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核酸的化学及结构习题

合集下载

核酸化学复习题(含解析)

核酸化学复习题(含解析)

第1页共15页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核苷酸生理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核苷酸生理功能:①作为体内合成DNA和RNA的基本原料②作为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③构成辅酶④在体内残余各种生化代谢活动和生理调节⑤充当载体,活化中间代谢物A.核苷酸衍生物作为许多生物合成过程的活性中间物B.生物系统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C.作为辅酶的成分D.生理性调节物 E.作为质膜的基本结构成分2.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C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两者核糖不同,一个是核糖,一个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C.部分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E.以上都不是3.对于tRNA来说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tRNA共有61种,对应61种氨基酸的密码子(64种密码子中,2个是起始密码子,分别对应缬氨酸和甲硫氨酸;3个是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反密码子的定义就是tRNA分子二级结构反密码环中三个相邻核苷酸组成的,tRNA只有61种,3个终止子并没有反密码子与之对应A.5'端是磷酸化的 B.它们是单链 C.含有甲基化的碱基D.反密码环是完全相同的 E.3'端碱基顺序是-CCA4.绝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5'端有B帽子结构是指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后修饰形成的成熟mRNA在5'端的一个特殊结构,即m7GPPPN结构,又称为甲基鸟苷帽子。

它是在RNA三磷酸酶,mRNA 鸟苷酰转移酶,mRNA(鸟嘌呤-7)甲基转移酶和mRNA(核苷-2’)甲基转移酶催化形成的。

甲基化程度不同可形成3种类型的帽子:CAP 0型、CAP I 型和CAP II型。

鸟苷以5’-5’焦磷酸键与初级转录本的5’-端相连。

当G 第7位碳原子被甲基化形成m7GPPPN时,此时的帽子称为“帽子0”。

核酸的化学学习提纲和练习

核酸的化学学习提纲和练习

核酸的化学学习提纲和练习一、教学目标1.掌握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类别和分布。

2.掌握DNA和RNA在组分上的差异,熟记各组分的缩写符号及其组分间的连接方式。

3.掌握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了解核酸的三级结构。

4.熟悉核酸的性质(一般性质、DNA热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

5.了解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不同。

6.了解DNA序列测定的原理。

二、生化术语1.核酸(nucleic acid):单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物体遗传的物质基础。

有DNA和RNA两类。

2.核苷(nucleoside):是由嘌呤或嘧啶碱基通过共价键与戊糖连接组成的化合物。

核糖与碱基一般都是由糖的异头碳与嘧啶的N-1或嘌呤的N-9之间形成的β-N-糖苷键连接的。

3.核苷酸(nucleotide):核苷的戊糖成分中的羟基磷酸化形成的化合物。

4.cAMP(cyclic AMP):3ˊ,5ˊ-环腺苷酸,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

5.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linkage):指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

该酯键成了两个醇之间的桥梁。

相邻的两个核苷酸间的共价连接键称为3′5′-磷酸二酯键。

6.脱氧核糖核酸(DNA , deoxyribonucleic acid): 含有特殊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的。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7.核糖核酸(RNA , ribonucleic acid): 通过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特殊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核糖核苷酸。

8.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 ribosomal robonucleic acid):作为核糖体组成成分的一类RNA,rRNA是细胞内最丰富的RNA。

9.信使核糖核酸(mRNA,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一类用作蛋白质合成模板的RNA。

核酸化学习题及答案

核酸化学习题及答案

核酸化学(一)名词解释1.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2.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3.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4.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5.反密码子(anticodon)6.顺反子(cistron)7.核酸的变性与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8.退火(annealing)9.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10.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11.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12.DNA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 m)13.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14.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二)填空题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_________于____年提出的。

