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灼伤事故案例分析PPT
碱伤害事故案例分解
![碱伤害事故案例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f53529c71fe910ef12df85f.png)
一
[案情介绍] 1981年10月18日,“华春”轮驶进某港,在所载的货物中有一批烧碱。包装方式为钢制圆桶型密封容器,外用塑料薄膜,木制托盘简易成组包装。卸货时港区采用的钢丝绳吊具没有支架,起吊时钢丝绳收紧后使包装件受勒,导致塑料薄膜破损,并且因包装件受力后钢桶受挤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进入仓库使用叉车归桩、堆码时,包装破损的货物没有及时妥善处理。桶内储存的片状及珠状的烧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该批货物卸货及储存的十余天内,先后造成了40余人的皮肤、眼睛灼伤。经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破损的烧碱桶后,事故才得以有效控制。
[案例评议]烧碱的强腐蚀性应该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装卸作业中的某些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案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是: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伤害事故,由于装卸工艺落后,使用工具不当而人为地发生了。
烧碱与其他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酸类一样,给运输、装卸企业带来的问题是:由于其强烈的腐蚀能力会给包装容器造成损害。在投入运输后,这些物品的包装质量并不可靠,金属类包装易受腐蚀,抗腐蚀能力较强的玻璃和陶瓷类包装却容易破损。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港口作业的同志注意:一是尽可能使用机械等工属具,使人体与其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二是在搬运中做到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振动,绝对不可以翻滚、摔跌。如发现货物包装有破损、裂缝等,应当立即停止作业;在采取合理的临时施救措施后,通知发货人立即将货物提走。(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
原因分析:(1)车间主任等5名检修人员违反化工部制定的《隔膜法制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关于“检修碱蒸发罐及碱管道时,应先泄压,切断物质来源,将罐内物料冲洗干净,然后进行检修”的规定,在检修过料液压阀前,未将二次蒸汽压力泄尽,未将管内的残余碱液放净,也未对管线进行清洗,便盲目拆卸阀门;
酸碱灼伤诊断与治疗PPT
![酸碱灼伤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c7082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d.png)
皮肤损伤:皮肤红肿、疼痛、起泡、溃 烂等
眼睛损伤:眼睛红肿、疼痛、流泪、视 力下降等
消化道损伤: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等
神经系统损伤:头晕、头痛、意识模糊 等
呼吸道损肌梗死等
酸碱灼伤的诊断
皮肤接触酸碱后出现红肿、疼痛、 起泡等症状
皮肤接触酸碱后出现皮肤脱落、坏 死等严重症状
心理治疗:对于严重灼伤患者,进 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减轻心理压力 和焦虑情绪
手术目的:修复受损组织,恢复皮肤功能 手术时机: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手术方法:包括皮肤移植、皮瓣移植、组织工程等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清洁,防止感染,定期换药,促进伤口愈合
冲洗:用大量清水冲洗灼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灼伤程度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灼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止痛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灼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皮肤移植等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观察症状:皮肤红肿、疼痛、起泡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等检查
询问病史:了解接触酸碱的时间和方式
皮肤活检:确定酸碱灼伤的程度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组织液等检 测
