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圣教序》字字析(1-50讲合集)

合集下载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及解释说明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及解释说明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及解释说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

佛法一旦施发神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

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没有谁知道它的边际的;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没有谁探究出它的根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没有疑惑不解吗?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圣教序》字汇表

《圣教序》字汇表

《圣教序》字汇表
史载,大唐三藏取经回来以后,唐太宗为其撰写的序文,最初命大书法家褚遂良用楷书书写并刻碑,被称为《雁塔圣教序》。

而怀仁集王羲之的《圣教序》,则成为千古书法典范,是集字书法巅峰一般的存在。

今天我们把圣教序同字不同写法的单字汇集,便于大家读帖、学习。

怀仁和尚集王羲之作品《圣教序》何以经典?不但是集字,甚至还有一些字没有在王羲之的作品里找到的,怀仁凭借对王羲之书法深刻的理解和敏锐思维,进行拼凑、梳理、整合,还原了一幅教科书式的经典佳作。

一千多年来,《集字圣教序》拓本由于字数多、篇幅大,受到历代书法家的重视,固然成为学习书法的重要资料,后来的赵孟頫、王铎都曾经多次临摹《圣教序》,且收获丰厚,直到今天,仍然是行书必学之路。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重要法帖,僧怀仁广集内府所藏王羲之法书,倾二十余年之功始成是碑,垂范来世,脾益后学,对王羲之书法的流传功不可没。

是碑荟萃王羲之众帖,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王羲之书法用笔和结字的艺术特点,且于章法安排上也甚为考究,字字精彩,神采奕奕。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用笔变化万方,难以一一列举,孙过庭《书谱》所言“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见于此碑之中。

学者宜心悟手追,务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方可得临习之门径。

此外,在临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时还可以参照王羲之《兰亭》《丧乱》《平安》等传世墨迹法帖,考察其间清晰流畅、丰富多
变的用笔与行气的承应贯穿,以及浑然天成的章法,如此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王羲之书法的内涵精神,使临写学习更见成效。

史上最全!《雁塔圣教序》字字析(1--10讲)

史上最全!《雁塔圣教序》字字析(1--10讲)

史上最全!《雁塔圣教序》字字析(1--10讲)《雁塔圣教序》,即是《慈恩寺圣教序》,唐代褚遂良书。

楷书,共1463字。

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立。

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

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

为避高宗讳,碑文两个“治”字,均缺末笔。

《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雁塔圣教序》字字析,以连载的方式,每三天一讲,每讲一句话,从用笔、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并做以示范。

以晋唐笔法传承的脉络及褚遂良其他墨迹作品分析用笔,从而更清晰的解决《雁塔圣教序》由碑刻到墨迹的转化,避免初学者走弯路。

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大”字作为统领全篇的第一字,相当精彩。

整体粗细变化较大,横画上扬强烈;丿画简洁,收笔向上,增强与?画的关系;尤其注意,三线切勿交于一点;为保证结构稳定,?画加粗并压低,整字动态十足且不失平衡。

唐:“唐”字有6个横画,在书写过程中尤其注意起收笔的形态(直切、尖入、顺势藏锋,顺势搭锋等)、角度的变化,6个横画在线方向上也清晰的展现了平、仰、俯的关系;两个乛注意上面为转折(有转的动作),下者为折;结构上下两部轴线挪位。

三:“三”字笔画较少,但并不简单,起笔方圆兼备,为增强笔势连贯,第一笔收笔弧线向上,第二笔弧线入笔承接前者;长横则顺势入笔,行笔过程自然提按波动,不必刻意描形,收笔下压;三笔的收笔角度更是巧妙变化。

藏:“藏”字整体为梯形,体势开张,气象极大。

用笔上变化丰富,短笔画轻松灵动、戈勾挺拔,形成节奏上的对比;结构上注意贴近戈勾处紧密,左部留白较为疏朗;上下两部轴线错位,制造险绝之势。

圣:“圣”字上下动静结合,上部灵活,下部稳健,对比清晰;最为精彩的乛,注意用腕,顺势发力,借势侧锋弹起;下部“王”字线方向变化明显,起笔角度也各有不同,注意观察;竖画落在中轴线上,最后一笔凝重的横画压住整体。

