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人教版必修四
第8课 《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共34张PPT)
法
大受其害
拿来 —— 主动挑选,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
比喻论证
大宅子:文化遗产 孱头——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
绝鉴赏(逃避主义) 昏蛋——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
盘否定(虚无主义) 废物 —— 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类比论证
第三段,以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 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与“送去主 义”者类比,形象深刻的指出了“送” 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 界民族之林。
摇 头 丸
摇头丸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 有 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使用数次后即可成瘾,过 量使用会产生急性中毒。严重时可产生惊厥、 脑出血、循环性虚脱、昏迷、死亡。
第三部分
创新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 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 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读准字音
给与 jǐyǔ
脑髓 nǎosuǐ 国粹 cuì
冠冕 guānmiǎn 蹩进 bié 自诩 xǔ
鱼翅 chì
磕头 kē 孱头 càn
倘使 tǎng 譬如 pì 残羹冷炙 gēng zhì
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闭关主义”? 什么是“送去主义”? 什么又是 “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 政策。
(1).对待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要“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 是什么?(两个字概括)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拿来主义》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
使用尼采这则材料有什么作用? 以类比的方式揭示了送去主义的 危害,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4—6段
阅读这三段,讨论“抛来”“抛给” “送来”的意思和区分。
抛给: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犯, 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 化等的诡计罪行。即文中所说的"送来"。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弄掉,或无代价的 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 企图。这与怀有企图的“抛给”是不同的。
课文解读·第九段
姨太太: 糟粕中的糟粕;没有任何价值,遣散, 销毁。
第十段
本段共五句话,每句话都阐述了一层 意思,请分析。
①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拿来 ②拿来主义者怎样区分对待文化遗产 ③实行拿来主义的积极意义 ④拿来主义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4) 送去主义(媚外) 拿
写作特色
1.锋利的讽刺语言。 2.形象的比喻论证 3.精致的文章结构
写作特色
前6段为何要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 义”? 1.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 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 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 2.对照衬托。“闭关主义”和“送去主 义” 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把 “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注音
孱头 càn
自诩 xǔ
字
蹩进 bié
词 积
剔除 tī
累
脑髓 suǐ
锋利 xī
给予 jǐ
改错
国萃
粹
辩别
辨
残羹冷灸 炙
冠免堂皇 冕
礼上往来 尚
瞌头
磕
议论文的逻辑思路: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要拿来) (什么是拿来主义) (怎么拿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课《拿来主义》课件 (共32张PPT)
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 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 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 光”。 捧,挂,发扬国光 ---------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
的丑态,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
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 影响。作品主要有: 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 《故事新编》 散 文 集:《朝花夕拾》
散 文 诗 集:《野草》 杂 文 集:《华盖 集》、《坟》、《南腔北调集》
《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文体介绍
•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 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 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 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 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 这一类。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 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 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 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 思想混乱.
中国伟大的文化战士
鲁 迅
鲁迅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
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算是 进步--------“进步”实为倒退。意思是:用 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宠愈演 愈烈的一种表现。
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 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 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
丰富 大度---------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 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因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课件
• 类比论证:将尼采自诩为太阳,只知给予而不 知取得,最后发了疯的事例进行类推,论证国 民政府如果只知道“送去”不知 “拿来”, 终将也会“发疯”。
• 对照论证:文章8、9段一正一反,有力地论证 了该如何“拿来”。
• 因果论证:即因为那样的原因,可以顺势得出 这样的结论。
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 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道贺,讨一点 残羹冷炙做奖赏。”
• 正因为具备了“拿来”精神,积极学习中国大唐文化,日本才有 了今天独一无二的日本文化;正因为具备了“走出去,引进来” 的“拿来” 精神,中国才有了如今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成绩;正 是借了“拿来主义”的光,一直被人诟病的网络游戏现在才能堂 堂正正地出现在我们大学的课堂……
•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同学们, “拿来主义”无时不有,无处不 在。只要我们能借助好“拿来主义”这双翅膀,青春的我们就能 “海阔千里凭鱼跃,天高万丈任鸟飞”!