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

3.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______位置不带羟基。

4.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___中,RNA主要位于____中。

5.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_____型糖苷键。

糖环与碱基之间的连键为_____键。

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_____键连接成多聚体。

6.核酸的特征元素____。

7.碱基与戊糖间是C-C连接的是______核苷。

8.DNA中的____嘧啶碱与RNA中的_____嘧啶碱的氢键结合性质是相似的。

9.DNA中的____嘧啶碱与RNA中的_____嘧啶碱的氢键结合性质是相似的。

10.DNA双螺旋的两股链的顺序是______关系。

11.给动物食用3H标记的_______,可使DNA带有放射性,而RNA不带放射性。

12.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___,每匝螺旋有___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__。

13.在DNA分子中,一般来说G-C含量高时,比重___,T m(熔解温度)则___,分子比较稳定。

核酸化学

核酸化学

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A.腺嘌呤B.胞嘧啶C.胸腺嘧啶D.尿嘧啶E.鸟嘌呤2.DNA和RNA共有的成分是A.D-核糖B.D-2-脱氧核糖C.腺嘌呤D.尿嘧啶E. 胸腺嘧啶3.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A.核糖体RNAB.信使RNAC.转运RNAD. 核DNAE.线粒体DNA4.核酸中各基本组成单位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磷酸一酯键B.磷酸二酯键C.氢键D.离子键E.碱基堆积力5.DNA碱基配对主要靠A.范德华力B.疏水作用C.共价键D.盐键E.氢键6.DNA分子中与片段pTAGA互补的片段A. pTAGAB.pAGATC.pATCTD.pTCTAE.pUGUA7.双链DNA有较高的解链温度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A.嘌呤B.嘧啶C. A和TD.C和GE.A和C8.关于核小体下列哪项正确A.核小体有DNA和非组蛋白共同构成B.核小体有RNA和非组蛋白共同构成C.组蛋白的成分是H1,H2A,H2B,H3,和H4D.核小体由DNA和H1,H2,H3,H4各二分子组成E.组蛋白是由组氨酸构成的9.DNA的热变性时A. 磷酸二酯键发生断裂B. 形成三股螺旋C. 在波长260nm处光吸收减少D. 解链温度随A-T的含量增加而降低E. 解链温度随A-T的含量增加而增加10.DNA的解链温度指的是A.A260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B.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50%时的温度C.DNA开始解链时所需的温度D.DNA完全解链时所需的温度E.A28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50%时的温度11.hnRNA是下列哪种RNA的前体A.tRNAB.真核rRNAC.原核rRNAD.真核mRNAE.原核mRNA12.tRNA在发挥其“对号入座”功能时的两个重要部位是A.反密码子臂和反密码子环B.氨基酸臂和D环C.TψC环与可变环D.TψC环与反密码子环E.氨基酸臂和反密码子环13.对于tRNA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tRNA通常由70-90个核苷酸组成B.细胞内有多种tRNAC.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分子量一般比mRNA小E.每种氨基酸都只有一种tRNA与之对应14.核小体串珠状核心蛋白是A. H2A、H2B、H3、H4各一个分子B. H2A、H2B、H3、H4各二个分子C. H1蛋白以及140-145碱基对DNAD. H2A、H2B、H3、H4各四个分子E.非组蛋白15.DNA变性的原因是A.温度升高是唯一原因B.磷酸二酯键断裂C.多核苷酸链解聚D.碱基的甲基化修饰E.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16.DNA变性后下列哪项正确A.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B. A260增加C.形成三股螺旋D.溶液粘度增大E.变性是不可逆的17.