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中有成语故事汇总
100个常用的成语故事汇总
100个常用的成语故事汇总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篇一:负荆请罪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
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
他手下的人便以为主人害怕廉颇,非常不解。
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
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像老虎一样相斗,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
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觉得十分惭愧。
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
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篇二: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初中生必收藏,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初中生必收藏,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论语》,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01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初中成语故事大全
初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的使用讲究日积月累,每天坚持学习5个成语,对于写作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的背后故事,帮助大家学习成语,供大家参考精选成语一:出言不逊张郃,原是三国时袁绍手下的一员战将。
一次,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东北)大战。
淳于琼奉袁绍之命督运粮草,屯积于乌巢。
曹操便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郃劝谏袁绍,要他不要小看曹操的兵士,派重兵保住乌巢。
而袁绍的另一名大将郭图却反对张郃的意见,力主先袭击曹操的大本营。
张郃坚决反对。
最后,袁绍还是采用了郭图的方案,只派遣小部队救援淳于琼,用重兵攻打曹军大本营,却未能将其攻破。
曹操却取得了袭击乌巢的成功,烧掉了袁绍的粮草。
于是,袁绍的军心动摇,不战自败。
郭图知道正是自己的计策才导致了这次失败,便恶人先告状,诬陷张郃说:“您打了败仗,而张郃竟然幸灾乐祸,说话也非常傲慢无礼。
”张郃听说后,生怕袁绍迁怒于自己,于是立即投奔曹操。
他告诉曹操:“郭图对袁绍说我幸灾乐祸,出言不逊,我只能来投奔您了。
”曹操说:“你来投奔我,就像韩信投奔刘邦一样正确。
”后来,张郃果然成为曹操手下一名得力的战将,立下了赫赫功成语意思:谦让。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说话傲慢,没有礼貌精选成语二:马首是瞻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
苟偃原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
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
不料景公已经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并不想求和。
苟偃没有办法,只得准备打仗,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晨。
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
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
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定行动的方向。
我奔向那里,大家就跟着奔向那里。
”想不到苟偃的下军将领认为,苟偃这佯指令,大专横了,反感他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好,他马头向西,我偏要向东。
”将领的副手说:“他是我们的头,我听他的。
”于是也率领自己的队伍朝东而去:这样一来,全军顿时混乱起来。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故事是语言中历史悠久,经过长筛选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语言形式,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能够从多个角度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篇一:东施效颦(pín)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
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
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
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
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篇二:不耻下问卫国大夫孔圉(yǔ)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
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都能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
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公。
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
有一次,他问孔子:“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很恰当的。
”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成语“不耻下问”,现在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道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篇三:毛遂(suì)自荐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hán)郸(dān)。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中有成语故事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偃旗息鼓三国时期,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
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
七步成诗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囫囵吞枣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解释】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取长补短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
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管中窥豹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
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典故】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初中生古代成语故事
初中生古代成语故事初中生古代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属于非常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和掌握成语,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中文水平,增加语言的灵活度和表现力。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初中生在学习中会遇到的古代成语故事。
