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化学与检测
11 生物化学实验--核酸的定性分析
核酸的定性分析【目的】1 .掌握测定核酸的组成从而定性分析 DNA 或 RNA 的方法。
2 .熟悉测定核酸的组成从而定性分析 DNA 或 RNA 的原理。
【原理】RNA 和 DNA 均可被硫酸水解生成含氮碱(嘌呤碱与嘧啶碱)、戊糖( RNA 中的核糖与 DNA 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
水解产物可用下列方法鉴定。
1 .嘌呤碱的鉴定原理嘌呤碱在弱碱性环境中能与硝酸银作用形成嘌呤银化合物。
初为乳白色,稍放久为浅灰褐色絮状物。
2 .核糖的鉴定原理核糖经浓盐酸或浓硫酸作用,脱水生成糠醛,后者能与 3 , 5- 二羟甲苯缩合形成鲜绿色化合物。
该反应需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
3 .脱氧核糖的鉴定原理脱氧核糖在浓酸中脱水生成ω- 羟基γ- 酮基戊醛,后者与二苯胺作用生成蓝色化合物。
4 .磷酸的鉴定原理定磷试剂中的钼酸铵在酸性环境中以钼酸形式与样品中的磷酸反应生成磷钼酸。
后者在还原剂氨基萘酚磺酸作用下形成蓝色的钼蓝。
【器材】1 .试管与滴管2 . PH 试纸3 .沸水浴4 .带有长玻璃管的胶塞【试剂】1 . 5% 硫酸2 . 5% 硝酸银溶液3 .浓氨水4 . 3,5- 二羟甲苯试剂取FeCl 3 ·6H 2 O 1.0g 溶于 6ml 水中,加浓盐酸 100ml ,混匀,此为 A 液。
另配制 6%3,5- 二羟甲苯乙醇溶液为 B 液。
临用时用 A 液 100ml 加 B 液3.5ml 混合即可。
5 .二苯胺试剂取二苯胺 1.0g 溶于 100ml 冰乙酸中,加浓硫酸 2.75ml 。
此二苯胺试剂遇光易变绿色,故临用前配制,贮于棕色瓶中,置冰箱保存。
6 .钼酸试剂取钼酸铵 2.5g 溶于 20ml 水中,加浓硫酸(A·R ) 8.5ml, 冷却后再加水至100ml ,放冷处可保存 4 周左右。
7 .氨基萘酚磺酸溶液取 15% 亚硫酸氢钠溶液 195ml 与 20% 亚硫酸钠溶液 5ml 混合,加氨基萘酚磺酸 0.5g ,在热水浴中搅拌使固体溶解(如不全溶,可滴加 20% 亚硫酸钠数滴,至多不超过 1ml 即可)。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应用核酸是一类含有大量核苷酸单元的生物大分子,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分为两类:脱氧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下面我将介绍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一、核酸的理化性质:1. 化学成分:核酸由核苷酸单元组成,单个核苷酸由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基团组成。
2. 结构:DNA是由两条互补的链以双螺旋结构排列而成,RNA是以单链形式存在。
DNA的碱基对是按照互补规则特异性配对的,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有两个氢键相连,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有三个氢键相连,保持了DNA分子的稳定性。
3. 酸碱性:核酸是一种多酸性物质,可与碱性染料结合。
通过电泳技术可将核酸分离,由于核酸是多酸性的,具有负电荷,在电场中可被迁移,从而实现其分离和纯化。
4. 稳定性:由于DNA中的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在适宜条件下长期储存。
二、核酸的应用:1. 遗传学研究:核酸是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遗传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DNA或RNA的序列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生物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并研究基因与功能的关系。
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使用DNA测序技术对人类整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从而为深入研究人类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2. 诊断医学:核酸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可以在体液或组织中检测到微量的病原体DNA或RNA,从而实现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和诊断。
例如,在新冠疫情中,核酸检测成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 基因工程:核酸在基因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通过将外源DNA或RNA导入细胞中,可以实现基因的插入、删除或替换,从而实现基因改造或修复。
这种技术在生物技术、农业、医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基因治疗等。
4. 疾病治疗:核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课件—22 核酸的定量测定-定糖法
核酸的定量测定—— 定糖法(地衣酚法)
实验类型: 验证性 教学时数:3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测定RNA含量的定糖法(地 衣酚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核糖核酸与浓盐酸共热时,即发生降解, 形成的核糖继而转变成糖醛,后者与3,5-二羟 基甲苯(地衣酚)反应呈鲜绿色,该反应需用 三氯化铁或氯化铜作催化剂,反应产物在 670nm处有最大吸收,RNA浓度在20~200 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RNA的浓度成正比关 系。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地衣酚法只能测定RNA中与嘌呤连接的核 糖,不同来源的RNA所含嘌呤与嘧啶的比例各 不相同,因此,用所测得的核糖量来换算各种 RNA的含量存在误差。最好用被测样品相同来 源的纯化RNA作RNA-核糖标准曲线,然后从 曲线求得被测样品的RNA含量。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试管及管架 、水浴锅 、移液管、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2、试剂:RNA标准溶液,RNA样品溶液, 0.1%地衣酚试剂。
时的取样毫升数,求得有机磷的质量浓度(μg/mL)。 按下式计算样品中核酸的质量分数:
CV × 11 W = m × 100%
W:核酸的质量分数(%); C:有机磷的质量浓度(μg/mL); V:样品总体积(mL); 11:因核酸中含磷量为9%左右,1μg磷相当于11μg核酸; M:样品质量(μ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00%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3、无机磷的测定 吸取样液(2mg/mL)1.0mL,置于
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吸取 3.0mL置试管中,加定磷试剂3.0mL,45℃水 浴中保温10min,测A660nm。
4.3 核酸(同步检测)(附答案)—人教版(2019)化学高二下学期选择性必修3
4.3 核酸(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核酸由核苷酸组成。
