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资的理论分析
关于我国利用外资的分析
关于我国利用外资的分析外资的利用是指中国政府吸引、引导外国投资者来中国投资兴业的政策和行为。
自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程、外资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外资在中国面临的挑战等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程对外资的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外资的参与和支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比如建立开放型经济的特殊经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等,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的关注和投资。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降低关税、贸易壁垒等措施吸引了更多外资加入到中国市场中。
其次,外资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外资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在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外资企业常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来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外资企业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失业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再次,外资企业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通过外国投资者的纳税和企业利润的分红,为中国的财政支出提供了保障。
然而,外资在中国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市场的规模庞大,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需要与众多本土企业竞争,而本土企业拥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其次,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也面临着政府监管的问题。
中国政府在一些领域对外资企业的准入进行了限制,例如银行业、电信业等,这可能对外资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
再次,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创新驱动型转变,这对外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促进外资的利用,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简化外资企业的注册和经营环节,提升外资企业的营商环境。
基于OLI框架分析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原因
EC ONOM ICR E LA T IO N SA N DFRE I GNPRACTICE INTRADE77ANDPRACTICERADEINRELATIONSRE GN近年来,对于外资银行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热点问题。
但对于外资银行进入的区位选择分析是零散的,无统一分析框架。
外资银行为何要进入远隔万里的异国他乡,为何要选择文化差异区别很大的其他国家也是学者关注的一个方面。
1976年,约翰·邓宁在诺贝尔讨论会上提出了国际生产理论(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为研究跨国公司活动提供了解释国际生产活动时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体系和通用变量。
该理论中,邓宁吸收了国际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区位理论和公司理论等各种理论精髓,形成了迄今为止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最为综合的理论框架,认为只有当跨国公司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s )、厂商内部化优势(International advan-tages )和国家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al advantages )这三个条件满足时,跨国公司才愿意对外进行投资。
一、OLI 理论框架1.所有权优势(O )所有权优势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外国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
包括生产要素禀赋(自然资源、资金和技术劳力)、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发明创造的能力、产品多样化的程度、企业生产和市场多极化的规模等。
邓宁将所有权优势分为资产优势(Oa :asset ad-vantages )和交易优势(Ot :transaction advantages )。
资产优势来自于有形资产的规模经济、多样化经营及对产品市场的垄断优势等。
无形资产包括企业技术专利权、商标和管理技术等。
无形资产可以使用于任何地方。
交易优势是指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其所属分支机构组成的世界性经营网络所获得的使交易成本降低的优势。
从环境角度评价我国外商直接投资
从环境角度评价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摘要】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建立了一个包含环境因素的h—o模型和外资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分解模型。
从模型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在各国比较优势不同的情况下,外资会通过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的综合作用来改变该国的环境。
然后结合我国1992—2010年的数据对上面的理论进行实证检验,评价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外商直接投资1.背景及问题提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1992年起,我国连续16年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我国外商投资额达到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仅次于美国,占到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9.4%的份额。
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向低碳、节能的绿色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2374732万吨;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519168亿标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0944万吨。
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到2000年增至2800万吨左右。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不仅加剧了当前的环境恶化,而且还给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巨大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外资流入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外资的涌入是否跟目前严峻的环境污染有关呢?本文结合数量模型与实证检验,对外资进入所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试图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2.理论分析2.1 外资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图2.1是一个环境的h—o模型。
假设商品x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国家a是环境富裕的。
反之,商品y是环境资源匾乏产品,国家b 环境资源匾乏。
在or线上,国家生产两种商品的比例相同。
关于我国利用外资的分析
我国应该改变目 前产业结构和地 区结构的失衡状 况,要着重于提 高引进技术的质 量,优化产业结构。
Company
LOGO
就业、 就业、财政
国际化、 国际化、 经济体制
1:弥补了 : 建设资金 不足的问 题。 2:引进了 : 国际先进 的管理经 验。
1:填补国内 : 产品、 产品、产业 空白。 空白。 2:企业的技 : 术装备得到 改善, 改善,产品 实现了升级 换代。 换代。
1:增加国内 : 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 2:增加财政 : 收入。 收入。GNP的 的 年增长率中, 年增长率中, 有2至3个百 至 个百 分点源于外资。 分点源于外资。
关于我国利用 外资的分析
Company
LOGO
Contents
1 2 3 4
利用外资概念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我国利用外资的效应分析
对于负面效应应采取的政策
利用外资概念
1:资金、技术
作用
