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形成条件及天气共61页
大气层中的雷暴和极端天气现象
大气层中的雷暴和极端天气现象当我们仰望天空,有时会看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这就是雷暴。
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现象,它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还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在更广泛的范畴内,极端天气现象也日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雷暴是由大气中的对流运动引起的。
在温暖潮湿的空气中,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
上升的空气冷却凝结,形成云团。
当云团中的水汽不断凝结释放出热量,进一步加剧了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强烈的对流。
在这个过程中,云层内部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闪电的产生,并伴随着雷声和强风。
雷暴可以分为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和超级单体雷暴等类型。
单体雷暴是最常见的一种,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影响范围较小。
多单体雷暴则由多个单体雷暴组成,它们相互作用,使得雷暴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增加。
超级单体雷暴是最为强烈的一种,它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能够产生龙卷风、大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雷暴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闪电可能会击中建筑物、树木和电力设施,引发火灾和停电事故。
强风可以吹倒树木和电线杆,破坏建筑物和交通设施。
暴雨可能导致洪水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雷暴还可能对航空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航班延误和取消。
除了雷暴,极端天气现象还包括暴雨、暴雪、高温、寒潮、干旱等。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下大量雨水的天气现象。
它可能导致城市内涝、河流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房屋。
在一些山区,暴雨还可能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暴雪则是大量降雪的天气现象,它会给交通、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带来严重破坏,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活。
高温天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也有着极大的危害。
长时间的高温会导致人体中暑、脱水,甚至死亡。
高温还会加剧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寒潮则是冷空气迅速入侵,带来大幅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第五章雷暴
五、下击暴流
雷暴云的强烈下降气流达到地面,向四周围猛烈散开, 雷暴云的强烈下降气流达到地面,向四周围猛烈散开, 引起地面或近地面≥18m/s以上的雷暴大风 以上的雷暴大风, 引起地面或近地面≥18m/s以上的雷暴大风,这种强下降气 流就是下击暴流。 流就是下击暴流。 它的水平尺度一般为4—10千米,常引起低空强烈的水 它的水平尺度一般为4 10千米, 10千米 平和垂直风切变,严重影响低空飞行活动。 平和垂直风切变,严重影响低空飞行活动。 微下击暴流: 微下击暴流:在下击暴流的整个直线气流中常嵌有直径 不足4千米的小尺度辐散型气流,其地面风速达22m 22m/ 以上, 不足4千米的小尺度辐散型气流,其地面风速达22m/s以上, 称微下击暴流或微下冲气流。 称微下击暴流或微下冲气流。 这种微下击暴流能诱发出极强的垂直风切变和水平风切 对飞行威胁特别大,它所带来的强风, 变,对飞行威胁特别大,它所带来的强风,对地面设施会造 成严重破坏。 成严重破坏。
四、闪电
电场强度:3百万伏/米 电场强度: 百万伏/ 电流强度: 20万安培 电流强度:3万—20万安培 20 瞬间气温:1.5—3万度 瞬间气温:1.5 3
对飞行危害最多的, 对飞行危害最多的, 是雷暴的强大电场 电场。 是雷暴的强大电场。
闪电的危害: 闪电的危害:
强大电流通过机身,飞机的某些部位,如天线、机翼、 1. 强大电流通过机身,飞机的某些部位,如天线、机翼、 尾翼、雷达天线罩等,易遭雷击。 尾翼、雷达天线罩等,易遭雷击。机身易被电流击成小洞或凹 形斑点。非金属材料遭破坏。 形斑点。非金属材料遭破坏。 2. 闪电点燃油箱中的气体,造成燃烧或爆炸。 闪电点燃油箱中的气体,造成燃烧或爆炸。 强大的电场可使无线电通信中断, 3. 强大的电场可使无线电通信中断,电子设备受到干 个别部件磁化,磁罗盘出现误差,全罗盘指向雷暴。 扰,个别部件磁化,磁罗盘出现误差,全罗盘指向雷暴。 4. 可导致飞行员夜间眼睛短时失明。 可导致飞行员夜间眼睛短时失明。 外界气温± ℃范围内,又遇雨和乱流时,易造雷击。 外界气温±5℃范围内,又遇雨和乱流时,易造雷击。 避免办法:应距云体 千米 千米外 应选择± ℃ 避免办法:应距云体40千米外,应选择±5℃高度范围外 飞行。 飞行。
雷暴及其强对流天气
(二)冷涡雷暴
1、北方冷涡雷暴:出现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由 于这些地区下半年为暖湿空气控制,冷涡一到,上 空降温,空气层结变得不稳定,就会产生雷暴。 特点: 常出现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 具有不稳定的天气, 出现时天气变化很突然,在短时间内可从晴朗无云 到雷声隆隆 有明显的日变化,一半多出现在午后或傍晚。
