爬行动物在停息或爬动时都保持着腹部贴地的姿态。
鸟类☐鸟类的脊柱可分5区,即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颈长,颈椎数目较多。
颈椎的特点是活动性很大,其椎体呈马鞍型,称为异凹型椎体。
这种类型的椎体是鸟类所特有的,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鸟头能转动180°,某些鸮形目的鸟头甚至能转动270°。
☐胸椎5~6枚。
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
脊椎动物总结
总结:1、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双接式:颌弓通过它本身和舌颌软骨与脑颅连接起来,见于原始的软骨鱼、总鳍鱼。
舌接式:颌弓借舌颌骨与脑颅连接。
多数软骨鱼和硬骨鱼属于这种类型。
自接式:颚方软骨直接与脑颅相连,其上的方骨与下颌的关节骨成关节。
见于肺鱼和路生脊椎动物。
颅接式:上颌颚方软骨直接与脑颅愈合,方骨和关节骨变为中耳的听小骨,下颌的齿骨直接连接脑颅。
见于哺乳类。
2、脊椎动物咽颅的演化:原始有头类咽弓名称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鸟类哺乳类第一对咽弓颌弓颚方软骨(上颚)方骨方骨方骨砧骨麦氏软骨(下颚)关节骨关节骨关节骨锤骨第二对咽弓舌弓舌颌软骨舌颌骨耳柱骨镫骨角舌软骨基舌软骨舌器舌器舌器舌器第三对咽弓鳃弓第一鳃弓咽鳃软骨(2)上鳃软骨(2)角鳃软骨(2)下鳃软骨(2)基鳃软骨(1)与软骨鱼相同,但通常骨化舌器舌器舌器第四对咽弓第二鳃弓舌器舌器甲状软骨第五对咽弓第三鳃弓甲状软骨第六对咽弓第四鳃弓会厌软骨第七对咽弓第五鳃弓喉部软骨喉部软骨喉部其他软骨陆生动物呼吸系统的演变趋势1)呼吸表面积逐渐扩大2)呼吸的机械装置更加完善:①两栖类的呼吸运动是借助口腔底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
②爬行类开始形成了胸廓,通过肋间肌的收缩完成呼吸。
③鸟类在静止时胸腹式呼吸,飞行时利用翼的扇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张,完成呼吸。
④哺乳类依靠膈肌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作用完成胸腹式呼吸。
3)呼吸道和消化道逐渐趋于分开:①两栖类的呼吸通道和食物通道在口咽腔处形成交叉。
②爬行类的鳄到哺乳类,形成了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4)呼吸道进一步分化,发声器逐渐完善。
脊椎动物心脏各部分的比较:圆口类软骨鱼硬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静脉窦有有有有退化并入心房动脉圆锥无有动脉球有无无心房 1 1 1 2 2 2心室 1 1 1 1 1(有室间隔)2各纲脊椎的特点:⑴圆口纲:终生具脊索,出现脊椎雏形(神经弧片)。
⑵鱼纲:体椎(具肋骨),尾椎(具脉弓),双凹椎体,具脊索痕迹。
脊椎动物系统第三节_呼吸系统
第三节呼吸系统2.3.1动物呼吸系统的演化1、无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低等无脊椎动物大多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体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出现了多种专门行使呼吸功能的器官,由表皮演变而来。
2、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鱼类等水生脊椎动物用鳃呼吸。
陆生脊椎动物出现了专门的呼吸器官——肺。
两栖类的幼体在水中生活, 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两栖类是用肺呼吸。
肺的结构简单,由于肺呼吸不完善,还需要皮肤呼吸加以辅助。
爬行类和哺乳动物,肺的结构出现蜂窝状的褶或肺泡。
鸟类的呼吸系统:具有发达的气囊系统,气囊与肺气管相通。
鸟类的呼吸方式为独特的双重呼吸,效率更高。
双重呼吸: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空气都是按照一个方向连续进入肺部。
2.3.2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人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等器官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
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各级分支。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主要功能:进行气体交换,还包括发音、嗅觉等功能。
肺的结构: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
肺实质包括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和肺泡,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
肺的呼吸部是肺泡管和肺泡囊和肺泡。
肺泡:半球形的囊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结构单位。