2:促进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与 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改善 3: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和出口贸易的增长
利用外资情况
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利用外资总额连续数月负增长,四季度同比降 低49.1% 。进入2009年,这种影响程度逐渐减缓,前两个季度降幅有 所收窄,分别为20.6%和15.0%。
利用外资情况
2008 年10 月-2009 年6 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和降幅(%)
从上图可看出,降幅较大的是2008年11月以及2009年1月。应该说,2008 年年底以来,我国吸引直接外资额增速放缓的直接诱因是国际金融危机, 而我国产业结构和外资政策调整也对直接外资额流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资本流动理论
资本流动理论篇一:我国资本流动分析我国资本流动分析摘要:根据经典的m-F理论可以知道不同资本流动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力是不同的,因此,分析资本流动性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分析政策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以及我国资本外逃和热钱流入的分析来分析我国的资本流动状况。
关键词:资本流动;资本外逃;热钱前言经典的m—F理论分析了不同资本流动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力问题:一方面,资本流动性的差异使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利率杠杆影响程度不同,从而对私人投资、出口产生不同程度的挤出效应。
另一方面,资本流动性的差异使国内外利差所引发国际间资本流动量的不同,从而影响国内可贷资金数量以及货币政策效力。
因此,分析资本流动性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分析政策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汇管理体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自我国建国以后,由于外汇资源有限,我国实行“统收统支”的严格外汇管理制度。
1979年我国开始进行外汇体制改革。
改革内容包括: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将固定汇率制度改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市场机制引入外汇分配领域,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国内企业的出口创汇积极性。
由于当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形成了官方汇率和市场调剂汇率双轨制,不利于经济机制的转变,容易造成腐败,也不利于吸引外资和进行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1994年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再次进行了改革。
1994年1月1日,中国汇率并轨,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6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第一章“总则”明确指出,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收支和转移不予限制。
第二章“经常项目外汇”规定,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必须调回境内,并按规定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经批准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账户;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用汇应按规定,持有效凭证和商业票据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支付。
第九章中国利用外资我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我国利用外精选
第九章中国利用外资:我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外资在各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对于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探讨中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并介绍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
2. 我国利用外资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外资的引进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技术、资金和市场机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然而,虽然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3. 我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3.1 创新和技术引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在技术和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利用外资可以帮助中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2 扩大市场和增加就业机会利用外资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并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以为中国的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3.3 促进产业升级与优化通过引进外资,中国可以推动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以提供新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3.4 加快经济发展利用外资可以为中国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外资的引进可以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助力。
4. 我国利用外资的成功经验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列举一些成功的做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简化投资审批程序等,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优化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降低税收负担,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
•强化技术转移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联合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合作与交流:与外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与互利共赢。
5.中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增加就业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成效、经验及对策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
大,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环境是 动态变动的,为此.外资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也呈现 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将其归结为四个阶段,具体 如表1所示。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 量不断提高,但外资在我国各区域和各行业呈现出 不同的发展实践。 1.区域利用外资发展的实践 由于我国利用外资是从东部地区试点探索起 步的,同时我国区域经济东中西部非均衡发展一 直存在,导致外资在三大区域发展差距极大 ,不 管是外商投资企业数、还是外商企业投资总额, 东部地区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其所占比重一直都 维持在80%左右,而中部地区在10%左右,西部 地区在10%以下(见表2、表3)。进一步从各省 份利用外资发展实践来看,利用外资额前五的省 市,基本占了全国外资总额的60%以上,外资在 各省市的分布体现出很高的集中度,而且前五的 省市基本稳定在东部发达的广东、上海、江苏等 地(见表4)。
本文在分阶段分区域分行业全面系统分析外资在我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就业与工资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深度概括了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经验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利用外资的理论质量营商环境区域布局载体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提升的对策以发挥外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 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 企业法〉