当飞机误入雷暴活动区内,轻者造成人及损伤, 重者机毁人亡。因此,雷暴是目前被世界航空 界和气象部门公认的严重威胁航空飞行安全的 天敌。 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雷暴1600万次,平均每天 约发生4.4万次,每小时约发生1820次,所以每 一个飞行员都有可能遇到雷暴,特别是运输机 夏季飞行,差不多经常会遇到。 根据美国民航近年来因气象原因发生的飞行事故 分析统计,48起飞行事故中有23起与雷暴有关, 占事故总数的47.9% 据美国空军气象原因发生飞行事故分析统计,雷 暴原因占55—60%。这些统计数字也充分证明, 雷暴仍然是目前航空活动中严重危及飞行安全 的重要因素。
前些年,我国军民航都曾发生过飞机遭受雷暴击 伤和击毁的飞行事故。随着我国航空飞行事业的 快速发展,飞机遭遇雷暴危及飞行安全的几率也 明显增加。据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组反映,近几 年来,国航B—747航班在飞往美国和欧洲航线上, 都曾遭遇过雷电击伤飞机,好在机组处置及时果 断,才没有发生重大飞行事故。 飞机在暖季飞行,尤其是夏季飞行时,常会遇到 雷暴天气。对于从事航空飞行工作的人员来说, 了解雷暴的形成机制,清楚雷暴的危害,掌握雷 暴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飞越雷暴天气区, 确保飞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air mass CB
an air-mass CB is developing with the rise of temperature near the ground along the day. It occurs within a given unstable airmass and is not caused by the passage of a front
[浅谈雷暴形成条件与注意事项]雷暴天气注意事项
[浅谈雷暴形成条件与注意事项]雷暴天气注意事项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烈雷暴的发生,常伴随大风、大雨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有时人畜还受直接雷击造成伤亡现象,或引起火灾、或使建筑物倒塌,感应雷还能致电子设备损坏。
给人类带来灾害。
因此,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天气预报的分析和工业、农业、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雷暴的形成条件形成雷暴的积雨云发展旺盛,云的上部常有冰晶。
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
云中电荷的分布很复杂,但总的说来,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云的中、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云的下部前方的强烈上升气流中还有一范围小的正电区。
因此,云的上、下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放电,这就是平常所见得闪电现象,放电过程中,闪道中的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当云层很低时,有时可形成云地间放电,这就是雷击。
因此,雷暴是大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是积雨云及其伴生的各种强烈天气的总称。
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单个雷暴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2小时。
雷暴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一般伴有阵雨,有时还会出现局部的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强雷暴天气出现有时还带来灾害,如雷击危及人身安全,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直接遭雷击或感应雷的影响而损坏,有时还引起火灾等。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
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
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
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雷暴产生原理、雷达回波
二、内部结构分类 1、普通单体雷暴 single cell 2、超级单体雷暴 super cell 3、多单体雷暴 mult-cell 4、飑线雷暴 squall line
普通雷暴生命史 Air mass storm ——Single cell (水平5-10km,垂直12km,1小时。)
1、积云阶段cumulus: 持续上升气流。云中温度高。 The cumulus stage is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updrafts. 2、成熟阶段mature: 上升更强,倾斜。湍流十分强烈。 降水。飑锋(气温聚降、气压急升、风向突变、阵性大风 降水)。 闪电。Lightning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thunderstorms. Wind shear areas can be found on all sides of a thunderstorm, as well as directly under it. Thunderstorms reach the greatest intensity during the mature stage, which is signaled by the beginning of precipitation at the surface. 3、消散阶段dissipating:下降气流为主。丝缕云砧。Anvil shape A dissipating thunderstorm is characterized by predominant downdrafts.
