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大豆产量和质量带来一定的损失。
本文将主要介绍大豆常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大豆常见的病害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和茎部。
病叶上会出现灰白色的霉菌孢子,严重时叶片会出现黄化、枯死。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病苗清除、药剂喷洒等。
2. 大豆叶枯病大豆叶枯病是由叶枯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茎部和豆荚上。
病叶上会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死。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病苗清除、清理田间杂草、合理施肥等。
3. 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茎部和豆荚上。
病斑呈黑褐色,表面凹陷,严重时会导致豆荚变形、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病苗清除、病残清理、药剂喷洒等。
二、大豆常见的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生长点和叶片。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黄化、畸形、卷曲,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2. 大豆豆蛾大豆豆蛾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豆荚。
豆蛾的幼虫会在豆荚内取食种子,导致豆荚变小、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3. 大豆刺蛾大豆刺蛾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茎部。
刺蛾的幼虫会在叶片上取食,导致叶片被蛀,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三、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虫品种选择抗病虫品种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首要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害虫和病菌的滋生。
3. 清除病苗和病残及时清除病苗和病残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阻断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由于大豆生长周期较长,且受病虫害影响较大,导致产量波动较大。
了解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豆主要病害1.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大豆在生长期内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主要通过空气、种子和土壤传播。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渐渐变成褐色大斑点,严重时叶片会变为焦黄色并掉落。
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减少。
2.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该病病原菌会侵入大豆根部,造成根部腐烂,导致大豆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1.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天敌虫,主要通过叶片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大豆蚜虫主要在大豆的生长期内出现,植株上的叶片会出现黄化、卷曲、脱水等现象。
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并掉落,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2.豆莨铃虫豆莨铃虫主要危害大豆的花朵和幼小的豆荚。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片部变黄并干枯,严重时还会导致豆荚畸形和减产。
三、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抗虫品种为了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种植者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抗病抗虫能力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育种工作,提高大豆的抗病抗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提高地力,增强植物的抗病抗虫能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磷肥等,提供养分和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病抗虫的能力。
3.合理浇水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过湿或者干旱的土壤环境都会导致大豆的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害。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是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4.管理留茬在大豆种植的轮作中,合理安排大豆的留茬管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留茬管理,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存活,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5.化学控制对于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 大旦锈病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
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
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
在发病后期可产生冬孢子堆,内聚生冬孢子,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不产生孢子粉。
在温、湿度适于发病时,夏孢子可多次再侵染。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司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司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2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籽粒,成株叶片土;病斑敞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叶背有灰霉,呈星芒状,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周围深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发病重时,病斑汇成大斑。
叶片干枯早期大量脱落。
病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毒层,病粒健粒大小差异不大,但百粒重与含油量显著降低,病菌在种子、病荚和病叶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侵入幼苗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1)选用无病种子,用50%福美双按种重的0.5%或用70%敌克松、乙磷铝按种重的0.3%拌种,可以控制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延缓全田发病。
