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管理制度
计量管理制度详细版

计量管理制度详细版一、计量管理制度的建立目的1. 确保产品质量: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测试流程,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计量和分析,掌握生产环节的各项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提高生产效率。
3. 控制成本:通过计量管理制度对原材料、人力资源和能耗进行监控和控制,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防止差错:通过建立严格的计量标准和程序,减少人为差错和误操作,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保证合规性: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计量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的合法合规。
6. 提升员工素质:通过计量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计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计量标准和流程:明确企业的计量标准和流程,包括原材料的计量、生产过程的计量、成品的计量等。
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计量流程,并对计量工具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检验、产品抽样检测、产品质量评估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3. 生产管理: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流程,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度,掌握生产进度和生产效率。
通过计量管理制度,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和交货期。
4. 成本控制: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控制制度,对企业各项成本进行详细核算和分析,找出成本管控的关键点和影响因素,制定成本控制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5. 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员工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和晋升等环节。
通过计量管理制度,实现员工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激励化,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业绩水平。
6. 安全生产: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章,对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生产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监控,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计量标准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一、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为了规范计量标准实验室的运作,确保实验室能够有效地开展计量科学工作,本机构特制定《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以做出明确规定和详细要求。
二、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的计量标准实验室。
三、计量标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1、实验室安全意识:全体实验人员应该具备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原则,熟悉实验室的防灾减灾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2、实验室日常保洁:实验室保持干净整洁是工作的前提。
必须有专人每天扫地,清理垃圾。
空气调节系统应当每周保养一次。
3、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检修、保养,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4、实验室电源管理:实验室的电源以及电缆必须保持完好无损,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得长时间空转。
5、危险物品管理:对实验室的危险物品种类和存放位置应当做标记,随时保持清晰,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四、实验室档案管理1、档案归档规定:实验室应当制定归档规范,确保档案清晰、无误,并且不得涂改、删改、乱缩。
2、档案采集规定:实验室应当规范采集实验数据,并且做到充分、细致,为后续工作提供有力的证据。
3、档案保存规定:档案应当按照制定的规定时间保存,具体保存时间根据实验类型、实验目的等因素确定。
五、实验室人员管理1、员工招聘:实验室应当做好员工的招聘工作,找到合适的人才。
2、员工薪酬管理:实验室的薪酬制度应当科学、合理,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3、员工绩效考核: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以达到高效、协调的工作状态。
4、员工培训:实验室员工应该定期接受科学、系统的培训,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六、实验室数据管理1、数据采集管理:实验室应当确保数据采集无误,记录详实、准确。
2、数据备份管理:实验室应当制定数据备份规范,避免重要数据丢失或损坏。
3、数据质量管理:实验室应当严格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数据质量可靠。
标准计量管理制度

标准计量管理制度1. 简介标准计量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检测、测量、校准等各种计量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计量管理制度的目的、内容、实施流程及验证等方面,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计量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 目的企业建立标准计量管理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检测、测量、校准等各种计量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精细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客户要求。
3. 内容3.1 计量管理机构管理职责计量管理机构是企业计量管理的核心组织,其职责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企业计量管理制度;•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计量技术和管理方法;•计量技术培训和考试;•根据产品及客户需求评定计量标准;•推进计量自动化;•组织计量审计。
3.2 计量器具管理计量器具管理是标准计量管理制度中重要的内容,其管理要求包括:•确定器具的适用范围和精度等级;•系统编制计量器具清单;•管理和维护计量器具的完好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计量器具使用和校验记录;•配备合格的计量技术人员负责器具校验。
3.3 计量计划的编制和执行企业应按照产品质量保证的要求和生产经营的需要编制计量计划,并及时执行。
计量计划编制应满足以下要求:•根据产品特点和技术条件,确立计量项目及计量标准;•统筹考虑现有计量技术和设备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注重计量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反馈;•确定计量计划实施的时间和责任人;•以有效方式向有关部门和人员传达计量计划。
3.4 计量结果的控制和处理计量结果的控制和处理对于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具体要求包括:•坚持有记录、可追溯、控制变量的原则,对计量数据进行检查验证;•对计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在日常工作中呈现出有效、优秀的效果;•积极开展技术水平的提升和验证实验,以对标计量,把计量数据真实、准确地表现。
计量标准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计量标准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计量标准实验室的质量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对象适用于计量标准实验室中进行检测、校准、测试等计量工作的人员。
三、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1)组织制订计量标准实验室质量手册,并经质量管理部门认证。
