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 预防犯罪(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 预防犯罪(教学课件)

➢ 对比行为一和二,分析犯罪 行为有何特点?
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关于“酒后驾车”的判定: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20mg/100ml、但<80mg/100mL的驾驶行 为,称为酒驾,违反《道路交通安全 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 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 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 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一、违法无小事
4.什么是刑罚?(含义)
人民法院
笔记区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 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5.刑罚的种类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刑罚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刑法的含义及其类型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 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 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让未成年人远离“帮信罪” 电信网络诈骗“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需 要“工具人”为诈骗分子提供金融支付工具、供 卡转移案款、提供通信技术支持等不同类型的需 求。 近期,诈骗分子瞄准中老年、未成年等群体, 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其成为电诈“工具人”。 近日,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 未成年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16岁的小张、小李在他人安排下,于昆明市 五华区某地取得一张银行卡,后持卡前往一商场 的黄金店铺,用卡内39.7万元涉诈资金购得黄金 金条近800克,通过接力传递的方式交由他人进 行转移。目前,小张、小李因涉嫌掩饰、隐瞒犯 罪所得罪被提起公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上述案例给我们带来哪 些启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精品课件(共44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精品课件(共44张PPT)

学校 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 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社会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了解罪与罚
本课小结 刑法的作用与内容 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主刑 刑罚 刑罚处罚性 附加刑
预防 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加强自我 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 防范 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 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非 法 拘 禁 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 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 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 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刑法》修正案:将侮辱国歌行为写入刑法,规 定在公共场所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0 2
加强自我防范
法治进校园,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 漫画赏析 启迪感悟 4、我们应该如何远离犯罪? 1、请你为这则漫画你定一个 恰当的标题。
防微杜渐; 勿以恶小而为之,等。
2、漫画中的孩子从第一次撒 谎到第一次杀人,这一系列 警示:①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转变给我们哪些警示?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④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 于未然。
随堂检测
1.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①上七年级的小丽认为抽烟很潇洒,于是开始抽烟 ②小恒放学后经常堵住低年级的同学索要钱物 ③小聪经常到迪厅去K歌,为了唱歌跳舞时更带劲,就 吃“摇头丸” ④小新放学后经常到牌桌上赌博 B.②③④ A.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质课件(含视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质课件(含视频)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提 示: 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 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活动一: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
行为一: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 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是前二者的必然后果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 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 属于犯罪行为。
行为
后果
触犯法律 违法类型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 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 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 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 财产。
行为二: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
了刑(法1→)属试于对犯比罪分行析为上述行为。
提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 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 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 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 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

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精品ppt课件

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精品ppt课件

1、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2、陈某从“品学兼优”逐渐到陷入犯罪的 深渊,这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监狱
严重不良行为
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 多次拦路抢劫
经常偷窃财物
不良行为 偷东西、打骂同学
旷课
不良行为与交犯损友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 患于未然。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感谢观看
【知识拓展】 不良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法所称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 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 (一)吸烟、饮酒; (二)多次旷课、逃学; (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四)沉迷网络; (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 施不良行为的团伙;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 活动; (八)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 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 (九)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本课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特征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加强自我防范
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行止有耻 止于至善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预防犯罪》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预防犯罪》

➢ 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搜集到的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
➢ 针对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在下表中。
不良行为
产生原因
整改措施
课堂小结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预防犯罪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课堂练习
1.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 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 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 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 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小偷小摸的行状元为成才路 和入室盗窃的行为。小偷小摸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入室盗窃属于犯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探究与分享
在我国,广大人民警察处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 会稳定第一线,时常面临各种危险。社会生活中, 有的人法治意识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责众”心理, 他们采用威胁恐吓、拳打脚踢,甚至驾车冲撞等方 式侵袭民警,严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严重挑战国 家法律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五
运用你的经验
➢ 我国刑法对四百 多种犯罪行为分 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 质和应该承担的 法律责任。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 内物品构成盗窃罪,应受 到刑罚处罚。
(2)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 架他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构成非法拘禁罪,应受刑罚 处罚。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质教学课件

D

7.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严重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
B.刑事违法性
D.重大责任性
8.下面关于犯罪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犯罪是违反民法总则的行为
C. 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
A)
B. 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D.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有的同学认为,上面漫画中的行为都是一些小事,没什么大
不了的,你怎么看?假如让你参与,你会怎么办?