单链DNA 5'-pCpGpGpTpA-3'能与下列哪种RNA单链分子进行杂交A. 5'-pGpCpCpTpA-3'B. 5'-pGpCpCpApU-3'C. 5'-pUpApCpCpG-3'D. 5'-pTpApGpGpC-3'E. 5'-pTpUpCpCpAG3'18.下列关于RNA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有mRNA、tRNA、rRNA 等种类B.原核生物没有hnRNA和snRNAC.tRNA是最小的一种RNAD.胞质中只有一种RNA即tRNAE.组成核糖体的RNA是rRNA19.关于真核生物的mRNA叙述正确的是A.在胞质内合成并发挥其功能B.帽子结构是一系列的核苷酸C.有帽子结构和多聚A尾巴D.在细胞内可长期存在E.前身是rRNA20.snRNA的功能是A.作为mRNA的前身物B.促进mRNA的产生成熟C.使RNA的碱基甲基化D.催化RNA的合成E.促进DNA合成21.tRNA分子的3'末端的碱基序列是A-3'B.AAA-3'C-3'D.AAC-3'E.ACA-3'22.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水解RNA的酶B.专门水解DNA的酶C.位于细胞核内的酶D.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E.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合酶23.人类基因组的碱基数目为A. 2.8×109 BPB. 2.8×106 BPC. 4×109 BPD. 4×106 BPE. 4×108 BP24.参与hnRNA剪接的RNA是A.snRNAB.tRNAC. hnRNAD.mRNAE.rRNA25. 对核酸进行加热变性,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核酸溶液的紫外光吸收开始增强;继续升温,在一个较小的温度范围内,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选择题(一) A 型题1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 .磷酸和核糖B .核苷和碱基C .单核苷酸D .含氮碱基E .脱氧核苷和碱基2 . DNA 的一级结构是A .各核苷酸中核苷与磷酸的连接键性质B .多核苷酸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 . DNA 的双螺旋结构D .核糖与含氮碱基的连接键性质E . C 、 A 、 U 、 G 4 种核苷酸通过3′ , 5′- 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3 .在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键是A .糖苷键B .氢键C .3′ ,5′- 磷酸二酯键D .1′ , 3′- 磷酸二酯键E .2′ ,5′- 磷酸二酯键4 .核酸中稀有碱基含量最多的是A . rRNAB . mRNAC . tRNAD . hnRNAE . snmRNA5 .核酸的最大紫外光吸收值一般在A . 280nmB . 260nmC . 240nmD . 200nmE . 220nm6 .有关核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蛋白质和 RNA 构成B .具有酶活性的核酸分子C .由蛋白质和 DNA 构成的D .专门水解核酸的核酸E .专门水解核酸的酶7 . DNA 与 R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A .戊糖不同,碱基不同B .戊糖相同,碱基不同C .戊糖不同,碱基相同D .戊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E .戊糖相同,碱基相同8 .关于 DNA 的二级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 . A 和 T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G 和 C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B .碱基位于双螺旋结构内侧C .碱基对之间存在堆积力D .两条链的走向相反E .双螺旋结构表面有大沟和小沟9 .关于 mRNA 叙述正确的是A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 mRNA 在5′ 末端是多聚腺苷酸结构B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 mRNA 在5′ 末端是 m 7 GpppN-C .只有原核生物的 mRNA 在3′ 末端有多聚腺苷酸结构D .原核生物的 mRNA 在5′ 末端是 m 7 GpppN-E .所有生物的 mRNA 分子中都含有稀有碱基10 .