核苷酸的单体由五碳糖、磷酸基和含氮碱基构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和核酸均是高分子化合物B.NaClO溶液用作消毒剂,是因为NaClO能使病毒蛋白变性C.蛋白质中含C、H、O、N等元素D.五碳糖(C5H10O5)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2.在双链DNA分子结构中,下列碱基配对正确的是()A.A—TB.A—GC.T—GD.T—C3.核酸检测为确认病毒感染提供了关键的支持性证据。
某核糖核酸(RNA)的结构片段示意图如下,它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完全水解生成戊糖、碱基和某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酸也可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B.酶是有机化合物,催化活性与温度有关C.该核酸水解生成的碱基中含有氮元素D.该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酸是H3PO34.如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基本单位是核糖核酸,人体内共有4种B.该基本单位只含有C、H、O、P四种元素C.在某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中都找不到这种物质D.该基本单位形成的大分子物质彻底水解产物共6种5.对某个DNA分子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54%,又知该DNA 的一条链(A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则与A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A.26%B.24%C.18%D.11%6.因为核酸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是病毒的“身份证”,所以新冠肺炎患者的确诊需要病毒的核酸检验。
以下关于核酸的论述正确的是()A.核酸是核蛋白的非蛋白部分,也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B.核酸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葡萄糖和碱基C.核酸、核苷酸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7.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较组成DNA与RNA的④,只有②存在不同B.若③是T,则④叫胸腺嘧啶脱氧核酸C.若③是尿嘧啶,则②是脱氧核糖D.若②是脱氧核糖,则④构成的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8.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内都有核酸存在B.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的小分子有机物C.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9.下列分子通过一步反应可得到磷酸的是()A.DNAB.核酸C.核苷酸D.核苷10.1分子磷酸、1分子含N碱基及1分子化合物W构成了复杂化合物M,对W、M的准确叙述是()1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RNA决定了生物体的一系列性状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2.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子女的DNA一半与父亲的相同、一半与母亲的相同B.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核苷酸C.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核酸的合成不需要蛋白质D.核酸结构复杂,无法用人工方法合成13.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B.核酸是由C、H、O、P、N等元素组成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C.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二、非选择题14.回答下列问题:(1)核酸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的总称,其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单体水解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酸的生化基础与检测原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学习专家课堂)
核酸的生化基础与检测原理一核酸的生化基础与特性二PCR 技术三实时荧光PCR技术四其它核酸检测技术一核酸的生化基础与特性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是由碱基(嘌呤和嘧啶)、戊糖和磷酸组成的高分子物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其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
核酸戊糖 碱基磷酸 核苷核苷酸核酸核苷酸核酸是通过一个核苷酸的C3 ′-OH 与另一分子核苷酸的5 ′-磷酸基形成3 ′,5 ′-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5’3’5’3’核酸的一级结构∙由dAMP、dGMP、dCMP、dTMP四种脱氧核苷酸通过3´, 5´ -磷酸二酯键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一级结构的走向为5´→3´。
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因此携带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碱基配对• DNA 复制•DNA 聚合酶催化• 双螺旋结构与核酸检测相关的理化特性1.紫外吸收•在核酸分子中嘌呤碱和嘧啶碱都含有共轭双键体系,在260 nm有吸收。
•核酸定性、定量、纯度测定的依据。
•根据A260/A280的比值判断核酸样品的纯度纯DNA:A260/A280=1.8纯RNA:A260/A280=2.0纯的核酸样品可根据260nm的光吸收值算出其含量260nm光吸收值为1相当于50μg/ml双螺旋DNA或相当于40μg/ml单链DNA或RNA或相当于20μg/ml寡核苷酸2. 核酸的水解•核酸含酸性的磷酸基团,又含弱碱性的碱基,为两性电解质,可发生两性解离。
大于4时,呈阴离子状态。
•核酸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可在酸或碱性条件下水解切断。
•DNA和RNA对酸或碱的耐受程度有很大差别。
室温条件下,DNA在碱中变性,但不水解,RNA水解。
•在细胞内核酸分子受DNA酶作用。
•避免RNases的污染是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核酸双螺旋区的多聚核苷酸链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结构的过程。
3.DNA的变性能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有:l 温度升高l 酸碱度改变、 pH(>11.3或<4.0)l 有机溶剂如甲醛和尿素、甲酰胺等l 低离子强度。
新冠核酸检测原理和方法
新冠核酸检测原理和方法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检测人体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来确认感染情况。
