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合集下载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年教育经费统计
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1-2、2-2、3-2表) LOGO
2. 科研拨款: 填报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科目》 第206类“科学技术”科目的科学研究经费。 3. 其他拨款: 填报除教育事业拨款以外的其他属于财政预算内的经费 拨款,如医疗保障经费、住房改革经费、《政府收支分 类支出科目》第208类“社会保障和就业”中的相关经费 等。
年教育经费统计
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1-1表、2-1表、3-1表) LOGO
10.本年购置图书: • 一般图书:填报统计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的图书册数 及所支出的金额 • 电子图书:填报统计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的电子出版 物册数(以光盘内实际所含图书册数统计)及所支出的 金额。 11.年末图书: 一般图书册数: 电子图书册数:
年教育经费统计
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1-1表、2-1表、3-1表) LOGO
6. 年末校舍面积: • 按统计年度12月31日实际数填报。包括产权归学校所有 的各种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 用房及其他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包括已交付使用但未完 成固定资产移交的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及尚未竣工的在 建工程、借用(租用)的房舍或临时搭用的棚舍、房改 中已售给教职工个人并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房屋面积。
年教育经费统计
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1-2、2-2、3-2表) LOGO
8. 事业收入: • “其中:学费”填报经财政部门核准留用或经财政专户 核拨回的学费数,包括普通高中择校费和幼儿园保育费, 不包括上缴财政专户但尚未返还部分和学校的代收费。 • 注意:教育收费资金应计入“事业收入”指标中,凡将 其列入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统计填报时必须予以剔 除。

2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综合报表说明

2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综合报表说明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培训材料二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综合报表说明教育部财务司二Ο一二年十二月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综合报表说明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综合报表是根据教育经费统计基层报表数据汇总而生成的。

一、综合报表的内容综合报表包括:——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统计的“教育经费总收入表(教财综1表)”;——各级各类学校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统计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综2表)”;——各级各类学校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统计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表(教财综3表)”及“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基建支出明细表(教财综4表)”;——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员情况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数字表(教财综5表)”;——反映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及效益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及效益表(教财综6表)”;——反映不同办学主体普通高等学校收入、支出情况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支情况一览表(教财综7表)”;——反映地(市)、县(市、区)财政对教育投入情况的“地(市)、县(市、区)基本情况表(教财综8表)”;——反映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对教育投入情况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教财综9表)”;——反映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财政对教育投入情况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教育经费基本情况表(教财综10表)”。

——反映各级各类学校债务情况的“各级各类学校年末债务情况表(教财综11表)”及“各级各类学校本年新增债务余额情况表(教财综12表)”——反映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以外的培训机构(如:就业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等)承办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继续教育培训的财政拨款及其支出情况的“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培训财政拨款及其支出情况表(教财综补1表)”。

二、综合报表的特点1.教财综1表中央、地方是按资金来源划分;其余教财综表中央、地方是以学校(单位)隶属关系划分。

2.教财综1表既反映了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企业办学、民办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资金的来源渠道,又能分清这些资金是来自于中央的还是来自于地方的。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及审核说明(精选)PPT共47页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及审核说明(精选)PPT共47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及审核说 明(精选)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讲义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讲义

四、代码说明--县级属性代码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行政区划属性: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编 制、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区划简册》填报。具体标识代码如下: “1”表示市辖区 “2”表示县级市 “3”表示非少数民族县 “4”表示少数民族自治县(凡少数民族自治州下属 各县均属少数民族自治县) “5”表示非少数民族自治旗 “6”表示少数民族自治旗(同少数民族自治县) “7”表示特区 “8”表示农场(林场、牧场)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主要指标解释:
教财基1表 --教财基1-1 --教财基1-2 --教财基1-3 --教财基1-4
教财基4
教财基2表 --教财基2-1 --教财基2-2 --教财基2-3 --教财基2-4
教财基3表 --教财基3-1 --教财基3-2 --教财基3-3 --教财基3-4
教财基5
重点讲解
一、统计目的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 及使用情况,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制 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特制定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报表表式,供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 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教育行政部门 等填报。
四、代码说明--补充说明(续)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下一重点
5、对于由省本级财政拨款、教育部门或其他部门举 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地区代码统一填写省本级代码。 6、教育行政单位:指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205 类第1款“教育管理事务”中列支的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 除第205类第1款“教育管理事务”外,教育行 政单位用于补助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事业费收支,按 照经费使用的具体“学校类别”分别填报。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一、填表目的
此报表旨在统计全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情况,为教育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二、填表范围
报表的填报范围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经费支出数据,数据时间跨度为一年,截止日期为每年12月31日。