1.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一则古代寓言故事。
相传,有一只狐狸看到一只老虎在森林里吓唬其他动物,于是就模仿老虎的样子来吓唬周围的动物。
由于其他动物不了解真相,就都被狐狸的形象所迷惑,从而惧怕他。
后来,这只狐狸就欺负起其他动物,利用虎的威势来欺压他们。
2. 鸡飞蛋打这个成语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传说一只猪带着一只鸡从一座山上下来,途中看到地上有一块蛋,就问鸡:“这是你的蛋吗?”鸡回答:“不是,这是一只野鸟的蛋。
”于是猪就用力践踏了蛋壳,结果发现里面的鸟已经死了。
鸡看到这个情景,就愤怒地扑向猪,结果打了他一顿。
从此,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小事引起大麻烦。
3.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故事比较有名。
相传一位农夫种了一株莲花,后来一只兔子在附近跑来跑去,被农夫看到以后就想要抓住它。
于是他站在树旁边等待兔子自己跑到他的怀里,结果却一整天都等不到。
不久之后,他看到了一只肥胖的兔子,以为这就是他一直等待的那只,于是兴冲冲地扑了上去,结果发现那只兔子是一只假的,他的等待就变成了一场空。
从此,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等待机会过于消极的人。
4.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一个叫做杞国的国家。
据说,杞国有一位叫做李陵的将军,他非常忧心天空会塌下来。
在他的劝告下,国王下令两边采摘柿子,建造一座大楼屋顶用来支撑天空。
后来,这个国家被赞美者说成“安杞国者忧其天倾”。
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那些胡思乱想、为虚而叹的人们。
5.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的故事比较简单。
相传,有个人饿极了,但是手头没有任何食物,于是他用面粉和水画了一只蛋糕。
他把它放在火堆上烤着,然后把自己胃口搞大,本来饿得慌的他就觉得自己快吃饱了。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完整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完整1、青毡旧物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献之为人宽宏大量。
一天夜晚,他因工作到深夜就睡在书房,恰好那天晚上有几个小偷潜入书房,大肆把书房内值钱的东西都装了起来,当他偷一块旧毡子时,王献之说:“你们把值钱的东西拿走,青毡子留下。
”【释义】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
比喻珍贵之物。
2、将门有将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小儿子田婴任齐国相国十多年,捞取不少家产,小儿子田文向田婴进言:“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田婴觉得儿子有眼光,让他主持家事,接待宾客。
田文后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释义】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3、伏龙凤雏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刘备向司马徽请教指点时局,司马徽向他推荐说,这里有伏龙、凤雏都是识时务的俊杰。
刘备急切问他们的名字,司马徽告诉他伏龙就是南阳的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
刘备于是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后来又得到庞统的辅助。
【释义】伏龙:(卧龙)诸葛孔明。
凤雏:庞士元。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4、功败垂成成语故事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
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5、龙生九种成语故事传说东海龙王生了九个儿子,性格各异,各有所长。
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老二虫睚眦嗜好攻杀,老三嘲风喜欢探险,老四蒲牢喜爱鸣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爱负重,老七狴犴喜好诉讼,老八赑屃好文,老九虫吻好吞。
【解释】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同“龙生九子”。
6、不通世务成语故事从前有个财主有万贯家财,他的儿子不学无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财主不教育他。
艾子提醒他让他受教育,财主不满艾子说他的儿子不通世务。
成语故事初中必备_
成语故事初中必备_有些成语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高,又或者是直接让你猜意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故事初中必备成语,供大家参考精选成语一:按兵不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
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
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
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
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
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
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
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成语意思: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精选成语二:井底之蛙一只青蛙,住一口井里。
它高兴时,在井里跳来跳去,天热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觉得很快活:我是井里的主人,多么逍遥自在!它正在自得其乐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叫它。
它抬起头向井口一看,只见一只大海龟的头几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
只听见大海龟问它:青蛙老弟,你见过大海吗?青蛙说:大海有我的井大吗?海龟老兄,欢迎你下井来作客。
大海龟被它说动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
可是,它左腿还没跨进井去,右腿的膝盖已被井栏绊住了。
中学成语故事大全
中学成语故事中学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以下是中学成语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成语小故事大全100篇
成语小故事大全100篇一、成语的起源与意义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成语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如今已经成为汉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每个成语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既可以作为语言表达的点缀,也可以作为启迪智慧的火花。
二、成语小故事精选1.破釜沉舟相传公元前208年,楚国名将项羽在与秦军的战争中,下令焚烧所有渡河的船只,并破釜毁炊,沉舟断粮,表示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激励士兵奋发向前,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破釜沉舟这句成语即来源于此,意味着坚决表示要与敌人决一死战,没有退路。
2.画龙点睛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擅长绘画,尤其善于画龙。
有一次,他为一座庙宇画了一条龙,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最后,他在龙的额头上点了一笔,使龙栩栩如生。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意味着在关键处加以修饰,使作品更加完美。