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 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 和观点,鲁迅写了这篇杂文,阐明 了批评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 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 确主张。
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 要指“五四”以来,那种精辟、 锋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 论文章。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 其创作的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 刺向黑暗势力”。
作品介绍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 《坟》《二心集》《而已集》 《南腔北调集》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佳作评析
假如你是周树人的老师,请从文章 构思和语言特点两方面举例点评周 同学写的这篇《拿来主义》。
要求: 1.前后位组成小组进行评析; 2.时间为6分钟; 3.每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展示评析成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拿来主义》 课件 (共26张)
• 学习第二部分
• 1、前半部分已从反面论述了应该实行拿来主 义,下文应该怎样写?
• ——实行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 • ——更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占有、挑选 • 2、这里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的?具体分析。
(立)
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提问:说说“抛来”、“抛给”、“送 来”“拿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 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 用的东西。
义》(针对外国文化)
一
• 自诩(xǔ) 残羹(gēng) 冷炙(zhì) • 冠冕(guān miǎn)堂皇 骨髓(suǐ) • 吝啬(lìn sè) 蹩(bié) 孱头(càn) • 礼尚往来:崇尚,重视. • 自诩:自我夸耀. • 譬如(pì):比如。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二、主旨探寻
2、思考:
• 冯先生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 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怎样对待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拿来主义
——鲁迅
•
《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7日。
•
当时,国民党政府,华北地区岌岌可危。在外,国民党
政府投靠英美等国,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在内,
文化界一些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掀起复
表现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
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 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
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毒害、侵略)
后果 大受其害,对外国的东西一概排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8.《拿来主义》课件
鲁迅
(1881~193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 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 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怎么理解?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 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 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 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文中的穷青年,对祖上阴功而来的“大宅 子”,有多少种态度呢?
大宅子
文化遗产
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比喻论证)
孱头
“怕给他的东西 染污了,
(请举例说明)
本文的语言艺术
• 讽刺辛辣, 妙趣横生
• 诙谐中见讥 讽,憎恶溢 于言表
反语:
•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 ,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 了。”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 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 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 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关于杂文
杂文古已有之,到20世纪 20-30年代,经过鲁迅的倡 导和垂范,成为独立的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 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 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 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 丑陋,针砭时弊,求索真理, 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 为“匕首”或“投枪”。杂 文的特点:迅速反应现实生 活;短小锋利;幽默感和灵 活性;议论形象化。
语文必修4(人教版)课件:第8课 拿来主义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 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 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 腔北调集》等。译著有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苏 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最初发表在同年 6 月 7 日的《中华民报·动向》上,署名“霍冲”,后被作者收入 《且介亭杂文》中。
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 年 5 月,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 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主将。1926 年 8 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 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30 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 迫害。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
第三单元
第8课 拿来主义
学国学
【原文】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译文】 爱护别人的人,别人总是爱护他;尊敬别人的 人,人们总是尊敬他。 【解读】 这句话阐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想赢得别 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去尊重别人,这种尊重,应该是发自 本心的,非功利主义的。如果一个人将这种尊重着眼于具 体的某人某事中,时常惦念:我给某人帮了忙,某人为什 么没有给我帮忙?这样的结果,多数是“爱人者人难爱之, 敬人者人难敬之”。
这篇杂文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写的。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 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 和文化“围剿”。1934 年,国民党政府为了巩固其反动统 治,大肆鼓吹“尊孔读经”。同时,接连将祖国文化遗产 送去外国,当作崇洋媚外的工具。买办文人跟着吹捧帝国 主义文化,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使中华民族文 化面临严重危机。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
高中语文38拿来主义课件新人教必修4
10
短文三篇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1.阅读杂文和随笔,可从理清作者的思路入手。 作者的思路是文章内在 的结构骨架,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就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观 点。 2.要善于抓关键语句。杂文、随笔中往往有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阅读 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开头结尾的语句,它们往 往是全文的观点。 3.要注意体会作者的笔调。杂文比较犀利,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 章”;“随笔”往往是小中见趣,笔调闲适,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悦 人性情。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目标一
