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
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课前准备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三、探究新知
四、教学效果测评
五、拓展性学习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内容分析
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斑有23人,
二年级二班有31人,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内容分析
重点: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难点: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并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同时,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进行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简单的估算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感受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数学的简洁性,同时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突出教学的重点,切实解决难点。

在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

教师还应该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让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进一步形成数感。

通过这些教学建议,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

2.比较大小,哪个数更大?100、500、1000、2000.3.估算一下,你家楼下有多少个行人经过?约是几百人?还是几千人?4.做练册上的练题。

本单元共计12课时,包括1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内数的认识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1000,感知1000是一个大数,了解1000大约有多少,并掌握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介绍了新建的一处体育馆,让学生猜猜它能坐多少人。

随后,老师引入计数单位“千”,通过小正方体和黄豆粒的数量来感知1000,让学生掌握十进制关系,能正确地数数,并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数感。

在探索新知环节中,老师通过生数师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快速数出1000个小正方体。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并掌握中间、末尾有的数的读写法。

在反馈应用环节中,老师通过口算、比较大小和估算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做练册上的练题。

教学内容:数数活动,读写1000以内的数,数的组成,数的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9课时-近似数|人教新课标(2014秋)(共14张PPT)[优秀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9课时-近似数|人教新课标(2014秋)(共14张PPT)[优秀课

练习巩固
在下面是近似数的数据后的括号里画“√”。
(1)从家到餐厅约有100米远。 (2)学校最新购买了482把椅子。
(√) ()
(3)学校每个月的水费大约是5300元。 ( √ )
(4)3月份交纳的水费是5300元。
()
练习巩固
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8399( 8400 )
792( 800 )
9441( 9400 )
近似数 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 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之为近似数。
课后作业
课本: 第92页第4、5、6题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持自己。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越是看起来极简单的人,越是内心极丰盛的人。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生命很残酷,用悲伤让你了解 什么叫幸福,用噪音教会你如何欣赏寂静,用弯路提醒你前方还有坦途。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 迹。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向你的美好 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 观胜景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有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弃你,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谁不虚伪,谁不善变,谁都不是谁的谁。又何必把一些人, 一些事看的那么重要。有一种女人像贝壳一样,外面很硬,内在其实很软。心里有一颗美丽的珍珠,却从来不轻易让人看见。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 公平。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 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时间会告诉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渐渐清醒了,才明白它是个错误;有些东 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生活不是让你用来 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那么可以让你喘息的空间也就是越少。胸怀临云志,莫负少年时唯有行动才能解除所有的不安。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记昨天的痛! 如果你不努力争取你想要的,那你永远都不会拥有它。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 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我已经看见,多年后的自己。自信!开朗!豁达!努力的目的在于让妈妈给自己买东西时像给我买东西一样干脆。被人羞辱的 时候,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成长道路谁都会受伤,我们才刚刚起航,必须学会坚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全套教学课件精品PPT192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全套教学课件精品PPT192小学优秀公开课
2.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作几 百,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中间的0读作零,末尾的0不读。
3.数的组成:看一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上 各是几,这个数就由相应的几个百、几个十、几个 一组成。
谢谢观看
Thank You!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 7 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一数,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1. 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一百、一百零一、一百零二、一百零三、一百零四、一百零五、一百零六、 一百零七、一百零八、一百零九、一百一十、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 一百一十三、一百一十四、一百一十五、一百一十六、一百一十七、 一百一十八、一百一十九、一百二十。
一9个百百一再百添上地1个数百,是1100个个百,一百是(
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
)。
认识计数单位“千”
一、十、百、千 都是计数单位。
我发现每相邻两个 一千里面有10个百。
计数单位之间的进 率都是10。
我知道了,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一个一个或十个十 个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 一千 )。
数可数以要怎认样真想呀?!
1. 下面是绘图纸的一部分。
(1)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里有多少个小方格? 100个
(2)一横行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两横行呢?……十横行呢? 一横行有10个这样的,一共有1000个小方格, 两横行有20个这样的,一共有2000个小方格, 十横行有100个这样的,一共有10000个小方格。
数数。
在三百五十六的后面 连续数出5个数。
三百五十七、三百五十八、三百五十九、三百六十、 三百六十一。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解决问题一、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

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突破方法:1、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左右方向的概念,能正确的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够简单地进行“左”、“右”方向的描述和规定。