(2)实行秋翻轮作,以消除田间病株,减少苗源。
(3)用55%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也可用50%退菌特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用稀释液75公斤,喷两次。
(4)用25%甲霜灵0.3%拌种(5)80%克霉灵300-400倍液喷雾。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由于其栽培规模大、种植地区广以及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较为常见。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害1.灰斑病:灰斑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灰色小点,随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灰斑。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施肥、控制植株密度,及时清理病叶、病株,药浆喷洒。
2.根腐病:根腐病是由土壤中的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和地下茎。
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根系腐烂是其明显的症状。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加强土壤消毒,提高土壤养分和通气性。
3.霉菌病:霉菌病主要通过叶片上大豆病斑的扩大传播,导致大豆的叶片呈现黄色、白色或棕色,并逐渐变薄、凋谢。
防治方法:适时进行田间管理,采取合适的种植密度,及时清理病叶,药物防治。
4.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导致大豆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毛状物质,随着病害的发展,叶片逐渐干枯、凋落。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掌握适宜的施肥水肥管理,适量喷洒药物。
二、虫害1.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主要为大豆的害虫之一,通过吸食大豆植株的汁液,导致病株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干瘪、甚至早期凋落。
防治方法:定期监测虫情,发现虫情严重时及时施药,控制虫危害。
2.棉铃虫:棉铃虫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以大豆的嫩叶和茎为食,造成植株叶片被钻孔、杂乱、叶片增大等。
防治方法:采用拦截器和黏虫板进行监测,发现虫情时适时施药。
3.菜豆螟:菜豆螟以大豆的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卷曲等。
防治方法:埋设黏虫板和拦截器,及时对虫害严重的地方采取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
4.绿披虫:绿披虫以大豆叶片为食,导致叶片被蛀,形成蛀食斑。
防治方法: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和休耕,最大限度地减少绿披虫的繁殖。
也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段,如引入寄生蜂等天敌。
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灰斑病、根腐病、霉菌病、白粉病以及大豆蚜虫、棉铃虫、菜豆螟、绿披虫等。
大豆主要病虫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它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病虫害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并探讨预防和治理的方法。
一、大豆茎腐病
茎腐病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
病害主要部分是茎干和侧枝,病变表现为茎干水浸状软腐,使植株发生倒伏。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田间管理、适时病害监测和喷施药剂。
二、大豆叶斑病
叶斑病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一般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中间呈黄褐色,边缘发黑。
预防和治理方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等。
三、大豆根肿病
根肿病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由土传性线虫引起。
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根部,病根呈肿瘤状,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预防和治理方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轮作休闲、病区土壤处理等。
四、大豆花叶病
花叶病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引起。
病害主要在大豆的花朵和叶片上表现,花朵变小而变形,叶片出现黄化和皱缩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病监测和防毒媒介昆虫。
附件:
1·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图片资料附件。
2·大豆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记录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法:指中国国家法律体系中关于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治理的法律。
2·土传性:意味着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3·轮作休闲:指在连续几年种植大豆之后,将大豆轮作为其他作物,以达到病害的断绝和土壤的恢复。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的生产受到了许多病虫害的威胁。
这些害虫病害在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上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下面就分别从害虫和病害两方面来介绍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一、病害1. 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由真菌导致的,主要是因为生长在黄土高原的酸性和缺氧性的土壤中,是造成大豆生长不良、干瘪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防治措施:避免连作;选用具有耐酸、耐缺氧能力强的品种;施用腐殖土或有机肥等改善土壤;用药物如法螺环素、异霉灵等进行防治。
2. 大豆根结线虫病大豆根结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引起,会导致大豆死根、萎黄、凋亡等。
防治措施:选用抗线虫病的优良品种;处理种子;采用轮作、深翻等方法来减少虫口和病菌;施用杀线虫剂如敌敌畏、杀线定、农用灯油等。
3. 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由霜霉病菌引起的,会导致叶片变黄、畸形、生长退化等,影响豆荚的发育。
防治措施:选用病害抗性品种;加强淋浴、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种植密度不宜过大,加强营养管理;错开栽培期。
4. 大豆衣褐病大豆衣褐病也是由霜霉病菌引起。
发病症状是在幼苗期叶面出现黄褐色小斑点,随后变大形成封闭性斑块,最终在豆荚上形成不易脱落的黄、褐色鳞屑。
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地面通风干燥;减少栽培密度;控制病害源;喷施54%苯菌灵悬浮剂、70%甲基托布津等抗病药剂。