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对 能力
酸碱灼伤的治疗
冲洗伤口:用大量清水冲洗伤 口,稀释酸碱物质,减轻伤害
物理灼伤是指皮肤或 眼睛等组织受到酸碱 物质的间接伤害,如 高温、高压等
化学性灼伤: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灼伤,如酸、碱、盐等 物理性灼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灼伤,如高温、低温、辐射等 生物性灼伤: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灼伤,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混合性灼伤: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灼伤,如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共同作用等
皮肤接触酸碱后出现皮肤颜色改变, 如变红、变黑等
强酸强碱中毒小讲课护理课件
![强酸强碱中毒小讲课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1ae1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d.png)
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如心率、呼吸、血压
等。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 解紧张情绪。
记录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 和急救处理过程。
院内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根据中毒程度和症状,遵医嘱 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制定和实施强酸强碱操作的规范流程,确 保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掌握正确的操 作技能。
配备防护用品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为操作人员配备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化学 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等 ,以减少强酸强碱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定期对涉及强酸强碱操作的设备进行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泄漏事 故的发生。
当人体接触这些物质时,可能会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部位的严重刺激和损 伤,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强酸强碱中毒的分类
根据中毒原因,强酸强碱中毒可以分为吸入性、食入性和接 触性三种类型。
吸入性中毒主要是由于吸入酸或碱的蒸气或烟雾,导致呼吸 道和肺部损伤;食入性中毒则是由于误食酸或碱所引起的消 化道损伤;接触性中毒则是由于皮肤接触酸或碱所引起的皮 肤刺激和烧伤。
强酸强碱中毒小讲 课护理课件
目录
• 强酸强碱中毒概述 • 强酸强碱中毒的护理措施 • 强酸强碱中毒的预防 • 强酸强碱中毒的案例分析
01
强酸强碱中毒概述
强酸强碱中毒的定义
强酸强碱中毒是指人体因接触强酸或强碱而引起的中毒反应。强酸如硫酸、盐酸 、硝酸等,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
04
强酸强碱中毒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危化品灼伤现场处置PPT课件
![危化品灼伤现场处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34815dee06eff9aff80759.png)
20
硫 酸物质特性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发烟硫酸还属于遇湿自燃物质, 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危险性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硫酸物质特性
配制稀硫酸时,必须在烧杯 和锥形瓶等耐热容器内进行, 并必须缓缓将浓硫酸边搅拌 边慢慢加入水中,并冷却。
37
二、事 故 原 因
1、李某某违规拆卸压力表,阳某某违规开动电动 中转泵。 2、检维修作业未办理相关作业票证,作业人员未 作业风险进行辨识,造成作业过程防护措施不到 位、个人劳保不符合要求等违规行为。
38
三、纠正和预防措施
作业前票证办理由车间安全员进行,审批 合格后,方可安排作业;同时每季度至少组 织一次全员性的票证管理培训。
25
硫酸灼伤现场处置措施
皮肤
尽快脱去被污染的 衣物
用清水轻轻冲洗接 触到硫酸的部位至 少20~30min。
如果伤者仍感到刺 热疼痛,则要反复 冲洗,用烧伤膏涂 抹伤处
.
眼睛
尽过程中要 保持眼脸的打开。
合作医疗机构