(雷暴的抬升冲击力有 热雷暴 地形雷暴 天气系统雷暴)
第二节 雷暴生命史 第三节 雷暴的种类classify
一、形成系统分类 1、气团雷暴 Air mass storm 2、强雷暴 Severe storm:
雷暴的形成与预防
雷暴的形成与预防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雷暴常伴随大风、暴雨或冰雹的出现。
如果防护不当遭到雷击时,会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雷暴还能引起火灾,使建筑物倒塌,给人类带来灾害[1]。
因此,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天气预报分析和工业、农业和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雷暴的成因等,对如何保障日常生活中和自动气象站免遭雷击有很大的作用。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11′~33°32′,东经113°36′~114°13′;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型亚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每年出现雷暴的平均日数是21.4 d,出现时间多在3—11月,夏季(6—8月)出现最多,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雷暴出现日数较少。
近几年来,西平县夏季遭受雷击的次数逐年增多,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脑等)损失惨重,其中还有人员伤亡事故。
因此,加强对雷暴知识的了解非常重要。
1雷暴的形成条件雷暴是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其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冰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的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从而形成雷暴。
有闪电和雷鸣的雷电现象是成熟雷暴的重要特征,闪电是发生在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长距离、短暂的强电流放电现象,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火花,其可以发生在云中、不同云体间、从云体到周围空气或地面[2]。
大约1/3的闪电发生在云体与地面之间,闪电发生过程中,空气被加热到3万℃的高温,巨大的热量在短时间内导致空气快速膨胀,因而产生冲击波,变成隆隆的声波,称为雷鸣,其从闪光处向四周传播。
2雷暴来临前的气象要素变化一是气温变化。
雷暴来临前常受暖湿空气控制,常会感到闷热。
雷暴发生时,由于下降气流出现,因此气温骤然降低。
二是气压变化。
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气压一直下降。
但到成熟阶段,由于下降冷空气的出现,气压便突然上升。
这是因为雷暴附近地面气压场的变化,导致测站气压自记曲线上出现一个凸起的高峰,这个高峰和气压骤降的时间大致相同[3]。
雷暴形成条件及天气
2011-5-23
synoptic meteorology
by: Xieqian
17
成熟阶段
2011-5-23
synoptic meteorology
by: Xieqian
18
积雨云阶段Cb(成熟阶段) 积雨云阶段Cb(成熟阶段) Cb(成熟阶段
特点: 特点: 上升气流比积云阶段更强大 出现降水, 出现降水,降水的拖曳使得局部开始出 现系统的下降气流,等温线呈波状, 现系统的下降气流,等温线呈波状,上 升气流区温度高, 升气流区温度高,下降气流区温度低 云中下降的冷空气至地面后, 云中下降的冷空气至地面后,向四周辐 强烈冲击暖空气, 散,强烈冲击暖空气,促使新雷暴产生 产生并发展, 产生并发展,形成阵风锋 云体厚度很大,不同高度上组成不同, 云体厚度很大,不同高度上组成不同, 云顶成砧状。云中电荷积累,云顶达- 云顶成砧状。云中电荷积累,云顶达- 20度高度以上时 度高度以上时, 20度高度以上时,开始有闪电出现
浅谈雷暴形成条件与注意事项
浅谈雷暴形成条件与注意事项雷暴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比如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破坏设备设施、损毁农作物等。
因此,研究和了解雷暴形成条件及其防范对策,对于我们了解和控制天气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讨论雷暴形成条件之前,我们需要简要地了解雷暴的结构。
一般而言,雷暴是指热带气旋的某一部分上出现的降水,由于其降水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使得天气变得非常湿润热烈,就形成了雷暴。