二、害虫1. 豆蝽豆蝽在幼苗期吸吮叶汁,导致叶片变黄枯萎,影响花芽的发育和产量。
防治措施:间作用旋花、小麦等非豆类、非寄主作物;及时排排草、清理残根;对初期的豆蝽及时喷洒敌敌畏等杀虫剂,避免豆蝽神经中毒。
2. 豆盲蝽豆盲蝽能够摄食大豆嫩叶、花序和幼豆,导致大豆叶片枯黄、开花期提前、豆荚形状不佳等症状。
防治措施:及时处理稻草、秸秆等种子宿主,以减少病情加重;糯稻激素可以刺激大豆生长,增强大豆抗寒性和转产性,通过增加豆菜盲蝽天敌的寄生作用来控制豆菜盲蝽。
3. 刺脚豆象刺脚豆象是大豆种植中的重要害虫,成虫吸吮大豆幼苗和嫩芽汁液,导致豆株生长不良、形态呈矮小状、叶片颜色不良及提前落叶。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它也容易遭受各种虫害的侵袭。
以下是大豆常见的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1.豆荚蝇:豆荚蝇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虫害,主要危害豆荚,导致豆荚变形、裂缝、腐烂。
防治措施包括:清理田间杂草和豆荚上的虫卵,及时收获成熟豆荚,可以采用黄板诱虫、粘虫球等黏陷剂进行监测和防治。
2.豆蝽:豆蝽是大豆生长期内的主要虫害之一,它以吸食豆荚汁液为主,会引起豆荚畸形、减产。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增加有害昆虫天敌的数量,及时进行防治,如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等。
3.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病害的重要传播者之一,它会引起大豆叶片黄化、卷曲、凋落,还可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等病毒病害。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清除野外寄主植物,增加天敌的数量,适时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4.大豆蛾:大豆蛾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虫害,幼虫以大豆的茎、叶片为食,导致大豆逐渐萎黄、减产。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培育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采用化学药剂喷雾、灌根等方式进行防治。
5.金银花蝽:金银花蝽是大豆生长期内的一种常见虫害,以吸食大豆的茎、叶片汁液为主。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尽早发现发生虫害的苗圃,清除虫害的泉源,加强调查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综合防治大豆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选用耐虫害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必要时可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使用。
3.配合使用生物农药,通过增加天敌数量、释放捕食性昆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4.合理耕作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秸秆,减少虫害滋生的环境。
5.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早期状况,防止虫害扩散。
6.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套作制度,减少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7.积极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等自然方式控制害虫数量。
8.引入机械防治技术,如粘虫球、黄板诱虫等,用于监测和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大豆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豆生长,提高产量,我们需要了解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技术。
一、大豆主要病害1. 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病叶显示出黄化焦枯等症状,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磷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和间茬,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2. 大豆疫霉病大豆疫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湿热的环境中。
可通过播种前处理种子、合理密植、保持通风、及时疏菌等方式进行防治。
3. 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是一种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合理的密植和距离栽培、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残体等。
4. 大豆软腐病大豆软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导致大豆根颈处软腐。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无菌土壤、合理施肥、保持通风等。
二、大豆主要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的常见害虫,会导致大豆叶片弯曲,并分泌蜜露,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防治大豆蚜虫主要方法包括喷洒农药、利用天敌控制蚜虫数量、合理施肥等。
2. 大豆螟大豆螟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期为害,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和果实。
防治大豆螟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间断播种、灭蛹、喷洒杀虫剂等。
3. 大豆甲大豆甲是大豆的常见害虫,会造成大豆幼苗被啃食,导致生长不良。
防治大豆甲的方法包括喷洒农药、采用甲虫专用的诱虫剂等。
三、防治技术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用,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2. 选择抗病品种大豆的品种繁多,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合理轮作和间茬合理的轮作和间茬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
会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大豆减产甚至死亡。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豆常见的
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病害问题
1.菜豆锈病:菜豆锈病是大豆的一种真菌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随
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会变为棕色,叶片出现枯死并掉落。
这种病害主要由气溶性孢子传播,高温潮湿的环境是其繁殖的适宜条件。
3.大豆根瘤菌病:大豆根瘤菌病是由一种叫做根瘤菌的细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大豆
根部出现肿胀,植株整体生长减缓。
该细菌能够与豆科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在这个过
程中释放出氮素来促进大豆的生长。
1.大豆卷叶蛾:大豆卷叶蛾是一种小型昆虫,会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花序。
卷叶蛾的幼
虫会在叶片中间裹成管状,破坏叶片的光合作用,并从中吸取养分。