2.3.3呼吸运动呼吸: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了吸气和呼气。
呼吸过程:外呼吸、气体在血液内运输和内呼吸。
外呼吸:外环境与血液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是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内呼吸(组织呼吸):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也包括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细胞呼吸)。
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胸式呼吸:由肋间肌舒张和收缩引起的呼吸动。
腹式呼吸:由横隔膜升降引起的呼吸动作。
事实上,一般人进行的是混合呼吸。
肺活量:尽力吸气之后,从肺内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脊椎动物部分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脊椎动物学第三章脊椎动物亚门
第三章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概述第一节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最高级的一个亚门,与低等脊索动物(尾索动物、头索动物)相比较,在生活方式上和动物体的机能结构上都有显著的不同。
低等脊索动物营少活动的或固着的生活方式,整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机能都处于较低级的水平;而脊椎动物却相反,是沿着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进化的,发展出来更为高级的机能结构(图3-1,图3-2)。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可归纳如下:1.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具有复杂结构的脑。
同时头部出现了集中的感觉器官。
脊椎动物的脑进一步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等五部分。
愈益发达和集中的神经中枢是脊椎动物重要的特点,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它们是“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
脊椎动物出现了嗅、视、听等集中的感觉器官。
有了脑和感官,再加上保护它们的头骨,就构成了明显的头部。
因此,本亚门又称有头类(Craniata)。
2.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了脊索,成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
脊柱是由一个个的脊椎骨(vertebra)所组成的。
脊椎动物(vertebrate)就是因为具有脊椎骨而得名。
在低等脊椎动物中,脊索仍起着主要的支持作用,终生保留;而在较高级的脊椎动物中,则只在胚胎时期有脊索,以后就被新的支持结构脊柱所代替,脊索本身仅留残余或完全退化。
脊柱进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增加坚固性,另一方面是增加灵活性;由分化少到分化为颈、胸、腰、荐、尾等五部分。
脊索是脊柱的前驱,脊柱是脊索的承替,在胚胎发生过程中是如此,在脊索动物的系统进化历史上也是如此。
3.咽囊与鳃裂。
脊椎动物在胚胎的早期,咽部的内胚层向两侧各突出6个咽囊(pharyn -geal pouches),与此相对,表面的外胚层也向内凹,最后与咽囊打通形成鳃裂(gill slits)(图3-3)。
水栖脊椎动物鳃裂终生存在,各鳃裂之间的咽壁上形成鳃的结构,作为呼吸器官;陆栖脊椎动物发展了肺呼吸,胚胎时期也都形成咽囊,但只有少数咽囊暂时性地打通形成鳃裂,以后又复关闭,各对咽囊以后转变为其他结构。
脊椎动物各系统演化
脊椎动物起源假说广泛认同的脊椎动物起源分“四步走”的假说。
该假说认为,在动物演化大树的两大基本分支谱系中,位于后口动物谱系顶端的脊椎动物与原口动物谱系没有直接联系,它根植于后口动物脊椎系的演化轮廓是:从现在最低等的后口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为始点,先后经由仅在尾部具有脊索的尾索动物和脊索纵贯全身的头索动物,最后通过脊椎和头部构造的出现,诞生出该谱系的终端产物脊椎动物。
1999年昆明鱼和海口鱼的发现被英国《自然》杂志评论为“逮住第一鱼”,为难题的破解投进了一缕曙光。
2003年初,舒德干等人再度在《自然》杂志著文,他们通过对数百枚海口鱼标本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它们一方面已经开始演化出原始脊椎骨和眼睛等重要头部感官,另一方面却仍保留着无头类的原始性器官,从而证实了它们不仅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而且还属于地球上一类最原始的脊椎动物。
早期后口动物的系列性发现,不仅与现代动物学关于脊椎动物起源分“四步走”假说相一致,更重要的是添加了比这“四步走”更为原始的“第一步”,从而首次提出了脊椎动物起源至少分“五步走”的新假说。