3.亡羊补牢战国时期,孟子曾提到一位养羊的人,因为疏忽大意,羊被狼吃了。
养羊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加强对羊的看管,避免再次损失。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意味着在出现问题后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
4.狐假虎威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孟尝君有一名门客叫冯谖,他善于辩论。
有一次,孟尝君派他去薛地收债,冯谖带着债券来到薛地,却将债券烧掉,告诉百姓孟尝君宽恕了他们的债务。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
5.精卫填海传说上古时期,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一只名叫精卫的鸟。
精卫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决定用嘴叼木头和石头填平东海。
精卫填海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意味着勇敢面对困难,不屈不挠。
三、学习成语的方法和建议学习成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阅读经典古籍,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故事。
2.多做成语填空、成语接龙等游戏,加强记忆。
3.结合实际场景,学会运用成语表达。
四、成语在生活中的应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还可以展现个人的文化素养。
中考语文:课本常见成语,典故和传说
中考语文:课本常有成语,典故和传说中考语文:课本常有成语,典故和传说一,《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记》作者:司马迁1,典故:物归原主:出处:《廉颇蔺相如传记》:“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物归原主。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满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满地送还自己。
2,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传记》:“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道歉。
恳求对方的饶恕3,典故:怒气冲天:出处:《廉颇蔺相如传记》:“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含义:指愤慨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生气到极点 4,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传记》:“卒相与欢,为存亡之交。
”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情。
比喻能够誓同存亡的朋友二,《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成语:车水马龙:出处:《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车水马龙。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好多。
现形容来的人好多,特别喧闹。
三,《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1,典故:别有用心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别有用心不在酒,在意山川之间也。
”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饮酒,而在于赏识山里的景色。
后用来表示本义不在此而在其他方面。
2,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四,《后赤壁赋》苏轼:“山高月小,实情大白。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实情完整显现出来。
五,《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1,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宠儿也”含义:天所喜爱的人2,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3,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初中生必读成语故事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中有成语故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偃旗息鼓三国时期,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
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
七步成诗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囫囵吞枣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解释】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取长补短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
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管中窥豹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
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典故】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中小学必须了解的100个成语故事
中小学必须了解的100个成语故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100个成语故事打印版
100个成语故事,收藏起来讲给孩子听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做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如下:1、功败垂成成语故事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
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2、铜盘重肉成语故事北齐时期,杨愔,字遵彦,小时候特别懂得礼节,他家旁边有一个水果树,别的小孩争相去偷采水果,只有他不去。
他的父亲向人夸奖他,同时在家庭院落中特修一间房子让他住,同时用铜盘装丰盛的食物给他,并告诫其他孩子要向他学习。
【释义】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
引申指特殊恩宠。
3、分我杯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
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释义】羹:肉汁。
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
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4、志在四方成语故事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5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
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送了3天行程,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
但孔穿只对他们作了个揖便上路了。
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
孔穿却不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
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四海为家,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学生不住点头称是,对老师更加敬重。
