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对棉铃虫抗性及对草甘膦耐受性研究_牛建群

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对棉铃虫抗性及对草甘膦耐受性研究_牛建群
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对棉铃虫抗性及对草甘膦耐受性研究_牛建群

草甘膦的特性.安全性及特性docx

草甘膦的特性、安全性及其应用评述来源 文章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1971年孟山都公司开发出在世界农业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广谱除草剂草甘膦(Glyphosate),70年代中后期推出草甘膦异丙胺盐、胺盐与钠盐;ICI公司于1989年推出三甲锍盐。目前,草甘膦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其年销售额一直居农药之首。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草甘膦用量逐年增加,不仅影响新品种的开发方向,而且对现有除草剂品种的市场格局也造成较大冲击。 1 草甘膦的性质与剂型 1.1 化学结构 草甘膦是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其存在形态为酸及其盐: 1.2 物理化学性质 草甘膦为白色、无味固体;密度1.74g/ml,熔点200℃(不分解),45℃蒸气压2.45×18-8KPa(1.84×10-7mmHg);在25℃,pH5.7~9时贮存32d稳定。在25℃水中溶解度,草甘膦酸为15.7g/l(pH7)~11.6g/l( pH2.5),异丙胺盐为900g/l(pH 7)~786g/l (pH 4)。 1.3 剂型 以草甘膦酸为基础将其加工成盐或酯,由于植物对酸的吸收差,高剂量,特别是低喷液量时草甘膦酸易沉淀,因此,酸的活性通常低于盐类。最常用的剂型是含异丙胺盐的“农达”(R oundup),此盐类显著溶于水;一般为可溶性液剂(SL),含有效成分365g/l或480g/l。近 年来,孟山都公司推出高含量草甘膦的干制剂(94%)、可溶性粒剂及片剂。在草甘膦剂型加工中,表面活性剂及增效剂非常重要,硫酸铵及硫酸二铵是常用的活化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是一种弱酸,在溶液中能够解离,分子的阴离子部分是活性成分,它们能够在喷洒液中与其他阳离子如:Ca2+、Mg2+、K+、Na+、Fe2+/3+缔合,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盐类,而硫酸铵与硫酸二铵能够阻止此种拮抗性盐类产生,从而形成草甘膦-NH4+迅速被植物吸收。磷酸盐、酒石酸以及乙二胺四醋酸均能增进草甘膦的活性。 在草甘膦剂型中应充分重视表面活性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新西兰被指定为草甘膦必备助剂,它可诱导草甘膦迅速通过气孔被植物吸收,避免雨水淋洗,显著提高除草效果。最近,美国EPA接受了Hampshire化学公司生产的Ⅳ一酰基肌胺酸(甲替甲胺酸)及Ⅳ-酰基肌胺酸钠盐表面活性剂作为草甘膦剂型加工中的助剂,它们优于现有绝大多数表面活性剂。 在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田,根据作物种类可将草甘膦与该作物所使用的除草剂品种加工成混剂或进行混用。目前以草甘膦为主的混剂主要有(g/l):FallowStar[草甘膦+麦草畏(dicam

转抗除草剂基因玉米的研究综述

转抗除草剂基因玉米的研究综述 学号:2014021120 专业:发育生物学 姓名:王碧微 摘要:玉米( Zea m ays L. )是世界三大谷类作物之一,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尽管在产量、抗病等方面已取得巨大成效,但很难培育出抗除草剂的玉米材料,而利用转基因手段是改良玉米这一性状的有效途径。(1) 关键词: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生理生化指标 1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 1.1 转基因玉米的遗传转化 利用冻融转化法将载体转入农杆菌中。玉米遗传转化采用茎尖直接转化法。将玉米种子用无菌水冲洗后,放入盛有珍珠岩的盘子中,加入适量的水,覆盖有孔的保鲜膜。常温下进行发芽。条件适宜时,5~6天即可出苗。选取上胚轴已经充分伸长,但第一片真叶尚未突破胚芽鞘的幼芽。用锋利的手术刀依次迅速环切胚芽鞘、第一、二、三、四片真叶,小心剥离,暴露茎端。用锋利的手术刀片垂直茎端轻划1下,破坏原套结构,暴露原体细胞。将切除茎尖的玉米植株放入侵染培养基,然后进行抽真空10 min。取出后迅速栽入营养土中,置于光下常规培养。15天后茎尖处长出新芽。 1.2 转基因玉米的鉴定 待玉米生长至3-5叶期,剪取少量抗性筛选的玉米叶片和野生型玉米叶片进行GUS 蛋白活性检测(Jefferson et al.,1987),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按照TIANGEN BIOTECH公司出产的新型植物总DNA提取试剂盒方法分别提取经GUS染色呈阳性玉米植株和野生型玉米植株的基因组DNA,用于转基因植株PCR鉴定。设计特异引物和对植株进行检测。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扩增:94℃, 5min;94℃, 30 sec , 52.3℃, 30 sec, 72℃, 45sec,35 cycles; 72℃延伸7 min; 4℃保温。反应完毕,取5 μL扩增产物在含Gelred的1%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灯下检测结果。(2) 2转基因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2.1 转基因后代的除草剂涂抹 转基因植株和对照间隔种植,五叶一心时,用毛笔蘸取2%的草甘膦涂抹新叶下一叶,涂抹14d后统计植株的抗草甘膦株数和枯死株数。(3) 2.2 转基因玉米对草甘膦的敏感性分析 将筛选出的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玉米种植与试验田中。喷药前,首先利用PCR方法剔除掉转基因株系中的非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株系和非转基因玉米各分为均等的两个区域。待其长至5叶期。分别喷施草甘膦(4Kg/ha)。喷施剂量为大田中防治杂草的常规剂量。喷施10天和20天后分别记录下植株的敏感性水平。(4) 2.3转基因玉米的农艺性状分析 种植于试验田的转基因玉米株系和非转基因玉米,待其成熟时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挑取6株植株测量并记录下株高(plant height) ,橞长(ear length),每橞颗粒数(kernelsper ear),千粒重(weight per l 000 kernels)。随后计算出各测量参数平均值及标准差。(5) 2.4 转基因玉米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6)