三、填表内容
1.表格一: | 数据项 | 类型 | 说明 | |—————–|———-|——————
————–| | 学校经费支出 | 数值 | 各地区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总额 | | 教育设施建设经费 | 数值 | 各地区用于教育设施建设的经费 |
2.表格二: | 数据项 | 类型 | 说明 | |——————|———-|—————
—————-| | 教育教学设备经费 | 数值 | 各地区用于教学设备的经费 | | 师资培训费用 | 数值 | 各地区教师培训的经费支出 |
四、填表方法
1.请按照表格中所列的数据项填写相应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

2.所填写的数据应当是当年的实际支出情况,若有调整或变动,请在备
注栏中说明原因。

3.对于特殊情况或数据计算方式有疑问的,请在备注栏中注明,并提供
相关说明文档或证明材料。

五、填表截止日期
所有报表均需在次年1月15日前提交教育部门进行审核,逾期提交的报表可能会影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六、备注
请保证填写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切数据均需经过审核确认后才能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

对于数据不实或填报错误的情况,责任自负。

以上是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的填表说明,请各地教育部门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填写报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年报填报方法探究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年报填报方法探究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年报填报方法探究洪轩祖关键词: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年报;基本情况表收入表;支出表;填报;分层叠加填报法一、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年报支出表原来填报具体步骤及其弊端(一)传统填报具体步骤第一步(填报6栏):在第6列填报收入表中“二、政府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形成的支出数第二步(填报5栏):在第5列填报收入表中“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中1.教育事业费和2.基本建设经费”形成的对应支出数第三步(填报4栏):在第5基础上累加收入表“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中“3.教育费附加”形成的支出数第四步(填报3栏):在第4基础上再累加收入表的“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中“4.其他”类形成的支出数第五步(填报1栏,2栏系统自动计算):在第2栏的基础上还要累加收入中“三、事业收入”“四、上级补助收入”“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六、经营收入”“七、其他收入”和“八、企业拨款或民办学校中举办者设入”形成的支出数通过上述五个步骤就将支出表填报完毕了。

(二)传统填报方法的弊端1.人工计算量大。

由于1列、3列、4列都要在另外相应列基础上累加对应收入形成的支出数,人工计算在所难免,数据计算量大,并且由于时间仓促,任务艰巨,工作紧张,所以还极易出现计算错误。

2.累加过程中容易跳行累加,造成栏次填报错误,以至于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不对应,例如把津贴补贴累加到基本工资支出中。

3.不能直接得到最终累加支出合计数是多少,也就说实际累加的支出数收入表对应收入数是否相等不能及时发现,为后续填报和系统审核埋下了隐患。

4.发现和修正错误难度大,不易找出错误的原因。

因为1列、3列和4列分别是在5列、4列和2列的累加后支出数,各列具体累加了多少以及累加在哪个行次上不能直观显示,所以哪一行多累加或少累加无法快速找出,只有通过一行一行比对才能发现,查找错误工作量大,且在修正错误时又要对各列各栏进行重复计算和累加,重复劳动,效率十分低下。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及审核说明省本级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及审核说明省本级