这些始见于澄江化石库地层最底部的“第一步”动物群古虫类和云南虫类,是一些创生出咽腔型鳃系统的原始分节后口动物,极可能代表着学术界期盼已久的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分节的共同祖先与由于躯体特化而丧失分节性的后口动物(包括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十分有趣的是,尽管它们由于咽鳃的出现而引发了动物体在取食、呼吸等新陈代谢方式的重大革新而成为真正的后口动物,但其躯体却仍保留着其祖先的分节性特征。
舒德干解释说:“实际上,既出现创新特征又继承祖先某些原始性状的镶嵌演化是生物界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
”在这分“五步走”的演化系列中,“第一步”的动物类群十分奇特:对1400多枚海口虫标本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们不仅缺少脊索构造,而且在皮肤、肌肉、呼吸、循环、神经等器官系统上与脊索动物存在着根本区别;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其由6对外鳃组成的呼吸系统,这与较为高等的后口动物的内鳃迥然有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
皮质部 髓质部
M
SY IA O
输尿管
肾单位: 肾小体+肾小管
3.10 生殖系统 3.10 生殖系统
前列腺 输精管 阴茎 精巢
基本组成: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M
SY IA O
基本功能:
维持性征; 产生生殖细胞; 延续物种
M
基本功能:调节机体内环境
的稳定、代谢、生长发育、繁 殖、行为。 内分泌腺:是不具导管的腺体,其分
泌的活性物质(即激素)是随血液循环 运送到身体组织的。
3.6a 循环系统 3.6a 循环系统
基本组成:
血液——血浆、血细胞 心脏——心房、心室 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
M
SY AO I
基本功能:运输物质;抵
御疾病;调节体温。
血液循环系统
3.6b 循环系统 3.6b 循环系统
基本组成:
淋巴、淋巴管 淋巴器官——脾、扁桃腺、胸 腺、淋巴结
M
SY AO I
基本功能:回收组织中的多
余组织液,调节内环境稳定; 清除异物,抵御疾病;造血、 储血,调节血量(脾)。
淋巴系统
3.7 呼吸系统 3.7 呼吸系统
基本组成:
呼吸器官——肺(鳃) 呼吸通道——鼻、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细支气管 辅助结构——胸廓、气囊、横膈
M
SY IA O
基本功能:气体交换
3.8 消化系统 3.8 消化系统
基本组成:
消化道——口、口腔、咽、 食道、胃、肠、肛门 消化腺——肝脏、胰脏、唾液 腺、胃腺、小肠腺
M
SY AO I
基本功能:消化、吸收营
3 脊椎动物特征及器官系统 3 脊椎动物特征及器官系统
M SY IA O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具有脊柱或脊柱的雏形; 用鳃或肺进行呼吸;
M 具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
出现肾脏;
SY IA O
除圆口类外,均具有上下颌;
除圆口类外,均具有成对的附肢。
M
SY AO I
头部 颈部 躯干部 尾部
பைடு நூலகம்
脊椎动物的外形
3.1 皮肤系统 3.1 皮肤系统
基本组成:皮肤及其衍
生物如毛、羽、爪、甲、 鳞、某些皮肤腺等。
基本功能:保护;调节
体温;呼吸;感觉;运动; 排泄;分泌等。
皮肤的基本结构:表皮层和真皮层
M
SY IA O
3.2 骨骼系统 3.2 骨骼系统
基本组成:
软骨 硬骨 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廓 附肢骨骼:肢骨及其带骨
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淀粉酶 蛋白酶、 凝乳酶(成体无) 无
M
SY IA O
淀粉酶、蛋白酶、 脂肪酶 麦芽糖酶、肠肽 酶、乳糖酶、蔗糖 酶、脂肪酶
3.9 排泄系统 3.9 排泄系统
基本组成:
肾脏(泌尿)、输尿管(导 尿)、膀胱(储尿)和尿道
M
SY AO I
基本功能:排泄代谢废物,
参与水分、盐分和酸碱平衡的 调节,维持有机体内环境的稳 定。
M
基本功能:协调身体与外界环
境的统一;协调体内活动的统一。
间脑 端脑 嗅脑 大脑 中脑 小脑
M
SY IA O
延脑
鳄鱼(Alligator)的五部脑
槌骨 砧骨 镫骨
M
SY IA O
3.5 内分泌系统 3.5 内分泌系统
基本组成:
SY IA O
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 岛、肾上腺、性腺、胸腺等。
M
SY AO I
基本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造血;维持矿物质平衡
M
SY AO I
3.3 肌肉系统 3.3 肌肉系统
基本组成:
体肌——横纹肌 脏肌——平滑肌和心肌
基本功能:通过其本身的
收缩,使身体完成各种运动。
M
SY AO I
3.4 神经系统 3.4 神经系统
基本组成:
SY AO I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感觉器官——皮肤感受器、侧线器 听觉、平衡、视觉、 味觉、嗅觉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