(2)确保实验室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客户要求。
(3)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持实验室设备完好、干净卫生。
(4)做好实验室内检定、校准、测试等工作的管理,并落实责任。
2.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1)确保实验室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客户要求。
(2)落实实验室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指导实验人员进行检定、校准、测试等工作。
(3)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
(4)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检测。
3. 实验人员:(1)严格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开展检定、校准、测试等工作。
(2)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安全。
(3)定期参加技术培训,提高个人技术水平。
(4)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准确、完整、可靠地反映实验结果。
四、实验室管理制度1. 质量手册:实验室主任应组织制订计量标准实验室质量手册,并经质量管理部门认证。
2. 操作规范:实验室应制定标准的操作规范,针对不同的检定、校准、测试等工作形成相应的操作规范。
3. 检定、校准、测试记录和数据:实验员应该以手写笔记和电子化数据两种形式记录检定、校准、测试的结果。
记录应当详尽全面、真实准确、清晰可读,并具有足够的追溯性和维护性。
4. 设备管理:实验室要做好实验设备的管理。
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并及时维护和保养。
5. 操作过程管理:在检定、校准、测试等操作过程中,应采取严密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
6. 组织管理:实验室要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组织检定、校准、测试等工作。
计量管理制度

计量管理制度•相关推荐计量管理制度(通用12篇)现如今,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量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量管理制度篇11、度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保养制度1.1合理选用量具。
不得用高精度量肯测量低精度工作,测量前,效对好零位,检查量具的超始是否灵活正确,发现失准,应及时向计量管理员报告,待修复后方可使用。
1.2保持量具的清洁。
对测量完毕后的量具,须擦净量具工作面油污,必要时,涂上防锈油后,放在盒内,对正常用的量具要定期进行保养。
1.3在使用表类量具测量工件时,应保持垂直工件被测量面,不允许受到剧烈冲击和震动,以免影响测量精度,使用完毕,应立即将表拆下,放入盒内。
1.4使用量具时,须了解量具的保养知识,非量具检修人风吹草动,严禁随意拆卸、改装及自选修理。
1.5保养量具时,要将量具存放在清洁、干燥、无震动、无腐蚀气体的地方,并收集好量具的检定合格书,严格执行检定周期,按时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
2、衡器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2.1使用衡器称重前,首先检查台称计量杠杆是否完好,对好零位,一切正常方可投入使用。
2.2在秤量各种原料时,应将被秤物放在衡器台板中央,注意低放、轻放、养活冲击力,以免损坏衡器和影响其准确度。
2.3每次称量完毕后,应首先关闭制动器,在取下被称物,以免损坏刀刃。
2.4称量不同价格物件时,应选择相应精度的衡器进行称量,对一般不大于衡器最大称量百分之五,正常应在最大称量的三分之二范围内进行称量,更不得超过衡器最大称量进行称量。
2.5使用衡器人员,应了解衡器计量性能和检定周期,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送计量部门检修,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计量管理制度篇21)、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1、计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标准计量管理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和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传达落实。
3、督促检查本公司计量管理制度和在岗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5篇)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1、全厂汽车维修技术标准和计量器具由厂部负责,并确定由计量员进行统一管理。
计量员应按技监部门要求取得岗位证书,并接受技监部门的技术指导。
2、汽车维修技术标准、相关标准和本厂主修的各种车型技术资料等,必须分类保存,并建立索引目录。
借阅者应按规定办理借用手续,用后迅速归还,不得私自留存,不得损坏遗失。
3、要及时收集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
当新标准代替旧标准或某种车型淘汰后,原保存的该标准和资料经厂长批准后可以不在保存,但不得擅自处理。
4、全厂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计量法规和规章。
计量员应认真实施计量监督、检查和管理,建立有关台账,制定有关计划等,保证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可靠,以确保维修质量。
5、计量器具的检定和维修必须严格按技监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国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如压力表、声级计、有关量具等),必须按规定的检定周期送技监部门检定,不得自行检定或维修。
6、一般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的检定,由计量员每年进行一次,对计量精度高或使用频率高的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每半年进行一次。
如遇本厂无能力检定和维护的,应送有关部门进行检定和维护。
7、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取得计量合格正后才能使用;对损坏修理后的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必须有计量合格证(即MG标志)方准使用。
8、凡超过检定周期而未送检的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对达不到精度要求或误差较大的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计量规定,作降级使用或报废更新。
检定和维修结果及降级使用原因等必须及时记入设备台账中,以备后查。
9、使用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必须轻拿轻放,不准撞击。
精密量具不得在粗糙的表面上测量。
量具用后应擦干净,要防锈、防腐、防碰。
使用检测仪器前必须先调“0”位,仪器如有失准或损坏,应送制造厂定点的维修站进行修理,严禁擅自修理。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2)一、标准管理制度标准是衡量和评价事物的规范或准则,标准管理制度是组织制定、执行、维护和管理标准的一套规章制度。
计量标准_实验室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_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引言实验室管理制度是指规范实验室操作行为,确保实验室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安全性和质量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实验室作为科研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室管理制度旨在建立完善的计量标准,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科学实验的准确性。
二、计量标准的定义计量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定的计量单位,通过精确的实验测量和理论推导所得出的确定物理量的方法和程序。
计量标准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于测量、校准、验证和检验等领域,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计量标准的要求(一)准确性:计量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制定计量标准时,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定的计量单位,确定准确的量值和测量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二)合法性:计量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定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在制定计量标准时,必须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确保计量标准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三)安全性:计量标准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必须符合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要求。