二、统计范围(续)
•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 制学校、普通小学和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学、成人小学等。
•3、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 费,面向社会举办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 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含按新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独 立学院)、职业高中、普通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 制学校、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 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 育行政部门备案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
五、主要指标解释--教财基1-1表(续)
•5.年末校舍面积:按统计年度12月31日实际数填报。校舍面积指产权 归学校所有的各种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 房及其他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包括已交付使用但未完成固定资产移交 的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及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借用(租用)的房舍 或临时搭用的棚舍、房改中已售给教职工个人并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 房屋面积。“其中:危房”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校舍建筑总面积中 由授权机关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JGJ125-99〕)进行鉴定,并出具危险房屋安全鉴定报 告的校舍面积,包括B、C、D三个级别。 •6.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总价值,即会 计报表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数。
四、代码说明--补充说明(续)
•5、对于由省本级财政拨款、教育部门或其他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地区 代码统一填写省本级代码。 •6、教育行政单位:指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205类第1款“教育管理事务”中 列支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 除第205类第1款“教育管理事务”外,教育行政单位用于补助各级各类学校 的教育事业费收支,按照经费使用的具体“学校类别”分别填报。

2010年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陈永年)

2010年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陈永年)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1-2、2-2、3-2表)(4) ——教财基1-2表、教财基2-2表
8. 经营收入: 填报学校在教学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 活动取得的收入。 9.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填报学校附属独立核算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各种收入。 10.上级补助收入: 填报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11.其他收入: 填报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如:捐赠收入、投资 收益、资产处置收入、联合办学(班)收入等(从非本级财政或 其他政府部门取得的用于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 等的财政拨款学校如果放入事业收入的,经费统计时应调整到其 他收入,同时,在补充资料中反映)。 “其中:捐赠收入”填报境内外社会各界及个人对教育的资助和 捐赠。 “其中:投资收益”填报学校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1-2、2-2、3-2表)(3) ——教财基1-2表、教财基2-2表
6. 地方基金(原地方教育基金): 填报地方各级政府除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 加以外的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的安排用于教育的其他财政性经费拨 款。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 彩票公益金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能源建设基 金收入等安排用于教育的拨款。该指标应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实 际收到的地方基金拨款数。 7. 事业收入: 填报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财政部门核 准留用或经财政专户核拨回的预算外资金,包括教学事业收入、 科研事业收入(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公办科研单位取 得的课题专项收入和纵向科研收入学校如果放入其他收入的,经 费统计时应调整到事业收入,同时,在补充资料中反映)。 “其中:学费”填报经财政部门核准留用或经财政专户核拨回的 学费数,不包括上缴财政专户但尚未返还部分。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及审核说明(省本级)(精选)PPT36页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及审核说明(省本级)(精选)PPT36页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 及审核说明(省本级)(精选)
41、实际上,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3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分析报表说明

3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分析报表说明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培训材料三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分析报表说明教育部财务司二Ο一二年十二月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分析报表说明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分析表是根据教育经费统计综合报表按地区过录的数据和上年数据汇总生成的。

一、分析报表的内容分析报表包括:——反映落实《教育法》规定“三个增长”、“两个比例”情况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情况分析表”(教财分析1表);——反映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和构成情况的“教育经费总投入来源分析表”(教财分析2-1表)及“教育经费总投入来源构成分析表”(教财分析2-2表);——反映经济和教育水平的“预算内教育经费基本情况分析表”(教财分析3表);——反映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平均每生教育经费和办学条件情况的“生均经费及办学条件情况分析表”(教财分析4表);——反映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平均每生日常公用经费情况的“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分析表”(教财分析5表);——反映中央企业办各级学校平均每生教育经费和办学条件情况的“生均经费及办学条件情况分析表”(教财分析6表);——反映中央企业办各级学校平均每生日常公用经费情况的“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分析表”(教财分析7表);二、分析报表的特点1.分析1表集中反映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的“三个增长”、“两个比例”。

2.分析2、3、4、5、6、7表在反映各指标本年、上年、增减情况的分析表基础上均增加了单独反映本年情况的分析表,作为各教财分析表的附表。

3.分析1、2、3、4、5表中涉及到的生均指标是反映地方教育部门和地方其他部门办各级学校的生均经费和办学条件情况,涉及到的教育经费指标只反映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地方企业办、民办学校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资金情况,经济指标也是地方的。