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喷洒时间:为防除一年生杂草,可在4-6片杂草叶片上施药,对于多年生杂草,可在萌芽和开花期施药。剂量:取决于杂草的种类和生长。喷涂技术:喷涂后12小时内不会下雨。添加剂:按水总量添加0.1%洗衣粉。用于分配的水:当药剂接触土壤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应使用水。 草甘膦的应用 1,草甘膦的使用方法 1.喷涂时间 (1)由于草甘膦是一种用于茎和叶的杀菌导电剂,因此它对尚未出土的杂草没有控制作用。只有杂草的叶子长得更多并且可以附着足够量的药物,草甘膦才能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2)一般小区,一年生杂草防治,当杂草完整并有4-6片叶子时,为多年生杂草防治,可在萌芽和开花期进行。在特定时间内,雨后杂草的叶子上没有灰尘时,喷雾效果会更好。 2.用量

(1)在此期间,可以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情况来确定。通常,使用10%的草甘膦来防治以下三种杂草,即洋地黄,狗尾草(Setaria Setaria),草地早熟禾和牛膝。合适的剂量是约50倍。对于艾蒿,车前草,日本莎草等,合适的剂量是液体的约40倍,而用于控制Festuca,Scirpus scissori等的合适的剂量是液体的约30倍。 (2)用10%草甘膦水剂防治一年生杂草,适宜剂量为药液的50倍,并防治多年生杂草。适宜剂量为药液的40倍,喷施30倍液即可控制小灌木丛,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 3.喷涂技术 (1)喷雾应均匀,周到。 (2)喷涂前检查天气预报,喷涂后12小时内不要下雨,否则需要重新喷涂。 (3)在大风天不宜喷洒,以免药液随风飘落到周围农作物,造成农药破坏。 (4)进行定向喷雾时,有必要降低喷头或在喷嘴处安装一个小塑料碗,以利于定向喷雾。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 https://www.360docs.net/doc/458230711.html, 来源:中学生物学 作者:李志翔 日期:2007-10-1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需将一种植物的优良遗传性状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体中。若采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法进行随机筛选或通过组织培养、理化诱变、细胞融合等方法定向筛选优良性状培育新品种,其盲目性较大,筛选效率低,又有明显的种属界限而产生一定的生殖障碍,成功率不高。目前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则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通过特定目的基因的定向转移,其遗传变异频率比自发突变高出102~104倍,选择效率高,大大地避免了盲目性;又由于基因来源广泛,打破了种属界限,可以克服杂交育种过程中的生殖障碍,成功率提高。因此,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作物遗传育种的有效新途径,倍受重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定向转移基因后获得的植物,称为转基因植物。 自1983年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以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作物品质改良、抗病性、抗虫性、抗病毒性、抗除草剂、杂种优势的利用等方面。迄今,全世界至少有300多种基因(性状)用于转化植物、微生物和动物。许多转基因产品已陆续投放全球市场,经济效益显著。 1 抗病毒转基因植物 植物病毒病是我国农业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对我国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蔬菜均造成严重危害, 经济损失巨大,但迄今缺少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目前

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以控制植物病毒的危害。其原理是: 一是利用植物生物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卫星RNA基因转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获得转基因植株。这些植株叶片细胞中就会有病毒外壳蛋白或卫星RNA的表达和积累,就能够抑制相应的侵染病毒的RNA复制,从而可以减弱病毒病的症状或推迟病毒病发生时间,即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二是将病毒的反义RNA的相应DNA序列重组到植物的基因组里,使其合成反义的RNA。当植物被相应的病毒感染时,病毒的mRNA就可能与植物细胞中合成、积累的病毒反义RNA结合而无法反向复制和转录,从而控制病毒对植物的危害。 1.1 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植物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一种RNA病毒,由单链RNA及外壳蛋白组成。研究证明,TMV侵染植物后,其外壳蛋白具有抑制新侵染相应病毒释放mRNA的作用。目前已成功地将TMV外壳蛋白基因转入到烟草细胞中,表达了病毒蛋白并对该病毒产生了抗性。 1.2 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 黄瓜花叶病毒(CMV)对农作物危害极为严重,可侵染上千种植物。目前人们已成功地将CMV的卫星RNA基因转入到烟草、辣椒、甜瓜、番茄和矮牵牛等植物中,在植物体内合成、累积的卫星RNA,可以抑制相应的病毒RNA的复制,能显著减轻病毒的危害。 此外,人们还培育出了抗苜蓿花叶病毒(AMV)、抗烟草环斑病毒(TobRV)的转基因植物,抗病毒效应都非常显著。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性研究与利用

