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诗歌鉴赏试题阅读答案专题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①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①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https://img.taocdn.com/s3/m/119e6f6ceff9aef8951e0616.png)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①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
②无那:无奈。
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
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空中浮云似青如白,或浓或淡,天晴欲雨:柳絮将堕又飞,飘个不停;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用笔工巧,语言典雅。
E. “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
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2.(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1,【答案】1.BD2.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
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
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
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形象、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D项,“天晴欲雨”表达错误,“似青如白”句描绘的是初晴景象;“语言典雅”也不准确,此两句用语直白。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a28f1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8.png)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①,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②,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
平章风月④,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释】①九重城:指京城。
②檄:檄文。
③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
④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⑤弹压:指点。
(1)全词上片忆旧: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都是羽书檄文;下片写今:终日所对的是,所作的都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书法课上,某同学要写上面这首词。
下列三种字体中的哪一种字体,能较好地展现这首词的情感?说说你的建议和理由。
(三幅字帖的书写内容请忽略)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都写到野步所见景色,但其特点不同:第一首诗是春景,第二首诗是的秋景。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拟人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1)生机盎然;萧瑟寒冷(2)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比较阅读能力。
第一首诗描写麦浪、草根、肥水、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等景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阵阵秋风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醉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一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l了红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了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故答案为:⑴生机盎然;萧瑟寒冷;⑵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00496a14791711cc79178a.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_______”、“ ________”、“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解析】【分析】(1)根据夏季景物的特点答题。
“新苔”满地说明是夏天,“绿树”也说明是夏天。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夏季的中午,诗人午睡醒来,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南风把房门吹开,正不停地掀起桌上的书页。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阅读答案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阅读答案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https://img.taocdn.com/s3/m/d30d42f476eeaeaad0f33012.png)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阅读答案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2012年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精华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3分)▲ ▲答案:(1)(3分)梅子、芭蕉、柳花(答对1个给1分)(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
(4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分)答: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分)答:答案: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2.(2分)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c015c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f.png)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诗词鉴赏专项练习1. 诗词赏析,完成问题。
(4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 (2)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 落花杨万里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①黄鹂告许春。
①倩:央求,请某人做某事。
(1)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2)这首诗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抒了怎样的情怀?蕴含有什么哲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岫、飞鸟入林的景象。
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五律的首联是叙事,颔联、颈联是,尾联是。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评析。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从诗人的观察角度来看,前一句是,后一句是。
(4)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3037b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8.png)
第05讲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
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
②桧:一种常绿乔木。
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c215c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e.png)
一、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当时怎样的情景?2.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二、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三、再宿武关【唐】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
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粤,本诗作于迁谪途中;潺湲: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诗中的“乱”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诗人通过最后两句写溪水表现出什么感情?四、宿山寺【唐】贾岛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1.贾岛写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写出了山寺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4分)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五、新柳【宋】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参考答案:一、约客1.雨下等候客人。
2.落寞、失望、焦躁、怅惘。
二、宿建德江1.名词作动词用。
是点全诗意境之“睛”的作用。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江水清澈,府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诗人借旅途在月夜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三、再宿武关1.情景交融,“乱”字既写出了山的错落有致,又烘托出诗人的烦乱心绪。
2.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
社日的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
![社日的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f2b945960590c69fc376d2.png)
社日的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社日的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诗歌赏析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
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
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
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
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
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
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
“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
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
“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
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
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
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精品文档】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明发房溪二首》-word范文模板 (1页)
![【精品文档】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明发房溪二首》-word范文模板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5c7c5d1f0b4c2e3f57276388.png)
【精品文档】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杨万里《明发房溪二首》-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杨万里《明发房溪二首》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
⑴“清”。
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
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
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答案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1d5e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a.png)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这首诗一洗大多数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5.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高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af76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3.png)
高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引言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些高中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题目一:梅花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爱诗的题材之一。
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并回答问题。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这句诗的作者是谁?2.请解释“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话的意思。