分析6、7表中涉及到的生均指标是反映中央企业办各级学校的生均经费和办学条件情况。

4.分析3、4、5、6、7表中的每一个本年、上年指标均有按数值的降序依次从1开始排位的“位次”指标。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的各种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 用房及其他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包括已交付使用但未完 成固定资产移交的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及尚未竣工的在 建工程、借用(租用)的房舍或临时搭用的棚舍、房改 中已售给教职工个人并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房屋面积。
2010 年教育经费统计
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1-1表、2-1表、3-1表LO)GO
8. 本年新建、改扩建校舍: 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完成并投入使用且已完成固定资产 移交的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以及该项目所支出的全部 金额。
9. 本年购置专用设备: 填报统计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专用设备(含电教设备) 所支出的金额。
2010 年教育经费统计
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1-1表、2-1表、3-1表LO)GO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
一、统计范围
LOGO
本表统计范围包括:
1. 凡列入财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205类 “教育支出”科目的:
•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单位(部门)。 • 教育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其他
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 • 独立师资并按学校体制管理的中央、省(自治区、直辖
6. 年末校舍面积: • “其中:危房”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校舍建筑总面积
中由授权机关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25-99〕)进行鉴定, 并出具危险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校舍面积,包括B、C、 D三个级别。
2010 年教育经费统计
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1-1表、2-1表、3-1表LO)GO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培训材料一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教育部财务司二ΟΟ九年九月第一章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基层报表填报说明一、统计目的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依据,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特制定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报表表式,供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市、州、盟)、县(市、区、旗)教育行政部门等填报。

二、统计范围本表统计范围包括:1、凡列入财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单位(部门)。

教育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

独立师资并按学校体制管理的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各级党委举办的党校,各级政府举办的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不含行业、部门办的党校和行政学院);财政部举办的国家会计学院。

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和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学、成人小学等。

3、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含按新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职业高中、普通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

说明:本套报表中央所属教育行政单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按照属地统计的原则进行填报。

三、统计时间统计时间:1月1日至12月31日四、代码说明(一)地区代码地区代码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前六位采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一标准行政区划代码,后两位为自编码。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课件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课件
“其中:危房”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校舍建筑总面 积中由授权机关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 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25-99〕)进 行鉴定,并出具危险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校舍面积, 包括B、C、D三个级别。
2019年5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8
二、主要指标解释—基1-1表
6.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总 价值,即会计报表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数。
16
二、主要指标解释—基1-2表
15.补充资料
(1)“捐赠收入中港澳台及海外捐赠”:填报海外侨 胞、港澳台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 和捐赠资金。
(2)“事业收入中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①、 公办科研机构②取得的用于科研的财政拨款”:填报高 等学校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公办科研机构 取得的,未列入“科研拨款”的所有用于科学研究并 源自财政拨款的经费。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初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 教学工作的人员。
2.年末在职教职工: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正式编制在学校, 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含临时工和 编制外聘任人员)。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末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 教学工作的人员。
3.年末离退休人员: 填报学校离退休人员年末数,包括已纳 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发放离退休费用的退休人员。
8.经营收入:填报学校在教学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 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9.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报学校附属独立核算的单位按 照有关规定上缴的各种收入。
10.上级补助收入:填报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 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11.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 入。如:捐赠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联合办学 (班)收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教育部财务司制定二OO三年九月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I 基层报表填表说明一、制定基层报表的目的 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编制 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教育政策,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供重要决策的参考依据,更好地利 用电子计算机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分析处理,使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完善,特 制定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式,供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和省 ( 自治区、 直辖市 ) 、地(市、州、盟 ) 、县( 市、区、旗 )教育行政部门填报。

二、统计范围本表统计凡列入国家教育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科目第13 类“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教育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和其他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 企业办并在企业营业外资 金列支或企业自有资金列支的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职业 学校、小学和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学 等;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并承认学历的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大学、中专、中学、小学 校。

三、统计时间统计时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四、代码说明1. 地址代码采用统计部门制定、全国通用的行政区划代码。

其代码以 8 位阿拉伯数 字组成, 其中第一、第二位数为省、自治区、 直辖市标识, 第三、第四位数为地 ( 市、 州、盟 ) 标识,第五、第六位数为县 ( 市、区、旗 ) 标识,第七、第八位为乡、镇标识。