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
【解释】:四方:天下。
立志于天下。
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5、文灿拒间成语故事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周文灿。
在父母和师长的教导下,从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
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友爱笃甚。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中华成语故事100个第一章:四字成语故事⒈衣冠禽兽:《诗经·小雅·鹤鸣》中的一句诗,意指身穿华丽衣冠的人还表现出禽兽的行为。
比喻外表光鲜但内心卑鄙。
⒉掌上明珠:源自《孟子·滕文公上》中的故事,比喻把女儿视为心爱的宝贝。
⒊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赵策一》中的典故,比喻思路敏捷的人预先想好了多种逃避困境的办法。
⒋画蛇添足: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的故事。
比喻做多余无益的事情。
⒌纸上谈兵:指只在纸面上、口头上谈论问题,没有实际行动,缺乏实践基础。
第二章:三字成语故事⒈春风化雨:比喻有温暖和教育作用的好言语。
⒉瓜田李下:比喻在别人犯罪的现场或附近活动,容易受到怀疑。
⒊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威势来压迫人。
⒋守株待兔:比喻不劳而获,只想靠机会而不愿自己去创造条件。
⒌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浪费口舌。
第三章:两字成语故事⒈春暖花开:形容春天天气温暖,百花盛开。
⒉花好月圆:形容夜晚的月亮又圆又亮,景色十分美好。
⒊鸟语花香:指春天的美好景色,形容环境优美,气氛宜人。
⒋月下老人:民间传说中主管姻缘的神仙,在月亮下指引人们的婚姻。
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愚昧无知的人不能了解高尚人物的抱负和追求。
第四章:常用的动物成语故事⒈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眼界狭小的人。
⒉黔驴技穷:比喻做事能力差,达不到要求,无法再进一步发展。
⒊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的人为了逃避灭顶之灾而不顾一切行动。
⒋豺狼当道:比喻社会上充斥着凶险而残暴的人,形势险恶。
⒌画龙点睛:比喻在文艺作品中用简练的笔法处理好关键的部分。
第五章:有关人物的成语故事⒈曾参杀母:古代史书《史记》中记载了曾参杀母的故事,表达了对忠孝的尊重和推崇。
⒉相柳眉梢愁杀人: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形容女子柳眉弯曲的样子愁苦可怜。
⒊文治武功:指在国家管理方面,既有善于教化人民的文化治理,又有能够让国家安稳的军事力量。
初中学生必知的成语典故(100篇)
成语典故2刘备被曹操战败丧失地盘,投靠刘表。
一天表请备喝酒聊天,备不胜酒力想起身如厕吐酒,起身时摸了下自己大腿,发现肉猛长起来,不禁落泪。
(髀肉复生,惊肉生髀,髀里肉生)4郑国人被装珍珠的漂亮盒子迷住了,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下,却将珍珠还给了楚人。
(买椟还珠)6孔子的学生颜回家境贫寒,但不去求官做,孔子说:颜回吃的是一竹篓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屋子里,但十分乐观。
(箪食瓢饮)7从前有个商人过河去卖货,中途河中遇险获救,答应给一百两白银,反悔了只给了十两。
第二次遇险,给三百两都没人救了,结果淹死了。
(贾人渡河)8范仲淹出身贫寒,在应天府书院读书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他把粥分成若干块,把咸菜切成碎末,当作一天的饭食。
(划粥割齑,断齑割粥,断齑画粥)9安史之乱时,张巡、张远镇守睢阳,被叛军围困,饥饿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于是张巡下令用网捕麻雀,掘洞捉老鼠,一切能填进肚子的东西都充饥用。
(罗雀掘鼠)10晋朝时,刘隗奸邪作恶,危害国家,但想把他铲除很难。
就如同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烧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
(城狐社鼠)11北齐时,邺城有个人,熟读四书五经。
一天他去集市上买驴,要写个交易凭证,结果写了密密麻麻三页的字,竟然连一个驴字都没有.(博士买驴,三纸无驴)12梁鸿读书时人很贫穷,但他性情孤傲,不趋炎附势,一日三餐也和其他人分开做。
一天同窗请他用自己的热炊具煮饭,梁鸿不领情,在自己的冷灶上升起火来煮饭。
(不因人热)13姜太公前妻马氏欲与其复婚,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
(覆水难收)14周公待人接物,谦恭下士,为了怕怠慢客人,有时候洗一次头,三次握着散开的头发去见客;吃一顿饭,也往往三次吐出含在嘴里的食物去接待客人。
(握发吐哺三吐三握)15秦将邯郸围困,魏惧秦不敢出兵救赵。
情急之下,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如姬手窃得兵符,夺取兵权完成了救赵的使命,也巩固了魏的地位。
中学生成语故事大全
中学生成语故事大全中学生成语故事大全中国成语中有许多典故,通过故事来理解成语的意义更容易学会成语。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阿斗太子意思是: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
指懦弱无能的人。
阿匼取容意思是:阿匼:一味迎合的样子。
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
扼臂啮指战国时期,曾子一个人他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曾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客人急着要回去。
曾母就使劲扼住自己的手臂直到疼痛难忍为止,曾子立即感到手臂痛,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母亲告诉他有客人在找他意思是:扼:用力掐;啮:咬。
掐胳膊,咬手指。
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二竖为灾意思是:竖:小子;二竖:指病魔。
比喻疾病缠身。
二桃三士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意思是:士:武士。
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
比喻借刀杀人。
二五耦晋献公时期,晋国内部矛盾很尖锐,斗争很激烈。
晋献公的妾骊姬勾结献公所宠幸的梁五和东关憵五,替自己的儿子夺取君位。
当时人称之为“二五耦”意思是: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
比喻狼狈为奸。
二者必居其一意思是:居:占。
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东家之丘意思是: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
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
[[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彘肩斗酒意思是: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偃旗息鼓三国时期,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
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
七步成诗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囫囵吞枣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解释】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取长补短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
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管中窥豹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