3.请简要介绍一下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解析: 1. 这句诗的作者是杨万里。
杨万里是明代文学家,擅长写诗,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
2.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远远地看梅花并不能确定它是否是雪,但是通过它散发出的香气,可以确认它是梅花。
3.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象征意义。
梅花象征着坚强、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也象征着高洁、淡泊、纯朴的品质。
梅花开在寒冷的冬季,给人们以希望和勇气。
题目二:雨巷《雨巷》是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作品,以描写雨巷的幽静和诗人的情感为主题。
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并回答问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1.这句诗的作者是谁?2.请解释“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这句话的意思。
3.请简要介绍一下《雨巷》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答案解析: 1. 这句诗的作者是戴望舒。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主题。
2.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这句话的意思是,每逢佳节的时候,思念家人的心情变得愈发强烈。
虽然身处远方,但通过遥远的思念,可以知道亲人们正在登高欢庆佳节。
3. 《雨巷》这首诗主题是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雨巷的幽静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离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整首诗意境深邃,给人以凄美而深思的感触。
题目三:鹿柴《鹿柴》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名作,以写一个普通的老农在森林中柴草堆旁修竹子为主题。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e92adfd1f34693daef3e79.png)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完成下面小题。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说说“草满花堤水满溪”中“草满”一词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一个“满”字写出了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满”在这里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去装点堤岸一般,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接着写儿童牧牛“花堤”提供了好的环境。
(2)这首诗借儿童牧牛情景,再现了夏日江南田园美景,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分析】(1)“草满花堤水满溪”的意思是“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在这样好的气候条件下,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面和堤齐平,这种情景用“满”字是合适的,常见的;而以“满”字写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原也不足为奇,但“满”在这里作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识地去装点堤岸一般,这就生动有趣了。
(2)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变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动”;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一个“满”字写出了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满”在这里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去装点堤岸一般,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接着写儿童牧牛“花堤”提供了好的环境。
⑵这首诗借儿童牧牛情景,再现了夏日江南田园美景,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点评】⑴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注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析景)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感情)⑵通过抓关键要素来推断诗歌的情感类型,关键要素有:一、抓住诗题;二、抓住关键词句;三、抓住意象特点;四、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卷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卷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93efbf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e.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卷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_______、花堤和________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万重山的围子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挡。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1)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达这个深刻哲理的?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①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②。
【注】①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
②东风:春风。
(1)“雨后霜前着意红”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________的自然属性。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https://img.taocdn.com/s3/m/ec56d12708a1284ac9504364.png)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a118a3ce2f0066f433221b.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cc1d7c650e52ea551898ea.png)
诗歌鉴赏牛刀小试一、诗歌鉴赏,请仔细阅读,细细揣摩,认真作答。
《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
试谈谈你的看法。
(2分)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
请简要赏析。
(3分)《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分)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浣溪沙》宋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
欧阳修常来此游览。
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冰壶洞》(明)胡应麟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2分)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ed841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c.png)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清)李葂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废”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3.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词鉴赏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e2a1c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7.png)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观小儿戏打春牛①杨万里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②绿蓑笠青筋。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儿闻年登③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注]①本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诗人时在常州任上。
打春牛,古代民俗,立春前一日,用五色丝彩杖鞭打土牛,以示迎春和劝农。
②牧童:指泥塑春牛旁牧童形貌的句芒神像。
③年登:诗中指年景有收成的兆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写儿童模仿大人的样子,煞有介事地鞭打春牛,生动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B.三、四句用明丽的色彩描绘“黄牛”“牧童”形象,暗含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
C.九、十句写农人麦穗作帚、稻米盈斗的生活场景,其用意与“丰年留客足鸡豚”类似。
D.本诗以平白之语叙写乡村民俗,较典型地体现了杨万里诗清新自然、饶有谐趣的特点。
16.本诗题为“观小儿戏打春牛”,但只有前四句写到“打春牛”,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新学》中,荀子结合生活经验,列举常见生活事例,连续设喻,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推论,说明了君子具有超越常人才德的原因。
(2)《离骚》中,屈原面对奉迎苟合的污浊现实,虽胸中愁闷郁积,无奈浩叹“____________”,但也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__”,决不媚俗取巧的态度。
(3)“簪”是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长针,作为一种物象,它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16.(6分)示例:这样写没有离题(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人们常用“秀色可餐”来形容风景美好,而诗人却说“餐不得”,结合 相关诗句进行简要的赏析。
参考答案:
1. 对比手法,表达对年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诗人由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 物回春, 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去。 诗人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年华易逝, 寄托了
无限的感慨。 2. 尾联说,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
琼瑶做的杯中来吧。诗人在这里一反“秀色可餐”,却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 把它引到酒杯里, 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 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与“秀色可 餐”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作者对故园春光的喜爱之情。
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 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2.“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 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 优美而有动感。 六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究水平 和研究 能力。 加强教 学常规 建设和
师资队 伍建设 ,进一 步提升 我校英 语教师
的英语 教研、 教学水 平和教 学质量 ,为我
校争创 “三星 ”级高 中而发 挥我组 的力量
。
二 .主要 工作及 活动: .加强理 论学习 ,推进
新课程 改革。
组 织本组 教师学 习《普 通高中 英语课 程标准
20 XX— 019 学年度
第一学 期生物 教研组 工作 计划
指 导思想 以 新一轮 课程改 革为抓 主 要工作 一 、教研 组建设 方面:
、深入学 习课改 理论, 、 以七年 级新教 材为“
手,更 新教育 理念,
积极实 施课改 实践。 切入点 ”,强 化理论
积极推 进教学 学习和 教学实
改革。 践。
杨万里诗歌鉴赏试题阅读答案专题
杨万里诗歌鉴赏试题阅读答案专题 杨万里诗歌鉴赏试题阅读答案专题 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①将:行,流过。 参考译文 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 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人。历任太常丞兼 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他是南 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1.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3. 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4. 比喻。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5. “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第四联是提醒田妇 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
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南溪早春①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请分别指出一、二两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加以赏析。 2.作者写“南溪早春”抒发了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 1.第一联:对比。将春容与病翁进行对比。第二联:借景抒情。借桃红柳 绿的早春景色抒发喜爱之情。 2.①叹老却不服老的情绪。②对家乡的热爱。③关心民生。 四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一
5. 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 该怎么理解?