因此,雷暴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三:首先是温度,大气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将会使空气变得很热很湿;其次是湿度,气压和湿度的变化会影响雷暴的发生;最后是风速,高风速会滞留热量,而低风速则会使空气中的热量不能有效散失。
当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条件都达到一定程度时,雷暴通常就会形成。
但是,雷暴更具体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许多气象学上的概念,这些概念把雷暴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步骤:层积云,上升气流以及冰晶沉降。
在层积云的形成中,大气中的湿热空气会致使云的积累,并且逐渐形成高空云层;在上升气流阶段,温度下降导致大气对流,云层向上升起,而且在空气倒置的强度变得充分的时候,雷暴的形成就可能会出现;最后,由于低温的空气把冰晶沉降下来,产生了雷暴的特征性现象,如电闪雷鸣、小冰雹等。
除了了解雷暴形成条件,我们还需要注意在防范雷暴方面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第一,采取全国性气象预警体系,及时提醒和警告民众准备应对雷暴的风险;第二,建立和推广防范雷暴的知识,加强教育,使人们更加了解雷暴及其防范措施;第三,加强对雷暴现象的监测,采取科学预警,提前发现雷暴后,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第四,对可能受到雷暴影响的地区安装地雷防护系统,减少雷暴造成的破坏。
总之,雷暴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了解其形成条件和防范措施,对于降低与其相关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努力研究相关的知识,积极采取对策,以保障我们的生活安全与福祉。
雷暴
雷暴来袭之前,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上空出现可怕的积雨云将整个天空遮盖。
世界各地闪电雷暴的精彩瞬间
希腊首都雅典一个雷雨天的夜晚,摄影师克里斯 库特西奥普罗斯驾车飞 奔至奥林匹克体育馆,拍下了强雷暴出现的瞬间。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闪电滑过天空,和灯火通明的神庙来了一次 “亲密接触”。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一道明亮的闪电划破夜空,直达一栋高层建筑的楼顶。楼顶 上的避雷针有了用武之地。
人们对雷暴的认识
雷霆之怒,声色俱厉。最早,人类对惊 天动地的霹雳和划破长空的闪电感到无比 恐惧。欧美人认为“雷电是上帝之火”, 中国古代信奉“雷公”、“闪母”。东汉 时期,王充在(沦衡)中最先试图从科学角度 阐述雷电现象,他断言雷是太阳热量激荡 空气而形成的。1752年7月,美国科学家、 避雷针的发明者富兰克林,冒险将风筝放 飞到雷电交加的空中,将电火引到地面, 从而证实雷电是大自然中的放电现象。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பைடு நூலகம்雷暴光顾“风暴追逐者”罗格 黑尔的房子。
印度南部花园城市班加罗尔,多条闪电汇集在天空。在闪电的映照下, 班加罗尔的高大建筑出现了双重影像。
印尼阿纳喀拉喀托火山再度爆发,一名摄影师拍下了爆发时的壮观景象, 并有幸拍到一条闪电击中正在喷发中的火山景象。
强雷暴袭击瑞士苏黎世,暴风骤雨的天气与苏黎世往日平静、安详 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彰显了大自然的力量。
雷暴常出现在春夏之交或炎热的夏天,大气中的层结 处于不稳定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 间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发生放电,有时雷声隆隆、 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雷 暴天气总是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联系在一起。在天气预报 中,人们常常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就是指伴有强风 或冰雹这种雷暴天气。 由于雷暴的发生发展与积雨云联系在一起,从雷暴云 的出现到消失,它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水平范围只 有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在时间尺度上也仅有2-3小时,因此, 这种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预报上有一定的难度。 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雷电会引起雷击火险,大 风刮倒房屋,拔起大树,果木蔬菜等农作物遭冰雹袭击后 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有时局地暴雨还引起山洪爆发、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雷暴的概念及形成原理教学内容