圣教序

圣教序

怀仁集字圣教序注释怀仁集字圣教序注释--第一段--原文: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莫覩,在智犹迷.注释:(1)盖:语气词,多用于句首,无实际意义.(2)闻:知道.(3)二仪:天地.(4)像:形状.形象.(5)显:显露.(6)覆:覆盖.(7)载:承载.(8)含生:佛教用语,泛指一切有生命的.(9)四时:四季.(10)无形:没有痕迹,无所表现.(11)潜:隐藏,深藏.(12)化物:化育万物.(13)是以:所以.(14)窥:观察.(15)鉴:体察.(16)庸愚:平凡而愚蠢的人.(17)皆:都是.(18)识:认识.(19)端:征兆,迹象.(20)明:明白,懂得.(21)洞:通晓,明彻.(22)贤哲:贤能而有智慧的人.(23)罕:少.(24)穷:穷尽.(25)数:规律,道理.(26)苞:包容.(27)易:容易.(28)以凭借,仗恃.(29)处:在,立身.(30)故:所以,因此.(31)知:知道,懂得.(32)徵:即征,证明,验证.(33)惑:疑惑,使人不解.(34)覩:即睹,看见.(35)智:有智慧.(36)犹:尚,还,仍.(37)迷:迷惑,惑乱.--第二段--原文: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豪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注释:(1)况乎:何况,况且.(2)崇:推崇,推重.(3)虚:空,虚空.(4)乘:驾驭.(5)幽:隐秘,隐微.(6)控:操纵,控制,驾驭.(7)寂:即寂灭,佛教涅槃的意译,意思是超脱一切,可以进入不生不灭之门.(8)弘:广大,广泛.(9)济:帮助,救助.(10)万品:众多的生灵.(11)典:幽雅.(12)御:统辖,治理.(13)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14)举:发动.(15)威灵:神奇的力量.(16)上:通假字,通尚,凌驾在...之上.(17)抑:克制.(18)神力:神奇的力量.(19)下:在...之下,比...逊色.(20)之: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21)弥:遍布,满.(22)宇宙:《淮南子》四方上下谓之宇,往来古今谓之宙,泛指空间与时间.(23)细:小.(24)摄:收拢,敛聚.(25)豪厘:极短,极细微.(26)历:经过,经历.(27)劫:梵文劫波之略,意为极为久远的时节.(28)古:老,旧.(29)若:或,有时.(30)运:运载,传送.(31)百福:无数的幸福.(32)长今:直到如今.(33)妙:神妙,奥妙.(34)凝:严肃,庄重.(35)玄:深奥,神妙.(36)遵:遵守,遵循.(37)际:边际.(38)法流:佛法的流传.(39)湛:深邃.(40)寂:安静.(41)挹:通揖,推崇.(42)测:推测,估计,预料.(43)源:来源,根源.(44)故:所以,因此.(45)蠢蠢:众多而杂乱的样子.(46)凡:平常,平庸.(47)愚:蠢笨,无知.(48)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49)庸:平庸,无才能.(50)鄙:庸俗,浅陋.(51)投:投入,面对.(52)旨趣:旨意,宗旨.(53)哉: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吗.--第三段--原文:然则大教初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耶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注释:(1)然则:然而.(2)兴:产生,兴起.(3)基:始,开始.(4)西土:指天竺,即古印度.(5)腾:传播,流传.(6)皎:明亮.(7)流慈:传布仁爱.(8)昔:从前.(9)分形分迹:天地初开.(10)言:语言.(11)驰:传播.(12)化:教化.(13)当常现常:如今,现在.(14)仰:敬慕,企盼.(15)遵:遵照,遵循.(16)及乎:等到...的时候.(17)晦:昏暗,不明.(18)影:模糊的形象.(19)归:回归.(2)真:本原(21)迁:变更,变动.(22)仪:法度,准则.(23)越:度过,跨过.(24)金容:光辉的容颜.(25)掩:遮蔽.(26)镜:照耀.(27)三千:即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名词,据《长阿含经》卷十八等,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杀为外廓,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称三千大千世界.(28)丽象:美好的形象.(29)开:展示.(30)图:描绘.(31)空:徒然,白白的.(32)端:端正,端然.(33)四八之相:即三十二相,佛教用语,谓佛陀生来不同凡俗,具有神异容貌,有三十二个显著特征.(34)微言:精妙的言辞.(35)被:及,遍及.(36)拯:拯救,援救.(37)含类:佛教用语,泛指一切有生命的.(38)于:自,从.(40)三途:佛教用语,即生途,死途,别离途.(41)遗训:先辈所说的有道理的话.(42)遐:长久,深远.(43)宣:传播,传布.(43)导:引导.(44)群生:众生,指一切生物.(45)十地:亦称十住,佛教用语,指佛教修行过程的十个阶位.(46)真:真实.(47)仰:向上,引申为追溯.(48)一:统一.(49)旨:意旨.(50)归:归属.(51)曲学:邪僻的学问,不走正路的学问.(52)遵:依从.(53)耶:通邪,错误的.(54)正:正确的.(55)焉: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56)纷纠:交错杂乱.(57)空:即大乘空宗,简称空宗,即中观学派,因宣扬一切皆空,故名.(58)有:即大乘有宗,简称有宗,即瑜珈行派,传入中国后,叫法相宗或唯识宗.(59)论:学说,观点,主张.(60)或:有时.(61)习:通袭,相因,重复.(62)是非:纠纷,争执.(63)大:即大乘佛教,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总生死大河之此岸达到菩提涅槃之彼岸,成就佛果.(64)小:即小乘佛教,原是后来大乘佛教对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贬称,学术界沿用之,而无褒贬义.(65)乘:梵文的意译,佛教用语,意为运载,运度,谓能乘载众生到达解脱的彼岸,实指佛教所说的修行方法,途径或教说.(66)乍:暂时.(67)沿时:岁着时间的流逝.(68)隆替:兴废,盛衰.--第四段--原文: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文;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飧风;鹿箢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賾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津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注释:(1)法门:佛教名词,指通过习修佛法获得佛果的门户.(2)贞:精诚.(3)敏:聪慧.(4)悟:明白,理解.(5)三空:佛教名词,即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6)长:长大.(7)契:投合.(8)神:精神.(9)情:性情.(10)苞:包容.(11)四忍:佛教名词,即音响忍,柔顺忍,不退忍,无生法忍,是佛门修行的四种境界.(12)未足:不够.(13)清华:清丽华美.(14)讵能:岂能.(15)方:比,比拟.(16)朗润:明朗润泽.(17)故以:所以.(18)智:智慧.(19)通:贯通.(20)累:负担,引申为阻碍,牵挂.