其 中前六位为国家统计部门制定、全国通用的行政区划代码。

第七、第八位从 01 开始自行顺 序编制乡镇代码。

省、地 (市、州、盟 ) 、县( 市、区、旗 ) 本级代码均在其标识代码末位 后相应加 00,全部补齐八位数字。

如:山西省的代码为 14;山西省晋中地区的代码为 1424 ; 山西省晋中地区左权县的 代码为 142422。

山西省晋中地区左权县麻田镇为 14242201 。

省本级为 14000000,地区本 级为 14240000。

山西省晋中地区左权县本级为 14242200。

2. 单位名称应正确填写填报单位的全称。

3. 单位代码包括教育部门所属及其他各部门所属各级各类学校和企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各级各类学校的代码。

⑨ 幼儿园:首位码为& ⑩ 其他:首位码为9。

4. 单位隶属关系码由1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别有“ 1”、“ 2”两种表示方式。

其 中,“1”表示中央所属单位,指国务院各部委所属的各类学校和中央厂矿企业举办的各类① 普通高等学校代码:采用统计部门制定, 数,其首位码为“ 1”。

② 成人高等学校代码:采用统计部门制定, 数,其首位码为“ 5”。

③ 中等专业学校代码:采用统计部门制定, 全国通用的普通高等学校代码,为 5 位 全国通用的成人高等学校代码,为 5 位 全国通用的中等专业学校代码,为 5 位5 位, 首位码为学校类别码,后 4 位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行定义。

④ 技工学校: 首位码为 3。

⑤ 中 学: 首位码为 4。

⑥ 职业中学首位码为 4。

⑦ 小 学:首位码为 6。

⑧ 特教学校: 首位码为 7。

数,其首位码为“ 2”。

以下编码规则由教育部财务司制定,全部代码为学校以及教育部直属的教育事业单位;“2”表示地方所属单位 ,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及以下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

5. 部门类别码以1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表示如下:“1”表示教育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及事业单位;“2”表示其他部门办并在 13类“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的各级各类学校; “ 4”表示企业办各级各类学校; “ 5”表示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校。

6. 学校类型区别码以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一位数为不同九大类别学校的标识, 第二位和其他位数为各大类中的小类的标识。

具体表示如下:“ 1” 表示冋等学校 “11” 表示普通高等学校 “12” 表示成人咼等学校 “ 2” 表示中等专业学校 “21” 表示中等技术学校 “ 22” 表示中等师范学校 “ 23” 表示成人中专学校 “ 3” 表示技工学校a A »4 表示中学 “ 41” 表示普通中学 “ 411” 表示咼级中学 “412” 表示完全中学 “413”表示初级中学 “4131” 表示城镇初级中学 “ 4132” 表示农村初级中学 “42” 表示成人中学 5 表示职业中学 “ 6” 表示小学 “ 61” 表示普通小学 “ 611” 表示城镇普通小学 “ 612” 表示农村普通小学 “ 62” 表示成人小学 “ 7” 表示特殊教育学校 “ 8” 表示幼儿园“91”表示其他教育事业单位7.对于高等学校附设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其单位代码按上述代码填列。

如:山西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其单位代码为4xxxx,,隶属关系为21,学校类别码为4131(城镇初级中学)。

8. 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码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其单位代码应按如下规定填列:首位码为1,第二、三位为省、市代码,第四位为0,最末位为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顺序填列。

如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其单位代码为1140A,隶属关系代码为21,类别代码为11。

9 .对于由省本级财政拨款、教育部门或其他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地址代码统一填报省本级代码。

五、填报方法及主要指标解释(一)教财基1表的填报教财基1表的填报范围:“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由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第13类“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普通高校(含普通高校附设成人高校和留学生)和成人高校填报,高校的附属中小学填教财基2表,不填此表。

教财基1-1表的填报:1. 各类学校的教职工数的划分以工资关系为准。

①年末教职工数:指当年12月31日在册的正式教职工数。

其中教师:指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②年平均教职工数:采用间隔相等的序时平均数公式计算,其公式为a1/2+a2+...+an-1+an/2a= -------------------------------------n-1例如:某高校1998年各时点的教职工人数资料如下:上年末1100 人, 一季度末1200 人,二季度末1150 人,三季度末1300 人,四季度末1250 人。