3.能够灵活运用“左”、“右”进行简单的解题操作。

二、教学重点1.左右方向的概念。

2.判断和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

3.灵活运用“左”、“右”进行解题。

三、教学内容1.左右方向的认识–通过游戏、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左右方向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左右位置,理解左右的概念。

2.判断和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给出具体图形或物体,让学生判断其左右位置,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确认、辨认物体的左右位置。

3.灵活运用“左”、“右”进行解题–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题目中运用左右位置的概念,解答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游戏等呈现左右方向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左右方向,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学习用语言描述左右位置。

3.训练: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学生之间互相确认、纠正。

4.拓展: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运用左右概念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5.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左右方向的认识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左右方向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工具1.图片:展示左右方向的图片,辅助学生认识左右概念。

2.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合作,加深对左右方向的理解。

七、教学评估1.口头答辩: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

3.练习测验:布置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左右方向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14年2月22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014年2月22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数学单元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例1,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六1、2、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一百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数小棒(1)出示一捆小棒。

这有多少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在数到9时停一下,问再加1是几?这一捆有几个1?板书:10个一是十(2)出示一堆小棒(100根)。

一捆一捆的数。

在数到9捆停一下,把第10捆拆开,1根1根的数,在数到99时问再加1是几?这一堆有几个捆?也就是几个十?板书:10个十是一百2、同学们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多的数。

请大家打开教材第74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学生看书,再指名说一说。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今天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教材第75页例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几?(2)每人快速数出100根小棒,应怎样数?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3)请10名学生上台,他们每人拿100根小棒(4)一百一百地数,数到第9个百进停一停。

再加一百应该怎么说?(5)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2、计数单位(1)千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加上前面我们认识的一共有4个,说说是哪4个?(2)这4个计数单位谁是最高级的?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说一说。

再从低到高的顺序说一说。

(3)这4个计数单位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读写10000以内的各类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2.能够将10000以内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3.能够灵活运用10000以内数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和书写10000以内数。

2.学生能够掌握100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和排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黑板、教材、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2.学生每人一份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四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新知识1.学生认识10000以内的特殊数字,并熟悉各位数字的位置。

2.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卡片或计算器将四位数从小到大排列。

3. 练习与训练1.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排列数字的练习题。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排列正确速度最快。

4. 拓展应用老师出示一些有关10000以内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5. 归纳总结学生总结10000以内的数字大小关系和排列方法,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10000以内的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巩固数字排列的方法。

2.拓展练习:设计几个10000以内数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并写出解题思路。

以上就是本课的所有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100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

2014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014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第2题:桂林山水美,喜迎天下人。
理解题意:民俗度假村2000人迎宾山庄900人假日宾馆600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2)选择其中两个数学信息,再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3)学生讨论思考后,指名回答。
2、第3题,方法同2题。
3、第6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后,指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思考。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整千整百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愉快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2.观察数据特点,复习数的组成。
提问:谁来说说这些数的组成?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350含有1个千,2365里含有2个千,4号贵一些。
比较它们的高位,1个千比2个千小,所以4号比3号贵。
1、总结: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最高位上数大的数大。
2、如果把2号(1899元)和3号(1350元),哪一台贵一些?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该怎么比?
6029○60313248○32491456○1456
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小羽:1010>936>963
小舟:1010>963>936
小健:936>963>1010
4、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五、拓展升华
游戏:找座位
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教后反思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5 万以内数的读、写 练习十七优秀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5 万以内数的读、写 练习十七优秀教学实录

5 万以内数的读、写练习十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数学课,有一群可爱的小兔子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

它们在动物学校学习了“生活中的大数”后,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作为学号,可是,困难也来了。

二、读写练习,提升方法(点击课件,出示第一题:我们的学号应该怎么写呢?三百八十四、三千八百、七千零三、四千零五十、一万)师:看,这几只兔子的困难是什么?读一读。

生(齐读):我们的学号应该怎么写呢?师:这几只兔子选了学号,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写,你能帮助它们吗?生:能!师:作业纸上第一题,请完成。

(学生在作业纸上练习写数)师:完成了吗?请同桌交换批改。

(课件出示答案,学生校对答案)师:请你帮忙评价一下。

如果你的同桌全对了,请给他涂上一颗星星,如果他的字写得很漂亮,就给他涂上两颗。

师:交换回去。

得到一颗星星的请举手,两颗的呢?有错的请赶快订正。

师:请你提醒一下小兔子,写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呢?生1:一个也没有的时候要写零。

师:也就是说,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要用零占位。

生2:写数要从高位起。

(师板书: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零占位;从高位起)师:请大家把写数的注意点读一读。