雷暴的概念及形成原理雷暴的概念及形成原理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
它产生在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
产生雷暴的积雨云,称做雷暴云。
【雷暴发生的条件】雷暴会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并且会制造大量的雨水或冰晶。
通常其发生有三种特定情况:➢地球大气层低空带的湿度很高,这可以由露点温度观察得到➢高空与低空的温度差异极大,亦即是气温递减率极大➢冷锋(使暖气团抬升)受到外力的逼迫而汇聚PS:阻挡层是指温度递减率很小、等温或逆温的气层。
又称:稳定层、等温层、逆温层,还常称“暖盖”。
作用:①限制、抑制对流的发展;②积聚不稳定能量,使积聚的不稳定能量集中释放。
【雷暴的分类】根据冲击力可以将雷暴分为:热雷暴、地形雷暴、天气系统雷暴(锋面雷暴、冷涡雷暴、空中槽和切变线雷暴、副热带高压(太高)西部雷暴)➢地形雷暴:它是暖湿不稳定空气在山脉迎风坡被强迫抬升而形成的雷暴。
在山岭地区,当暖空气经过山坡被强迫上升时,在山地迎风的一面空气沿山坡上升,到一定高度变冷而形成雷云;但到了山肪背风的那一面,空气沿山坡下沉,温度升高,雷雨消散或减弱。
特别是在滨海的山岳地带,近海的一面山坡上便常易有雷雨发生,这是由于海风潮气特重的缘故。
➢热雷暴:因热力抬升作用而形成,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
常常出现在大陆夏季闷热、无风和晴朗的夏天的午后。
➢锋面雷暴:在两个大的气团移动的界面上,也就是在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的锋面上发展起来的雷暴。
这时冷空气总在暖空气下面,排挤暖而湿的空气,并把它抬升起来,于是引起当地的天气的急剧变化。
冷锋、暖锋、静止锋上都可产生雷暴,但以冷锋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较强,而暖锋雷暴较少。
【雷暴的生命周期】雷暴的生命周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积云阶段、成熟阶段及消亡阶段。
➢积云阶段:云较四周的空气暖和,因此云内部的空气加速向上升,并很快升到温度远低于凝点的高度。
所以四周大量的小水点、冰晶或雪片向云内汇聚,这时只有不断增强的上升气流而没有下降气流。
气象雷暴
雷暴“雷暴”一词指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交作的激烈的放电现象,同时也指产生这种现象的天气系统。
雷暴一般伴有阵雨,有时则伴有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天气现象。
通常把只伴有阵雨的雷暴称为“一般雷暴”,而把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雷暴叫做“强雷暴”。
1.雷暴的结构及雷暴的天气成因一、雷暴的形成条件雷暴是由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产生的,形成强烈的积雨云需要如下三个条件:(1)深厚而明显的不稳定气层(2)充沛的水汽(3)足够的冲击力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对流性天气,深厚而明显的不稳定大气层具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强烈对流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充沛的水汽,一般是形成庞大的积雨云体,兴雨降雹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水汽凝结时释放的潜热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
雷鸣、闪电、及强风所需的能量都是从云中水汽凝结时释放潜热得到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雷暴是自我发展的:产生的降水越多,被释放到雷暴中的能量也越多。
但大气中不稳定能量和水汽的存在,只具备了发生雷暴的可能性,要使可能变为现实,还需有促使空气上升达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冲击力,这样,不稳定能量才能释放出来,上升气流才能猛烈的发展,形成雷暴云。