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基于核酸的特异性反应。
核酸检测的基本步骤是:收集样本、提取病毒核酸、核酸逆转录(如果是RNA病毒)、扩增特定基因片段、检测扩增产物。
首先,医务人员会采集患者咽拭子、鼻拭子、唾液、血液等样本,并将其置于含有保护剂的管子中,以防止病毒核酸的降解。
其次,对样本进行核酸提取,目的是分离病毒核酸以便后续检测。
核酸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有机物法和离心柱法两种。
有机物法通过酚/氯仿提取样本中的核酸,离心柱法则利用特制柱子
中的膜,通过离心操作将核酸捕获至膜上。
对于RNA病毒(如新冠病毒),还需要进行核酸逆转录。
逆
转录酶可以将RNA模板逆向转录为相应的DNA,这样可以将RNA转化为DNA,便于后续操作。
接下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病毒核酸中的特定基因片段。
PCR是一种体外扩增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在特定反应条件下,通过多次循环反复复制靶序列。
这种扩增使得原本只含有少量病毒核酸的样本中的目标序列扩增至可以被检测的程度。
最后,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荧
光定量PCR(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基因测序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通过检测病毒核酸的特定序列来确认感染情况。
总结起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提取、逆转录、PCR 扩增和检测等步骤来确认感染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和个体诊断。
核酸检测原理通俗易懂
核酸检测原理通俗易懂核酸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它可以用来检测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存在,也可以用来检测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内的基因信息。
在当前的疫情防控中,核酸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新冠病毒的检测。
那么,核酸检测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核酸检测的原理。
首先,核酸是由DNA和RNA组成的生物分子,它们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
在进行核酸检测时,首先需要从样本中提取出核酸。
这个过程类似于我们在烹饪中用压榨机榨取果汁,只不过这里榨取的是生物体内的核酸分子。
提取出的核酸会被置于试剂中,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处理,使得核酸被放大成为可以被检测的数量。
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一种叫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技术来进行核酸检测。
PCR技术可以将少量的核酸样本迅速扩增成为大量的DNA或RNA分子。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断地复制核酸分子,使得原本数量稀少的核酸样本增加到可以被检测的水平。
这样一来,即使样本中的病毒或基因信息很少,也能够被检测出来。
在PCR技术中,需要使用一种叫做引物的分子来辅助核酸的扩增。
引物是一小段与待检测核酸序列互补的DNA或RNA分子,它们会与核酸样本中的目标序列结合,然后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扩增出我们感兴趣的核酸序列,而不会扩增出其他无关的核酸。
最后,经过PCR扩增的核酸样本会被送入检测仪器中进行检测。
检测仪器会根据核酸样本中的碱基序列信息,通过化学或光学的方式进行检测。
如果样本中含有我们感兴趣的核酸序列,检测仪器就会发出信号。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得知样本中是否含有我们需要检测的病毒、基因信息等。
总的来说,核酸检测的原理就是通过提取、扩增和检测样本中的核酸信息,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我们感兴趣的生物信息。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进行病毒检测、基因检测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核酸检测的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化学生物学在核酸化学和分析中的应用
化学生物学在核酸化学和分析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分子被应用到生物学领域,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化学生物学。
作为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化学生物学涉及到生物分子在化学层面的研究以及特定化学分子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化学生物学在核酸化学和分析中的应用。
核酸是生命的基础,一般包括 DNA 和 RNA 两种类型。
其中,DNA 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RNA 则负责将这些信息转换为蛋白质。
对核酸的化学分析,旨在研究其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在这一领域中,化学生物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建立定量检测方法到合成模拟核酸分子,无不体现了化学生物学在该领域中的价值。
在核酸化学中,化学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合成定制的核酸序列。
这种合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等领域。
首先,化学生物学家借助化学合成方法,将需要的 DNA 或 RNA 片段组合起来,然后通过化学或酶法反应,将这些组合物连接起来。
这种方法可用于大规模合成 DNA 或 RNA 片段,用于生物学研究或创新应用中。
化学生物学在核酸分析中还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分析RNA 数据时,常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
该技术基于 RNA 序列的映射,可确定 RNA 的存在量及其类型。
这中检测技术通常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来扩增 RNA 浓度。
这种方法需要应用 RNA 逆转录酶将 RNA 转录成 cDNA,并使用 PCR 扩增这些片段,以进行检测。
这种扩增技术提高了 RNA 的检测限和生物学研究的速度。
化学生物学还在核酸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结构分析关键是通过衍射或质谱分析方法来确定三维结构。
但是,这些方法在确定大分子结构时并不适用。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化学生物学家开发了许多化学方法来帮助确定大分子的结构。
其中,核磁共振的应用是在核酸化学中最常见的。
核磁共振通过检测核酸分子中的各种离子体(如呈螺旋状结构的磷酸核苷酸),来获取结构信息。