在制定计量标准时,必须考虑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安全性,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正常进行。
(四)科学性:计量标准必须符合科学研究的要求。
在制定计量标准时,必须参考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确保计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计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一)制定计量标准: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内容和需求,制定适合实验室的计量标准。
制定计量标准应该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确定准确的量值和测量方法。
(二)培训和宣传: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计量标准的培训和宣传。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计量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保计量标准的正确实施。
(三)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计量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对于不符合计量标准要求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措施,确保计量标准的有效实施。
标准计量管理制度

标准计量管理制度概述标准计量管理制度是指企业、组织或机构为确保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准确性,而制定的计量管理流程和规范化的行为准则。
标准计量管理制度通常包括计量设备管理、计量人员管理和计量标准管理三个部分。
计量设备管理计量设备管理是指对于企业中使用的计量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
通常计量设备管理包括以下内容:计量设备的选型为了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计量设备。
在选择计量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适应性、测量精度、灵敏度、测量范围、稳定性等因素。
计量设备的校验校验是指对于计量设备进行测试的过程,以确定设备的测量指标。
为了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校验是必要的。
校验工作应由具有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校验结果应记录下来,作为设备管理的重要指标。
计量设备的维护计量设备长期使用后,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调整、检查、加油等工作。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维护。
计量人员管理计量人员管理是指管理授权使用计量设备的人员。
计量人员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人员的资质认证使用计量设备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计量知识和技能,具有相关的资质证书。
企业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为计量人员提供培训和认证考试,并记录下其资质和认证情况。
人员的管理企业应对计量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建立档案并记录其从业情况。
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其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计量知识和技能。
计量标准管理计量标准管理是指对计量标准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
计量标准管理包括以下内容:计量标准的选择和管理标准是确定测量结果的基准,企业应该选择符合国际或国家标准的计量标准作为测量基准,并制定管理制度,确保计量标准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同时,应对计量标准进行管理和现场保管,防止损坏或丢失。
计量标准的维护和校准为了保证计量标准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企业应该对计量标准进行维护和校准。
计量标准使用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计量标准的管理水平,规范计量标准的使用,加强计量标准的监督和控制,根据《计量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计量标准的单位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计量标准,是指用于量值表达的物理量和单位的规定。
第四条计量标准的使用管理应当坚持科学、规范、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计量标准的真实、准确、可靠。
第五条计量标准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规定,不得因私、徇私、谋私等非法目的对计量标准进行篡改、滥用或者违法使用。
第六条计量标准的使用应当符合单位和职责的分工,健全责权利体系,明确权责关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七条单位应当将计量标准使用情况纳入单位管理考核体系,对计量标准使用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计量标准的使用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依法保存相关记录资料。
第二章计量标准管理机构第九条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计量标准管理机构,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相关资质条件,负责计量标准的规划、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计量标准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计量标准的有效使用。
第十一条计量标准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计量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参与计量标准的制定、修订、发布和宣传工作。
第十二条计量标准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计量技术人员开展计量标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计量标准的使用水平。
第十三条计量标准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计量标准的动态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计量标准的更新和变化情况,保证计量标准的及时更新和使用。
第三章计量标准的选用与使用第十四条单位应当根据产品特性和服务需求,合理选择适用的计量标准,确保计量标准的合理有效使用。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制定计量标准使用规程,明确计量标准使用的要求、程序和责任,确保计量标准的正确、准确使用。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计量标准使用档案,记录计量标准的选用、使用情况,维护计量标准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企业计量标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确保企业产品质量和计量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计量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企业计量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严格遵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计量管理体系。
(二)科学管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计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企业设立计量管理部门,负责企业计量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计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制定企业计量管理制度。