棉铃虫是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抗虫棉没有推广应用前,当棉铃虫大发生时,均会给农民以及棉花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由于棉铃虫防治只能依靠农药,而棉铃虫也逐渐对农药产生抗性,致使1992年棉铃虫在我国棉区大爆发,我国当年杀虫剂纯农药的生产量只有20万t,其中为防止棉铃虫就消耗15万t左右。出现了农药打不死棉铃虫,反而还威胁到人畜及生态的安全,也导致整个国家出现“棉荒”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991年国家“863”计划开始启动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充分利用生物分子技术来解决常规育种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目前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整体发展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1转基因抗虫棉创新与发展 1.1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与创新 转基因抗虫棉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援基因或经修饰的基因转移到棉株中,从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基因。常规杂交育种也属于一种转基因技术,但是它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作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良,并不能做到针对某一优良性状进行定向改造。因此,转基因技术是传统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也将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烟草培育成功;1986年,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进入田间试验阶段;1990 《种子法》规定:销售的种子必须进行包装,而且要附有标签。购种时一看种子袋表面是否印有“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生产商、质量指标、净含量、生产年月、警示标志(一般是对包衣种子而言)和‘转基因’标准”等内容(这些项目必须外标),如果没有可认为是假种子;二看种子袋内是否装有内标牌,标牌上是否印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检疫证编号、生产商地址、联系方式和使用说明,如果没有、不全或与实物不符,说明种子来历不明或者是假种子。 3.3 注意检查种子包装是否规范 查看包装物的质地、印刷质量、字迹是否清楚、有无粘贴等。代销点不能随意拆袋,以防混入假劣种子。有的包装袋上注明严禁拆口销售。 3.4 仔细查看种子 正常的当年种子大小一致、籽粒饱满、色泽鲜亮,近闻有正常的谷香味。谷物类种子还要摸一摸、看一看含水量是否超标。双手插到种子袋中间感到凉、不粘手、掰开后茬口齐的种子含水量较低,反之含水量高,贮存时容易霉变。注意种子的生产年月,避免购买超过一个生长周期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长短,将影响其发芽率。 3.5 选择适宜品种 要根据当地气候、茬口选择适宜品种。不可只注重品质、产量等因素,盲目选择。 3.6 索取销售发票 购买时与商家索取销售发票,并在发票上注明品种名称、数量、价格、地点及时间,妥善保管。销售发票是购种的凭证,是有效的证据。播种开始时保存少量购买的种子作为样本,以备用。如果种子质量有问题,可以委托种子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凭检验报告要求种子经营单位予以赔偿,或到种子管理部门投诉。 3.7 仔细阅读种子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仔细阅读种子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不明事项要及时咨询,以免操作失误,影响产量和品质。对于瓜菜类及反季节栽培用的种子,一定要注意适宜的栽培时间(温度)和地点(气候类型)。 (收稿日期:2013—12—15) (本栏责任编辑:刘中漱) 徐福海1 许 泉1,2 王元慧1 康 勇1,2 张 莉1 金夏红1,2 (1 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 210095 2 南京农业大学) 摘 要 转基因抗虫棉是我国唯一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对抗虫基因的分离与转基因棉株的获得及抗虫棉的抗性原理进行了探讨。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抗虫棉的研制成功与大规模产业化保障我国棉花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抗性研究 利用技术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14.03.011

植物抗病、抗虫及抗除草剂基因与基因工程

植物抗病、抗虫及抗除草剂基因与基因工程 张永强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重庆 400716) 摘 要:病虫草害历来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农药为病虫草害防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近来由于大量使用、滥用农药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基因工程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途径。本文就植物抗病基因分类、最新报道的相关基因;抗虫基因的来源、最新报道的抗虫基因及试验结果;抗除草剂基因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关键词:植物抗病;植物抗虫;抗除草剂;基因工程 农药伴随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对人类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对非靶标生物的毒害、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病虫草抗药性的产生等。特别是化学农药对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全人类普遍关心和急需解决的全球性问题。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基因工程技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进入20世纪90年代具有实用价值的转基因生物品种因其诸多的优势,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而迅速走向商品化和产业化。 1 植物抗病基因与基因工程 植物受病原菌侵染时,会诱导相关的基因产生一系列参与植物防御反应的拮抗物质,阻止病害的传播和病原菌的进一步侵入。将这些参与植物防御反应的相关基因导入植物,使其在植物体内表达,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植物抗病基因在进化中形成了几种共有的进化形式。植物祖先抗病基因的复制创造了新基因座。基因间和基因内重组导致了变异,也导致了新特异性抗病基因的产生;另外,与特异性识别相关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区顺应于适应性选择;同样,类转座元件在抗病基因座中的插入加速了抗病基因的进化(庄军等,2004)。 1.1 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类 植物中许多抗病基因已被克隆,根据抗病蛋白(R蛋白)将抗病基因(R基因)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玉米抗圆斑病的基因Hml,其编码的解毒酶能钝化病原真菌所产生的HC 毒素,代表着抗病基因中与病原物亲和性因子作用的一类基因。 第二类,番茄抗细菌叶斑病的基因pto,其编码蛋白Pto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vrPto 蛋白是病原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进入植物细胞中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的,现已证实Pto激酶噜噗结构域中204位苏氨酸决定着Pto对AvrPto的特异性识别。具有自动磷酸化能力的Pto激酶与AvrPto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过敏性反应。 第三类抗病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显示出与细胞间信号转导蛋白具有结构相似性。这些蛋白所共有的基元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一般由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共同蛋白序列是LXXLXXLXXLXLXXNXLSGXIPXX(氨基酸的单字符号,X代表任何一种氨基酸)。这一类型基因的共同结构是LRR-TM,它们编码的蛋白包括胞外N端LRR 重复区、膜锚定蛋白和胞质内C末端部分(如图1所示)。 第四类是水稻抗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的基因xa27。这一基因所编码的Xa21蛋白具有3个受体激酶特征的主要结构域:胞外LRRs结构、跨膜结构域及胞内激

