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优秀教案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P19-P20及做一做【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以及圆柱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内容。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中,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培养,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后面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做好铺垫,及其他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特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教学我主要运用了与学生共同探究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圆柱的观察、想象、分析、比较和分析,并结合多次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强化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动手操作、测量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对实物或模型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出圆柱的几何特征,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形成合作探究意识,培养推理能力和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掌握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教学难点】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回顾圆柱的知识。
问: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征呢?2.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3.引入课题师:那圆柱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展开图吧!二、探究新知1.猜想。
师:我们先来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生猜想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2.验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素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间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儿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儿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5、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儿何形体。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具体的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圆柱:圆柱的认识例1、例2圆柱的表面积例3、例4圆桂与圆圆柱的体积例5-例7圆锥:圆锥的认识例1圆锥的体积例2、例3从具体编排来说,“圆柱”分为三个层次(1)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索圆柱的特征。
教材从生活情境引人,结合实物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表象。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硬纸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
通过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让学生充分探究,把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和宽与圆柱的相关量对应起来,为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作准备。
(2)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相关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计算生活情境中圆柱形厨师帽布料,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选择计算公式,提高解决同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并攀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重视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引导学生经历把圆柱切开、再拼成个近似长方体的逐步细分的过程,初步感悟直柱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从而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中,数材编排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重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全面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1、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 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牙签盒、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做一个“摸一摸”的游戏。
瞧,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里面装了几种物体,只要能闭着眼摸出老师想要的物体,就算你过关。
谁愿意来?其他同学作裁判。
请摸出一个长长的、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物体。
长方体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请再摸出一个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
它在数学上叫什么名字?(圆柱) 师:你可真聪明。
像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
二、新课探究(一)明确各部分名称1. 日常生活中的圆柱。
师:圆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生:茶叶筒是圆柱形的;水桶是圆柱形的;通风管是圆柱形的;木桩是圆柱形的;铅笔是圆柱形的……(边说边指自己手中的圆柱)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说明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形的物品,有的是大家熟悉的,有的可能大家没怎么见过,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如果你认识它,就说出它的名字来。
(投影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物体上面都有哪一种几何图形的影子?(圆柱)师:生活中的圆柱美不美?生:太美了。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2. 圆柱的底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物品,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在小组内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表面积:s=2π(C÷π÷2) 2+ch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求镶瓷砖的面积就是求圆柱形水池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用 公式就是:s=π(d÷2)2+πdh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圆柱有几个面组成?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知道圆的直径怎么求圆的周长、面积及侧面积?
(2)知道圆的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面积及侧面积?
(3)知道圆的周长怎么求圆及侧面的面积?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说一说在生活中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得考虑求哪几个面的面积。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只求一个侧面积,第二种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第三种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互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收录于话题#数学教案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17~18例1,完成教科书P20“练习三”中第1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几个部分的名称与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2.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圆柱形的物体,三角尺、直尺、长方形纸、小棒、装满牙签的圆柱形牙签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已学立体图形的特征,揭示课题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教具。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什么样的面围成的?(平面)师:再摸一摸圆柱,它又是由什么样的面围成的?【学情预设】学生初步感知圆柱有的面是平面,有的面是曲面。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图形——圆柱。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1)]【设计意图】以旧知识作铺垫,唤起学生对已有学习经验的回顾,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借助圆柱形实物,探索特征1.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
(1)师: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学情预设】茶叶筒、水桶、通风管、卫生纸筒、木桩等是圆柱形的。
(2)课件展示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教学提示】探索圆柱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经历观察、触摸、操作等过程,从整体上把握圆柱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特征。
师:同学们找到了生活中的许多圆柱形物体,老师也找了一些。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圆柱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先出示实物图,再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圆柱图形。
)有两个圆形的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能滚动……2.借助实物,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特征。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术语,并会准确地读写真分数。
2.掌握分数相加、减法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通过课堂文化与语言渗透,培养学生对商业数字运算的初步感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运算•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堂板书•实际商场销售票据•教学乐器(如:“打击乐”、“果仁乐”、“秒针乐”等)四、教学过程A. 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堂前将音乐、数字与字母三种要素结合起来,通过打击乐、果仁乐、秒针乐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商场数字运算浓缩版场景。
然后,教师会发票据,让学生阅读票据上的数字,寻找商场数字规律,达到引发先探、再求、最终掌握分享应对的教学目标。
B. 简单介绍分数的概念通过对「分数」这一概念的定义和真分数的读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将课文内容中出现的「半」、「两个四分之一」、「三个八分之一」等数字进行诵读、点读,提高学生对于分数概念的理解,打好知识基础。
C. 分数的加减法1. 分数加法教师将分数加法的概括点以及在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简单讲解,然后通过举例子,如1/3 + 1/4,进行分数加法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技能。
2. 分数减法同样地,教师将分数减法的概括点以及在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简单讲解,然后通过一个分数减法运算的例子,如1/2 - 1/4,进行分数减法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技能。
D. 应用实际题目通过将商场销售票据上的数字进行分数化,来创设实际商场销售场景,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相加、减法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准备多道题目,让学生分组完成,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示例题目:丽娜买了一块价值40元的蛋糕,在打9折后共花了多少钱?E.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圆柱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圆柱的认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圆柱的认识》1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 cm,宽20 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1.认识圆柱的特征(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
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探索交流,分1.整体感知圆柱(1)课件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实物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小结:这里的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投影出示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的圆柱几何图形。
(3)交流生活中的圆柱形的物体。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同桌讨论:圆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征。
(2)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投影出示圆柱的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学生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a.可以剪下来比较;b.量半径、量直径;c.量周长;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再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再纸上从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上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并同桌讨论、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么发现的?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5)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6)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教材上。