求1998 年该校的平均教职工数。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即得:1100/2+1200+1150+1300+1250/2a= --------------------- --- -------- -- ----------- =1210(人)5-12. 年末离退休人数: 指在学校领取离退休金的离退休人员。

3. 学生数:指上级教育计划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并具有学籍的全部学生数,包括本专科生、高职生、研究生、函授夜大学生、来华留学生。

①表内的博士生、硕士生、函授夜大学生、来华留学生按折算数填报:博士生一个折三个,硕士生一个折两个,函授夜大生三个折一个,来华留学生一个折两点五个(四舍五入); 补充资料的在校学生数按实际数填报。

②高职生:指不享受国家财政拔款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③年平均学生数:采用间隔不相等的序时平均数公式计算。

其公式为:(a1+a2)/2 x f1+(a2+a3)/2 x f2+...+(an-1+an)/2 x fn-1a= ----------------------------------------------------------------------------------刀n-1 fi式中:a 表示序时平均数,a1 、a2 ...an 表示各时期指标数值;f1 、f2 ...fn 表示各时期的间隔;n 表示项数。

4. 年末校舍面积: 按当年12 月31 日实际数填报。

5. 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包括校舍和设备等财产,并按会计报表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数填报。

6. 本年改造危房面积:指危险房屋无维修价值予以拆除并已改建的房屋面积和危房经过维修加固后,已将险情彻底排除,房屋完好,能正常使用的房屋面积。

改建的危房面积指已竣工并经验收合格当年交付使用的面积。

7. 本年改造危房金额:指在本年度内的各项经费实际支出数中用于危房改建和危房维修加固并已排除险情所支出的全部金额。

8. 本年购置专用设备金额:指在本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专用设备(含电教设备)所支出的全部金额。

9. 本年购置图书金额:是指在本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的并列入固定资产的图书资料所支出的全部金额。

10. 本年购置图书册数:是指在本年度内购置的并列入固定资产的全部图书资料册数。

11. 机构数:指经教育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的高等学校数,对高校分校、各大专班以及高校附设的学院都不计算校数。

教财基1-2 表的填报:1. 教育事业费拨款: 是指高等学校从中央和地方财政取得的教育事业费,即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第13 类的“教育事业费”拨款数(包括经常性经费、专项经费、科研经费拨款)。

2. 科研经费拨款: 是指高等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属于财政性拨款的科学研究经费,通常指纵向科研经费,包括国家(地方)教委、国家(地方)计委、国家(地方)科委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如纺织工业总会、省工业厅等)下达的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等。

属于财政教育事业费安排的科研经费拨款,应在教育经费拨款中填列。

3. 其他经费拨款: 是指除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以外的其他属于财政性的经费拨款,包括专项拨款和非专项拨款,如: 公费医疗经费、住房改革经费等。

4. 教育附加费:是指高等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教育附加费拨款。

5. 事业收入: 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教学收入和科研收入。

其中学费填列学校核准留用和财政专户已核拨数,不包括上缴财政专户但尚未返还的部分。

6. 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事业:是指高等学校兴办校办产业取得收益用于补充教育经费的部分和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益用于补充教育经费的部分,即经营收入的结余和其他收入中对校办产业投资收益之和。

7. 其他收入: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即附属单位交款和其他收入中扣除对校办产业投资收益之和。

8. 基建拨款: 是指高等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列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第一类“基本建设支出”中第147 款的“教育基建支出”拨款和各部门基建支出中用于高校的基建拨款。

9. 本年实际收取学费:是指高等学校按照规定的标准向学生实际收取的学费,包括核准留用数、财政专户已核拨数和已上缴财政专户但尚未核拨的部分。

10. 捐赠收入中港、澳、台及海外捐集资经费:指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

11. 本表中的“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教育附加费”和“基建拨款”等除填合计数外,还需按经费来源分清中央、地方填列明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