8 拿来主义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 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 血荐轩辕。
赏析: 小诗本无题,是鲁迅于 1903 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 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许寿裳 在《怀旧》一文中,对这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练的 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 园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 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从这首小诗 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第三单元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本单元学习杂文与随笔。 杂文属于议论性散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 形象化的论证方法,用一种特别的幽默讽刺的笔调,对现实的假丑恶进行批 判,形成杂文特有的“杂文味”。 随笔是用随想随议的方式发表自己在所见所 闻中获得的一种感悟。它常与叙事、描写相伴,但叙事描写都是次要的,主 要是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事是平常事,但见解却是独到的、深刻的,并且 能发人深省的。杂文和随笔尽管十分相近,但也有区别:首先在题材的选取 上,杂文多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要次一些, 小一点,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另外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 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在本单元中,鲁迅先生的 《拿来主义》 则是典型的杂文,充分体现了其“投枪”“匕首”的特点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 和《短文三篇》则分别属于哲学随笔和生活随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共29张PPT)
实质
危害
“送去”、“送来”和“拿来”有什么 不同? 送去 —— 主动送去, 媚外求荣, 自欺欺人 送来 —— 被动接受, 没有选择, 大受其害 拿来 —— 主动挑选,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 (因果论证)
所以:我们要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 迅
关于杂文
杂文古已有之,到20世纪 20-30年代,经过鲁迅的倡 导和垂范,成为独立的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 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 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 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 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 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 为‚匕首‛或‚投枪‛。杂 文的特点:迅速反映现实生 活;短小犀利;富有幽默感 和灵巧性;议论形象化。
议 论 文 阅 读 的 一 般 流 程
文 —通篇浏览,了解文意,宏观把握
段 —梳理段落,明确关系,深化理解
文 —确定中心,了解背景,体会智慧 段 —明晰思路,赏析构思,体味严谨 语 —细察深意,品味技艺,把握风格
阅读课文并思考:
一、正音
自诩
残羹冷炙 脑髓 孱头 阿剌伯
给予
冠冕 譬如 羡慕
磕头
吝啬 女婿 蹩进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发现一所 大宅子!
对待文化遗产,文章列举了几种态度?是 怎样说理的?
喻 “文化遗产” “大宅子”
孱头 昏蛋 废物 拿来主 义者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辩证吸收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比 喻 论 证
占有挑选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占有挑
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比 喻 论 证
什么是
语文_必修4(人教版)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
温馨晨读自主学习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写作延伸能力提升/曰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拿来主义”新内涵针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鲁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占有,挑选”,这就是“拿来主义”的含义。
没有广泛地拿来,兼收并蓄,又怎能消化吸收,又如何能创造、创新?可见,只有先拿来,广泛地吸取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优点,才能最终有所创造。
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电脑、汽车、影视文学、生活观念等事物如潮般涌入我们的生活和视野中。
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运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开动脑筋,擦亮眼睛,勇敢地来占有、挑选、利用。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国外的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运用角度]“文化” “民族自信” “继承与创新”“取与舍”等。
运用示例1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有一次到法国访问,1934课后巩知能强化1 ( )A(cu)(su)(s)(g ng)B(x )(x(t )(yC(x )(gu n)(bi )(xu n)D(c n)(p)(m )(p i)A suB x CguD2()ABCDA B DC3 ( )③有些领导作出的决策明明违反法律法规,却还被戴上冠冕堂皇• • ・・的“帽子”得以实施。
④大量的残羹冷炙都被专利拥有者盘剥而去,对我们的企业而• • • •言,剩下的利润也就少得可怜了。
⑤老李对工作一直尽职尽责,前几天他因照顾生病住院的家人而未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被领导批评,这致使他怨声载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拿来主义》 课件 (58张PPT)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 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 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特点
送去主义
实质
利弊
拿来主义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利弊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婚姻爱情
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 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 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鲁迅自与 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 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 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鲁迅在外 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 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 ,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志同居。鲁 迅病逝后,朱安女士到亡故的十余年间,和许广 平同志一样,也一直作为鲁迅遗属同社会保持着 正常的联系。
为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 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 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 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学识和品质,以及“拿 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利弊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 和平交往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高中语文语文《拿来主义》人教版必修4
文章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 介亭杂文》。1935年,鲁迅住在上海闸北 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 租界”之称。鲁迅将“租界”二字各取一 半,成“且介”。“且介亭杂文”标明这 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
理清思路 1-4段: 批判 送去主义。 5-10段:论述 拿来主义。 文章旨在论述“拿来主义”,前半部分为什么重 点议论“送去主义”? 背景介绍:鲁迅的《拿来主义》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