生物化学第5章复习题(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第5章复习题(核酸化学)第四章核酸化学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是构成核酸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2、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单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以及单核苷酸的数目及排列顺序3、增色效应:是指当双链DNA变性“熔化”为单链DNA时,在260nm的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4、DNA变性:DNA受到一些理化因素的影响,分子中的氢键、碱基堆积力等被破坏,双螺旋结构解体,分子由双链变为单链的过程5、Tm值:加热变性使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融点,用Tm表示二、符号辨识1、DNA脱氧核糖核酸2、RNA核糖核酸;3、mRNA信使核糖核酸;4、tRNA转运核糖核酸;5、rRNA核糖体核糖核酸;6、A腺嘌呤;7、G鸟嘌呤;8、C胞嘧啶;9、T胸腺嘧啶;10、U尿嘧啶;11、AMP腺嘌呤核苷一磷酸(一磷酸腺苷);12、dADP脱氧二磷酸腺苷;13、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14、NAD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Ⅰ);15、NADP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Ⅱ);16、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17、CoA辅酶A;18、DNase脱氧核糖核酸酶;19、RNase核糖核酸酶;20、Tm熔点温度;三、填空1、RNA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和();2、除()只含有DNA或者只含有RNA外,其它生物细胞内既含有DNA也含有RNA;3、核酸具有不同的结构,()通常为双链,()通常为单链;4、原核生物染色体DNA和细胞器DNA为()状双链,真核生物染色体DNA为()双链;5、核苷酸由核苷和()组成,核苷由()和()组成;6、构成核苷酸的碱基与戊糖连接的类型属于()连接,糖的构型为()型;7、稀有碱基在RNA中的含量比在DNA中的丰富,尤其在()中最为突出,约占10%左右;8、具有第二信使功能的核苷酸是()和();9、辅酶类核苷酸包括()、()、()和();10、多聚核苷酸是通过核苷酸的C5’-()与另一分子核苷酸的C3’-()形成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测核酸试纸的原理
测核酸试纸的原理
核酸试纸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检测核酸的工具。
它采用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本处理:将待测样本(例如血液、唾液或尿液等)经过简单的处理,如离心、加热或酶处理等,以使核酸释放出来。
2. PCR:将样本中的核酸置于PCR反应管中,并加入一组引物(具有与待测核酸序列互补的片段),以及DNA聚合酶、dNTPs(脱氧核苷酸三磷酸盐)等反应物。
PCR反应会在不断的循环中,复制并扩增待测核酸序列。
3. 染色:核酸试纸通常会使用一种染色剂,如SYBR Green或荧光标记的探针等,以将PCR产物与试纸上的抗体结合。
这种染色会在核酸扩增过程中发生,并且在特定条件下显示出颜色变化或荧光信号。
4. 读取结果:试纸上的染色或荧光信号与核酸的存在或数量相关。
通过仪器读取器或肉眼观察,可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目标核酸序列和其相对数量。
总结起来,核酸试纸的原理是通过PCR反应扩增待测核酸序列,并使用染色剂或荧光标记的探针来标记PCR产物,通过颜色变化或荧光信号来检测核酸的存在或数量。
12 生物化学实验--核酸的定量分析
核酸的定量分析【目的】1 .掌握定糖法、定磷法和紫外吸收法分别定量分析 DNA 或 RNA 的方法。
2 .熟悉定糖法、定磷法和紫外吸收法分别定量分析 DNA 或 RNA 的原理。
【原理】核酸分子中含有戊糖、磷酸与含氮碱,测定三者之一即可推算出核酸含量。
1 .定糖法通过测定 DNA 或 RNA 分子中戊糖的含量,从而计算出 DNA 或 RNA 含量的方法。
RNA 在强酸环境中加热可水解产生核糖。
核糖在浓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糠醛能与 3 , 5 - 二羟基甲苯(地衣酚)缩合成绿色化合物(反应式见第 3 篇实验 11 ),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为 670nm , fe 3+ 或 Cu 2+ 可作为催化剂催化反应,与同样处理的核糖标准液进行比色即可测定出 RNA 的含量。
DNA 在强酸环境中加热水解生成的脱氧核糖与浓酸共热脱水生成ω- 羟基γ- 酮基戊醛,后者与能与二苯胺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反应式见实验 11 ),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为 595nm ,与同样处理的脱氧核糖标准液进行比色即可测定出DNA 的含量。
2 .定磷法通过测定核酸中磷的含量,从而计算出 DNA 或 RNA 含量的方法。
核酸含磷量平均为 8.73% ( RNA 含磷量为 8.5~9% ; DNA 含磷量为 9.2% )。
用强酸使核酸分子中的有机磷消化成无机磷,在酸性溶液中磷酸与钼酸作用生成磷钼酸,后者在还原剂(如抗坏血酸、α-1 , 2 , 4- 氨基萘酚磺酸等)存在时,立即被还原为蓝色的钼蓝(反应式见实验 11 ),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为660nm 。
当无机磷浓度在 2.5~25μg/ml 范围内时,溶液的吸光度值与磷含量成正比。
本法测得的磷含量为样品中的总磷量,需同时测定未消化样品中无机磷的含量,将测得的总磷量减去原无机磷含量即为样品中核酸的含磷量,进而计算核酸的含量。
3 .紫外吸收法核酸分子中的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能,最大吸收峰波长为 260nm ,不论是核苷、核苷酸或核酸,在此波段内都具有吸收紫外光的特性。
04 核酸化学
DNA的超螺旋结构
原核生物DNA的高级结构 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Fra bibliotek赵丹丹
第4章 核酸化学
37
1、DNA的二级结构
1953年,James.Watson和Francis.Crick 提出了DNA二级结构模型——双螺旋 结构模型。 主要有三方面的依据: 一是已知核酸化学结构和核苷酸键长 与键角的数据; 二是Chargaff发现的DNA碱基组成规律, 显示碱基间的配对关系; 三是对DNA纤维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获取的精确结果。
赵丹丹
第4章 核酸化学
47
(2)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因素
氢键(hydrogen bond) ,重要因素 ; 碱基堆积力(base stacking action) ,主要因素。 碱基堆积使双螺旋内部形成疏水核心,从而有利于碱基间 形成氢键; 离子键,磷酸基团在生理条件下解离,使DNA成为一种 多阴离子,这有利于与带正电荷的组蛋白或介质中的阳离 子之间形成静电作用,能减少双链间的静电排斥,有利于 双螺旋的稳定 。
赵丹丹
第4章 核酸化学
49
Comparison of the A、B and Z forms of DNA The B form is the most stable structure for a random-sequence of DNA molecule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is therefore the standard point of reference in any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DNA.