(二)建立健全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组织实施计量工作。
(三)负责企业计量器具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定。
(四)组织开展计量培训和考核,提高企业计量人员素质。
(五)监督、检查企业内部计量工作,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计量器具管理第六条企业应配备符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的计量器具,并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第七条计量器具的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采购:采购计量器具应选择具有合法生产资质、产品质量可靠、售后服务完善的供应商。
(二)入库:新购计量器具入库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三)使用:计量器具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维护: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维护保养,保持其性能稳定。
(五)检定:按照国家规定对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报废: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计量器具应及时报废,并做好记录。
第四章计量数据管理第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计量数据管理制度,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计量数据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记录:准确、完整、规范地记录计量数据。
(二)分析:对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三)报告: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计量数据情况。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范文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范文计量标准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计量标准管理,规范计量标准工作,保障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计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计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计量标准管理人员。
第三条计量标准管理是指对计量标准的制定、推广、应用和评价的全过程管理。
第四条计量标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计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可比,保证计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提高计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五条计量标准管理应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科学技术和标准化理论为指导,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利益为导向。
第六条计量标准管理应坚持科学、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
第七条计量标准管理应加强对计量标准的制定、推广、应用和评价的研究和创新,提高计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八条计量标准管理应加强对计量标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计量标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九条计量标准管理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计量标准管理工作。
第二章计量标准的制定第十条计量标准的制定应参考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国情和实际需要。
第十一条计量标准的制定应经过科学评审,确保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十二条计量标准的制定应重视市场需求和公众利益,保障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计量标准的制定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机制,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第十四条计量标准的制定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标准制定工作。
第三章计量标准的推广第十五条计量标准的推广应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会议、宣传、培训等。
第十六条计量标准的推广应注重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计量标准的认知和理解。
第十七条计量标准的推广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和需求,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案和策略。
第十八条计量标准的推广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标准推广工作。
第十九条计量标准的推广应加强对计量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评价,提高计量标准的使用率和质量。
计量管理制度(5篇)

计量管理制度一、全院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中所涉及的计量活动,均应遵守《计量法》和相关计量管理规定。
二、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设备科负责实施全院的计量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设专职计量员一名,各科室设兼职计量员一名,进行三级计量管理。
专职计量员必须取得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人员考核合格证;兼职计量员由医院进行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医院统一任用,建立计量管理网络。
三、全院计量器具必须建立健全计量器具技术档案,保管好有关检定证书,做到账、卡、物相符。
建立各科室计量器具分科帐,便于加强管理。
四、统一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废除非法定计量单位。
五、做好计量器具的购置、使用、周期检定、维修、报废工作;加强与计量检定部门的业务联系,做好年度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在上级计量检定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部分计量器具的检定、维修业务。
六、计量管理纳入医院目标管理考核。
设备科每年对全院的计量工作检查一次,专职计量员应当掌握医院重要计量器具及仪器设备的分布和随时监控它们的使用状态,并将检查结果作详细记录,及时提供异常情况分析报告。
科长应当重点监控计量工作的运行情况,并制定计量管理工作的奖惩制度,纳入医院目标管理考核。
七、定期组织学习、宣传《计量法》,积极完成上级部门的各项指令性任务。
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造成严重后果者,按《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有关条款处理。
计量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中各种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计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可靠。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测量设备管理:确保测量设备的选型、购买、校准、维护、修理等环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建立设备档案,进行设备管理和台账管理。