西宁市第三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 人民医院
36
事故案例
通过一系列调试之后,排除了变频器导致压力无 法提高的可能性,此时李某某判断可能是(P607A) 的压力表显示不准,于是便去拆另一台中转泵上的 压力表。与此同时,电工阳某某则判断可能是电机 反转,于是在未经过操作人员的允许下私自点动另 一台中转泵(P606A),导致正在拆压力表的李某 某被飞溅出来的98酸烧伤。
吸入和食入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
眼睛
气新鲜处。保持呼
吸道通畅。如呼吸 立即提起眼睑,
酸碱灼伤事故案例分析
![酸碱灼伤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c11c57be1e650e52ea99df.png)
事故原因分析
• 该工段因生产需要使用5%NoOH碱液对工艺介质进行洗涤,在室外装置区设有NaON碱液配 置罐和NoOH碱液临时贮罐, • 2罐之间连通的管线沿地面敷设。 • 为防止冬季碱液管线内积液冻堵,在管线外敷设蒸汽伴热管线和保温材料。 • 当NoOH溶液自配碱罐输送至临时贮罐后,2罐相连管线内残存的碱液因受热汽化而使管线内 压力增大,当解开阀门填料压盖时,蒸汽夹带碱液喷出造成检修工李某面部灼伤,是事故发生 的直接原因 • 检修工李某在作业过程中未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具,违章作业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 检修工李某和监护人王某安全意识淡簿,工厂安全管理存在不足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 工艺设计不合理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 另外,监护人王某未尽到监护职责,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酸碱灼伤事故案例分析
1981年6月12日安徽某厂发生一起碱液灼伤事故
• • • • • 事故经过:电解车间主任带领4名职工检修第一组二效蒸发 器的过料液压阀。21时30分,当他们将阀门螺栓全部卸开 ,用工具撬下阀门时,管内尚存有0.1~0.2Mpa的压力将 残留碱液压出,灼伤在场的5人,其中1名工人的面、四肢 、腹背部均被灼伤,2~3度灼伤面积占37%,其他四人轻 伤。
原因分析
• (1)车间主任等5名检修人员违反化工部制定的《隔膜法制烧碱生产安全技术 规定》关于“检修碱蒸发罐及碱管道时,应先泄压,切断物质来源,将罐内物 料冲洗干净,然后进行检修”的规定,在检修过料液压阀前,未将二次蒸汽压 力泄尽,未将管内的残余碱液放净,也未对管线进行清洗,便盲目拆卸阀门 • 2)检修人员将阀门和管道间的连接全部拆除,未保留1只,以防阀门撬下后, 大量物料喷出; 3)检修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化工企业通用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关于“从 事酸、碱危险液体设备、管道、阀门修理时,特别注意面部、眼的防护,并戴橡 胶手套等以防烧伤,……”的规定,在换碱液管线阀门时,未佩带必要的防护用 具; (4)车间主任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强酸、强碱中毒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强酸、强碱中毒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d4f7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0.png)
第四部分:强 酸、强碱中毒
的护理技巧
第四部分:强酸、强碱中 毒的护理技巧
增强防护意识:强化化学品安 全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做好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注重 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培训 和演练,提高应变能力。
第四部分:强酸、强碱中 毒的护理技巧
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在发生中毒事故 后,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尽快转移伤者 。 中和剂的应用:对于中毒者,及时使用 中和剂中和毒物,减少中毒程度。
- 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 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
第三部分:强 酸、强碱中毒
的护理实例
第三部分:强酸、强碱中 毒的护理实例
案例一:某化工厂工人触及了 强碱导致眼角膜烧伤,导致视 力受损。
案例二:某酒店工作人员误食 了强酸导致呼吸道灼烧,呼吸 急促。
第三部分:强酸、强碱中 毒的护理实例
案例三:某实验室工作人员触及了强酸 导致皮肤烧伤,导致组织坏死。
强酸、强碱中毒的危害:如果 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如呼吸道阻塞和器官损害等 。
第一部分:强酸、强碱中 毒概述