师:谢谢你们帮了它们的忙。

你看,这几只兔子写出了学号,却不知该怎么读,你愿意帮帮忙吗?(课件出示:你能读出我们的学号吗? 184、6416、8001、1050)生:愿意。

师:自己读一读这几个数,然后开火车读。

师:听了小朋友刚才读这几个数,有一只小兔子发现了一个问题,它说,我们的学号里都有“1”,可是表示的意义一样吗?生1:不一样的。

184的“1”在百位上,表示一个百。

师:说得真好。

生2:6412的“1”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

师:像他们这样,你能说吗?选一个说给同桌小朋友听。

师:你们读数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小窍门告诉小兔子们呢?生1:读数也要从高位起。

师:对,这是和写数一样的。

生2:中间的0只读一个,末尾的0不读。

师:是啊,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
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问题并准确提取问题中的数据。

2.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问题提取出正确的数据。

2.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适当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教学素材。

2.学生书、教师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加法和减法的情境图片或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 学习
1.老师向学生讲解如何解决一个关于加法和减法的问题,重点讲解提取
问题中的数据。

2.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实践
1.让学生自主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2.师生互动,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
老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展示。

六、课堂作业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经过本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提取问题中的数据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秋)(共14张PP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秋)(共14张PP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0大的数
新知讲解
当数较少物体的个数时,可以 一个一个地数。
1、2、3、4、5、 6、7、8、9、10。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十 )。
新知讲解 当数较多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地数。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
新知讲解 当数更多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一千 )。
新知讲解
计数单位”千 ”
“千”和前面学过的一 (个)、十、百一样, 都是计数单位。


进率是10
个 十 百 千每相邻 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的进率都是10。
练习巩固
1.填一填。 (1)10个一是( 十 ),10个十是( 一百 ), 10个百是( 一千)。 (2)100里面有( 10 )十,1000里面有( 10 )个百。 (3)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九百八十二)。
要看清要求,仔细数呀!
3.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一百九十八 一百九十九
二百零一 二百零二
二百
二百零三
3.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3)从二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
二百、 三百、 四百、 五百、 六百、 七百、 八百、 九百、 一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1000以内数的认识
> 12 3
激趣导入
数一数
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5个5个地数,从50数到90。
想一想
比100更大的数还有吗?

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我知道,能坐 一万人。
8000人。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掌握整百整千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算法。

•能够运用整百整千数进行加减法运算,灵活运用进位退位的方法。

2. 教学重点
•整百整千数的加法。

•整百整千数的减法。

3. 教学难点
•运用整百整千数进行复杂的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具:小白板、彩色粉笔、数字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几个整百整千数,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整百整千数的特点。

2. 教学操作
2.1 整百整千数的加法
1.先让学生回顾整百数的概念。

2.以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如:238 + 400 = ?,引导学生运用进位的方法
进行计算。

2.2 整百整千数的减法
1.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体会整百整千数的减法特点。

2.学生练习减法计算,加深记忆。

3. 拓展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较难的整百整千数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新备
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道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能够用中文口头和书面表示出给定的任何一个整数。

•能够在10000以内进行数的认识与认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辨别万以内的数字大小。

•认读万以内的数字。

教学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写。

3. 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数字图片。

•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

4.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认识万以内的数字
1.引入新课:大屏幕展示10000以内的数字,提问学生怎么读、怎么
写。

2.带领学生认读10000以内的数,做大小比较。

3.练习: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辨识数字大小。

4.巩固:完成练习册上相应内容。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读
1.复习:让学生口头读出10000以内的数字。

2.练习:让学生做相应的数的读写练习,着重练习读大一点的数。

3.游戏:设置数学游戏环节,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

4.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5. 教学反馈与展望
•教师在课后根据学生的反应和作业情况,做好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下节课可引入故事、唱歌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数的认识。

6.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2.搜索身边的数字,记录下来写成数字表。

3.背诵1000以内的数字。

以上是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新备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万以内的数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分数的读法和写法;3.分数的比较大小;4.分数与整数的关系;5.进行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分数的读法和写法;3.分数的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2.小白板、彩色粉笔;3.分数的图形表示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老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比如:小明买了一块巧克力,他吃了一半,那么他吃了几分之几?2.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引入新知1.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长方形,将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绿色,另一部分为红色。

2.老师问学生,绿色部分代表一个整体,红色部分代表几分之几?3.学生参与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分数的定义:分数是整体被等分的几个部分。