防治措施
1.菜豆锈病的防治:在育种中选用高抗性品种,及时清除枯萎的植株避免病菌的传播;同时加强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
2.大豆霜霉病的防治:及时清除枯萎的植株和叶片,防止病菌的传播;在种植前进行
土壤消毒等措施,减少病菌的繁殖。
4.大豆卷叶蛾和潜叶蝇的防治:选用具有抗虫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及时清除叶部寄生虫,利用黄板等捕捉器将危害的虫害进行防治,保障作物的稳定产量。
总之,大豆生长过程中会有各种病虫害的侵袭,我们需要加强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
防范病虫害的危害,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的稳定。
大豆主要病虫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大豆主要病虫害1. 大豆病害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需水多、耐湿性差等特点,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多发生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
其主要特点是在大豆叶片上出现灰白色的霜状菌丝,随后叶片呈现黄化、干枯。
防治方法:改善通风条件,减少叶片湿度;定期清除病叶,避免病害传播;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1.2. 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Septoria glycines)是一种常见的大豆病害,主要影响大豆的叶片和茎部。
该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小而圆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深褐色的中心。
防治方法:使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加强田间管理,除草、通风等;合理使用农药,及时喷洒。
2. 大豆虫害大豆虫害是指对大豆作物具有危害的各种昆虫。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2.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食并分泌甜蜜物质,引起传播和叶片黄化。
该害虫繁殖能力强,数量迅速增加。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虫源;使用化学农药喷洒,注意使用指示剂和防护措施;推广生物防治,引入天敌等。
2.2. 大豆飞虱大豆飞虱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成虫主要吸食植物汁液,对大豆叶片造成直接伤害。
飞虱还具有传播的能力,给大豆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防治方法: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发现虫害早期即时处理;使用适量的化学农药喷洒;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土壤通风和湿度。
结论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障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农民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田间管理、推广生物防治等措施将有助于减少病害和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提高农民的收益。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病虫害的发生频率较高。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1. 大豆病害:(1) 大豆霜霉病:又称北斗病,病原菌为霜霉菌。
病害主要在大豆结荚后期发生,严重时可导致结荚减产或脱粒。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选择抗性品种、适时施肥增强植物抵抗力等。
(2) 大豆白粉病:病原菌为白粉菌,主要发生在大豆叶片上,会导致叶片变形、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浇水、合理更新种子、加强病害监测等。
(3) 大豆炭疽病:病原菌为炭疽菌,可导致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施肥、及时除草等。
2. 大豆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为常见的大豆害虫,主要危害大豆苗期和开花前期的幼苗。
严重时会导致大豆叶片黄化、萎蔫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轮作种植、提前追肥、合理使用农药等。
(2) 大豆豆蠹:又称豆蠹虫,虫害发生在大豆结荚期,会导致大豆粒重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病害监测、采用虫克隆等生态防治方法。
(3) 大豆飞虱:大豆飞虱对大豆的害害较大,主要危害大豆幼苗期和苗期。
防治措施包括轮作种植、土壤消毒、定期清理杂草等。
针对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综合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1) 合理轮作: 通过规划农作物的种植序列,合理安排大豆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选择抗性品种: 通过选用抗病虫害的大豆品种,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3) 加强病虫害监测: 定期检查大豆田的病虫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施肥增强植物抵抗力: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大豆生长的需要,适时施肥,提高大豆的营养水平,增强大豆植物的抵抗力。
(5) 合理使用农药: 在必要时可以适量使用农药对大豆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合理施药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大豆病虫害问题的防治需要全方位的多种措施综合使用,通过提高大豆植物的抵抗力和减少病虫害的机会来降低发生可能。
农技大豆26种病虫害识别和防治(一)2024
农技大豆26种病虫害识别和防治(一)引言概述: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受到了各种病虫害的影响。
为了有效识别和防治大豆的病虫害,保障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从病虫害的特征和危害入手,介绍大豆的26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叶片病害1. 大豆焦枯病- 病状特征:叶片呈黄化、枯萎并脱落,茎部出现黑褐色疮痂。
-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
2. 大豆秧苗峥- 病状特征:叶片上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叶片早期死亡。
- 防治方法:采用病株无菌播种、定期翻耕、适时施肥等。
3. 大豆霜霉病- 病状特征: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斑,叶片逐渐枯黄、脱落。
- 防治方法:避免密植、及时清除病菌源、合理施肥。
4. 大豆灰霉病- 病状特征:叶片上出现灰黑色霉斑,叶片逐渐枯黄并脱落。
- 防治方法:喷洒有效的杀菌剂、合理施肥、注意通风。
5. 大豆白粉病- 病状特征: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霉层,叶片逐渐枯黄脱落。
-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适时喷洒药剂、合理灌水排水。
二、根腐病害1. 大豆根腐病- 病状特征:根系出现褐色软烂,植株全身萎蔫。
-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增强根系抗病性、加强旋耕。