赵丹丹
胞嘧啶脱氧核苷
第4章 核酸化学 16
一文读懂核酸检测是怎样“揪出”病毒的
一文读懂核酸检测是怎样“揪出”病毒的核酸检测是基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将样本中病毒核酸与特异性探针杂交实现病毒检测方法,是目前诊断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核酸检测对象包括DNA和RNA,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核酸检测已成为基础生物学,临床诊断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检测技术,在人类疾病诊断,环境生物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核酸检测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广泛应用,为调控疫情防控策略推动经济复苏提供依据。
合理运用核酸检测对防控传染病疫情流行,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要了解核酸检测的原理,掌握规范使用核酸检测的方法,为疫情防控病毒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一、核酸检测的原理核酸作为生物体遗传物质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多样性,核酸检测是通过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诊断疾病的方法,核酸检测通过提取病原体的核酸,在体外扩增病原体的DNA或RNA序列,使用特定的试剂盒检测病原体核酸,通过凝胶电泳、荧光探针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
核酸检测过程首先使用化学方法从病原体中提取核酸,然后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将病原体的核酸进行扩增,最后使用荧光染料等试剂盒检测扩增产物的特定序列,判断是否有病原体存在。
核酸检测是诊断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指导治疗和追踪疫情,成为疾病治疗与法医勘察的重要手段。
核酸检测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疫情监测等领域。
核酸检测可以查找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外来入侵病毒核酸确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在呼吸道系统繁殖,可以通过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断人体是否感染。
新冠病毒中含有特异性RNA序列核酸是区分其他病原体的标志物,科学家完成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解析通过与其他物种基因组序列对比发现特异核酸序列,患者样本中检测到病毒特异核酸序列提示可能被感染。
荧光定量PCR反应模板为DNA,将新冠病毒RNA逆转录为DNA,PCR反应体系中包含Taqman探针为特异性寡核苷酸序列,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荧光信号被猝灭基团吸收。
核酸化学综合测试题一
第二章核酸一.填空:1.无论DNA还是RNA都是由许许多多()通过()连接而成的。
2.()是RNA中才有的含氮碱基。
3.()是DNA中才有的含氮碱基。
4.核酸的结构单位是()。
5.tRNA上的()可以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6. ( )是分子量最小的一类RNA。
7. DNA中( )与胞嘧啶以1׃1的比例存在。
8. DNA能形成双螺旋的作用力是( )。
9.1953年( )和( )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0.双螺旋的每一转有( )对核苷酸.每转高度为( )nm.。
11.tRNA的3′一端都含有( )三个核苷酸具有()作用。
12.在左旋DNA中主链呈Z字形左向盘绕.直径约为()埃.螺距()埃。
螺旋的每一转含()个碱基对.整个分子比较细而伸。
.13.Tm值常用于DNA的碱基组成分析.在标准条件下(pH7.0 0.165M ⁄L ΝаCl中)(G-C)%=( )。
14.核酸分子中含有( )和( )所以对波长( )有强烈吸收。
15.一般来说,DNA分子G-C含量高,分子较稳定,同时比重( ),熔解温度( )。
16.DNA变性后,刚性( )粘度( )紫外吸收值( )。
17.核酸研究中,地衣酚(3,5-二羟基甲苯)法常用来测定( ),二苯胺法常用来测定( )。
18.核酸中参与氢键形成的重要官能团如嘌呤上的( )基( )基及氧原子,嘧啶碱上的( )基及氧原子。
19.四种核苷酸在DNA链中排列的可能方式数目极大,例如由100个核苷酸组成的短链就有( )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二.是非题:1.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是碱基、戊糖和磷酸。
2.DNA只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
3.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mRNA是转运核糖核酸.tRNA是信使核糖核酸。
5.细胞内RNA含量最大的是rRNA。
6.核苷中碱基和糖的连接一般是C-C连接的糖苷键。
7.核苷是指碱基与戊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8.嘌呤环的第9位氮原子或嘧啶环的第3位氮原子与戊糖第1位碳原子连接形成的化学键称糖苷键。
核酸的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核酸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核酸提取、纯化及检测的方法。
3. 学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核酸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核酸是生物细胞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DNA和R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核酸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提取、纯化和定量分析。
1. 提取: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核酸从细胞或其他生物材料中分离出来。
2. 纯化:去除提取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提高核酸的纯度。