大气中的冲击力有:地表受热不均;地形抬升;锋面、气旋、槽线、低涡等天气系统所引起的辐合上升运动等。
产生雷暴的三个条件,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侧重。
在潮湿的不稳定气团中,能否形成雷暴主要看有没有足够的冲击力;在山区,抬升作用经常存在,是否有雷暴产生就主要看有没有暖湿不稳定气层。
在夏季,发生雷暴之前常常使人感到十分闷热,就说明大气低层气温高、层结不稳定、水汽含量大,这时,如果有冲击力作用,就可以产生雷暴。
二、一般雷暴的结构和天气雷暴的结构和天气实际上是指雷暴云的结构和天气,雷暴云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一般雷暴和强烈雷暴。
(一)一般雷暴单体的生命史构成雷暴云的每一个积雨云称为雷暴单体。
雷暴单体是一个对流单元,它是构成雷暴云的基本单位。
14雷暴的结构和天气
14雷暴的结构和天气雷暴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的是由于大气中存在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不稳定的能量分布而形成的电子磁场波动,产生电荷分离并产生闪电和雷声的过程。
雷暴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冰雹等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产生很大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雷暴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雷暴是由于大气中存在的强大垂直气流所引起的,这些气流使湿空气上升至高空。
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开始冷却并凝结成云。
云中存在着大量的冰晶和水滴,它们之间的碰撞以及与空气的摩擦会产生静电,从而引发了雷电现象。
当雷电放电时,会伴随着光和声的释放,形成闪电和雷鸣。
雷暴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对流层顶、对流层云顶、对流层顶低温区和对流层下降层。
对流层顶位于对流层的最顶部,高度约为10-15千米,这里的温度非常低。
在对流层顶的下方,云顶开始形成。
云顶的高度和温度因地区和季节而异,一般位于对流层顶以下5-10千米。
在云顶的下方,有一个温度递减的区域,被称为对流层顶低温区。
最后,对流层下降层位于对流层底部。
雷暴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风、降水和电活动。
雷暴通常带来强劲的上升气流,造成强风和瞬时性强降水,即暴雨。
因为雷暴中的降水颗粒比较大,下落速度较快,所以暴雨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降水强度。
此外,雷暴还会带来冰雹,即在云中形成的冰球,这些冰球在云中上升和下降多次,最终降落到地面上。
冰雹的大小取决于雷暴中的垂直气流强度和云中的冰晶大小。
雷暴中的电活动非常强烈。
雷电通常是在云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大气电场放电。
当云中的正电和负电之间的电压差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
这些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形成闪电和雷鸣。
闪电是由于电流在气体中流动时释放的强烈光辐射,而雷鸣则是由于闪电产生的爆炸声和震动声在大气中传播而产生的。
总之,雷暴是一种伴随着强风、暴雨和冰雹的天气现象。
它的结构主要包括对流层顶、对流层云顶、对流层顶低温区和对流层下降层。
雷暴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风、降水和电活动。
雷暴
Page 23
雷暴与飞行
冰雹
通常,在成熟阶段的雷暴云中,飞行高度为 通常,在成熟阶段的雷暴云中,飞行高度为3000~9000m时,在00С等温线所 时 等温线所 在高度附近的下降气流区,遭遇冰雹的可能性最大, 在高度附近的下降气流区,遭遇冰雹的可能性最大, 飞行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及早判明冰雹区,并及早规避; 飞行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及早判明冰雹区,并及早规避; 如果误入雷暴云内飞行,不要在 ℃等温线所在高度的下降气流中飞行; 如果误入雷暴云内飞行,不要在0℃等温线所在高度的下降气流中飞行; 冰雹可能被强烈的上升气流待到高层后再从云顶下落,故在砧状云下飞行时, 冰雹可能被强烈的上升气流待到高层后再从云顶下落,故在砧状云下飞行时, 也可能遭雹击。 也可能遭雹击。
Page 3
雷暴概述