1992— 2000 年
快速发展阶段
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 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为标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真正进 入到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本阶段实际GDP年均增长率10. 1%, 2000年名义GDP达到10. 0万亿元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八次全国商务统计论文评选活动征文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呼和浩特商务局外资科呼斯勒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提出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投资,利用外资,创新,优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两个创新,是在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已连续16年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首位,正在成长为新兴的对外投资大国的基础上,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国际投资发展的新特点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中,最灵活、规模最大、作用最大的是资本流动,即国际投资。
商品和服务国际流动形成了世界市场,而国际资本流动形成了世界生产,从而使生产方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资本的国际流动能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使生产要素在更高水平上得以配置。
从国际看,间接投资已经超过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导形式,特别是并购已成为当前跨国投资的新形式。
(一)发达国家仍是引资的主力。
国际投资流量很多,钱都流到了发达国家。
以2006年为例,发达国家吸收的外资增长了40%,国际投资吸收美国是第一名,达1700亿,英国第二,第三名是法国,第四名是中国,全部资金流量的不到 40%流入发展中国家。
所以说,不是有钱的地方往没钱的地方流,是有钱的地方往有钱的地方流。
发达国家既是外资的提供者,又是外资的吸收者, 2006年发达国家提供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总流量的80%,且其中一半来自欧盟。
过去人们总认为钱多的地方往钱少的地方流,而实际上往往是跨国公司多的国家互相流动,流出的多也吸收的多。
(二)服务业国际投资上升较快。
近20年来,全球跨国公司投资更多面向服务业,其比重在不断上升。
到21世纪初,服务业国际投资的流量已从50%上升到60%,特别是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跨国公司和跨国转移,成为服务业跨国投资的重要形式。
fdi论文
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及对策分析摘要利用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对华投资现象日益普遍。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市场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呈现出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方式、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的现象。
另外独资化倾向日益加深,并且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外资政策的脚步更加倾向于追逐利润最大化,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独资的方式提高其股权比例,独资化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形式。
本文主要叙述跨国公司在华FDI的现状及问题,先通过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和统计数据来分析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趋势,再根据其发展趋势从我国经济市场的角度考虑,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市场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服务业ABSTRACTMak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is a big move of reform and open policies. There're many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are finding inroad into Chinese market step by step with economic globalized and it's universal that more and more foreign capitals are investing in Chinese market. Since late 1980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have found a new way to invest in and access to Chinese market. And it has presented a phenomenon with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s the main way to invest,take the service industries as the main project。
从两缺口理论谈中国引进外资
从两缺口理论谈中国引进外资摘要:钱纳里和斯特罗特的两缺口理论实质上是一种技术约束条件下的两缺口理论。
正是由于技术的硬约束,使得中国在大多数年份不存在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甚至存在双重盈余的条件下,仍然大量引进外资。
因此,把好技术关,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重视国内人才培养,提高我国先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效分流富余资金,从而有效降低技术约束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缺口;外资;技术约束一、两缺口理论及其发展“两缺口”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罗特提出的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的一种发展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储蓄和外汇供给,与发展计划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之间通常存在着缺口,其中追加投资所的国内储蓄短缺称为“储蓄缺口”,筹集进口品所需的外汇短缺称为“外汇缺口”,而通过引进外资可以弥补这两个缺口。
后来西方一些学者又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主要有赫尔希曼三缺口理论,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匮乏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最关键的约束,最关键的约束条件是发展中国家技术的缺乏,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管理和企业家才能,因此他认为在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之外还存在技术缺口;M.P.Tadaro等提出的“四缺口”理论,在原有两缺口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税收缺口和生产要素缺口(即技术、管理、营销技能等),并指出外资在弥补后两个缺口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麦金农也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比国内资金具有更高的资本产出率,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加速增长。
二、两缺口理论的中国“悖论”以及对“悖论”的分析(一)关于中国的“悖论”按照对钱纳里等人“两缺口”理论的分析,如果一个国家的储蓄大于投资,那么储蓄作为内源融资将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一般就不需要再引进外资。
而根据我们对中国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中国在很多年份并不存在所谓的两缺口,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利用外资额却很大,这样就存在一个两缺口理论的“悖论”。
FDI对我国贸易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FDI对我国贸易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作者:周燕路遥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06期近年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显示,进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除了数量上的巨大变化外,所进入的行业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张深入。