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典故】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出处】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庄子·齐物论》【解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呕心沥血唐朝诗人李贺不愿暴露他的皇室远亲身分,只身参加科举做了小官。
他在诗歌上却花费了全部的精力与心血,他经常命书童背一个袋子装他路上偶得的诗句,他的“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堪称他治学的写照,他母亲认为他是在吐心。
【典故】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唐·韩愈《归彭城》诗【释义】呕:吐;沥:一滴一滴。
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三省吾身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
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生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典故】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锲而不舍战国末期赵国哲学家荀况在《劝学》中讲到:学习同镂金石一样,刻一下就停下手来,烂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可以把它们刻穿,所以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有成效。
【典故】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释义】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侃侃而谈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大力提倡“仁政”,并认为仁必须要以礼为规范,因此他日常的一举一动都力求按周礼去做,在家说话温和恭顺,与下大夫谈话时无所顾忌,侃侃而谈,而上大夫或国君谈话时和颜悦色,十分谦逊,严格按周礼行事。
【典故】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论语·乡党》【释义】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诲人不倦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出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尔虞我诈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出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解释】尔:你;虞、诈:欺骗。
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面面相觑miàn miàn xiāng qù【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兵攻打徐州,吕布趁机攻占曹操的兖州和濮阳,曹操挥师保家,与吕布在濮阳城外大战,曹操听取于禁建议,攻占吕布的西寨,吕布率援军赶到,曹军人困马乏,面面相觑,幸亏典韦英勇奋战,夏侯率军解围。
【出处】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明·张岱《海志》【释义】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â【成语故事】唐朝诗人李贺不愿暴露他的皇室远亲身分,只身参加科举做了小官。
他在诗歌上却花费了全部的精力与心血,他经常命书童背一个袋子装他路上偶得的诗句,他的“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堪称他治学的写照,他母亲认为他是在吐心。
【典故】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唐·韩愈《归彭城》诗【释义】呕:吐;沥:一滴一滴。
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不懂装懂bù dǒng zhuāng dǒng【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用计气死魏国大将曹真,魏国大将司马懿奉命统领大军向祁山开来,诸葛亮派兵布好八卦阵,司马懿不懂破阵之法,硬着头皮派张虎、戴陵攻阵,全部被俘。
蜀将关兴与姜维三面夹击,司马懿大败而归。
【典故】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
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
王朔《我是你爸爸》【释义】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世外桃源shì wài táo yuán【成语故事】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加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遍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成语故事】北宋初年,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而且十分爱护老百姓。
他任宣州太守时用自家的米救活上千的灾民。
他发现价值连城的宝物,立即上交给宋太宗,受到宋太宗的嘉奖。
宋太宗安排他去外地任职时告诫他做事小心翼翼,但不能过分。
【典故】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诗经·大雅·大明》【释义】翼翼:严肃谨慎。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敝帚自珍bì zhǒu zì zhēn【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汉军进兵神速,与公孙述进行了殊死搏斗才攻占成都,吴汉下令屠城。
刘秀指责他,说老百姓家里有破扫帚也价值千金,不能掠夺他们的财产失去民心。
【出处】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
宋·陆游《秋思》【解释】敝:破的,坏的;珍:爱惜。
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振聋发聩zhân lïng fā kuì【成语故事】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
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以达到发聋振聩的目的。
【出处】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释义】聩:耳聋。
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奔走相告bēn zǒu xiāng gào【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楚等11国派出高级官员到虢国会盟,楚使熊虔的仪仗非常气派,远远超出了当时出巡的标准,天子出巡才有“虎贲”百人,而最低的士人出巡只有“陪乘”一人,任务是“告奔走”。
楚使的行为引起了其他国家使臣的反感。
【典故】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国语·鲁语下》【释义】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成语故事】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百姓流离失所,禹奉命带人打猎把兽肉分给百姓吃,又带领大家疏通沟渠江河,把大水引入海中。
还教导人们播种庄稼,让人们按需要交换物资,使天下太平。
禹对舜帝说:“予思日孜孜。
”【出处】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君陈》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后汉书·鲁丕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成语故事】五代时期,周太祖郭威即位不久,后汉的河东节度使刘旻率军攻打晋州。
周太祖派常胜将军王峻前去救援,王峻到达陕州后驻军休息。
太祖派翟守素前去催征。
王峻解释为了避免与来势汹汹、锐不可当的刘旻军队正面冲突而损兵折将,刘旻见势不妙就撤军。
【典故】其锋不可当。
《后汉书·吴汉传》【释义】锐:锐气;当: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