2. 测量过程管理:明确测量过程中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测量方法和测量标准,确保测量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范文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标准和计量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一切与标准和计量相关的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单位标准和计量工作。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标准和计量管理机构。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标准和计量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标准和计量意识。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制定并公布本单位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
第二章标准管理第七条标准管理包括标准的制定、修订、执行和监督等工作。
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标准制定制度,明确标准制定的程序和要求。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制度,制定和修订符合本单位特点和需求的标准。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建立标准审查机构,对标准进行审核和审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标准发布制度,及时向内外部发布本单位制定的标准。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建立标准执行机构,督促全体员工按照标准执行工作。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标准监督机构,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计量管理第十四条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器具管理、计量标准器管理和计量数据处理管理等工作。
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计量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计量器具管理机构,负责计量器具的购进、鉴定、校准和维护等工作。
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计量标准器管理机构,负责计量标准器的鉴定、校准和维护等工作。
第十八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计量数据处理管理机构,负责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工作。
第十九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计量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要求。
第二十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计量器具校准制度,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二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标准和计量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标准和计量工作的实施情况。
第二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标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标准的质量和准确性。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紧要部分,它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财务收益等方面都具有特别紧要的影响。
下面就来阐述一下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标准的订立标准的订立是企业管理中的紧要环节,它重要包括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流程标准和技术标准等方面。
在订立标按时,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纳科学、合理和严谨的方法,融入阅历和创新,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标准订立的流程一般包括:确定标准的主题和范围;订立标准的管理体系;确定标准的技术要求和参数;确定标准的测试和评定方法;修订和更新标准。
二、计量设备的管理计量设备的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要环节,它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试验数据的精准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计量设备管理方面,应当订立相关规章制度,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计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计量设备的精度和牢靠性;订立计量记录和报告制度,明确统计分析指标和时间节点,适时反馈计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优化生产流程。
三、标准化作业的推行标准化作业是指将一系列工序规范成一套操作规程,如何依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来完成生产工作。
标准化作业能够帮忙企业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削减人为失误,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标准化作业的推行需要重视以下方面:订立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依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订立标准化作业流程;培训和引导员工依照规范流程进行作业操作;订立标准化作业的检查和评价制度,确保标准化作业的贯彻执行。
四、统计质量管理的推行统计质量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能够帮忙企业在少量的试验数据中挖掘大量的生产信息,通过统计学方法来进行质量分析,同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统计质量管理的推行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订立相应的统计质量管理规章制度;选取统计质量管理的适当方法和工具;引导员工学习应用统计质量管理方法;加强数据的搜集、分析、反馈和应用管理,以达到最优化的生产决策和管理效果。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以及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率,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管理措施。
标准是对产品、工艺、服务等方面性能和质量的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计量管理制度是指基于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计量准则,对企业进行计量管理的规定和措施。
计量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企业的测试和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产品和服务的计量数据被篡改或误操作。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1. 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满足客户需求;
2. 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率,降低成本;
3. 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
4. 促进国内外贸易的顺利进行,降低贸易壁垒。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程序;
2. 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措施;
3. 标准的培训和宣传;
4. 计量设备和工具的管理和维护;
5. 产品和服务的测试和检验方法;
6. 计量数据的验证和记录;
7. 标准的监督和检查。
企业通过遵守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获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同时,也能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准计量管理制度

标准计量管理制度一、概述标准计量管理制度是指建立在计量技术基础上,为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而建立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计量活动的单位,如生产企业、科研单位、测试机构等,是保证质量控制和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标准计量管理制度的内容1. 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计量标准体系是保证计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计量标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编制计量标准文档,包括计量规范、计量方法、计量仪器和设备的检定等,确保计量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推广和应用国家和地区的基本计量单位和科学计量法;3.建立计量管理档案,记录计量器具、仪器和设备的检定、校准、维护等信息,确保计量器具的可追溯性。