中国将利用外资的主要目标定为:从以往追求数量转变为提高质量,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提高外商投资项目的价值含量,提高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提升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促进中国自身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本文把FDI作为一种投入,以要素享赋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数理模型同时辅以埃奇沃思方盒图,进行理论分析,FDI的流入导致我国的资本存量增加,最终导致我国生产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文献综述FDI是否促进我国的贸易结构优化,国内外学者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
杨迤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动态角度看, 一国的贸易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进步和要素的不断积累, 该国的比较优势结构会发生变化, 从而使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不断得到提升, 贸易结构也会随之得到优化而表现出新的特征。
陈继勇和秦臻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结合混合回归分析与横截面分析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商品进出口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的增长存在长期而且显著的促进作用。
而周靖祥和曹勤则认为,外资的流入并未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Zhang和Markusen 用一般均衡方法对垂直型直接投资的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此类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技能熟练的劳动力,从而为跨国企业的垂直分工服务,对东道国的贸易结构并无影响。
我国出口结构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分析本文把FDI作为一种投入,以要素享赋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数理模型同时辅以埃奇沃思方盒图,从理论上解释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
中国引进外资第二组一、什么是“引进外资”? (2)1、国际投资的一个方面 (2)2、国际投资的种类 (2)3、国际投资主体 (2)4、理论基础 (3)二、中国引进外资的基本情况 (3)1、我国外资引进动力 (3)2、国际比较 (3)3、发展阶段 (4)4、发展特点 (5)* 教育中的“引进外资”现象(作为一个具体的方面) (7)1、类比框架 (8)2、什么是中外合作办学? (8)3、中外合作办学三阶段 (9)4、发展现状 (9)三、现阶段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11)四、中国引进外资的未来趋势:质在量中,质在量前 (12)(一)质在量中,依然要强调量: (12)(二)质在量前,更强调质: (13)(三)我国引进外资战略的政策建议 (15)一、什么是“引进外资”?1、国际投资的一个方面国际投资作为跨国性经济行为,至少涉及两类国家,即投资国和东道国。
投资国也称资本流出国或对投资国,指从事对外投资活动的经济主体所在的国家。
东道国也称资本流入国、资本接受国或被投资国,是指允许和吸收外国资本在本国进行投资和接受外国资本贷款的国家。
因此,国际投资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向国外投资。
二是引进外国投资。
就一个国家而言,参与国际投资既可以对外投资,又可以引进外国投资,即以两种不同的身份出现,既可以是投资国,又可以是东道国。
若以投资国身份出现,其行为表现为对外投资;若以东道国身份出现,其行为则表现为引进外国投资,简称引进外资。
对我国而言,“外”指的是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
2、国际投资的种类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其主要差异在于是否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
其中,实业投资不仅涉及人与人之间的金融关系,而且涉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开办厂矿和开垦农场的行为等;而金融投资只涉及人与人之间的财务交易,并不涉及与自然界的关系,如进行一笔借款和贷款,购买或转卖债券或股票、领取胜息等行为。
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或称按照投资资本的来源及用途的不同,国际投资又可以分为官方投资和私人投资。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摘要:从评价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入手,立足于我国现实,分析了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从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确定、地区选择以及政府的宏观支持几个方面,较详尽地阐述了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具体构想。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战略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介评在讨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以前,很有必要先对西方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予以简单评价。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外可谓众说纷纭,但从学术渊源或其基础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国际经济学,主要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体系;另一个是以产业组织为基础的体系。
前者是宏观分析,即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其重要假设之一是完全竞争;后者是微观分析,即从企业层次出发进行分析,其重要假设是不完全竞争,由于完全竞争假设与经济生活的现实相距太远,同时从微观层次出发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更切合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需要,故后者是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主流。
从微观方面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巴克利的内部化理论以及费农、约翰逊的区位因素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单纯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明国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因此,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十世纪70年代末,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教授邓宁在总结了这些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成为这些传统理论的集大成者,二十多年来这一理论成了解释西方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与主流。
邓宁认为,前几种理论都是孤立的研究跨国公司的投资动因和行为机制,而实际上,直接投资只是跨国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跨国企业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经营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和方式。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优势论和区位理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跨国经营的决定因素概括为三类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并把这三类优势的拥有程度作为垄断企业跨国经营方式选择的依据和条件。
经济发展与利用外资水平的计量分析
表3 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U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30/14 Time: 21:06
Sample: 2008 2013