2. 大豆灵芝腐病- 病状特征:根系出现黑色或暗褐色,植株整体生长不良。
- 防治方法:采用无病种子、适时除草、增强根系活力。
3. 大豆红根病- 病状特征:根系呈现红褐色或黑色,植株生长发育缓慢。
- 防治方法:定期翻地、合理浇水、加强根系养护。
4. 大豆根疖病- 病状特征:根系出现大小不等的疖状物,植株生长受限。
- 防治方法:采用有证书的优质种子、适时施肥、增强根系抗病性。
5. 大豆黑根病- 病状特征:根系出现黑色坏疽,植株整体萎蔫。
-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增强根系健康。
三、茎秆病虫害1. 大豆白粉虱- 病虫特征:茎秆上出现白色粉状虫卵和成虫。
- 防治方法:喷洒杀虫剂、保持田间通风、合理调整种植密度。
大豆主要病虫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
1. 大豆胸腐病
大豆胸腐病是一种常见的大豆病害,由真菌感染引起。
病原菌侵入大豆植株后,会引起大豆茎部和根部的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这种病害在潮湿和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尤为严重。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病株,实施轮作,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保持适宜的灌溉和通风条件,使用病害防治药剂等。
2. 大豆枯萎病
大豆枯萎病是由土壤传播的真菌引起的。
这种病害在潮湿和高温的环境下特别严重。
感染的大豆植株会出现黄化、萎缩和死亡。
防治措施:合理管理土壤湿度,避免过度灌溉;注意改善土壤通气性;实施轮作,使用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等。
3. 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
蚜虫主要以大豆的茎、叶和花为食,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蚜虫还会传播,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使用昆虫防治药剂,及时清除感染的植株,适时施行土地处理和轮作,引入天敌等。
4. 大豆斑点病
大豆斑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感染的大豆叶片会出现黄斑和黑斑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保持田间通风和适宜的湿度,注意适时施肥和合理水肥管理,使用病害防治药剂等。
5. 大豆早疫病
大豆早疫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能引起大豆的病斑和凋萎。
这种病害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下尤为严重。
防治措施:开展轮作和间套栽培,及时清除感染的植株,加强田间管理和病害监测,使用病害防治药剂等。
以上是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简要介绍。
农民朋友在种植大豆时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
大豆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大豆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为了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大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大豆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下发生。
它会导致叶片出现黄斑、褐斑和霉状物,严重时会使植株死亡。
预防和治理大豆霜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霜霉病的大豆品种,如杂交大豆品种。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3)适时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
(4)及时清除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避免病菌扩散。
2.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喜欢吸食大豆的汁液,导致大豆叶片黄化、卷曲、畸形甚至死亡。
防治大豆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早期防治:在大豆生长初期,及时发现大豆蚜虫的危害,采取冲洗或手工捕虫等方式控制其数量。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等对大豆蚜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化学防治:当虫口密度较高时,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3. 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会导致大豆叶片和茎干上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大豆减产。
防治大豆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适时翻耕:炭疽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适时翻耕可以减少病菌的存活。
(2)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
(3)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大豆的密度,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二、大豆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 大豆螟虫大豆螟虫是大豆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
它会钻入大豆茎干内部,导致大豆茎干中空,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倒伏。
防治大豆螟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适时防治:及时发现大豆螟虫的危害,采取手工捕虫、喷洒农药等方式控制其数量。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等对大豆螟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对于维持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导致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大豆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技术。
一、大豆主要病虫害1. 大豆病害(1)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
霜霉病的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并融合成大片,叶片枯黄并失去光泽。
严重时会导致整株大豆叶片枯黄脱落,减少光合作用,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2)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由根腐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地区。
植株的根部会出现褐色或黑色的软腐病斑,导致根系功能受损,影响大豆的吸收养分和水分,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1)大豆飞虱:大豆飞虱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飞虱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黄斑、弯曲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凋零。
