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基础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基础知识培训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目录
第一节 GPS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系统组成 第二节 GPS的测距原理及实现 第三节 GPS的现代化
第一节 GPS系统的发展过程及 系统组成
什么是GPS
GPS: NAVSTAR GPS-----Navigation System
with Time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导航授时测距全球定位系统。
测量用户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
卫星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 20200 公里; 如何实现精确、快速测距 ?
测量卫星信号到用户接收机的传输时间 生活中的测距实例: • 判断闪电离我们有多远 • 判断绽放的礼花离我们有多远
我们得到的启示:通过测量时间延迟来计算距离
我们举例说明如何测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使用“同步技术”,利用声波来测量两个人之间的 距离。
差分定位
在测量上,由于导航方式的定位精度太低,因此,我们 主要利用差分定位的方式进行测量,引入差分的目的就是为 了消除GPS测量中的系统误差。
根据对误差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定距离范围内 的两个观测站同时进行单点定位时,系统误差对两个观测站 的影响大体上相同。因此,差分的基本原理是同时使用两台 或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进行测量,通常一台接收机固定不动, 架设在已知点上作为基准站(Base Station),另一台作为 游动站(Rover Station),以固定(静态)的方式或流动( 动态)的方式放置在待测点上。
最终的卫星分布能保证在地球上任何一个 地方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看到4颗卫星
。
控制部分:
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五个监 测站组成。它们的作用在于:连续的监 测 与控制卫星系统;确定GPS系统时间;预报 卫星星历与卫星钟状态;周期性的更新每颗 卫星上的导航电文。
用户部分: 各种类型的用户接收机和相关设备等。
是一个基于卫星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为有适当仪器的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导航 与时间信息。
1.1.GPS系统的发展过程
GPS系统由美国从1973年开始研制,起初完 全是一个军用导航系统,从1983年开始用于解决 大地测量问题。系统的最终构成在1993/1994年间 完成。
1.2.GPS系统的组成
同步声波特点:频率一样,结构一致
初始状态
通过1/8) 拍延时
红色信号部分是通过“等待”了 (1/4 + 1/8) 拍来得到和 绿色信号同步的,即二者的时延就是 (1/4 + 1/8) 拍。
聆 听 者
从聆听者的角度来说,当两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没有一 前一后的效果时,就可以认为两首歌曲已经达到同步 效果了,是同时到达聆听者的耳朵里。这个效果是由 红色信号部分人为地加上延时造成的。
基准站与游动站同时观测相同的卫星,基准站利用接收 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单点定位解算,然后用解算结果与已知点 坐标进行比较,从而获得误差的改正值,再利用无线数据链 路(或后处理软件)将改正值传给游动站,流动站将该数据 与本身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差分解算,从而得到流动站与基准 站之间的具有较高精度的相对位置。
和导航信息, L2主要携带P码(Y码)。而导航信息 也被称为广播星历, 包含GPS卫星的轨道参数、卫星 钟改正数和其它系统参数。
1.4.GPS定位
定位基本原理: 以用户至4颗卫星的伪距的观测值,在适当
的参考坐标系中根据已知的卫星坐标确定用户天 线的坐标。
定位方程
GPS系统指标
卫星颗数: 24+7 轨道面数: 6 轨道倾角: 55° 轨道高度: 20,183公里 运行周期: 11小时58分 载波频率: L1:1575.42 Mhz,
其作用是捕获卫星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 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测量出卫星信号从卫星 到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卫星所发送的 导航电文,实时地解算出测量点的三维坐标、速 度和时间。
1.3.GPS信号
GPS信号: GPS信号卫星向广大用户发送的用于导航定
位的已调波,其载波处于L波段。 L1载波:1575.42MHZ , 波长为9.03cm L2载波:1227.60MHZ , 波长为24.42cm 其中L1载波携带伪码(C/A码)、P码(Y码)
L2:1224.60 Mhz 传输方式: 码分多址 调制码: C/A, P
第二节 GPS的测距原理及实现
2.1 GPS 定位步骤
• 要解算用户的三维坐标位置,必须有若干个已知参考点 • 要解算出用户到参考点的基线结果,必须解空间三角形 • 要解三角形,必须测量用户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 • 要测量距离,必须测量卫星信号到用户接收机的传输时间 • 用测量卫星信号的传输时间,需要使用“码相位技术” • 要得到精确结果,还要消除信号在传输路径上的误差
通过测定红色信号的延时值,可以得到 两点间的距离。
距离 = Δt × 声速
2.2 误差来源:
单一伪距测量误差; 卫星几何图形结构。
单一伪距测量误差: 1、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 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 2、与信号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 电离层衰减、畸变;对流层时移;多径 效应 3、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接收机钟误差;模型算法误差。
卫星几何图形结构:
在GPS定位中,常采用几何误差放大因子来 表示几何图形强度。
RDOP:相对定位几何精度因子,取决于定 位星座的几何结构
GDOP:几何精度因子,描述空间位置误差 和时间误差综合影响的精度因子
GPS定位时的误差可以用总的等效距离误差 和几何误差放大因子GDOP的乘积来表示。
消除、削弱上述误差影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建立误差改正模型 2、求差法(差分) 3、选择较好的硬件和较好的观测条件 4、是设法增强几何强度,减小DOP值。
GPS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空间部分----主动式工作卫星; 控制部分----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
站,五个监 测站组成 用户部分----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和相
关设备及软件等。
空间部分:
由24颗卫星加N颗主动式备用卫星组 成。卫星分布在轨道倾角为55度的六个近 似圆形的轨道面上。轨道运行的周期为精 确的11小时58分恒星时。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目录
第一节 GPS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系统组成 第二节 GPS的测距原理及实现 第三节 GPS的现代化
第一节 GPS系统的发展过程及 系统组成
什么是GPS
GPS: NAVSTAR GPS-----Navigation System
with Time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导航授时测距全球定位系统。
测量用户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
卫星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 20200 公里; 如何实现精确、快速测距 ?