生活在法治社会,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
,依法自律,做一个
自觉守法的人,我们
要从小事做起,避免
沾染不良习气,自觉
遵纪守法,防范于未
然。
巩固训练
1.如图《温水煮“青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驱逐
财产
出境
适用于犯
附加刑既能独立适用,也能附加适
罪的外籍
用。

注意:拘役、罚金属于刑罚,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主刑只能独立适用,即一个犯罪人只
能判决一个主刑。
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特别提示
1.区分“拘役”与“拘留”
拘役是刑事处罚,适用于犯罪分子,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拘留不属于刑罚,拘留分为三种。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

D
A.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B.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C.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D. 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课件(36张PPT)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课件(36张PPT)

二 加强自我防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思 考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 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 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
思考:
为何制定本法?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 不良行为的矫治做了明确规定,给我们 划清是非的界限 ,标示了生活中的 “雷区”。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 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 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 容 法 律 后 果 主刑
五 管制、拘役、 种 有期徒刑、无 期徒刑、死刑
主刑只 能单独 使用 附加刑可 以同时使 用
附加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罚金、剥夺 四种 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探究与分享: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 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 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 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 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 起老师、父母。后来便放纵自 己,曾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 受到学校纪律的处分。他非担 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变本加厉, 在社会上偷窃财产、参与赌博, 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 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 戏,他跟另外两个“朋友”竟 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就 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 刑。
知识链接
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 伤害的
违反
治安管理 处罚法
属于
一般违法 行为
行为二:殴 打他人, 导致其重伤 甚至死亡的
触犯了?
刑 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2预防犯罪(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2预防犯罪(共19张PPT)
我远们离应违该法(A犯)罪②杜绝不良行为,禁入生活中
的“雷区”③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④多看一些暴力、
凶杀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三种。
另外,还有一种对外国人适用的既是主刑又可以是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 附加适用的驱除出境。
主刑和附加刑的关系在于:每名被告人最终被判处的刑罚中主刑只能有一种(即五 选一),而附加刑可以有多个,比如判处死刑,可以附加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等;一个被告人若被判处刑罚一定有主刑,而未必同时被判处附加刑。
2、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 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 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 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也就是指触犯了法律。
3、犯罪的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 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 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 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
惩治犯罪
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 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 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精品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精品教学课件

4.无业青年李某,手持三棱刮刀,抢夺多名中小学生 的财物并殴打拒交财物的学生。受害学生拨打“110” 报警,李某被逮捕。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
B 下列对李某违法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从违法性质看,李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从本质特征看,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从违反法律看,李某的行为违反的是刑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2 预防犯罪
1.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远 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2.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 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3.法治观念:
4.健全人格: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 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自主学习
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主要内容、种类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01
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盗窃罪
非法拘禁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你知道以上三幅图中 的分别犯了什么罪吗? 违反了哪部法律?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 P52
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 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危害不大 情节轻微
危害大 情节严重
违法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触犯了刑法
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 行政制裁
受刑罚处罚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 、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2)犯罪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课件(共48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课件(共48张PPT)

盗窃罪
(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
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
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
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
活中的“雷区”。
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你身边有这样的未成年人吗?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你身边有这样的未成年人吗?……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个人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 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 方面 能谨慎交友等
家庭方面 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学校方面 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
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
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 习气,自觉遵守法律,防患于未然。
5.2 课堂小结
一次犯罪,影响终生。
刑法的作用
预 防 犯 罪
法 了解罪 犯罪含义、★基本特征 网 与罚 恢 刑罚的含义 刑罚的分类(主刑、附加刑) 恢
加强自 我防范
剖析我们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共同 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学校: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增强他 们的法律意识…… 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及时 家庭: 纠正其不良行为,发现未成年人实施 上述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 社会: 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 自觉守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课件(共64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课件(共64张PPT)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 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 要他人财物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 制品、读物等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 不适宜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等场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 行为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 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三个 刑事违法性 基本特征
(犯罪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必然结果)
探究与分享 判断下列行为中哪些是犯罪行为?并说出 你的依据。 频发垃圾短信骚扰同学 过马路闯红灯 给教室内的饮水机投毒 在校门口的胡同里持刀抢劫 捡到价值高昂的财物后非法占有,拒不 交出 课间互相打闹导致同学受伤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吸食、注射毒品;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
怎么区别“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 第一,“量”的区别,严重不良行为即次数 多、屡教不改,程度较严重;
第二,“质”的区别,“不良行为”主要是
社会公德,“严重不良行为”则是社会危害
问题了,即违法行为。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课时《预防犯罪》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课时《预防犯罪》教学课件(共30张PPT)