(21)神:精神.(22)测:清透.(23)形:显露,表现.(24)超:超脱,超凡.(25)六尘:即六境,佛教名词,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感觉认识的六种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境被认为像尘埃一样能污染人的情识.(26)迥出:卓然独立,不同于旁人.(27)只:只有.(28)千古:久远的年代.(29)无对:无人可以相提并论.(30)凝:专注,集中.(31)内境:内心的造诣.(32)悲:怜悯.(33)正法:正统的佛学.(34)之:助词,的.(35)陵迟:衰落,衰败.(36)栖:居住.(37)虑:思考.(38)玄门:本文指佛教.(39)慨:感慨,叹息.(40)深文:精深的理论.(41)讹谬:差错.(42)欲:想,想要.(43)分条析理:有条理的分辨剖析.(44)广:扩大.(45)彼:那,本文指天竺(即古印度)佛学.(46)前文:古代的经文典籍.(47)截伪续真:除掉虚假的,保存真实的.(48)兹:代词,此,这.(49)后学:后辈的学者.(50)翘心:悬想.(51)净土:佛教名词,大乘佛教传说佛所居住的世界,亦称净刹,净界,净国,佛国,与世俗众生居住的世间,即所谓的秽土,秽国相对.(52)往:去,到.(53)游:外出求学.(54)西域:西域之称始于汉朝,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广义则指凡经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本文指以天竺(即古印度)为首的138个国家.(55)乘:战胜.(56)危:危险.(57)远:远方之国,本文指天竺(即古印度).(58)迈:行进,前进.(59)杖:拄,撑.(60)策:拐杖.(61)孤:孤单,独自.(62)征:行,远行.(63)积雪晨飞:早晨的漫天飞雪.(64)途:道路.(65)间:有时.(66)失:迷失,找不着.(67)地:地点,处所.(68)惊沙夕起:傍晚的滚滚风沙.(69)空:天空.(70)外:外面,外部.(71)迷:迷路,不辨方向.(72)天:时间单位,一昼夜(即24小时)称为一天.(73)拨:分开.(74)进影:前进的身影.(75)百重:许多.(76)蹑:踩,踏.(77)前踪:前行的脚印.(78)诚:真诚,真心.(79)重:重大,重要.(80)劳:辛勤,劳苦.(81)轻:小,薄,微.(82)求:需要,引申为心愿.(83)深:深切.(84)愿:心愿.(85)达:豁达,引申为宏大.(86)周游:游遍.(87)历:经历.(88)邦:国都,大城镇,或泛指地方.(89)询求:探询追求.(90)双林:即沙罗双树园,佛教圣地,传为佛祖释迦牟尼涅槃的地方.(91)八水:即西方极乐世界浴池中具有八种功德的水.(92)味:体会.(93)飧:吃.(94)鹿箢:即鹿野苑,亦称仙人住处,仙人论处,仙人鹿园等,佛教圣地,传为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后最初说法的地方.(95)鹫峰:即灵鹫山,佛教圣地,传为佛祖释迦牟尼最初修道的地方.(96)瞻:瞻仰,敬视.(97)仰:敬慕,企盼.(98)承:接受,承受.(99)至言:道理深刻的话.(100)于:从.(101)先圣:古代的圣贤人物.(102)受:接受,承受.(103)上贤:道德才能最高的人,这里指戒贤法师.(104)探:探寻,探究.(105)賾:深奥,幽深.(106)妙门:神妙的途径.(107)精:精通,精熟.(108)穷:极,尽.(109)奥业:深奥的学问.(110)一省:亦称佛乘,一佛乘,一乘究竟教,一乘法,一道等,佛教用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途径或教说.(111)五津:即五味,佛教名词,指牛乳等五味,<大涅槃经>卷十四譬如从牛出乳,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112)道:学说,主张.(113)驰骤:疾驰.(114)于:介词,在...中.(115)藏: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116)箧:小箱子.(117)文:文献,典籍,引申为知识理论.(118)波涛:形容口才好,可以滔滔不绝的讲述.(119)于:介词,在.--第五段--原文: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拨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注释:(1)爰:于是.(2)自:从.(3)将:取,拿.(4)要文:主要的著作.(5)凡:总共.(6)译:翻译.(7)布:分布,散布.(8)中夏:中原,本文借指大唐.(9)宣扬:传布,传播.(10)胜业:宏大的功业.(11)引:导引,带领.(12)慈:和蔼,仁爱.(13)于:从.(14)极:边际,边界,本文以西极指天竺(即古印度).(15)注:灌入,倾泻.(16)垂:后作陲,边疆,边际,本文以东垂指大唐国土.(17)圣教:佛教教义.(18)缺:残缺.(19)复:恢复.(20)全:完整.(21)苍生:百姓.(22)罪:苦难,痛苦.(23)还:回报,引申为获得.(24)福:幸福.(25)湿:湿润,水分多,引申为熄灭.(26)火宅:佛教名词,把人世间比做起火之屋,以喻人生苦状.(27)干焰:熊熊的烈焰.(28)拨:断绝.(29)迷途:行路迷失方向,比喻趋向错误.(30)朗:明亮.(31)昏:昏暗无光.(32)臻:至,到.(33)彼岸: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34)知:知道,了解.(35)恶:作恶的人.(36)因:因为,由于.(37)业:梵文的意译,佛教名词,意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38)坠:陷入.(39)善:行善的人.(40)以:因为,由于.(41)缘:佛教名词,指得以形成事物,引起认识和造就业报等现象所需要的间接辅助条件.(42)升:登上.(43)端:究竟.(44)惟:独,只.(45)托:凭借,依赖.(46)譬:比如.(47)夫: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对某事进行判断.(48)云露:天上的雨露.(49)方:副词,才.(50)得:能.(51)泫:露珠晶莹的样子,引申为滋润.(52)渌:清澈.(53)飞尘:飞扬的尘埃.(54)污:污染,玷污.(55)非:不,不是.(56)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57)自:原来,本来.(58)洁:清洁,干净.(59)质:本质,本体.(60)本:本来,原来.(61)贞:坚贞.(62)良:副词,的确,实在.(63)由:由于,因为.(64)附:依傍.(65)高:与低相对.(66)则:助词,用于句首,无实际意义.(67)微物:卑贱的东西.(68)累:妨碍,损害.(69)凭:依靠,凭恃.(70)净:洁净.(71)浊类:肮脏的东西.(72)沾:接触,沾染,附着.(73)以: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74)卉木:花草树木.(75)知:知觉,感觉.(76)犹:尚且.(77)资:凭借,依托.(78)善:善良,美好.(79)成:成就.(80)人伦:人类.(81)识:思想,意识.(82)缘:依据,凭借.(83)庆:幸福.(84)求:寻找,寻求.(85)方:将,将要.(86)冀:希望.(87)施:散布.(88)将:连词,和,同.(89)日月:光阴.(90)无穷:没有极限.(91)斯:代词,此,这.(92)遐:长久,深远.(93)敷:传布,施行.(94)与:连词,和,同.(95)乾坤:天地.(96)大:通泰,安定.相关链接:什么是"三藏"?经律论三藏是佛典的总称,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后来弟子分类结集为三大部类,故称三藏。