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喷洒时间:为防治一年生杂草,在杂草叶上喷洒4-6片。对于多年生杂草,在芽期和开花期施用杀虫剂。用量:视杂草种类及生长情况而定。喷洒技术:喷洒后12小时内不下雨。添加剂:在总水量的基础上加入0.1%的洗衣粉。分配用水:当药剂与土壤接触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应使用水。 草甘膦的应用 1如何使用草甘膦 1喷洒时间 (1)由于草甘膦是茎叶的杀菌导电剂,对尚未出土的杂草没有控制作用。只有当杂草的叶子长得更多,并能附着足够数量的药物时,草甘膦才能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2)在一般群落中,一年生杂草得到控制。当杂草完好无损,有4-6片叶子时,多年生杂草在出芽开花期得到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当雨后杂草的叶子上没有灰尘时,喷雾效果会更好。 2剂量

(1)在此期间,可根据杂草种类和生长情况确定。一般用10%草甘膦防治洋地黄、狗尾草、蓝草和牛膝草三种杂草。适宜剂量为50倍左右。艾蒿、车前草、日本莎草等的适宜用量约为液体的40倍,而防治羊茅、剪刀草等的适宜剂量约为液体的30倍。 (2)用10%草甘膦水防治一年生杂草,适宜用量为药液的50倍,防治多年生杂草。适宜用量为液体的40倍,喷施30倍液可控制小灌木,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 三。喷涂技术 (1)喷雾要均匀、周到。 (2)喷洒前查看天气预报,喷洒后12小时内不要下雨,否则需要再次喷洒。 (3)不宜在大风天喷洒,以免药液随风飘落在周围农作物上,造成农药损害。 (4)在进行定向喷射时,需要降低喷嘴或在喷嘴处安装一个小塑料碗,以便于定向喷射。 (5)喷洒时注意无杂草时间。

4添加剂 在草甘膦溶液的配制中,可根据总水量加入0.1%的洗衣粉,增加溶液的附着力,提高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 5配水 由于草甘膦与土壤接触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在分配过程中必须使用干净的水,而不是脏水或带有泥浆的浑水。 6增加喷洒时间 为防治多年生恶性杂草,可适当增加喷洒频率。为防除羊茅、莎草等恶性杂草蛾类,首次施药后每隔30天喷洒一次,以达到良好的防除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 2草甘膦的除草机理

转G2-aroA基因抗草甘膦水稻的获得及G2-EPSPS蛋白拆分重组后的草甘膦抗性分析

转G2-aroA基因抗草甘膦水稻的获得及G2-EPSPS蛋白拆分重组 后的草甘膦抗性分析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稻田除草贯穿于水稻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增加了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和经济投入。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为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草甘膦是广谱、高效、低毒、廉价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但因其对水稻也具有致死作用而无法在稻田大面积使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具有草甘膦抗性的转基因水稻不仅能够节约稻田除草的成本、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除草剂使用量还能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安全性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尤其 是花粉介导的的外源基因飘流问题,一直是公众和部分科研界人士的关注热点, 通过基因拆分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转基因飘流的频率。因此,本研究将表达G2-EPSPS蛋白的G2-aroA基因转入水稻,培育抗草甘膦转基因水稻,探索转 G2-aroA基因水稻对草甘膦的抗性。 并通过基因拆分技术研究通过Intein介导拆分的G2-EPSPS蛋白在转基因水稻杂交后代中重新组装后的草甘膦抗性与转完整G2-aroA基因水稻抗性的区别,研究拆分后蛋白质重新组装效率,为基因拆分技术限控水稻基因飘流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抗草甘膦水稻的培育及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1)将转基因水稻G2-6、G2-7与非转基因对照中花11分别浸入到0、50、100 ppm草甘膦溶液中,进行萌芽期草甘膦耐受程度测试,发现50 ppm下中花11的萌发受到明显抑制,在100 ppm下,萌出的胚芽很快腐烂。 与之相比,G2-6和G2-7在50 ppm和100 ppm下的生长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

抗逆和抗除草剂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抗逆和抗除草剂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我于2010年4月26日上午9点在学校行政楼附三楼第一会议室听了报告人华学军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关于抗逆和抗除草剂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的讨论会其中包括水稻抗旱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植物激素脱落酸信号转导······很多有重要价值的报告感想良多,下来也查阅了很多有趣的资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兴趣! 基因克隆技术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革命性的研究技术,可概括为∶分、切、连、转、选。"分"是指分离制备合格的待操作的DNA,包括作为运载体的DNA和欲克隆的目的DNA;"切"是指用序列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开载体DNA,或者切出目的基因;"连"是指用DNA连接酶将目的DNA同载体DNA 连接起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转"是指通过特殊的方法将重组的DNA分子送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扩增;"选"则是从宿主群体中挑选出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个体。基因工程技术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和细胞水平上的表达,而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即是体外重组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用工具酶对DNA分子进行"外科手术"。 基因是细胞内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是不同物种以及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基因通过DNA复制及细胞分裂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基因克隆技术包括了一系列技术,它大约建立于7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伯格(P.Berg)等人于1972年把一种猿猴病毒的DNA与λ噬菌体DNA 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再用DNA连接酶把这两种DNA分子连接起来,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重组DNA分子,从此产生了基因克隆技术。1973年,科恩(S.Cohen)等人把一段外源DNA片段与质粒DNA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重组质粒,并将该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第一s次完整地建立起了基因克隆体系。 一般来说,基因克隆技术包括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建成新的重组DNA,然后送入受体生物中去表达,从而产生遗传物质和状态的转移和重新组合。因此基因克隆技术又称为分子克隆、基因的无性繁殖、基因操作、重组DNA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等。 采用重组DNA技术,将不同来源的DNA分子在体外进行特异切割,重新连接,组装成一个新的杂合DNA分子。在此基础上,这个杂合分子能够在一定的宿主细胞中进行扩增,形成大量的子代分子,此过程叫基因克隆。