强酸、强碱中毒的预防措施:加强安全 防护意识,定期检查设备和器具,使用 个人防护设备等等。
第二部分:强 酸、强碱中毒
护理
第二部分:强酸、强碱中 毒护理
现场紧急处理: - 先保护自己:带好个人防
强酸、强碱中 毒护理业务学
习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强酸、强碱中毒概 述 第二部分:强酸、强碱中毒护 理 第三部分:强酸、强碱中毒的 护理实例 第四部分:强酸、强碱中毒的 护理技巧
第一部分:强 酸、强碱中毒
概述第一部分:强酸、强源自中 毒概述什么是强酸、强碱中毒:强酸 和强碱与人体接触,引起组织 腐蚀和损害,造成不同程度的 中毒症状。
酸碱化学烧伤
![酸碱化学烧伤](https://img.taocdn.com/s3/m/0a9af55b81c758f5f71f6704.png)
Company Logo
分度及临床表现
• II度: • 眼睑:皮肤水泡。 • 结膜:贫血水肿。 • 角膜:实质浅层水肿,虹膜纹理可见。 • 血供:角膜缘缺血<1/3。
Company Logo
分度及临床表现
• III度: • 眼睑:皮肤浅层坏死,真皮完全破坏。 • 结膜:可能全层坏死,全层血管不可见。 • 角膜:上皮完全损伤,角膜实质深层水肿,混浊明显,虹膜纹理隐约可见。 • 血供: 1/3<角膜缘缺血<1/2 。
Company Logo
治疗
(1)早期治疗: 局部用药:散瞳;抗生素滴眼液的应用;0.5%依地酸钠眼液点眼;维生素C结膜下
注射;自体血清的使用。 全身用药:抗生素的使用;使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的大量使用。
Company Logo
(2)切除坏死组织,防止睑球粘连。 如果球结膜有广泛坏死,或角膜上皮坏死,可做早期切除。
Company Logo
急救
• 及时脱离现场,彻底冲洗眼部是处理酸碱烧伤的重要一步。及时彻底冲洗能将烧伤 减小到最小的程度。
• 就地取材,用大量清水或其它水源反复冲洗,冲洗时应翻转眼睑,转动眼球,暴露 穹窿部,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质彻底洗出。应至少冲洗30分钟。
• 冲洗后立即移送至医院发症
3
急救
4
治疗
Company Logo
概念
• 化学性烧伤由化学物品的溶液、粉尘或气体进入或接触眼部所指的烧伤。其中最常见 的有酸、碱烧伤。
Company Logo
分度及临床表现
• I度: • 眼睑:皮肤充血。 • 结膜:充血水肿。 • 角膜:上皮损伤。 • 血供:角膜缘无缺血。
酸碱化学灼伤化学品腐蚀培训PPT课件
![酸碱化学灼伤化学品腐蚀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ea4b7a647d27284b7351b6.png)
水冲洗方案
冲洗功能: 大量的水可以
迅速清除表面的化学物质
水的稀释功能:降低化学
品的浓度,降低伤害强度
水的降温功能:带走因 化学灼伤产生的热量
(类似于吃辣椒喝水)
减少渗透
第9页共175页
3 洗眼器、淋洗器的使用
GB/T 27476.5-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5部分:化学因素第5.4.1条
实验室应配置......洗眼器、紧急 喷淋装置、小药箱等应急物品,并便 于相关人员使用。
第22页共175页
(3)金属、类金属化合物 黄磷、二氧化硒、铬酸、重铬酸钾、金属钠钾。
(4)其他 酚类。苯酚、甲酚 醛类。甲醛、乙醛、丁烯醛 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 环氧化物、烃类、氯代烃类
第5页共175页
3 酸碱化学灼伤的作用特点
碱性物质在接触部位迅速吸收水分并穿透细胞膜与胞浆蛋白质结合 ,形成胶冻样可溶于水的碱性蛋白化合物,使组织发生液化性坏死。
·渗透:指化
·反应:即
学物通过皮肤向 皮肤或眼睛在
皮下组织渗透。 渗透深浅决定了
灼 与化学物接触
后所表现的损
灼伤的严重程度。 伤情况。
伤
第4页Hale Waihona Puke 175页3 造成化学灼伤的物质
(1)酸性物质 无机酸类。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 有机酸类。甲酸(蚁酸)、乙酸、过氧乙酸 酸酐类。乙酸酐、丁酸酐
(2)碱类物质 无机碱类。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氧化钙(生石灰)。 有机胺类。甲胺、乙二脓、乙醇胺。
由于碱性物质渗透力强,可向深部及邻近组织渗透,故碱性物质引 起比酸性物质更严重而广泛的损伤。
0.5mol氢氧化钠溶液腐蚀兔子眼睛.WMV
硫酸的吸水性不但能吸收组织中游离的水分,还能使机体碳氢合物 中的氢和氧形成水结构而被吸收便组织脱水碳化。
碱伤害事故案例
![碱伤害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9b7e7ca45177232f60a2c0.png)
碱灼伤事故案例一[案情介绍] 1981年10月18日,“华春”轮驶进某港,在所载的货物中有一批烧碱。
包装方式为钢制圆桶型密封容器,外用塑料薄膜,木制托盘简易成组包装。
卸货时港区采用的钢丝绳吊具没有支架,起吊时钢丝绳收紧后使包装件受勒,导致塑料薄膜破损,并且因包装件受力后钢桶受挤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进入仓库使用叉车归桩、堆码时,包装破损的货物没有及时妥善处理。
桶内储存的片状及珠状的烧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在该批货物卸货及储存的十余天内,先后造成了40余人的皮肤、眼睛灼伤。