3. 定量分析: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核酸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细胞、提取缓冲液、乙醇、RNAase抑制剂等。
2.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子天平、移液器、研钵、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核酸提取(1)将大肠杆菌细胞加入提取缓冲液中,充分振荡混匀。
(2)将混匀后的细胞溶液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3)向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70%乙醇,充分混匀。
(4)再次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5)将沉淀用少量提取缓冲液溶解,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2. 核酸纯化(1)向含有核酸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70%乙醇,充分混匀。
(2)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3)将沉淀用少量RNAase抑制剂溶液溶解,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3. 核酸定量分析(1)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核酸溶液的吸光度。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核酸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核酸提取:通过观察离心管中的沉淀,可判断核酸是否成功提取。
2. 核酸纯化:通过观察离心管中的沉淀,可判断核酸是否成功纯化。
3. 核酸定量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核酸浓度。
六、实验讨论1. 在核酸提取过程中,注意细胞破碎程度,以确保核酸充分释放。
2. 在核酸纯化过程中,注意去除杂质,提高核酸纯度。
3. 在核酸定量分析过程中,注意标准曲线的制作和吸光度的测定。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成功提取、纯化和定量分析了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酸。
实验结果表明,核酸提取、纯化和定量分析方法在生物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的化学
H
HOH2C 5′ O
4′ 3′
HOH2C 5′ O
4′ 3′ 2′
OH
1′
OH
OH
OH
OH
核 糖 尿苷
核 糖 假尿苷 (ψ)
(四)核苷酸
N H O
-
H
N
9
H
N
O
-
-
O —
P ‖ O
~O
—
P ‖ O
~O
—
-
O
-
N H 腺嘌呤
P HOH2C 5′ O OH ‖ 4′ 1′ O 3′ 2′ OH OH AMP ADP
O
5′
O=P—O—CH2 O O
1′ 3′
G
G
T
A
OH OH O
P
3′ 5′
P
P
OH
O=P—O—CH2 O
5′
T
O
-
3′
pGpTpAOH
pG-T-A pGTA
OH OH O
-
O=P—O—CH2 O
5′
A
O
3′
OH OH
(二)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
1.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依据 (1)Wilkins和Franklin发现不同来源的DNA纤维具有相 似的X射线衍射图谱。 (2)Chargaff发现DNA中A与T、C与G的数目相等。后 Pauling 和Corey发现A与T生成2个氢键、C与G生成3个 氢键。 (3)电位滴定证明,嘌呤与嘧啶的可解离基团由氢键连 接。
0.2 0.1 0 220
240
260 ¨³ ² ¤ /nm
核酸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实验
核酸生物化学实验步骤(一)酵母中RNA的提取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浓度1.稀碱法提取酵母中RNA实验原理:基于核酸不溶于乙醇。
先用稀碱将酵母细胞裂解,采用酸中和,通过离心去除菌体细胞的大碎片,采用乙醇可将上清液中的RNA沉淀出来。
该方法提取的核酸分子为变性失活的RNA。
操作方法:(1)称取2 g干酵母粉,放入100 mL烧杯中,加入20 mL 的1%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30 min (玻璃棒手动充分搅拌)。
(2)30 min后,向(1)中加入少量乙酸调节pH至中性(切忌调节pH低于3,RNA的等电点2-2.5),试纸检查。
(3)将(2)全部转移至离心管中,3800 rpm离心10 min(最大装液量离心管体积的三分之二,等分两个离心管进行离心)。
弃沉淀(主要是细胞壁等碎片),留上清(含有RNA)。
(4)将上清液转移至干净的100 mL烧杯中,加入15 mL 95%的乙醇,充分混匀,静置10 min。
(此时,大部分RNA沉积于烧杯底部,转移时需要搅动,以免丢失RNA。
因此该步骤也可将上清液直接转移到离心管,静置10 min是必要的)(5)将(4)转移至离心管,3800 rpm离心5 min(一次离心管装不下,分两次离心),弃掉上清液,用95%乙醇重悬,离心洗涤2次,每次95%乙醇用量5 mL。
(6)将洗涤后的样品转移至干净的表面皿(已称重)上,95℃水浴蒸汽干燥(约10 min左右),称重计算干酵母中RNA含量。
干酵母中RNA含量(%)=提取的RNA重量(g)干酵母重量(g)×100%2.紫外吸收法测定提取RNA干粉中核酸含量实验原理:核酸分子在260 nm处具有特异性吸收峰试验方法:(1)称取实验1中提取的RNA干粉20 mg,加入少量0.5 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溶解,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用50 mL容量瓶定容,(2)以去离子水做空白,测260 nm处的吸光度(A),计算提取的RNA干粉中核酸含量。
核酸化学与检测
• 1953年, Watson和Crick 提出DNA结构的双螺
旋模型。(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
• 1958年,Crick 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 70年代 建立 DNA 重组技术。
• 80年代以后, 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突 飞猛进发展。
7
20世纪50年代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模型和半保留复制