书法有法丨《圣教序》字字析第四十讲

书法有法丨《圣教序》字字析第四十讲

书法有法丨《圣教序》字字析第四十讲
《圣教序》字字析
:区、区、庸、鄙
:“区”字的内框里,应为“三个口”,而在这里,简洁书写为“三个丶划”,注意“丶划”之间的一个气息连贯,要一气呵成,互相呼应。

最后“竖折”的起笔角度,以及和第一笔“一划”起笔的位置关系,呈开口状,距离很远。

:两个笔划的书写,气息要连贯。

:“庸”字的“丶划”距离较远,下方的一系列笔划,整体偏右,“广字头”左侧较空,注意内侧“横折提”这个笔划的轻重变化,和“用”的高低变化。

:“鄙”字用笔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所有的笔划,都很挺拔。

左侧呈上小下大,整体的字势呈左高右低。

史上最全!《圣教序》字字析(1-50讲合集)

史上最全!《圣教序》字字析(1-50讲合集)

史上最全!《圣教序》字字析(1-50讲合集)学习《圣教序》,需看字字析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学习最新课程。

《圣教序》字字析(1讲-40讲)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大:第一笔的横,由轻到重,露锋起笔,收笔时有弹跳动作。

丿划,将横分为左少右多。

最后的点,起笔要离横远一些,收笔顿笔回收。

唐:唐字最重要的笔画,是第二笔的横撇,侧锋切笔起笔,向右上行笔,然后转折写丿。

写唐字,要注意,点划要和中间的竖划,在一条中线上。

三:三,看似好写,其实不然。

三条横,都是侧锋入笔,书写时一定要硬朗,干脆。

另外,要注意三横的距离,上两横距离近,长横距离稍大一些。

藏:这个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将中空的感觉写出来,如图,疏密要有对比,反复书写后,即实用于创作,美得很。

圣:圣字的主笔,在于第二笔,如图,侧锋入笔,然后向外倾斜,并带有弧度。

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

教:教字的主要笔划,是第三笔的横撇,和“子”的竖钩提,这两个笔划,都有一个绞转的动作,如图所示。

序:序,整个字,都是在旋转。

从第一笔的露锋切入,一直能够旋转到最后一笔的竖钩,充满灵动。

在书写时,注意长丿的一个弧度,要干脆,利落。

第二讲:太、宗、文、皇、帝、制太:太字,变化丰富,难度在于撇划,和大点。

撇划,有一个先往右后往左的动作。

大点,则是有两个动作组成,先带有弧度的顿笔(作为起笔),然后反方向大顿笔(作为收笔)。

在书写时,要注意,撇划的末端,是整个字的最低点。

宗:宗字的难点,在于上面的宝盖头,以及“示”的竖钩。

宝盖头的第一个点,由3个动作组成(如图),第二笔,则是露锋下压,然后顺势,向右上写横,再出钩。

“示”字的竖钩,有向外的趋势,由轻到重。

文:文字的难点,是书写的节奏。

整个字,由一笔组成。

所以,在书写时,一定把握书写的节奏,在转折处稍早停顿,在笔画的中间,一定要迅捷、果断。

最后捺划的收笔,略略下压停笔(如图)。

皇:在书写皇字的时候,要注意上方的“白”,呈一个倒三角趋势。

《圣教序》字汇表

《圣教序》字汇表

《圣教序》字汇表
史载,大唐三藏取经回来以后,唐太宗为其撰写的序文,最初命大书法家褚遂良用楷书书写并刻碑,被称为《雁塔圣教序》。

而怀仁集王羲之的《圣教序》,则成为千古书法典范,是集字书法巅峰一般的存在。

今天我们把圣教序同字不同写法的单字汇集,便于大家读帖、学习。

怀仁和尚集王羲之作品《圣教序》何以经典?不但是集字,甚至还有一些字没有在王羲之的作品里找到的,怀仁凭借对王羲之书法深刻的理解和敏锐思维,进行拼凑、梳理、整合,还原了一幅教科书式
的经典佳作。

一千多年来,《集字圣教序》拓本由于字数多、篇幅大,受到历代书法家的重视,固然成为学习书法的重要资料,后来的赵孟頫、王铎都曾经多次临摹《圣教序》,且收获丰厚,直到今天,仍然是行书必学之路。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重要法帖,僧怀仁广集内府所藏王羲之法书,倾二十余年之功始成是碑,垂范来世,脾益后学,对王羲之书法的流传功不可没。

是碑荟萃王羲之众帖,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王羲之书法用笔和结字的艺术特点,且于章法安排上也甚为考究,字字精彩,神采奕奕。

书法思考官方商城王羲之《圣教序》8米宣纸高清长卷小程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用笔变化万方,难以一一列举,孙过庭《书谱》所言“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见于此碑之中。

学者宜心悟手追,务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方可得临习之门径。

此外,在临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时还可以参照王羲之《兰亭》《丧乱》《平安》等传世墨迹法帖,考察其间清晰流畅、丰富多变的用笔与行气的承应贯穿,以及浑然天成的章法,如此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王羲之书法的内涵精神,使临写学习更见成效。

书法思考官方商城王羲之《圣教序》8米宣纸高清长卷小程序。

《圣教序》字字析第三十一讲

《圣教序》字字析第三十一讲

《圣教序》字字析第三十一讲
《圣教序》字字析
:无、灭、无、生
:此处的“无”字,在整个圣教里,是非常漂亮的存在。

第一横长;二横短;三横最长,斜度大还略带弧度;最后一横,偏正。

写这个“无”需要注意四条“一”划的疏密关系。

尤其是最后两横的起笔、收笔位置的对比。

:“灭”字需注意笔顺的书写,先写外,后写内。

另外,需要注意几个“丿”划的位置关系,且不可一直平行。

“戈钩”的书写,要果断,起笔处,要与“一”划形成呼应。

:此处的“无”字,几条横划的间距基本相等,注意几个横划的转折,都呈方转。

相对上一个的“”无“字,横的斜度略小,”书写“丿”划时,要将线条的弹性表现出来,还需注意“丿”划与“一”划形成的夹角度数。

:“生”字的书写,需要注意中间“”丨“划的拱形状态,呈“”小括号左括号“的形态,整个字的形态,呈上宽下窄。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原文及释文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原文及释文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原文及释文原文(1):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故知像显可徽,虽愚不惑;形潜莫覩,在智犹迷。

释文(1):大家都知道天地是有形状的,包含而传承着生命;交替四季是无形的,隐藏着寒暑来往而使万物生长。

所以对于天地的认识,即使平凡而愚笨的人也都知晓;但对于阴阳的认识,就是贤能而智慧的人也少知其规律。

天地包容阴阳容易被人认识,是因天地有形;阴阳存于天地难辨是因其无形。

由此可知:亲眼目睹事物的形状,即使愚笨的人也不疑惑;看不到事物的形状,聪慧的人有时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文(2):旷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不疑惑者哉.释文(2):况且佛法推崇的内容都是虚幻的,但却深邃隐秘,让人们进入不生不灭之门,广泛救助众多生灵,犹如法典统治治理者天下。

更无法比拟的是具有产生和遏制事物的神奇力量。

大到宇宙,小到极其细微的事物。

无生无死,历经千年万载而不感到古旧;时有时无,承载着无数福祉而直到今日。

佛法深藏着庄重和神奇,遵从佛法才知道其深不可测,法力无边;佛法孕育着深邃和宁静,推崇佛道才知其源头难测,源源流长。

因此那些平庸无知、无才无能、浅俗不堪的人,面对佛法,能不感到疑惑吗。

原文(3):然则大教初兴,基乎西土。

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弛而成化;当常现常,民仰德而知遵。

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

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

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

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耶正于焉纷纠。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重点单字示范与详解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重点单字示范与详解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重点单字示范与详解
范本:王羲之《集字圣教序》
主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千印堂书法工作室导师陈维
“书”字分两部分,整体取斜势,上方由并列的数横与竖画形成较为凝聚的编织关系。