(2)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主要以吸食大豆的嫩叶汁液为生,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导致大豆生长受阻,产量减少。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式,通过引入天敌或利用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对于大豆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可以利用一些对大豆病害有特异性寄主选择性杀灭病原物的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绿僵菌等。
对于大豆害虫,可以利用天敌虫类进行调查,发现并控制大豆害虫。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大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期的农药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病虫害的发生。
3. 农业措施合理的农业措施可以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如科学施肥、密植、中耕、轮作等,能够提高大豆植株的抗病性、抗虫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大豆受到的病虫害影响也很大。
以下将介绍大
豆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 灰斑病:是大豆生长期间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最容易感染的时间为生育期和成
熟期。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使用灰霉素、红霉素、卡斯滕霉素等药物,也可以喷洒15%的
氧化亚铜赤霉素或甲基硫代硫酸钠等药物。
2. 豆锈病:是大豆生长期间的另一个危害严重的病害,主要在花期和结荚期出现。
治疗时可以使用药剂喷洒,例如50%的百菌清、 5%的多菌灵等药剂。
3. 疫苗病:是由疫苗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导致大豆荚变薄、畸形、变色,也
会使种子生长缓慢。
预防方法主要包括选用疫苗病抗性地种子,同时进行田间防治,喷洒
药剂等。
4. 豆苗萎蔫病: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一种叶部和根系受损的病害。
用好泥炭土、草木灰和蔗糖来培土种子块,喷洒50%的五氮唑或霜霉灵。
二、虫害
1. 豆潜蛾:在大豆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造成的危害也很严重。
捕获到有害昆
虫后,可以先利用化学方法喷洒药物,如超排蜜等。
另外,使用绿色防虫原则也是非常重
要的,可以使用鱼糜、竹炭等天然产品进行防治。
2. 豆叶野螟:主要在大豆的生长期和发育期出现,在高温、干燥季节中危害更为严重。
防治方法可以使用冬凌天、路南优、毛篇子等提取物进行防治,也可以选择使用如百乐、乐泰等化学药物进行预防。
3. 豆荚象:在大豆的成熟期容易出现,大豆荚受到破坏后,国内人们一般使用百虫
露等药物喷洒,防止后期成熟的大豆受到影响。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同时也是一种易受病虫害侵袭的作物。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病害1.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病害,对大豆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病害的症状为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褐色病斑,病斑上面有细菌丝,严重的还会引起花、荚的脱落。
防治方法为:选择良种,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秸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在防治中,还可以使用生物安全制剂和外源激素等化学控制手段。
2.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花、叶和荚上。
病害的症状为花被覆盖或沾满了白色绒质的菌丝,叶片上也会形成小黑斑,叶子形态也会发生畸形,荚子会产生空壳。
防治方法为:8月中旬前定植,每666.7㎡喷洒烟硫蒸剂,进行轮作和间作,并使用菌根菌剂。
3.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芽叶、幼苗及茎上发生。
炭疽病的症状为在受感染的植物器官上出现黑褐色,坚硬,且中央部分凹陷的病斑,防治方法包括灭菌消毒,间作和清除病株及植物下部的杂草,重要的是要防止滞水。
二、虫害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新叶和花。
病害的症状是在叶表面形成许多小的黄点和病斑,而且这些病斑会逐渐扩大,造成大豆的生长不可能。
防治方法为:避免大量用化学农药,防止火害,增加光照和通风率,合理化施肥。
大豆螟虫是大豆的一个常见害虫,主要在大豆的叶子和荚上发生。
其症状为在荚内和叶子上形成小的褐色斑点,蚕儿还会在荚内啃烂大豆的种皮。
防治方法包括机械和田间农药防治、选择抗虫优质品种、增强田间生态环境、适当改变大豆的种植方式等。
大豆蝗虫是我国的一种常见害虫,破坏范围十分广泛。
其危害大豆的程度主要因为其数量和对大豆的食欲之间的关系。
其症状为在大豆上形成裂痕并导致叶子枯萎。
防治方法包括增加大豆的营养含量、加强大豆的生态环境、控制螺旋管虫的损害和适当暴露到阳光下等。
大豆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大豆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 大豆病害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它也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豆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大豆倒伏病大豆倒伏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大豆生长初期发生。
病害的主要症状是植株变得弱小,茎秆容易折断,导致倒伏现象。
为了防治这种病害,可以在大豆种植前选用抗倒伏性强的豆种,并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抵抗性。
3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常在湿冷和多雨的环境下发生。
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在大豆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霉斑,并逐渐蔓延。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密植,及时清理病损部位,以降低病害传播的风险。
另外,还可以选用抗霜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4 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茎秆和豆荚上。
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黑色的圆斑,并逐渐扩散。
为了防治这种病害,可以采取合理轮作制度,加强土壤消毒,勤奋除草,及时清除病损部位,并选用抗炭疽病的大豆品种。
5 大豆黄萎病大豆黄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
病害的主要症状是植株叶片变黄,并逐渐萎蔫,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这种病害,可以在大豆种植前进行大豆种子的消毒处理,合理施肥,避免过度灌溉,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另外,土壤消毒和合理轮作也是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大豆的病虫害较为常见,但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影响。