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投影出示第19页的例2。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把罐头盒的商标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学生观察猜测,它会是什么形状?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圆柱切拼后的表面积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柱切拼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表面积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对圆柱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圆柱切拼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圆柱切拼后的表面积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柱切拼后的表面积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圆柱切拼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切拼的过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圆柱切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讨论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模型、切拼工具、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模型、切拼工具、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圆柱形的饮料瓶、笔筒等,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测量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操作?从而引出圆柱切拼的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切拼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切拼前后的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切拼前后,圆柱的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切拼工具将圆柱切割、拼接,观察和记录切拼前后的表面积变化。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学科第三单元新课第一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学科第三单元新课第三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学科第三单元新课第三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学科第三单元新课第四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学科第三单元新课第五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科三单元新课第六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科三单元新课第七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科三单元新课第八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科三单元新课第九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学科第三单元新课第十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黄荆沟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六年级 数学 学科 三 单元 测试 课第11,12课时教研组内修改意见请用蓝色5号字体标识,教师个人修改部分请用红色5号字体标识。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1〕认真审题 ,分析数量关系 ,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 ,注明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并解答。
〔4〕检验。〔5〕写答句。
4.上面的第〔1〕、〔2〕题还有其他解法式吗?生答师板书。
〔1〕90×20÷15 〔2〕90÷20×15 90× 90÷
板
书
设
全班练习 ,指名个别板演 ,后集体订正。
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
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解:设实际每天安装X米。
15X=90×20
X=120答: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进行判断。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教
学
流
程
一、比、比例的意义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名口答 ,出示表格填空。
1.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通过回忆与交流 ,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如:
〔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
〔4〕解设 ,并解比例
〔5〕检验。
2.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4题。
三、稳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第4、5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新课1、圆锥的认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2、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 圆柱的体积(3)【教案】
教学笔记第7课时圆柱的体积(3)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7,完成教科书P29~30“练习五”中第9、10、15题。
教学目标1.用已学的圆柱的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2.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3.通过实践,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瓶体是圆柱形的矿泉水瓶,瓶里装有适量清水。
教学过程一、激活学生经验,引出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空的矿泉水瓶。
师: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是多少?【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可能无处下手。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知道该怎么求,因为瓶子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
)预设2:也可能会通过寻找标签上的“净含量”来代替矿泉水瓶的容积。
预设3:将瓶子里灌满水,把这些水倒到量杯或量筒中,就能测出瓶子的容积。
师:要是没有这些工具,甚至连一个玻璃杯都没有,怎么办?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这个不规则瓶子的容积的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3)]【设计意图】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体验过程,探索瓶子容积的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水大约有13瓶高)。
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情预设】预设1:瓶子里还有多少水?(就是剩下的水的体积。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的体积。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容积。
) 师: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学情预设】求瓶子里还有多少水。
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情预设】学生汇报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所以只要量出这个瓶子的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就能算出剩下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和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温度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图形和几何:点、线、面、体、角度、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4. 概率和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范:通过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练习成绩: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作业成绩: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进行定期的测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圆柱的认识、第18页例1和第19页例2。
内容简析圆柱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圆柱。
例1:通过观察圆柱,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
例2:通过观察图形,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的1.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判断的才能,以及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根本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1.在教法上,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出圆柱的特征。
2.在学法上,学生把观察和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理论操作活动认识圆柱的特征。
本节课也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实物展示法:老师拿出一个做好的圆柱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圆柱;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圆柱的特征,观察圆柱的组成。
(学生观察并独立考虑)学生1:圆柱由三局部组成:两个圆和一个曲面。
学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学生3:……老师表扬并鼓励学生的答复。
【品析:用观察实物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物体,使学生对圆柱的印象更加深入,同时用动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示法:1.课件出示“旋转门”的画面,引导联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圆柱的形成)我看到了旋转门,想到了它转起来会形成一个圆柱。
2.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立体图形整理》课时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下表:
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教师:上面我们比较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那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并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一说吗?
组织学生观察,书面写一写,小组议一议。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并板书:
教师活动:
1、教师:长方体与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归纳整理吗?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下表:2、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一说吗?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活动:
2、圆柱:三个面,上下两个圆是底面,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两个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1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教学的。
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习新知识,既是学生认识上的1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1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本单元教育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1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1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了圆柱与圆锥,并且已经掌握了有关“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为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奠定了基础。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1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1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 使学生进1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 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1. 相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相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教学提供了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五第4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第5、7、8、9、10、12--14题。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3)集体订正。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
=3.14×42
=3.14×16
=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
自我检测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
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四、作业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5课时总计第12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3月11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过程一、复习-----出示课题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圆锥的认识。
学习目标: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
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5)做第18页“做一做”习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出示课题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
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巩固练习
课本19页1.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2课时总计第9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3月11日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4.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出示课题
1.整体感知圆柱(例1)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3)小组讨论。
(4)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Ch)
(5)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
2.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二、实际应用
1、练习四第6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四第2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巩固练习
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3、练习六的第1—3题。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圆柱的体积
学习目标: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
二、教学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5)
(3)通过观察,讨论。
(4)引导归纳。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识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2、完成练习六的第4—11题。
四、分享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5题。
3、练习五第7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五第8。(1)学生独立审题。
四、分享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五、作业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7课时总计第14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3月11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圆锥的体积。
学习目标: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3课时总计第10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3月11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学习目标: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
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巩固练习
课本19页1.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