临习时要注意横画入笔方向、形状的不同。

下方出现面状,精彩之处,不容错过。

“盖”字是粗细对比较为明显的字,上部粗重,下部相对较细,
临习时可以加强这种关系。

“像”字临习时,单人旁要注意运笔的干净利索,右侧“象”部转折之处较多,是精彩之处,需要笔笔交代,不可懈怠。

“覆”字的结构以奇制胜,不可写的过于均匀,最后一笔可加强,突出字势。

“无”字比较难写,需要多练习。

首先是字形结构不好把握;其次是转折连带关系不好交代,临习时要求运笔清晰,不能含糊。

“潜”字左右结构的关系是重点,不能习惯性地写均匀了。

方笔转折之处较多,要仔细观察,准确表现。

“寒”字线条较为粗重,要学会铺锋运笔,表现面的感觉。

“暑”字的重心偏右,因此最长一横要左长右短。

撇画入笔角度
要观察准确,出锋宜慢,将笔锋送到线条最末端。

顺便打个广告,敬请忽略
景德镇千印堂书法篆刻工作室,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陈维老师创办,多位骨干老师共同执教。

大部分零基础的学员短期内在省市级的展赛中获奖,20余人获得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被学员称为:“ 千印堂现象”
爱书法的朋友要相信专业的力量,不要再蛮干了。

2016年春季班正在火热招生,欢迎关注。

《集王圣教序》字析(1-13)

《集王圣教序》字析(1-13)

《集王圣教序》字析(1-13)十驾斋《集王圣教序》字析(1)当我们仔细欣赏、玩味《集王圣教序》时,首先会感谢怀仁和尚,一是他老人家经过了那样艰苦的工作,耗时之长,工作之细腻,令人折服;再就是为我们保存了那么多王羲之的资料,如果不是他的努力,我们今天想了解王羲之多一些,是不可能的事;三是他以那样的慧眼,选择了王羲之那么多精彩的字,使得我们今天能够塌下心来,仔细欣赏,仔细研究。

今天做字例分析的事情,是自己想要花些工夫好好学习这个宝典,这么做也是对自己的督促,以免懈怠了,有空闲了,抽出时间,找几个字琢磨琢磨,做一些技术环节的分析,发现其中的精彩处,然后把自己的体会、感受分享出来。

说的不对,自然会有方家指正,有利于自己的提高,如果还有那么一点点用,或许对别人有些帮助。

今天选三个字。

“大”这个字写得精彩了,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还真的需要智慧。

这里是改变了捺画的位置和角度,改变了常规的处理方式。

我么一般写这个字,捺的下笔是从横与撇的交叉点处,或者附近下笔。

首先是横画取仰势,撇从横的左侧穿过来,而不是中间,捺变成了平的,如果写一下,和一般的处理方法比较一下,会感到,这个捺是向右走,而不是向右下了。

“藏”,精彩处在于疏密,下面一堆笔画,“臣”、戈勾和小撇,挤在一起,与上面宽阔的的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聖”处理的比较有技术含量,不是一般的思维方式可以做得到的。

上面的“耳”和“口”,是上合下开的,都是倾斜的,下面的“王”也是倾斜的,那个竖化偏向左面。

中间那块空间,要宽阔些,第一横和中间的竖离得很远。

十驾斋《集王圣教序》字析(2)帝:首横取仰势,横下面点、撇连起来成横,这个字要注意顺势,向右下连贯顺势势;中间部分相对比较疏。

整个字比较舒展,字形较长。

製:上下两部分错位,上面长竖略向左倾斜,下面的“衣”。

支点竖提向左倾斜,捺画收笔处比较低,整个字左倾,右下外伸。

如果画个主线,应该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纵贯的大斜线。

宗:下面竖钩很短,短到了超出常规感觉,临帖时很容易把它写长了。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及解释说明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及解释说明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及解释说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

佛法一旦施发神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

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没有谁知道它的边际的;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没有谁探究出它的根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没有疑惑不解吗?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怀仁集字圣教序》全文赏析

《怀仁集字圣教序》全文赏析

《怀仁集字圣教序》全⽂赏析《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书法家之⼀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横刻有七尊佛像,⼜名《七佛圣教序》。

集王圣教序碑刻⽴于唐咸亨三年(六七⼆),碑通⾼三五零、宽⼀零⼋、厚⼆⼗⼋厘⽶。

碑⽂三⼗⾏,⾏⼋⼗三⾄⼋⼗⼋字不等。

此碑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京城法侣建⽴。

⽂林郎诸葛神⼒勒⽯,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

集王圣教序记,较雁塔褚遂良正书本晚⼗九年,多⽂王答敕、皇太⼦笺答、⼜般若波罗蜜多⼼经。

怀仁集王羲之书,历廿五年乃成。

《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成。

但因怀仁功⼒精凿,⼜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明⼈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个⼤宝库。

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王羲之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字⾥⾏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确是后世学书者难以达到的境界。

我们临习此帖,先应在反复读帖的过程中去领悟王字的法度,落笔之际,则应锤炼⽤笔⼯夫,在⾻⼒上要能够体味其“峻⾻”、“峻整”。

集字⽽成的《圣教序》,其章法布势已作了很⼤的调节,但终因不是⼀⽓写成的,故此间稍有缺憾,即某些字势连贯不够,⾏⽓不⾜。

对此,我们可多多注意上下笔势的连贯,并参考如《兰亭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王字法帖,从中感悟、体味王书谋篇布局的要妙,就⾃然能窥得王字的真谛,进⽽把握王字整体风格。

王羲之之所以能成功,⼀⽅⾯是他对书法技法的把握、运⽤已精熟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另⼀⽅⾯,他寄情⼭林、恬淡儒雅的秉性,使他在挥运之际从未宥于法度,或者说在追求书法天趣的过程中,其技法从未受到法度的束缚。

史上最全!《雁塔圣教序》字字析(1--10讲)

史上最全!《雁塔圣教序》字字析(1--10讲)