种植者应该加强对大豆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的意识,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土壤消毒等措施,保护好大豆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着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大豆病虫害,种植户需要了解不同病虫害的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下面将就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疫霉病疫霉病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呈现黄斑、褐斑、甚至干枯。
防治疫霉病的措施有:选用抗疫霉病的品种,在疫霉病多发的地区尽量避免连作大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病害传播。
2. 炭疽病炭疽病主要侵害大豆叶片、茎和种子,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炭疽病的措施包括:栽培抗病品种,及时翻耕、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适当控制密植,可根据发病程度选用合理的化学药剂喷雾等方式进行防治。
3. 豆斑病豆斑病是大豆茎、叶、荚、种子等部位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
防治豆斑病的措施包括:使用抗病品种,防治草甘膦药害、适量施用农药等。
4. 白粉病白粉病主要侵害大豆的叶片和嫩茎,病叶上生长大量白色霉层,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减少。
防治白粉病的措施有:及时病害初期发现,迅速采取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定期喷洒杀菌剂等。
灰霉病主要侵害大豆的茎、叶、荚和种子,严重时会导致大豆的全株枯死。
防治灰霉病的措施包括:注意排水,及时清除田间积水,保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茬、杂草、病虫害苗等,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1. 豆蚜豆蚜是大豆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大豆的嫩叶、嫩茎和花荚,使植株生长衰弱,导致产量减少。
防治豆蚜的措施有:不要连作大豆,适时翻耕田地,防止虫口越冬。
发现豆蚜危害时,可喷洒滴灌药液,或使用杀虫剂等进行防治。
2. 粉虱粉虱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使叶片因吸食汁液而出现黄化、卷曲、发生病斑,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减少。
防治粉虱的措施包括:及时清除林下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喷施杀虫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大豆病虫害一、大豆病害1、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在我国发生十分普遍,以黄淮流域、江汉平原、华北等地最为严重。
病株矮化,流行年份常减产30~70%,甚至绝收。
症状大豆花叶病的症状,因品种、气候、感病时期以及病毒株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常见的有皱缩花叶、黄斑花叶、顶枯、脉间坏死、卷叶、疱斑花叶等。
其典型症状为植株显着矮化,叶片皱缩并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叶缘卷缩,沿叶片主脉两侧有许多深绿色的泡状突起。
嫩叶比老叶症状明显。
发病严重的植株不结实或结实率低。
病株种子上常出现斑驳纹,斑驳纹以脐为中心呈放射状或通过脐部呈带状,其形状与品种及其感病程度有关。
发生特点大豆花叶病病原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简称SMV。
大豆花叶病以种子带毒作为主要侵染来源,带毒种子长出的病苗为田间的初次侵染毒源。
由于大豆花叶病毒体外存活期较短,寄主范围窄,所以田间病株残体及蚜虫越冬作为初侵染源的作用较小。
因此,田间病苗上的初始毒源主要通过蚜虫的取食活动传播进行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品种的抗性、初侵染毒源数量以及传毒蚜虫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气候条件不仅影响蚜虫的发生数量和迁飞,也影响病害的潜育期长短和症状的表现。
蚜虫迁飞期如遇高温干旱,蚜虫活动猖獗,迁飞量大,花叶病发生严重。
如持续有雨或降暴雨,蚜虫数量减少,病害明显减轻。
温度对花叶病发生的影响最大,发病适温为20~30℃,超过30℃病害不表现症状。
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低,潜育期越长。
温度越低,斑驳越重。
防治方法由于大豆花叶病主要由种子带毒作为初侵染来源,因此应以采取繁育无病良种为基础,选育抗病品种为主,配合药剂治蚜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毒种子可采用无病地留种,配合适当早播,早期治蚜,及时拔除病株,隔离种植等一系列措施,获得无病种子。
2、选用抗病丰产良种山东各地种植的较为抗病的品种有:鲁豆1号、鲁豆2号、鲁豆4号、鲁豆6号等,可因地制宜的选用。
3、加强栽培管理提倡适期早播,使感病的幼苗阶段避开蚜虫的迁飞高峰期;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拔除种传病苗,压低蚜虫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毒源;避免在其它豆科蔬菜地、绿肥地、牧草地等附近设置种子田;实行与高秆作物间套作等措施,加强肥水管理,都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
4、药剂治蚜防病控制蚜虫传病是防治大豆花叶病的重要措施,应在搞好虫情调查和预报的基础上,及时施药治蚜防病。
可用内吸性杀虫剂于播种时沟施,也可于苗期用%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名黄萎病、根线虫病,俗称火龙。
我国北部大豆产区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
重病地4~5年内难以种植,对大豆生产影响很大。
症状大豆发病后,地上部植株矮化,叶片发黄,生长瘦弱,呈点片缺肥或缺水状。
受害植株花期推迟,花器丛生,花及嫩茎萎缩,结荚少而小甚至不实,严重的整株或成片枯死,地下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根表面附有许多微少的黄白色粒状物,为胞囊线虫的雌成虫,这是诊断胞囊线虫的主要依据。
被害根部表皮龟裂,极易遭受土壤中腐生菌为害,而使根系腐烂,使植株提早枯死。
发生特点病原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che.,大豆孢囊线虫有生理分化现象,生理小种具有地域性差异,黄淮地区以4号小种为主。
大豆孢囊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带有胞囊的土粒在脱粒时混杂在种子间随种子贮藏越冬。
贮藏条件下胞囊中的卵可保持生活力3~4年。
春季气温转暖后,卵开始孵化,二龄幼虫破卵后进入土壤中,从根尖伸长区或根毛侵入,在根部皮层内发育,经过三、四龄幼虫期发育成成虫。
成熟雄虫与雌虫交配后进入土壤中自由生活。
雌虫腹部膨大,突破表皮而外露,体壁加厚虫体死亡成为胞囊,卵于胞囊内发育。
年发生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有差异,适温条件下温度越高,线虫发育越快。
当5cm土层的温度在18~24℃时,胞囊线虫完成一代生活史需要24~41天。
线虫在田间传播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时农具和人畜携带有胞囊的土壤传播,排灌水流和未经熟腐的粪肥也可传播胞囊。
调运夹带胞囊的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方式。
发育适温为17~28℃,10℃以下不能发育,31℃以上幼虫开始衰退,至35℃幼虫不能发育成成虫。
线虫耐干旱、耐湿性差,一般土壤湿度60~80%最为适宜,土壤湿度过高,氧气不足,线虫发育受抑制甚至窒息死亡。
当土壤湿度饱和时,胞囊仅能存活一个月。
通气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有利线虫的发育和侵染,病害发生重。