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 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 国投降路线。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 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 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 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 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 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同时革命 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
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尼 采 不 是 太 阳
中 国 也 不 是
地下的煤
文 化 遗 产
孱头
昏蛋
废物
文章批评了哪些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孱头
昏蛋 废物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如何区别对待? 对象 使用 鱼翅
鸦片 存放
比喻义
文化遗产中 精华 文化遗产中 精华 糟粕 互现的
文章旨在论述“拿来主义”,前半部分为 什么重点议论“送去主义”? 论说“拿来主义”,是针对历史和现实 的社会问题提出来的。近代中国的“闭关” 政策导致了“现在”的“送去主义”。在作 者看来“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 行径,一种奴才嘴脸。弱国无外交,从长远 看,将造成国势衰颓。不破不立,先批判“ 送去主义”,再针锋相对论说“拿来主义” 的刻不容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课件(34张PPT)
五个问题:
4、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 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五个问题:
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 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 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 新文艺。
• 思考本文的现实意义?
• 1、拿来主义的思想方法在今天是否依然适 用?现在社会是否仍然需要拿来主义?
• 前五段交代背景,边破边立,层层递进。 不破不立,先破后立。
• 第八段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谈怎么 对待文化遗产。全文论证的却是怎么对 待外来文化,对此怎么看?
• 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拿来 主义”,请大家找出这句话?
•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 么理解?
•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 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 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烟具——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
了。
(绝大多数应清除)
姨太太——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坚决抛弃)
五个问题:
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五个问题:
2、拿来之后怎样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 放,或毁灭。
五个问题:
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 用?
• 第三部分(第6~7段)着重揭露“送来 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 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 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 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 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 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8课《拿来主义》课件(共31张PPT)
如果你写《拿来主义》,你会怎样构思?
拿来什么? 为什么拿来? 怎么拿来? 拿来了怎么样? ……
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 己来拿。 本文的思路?(画文章结构图) 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6: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和“送来”,提出“拿来主义” 7-10:提出“拿来主义”,批判错误 态度与提出正确做法
实质:自大背后的自卑,
虚张背后的怯懦。
“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危害?
丧失国粹,丧失主权 卖国求荣,亡国亡家 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批判“送来”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 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 动机或目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是帝 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 略、掠夺。带有轻蔑和侮辱的感情色彩。
杂文
现代散文中的一类。 文艺性社会评论文章。
杂文(文艺性论文)的基本特点
1、主旨——针砭时弊:“论时事不留面子, 砭固弊常取类型”。 2、语言——亦庄亦谐:是热烈的,以示爱; 是从容的,以示理智;是讽刺的,以示抗 争;是幽默的,“给人以愉快和休息”。 3、构思——精巧别致:以小见大,“我的杂 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 起来,已几乎是或形象的全体”。
鲁迅
写作背景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 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 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 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 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 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 化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 “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 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 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课件(共43张PPT)
类 比 论 证
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 国永远贫穷落后。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
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 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提问: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者进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慕:羡慕 接受,欣然入室吸鸦片—废物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投降主义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孱头 昏蛋
废物
表现
实质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走进门 逃避主义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烧光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吸鸦片 投降主义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 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 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 “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 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 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 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 暗现实。
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爱国 和平交往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 文艺
利弊 丧权辱国 文化堕落 割地赔款 主权丧尽 导致送去主义 贻害子孙
本文的结构
1.(第1-4段)分析批判“送去主义”
的表现.实质和危害。 2.(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 内涵.原则和方法,批判在对待外来 文化和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3.(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 “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1).揣摩“使用”“存放”“毁 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7篇)《拿来主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杂文,地位重要又特别,承接着第三册“表达交流”单元学过的有关议论文常识,又要为如何学习同单元的随笔三篇摸索道路。