史上最全!《雁塔圣教序》字字析(1--10讲)《雁塔圣教序》,即是《慈恩寺圣教序》,唐代褚遂良书。

楷书,共1463字。

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立。

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

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

为避高宗讳,碑文两个“治”字,均缺末笔。

《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雁塔圣教序》字字析,以连载的方式,每三天一讲,每讲一句话,从用笔、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并做以示范。

以晋唐笔法传承的脉络及褚遂良其他墨迹作品分析用笔,从而更清晰的解决《雁塔圣教序》由碑刻到墨迹的转化,避免初学者走弯路。

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大”字作为统领全篇的第一字,相当精彩。

整体粗细变化较大,横画上扬强烈;丿画简洁,收笔向上,增强与㇏画的关系;尤其注意,三线切勿交于一点;为保证结构稳定,㇏画加粗并压低,整字动态十足且不失平衡。

唐:“唐”字有6个横画,在书写过程中尤其注意起收笔的形态(直切、尖入、顺势藏锋,顺势搭锋等)、角度的变化,6个横画在线方向上也清晰的展现了平、仰、俯的关系;两个乛注意上面为转折(有转的动作),下者为折;结构上下两部轴线挪位。

三:“三”字笔画较少,但并不简单,起笔方圆兼备,为增强笔势连贯,第一笔收笔弧线向上,第二笔弧线入笔承接前者;长横则顺势入笔,行笔过程自然提按波动,不必刻意描形,收笔下压;三笔的收笔角度更是巧妙变化。

藏:“藏”字整体为梯形,体势开张,气象极大。

用笔上变化丰富,短笔画轻松灵动、戈勾挺拔,形成节奏上的对比;结构上注意贴近戈勾处紧密,左部留白较为疏朗;上下两部轴线错位,制造险绝之势。

圣:“圣”字上下动静结合,上部灵活,下部稳健,对比清晰;最为精彩的乛,注意用腕,顺势发力,借势侧锋弹起;下部“王”字线方向变化明显,起笔角度也各有不同,注意观察;竖画落在中轴线上,最后一笔凝重的横画压住整体。

《圣教序》字字析第五十六讲

《圣教序》字字析第五十六讲

《圣教序》字字析第五十六讲
《圣教序》字字析
第五十六讲:空、端、四、八、之、相
空:“空”字,上宽下窄,上轻下重,“穴宝盖”的两个“丶划”写成“短撇”和“竖折”的形态,下方的“工”字注意用笔的叠加关系。

端:“端”字尤其需要注意线条的灵活度,左侧的“S”型的纵向线条,以及右侧“而”字的“撇转竖”的弧线变化,不宜写得过僵。

四:“四”的左上角呈开口状,两侧的“竖划”向内书写,里面的两个笔画,贴近上方横划书写。

八:“八”字只有两个笔画,看上去简单,书写起来,注意两个笔画的“起笔蓄力”和“中段发力”动作,整个字很扁,中间笔断意连。

之:“之”字注意图例的辅助线,起笔处逐渐向左,整个字看上去是断开线条较多,但是笔意需要连贯。

相:“相”字左高右低,“木”字整体瘦长,线条直而挺,右侧“目”字整体偏低,用笔果断,线条笔直。

《圣教序》字字析(连载----第6讲)

《圣教序》字字析(连载----第6讲)

《圣教序》字字析(连载----第6讲)
展开全文
范本:《圣教序》刘铁云本
第六讲:显、覆、载、以、含、生
显:显字,我们更可能地吸收这个字左边的笔法,“丝”一系列的折笔(如图所示),能使字显得格外精神,在日常的创作中,“丝”字可以直接应用,右边“页”的“横撇”笔划,原碑写得稍有牵强,可以不必较真。

覆:覆,在这里将上方的“西”更改为一个类似“丙”字,使用了宝盖头的写法。

当然,既然是宝盖,就一定要盖得住下面。

所以下面的一系列笔划,基本都被上方的“丙”所覆盖。

要熟练掌握右下角
“复”的写法,在日常应用中,会常被用到。

载:在书法的创作里,“载”是一个高频字,“文以载道”、“厚德载物”等等都会用到此字。

在书写时,注意所有的横划,都是右上倾斜,最后用最长的“戈钩”往右下方拽回来。

以:可以把“以”字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前两个点,第二组是竖横折。

中间空隙距离大。

注意所有笔划的起笔,都是在右上方。

含:含字,需要注意的,都如图了。

“人”下面的所有构成,是个典型的三角形。

上面的“人”,要注意手笔的位置。

生:生字不同于楷书里的“生”,是一个典型的“头大脚小”的字,第一横是最长的横。

最下面的横,反而不长。

这样写,反而让整个字显得活泼、生动。

另外,注意竖划,有稍稍的弧度,有“左括号”弧度的感觉,不能写直了,那样就呆板了。

编辑:书法道
作者:黄文新。

书法有法丨《圣教序》字字析第四十三讲

书法有法丨《圣教序》字字析第四十三讲

书法有法丨《圣教序》字字析第四十三讲
《圣教序》字字析
:然、则、大、教、之、兴
:“然”字的左侧,逐渐向左,右侧的边缘线基本对齐。

注意“大”字的“丿划”,紧靠左侧的“横撇”。

:“则”字较长,左侧的“贝”不宜写得过大,右侧的“丶划”靠上书写,最后一笔的“竖钩”顶天立地。

:“大”字撇低点高,“丶划”上方一片空白。

注意每个笔画的用笔比较见棱角。

:“教”字左窄右宽,左侧的“孝”,上大下小,右侧的“文”,上收下放。

另外,需要注意横向线条的斜度。

:“之”字是一个“丶划”加一个“3”,书写时,需要注意“3”横向线条的长度,以及转折处的方圆变化。

:“兴”字呈上密下疏状,上方的一系列的“一划”,不可一直平行,需要有粗细变化,以及长短变化。

“长横”笔画左长右短,最后的两点,呈分散状,需要加强呼应。

最新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单字解析【藏】

最新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单字解析【藏】

最新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单字解析【藏】
最新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单字解析【藏】
最新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单字解析【藏】
【藏】字势动中有静,飘若游龙。

1.草字头,竖划露锋起笔,切锋收笔。

两横笔意关联,第一个横,左重右轻,露锋起笔,圆锋收笔,第二横为左尖横,尖如笔,右上行笔,到位后轻顿回锋收笔,两横稍有抗肩。

撇呈横的笔意,有牵丝带出,往左下行笔。

2.回锋撇上呈草字头的撇,上轻下重,笔意连接下一个横划。

3.横划露锋起笔,尖峰收笔,下呈竖划,处理成垂露竖即可,
4.三个横折笔意要连贯,下接戈钩,上轻下重,到位后不出钩,但有钩意
5.最后一笔点类似右点,上呈戈钩,压住横划。