而通气性差的粘重土壤,病害发生轻。
病地连作病重,轮作病轻。
合理施肥,适时灌溉,也有减轻发病的效果。
防治方法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应在加强检疫,杜绝种传的基础上,采取以改善耕作栽培管理技术,配合重点施药和选育抗病良种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准确划分疫区和无病区,严禁病区种子外调,做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以防随带病种子的调运传入无病区。
对刚刚传入的零星发病地块,应及时施药防治,防止病区扩展。
2、改善耕作栽培技术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病的最主要措施。
一般轮作不低于3年,5年以上防病效果更为明显。
山东实行粮豆、棉豆、和粮棉豆轮作制,效果较为理想。
轮作制中以水旱轮作为最好。
同时配方施肥,适当增施农家肥,干旱情况下适当浇水,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
3、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
国外先后培育出抗病品种,如美国的pi90763、picket ,日本的丰铃、丰雷等品种。
国内也相应培育出一批抗病品种和品系,但多数品种和品系具有生理小种专化性,应因地制宜选用,否则使抗病品种丧失抗性。
抗病品种主要表现根部不形成胞囊或胞囊数量很少,但抗病品种不宜长期同地种植,应重视轮作及其它防病措施,轮作年限可适当缩短。
4、药剂防治目前国内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药剂较多,但成本较高,大面积使用有一定的困难,应在老重病区或新发病的地区重点施药,以控制病区扩散蔓延。
药剂可选用5%茎线灵颗粒剂2~3kg/亩,或10%益舒丰颗粒剂2~3kg/亩,播种时沟施,防治效果良好。
3、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症状镰刀菌根腐病是大豆常见的根腐病之一。
主要发生在苗期。
病株根及茎基部产生椭圆形褐色长条形至不规则形凹陷斑,后扩展成环绕主根的大斑块,有的为害侧根。
该菌主要为害皮层,造成大豆苗出土很慢,子叶褪绿,侧根、须根少,后期根部变黑,表皮腐烂,病株发黄变矮,下部叶提前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但结荚少,豆粒小。
发生特点病原为Fusarium oxysporum Snyd. et Hansen 称尖镰孢菌嗜管专化型和Appel. et Wollenweber 称直喙镰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该菌寄主范围广,是土壤习居菌之一,主要以休眠菌丝或菌核度过不良环境,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种子带菌的可引致幼苗出土前发病。
病菌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从气孔及次生根上的伤口侵入,有的还能从下胚轴的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生长,低洼地或下水头、连续降雨、根、茎基部伤口多易发病。
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慢及重茬、耕作粗放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
(2) 播前用种子重量%的50%拌种双拌种。
(3) 适时早播,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大豆紫斑病大豆紫斑病是大豆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大豆产区发生普遍。
被害植株叶片提早枯死脱落,籽粒不饱满,百粒重下降,含油率降低,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症状紫斑病一般于大豆结荚前后开始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种粒,其次为豆荚、茎杆等。
受害种子的种皮由脐部开始向周围延伸出淡紫色至青褐色辐射斑纹,严重时整个豆粒变成紫色或黑紫色,甚至种皮破裂。
病种子长出的幼苗子叶出现褐色云纹状病斑,严重时子叶畸形,枯死,造成缺苗;叶片上病斑初为紫红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而成为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暗灰色霉状物,病斑连片后叶片枯死脱落。
茎杆、叶柄、豆荚上的病斑为赤褐色斑点,豆荚上病斑多时,常联合成不规则大斑,使豆荚枯死。
发生特点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菊池尾孢菌Cercospora Kikuchii Foma。
大豆紫斑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和病残组织内越冬,作为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
春季播种后种子发芽,潜伏菌丝体直接侵染子叶,引起苗枯。
潮湿条件下,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在田间迅速扩展。
结荚后,病菌侵入豆荚,使豆粒发病。
该病发生受菌源量、温湿度及品种抗病性影响较大。
种子带菌率高,幼苗发病重;连作田土壤中病残体上菌源量大,后期病害发生严重。
大豆结荚期间多雨潮湿,种荚发病重,种子带菌量高。
大豆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一般抗病毒的品种也抗紫斑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丰产良种可结合防治大豆花叶病,因地制宜地选种抗病丰产良种。
2、清除菌源播种时应严格选种,清除带病斑的病粒;发病初期和收获期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初侵染来源。
3、改善栽培管理田间应平整土地、开沟排水,避免积水,适当增施肥料,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实行大面积与非寄主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薯类等轮作。
4、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控制紫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播种前浸种1小时。
成株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和结荚期各喷一次,即可控制病害发生和流行。
5、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分布于全国大豆产区,是大豆上发生的重要叶斑病害之一,华北、东北发生普遍。
被害植株叶片萎黄,病叶早落,影响结实率及百粒重,一般减产10~15%。
症状大豆霜霉病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豆荚和籽粒。
幼苗发病,叶片局部或整叶形成褪绿色大斑,叶片变黄以至褐色枯死。
气候潮湿时,病叶背面密生灰白色霉层,为病原菌胞囊梗及孢子囊。
病株矮化,叶片皱缩,常整苗死亡。
成株期发病,叶片上散生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初为黄绿色,后变褐枯死。
病斑连片后叶片提早干枯脱落,病叶背面密生灰白色霉层。
豆荚被害,外部无症状,但荚内有灰色霉,病粒表面粘附黄白色粉末,为病原菌的菌丝和卵孢子。
发生特点病原为真菌,鞭毛菌亚门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hurica (Naoum)Syd.。
大豆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和病残组织内越冬,作为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
带病种子播种萌芽后,卵孢子萌发出芽管,自大豆幼苗的胚茎侵入,以菌丝通过胚茎进入叶片并扩展到腋芽引起幼苗系统性侵染而发病;病苗上产生的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风雨传播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直至引起病害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