2. 人员管理人员是计量工作的重要基石,为保证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加强对计量人员的管理:1.指定专门的计量人员,负责计量工作的组织、落实、监督和检查;2.建立计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计量人员具备必要的计量知识和技能;3.对计量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划分计量技术等级,确保计量人员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3. 计量器具检定和管理计量器具是计量工作的基本工具,为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性检定和管理:1.对计量器具的使用范围、精度等进行评估,确定检定周期和方式;2.建立计量器具管理、使用、标识等制度,确保计量器具的可追溯性;3.严格贯彻计量器具检定制度,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标准计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标准计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责任;2.制定具体的计量管理制度,确保计量工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3.定期开展计量管理制度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4.不断完善和升级计量标准体系和计量管理制度,推动计量工作实现质量、效益、可靠性的优化。
四、结语标准计量管理制度是保证计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
计量管理制度(必备12篇)

计量管理制度(必备12篇)计量管理制度第1篇1、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进一步促进我院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其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在我院原有的计量规定的基础上,制定本制度。
2、用水计量工作是全面医院管理和生产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好用水计量工作,对节约水源,加强经济核算,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总务科对全院用水计量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
4、总务科负责全医院一到三级用水计量器具的统一管理;各相关部门配合。
5、用水计量器具管理、添置、入库检验、领用、检定、修理、报废、封存、使用、维护和保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和《采购控制程序》。
6、总务科应按计划对全院用水计量器具进行定期全面检查或不定期抽检,检查内容包括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等情况。
7、计量器具须定期到校验部门或厂家进行现场测试,以保证计量器具的精确度。
8、维修班每月必须认证做好用水计量器具的记录工作,记录流量数据报送总务科,由总务科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做好用水台帐的编制工作。
计量管理制度第2篇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计量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2、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3、管理职责3.1机构及人员设置。
3.1.1公司计量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3.1.2设备部是负责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3.1.3设备部动力组负责公司计量管理的日常业务工作。
3.1.4各厂、单位设专(兼)职计量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计量管理工作。
3.2职责3.2.1计量监督管理。
3.2.1.1宣传贯彻国家计量法令、法规,维护国家计量单位的统一。
3.2.1.2制定公司计量管理办法,监督检查各厂、单位执行公司计量管理办法的情况。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篇一:计量标准管理办法计量标准管理办法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最高计量标准的质量控制。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最高计量标准的周期检定、使用维护和管理责任。
2术语计量标准──按国家规定的准确度等级,作为检定依据用的计量器具或物质。
3职责3.1 计量室负责管理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4 工作程序4.1 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交流数字电表标准装置。
4.2 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应根据计量法有关规定,由计量室负责请上级计量部门检定、考核认证,并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粘贴最高标准标志。
4.3 公司最高标准器具检定合格证书、计量标准考核证书、使用说明书、各种原始记录(如:检定证书)等资料由计量室统一归档管理,周期检定合格证书必须终身保存。
4.4 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应存放在恒温、恒湿、无振动、无腐蚀气体的室内,设专人保管、使用和维护。
4.5 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必须按检定周期及时送检,送检率100%,合格率须达100%。
4.6 不准用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器具进行生产测试,不合格的或超期的计量标准器具不得使用。
4.7 计量检定人员资格考核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使用人员必须经上级计量部门考核合格,方可使用计量标准器具进行量值传递、检定工作。
4.8 质量责任4.8.1 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未按时送上级计量部门周检由计量室负责。
4.8.2 因使用和维护不当,造成计量标准器具损坏,由使用保管责任人负责。
4.8.3 计量标准器具发生事故,计量室应及时报告质量管理部部长和质管中心主任,保护现场,进行分析,并严肃处理5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6使用记录不需用篇二:计量标准管理制度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的岗位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量值溯源管理制度、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事故报告管理制度、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8项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8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计量标准管理,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促进质量控制和技术进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计量的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以国家计量法、计量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实际和管理要求制定。
第四条本单位成立计量标准管理委员会,负责计量标准管理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本单位的计量标准管理工作分为八个方面,分别为计量设备管理、计量标准文件管理、计量标志和单位符号使用管理、计量人员资质管理、计量结果追溯管理、计量仪器和设备的检定与校准管理、计量标准考核评价管理和计量标准信息管理。
第二章计量设备管理第六条计量设备的管理包括计量设备的登记、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等。
第七条计量设备登记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商、购置日期、检定周期以及检定结果等内容。
第八条计量设备的领用应经过计量标准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设备登记簿上、设备上贴有使用标识。