Included observations: 6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 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对外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FDI)对东道国的影响体现在对东道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 面,具体包括对一国经济增长、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创新、产业结 构升级、国家安全、就业和居民福利等各个方面[2]。在利用外资必要 性分析中主要有四个理论:储蓄缺口理论;外汇缺口理论;以美国 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为代表的“两缺口”模型,发展中 国家引进外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和吸收能力 缺口;索洛经济增长理论[3]。外商在华投资越活跃,投资水平越高, 其在华发展情况越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基于以上理 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外商在华投资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显 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商在华投资水平越高,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越 大;外商在华投资水平越低,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越小。
Forum 学术论坛
经济发展与利用外资水平的计量分析
——基于中国 2008 ~ 2013 年相关数据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陈天明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航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王坤
摘 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各因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从利用外资水平视角,采用计量
从实践角度看外资的利用
从实践角度看外资的利用1. 引言外资利用是指外国投资者在本国投资、建立企业、参与项目开发等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
从实践角度来看,外资利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就业岗位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分析外资利用的现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外资利用的现状2.1 外资规模及分布近年来,我国外资利用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我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349亿美元,同比增长4.5%。
外资在我国的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沿海地区外资利用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外资利用潜力较大。
2.2 外资来源地我国外资主要来源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区。
其中,亚洲地区是我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尤其是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欧洲地区以荷兰、英国、德国等国家为主,北美地区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主。
2.3 外资投资领域外资在我国的投资领域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业、采矿业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外资在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投资逐渐增加。
3. 外资利用的优势3.1 推动经济发展外资利用可以带动我国经济增长,增加国内生产总值。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税收,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带动就业。
3.2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外资企业通常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通过外资利用,我国可以引进这些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3.3 提高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生产活动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外资利用的挑战4.1 市场竞争加剧外资企业在我国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本土企业构成一定的压力。
如何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保护本土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安全隐患外资企业在投资、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环保、信息安全等方面。
我国利用外资特征分析和2020年展望
我国利用外资特征分析和2020年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外资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逐步扩大了外资准入领域,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涌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利用外资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吸引外资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并展望2020年外资利用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特征分析1. 外资引入地域分布广泛我国吸引外资的地域分布已逐步向内陆地区扩散,主要沿海地区的引资地位在不断减弱。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大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度,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
这种地域分布的扩散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使外资的利用更加均衡。
2. 外资引入行业结构多样我国吸引外资的行业结构日益多元化,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力增强。
服务业也成为外资关注的重点领域,金融、文化、信息技术等领域吸引了大量外资。
这种多元化的行业结构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技术水平。
3. 外资引入方式灵活多样近年来,我国外资的引入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除了传统的外商独资和合资模式,外资还通过并购、股权投资、境外上市等方式进入我国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为我国吸引外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式。
这种引入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更紧密联系和合作。
4. 外资引入领域拓展至新兴业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吸引外资的领域不断拓展。
外资纷纷进入互联网、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以对接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加速创新发展。
这种新兴业态的引入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新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展望2020年外资利用的发展趋势1. 外资引入的区域分布将更加均衡随着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预计2020年外资的引入地域分布将更加均衡。
除了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将成为外资的新热点,吸引更多外资涌入。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中国引进外资前景分析
摘要: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我国引进外资具有理论分析和指导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将稳步增加。
并购国营企业和西部吸收投资的比例将有所增长。
关键词: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外商直接投资;区位优势中国从1979年开始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截止2002年底,累计合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8280.91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4479.23亿美元.从1983年到2002年合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年均增长率为21.92%,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年均增长率为23.77%,远远高于中国这一阶段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