经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破损的烧碱桶后,事故才得以有效控制。
[事故原因分析] 烧碱,正式名称为氢氧化钠,属第八类•腐蚀品,联合国编号1823。
在“三酸两碱”中,氢氧化钠排行第四,为强碱性腐蚀品。
氢氧化钠的工业用途相当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钠盐、制皂、造纸、纺织、粘胶纤维、橡胶制品的再生、金属清洗、电解提炼锌、镀锡、氧化物涂料、漂白等。
投入运输的数量相当大。
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吸湿性,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即能大量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
固体状的氢氧化钠吸收水份后形成糊状物,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能使可燃物着火。
受潮后的氢氧化钠或其浓溶液对铝、锌、锡等金属有腐蚀性,反应时放出氢气,与各种酸类反应剧烈,与铵盐类物品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不仅如此,氢氧化钠还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硅酸钠,从而使玻璃腐蚀。
因此,对于使用玻璃或陶瓷器皿为包装容器储存氢氧化钠溶液(俗称液碱)的,要特别注意,尽管这种反应相当缓慢,但仍然会因腐蚀而使包装易于破损。
氢氧化钠的浓溶液能使不溶于水的活体组织成为能溶于水的酸脂钠和醇,因而丝、毛织物的活体组织会受到强烈的腐蚀。
人体皮肤接触后就会被严重灼伤。
凡是与水能迅速反应的腐蚀品会生成烟雾状物质,对人体的眼睛、咽喉及肺部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且有毒。
人体组织沾染上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后,就会因其强烈的吸附力而无法及时清除,这期间还会通过皮肤等组织吸收,造成全身中毒,因此化学灼伤较难痊愈。
强酸、强碱中毒讲课PPT课件
![强酸、强碱中毒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addc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1.png)
预防措施
了解强碱的特性及 危害,避免接触或 误食强碱物质。
在操作强碱过程中, 应佩戴防护眼镜、 手套和口罩等个人 防护措施。
定期检查工作场所, 确保没有泄漏或残 留的强碱物质。
一旦发生强碱中毒, 应立即就医并采取 适当的急救措施。
作业时的个人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服:包括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等 使用防毒面具:选择合适的防毒面具,并定期更换滤毒盒 定期检查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场所无泄漏、无有害气体聚集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感谢您的观看
影响:强酸中毒可引起头痛、恶心、 呕吐、腹痛、消化道灼伤等,严重 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等严重症状。
预防: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强 酸,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 生产设备。
现场处理与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皮肤接触时,用大量清水冲洗10分钟以上 眼睛接触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翻转上下眼睑 口服中毒者应立即漱口,并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盐酸泄漏事故 事故原因:设备故障导致盐酸泄漏 症状表现:皮肤接触处有灼伤,吸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案:迅速离开泄漏区域,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及时就医
案例分析重点与教训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强酸、强碱中毒案例,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 案例分析: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中毒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重点总结:总结案例中的重点信息,以便更好地说明强酸、强碱中毒的特点和危害。 教训汲取:从案例中汲取教训,提出预防措施和建议,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穿戴防护服和手套
预防措施
避免直接接触强酸
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