第九条计量设备的使用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计量知识和技能,并接受培训。
第十条计量设备的保管应由专人负责,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第十一条计量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进行定期检查和定期维护,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
第三章计量标准文件管理第十二条计量标准文件是指与计量有关的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和说明书等。
第十三条计量标准文件应由计量标准管理委员会负责搜集、编制、发布和保管。
第十四条计量标准文件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十五条计量标准文件的发布包括内部发布和外部发布,内部发布应在本单位内部宣传和使用,外部发布应在本单位官方网站或其他途径进行。
第十六条计量标准文件的保管应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文件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章计量标志和单位符号使用管理第十七条计量标志是指在计量活动中使用的标签、标识、贴纸等。
第十八条计量标志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不得误导和欺骗。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11 合同主体11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112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113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114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115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116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117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118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12 合同标的本合同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计量标准管理制度,确保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以满足双方在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中的计量需求。
13 权利义务131 甲方的权利义务有权要求乙方按照本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计量工作。
有权对乙方的计量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有义务为乙方提供必要的计量设备、技术支持和培训。
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关费用。
132 乙方的权利义务有权要求甲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支持。
有权拒绝甲方不合理的计量要求。
有义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准确、可靠的计量工作。
有义务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有义务对计量数据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4 违约责任141 若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关费用,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未支付金额的X%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142 若乙方未按照本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计量工作,导致计量结果不准确或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负责重新进行计量工作,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143 若乙方违反保密义务,泄露甲方的计量数据或相关信息,应按照合同金额的X%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全部损失。
144 若双方违反本合同的其他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15 争议解决方式151 本合同的解释和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标准室管理制度ZG YK/BD/HB M-2010A本制度规定了计量标准室的岗位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量值溯源管理制度、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事故报告管理制度、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建有计量标准的标准室的管理。
本制度符合JJF1033-2008要求。
1、标准室岗位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标准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落实责任,保证计量检定校准工作的公正、准确、可靠。
1.1 计量室负责人岗位责任制1.1.1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计量工作的法令、法规和条例,了解计量检定和计量室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技术状况。
1.1.2 负责对计量室人员工作量进行统一调配,并对计量室检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审核、检查。
1.1.3 负责对计量室仪器设备、标准器的监督管理,技术资料的归档及工作进度,室内外卫生,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1.4 负责对检定/校准证书的批准签发。
1.2 计量标准负责人岗位责任制1.2.1 计量标准负责人应按专业项目分工负责计量标准项目的计量特性的研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负责指导该计量标准的检定员量值传递,解决技术难题。
1.2.2 计量标准负责人对所负责计量标准项目筹建、维持正常运行、持续改进负责。
1.2.3 计量标准负责人对本标准仪器设备、标准器的管理和使用,技术资料填报及归档,室内外卫生、安全工作。
编制:张立审核:朱玉琨日期:2010年10月20日1.2.4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1.3 检定/校准和校验人员岗位责任制1.3.1 检定人员应按专业分工负责专业的量值传递,计量测试和检修。
1.3.2 检定人员对所从事的检定项目、出具的数据负责。
1.3.3 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并持有从事该项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员证。
1.3.4 认真执行周期检定制度,确保计量标准器具的量值准确。
1.3.5 严格按检定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按质按期完成检定(校准)工作,不得擅自减少检定项目和改变检查方法。
1.3.6 严肃认真地做好检定测试原始记录,及时完成检定证书及其它表格的填写,做到数据正确无误,字迹清晰,书写端正。
1.3.7 做好计量器具特别是计量标准器的日常保养及周期保养,使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3.8 负责仪器、设备、标准器、资料、零备件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1.3.9 校验人员应认真对检定人员出具的检定证书、原始记录进行核实,纠正错误,对数据处理、检定/校准证书的正确性负责。
1.4 资料管理员岗位责任制1.4.1 资料管理员负责标准的计量标准文件集的管理,并使其持续改进、现时有效。
1.4.2 资料管理员负责标准的原始记录、证书副本的归档管理。
1.4.3 资料管理员负责标准测量设备的技术文件、设备档案的管理。
1.4.4 资料管理员对标准档案室管理的资料妥善保管、安全、外借管理负责。
2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评比的管理制度。
2.1 计量标准的使用2.1.1 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从购进之日起,由保管人员验收做好台帐记录,编制:张立审核:朱玉琨日期:2010年10月20日主要附件必须填写清楚,并统一登记、造册、编号。
2.1.2 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均由各专业负责人维护保管,并建立技术档案,人员变更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2.1.3 计量标准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计量标准器周检计划规定及时送检,超周期或不合格的计量标准不得使用。