草甘膦的杀草机理及使用方法

河北林业科技第4期2010年8月 巧挖造林坑提高成活率 我国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土壤干燥,尤其是今年 不仅北方,连南方各省的降雨量也特别少,这就给挖坑造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般挖坑造林成活率都较低。若采取巧妙挖坑造林的措施,不尽省力,造林成活率可相对提高。 1马道造林坑 近些年来有些地区,沙地的地下水位已下降到5~7m ,在此干旱类型沙区造林,植树坑采取栽电线杆式“马道”挖 掘法深栽杨树很好。据调查, 栽植沙兰杨、1—214杨、波-15A 杨、加杨、北京杨、山海关杨、白杨、深栽1~1.5m ,比挖50cm 深的常规造林坑栽植成活率提高37%~62%,造林成本降低34%,并明显促进林木前5a 的生长。 具体方法是先挖长1m 、宽和深各50cm 的长方形坑,将挖出的上层表土放在坑的一侧,然后在植树的一端按直 径40~50cm 挖到1~1.5m 深, 挖出下层的生土放在坑的另一侧。植苗时坑内灌足底水,待水渗完后放入苗木,先填表土再浇第二次水,并将苗木扶正,最后用生土填平、踩实。若有条件,最好盖上一层地膜。2大穴挖坑小穴栽植 在干旱山区大穴挖坑小穴栽植,是抗旱造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采取前1a 整地,挖成局部反坡形穴状造林坑,使生土培埂加高,熟土回填半坑,或挖成反坡形水平沟,在坡面较缓的地带和平原区,采用先机耕全退,再挖大 造林坑,经过熟化后,再在大坑内挖小穴栽植。 这样水的集结面积大,水分散发面积小,由于外埂加高,使原来的坡地面成了小平地,原来的阳坡变成了小阴坡或洼地,相对苗 木栽植点往坑内下错20~30cm 。由于改变了光照角度, 相应地也改变了栽植点附近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据调查,一般反坡鱼鳞坑栽植点的地表温度下降2~3℃,反坡水平沟 能截蓄坡面径流95%, 在20cm 和30cm 处,含水率分别为32.7%和25.9%,比未整地的坡面提高7.3%和4.8%。差异 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区的春、 夏两季更为显著。据调查,采用这种措施栽植的苗木成活率可提高20%~30%。3反坡穴状整地栽植 反坡穴状整地,适用于土层较薄,土壤比较干燥,坡面在20°~30°之间的阳坡、半阳坡。其好处很多,能使阳坡变成阴坡或半阴坡,缩短光照时间;变直射为斜射,降低穴内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据测定,反坡穴状整地的地表温度比对照区降低2~3℃,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区提高1.2倍。同时可使苗木往穴内下部移栽20cm 。在苗木缓苗期便可吸收土壤下层的水分,比一般挖坑造林成活率提高20%~ 30%。既能减少地表径流, 拦挡泥沙、减少冲刷,又能充分利用雨水增加穴内蓄水量,提高穴内土壤湿度,促进小苗茁壮生长。这一措施,特别是在春季严重干旱的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 株行距根据林种的不同可分别采取1.5m ×2m 、2m ×2m 或2m ×3m ,穴面宽度视坡度大小而定,坡面陡穴面窄些,坡面缓穴面宽些,一般长、宽为1.1m ×0.7m 、1.5m ×0.3m 或0.8m 见方,穴底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在25°~30°之间,挖出的生土放在穴外下方培起20cm 高的土埂,顶宽20cm , 踩实,可起到遮阴和拦水作用,据调查,采取反坡、 大穴、深整的阳坡地,比小穴内土壤含水量上层提高2.1%,含水量为16.2%,下层提高0.4%,含水量为15%,早春提高土壤湿度4.6%,与阴坡相接近。(张家口市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北张家口075000)王珍 草甘膦的杀草机理及使 用方法 化学除草因为省时、省力、且经济合算,逐渐代替人工除草,而草甘膦是果园常用的除草剂,因此掌握草甘膦的使用方法,对于提高果园除草效果十分重要。1 草甘膦的杀草机理 草甘膦属于有机磷类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茎、叶吸收,而传到全株和根部,干扰和抑制氨基酸合成,从而使杂草枯死。草甘膦在土壤中能迅速分解失效,故无残效作用。草甘膦作用时间较长,一般喷药后杂草逐渐变黄,10~15d 后,杂草才能彻底变黄死亡。2草甘膦的使用方法2.1 喷药时间 因为草甘膦是灭生性茎叶传导剂,因此对没出土的杂草无效,只有在杂草具有较多的叶片,且能够附着足够的药量时,施药才能取到理想的除草效果。一般地,对于1a 生杂草,基本出齐并且有4~6片叶时,用药效果较好;对于多年生杂草,现蕾开花期,用药效果较好。在具体时间上,以雨后杂草叶上无尘土时,喷药效果最好。2.2 用药量 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情况而定。如使用10%草甘膦水剂,防除马唐、早熟禾、狗尾草、牛筋草等1a 生杂草,浓度掌握在50倍液左右;防除车前草、艾蒿、香附子等多年生杂草,浓度掌握在40倍液左右,防除白茅、刺儿菜、剪刀股或小灌木等,浓度掌握在30倍液左右防除效果良好。2.3 喷雾技术 在喷施除草剂时,做到“五点”。一是喷雾时要均匀周到;二是喷前注意天气预报,喷后12h 不能遇雨,否则需重喷;三是有风天不能喷,防止药液随风产生漂移,从而产生药害;四是采取定向喷雾,可采取压低喷头或在喷头处安装一个塑料小碗,来保证定向喷雾;五是注意喷雾时间,以杂草上无露水为宜。2.4 添加助剂可提高药效 在配制草甘膦药液时,按总水量加入0.1%洗衣粉,可增加粘附力,从而提高药效。2.5 配药要用清水 因为草甘膦遇到泥土即会降低活性,所以配药时要用干净的清水,不能用脏水或带泥的浑浊水进行配药。2.6 对于多年生恶性杂草可增加喷药次数 对于白茅、香附子等恶性杂草,在第1次施药后隔1个月再喷药1次,以达到理想的防除效果。 (平泉县林业局,河北平泉067500)岳树民,韩树文 86··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操作步骤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操作步骤 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这种大豆被称为转基因大豆。而这种转基因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和试验田,进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针对草甘膦的作用机理,导入能够使植物表达更多的4252合成酶的基因,使植株对草甘膦不敏感从而能够忍受正常剂量或更高剂量的草甘膦而不被杀死。从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中可以直接分离出抗草甘膦的4252编码AroA,美国Monsonto公司利用该机制将该抗性基因导入大豆中成功地获得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这种转基因大豆对草甘膦的忍耐能力是普通大豆的69倍,从而使大豆田中的绝大部分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得到控制而大豆本身不受伤害。除了抗草甘膦作物之外,还有抗草丁膦除草剂的作物,不过草丁膦与草甘膦杀灭植物的原理并不相同,而培养这两类作物所转的基因也不同。而当前转基因大豆主要用来提炼大豆油。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操作步骤;(1)分离克隆基因,搞清楚基因功能。(2)构建表达载体,也就是运输工具,即质粒或载体。(3)遗传转化,也就是所说的转基因,利用各种方法,把备转移的质粒DNA转移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让外源DNA在细胞中复制。本次使用的转基因方法是根癌农杆菌法。根癌农杆