保持通风良好
碱伤害事故案例
![碱伤害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9b7e7ca45177232f60a2c0.png)
碱灼伤事故案例一[案情介绍] 1981年10月18日,“华春”轮驶进某港,在所载的货物中有一批烧碱。
包装方式为钢制圆桶型密封容器,外用塑料薄膜,木制托盘简易成组包装。
卸货时港区采用的钢丝绳吊具没有支架,起吊时钢丝绳收紧后使包装件受勒,导致塑料薄膜破损,并且因包装件受力后钢桶受挤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进入仓库使用叉车归桩、堆码时,包装破损的货物没有及时妥善处理。
桶内储存的片状及珠状的烧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在该批货物卸货及储存的十余天内,先后造成了40余人的皮肤、眼睛灼伤。
经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破损的烧碱桶后,事故才得以有效控制。
[事故原因分析] 烧碱,正式名称为氢氧化钠,属第八类•腐蚀品,联合国编号1823。
在“三酸两碱”中,氢氧化钠排行第四,为强碱性腐蚀品。
氢氧化钠的工业用途相当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钠盐、制皂、造纸、纺织、粘胶纤维、橡胶制品的再生、金属清洗、电解提炼锌、镀锡、氧化物涂料、漂白等。
投入运输的数量相当大。
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吸湿性,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即能大量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
固体状的氢氧化钠吸收水份后形成糊状物,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能使可燃物着火。
受潮后的氢氧化钠或其浓溶液对铝、锌、锡等金属有腐蚀性,反应时放出氢气,与各种酸类反应剧烈,与铵盐类物品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不仅如此,氢氧化钠还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硅酸钠,从而使玻璃腐蚀。
因此,对于使用玻璃或陶瓷器皿为包装容器储存氢氧化钠溶液(俗称液碱)的,要特别注意,尽管这种反应相当缓慢,但仍然会因腐蚀而使包装易于破损。
氢氧化钠的浓溶液能使不溶于水的活体组织成为能溶于水的酸脂钠和醇,因而丝、毛织物的活体组织会受到强烈的腐蚀。
人体皮肤接触后就会被严重灼伤。
凡是与水能迅速反应的腐蚀品会生成烟雾状物质,对人体的眼睛、咽喉及肺部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且有毒。
人体组织沾染上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后,就会因其强烈的吸附力而无法及时清除,这期间还会通过皮肤等组织吸收,造成全身中毒,因此化学灼伤较难痊愈。
酸碱灼伤护理查房PPT
![酸碱灼伤护理查房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6958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7.png)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姓名、年龄、性别
职业、工龄
受伤原因、时间、部位
既往病史、过敏史
酸碱灼伤原因:接触酸性或碱性物质,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酸碱灼伤程度:根据接触时间和浓度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灼伤 酸碱灼伤症状:疼痛、红肿、水疱、脱皮等 酸碱灼伤处理: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避免再次接触,及时就医
酸碱灼伤的分类: 强酸、强碱、混 合酸碱灼伤
临床表现:皮肤 红肿、水疱、糜 烂、疼痛等
症状:呼吸困难、 休克、意识障碍 等
并发症:感染、 肺炎、肾衰竭等
迅速脱离致伤源:立即去 除或远离酸性或碱性物质
冲洗伤口:用大量清水冲 洗受伤部位,以减少酸性 或碱性物质对皮肤的腐蚀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 在情 绪,保持冷静和耐心是至关重要的。
倾听与理解:积极倾听家属的意见和感 受,理解他们的担忧和需求。
解释与指导:向家属解释酸碱灼伤的护理 知识和注意事项,指导他们正确照顾患者。
鼓励与支持: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 的护理中,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建立信任与合作:与家属建立信任关系, 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效果评估方法