把握好疏密开合的特点,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全!《圣教序》字字析(1-50讲合集)学习《圣教序》,需看字字析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学习最新课程。

《圣教序》字字析(1讲-40讲)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大:第一笔的横,由轻到重,露锋起笔,收笔时有弹跳动作。

丿划,将横分为左少右多。

最后的点,起笔要离横远一些,收笔顿笔回收。

唐:唐字最重要的笔画,是第二笔的横撇,侧锋切笔起笔,向右上行笔,然后转折写丿。

写唐字,要注意,点划要和中间的竖划,在一条中线上。

三:三,看似好写,其实不然。

三条横,都是侧锋入笔,书写时一定要硬朗,干脆。

另外,要注意三横的距离,上两横距离近,长横距离稍大一些。

藏:这个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将中空的感觉写出来,如图,疏密要有对比,反复书写后,即实用于创作,美得很。

圣:圣字的主笔,在于第二笔,如图,侧锋入笔,然后向外倾斜,并带有弧度。

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

教:教字的主要笔划,是第三笔的横撇,和“子”的竖钩提,这两个笔划,都有一个绞转的动作,如图所示。

序:序,整个字,都是在旋转。

从第一笔的露锋切入,一直能够旋转到最后一笔的竖钩,充满灵动。

在书写时,注意长丿的一个弧度,要干脆,利落。

第二讲:太、宗、文、皇、帝、制太:太字,变化丰富,难度在于撇划,和大点。

撇划,有一个先往右后往左的动作。

大点,则是有两个动作组成,先带有弧度的顿笔(作为起笔),然后反方向大顿笔(作为收笔)。

在书写时,要注意,撇划的末端,是整个字的最低点。

宗:宗字的难点,在于上面的宝盖头,以及“示”的竖钩。

宝盖头的第一个点,由3个动作组成(如图),第二笔,则是露锋下压,然后顺势,向右上写横,再出钩。

“示”字的竖钩,有向外的趋势,由轻到重。

文:文字的难点,是书写的节奏。

整个字,由一笔组成。

所以,在书写时,一定把握书写的节奏,在转折处稍早停顿,在笔画的中间,一定要迅捷、果断。

最后捺划的收笔,略略下压停笔(如图)。

皇:在书写皇字的时候,要注意上方的“白”,呈一个倒三角趋势。

最左边的竖,在书写时,要注意细节动作(如图)。

“王”字最后一笔的收笔地方,原碑有向上扬的痕迹,可不必较真,因为在行书的笔画里,极少会有这样的动作。

帝:帝字的书写,应该有一种打太极拳的感觉,松动中仍然带有力度。

上半部分极为松动,行云流水,用笔不必过猛。

而下半部分,则变得格外挺拔,尤其是最后的竖笔。

整个的“帝”字,在转折中完成。

严格来说,整个字,只用了两笔。

第一笔,从点直接写到了“巾”的横折钩,第二笔,就是最后的竖。

制:“轻松”是整个“制”字的基调,放慢速度,去掉火气,轻松地书写。

注意,下方的“衣”,要搭在“刂”的下面,而并非正中间,所以整个字,有一种往左倒的趋势,快摔倒了,还没摔倒,因为被最后的捺划给拉住了。

第三讲:弘、福、寺、沙、门、怀、仁、集弘:弘字,一定要记住“弓”的写法,极为经典,应用性很强。

“弓”上松下紧。

注意每个线条的长短。

右边的“口”距离左边较远,要注意“口”字内的留白,呈三角状。

福:福字,左侧非常硬朗、挺拔,所以在书写时,一定要干脆利落;右侧,要注意几条辅助线的关系(如图所示),另外,难点在于“田”的内侧留白。

寺:寺字的笔顺,让人极为纠结。

距笔者推测,上面的竖划,应放在最后一笔去写。

当然,这个不是重点。

“寺”整个字,呈菱形,上面的“土”,转折处很硬朗,都是方笔转折。

下方的“寸”,是整个字的难点,如图所示,从横开始,到钩结束,应该一气呵成,横连接竖,有翻笔动作。

竖的行进过程中,笔锋应当在线条的左侧,有点拧的感觉,顺势出钩,这个笔划,需训练多次。

沙:沙字最大的特点是左高右低,极为明显。

整个字的书写,应非常轻盈,不拖泥带水。

门:门字在书写应用中也很多。

书写“门”时,应让毛笔放松,让毛笔和纸面约成60°角。

侧锋完成整个字。

毛笔太正,就容易写得刻板。

怀:怀字,左边的“忄”,注意竖的位置,靠在左点的一侧,竖划,是从右边的点画连上去的,在书写过程中,略带弧度,结尾处迅捷地切笔上挑。

右边部分,整个地向右上倾斜,而且斜的很厉害,好像依靠在左边身上,但是被最后的大点拉回来了。

仁:仁字,要记住“亻”的写法,应用会很多。

书写“仁”字,一定要把中间空出来。

集:在书写“集”字时,要注意5条横划的关系及其位置,有疏也有密。

5条横都在向右上倾斜,整个字都要往左倒了。

但是中间的竖,向右下倾斜;最后一个点划非常靠右,两个笔划,就把整个要摔倒的字拽回来了。

第四讲:晋、右、将、军、王、羲之、书晋:晋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左疏右密,重心偏右。

在书写的时候,注意第一个点画的书写位置,离上面的横距离很远。

中间的3个笔画,注意向右上倾斜的趋势。

长横,左边一定要长,右边不要太长。

“日”,注意左圆右方。

右:“右”需要注意笔顺,和我们硬笔里的笔顺是不一样的。

先写“丿”划,后写横划。

而如果遇到“左”字,则是先写横划,再写“丿”划。

将:“将”字的结构较为简单,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右边的“夕”,在书写过程中,需要笔断意连。