2002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这一年,中国合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金额达到82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9.6%,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达到52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2.5%。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以来出现的改革步伐的加大,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大,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深入。
本文引用用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前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展望。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提出的。
他认为以往的理论只能对国际直接投资作出部分解释。
并且它们无法将投资理论与贸易理论结合起来,客观上需要一种折衷理论。
邓宁建立的所谓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厂商理论、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进行兼容并包,并吸收了国际经济学中的各派思潮,包括海默以来诸人的思想,创立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转让三者一体的理论――通论。
通论认为,企业欲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三种优势:1.所有权优势它包括来自于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占有生产的优势、生产管理上的优势、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由于多国经营所形成的优势。
2.内部化优势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经营活动,将优势的使用内部化要比将优势的使用外部化更有利。
浅析中国对外资的运用
浅析中国对外资的运用20090400704170 胡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并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
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紧密相关,流入外资额的多少,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将产生无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对外资运用的概况,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来看,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外商在华投资主要在旅游宾馆和中低档加工贸易型制造业。
此后,工业领域的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在外商实际投资额中占主要份额。
90年代初期,投资于房地产业的外资增加较快,个别年份占到外商实际投资额的1/3以上。
累计看,投资于工业的外资仍然占最大的份额,约占60%。
2000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75%,合同外资的73.72%集中在第二产业; 从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在制造业,2000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项目数的56.35%,合同外资额的50.31%,实际使用外资额的46.39%投放在制造业;在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中比重较大的还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8.25%)、房地产业(8.36%)、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7.82%)、社会服务业(3.92%)等,而采掘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事业的比重不大。
2008年我国外商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在服务业、农林牧渔业、高技术产业等行业出现明显增幅,而在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消耗性行业出现下降。
近年来,为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外资投向,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007年12月1日起实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列入了鼓励类,对一些国内已经掌握成熟技术、具备较强生产能力的传统制造业不再是鼓励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利用外资的理论分析
一、理论分析
(一)根据邓宁的生产折中理论,公司对外投资主要有三个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域优势。
(1)所有权优势,即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产品的生产工艺、发明创造能力、专利、商标、管理技能等。
所有权优势包括两大类:
①通过出口贸易、资源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所有权优势,如产品、技术、商标、组织管理技能等;
②只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才能得以实现的所有权优势,这种所有权优势无法通过出口贸易、技术转化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收益,只有将其内部使用,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
如:交易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产品和市场的多样化、产品生产加工的统一调配、对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的垄断等。
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大小直接决定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2)内部化优势,企业为避免不完全市场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
内部化的起源,同样在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市场的不完全性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结构性的不完全性,这主要是由于对竞争的限制所引起的。
这
种情况下,交易成本很高,相互依赖经济活动的共同利益不能
实现;
②认识的不完全性,这主要是由于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信息难以获
得,或者要花很大代价才能获取这些信息。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优势有可能丧失殆尽,企业本身就存在对优势进行内部化的强大动力。
只有通过内部化在一个共同所有的企业内部,并实现供给与需求的交换关系,用企业自己的程序来配置资源,才能使企业的垄断优势发挥最大的效应。
(3)区位优势,它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
区位优势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和间接区位优势。
所谓直接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
如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政府的各种优惠投资政策等所谓间接区位优势,是指由于投资国和东道国某些不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
如商品出口运输费用过高等。
区位优势的大小决定着跨国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对投资地区的选择。
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区位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
因此,可根据企业对上述三类优势拥有程度的不同,来解释和区别绝大多数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
二、分析外资流入中国的原因
邓宁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在国外生存比在国内生产能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那么就会再国外投资;如果在沟外的甲地比在乙地生产更能使企业获益,那么投资就会流向甲地,即国际投资的流向依赖于包括劳工成本、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在内的东道国区位禀赋优势的吸引力。
由于前两个优势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的母国,且倾向于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而投资的东道国,一般由区位优势理论决定。
具体分析中国拥有的区位优势。
(1)巨大的市场。
消费品市场不断增大,找数据、图表刻画、经济增速
(2)低劳动成本优势。
找工资对比数据
(3)吸引外资的政策优势。
加入WTO、相关的投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