主要学习递进式因果论证思路,理解破立结合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当代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拓宽,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社会流行的短平快浅的阅读,使他们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针对的背景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远,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论述的方式和逻辑层次较有深度;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
高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层进式因果论证思路是重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学应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侧重。
注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课件
送去主义
表现 只是送出去,送古董,
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实质 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媚外) 后果 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送来主义
表现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
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 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
化经济侵略的政策(降外)
1
目标
•人们总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域呆着,因为大家 按自己的习惯行事时会觉得自在。如果一个人 仅仅是喜欢在出席会议时选择房间里的特定位 置,这当然没错。但如果作为教师,却总是习惯 站在教室里某个特定的地点,这就有问题了。这 种情况下,距离教师较远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出 现课堂纪律问题。多数教师只能照顾到离自己 不远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喜欢后排的 座位呢?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距离教师越远, 就越可以肆无忌惮。
闭上眼睛,你不知道睁眼 在后 哪她 儿会 。25%
她在帮助我、帮助你,帮助我们 所有人
她在这儿、在那儿
65% 我们的老师无处不在。
THANKS!
感谢聆听 请多指点
感谢学校及公司提供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感谢XX团队,特别感谢某某给予的耐心指导;
感谢台下观众!
写作背景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 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 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 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 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 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 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 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会怎样。
• (1)什么是拿来主义(是什么) • (2)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为什么) • (3)怎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 • (4)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作用(会怎样)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4 拿来主义 课件
课文示例
王好战请以战喻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范文示例(2014新课 标Ⅰ ) 竞争是条独木桥, 狭路相逢勇者胜。
习作例句《极简生活》 生活是一盆水,杂质 越少水越清澈。 生活好比一辆车,载重 越少,跑得越远。
课堂训练
用比喻论证的手 法来阐释你对鲁迅 的认识。
拿来主义
作者:鲁迅
思路复杂主题深Leabharlann 时代陌生 语言难懂一、明思路
什么是“拿 来”? 它不是 “送去” “送来” (抛给)
“拿来主义”者 该“怎么办”?
拿来 挑选
“拿”什么? 大宅子
“选”什么?
鱼翅 鸦片 烟灯烟枪 姨太太
“拿来”干什么?
宅子成为新宅子 人成为新人 文艺成为新文艺
•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论证方法:先破后立 •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论证方法:类比论证
二、知主题
文艺 继承 传统 学习 西方
“拿来主义” 在我们今天 有现实意义 吗
三 、 析 语 言
还有几位“大师”捧着 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 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 扬国光”。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 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 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幽默 生动
辛辣 准确
四、学手法
巧譬善喻
教师示例
他的思想是灯塔,直 射远方; 他的语言是尖 刀,锋芒毕露;他的感情 是火焰,温暖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
【教学目的】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设计】
一、课文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指导预习。
读“预习提示”。
“提示”有两段,第1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批“送去主义”?由此理出文章结构层次,归纳每部分的大意。
第2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阅读课文时勾画出犀利、幽默的词语和比喻论证的语段,并体会其含义。
三、研习新课。
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讨论、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2.研习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的表现力。
(1)提问: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讨论,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2)提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讨论,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
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提问:“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4)小结: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3.布置作业。
(1)给加黑的字注音并解释:礼尚往来自诩残羹冷炙冠冕
(2)完成课文后“思考和练习”四。
(3)预习课文后半部分,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理解一系列比喻的含义。
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
给加黑字注音并解释: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
)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
二、研习新课。
1.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指名朗读第5、6、7段,注意对吝(lìn)啬(sè)、髓(suǐ)、蹩(bié)正音。
(1)提问: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讨论,明确:“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
“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2)提问: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
“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
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2.研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
第1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
第2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第3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
第4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
第5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思考和练习”二)?
明确: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3.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提取要点,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
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由学生讨论,归纳写作特点。
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②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③语言犀利、幽默。
每一条要求能举出实例,并结合自己的感悟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