2.1.4 计量标准检定返回,检定机构出具的计量检定证书/校准证书,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对检定证书/校准证书的数据合格与否进行确认,发现异常和不合格的计量标准器不得投入使用。
2.1.5 每套计量标准必须编制正确规范的量值传递系统图和操作规程,使用计量标准检定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操作规程进行。
2.1.6 使用要合理。
不能用高精度的计量器具测量低精度工件,更不能用低精度计量器具测量高精度工件。
专用检具不能作他用。
2.1.7 使用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校对“0”位,擦净油污等。
使用中要文明操作,轻拿轻放,放置平稳,更不能将计量标准作其他工具使用。
用后要对计量标准作必要的保养。
2.1.8 计量标准领用时手续要齐全,用途要明确,不得转借他人或自行调换使用。
2.2 计量标准的维护2.2.1 使用者发现计量标准有失准的情况,应及时报送计量室负责人处理,严禁自行乱拆乱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2 使用后的计量标准,要洗擦干净,作必要的技术保养,有包装盒的应放入包装盒内,达到防潮、防锈、防腐蚀。
2.2.3 长期不用的计量标准要定期进行保养,如通电、上防锈油等,保证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
2.3 要定期对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保养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好的给予表扬、奖励,不好的给以批评甚至处理。
3 量值溯源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标准室对标准的测量设备(包括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计量器编制:张立审核:朱玉琨日期:2010年10月20日具及在用的、停用的、超过校准/校验周期的、新购置的、改装的、修理后的、借用的仪器设备、量具)和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校准、校验等)。
3.1 职责3.1.1 计量室负责人批准校准/校验计划、期间核查操作规程的等计量技术文件。
3.1.2 计量标准负责人负责对校准/校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期间核查进行监督管理。
3.1.3 测量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仪器设备校准、校验计划,并组织实施,仪器设备校准/校验结果的保存和归档。
3.1.4 各相关检定人员负责协助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编制相关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操作规程,并实施期间核查工作组织实施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2 量值溯源要求3.2.1 对计量标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影响的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包括抽样、辅助测量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确保可追溯到国家计量基准。
3.2.2 选择的外来服务机构应是能出具其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证明的法定计量检定校准机构或授权机构;并要求提供所需的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声明的测量结果。
3.2.3 对计量标准装置的主标准器应按量值传递图规定,定期定点向指定检定机构送检。
3.3 量值溯源计划3.3.1 测量设备管理员根据本标准室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关系,每年年初制订年度检定/校准计划,报计量负责人批准;3.3.2 年度检定/校准计划内容包括:a)测量设备名称、型号、编号;b)原检定/校准的证书/报告的编号、有效期;c)定点检定/校准机构名称;d)计划校准时间。
编制:张立审核:朱玉琨日期:2010年10月20日3.3.3 出现下列情况时,由测量设备管理员制定检定/校准的补充计划:a) 新购置仪器设备时;b) 停用时间超过检定/校准周期的仪器设备需重新启用时;c) 改装或修理后的测量设备需投入使用时;d) 经期间核查确认测量设备量值失准时;e) 借用外部仪器设备时(必要时)。
3.4 量值溯源计划的实施3.4.1 测量设备管理员负责按计划组织送校;3.4.2 对新购置的测量设备,根据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依据国家计量校准系统表的要求,就近寻找具有提供溯源服务能力的校准机构;3.4.3 送外校准一般采用集中送取形式,送校前应加强同校准单位的联系,力争一次性完成送、取任务。
送校前仪器设备保管人应对仪器设备进行通电检查,发现严重问题时暂不送校;3.4.4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完毕,测量设备管理员负责将检定/校准证书复印一份归档,原件交使用室;3.4.5 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所有仪器、设备、量具由测量设备管理员粘贴“绿色”合格状态标识,证明其符合测量能力的要求。
不合格的,粘贴“黄色”校准状态标识,表示停用。
部分性能仍可使用的,粘贴“蓝色”校准状态标识,表示警示:注意限制使用,并提示使用范围。
3.4.6 严格按照周期开展检定/校准工作,超过有效期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不允许继续使用。
3.5 标准物质的使用对所使用的标准物质按照证书有效期内使用管理,必要时用内部参考标准进行核查。
3.6 期间核查3.6.1 测量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需求的确定:使用频率较高的;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修复后的仪器设备等。
3.6.2 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方法:测量设备可定期测量其稳定性、编制:张立审核:朱玉琨日期:2010年10月20日重复性等,也可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需要时可采用比对试验或其它方式进行。
3.6.3 测量设备保管人应根据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的使用需求确定各自保管的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否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对需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写出“期间核查”操作规程(包括“期间核查”进行的频次、操作步骤等),经本计量室负责人批准后生效。
3.6.4 经本计量室负责人批准后的“期间核查”操作规程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进行操作。
相关的测量设备保管人应按期做好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工作,并填写《检定原始记录》3.6.5计量室负责人负责检查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必要时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 计量标准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标准室环境基本条件、安全防护、三废处理等制度。
4.1 标准室基本条件要求各计量标准项目的标准室的环境应根据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规定,符合温湿度、电磁干扰、振动、机械、无线电、防尘、防盗、防火要求。
4.1.1 标准室的通风与采光:在新建、扩建、改造标准室时,须根据各类不同标准室的特点和要求,考虑房屋结构,使之自然通风换气良好,必要时应配备排风设备和温湿度控制调节设备,以求达到室内空气新鲜;要合理地选择门窗的位置与大小,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增加室内照度,并利用日光良好的消毒作用净化标准室空气。
4.1.2 标准室的动力与照明:为保障标准室的正常工作,必须保证电源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及连续性。
一般标准室,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须提供稳压或不间断电源装置。
标准室照明应达到国家计量标准室评估的标准,照明设备的配备既要保证有良好的照明又要保证实验人员的正常操作,光源一般采用节能灯具照明。
另外,还要根据标准室的专业性质和特殊要求安装专门的照明设备。
4.1.3 标准室的供水与排放:需要供水的标准室,对供排水设施要精心设计和安装。
一般废水可排入城市下水网道或作循环用水;特殊废水必须按规定进行编制:张立审核:朱玉琨日期:2010年10月20日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以免污染环境,确保卫生清洁。
4.1.4 标准室面积:标准室实际使用面积应达到国家计量标准室评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