s不可检测期指数期平台期realtimepcr同样不能直接测出初始dna的分子数但采用的数据是在pcr中期比末期定量要准确更接近理想情对pcr扩增的终产物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实时监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的产物定量分析70pcrsybrgreen分子信标sybrgreen只有与双链dna结合后才发荧光sybr与dsdna结合并且受到激发的时候可以发出绿色荧光sybrgreen工作原理未结合的sybrgreentaqmanprobes荧光素与目标序列互补famtetjoehextamrataqman探针的机理dna聚合酶在延伸阶段将探针切碎使荧光基团和荧光淬灭基团分开于是荧光得以检测taqmanprobes工作原理能量转移taq游离的探针荧光基团延伸时taq酶水解探针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形成荧光信号taq发出荧光另一波长的荧光分子信标发夹型杂交探针荧光基团茎由互补配对的序列组成环与目标序列互补茎57bp环1530bpfamtexasred发出荧光荧光基团dna模板ct固定循环数后荧光信号与模板数成正比固定荧光信号值后模板数就与循环数成反比初始dna量越多荧光达到阈值时所需要的循环数ct值越少起始模板的对数浓度与ct呈线性关系根据样品的ct值就可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模板量000050100150200250300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cyclethreshold10wellassaywelltypethresholddrctdrquantitycopiesrsqdra1famstandard24112482605100e030992a2famunknown24112481574922e060992a3famunknown24112481241184e080992b1famstandard24112482308100e040992b2famunknown24112481634537e060992b3famunknown24112481236191e080992c1famstandard24112482092100e050992c2famunknown24112481616633e060992c3famunknown24112481091702e08099280101112pcecltstbfpaeaeapcstx1stx2echlyacadcpcecinvai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DNA二级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碱基对间 氢键 碱基的堆积力 范氏引力 疏水键 正负电荷作用
(三)DNA的三级结构 —DNA链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超螺旋结构
31
(四)DNA的四级结构
一条DNA的长链经过一级结构即形成核小体后,其长度被 压缩了7倍 二级结构,即形成螺旋管后,DNA长度又被压缩了6倍 三级结构,即由螺线管形成超螺线管后,DNA的长度在二级 结构的基础上被压缩了40倍 在由三级到四级结构,即形成染色单体后,DNA的长度在三 级结构的基础上被压缩了5倍
5’ … G-C-T-G-3’ 5’
5’-A-A-T-T-C-G-A-G … 3’-G-C-T-C …
3’ 3’ … C-G-A-C-T-T-A-A-5’
40
三、 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1、变性(denaturation)
41
解链曲线(熔解曲线,melting curve )
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在DNA热变性时,其A260 的升高达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
二者的区别---RNA含有尿嘧啶( uracil, U ),而DNA
含有胸腺嘧啶( thymine, T )。
即,DNA(AGCT) ;RNA(AGCU)
22 22
核苷酸基本结 构:
5´-磷酸核苷酸的组成:碱基、戊糖、 磷酸基 。
23 23
常见(脱氧)核苷酸的结构与命名
20 24 24
核苷中的戊糖5’碳原子上羟基被磷酸酯化
基因的结构
基因(Gene):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的功能和结构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噬菌体有360个基因,大肠杆菌有7500个基 因,人约有30000个基因。 每个基因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它代 表着遗传信息。
45
45
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非编码区
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上游
与RNA聚合 酶结合位点
(1)编码区是间隔的 、 不连续 的 ( 2 ) 在不同的基因中所含
的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和 数目不同
编 码 区
( 3 )编码区 内含子 的比例小, 大部分由
占 组成
非编码区 有
调控遗传信息的核苷酸
序列
49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比较:
原 核 细 胞真核细胞 真 核 细 胞 原核细胞
不 不 同 同 相 相 同 同 点 编码区是间隔的、 点 编码区是 不连续的 连续的 点 都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编码区 点 和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区组 成的
真核生物成熟 mRNA结构
5’端帽子结构: 经甲基化修饰,以5’,5’-磷酸 二酯键相连的GTP. (m7G5’ppp5’Np) 功能: 与蛋白质合成起始及保护 mRNA不易被降解有关 3’端尾结构 3’端:20-250个多聚腺苷 酸结构(poly A)。poly A 不是转录产物 功能: 稳定mRNA
5 4 3 2 N
O
NH
6 1 NH
NH2
NH
O
尿嘧啶(uracil, U)
O H3 C
N NH
NH
NH
O
O
胞嘧啶(cytosine, C)
胸腺嘧啶(thymine, T)
21 21
RNA和DNA含有的共同碱基成分---腺嘌呤(adenine,
A)、鸟嘌呤( guanine, G )和胞嘧啶( cytosine, C )。
核酸的分布
DNA:
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占总量的98%以上) 及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原核生物的拟核与质粒中。
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约占90%)及叶绿体和线粒体