两个笔画,不能完全缠绕上,也不能完全没有关系。

(书写动作,如图所示)军:在我最早看见这个“军”字的时候,我坚信字帖里面多了一笔横。

因为,看上去里面全是横。

但经过认真分析,“军”字里面,一笔不多,一笔也不少。

(书写步骤,如图所示)。

王:在传统的认识里,“王”字的最下面一横非常长,但是在这个字里,要注意,最靠左边的笔画,是中间的横。

而非最后一横。

羲之:“羲之”在这里算为一个字来分析。

这个字,分为两部分来写,上部分为:“羲+点(之的第一笔)”,下部分为:横折横(之字的第二笔)。

“羲”字和“之”字的第一笔,要笔断意连,甚至可以不断笔。

书:“书”字的笔顺,也是学习行书非常纠结的一个字。

在这个字里,注意几条横的起笔露锋状态和他们的斜度。

他们都在往右上倾斜,那中间的“竖”划是向右下方行笔,如此一来,整个字的平衡感就找到了。

这个字另外的难点,在于下方“日”字的来回翻笔,需细细体会。

第五讲:盖、闻、二、仪、有、像盖:盖字,属于一个极为险绝的字,中间的“王”,不循规蹈矩,第一横平,第二横斜,第三横更斜,写到这里,完全一副要摔倒在左边的趋势,此时,“皿”的一个横折,跨度很大,直接将上方拽了回来,从而让整个字险绝中仍显平正。

闻:闻字的书写,要注意第一笔竖。

写过褚遂良楷书的朋友,都能清楚的知道落笔动作(如图所示)。

整个字从第一笔落笔的那一刹那,就造就了强烈的跳跃感,整个字,用侧锋取势,轻松书写。

“门”整个偏旁,在创作的应用中会非常广泛。

二:二字,两条横划,要干脆利落,用侧锋书写,注意两笔的长短(如图所示)。

仪:仪的动感很强,很硬朗,很挺拔。

所以,在线条的行进中,要保证线条的速度,不能太慢、拖泥带水。

笔划的停顿,一定是在转折处,在笔划的行进中,不能犹豫不前,不能停下思考,这样会影响线条的质量。

另外,要注意,左高右低的取势。

有:有的第一笔是“撇横折”,这一笔书写起来,难度较大,我们在书写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如图,3个停顿的地方。

如此一来,在书写时,这个笔划,就有了关节。

线条就不会圆滑无力。

另外,整个字呈左疏右密状。

像:这个“像”字,和上方的“仪”都有相同的偏旁,但是书写的感觉却截然不同,一个是瘦子,一个是壮汉。

我们要记住他们不同的写法,如此一来在应用中方能得心应手。

右方的“象”,要注意最右侧的走势,在书写时,最好记住这个字的形态,应用中可以和“家”、“逐”等类似的字相互打通。

我们在追求临摹到位的同时,要强调书写性,不能过慢,要体会王羲之书写时的书写状态。

第六讲:显、覆、载、以、含、生显:显字,我们更可能地吸收这个字左边的笔法,“丝”一系列的折笔(如图所示),能使字显得格外精神,在日常的创作中,“丝”字可以直接应用,右边“页”的“横撇”笔划,原碑写得稍有牵强,可以不必较真。

覆:覆,在这里将上方的“西”更改为一个类似“丙”字,使用了宝盖头的写法。

当然,既然是宝盖,就一定要盖得住下面。

所以下面的一系列笔划,基本都被上方的“丙”所覆盖。

要熟练掌握右下角“复”的写法,在日常应用中,会常被用到。

载:在书法的创作里,“载”是一个高频字,“文以载道”、“厚德载物”等等都会用到此字。

在书写时,注意所有的横划,都是右上倾斜,最后用最长的“戈钩”往右下方拽回来。

以:可以把“以”字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前两个点,第二组是竖横折。

中间空隙距离大。

注意所有笔划的起笔,都是在右上方。

含:含字,需要注意的,都如图了。

“人”下面的所有构成,是个典型的三角形。

上面的“人”,要注意手笔的位置。

生:生字不同于楷书里的“生”,是一个典型的“头大脚小”的字,第一横是最长的横。

最下面的横,反而不长。

这样写,反而让整个字显得活泼、生动。

另外,注意竖划,有稍稍的弧度,有“左括号”弧度的感觉,不能写直了,那样就呆板了。

第七讲:四、时、无、形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四”的行书写法,通常是把框内两笔写为两个短竖、或两个点。

而在这里,将“四”字字形楷法化,将里面写成了一撇和一个竖弯。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撇笔,侧锋切入,果断书写。

时:这个“时”字的书写,实用价值极高,“时”“诗”等都是创作的高频字。

要牢记右侧“寺”的写法,注意三横的疏密,注意两个竖划的方向。

无:“无”字几条横的转折处,全是方转,另外,注意几个横的距离,以及连接几条横的牵丝,他们弧度是有区别的。

最关键的,是这个字的笔顺(如图所示)。

形:“形”,难写的笔划,在于第二笔的“横转丿”,书写时,横取斜势,蓄力向左上方挑出,然后由轻到重向左下方出撇(如图所示)。

另外,注意这个字的中空。

牢记“彡”的写法,用途会非常的广。

如“影”“彩”“彰等等。

”第八讲:潜、寒、暑、以、化、物潜:这个字,最大的特点是在于用笔。

其一,基本都是露锋取势;其二,在于几个转折处的方转,行笔要快,转折要利落。

另外,如图所示,注意空的地方。

寒:寒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整个字“楷书化”。

一笔一划,一板一眼。

字法可以楷化;但是,笔法不可以楷化。

起笔、收笔,不能有多余的动作,不能画字,要找到书写感。

暑:暑字,脑袋小,身子宽,腿脚小。

注意上面的“日”,不封口,留出空间,给予一种松快的感觉。

中间的长横,一定要写出斜度。

撇划,要写出弧度。

另外,上方的“日”靠左侧,下方的“日”靠右侧。

以:以字,在书写时,要放松笔法。

写出毛笔的弹跳性。

整个字用了两笔,也分成了两个部分,中间留出大量空白。

化:化字,左侧的“亻”,和上几讲有所不同,这又是一种写法,完全侧锋铺毫。

另外,把最后一笔的“竖弯钩”,写成了“竖弯折”。

弱化了右侧的撇划,强调了“竖弯折”的转折(如图所示,一圆一方)。

物:物字,整个字,用了两笔完成。

从“牛”到右侧的“撇横折钩”,一气呵成,书写时,毛笔一直在翻转。

“物”字在创作中,是一个高频字,需要牢记书写方法。

第九讲:是、以、窥、天、鉴、地是:是字,是典型三角形的字,脑袋小,身子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