雷暴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局地风暴, 雷暴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局地风暴, 它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标志。产生雷暴的积雨云称为雷暴云。 它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标志。产生雷暴的积雨云称为雷暴云。
全球平均年雷暴活动的地理分布有三个特征: 全球平均年雷暴活动的地理分布有三个特征: (1)平均年雷暴活动一般随纬度增加而递减。在纬度小于 )平均年雷暴活动一般随纬度增加而递减。在纬度小于30 度的陆地上为高发区; 度的陆地上为高发区; (2)陆地上的平均年雷暴日普遍大于同纬度的海洋地区; )陆地上的平均年雷暴日普遍大于同纬度的海洋地区; (3)潮湿地区的年雷暴日大于同纬度的干旱地区。 )潮湿地区的年雷暴日大于同纬度的干旱地区。
Page 20
雷暴与飞行
Page 21
雷暴与飞行
颠簸
雷暴云中飞行,都会遇到强烈的颠簸, 雷暴云中飞行,都会遇到强烈的颠簸,在几秒钟内飞行高度 可以变化几十米至几百米,并造成操纵困难,仪表示度失真。 可以变化几十米至几百米,并造成操纵困难,仪表示度失真。
雷暴及其强对流天气
冷锋雷暴出现时间,大约在冷锋过境前后 2~4小时内。
特点:
强度大,许多雷暴云沿锋线排列,组成 一条狭长雷暴带。冷锋雷暴在昼间、夜间、陆
地、海上都能出现,日变化较小,一般下午和 前半夜较强,早晨减弱。移动速度快 ,每小时 可达40-60千米。
生命期短:一般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风力大:自中心到40米处风速最大,最大风速近200m/s。 直线移动:移动路径多为直线,平均移速15m/s,移动距离几
百-几千米。 破坏力强:破坏力巨大,给局部地区带来严重的灾难。 中心气压极低:中心气压可降至400hPa以下,甚至达到
200hPa。
04年9月6日下午香港机场出现龙卷
飞机在暖季飞行,尤其是夏季飞行时,常会遇到 雷暴天气。对于从事航空飞行工作的人员来说, 了解雷暴的形成机制,清楚雷暴的危害,掌握雷 暴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飞越雷暴天气区, 确保飞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普通雷暴的形成和发展
通常,在天气预报和对外服务工作中,人们习惯把 只伴有雷声、闪电或(和)阵雨的雷暴称为“普通 雷暴”或“弱雷暴”,而把伴有暴雨、大风、冰雹、 龙卷风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性天气现象的雷暴叫“强 雷暴”。一般雷暴强度弱,维持时间较短,多为几 分钟到一小时,但出现次数较多;强雷暴强度大, 维持时间长,一般为几十分钟到几小时,个别可间 歇维持数小时到几天(如冷涡雷暴)。 (一)普通雷暴的形成条件
线,如果湿舌的轴线沿地面锋线伸展,则有利于雷暴生成。
2、静止锋雷暴
由暖湿不稳定空气沿锋面上升, 或由低层气流辐合上升而形成
特点:
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 雷暴云常隐藏在深厚的层状云系中,常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PPT资料(正式版)
特征:
• 范围小、孤立分散、各个雷暴云间 通常有间隙,有明显的日变化:
大陆上: 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 入夜后逐渐消散
海洋湖泊:出现在夜间或黎明, 白天减弱和消散
(二)地形雷暴
• 暖湿不稳定空 气在山脉迎风 坡被强迫抬升 而形成
特征
• 常很快形成,雷暴云沿山脉走向成行 出现而不大移动,且面积较大;云中 气流剧烈,降水强度大,有时还会降 冰雹;云底高度较低,常能遮住整个 山头。
雷暴移动的特点
• “东闪日头,西闪雨” • • “雷暴不过河”
(二)雷暴的季节变化
•雷暴出现最多的季 节是夏季,春、秋 季次之
谢谢观看
间、陆地、海上都能出现,日变化较小, 移动速度快
冷锋雷暴与高空槽
(2)静止锋雷暴
• 由暖湿不稳定空气沿锋面上升, • 或由低层气流辐合上升而形成
特点:
• 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 • 雷暴云常隐藏在深厚的层状
云系中,常有明显的日变化 • 日变化:多产生在后半夜,
白天减弱或消散
静止锋雷暴
(三)暖锋雷暴
(三)天气系统雷暴
• 1.锋面雷暴 • 2.冷涡雷暴 • 3.空中槽和切变线雷暴 • 4.副热带高压(太高)西部雷暴
1.锋面雷暴 (1)冷锋雷暴
冷锋雷暴
•冷空气强烈冲击暖湿不稳定空气而形成。 •冷锋强、锋面坡度大、移动快、暖空气不稳 定、湿度大时,有利于冷锋雷暴的形成
特点:
• 强度大,许多雷暴云沿锋线排列,组成 • 一条狭长雷暴带。冷锋雷暴在昼间、夜
• 辐合产生大范围强烈 上升运动,形成雷暴
4.副热带高压(太高)西部雷暴
• 雷暴常发生在副热带高 压脊线以北的西南气流 中,副高在西进或东退 时,出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