营养支持方案 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了解患者的情绪、焦 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干预措施:采取有效 的沟通技巧,缓解患 者的不良情绪,增强 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 行心理疏导,帮助患 者树立正确的观念, 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
家属沟通:与患者家属 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 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 疗方案,增强家属的信 心和配合度
包扎:用干净的纱布或绷 带包扎伤口,以减少感染 的风险
化学灼伤ppt课件
![化学灼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ef4c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e.png)
❖
据一名工人称,正在燃烧的塔叫精馏塔,高的达30多米,矮的也有10多米,直径都有好几米,钢
铁制成。在旁边的一排工房里,记者看到窗户玻璃大部分破裂,一名工人告诉记者,早上6点多时,听
到有人喊:“着火了,着火了。”没多久,就听到很响的爆炸声,后来还有几声炸响,玻璃被震碎了。
出来一看,发现工厂生产车间起火了,冒出遮天蔽日的黑烟,当时就吓得搬着行李跑出老远。
第一节 灼伤及其防护
一、灼伤及其分类 定义:机体受热源或化学物质的作用,引起局部组织损伤, 并进一步导致病理和生理改变的过程成为灼伤按发生原因 的不同分为化学灼伤、热力灼伤和复合性灼伤。
1、化学灼伤 凡由于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所造成的损伤,均属于化学灼
伤。 2、热力灼伤 由于接触炙热物体、火焰、高温表面、过热蒸汽等所造成的
磷
创面暴露在空气中或用油脂涂抹。再用 1%-2%硫酸铜溶液冲洗数分钟,
然后以 5%碳酸氢钠溶液洗去残留的硫酸铜,最后用生理盐水湿敷,
用绷带扎好。
苯酚
用大量水冲洗,或用 4 体积乙醇(7%)与 1 体积氯化铁(1/3mol/L)混合
液洗涤,再用 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
氯化锌、硝酸银
用水冲洗,再用 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涂油膏即磺胺粉。
生产、施工交叉作业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危险区域内的施
工作业现场无任何安全措施,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施工单位
的违规违章行为熟视无睹,未及时制止、纠正;对外来施工单
位的培训教育不到位,施工人员不清楚作业场所危害的基本安
全知识。
❖
(3)地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有待加强。虽然经
过百日安全督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企业存在的管理混乱、
用 1 体积(25%)+1 体积松节油+10 体积乙醇(95%)的混合液处理。
氢氧化钠化学伤护理PPT课件
![氢氧化钠化学伤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8b59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d.png)
防护口罩:佩戴防护口罩,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吸入呼吸道
04
防护鞋:穿着耐酸碱防护鞋,避免氢氧化钠溶液接触脚部
05
应急处理预案
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对氢氧化钠化学伤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加强现场管理:定期检查设备、管道、阀门等,确保安全运行
制定应急预案:发生氢氧化钠化学伤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和救治伤员
紧急处理方法
立即脱去沾染衣物,避免皮肤与氢氧化钠的进一步接触
用大量清水冲洗沾染部位,至少15分钟
避免使用酸性物质中和,以免产生热量加重烧伤
及时就医,听从医生建议进行后续治疗
01
02
03
04
创面处理
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创面处理和后续治疗
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至少15分钟,以降低氢氧化钠的浓度
避免使用酸性物质中和,以免加重烧伤
立即脱去沾染的衣物,避免皮肤与氢氧化钠的进一步接触
预防感染
04
避免伤口接触水,防止感染
观察伤口情况,发现感染迹象及时就医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污染
及时使用消毒剂,如碘伏、酒精等
03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氢氧化钠化学伤的预防
安全操作规程
01
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口罩
02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氢氧化钠
03
氢氧化钠化学伤护理PPT课件
x
01.
02.
03.
04.