菌是一种土壤农杆菌,在它的细胞中有一个环形的质粒,叫Ti 质粒,质粒上有一段可转移的DNA,叫T-DNA。这段T-DNA 上带有编码肿瘤的基因,根癌农杆菌侵染大豆后,这段T-DNA 可以切下来,转移到大豆的细胞中,是植物中产生肿瘤。把T-DNA 编码肿瘤的基因切除,插入所需转移的目的基因上,使大豆具有新的特性。转入目的基因的同时,还需转入一个选择标记基因,以便后面筛选和鉴定出转化的细胞。即获得目的基因的细胞是少数,大多数仍是非转基因的细胞,要筛选出转化的细胞,需要在转化后把非转基因细胞杀死。本次使用的标记基因是除草剂抗性标记基因,在培养大豆细胞阶段,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草甘膦除草剂,没有转入的基因的细胞不具有抗除草剂。在转基因大豆幼苗期,使用飞机或大型机动喷雾器对转基因大豆直接喷洒草甘膦,大豆苗长高封行后,收割前五十天左右不用再喷洒,等待收割即可。草甘膦杀死了除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以外的杂草,使产量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草甘膦残留一般很低,或者根本检测不出,五十天时间草甘膦残留几乎为零。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优缺点:优点(1)增加粮食生产、减少生产的投入,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问题(2)转基因大豆具有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的特性,可减少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3)通过利用某些基因,增加食物品种,改善食物品质,使食物更加可口。缺点(1)转基因技术使不同物种的基因相互融合,而对其后果却无法控制,因而可能造成基因污