4.老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比如:1/2读作“一半”,写作“1/2”。

比较分数大小1.老师出示两个分数,比如:1/2和1/4,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2.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比较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来确定大小关系。

3.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分数与整数的关系1.老师出示一个分数,比如:3/2,引导学生通过分子和分母的关系来理解这个分数的含义。

2.学生参与讨论,发现3/2表示了一个整数和一个半数之间的关系。

3.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形来帮助理解和解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分数的加法运算1.老师出示一个分数加法计算的例子,比如:1/2 + 1/4。

2.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母相同的原则来进行计算,并帮助学生完成计算过程。

3.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分数的减法运算1.老师出示一个分数减法计算的例子,比如:3/4 - 1/4。

2.老师提醒学生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通过分母相同的原则来进行计算。

3.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让孩子爱上数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让孩子爱上数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好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世界上的各种现象。

然而,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数学并不是他们最喜欢的学科,甚至可能会害怕数学。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呢?今天我们将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入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实践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爱上数学。

一、教案中的知识点介绍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熟悉十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认识十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等。

这些知识点是基础性的、实用性的,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这些知识点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引导孩子掌握它们。

二、教学方法及实践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兴趣:让孩子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引导他们爱上数学的第一步,可以通过让孩子与数学游戏互动,从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他们从中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

2.明确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确目标,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注重实践:数学不是只有理论,更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体验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进行数学练习,或者通过游戏等特殊的方式来让孩子深入感受数学的应用性。

在实践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能够以游戏的形式来启发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字大小关系。

2.奖励机制:奖励机制对激励孩子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让孩子通过正确回答数学问题来获得奖励,比如小红花、点赞等。

3.适当增加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让他们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三、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的实践方法在实践方法上,我们可以结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通过以下具体实践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爱上数学:1.数字游戏:通过数字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习数字大小关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1- 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1- 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1- 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读写1000以内的数;2.掌握10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1000以内的数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1000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写和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7单元;2.教具:数字卡片、小班板、彩色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认识1000以内的数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品,询问物品数量,并引导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

2.操作练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大声朗读数字,然后让学生用小班板拼凑出相应的数字。

3.游戏互动: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1000以内的数,加深印象。

第二节:掌握10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1.比较练习:教师出示几组数字,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培养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

2.组织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的排序活动,通过操练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的理解。

3.知识巩固:在小组内进行综合练习,检查学生对1000以内数大小关系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运用1000以内的数进行计算1.实际应用:出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1000以内的数进行简单计算。

2.分组探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总结回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2.针对掌握速度较慢的学生,可设置个性化辅导,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3.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1000以内数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掌握10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为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余文田设计并执教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P91~105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

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授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课本第91~93页。

“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200+700 600+400 80+90 80-30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2.播放展示动画。

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师生互动活动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斑有23人,二年级二班有31人,二年级三班有32人,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

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重点是口算方法。

(4)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

23+31=(5)互相交流算法。

3+1=4 20+30=50 50+4=5423+30=53 53+1=5431+20=51 51+3=54(6)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7)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提醒:注意进位!(8)引导完成。

(9)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10)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32-10=22 22-4=18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课间活动】伸伸手弯弯腰踢踢腿跳一跳四、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练习十九第1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掌握。

拓展性学习1.练习十九第5题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安全教育夏季要预防中暑,不在高温和强烈阳光下持久活动。

第二课时练习十九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

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师准备: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

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二、学中做1.组织活动1——买东西。

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

(2)列式计算。

58+25=83(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

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

(1)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课间活动】伸伸手弯弯腰踢踢腿跳一跳三、做中学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说意图。

(2)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

(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

(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

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安全教育高温天气中杜绝私自下水洗澡、游泳、戏水等。

第三教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授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课本96页例3。

“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

教学目标: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教材第96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5.订正算式。

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

(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2.提出要求:(1)先独立计算。

(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

因为18+34=52 所以180+340=520用竖式计算。

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

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课间活动】伸伸手弯弯腰踢踢腿跳一跳四、教学效果测评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说说图意。

(2)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

(3)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

五、拓展性学习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六、安全教育夏季是雷电、山洪多发季节,要注意防雷、防洪。

第四教时加、减法估算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近似数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新知研讨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第一周240个第二周380个第三周192个第四周219个3.讨论算法。

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

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

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然后全班交流。

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如: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5.出示问题二。

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

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6.延伸拓展。

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课间活动】伸伸手弯弯腰踢踢腿跳一跳三、形成应用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

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