参考答案:
1. 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 “笠”和“蓑”, 有一股火药味儿, 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 也突出 了农忙抢种的题旨。
2. 示例: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 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 又可暗示分工明确; 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 以“盔 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 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 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 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 融融的画面, 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 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 把送饭 的也拉上差了。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者对光明、洁净、美满未来的懂憬与追求。 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跳”就是“跳动、跳跃”之意。雨点在荷叶上快速跳跃,一方面有力
唤渠④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⑤,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
①抛秧: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 ②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 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 ③胛:肩胛骨。 这里指肩膀。 ④渠: 他, 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⑤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 栽插完毕。
,重探 索,重 实效的 原则, 在总结 上一学
为工作 的重点 。 周集体 备课一 次,定 开课教 学。 课,评 课”之 风,大
年经验 教训的 前提下
时间定 内容, 对下一 力提倡 组内, 校内听 ,出色 地完成 各项任
阶段教 随堂课 务。
学做到 有的放 。
矢,把 握重点 突破难 点
校 内公开 课活动 计划表
日 期周次 星期节 次开课 人员拟 开课内 容
10 月 127 四 王 志忠生
物圈
10 月 137 五 赵 夕珍动
物的行 为
12 月 114 五 赵 夕珍生
态系统 的调节
12 月 2818 四 朱 光祥动 物的生 殖
镇 江新区 大港中 学生物 xx20X 下学 期生物 教研组 20X 年秋 季生物 教研组 化 学生物 教研组 的工作 生 物教研 组工作 计划 下 学期生 物教研 组工作 年 下学期 生物教 研组工
、教研组 活动要 有计划
、有措 施、有 内容, 在实效 上下工 夫,要
认真落 实好组 内的公
、积极开 展听评 课活动
,每位 教师听 课不少 于 20 节,青 年教师 不少于
节, 兴“听
、进一步 制作、 完善教
研组主 页,加 强与兄 弟学校 的交流 。
我 们将继 续本着 团结一 致,勤 沟通, 勤研究
衬托了雨势之急; 另一方面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 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描写得绘声 绘色,生动别致。
2.开始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 看满湖烟水, 闻阵阵幽香, 因而沉醉其中; 忽然急雨袭来, 敲打船篷, 致使诗人午梦惊醒; 诗人醒来眼前却出现了“荷叶跳 珠”、“水银流泻”更加美妙的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
索符合 新课程 理念的 生物教 学自如 化教学
方法和 自主化 学习方 式。
20XX — 019 学 年度 第二学 期高中 英语教
研组 工作计 划
XX —XX 学 年度第 二学期
高中英 语教研 组工作 计划
一 .指导 思想:
本 学期, 我组将 进一步 确立以 人为本 的教育
教学理 论,把 课程改 革作为 教学研 究的中
、加强教 研组凝 聚力,
用,把 先进理 念学习 转变学 生的学 习方式 五年以 下的教 师备详
制学生 作业的 学生一 个公正
量,本 、公平
培养组 内老师 的团结
和教学 实践有 机的结 ,提高 课堂效 益,规 案,提 倡其他 教师备
着切实 的评价
减轻学 生负担 环境。
合作精 神,做 好新教
合起来 ,做到 以学促 范教学 常规管 理,抓 详案。 要求教 师的教 的精神 ,要在 作业批
1. 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 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2. 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
析。
3. 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
4. “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师带教 工作。
研,以 研促教 ,真正 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 案能体 现课改 理念。
改上狠 下工夫 。
实现教
学质量 的全面
提升。
二 、常规 教学方 面:
加 强教研 组建设 。兴教 研之风 ,树教 研氛围
。特别 要把起 始年级 新教材 的教研 活动作
、教研组 要加强 集体备
课 共 同分析 教材
研究教法
探讨 疑难问 题 由备 课组长 牵头每
教研组
工作计 划范文 工作计 划 计划
计划 作计划
20X 年化 学生物 教研组 20X 年化 学生物 教研组 中 学生物 教研组 工作计 第 一学期 生物教 研组工
计划 计划 划 作计划
,加大 教研、 教改力 度,深
化教学 方法和 学习方 式的研 究。正 确处 理改革与 发展、 创新与 质量的 关系, 积极探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①。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其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