目录
氢氧化钠化学伤的概述
氢氧化钠化学伤的护理措施
氢氧化钠化学伤的预防
氢氧化钠化学伤的案例分析
氢氧化钠化学伤的概述
化学式:NaOH外观:白色晶体或粉末气味:无色无味溶解性:易溶于水碱性:强碱性,具有腐蚀性反应性: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毒性: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储存:密封保存,避免与空气接触使用:需谨慎操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操作规程》关于“从事酸、碱危险液体设备、管道、 阀门修理时,特别注意面部、眼的防护,并戴橡胶手套 等以防烧伤,……”的规定,在换碱液管线阀门时,未
教训:
1)严格执行化工部颁发的有关腐蚀性物料的 设备、管道安全检修的规定;
、腹背部均被灼伤,2~3度灼伤面积占
原因分析
(1)车间主任等5名检修人员违反化工部制定的《隔 膜法制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关于“检修碱蒸发罐 及碱管道时,应先泄压,切断物质来源,将罐内物料 冲洗干净,然后进行检修”的规定,在检修过料液压 阀前,未将二次蒸汽压力泄尽,未将管内的残余碱液 放净,也未对管线进行清洗,便盲目拆卸阀门
防范措施
事故发生后,该企业对此次事故非常重视,针对事故 发生原因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1. 以此次事故为教训,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反“三违 ”活动,对岗位存在的“三违”现象,进行排查登记 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严格考 核,形成了人人遵章守纪,人人重视安全的局面。
2. 对引发此次事故的碱液管线取消伴热,增加了氮 气吹扫管线,可以在配液完成后半部将管线内的残存 的碱液吹至临时贮罐,既防止了工艺上的冻堵现象, 又有效地避免了类似作业过程事故的再次发生。
2)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应在各自的工作范围 内,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
3)加强全厂干部、工人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技 术教育,使广大职工自觉遵章守纪的现象。
一起强碱溶液灼伤事故的分析
一起强碱溶液灼伤事故的分析 2000年12 月26日,黑龙江
省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热碱液喷出伤人 事故,造成1名检修
人员面部灼伤
酸碱灼伤事故案例 分析
1981年6月12日安徽某厂发生 一起碱液灼伤事故
事故经过:电解车间主任带领4名职工检 修第一组二效蒸发
器的过料液压阀。21时30分,当他们将 阀门螺栓全部卸开
,用工具撬下阀门时,管内尚存有0.1~ 0.2Mpa的压力将
残留碱液压出,灼伤在场的5人,其中1 名工人的面、四肢
事故原因分析
该工段因生产需要使用5%NoOH碱液对工艺介质进行洗涤,在室 外装置区设有NaON碱液配置罐和NoOH碱液临时贮罐,
2罐之间连通的管线沿地面敷设。 为防止冬季碱液管线内积液冻堵,在管线外敷设蒸汽伴热管线和
保温材料。 当NoOH溶液自配碱罐输送至临时贮罐后,2罐相连管线内残存的
碱液因受热汽化而使管线内压力增大,当解开阀门填料压盖时, 蒸汽夹带碱液喷出造成检修工李某面部灼伤,是事故发生的直接 原因 检修工李某在作业过程中未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具,违章作业也 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检修工李某和监护人王某安全意识淡簿,工厂安全管理存在不足 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工艺设计不合理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经过
2000年12月26日21时许,黑龙江省某化工企业碱洗
工段操作人员张某在对现场进行巡回检查时,发现该 工段碱液配置罐至碱液贮罐的地面管线上的阀门漏液 ,地面有积水,经确认是阀门填料漏。于是找来检修 工李某准备更换阀门填料,首先2人关闭了漏液阀门两 端连接2个贮罐的阀门,然后李某对漏液的阀门进行填 料更换,王某在一旁监护。在更换过程中,因需弯腰 低头作业,为方便期间,检修工李某将防酸碱罩摘下 ,递给了站在一旁的王某。当解开阀门压盖螺栓后, 从阀门填料的密封处喷出一股夹带碱液的蒸汽,溅在 李某面部,造成李某面部灼伤,王某立即将李某扶至
3. 开展“我为工厂献一策”活动,以生产岗位工人 为基础,工程技术人员做指导,对工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