正确使用草甘膦的方法和经验

(发布日期:) 浏览人数: 农民提出地有关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时出现地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地问题集中在:一是反映草甘膦除草剂虽然除草效果好但是有时在使时其药效差异很大;二是如何才能充份发挥草甘膦除草剂效果;三是在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时对农作物地安全问题.草甘膦作为除草剂目前使用量大、除草效果好,深受农民朋友地欢迎,但它在使用时仍要讲究一定地技术性,稍不留心,容易给生产带来不利地影响,值得引起大家地注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施用草甘膦除草剂时药效为何有差异. 草甘膦是一种有机膦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又名为农达、镇草宁.杀草广谱、灭生性强,在土壤中无残留,广泛应用于免耕田化学除草和林、果园地定向除草,能杀死地面生长地各种杂草,但对地下萌芽未出土地杂草无效.草甘膦除草剂对多科杂草都有防效,包括单子叶、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地草本杂草及灌木、藻类、蕨类等.农民朋友反映地草甘膦除草剂除草效果不一致问题经过我们地调查和观察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是耕作方式不同药效会有差异.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最好用于免耕播种.于作物播前天喷药,为抢季节播种也可在喷后播种.播前用药因药物不与作物种子直接接触,不会影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因而除草和抑草效果均优于翻耕.免耕没有将土壤里层地杂草种子翻到表土层,因而杂草种子难以发芽,一旦作物成长封行后,杂草种子和幼苗因见不到阳光而不能萌发生长.因此草甘膦除草剂用于免耕地地除草效果就会好于翻耕地.二是杂草不同生育期用药,药效会有差异.草甘膦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所以要在杂草生长最旺盛时用药.在时间上一般在月,在植物学特性上,应以开花前用药最佳时期.一般来说一年生杂草有厘米左右高度、多年生杂草有厘米高度、片叶时喷?是最迁宜地.不考虑杂草地生育时期,待杂草老化后再盲目喷药除草,当然就收不到理想地防治效果了.在作物行间除草,当作物植株较高与杂草存在一定地落差时,用药效果较好且安全.此时用草甘膦除草剂时作物因下部叶片已经老化,对药物地敏感度低,传导力差,因而药物对作物地影响很小.如玉米行间地除草,上架后地豆类、瓜类行间除草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三是喷施浓度不同药效会有差异.据调查,农户在用草甘膦时用药浓度不像其它农药一样有较严格地要求,随意性较大,加大用量或减少用量地现象时有发生.在确定用药浓度时一定要考虑杂草地类型.一般禾本科杂草对草甘膦较敏感,能被低剂量地药液杀死,而防除阔叶杂草时则要提高浓度;对一些多年生地根茎繁殖地恶性杂草则需要较高地浓度,杂草叶龄大、耐药力提高,相应地用药量也要提高.如防除果园杂草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时可用草甘膦克兑水公斤;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时药液用量应增加到克;防除多年生恶性杂草时,用药量应达到克.但用药过量时会迅速杀死植物地传导组织,反而不利于药液吸收而降低药效,因此为了经济用药,应先用较低浓度把嫩草杀死,然后约天后再用相应地浓度定向喷?恶性杂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如何充分发挥草甘膦地除草效果 首先草甘膦药液要大量地传导到杂草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除草效果.这需要杂草有较多地叶片,在使用前若杂草面积小、光合作用不强则根部贮存地养分由下向上传导,此时用药则药液向下输入根部地量很少,起不到杀草效果;而杂草生长地中后期,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由上往下传导,此时用药效果最好.因此使用草甘膦最重一条就是选定最佳用药时期.如用草甘膦防除玉米田杂草最好是在玉米苗高米下部有片老残叶,草高已达厘米时施药为最佳.其次是要讲究环境条件.在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地升高杂草对草甘膦地吸收量增加一倍因此大气温度高比气温低时用药效果好;空气相对湿度高可延长药液在植物表面地湿润时间有利于药物地传导;土壤干旱含水量少时不利于植物地新陈代谢,因而不利于药物在杂草中传导所以药效也下降.第三关于草甘膦与其它除草剂混配地问题,有地农户想除多种草,为了节省用工,在使用草甘膦时任意加入其它除草剂,但其结果反而不好,因为有些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地,如二甲四氯、克无踪等速效型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使用地,

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

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 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有关系么?有,也没有。1970年,孟山都公司的化学家John E. Franz合成了草甘膦。1974年,草甘膦作为除草剂在美国成功登记注册。由于除草效果超级好,草甘膦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在草甘膦成功商业化20多年后,1996年第一例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问世了。草甘膦比转基因大20岁。 直接关系:在生产应用上,草甘膦与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技术研发上,二者没有关系。 间接关系:由于使用草甘膦,而不用其它除草剂,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中草甘膦的残留量相应增加,其他除草剂残留量相应减少。 转基因作物自身安全性与草甘膦农药的安全性没有关系。 抗草甘膦作物为什么能够抗草甘膦呢? 找一种聪明的EPSPS酶,转到植物中去,它能够分得清草甘膦和PEP,并且更喜欢与PEP在一起。即使喷上草甘膦,它也能有效地找到PEP,发挥正常EPSPS

酶的功能。 比如占美国大豆种植面积90%以上的抗草甘膦大豆,就是被转入了一个来源于土壤中常见细菌的基因,因为分离得到这个基因的菌株叫CP4,这个基因表达出来的“聪明”酶就被命名为CP4 EPSPS。 抗草甘膦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草甘膦使用量不就变多了吗? 没错。但是草甘膦的用量上升了,其他除草剂的用量减少了,除草剂总的用量最终减少了。1996-2013年期间,仅转基因耐除草剂棉花大规模种植就使得除草剂用量减少了两万多吨。并且,草甘膦是目前已知的对环境最友好的绿色农药,