(2)为解决资料反映的社会问题,同学们查阅了相关法律,围绕“是否应 该降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展开了辩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支持降低刑责年龄,理由:凡是触犯刑法的,不论年龄大小都必须承 担刑事责任;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违法必究。
不支持,理由: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还不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强, 应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如果小小年纪接受刑罚处罚,会影响到他未来 的健康成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知识点2 加强自我防范 7.以下对犯罪年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就会承担刑事责任 ②已满14周岁的人犯罪就会担 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18周岁的人犯罪才会担负刑事责任 ④已满14周岁的人 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放火投毒等严重罪行的,才会承担相应刑事 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不良诱惑的危害、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自觉遵纪守法等 内容。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出 版物”等,然后对照选项,对材料分析后得知:违法犯罪的诱因是沉迷网络 游戏与色情网站信息等,这是一种不良行为,也是一种不良诱惑。因此①② ④正确。上网有弊有利,不一定导致犯罪,因此③要排除。在解答本题时, 也可采用排除法,直接排除③。该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应训练 2.某中学生因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造成严重后果,受到 刑罚处罚。据此判断该中学生( B ) ①已年满16周岁 ②触犯了刑法,其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③没有自觉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④缺乏法治观念和意识,没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列属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C ) ①吸食、注射毒品 ②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③偷窃,故意损毁财物 ④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课件(共18张ppt)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课件(共18张ppt)
预防犯罪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盗窃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非法拘禁罪
了解罪与罚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 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 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 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 (2)特征:3个特征
驱逐出境
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受贿 案,对被告人万庆良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 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上述判决 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D.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解析: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是主刑;罚 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是附加刑,故B符合 题意;ACD与题意不符。
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 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 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反了刑法。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 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 刑罚处罚的。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 成要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王某在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后,对杜某实 施殴打致其轻微伤,并乘机开走其出租车。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精品教学课件

学习任务四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不良 行为
严重不 良行为
违法
犯罪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刑事违法行 为(犯罪行为),只有一步之遥,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 发展成为犯罪,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防患于未然。
学习任务四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 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了解罪与罚
1.刑罚的内容及作用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加强自我 防范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2.杜绝不良行为 3.自觉遵纪守法
当堂训练
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依法维权。下列对维权
途径理解正确的是( B )
A.寻求法律服务所的帮助是我们维护权益的最后屏障 B.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危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C.刑事诉讼是惩罚犯罪分子的活动,俗称“民告官” D.可寻求国家法律救济,必要时可向人民检察院起诉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 法,属于犯罪行为。
试对比分析行为一、二有何区别?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 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 反了刑法。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优质教学课件

分层训练 能力培优
(2)假如你是审理该案的法官,审判结束后,请你谈谈该案对青少年的 警示。(4分) ①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 的人。②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 于未然。③理智选择,谨慎交友。④远离赌博,正确使用网络。(每点2 分,答到任意2点即可,其他结合材料言之有理亦可,共4分)
课内提升
例题解析
【素养解读】本题通过实际案例考查有关犯罪与刑罚的知识点,体现 “法治观念”核心素养。 【解题指南】题干材料中,黄某所受到的处罚是刑事处罚,说明他的行 为是犯罪。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 罚的行为。黄某被判刑承担的是刑事责任,①错误;②③④正确且符合 题意。故选D。
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素养 ◎法治观念: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 目标 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02
目标导航
课时导学
课内提升
分层训练
课时导学
课时要点
1.刑法的作用与内容。 2.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3.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课时导学
知识探究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及其内容分别是什么? (1)作用:刑法是惩治 犯罪 、保护国家和 人民利益 的有力武 器。 (2)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 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 处什么样的 刑罚 。
1.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 最凶险 的陷阱。 (2)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 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课时导学
知识探究
2.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 美好生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 ___犯__罪_____。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 不良行为 。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 法治 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质教学课件
课堂导入
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最 低刑事责任年龄附条件降低至12岁。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5.2预防犯罪
P52
自主学习: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P52-57,时间3分钟。
1.刑法的含义/内容、作用?P52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后果(必背)P53、54 3.刑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P55 4.如何预防犯罪?(必背:侧重于刑事违法行为)
同学们,下课啦!
思考一: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
交友不慎
2
不良行为
3
严重不良行为
4
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拓展空间
不良行为 产生原因
整改措施
旷课、夜不 归宿
打架斗殴
敲诈、勒索
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 约束力差;抵触家长、 老师...
家庭教育失当;个人不 良嗜好、太讲哥们儿义 气、容易冲动... 存在不劳而获思想
2、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严重不良行为的
是( A )
①吸食、注射毒品
②逃课、旷课
③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
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
主 刑 (只能独立使用,不能并用)
管制:是对犯罪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 造的刑罚方法。判处管制的最烦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 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预防犯罪》-(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预防犯罪》-(共20张PPT)