中。
16
核苷酸(nucletide)
核苷酸
核苷 碱基
戊糖
磷酸
嘧啶
胞嘧啶 胸腺嘧啶 尿嘧啶
嘌呤
腺嘌呤 鸟嘌呤
脱氧戊糖
核糖
DNA 腺嘌呤(A)
50
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
(一)外显子和内含子
原核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连续编码; 真核生物的结构编码序列往往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序列 隔开。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抑制。首次提出了RNA interference的概念
Double-stranded RNA
sense antisense
inject
13
第二部分 核酸化学
14
核酸化学概述
核酸(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贮存细胞所有的遗传信息,是物种保持进化和 世代繁衍的物质基础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 —参与蛋白合成的有3类: 信使核糖核酸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 转运核糖核酸(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tRNA) 核糖体核糖核酸 (ribosome ribonucleic acid,rRNA)
tRNA
Transfer RNA Interface between mRNA & amino acids
snRNA
Small nuclear RNA Small nucleolar RNA -Incl. RNA that Found in nucleolus, form part of the involved in modification spliceosome of rRNA
编码区下游
RNA聚合酶能够识别调控序列中的结合位点,并与其结合。转录 非编码区是指不能转 开始后, RNA 聚合酶沿DNA分子移动,并与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录为信使 RNA ,也就是 说不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 编码区是指能够转录为相 合成RNA。转录完毕后,RNA链释放出来,紧接着 RNA聚合酶也从 酸序列。 应的信使RNA,进而指导蛋 DNA模板链上脱落下来。
6
• 1953年, Watson和Crick 提出DNA结构的双螺
旋模型。(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
• 1958年,Crick 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 70年代 建立 DNA 重组技术。
• 80年代以后, 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突 飞猛进发展。
7
20世纪50年代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模型和半保留复制
核酸的理化性质
37
一、核酸的大小 DNA:人单倍体细胞中为2.9109bp RNA:分子较小
二、核酸的水解 1、化学法 低pH 发生磷酸二酯键水解 高pH RNA的磷酸酯键易被水解,DNA则不易被水解 2、酶法 ①按底物专一性: 核糖核酸酶(RNase)、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②按对底物作用方式 核酸外切酶:5’ 3’外切酶、 3’ 5’外切酶 核酸内切酶:多核苷酸内部的磷酸二酯键
核酸外切酶: 5’ 3’外切酶
3’
5’外切酶
5’ … G-C-T-G-A-A-T-T-C-G-A-G … 3’
3’ … A-C-T-T-A-A-G-C … 5’
39
核酸内切酶:多核苷酸内部的磷酸二酯键
5’ … G-C-T-G-A-A-T-T-C-G-A-G … 3’
3’ … C-G-A-C-T-T-A-A-G-C-T-C … 5’
常见核苷酸名称
26
核酸的分子结构
27
核酸的一级结构
多核苷酸链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
28
DNA的分子结构 (一)DNA的一级结构
DNA中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四种脱氧的单核苷酸按照一定的顺序 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形成的多核苷酸链
29
(二)DNA的二级结构
Watson-Crick 双螺旋结构学说 (double helix structure)
与RNA聚合 酶结合位点
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做外显子
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做内含子,内含子能 内含子 转录为信使RNA
48 48
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结构 外 显 子 内 含 子 功能 能够 转录RNA , 并 编码蛋白质 序 列 能够 转录RNA , 不能 编码蛋 序 白质 列 特点
术将一种催生红色素的CHS基因插入牵
牛花中,期望得到更艳丽的花朵 结果:原来开紫花的花色没有加深,花 瓣变成了白色,或杂色
The Plant Cell, 2, 279-289, 1990
12
1998年,Andrew Fire等首次将正义链反义链RNA
混合注入线虫C.elegans中,观察到更强的基因表达
42
2、核酸的复性(renaturation) (退火,annealing)
变性DNA经过一定处理重新形成双螺旋的过程
影响复性速度的因素: DNA浓度 DNA片段的大小 DNA片段复杂性 合适的复性温度 适当的离子强度
3、杂交(hybridization)
两条来源不同,但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按碱基配 对原则复性形成一个杂交体,这个过程即杂交,或称分 子杂交
核酸化学与检测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王庆忠 wangqingzhong@
主要内容
核酸的发现及与生命的关系
核酸化学基础
核酸的检测
2
第一部分 核酸的发现 及与生命的关系
3
• 早期发现- 1868年, 瑞士科学家 F. Miescher从外
科绷带脓细胞的核中分离出一种富含磷的有机物 质“核素”(nuclein),后称为核酸(nucleic acid)。
RNA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鸟嘌呤(G)
胞嘧啶(C) 尿嘧啶(U)
碱 基:
基本碱基
碱基---嘌呤碱(purine)与嘧啶碱(pyrimidine)的衍 生物。杂环化合物 ,嘧啶由2个氮原子取代苯分子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