测量卫星信号到用户接收机的传输时间 生活中的测距实例: • 判断闪电离我们有多远 • 判断绽放的礼花离我们有多远
我们得到的启示:通过测量时间延迟来计算距离
我们举例说明如何测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使用“同步技术”,利用声波来测量两个人之间的 距离。
差分定位
在测量上,由于导航方式的定位精度太低,因此,我们 主要利用差分定位的方式进行测量,引入差分的目的就是为 了消除GPS测量中的系统误差。
根据对误差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定距离范围内 的两个观测站同时进行单点定位时,系统误差对两个观测站 的影响大体上相同。因此,差分的基本原理是同时使用两台 或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进行测量,通常一台接收机固定不动, 架设在已知点上作为基准站(Base Station),另一台作为 游动站(Rover Station),以固定(静态)的方式或流动( 动态)的方式放置在待测点上。
最终的卫星分布能保证在地球上任何一个 地方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看到4颗卫星
。
控制部分:
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五个监 测站组成。它们的作用在于:连续的监 测 与控制卫星系统;确定GPS系统时间;预报 卫星星历与卫星钟状态;周期性的更新每颗 卫星上的导航电文。
用户部分: 各种类型的用户接收机和相关设备等。
是一个基于卫星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为有适当仪器的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导航 与时间信息。
1.1.GPS系统的发展过程
GPS系统由美国从1973年开始研制,起初完 全是一个军用导航系统,从1983年开始用于解决 大地测量问题。系统的最终构成在1993/1994年间 完成。
1.2.GPS系统的组成
同步声波特点:频率一样,结构一致
初始状态
通过1/8) 拍延时
红色信号部分是通过“等待”了 (1/4 + 1/8) 拍来得到和 绿色信号同步的,即二者的时延就是 (1/4 + 1/8) 拍。
聆 听 者
从聆听者的角度来说,当两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没有一 前一后的效果时,就可以认为两首歌曲已经达到同步 效果了,是同时到达聆听者的耳朵里。这个效果是由 红色信号部分人为地加上延时造成的。
基准站与游动站同时观测相同的卫星,基准站利用接收 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单点定位解算,然后用解算结果与已知点 坐标进行比较,从而获得误差的改正值,再利用无线数据链 路(或后处理软件)将改正值传给游动站,流动站将该数据 与本身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差分解算,从而得到流动站与基准 站之间的具有较高精度的相对位置。
和导航信息, L2主要携带P码(Y码)。而导航信息 也被称为广播星历, 包含GPS卫星的轨道参数、卫星 钟改正数和其它系统参数。
1.4.GPS定位
定位基本原理: 以用户至4颗卫星的伪距的观测值,在适当
的参考坐标系中根据已知的卫星坐标确定用户天 线的坐标。
定位方程
GPS系统指标
卫星颗数: 24+7 轨道面数: 6 轨道倾角: 55° 轨道高度: 20,183公里 运行周期: 11小时58分 载波频率: L1:1575.42 Mhz,
其作用是捕获卫星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 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测量出卫星信号从卫星 到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卫星所发送的 导航电文,实时地解算出测量点的三维坐标、速 度和时间。
1.3.GPS信号
GPS信号: GPS信号卫星向广大用户发送的用于导航定
位的已调波,其载波处于L波段。 L1载波:1575.42MHZ , 波长为9.03cm L2载波:1227.60MHZ , 波长为24.42cm 其中L1载波携带伪码(C/A码)、P码(Y码)
L2:1224.60 Mhz 传输方式: 码分多址 调制码: C/A, P
第二节 GPS的测距原理及实现
2.1 GPS 定位步骤
• 要解算用户的三维坐标位置,必须有若干个已知参考点 • 要解算出用户到参考点的基线结果,必须解空间三角形 • 要解三角形,必须测量用户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 • 要测量距离,必须测量卫星信号到用户接收机的传输时间 • 用测量卫星信号的传输时间,需要使用“码相位技术” • 要得到精确结果,还要消除信号在传输路径上的误差
通过测定红色信号的延时值,可以得到 两点间的距离。
距离 = Δt × 声速
2.2 误差来源:
单一伪距测量误差; 卫星几何图形结构。
单一伪距测量误差: 1、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 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 2、与信号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 电离层衰减、畸变;对流层时移;多径 效应 3、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接收机钟误差;模型算法误差。
卫星几何图形结构:
在GPS定位中,常采用几何误差放大因子来 表示几何图形强度。
RDOP:相对定位几何精度因子,取决于定 位星座的几何结构
GDOP:几何精度因子,描述空间位置误差 和时间误差综合影响的精度因子
GPS定位时的误差可以用总的等效距离误差 和几何误差放大因子GDOP的乘积来表示。
消除、削弱上述误差影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建立误差改正模型 2、求差法(差分) 3、选择较好的硬件和较好的观测条件 4、是设法增强几何强度,减小DOP值。
GPS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空间部分----主动式工作卫星; 控制部分----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
站,五个监 测站组成 用户部分----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和相
关设备及软件等。
空间部分:
由24颗卫星加N颗主动式备用卫星组 成。卫星分布在轨道倾角为55度的六个近 似圆形的轨道面上。轨道运行的周期为精 确的11小时58分恒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