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案例分析
小强同学爸妈经常出去工作很少在家陪他,因为聊天的朋友 很少,他就通过去网吧打游戏消遣,后来认识了几位所谓的 好朋友,因为游戏装备的事缺钱,于是跟另外两个“朋友” 竟拦路抢劫,在一次打劫中用小刀把对方刺致重伤,最终法 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定小强因抢劫罪、故意 伤人罪处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人民币三万元。
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34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 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 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 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犯罪的含义?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如何预防犯罪,做守法公民?
有的同学认为,上面漫画中的行为都是一些小事, 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怎么看?假如让你参与,你会怎 么办?
(2)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
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 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 守法,防范于未然。
课堂总结
预防犯罪
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非法拘禁罪
一、了解罪与罚 刑法的作用、内容 2.筛选性原则。所谓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
去写。如2006年全国高考卷I,命题人给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模仿老鹰抓羊的乌鸦有不同的认识,写作该材料作文,就有三个立意角度:一是要正确认知自己 ,不要盲目模仿(从牧羊人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二是要大胆追求,勇于超越自我(从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三是既要正确认知自己,又要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综 合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那么,选取哪个角度去构思作文,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哪个角度占有的材料丰富,能够将问题分析深透,或哪个角度较新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课件(共31张PPT)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刑罚的含义
法律后果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 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 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 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 种类
主刑 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主刑只能 单独使用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附加刑 可以同
没收财产
时使用
驱逐出境
2 加强自我防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 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 么?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我国刑法对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 有明确的规定,哪些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 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④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一受
⑤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⑥ 多次偷窃; ⑦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⑧ 吸食、注射毒品;
般法 违律 法制 行裁 为
⑨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点拨
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 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了解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罪与罚 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预 防
刑罚的含义、类型(主刑、附加刑)
犯 罪 加强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自我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

注意:拘役、罚金属于刑罚,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02 加强自我防范
十二周岁未成年人致人重伤重残将被追刑责
结合教材,谈谈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探究与分享:
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
罪被判刑。
同学们分析一下,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1
2
3
4
5交Leabharlann 友无心学习、 偷东西、旷课
打骂同学
偷窃财物 拦路抢劫
需要我们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汶川大地震发生,读初三的雷楚年冒死连救7人,入选“感动中国” 人物,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未成年人犯罪
不良 行为
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
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
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
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
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


/
k
e
j
i
a
n
/
d
i
l
i
/
历 史 课 件 : / k e j i a n / l i s h i /
主刑
刑罚
附加刑

拘 有期 无期 死

剥夺 没收 驱逐
政治

役 徒刑 徒刑 刑

财产 出境 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解读
三、什么是刑罚?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 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知识解读 四、刑罚的种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 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这三则事例说明了什么?
这三则事例说明了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 法,构成了犯罪。
那么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呢?
新课讲解
1 了解罪与罚
一、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 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探究与分享
抢劫罪&盗窃罪
探究与分享
交通肇事罪
【警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制宣传
关键点拨
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
『提示』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
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知识解读 二、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 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特征:3个特征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探究与分享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 般违法行为。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2)上述图片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探究与分享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 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 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 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 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 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 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单元 · 第五课
第二框 预防犯罪
新课导入
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探究与分享
我国刑法第265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 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探究与分享
王某在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后,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 并乘机开走其出租车。
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提示』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上述图片属于非法拘禁罪
探究与分享
我国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 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 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 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 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堂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什么是犯罪? 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 杜绝不良议一议
说说校园内有哪些不良行为,为改正这些不良行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课后作业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新课讲解
2 加强自我防范
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 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 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 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 犯罪行为。
『提示』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 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 是违反了刑法。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探究与分享
【警示】青少年易触犯的五种罪名及案例 寻衅滋事罪
探究与分享
聚众斗殴罪
探究与分享
故意伤害罪
魏某(男,15岁)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随后 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王大哥成了魏某崇 拜的偶像。2013年5月13日,王大哥对魏某说:“有一个小子总和我过不去, 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经不起王大哥的蛊 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某手拿木棒,朝那个人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重 伤。魏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