没有之一。这么说,转基因技术和草甘膦的配套应用还促进了绿色环保。 草甘膦会残留在食物中吗? 当然会,但残留量很低,远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摄入量。在耐草甘膦作物中,大部分草甘膦通过根系排放到土壤中,少部分留在植株中,主要被代谢为AMPA,并进一步转化为简单化合物及天然产物,并且,草甘膦残留量在作物不同部位差异很大,籽粒中的残留明显低于其他部位。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对草甘膦在各类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有明确规定。玉米为每公斤5毫克,大豆为每公斤20毫克。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下属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在2011年建议,草甘膦每日最大摄入量(ADI)为每公斤体重0至1毫克。结合CODEX 最大残留量规定,成年人一天中要吃4公斤大豆,或16公斤玉米才会达到JMPR 所建议的草甘膦每日最大摄入量。 2015年11月12日,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和欧盟成员国完成对草甘膦的重新评估。评估小组结论是草甘膦不大可能对人类有致癌风险。按照欧盟法规(EC)1272/2008号,这些证据不支持将草甘膦归为潜在致癌性一类。2016年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实施条例(EU)2016/1056决定续登记草甘膦至2017年12月31日。

草甘膦中毒

毒理 急性中毒基本由经口误服所致,生产制造和使用中引起全身急性中毒罕见,国外和我国台湾省均有较多经口中毒的报道。曾经有1例由静脉注射稀释液中毒,经抢救已获救。我国大陆各省、区目前报道尚不多,但实际已有一些经口摄入发生急性中毒病例。经口摄入吸收和排出均比较快,摄入后1/2~10小时,血和尿中均有较高浓度的毒物,1~3日后再测,则浓度降低至难于测出。该品虽有磷酸的有机取代物,但其结构中仅有一个羟基取代,因此它对胆碱酯酶仅有轻度或基本无抑制作用。不少学者研究后推测,制剂中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能是致毒的重要因素。此外,其制剂的酸性强,对皮肤、黏膜有酸蚀刺激作用,甚至可引起轻度灼伤,经口多量摄入,可致胃肠道发生化学腐蚀性炎症。 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刺激症状经口误服后,口

腔黏膜、咽喉受刺激,有疼痛感和轻度灼伤溃烂,形成口腔溃疡;目艮部受污染有结膜炎征兆;未经稀释的制剂污染皮肤,局部受刺激致瘙痒,可出现红斑,少数患者有皮肤过敏。 2.消化道反应常是急性经口摄入中毒的主要症状,除口腔黏膜红肿外,常有恶心、呕吐、上腹痛,严重者尚有消化道出血及腹泻。 3.呼吸系统损害吸入者可致咳嗽、气喘,肺内有啰音,经口中毒的严重病例,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及(或)肺水肿,出现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4.心血管损害除心动过速或过缓外,常有血压降低,初期血压下降可能为血容量降低的影响,但后期则为毒剂本身的作用。给狗分别静脉注射纯草甘膦和表面活性剂,发现注射表面活性剂者血压降低。部分

病例肌酸激酶(CK)升高。 5.神经系统症状除头昏、乏力、出汗外,一般无严重损害;但大剂量经口严重中毒时,也可见神志异常、抽搐和昏迷。 6.肝、肾损害受损一般较轻,常可自动恢复,但个别患者可能因溶血,造成较重的肾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 急救处理 1.清洗排毒皮肤污染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眼内污染用2%碳酸氢钠液冲洗;经口摄入为减少吸入性肺炎的机会,不宜催吐,洗胃提倡用手动胃管吸注式,动作宜轻柔,洗胃液不宜用碳酸氢钠液,以免产气,可选用2%~30%氧化镁乳液或0.3%~ 0.5%药用炭悬液,以前者较好;洗胃后可用氢氧化铝凝胶、蛋清或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6g制成50ml悬液,由胃管注入,并可注入药用炭50g悬液,吸收残余毒物,无腹

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草甘膦接触绿色组织后才有杀伤作用。由于各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度不同,因而用药量也不同。 1.果园、桑园等除草防除1年生杂草每亩用10%水剂0.5-1公斤,防除多年生杂草每亩用10%水剂1-1.5公斤。兑水20-30公斤,对杂草茎叶定向喷雾。 2.农田除草农田倒茬播种前防除田间已生长杂草,用药量可参照果园除草。棉花生长期用药,需采用带罩喷雾定向喷雾。每亩用10%水剂0.5-0.75公斤,兑水20-30公斤。 3.休闲地、田边、路边除草于杂草4-6叶期,每亩用10%水剂0.5-1公斤,加柴油100毫升,对水20-30公斤,对杂草喷雾。 4.对于一些恶性杂草,如香附子芦苇等,可每亩地按照200克加入助剂,除草效果 如何正确使用草甘膦? 使用草甘膦***重要一条就是要选定***佳用药时期。草甘膦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所以要在杂草生长***旺盛时用药,应以开花前用药为***佳时期。一般禾本科杂草对草甘膦较敏感,能被低剂量的药液杀死,而防除阔叶杂草时则要提高浓度;对一些多年生的根茎繁殖

的恶性杂草则需要较高的浓度,杂草叶龄大、耐药力提高,相应的用药量也要提高。 其次是要讲究环境条件。在24~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杂草对草甘膦的吸收量增加一倍,因此大气温度高比气温低时用药效果好。空气相对湿度高可延长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湿润时间,有利于的传导。土壤干旱含水量少时不利于植物的新陈代谢,因而不利于在杂草中传导,所以药效也下降。 再次有些除草剂如二甲四氯、百草枯等型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的,以免杂草地上部分过早死亡,丧失了对草甘膦的内吸传导功能,降低了草甘膦对地下杂草根茎的杀灭效果。但草甘膦中加入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辅剂(有机硅)可提高防效。 第四是选择***佳的施法。用法对草甘膦防除杂草很关键,因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喷雾器的雾滴越细,有利于杂草的吸收。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用量越多则除草效果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