关于 DNA 热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260 下降B .碱基对可形成共价键连接C .加入互补 RNA 链,再缓慢冷却,可形成DNA ∶ RNA 杂交分子D .多核苷酸链裂解成寡核苷酸链E .可见减色效应11 .核小体核心颗粒的蛋白质是A .非组蛋白B . H 2A 、 H2B 、 H3 、 H4 各一分子C . H 2A 、 H2B 、 H3 、 H4 各二分子D . H 2A 、 H2B 、 H3 、 H4 各四分子E . H1 组蛋白与 140-145 碱基对 DNA12 .如果双链 DNA 的胸腺嘧啶含量为碱基总含量的 20% ,则鸟嘌呤含量应为A . 10%B . 20%C . 30%D . 40% E.50%13 . DNA 的核酸组成是A . ATP 、 CTP 、 GTP 、 TTPB . ATP 、 CTP 、 GTP 、 UTPC . dAMP 、 dCMP 、 dGMP 、 dTMPD . dATP 、 dCTP 、 dGTP 、 dUTPE . dATP 、 dCTP 、 dGTP 、 dTTP14 .正确解释核酸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是A .嘌呤和嘧啶环中有共轭双键B .嘌呤和嘧啶连接了核糖C .嘌呤和嘧啶中含有氮原子D .嘌呤和嘧啶连接了核糖和磷酸E .嘌呤和嘧啶连接了磷酸基团15 .如果 mRNA 中的一个密码为5′CAG3′ ,那么与其相对应的 tRNA 反密码子是A . GUCB . CUGC . GTCD . CTGE .以上都不是16 .自然界 DNA 以螺旋结构存在的主要方式A . A-DNAB . B-DNAC . E-DNAD . Z-DNA E. .以上都不是17 . DNA 的解链温度是A . A 260 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B . A 260 达到最大值 50% 时的温度C . A 280 达到最大值 50% 时的温度D . DNA 开始解链时所需的温度E . DNA 完全解链时所需的温度18 . DNA 的二级结构是A .α- 螺旋B .β- 折叠C .β- 转角D .双螺旋E .无规卷曲19 .决定 tRNA 携带氨基酸特异性的关键部位是 :A . -CCA 3' 末端B . TψC 环 C . DHU 环D .反密码环E .额外环20 .以 hnRNA 为前体的 RNA 是?A . tRNAB . rRNAC . mRNAD . snRNAE . siRNA(二) B 型题A .三叶草结构B .倒 L 形C .双螺旋结构D .α- 螺旋E . hnRNA1 . tRNA 的三级结构是2 . DNA 的二级结构是3 . tRNA 的二级结构是4 .成熟 mRNA 的前体A . rRNAB . mRNAC . tRNAD . hnRNAE . snRNA5 .参与转运氨基酸6 .蛋白质合成的模板7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8 .参与 RNA 的剪接、转运A .范德华力B .磷酸二酯键C .静电斥力D .碱基共轭双键E .氢键9 .碱基对之间的堆积力是10 .核酸分子吸收紫外光的键是11 .破坏双螺旋稳定力的键是12 .碱基对之间的键是A . Tm 值低B . Tm 值高C . Tm 值范围广D . Tm 范围狭窄E .不影响13 . DNA 样品均一时14 . DNA 样品不均一时15 . DNA 样品中 G-C 含量高时16 . DNA 样品中 A-T 含量高时(三) X 型题1 .维持 DNA 二级结构稳定的力是A .盐键B .氢键C .疏水性堆积力D .二硫键E .肽键2 .关于 RNA 与 DNA 的差别叙述正确的是A .核苷酸中的戊糖成分不是脱氧核糖,而是核糖B .核苷酸中的戊糖成分不是核糖,而是脱氧核糖C .以单链为主,而非双螺旋结构D .嘧啶成分为胞嘧啶和尿嘧啶,而不是胸腺嘧啶E .嘧啶成为胸腺和尿嘧啶,而不是胞嘧啶3 . DNA 完全水解后的产物有A .碱基 ATCGB .碱基 AUCGC .磷酸D .核糖E .脱氧核糖4 . . 关于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有A .腺嘌呤的分子数等于胸腺嘧啶的分子数B . DNA 双螺旋中碱基对位于内侧C .二股多核苷酸链通过 A 与 T 和 G 与 C 之间的氢键连接D . DNA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 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E . DNA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纵向依靠碱基平面的疏水性堆积力维系5 .直接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 RNA 是A . rRNAB . mRNAC . tRNAD . hnRNAE . snRNA6 .真核生物核糖体中含有A . 5.8S rRNAB . 28S rRNAC . 18S rRNAD . 5S rRNAE . 16SrRNA7 . tRNA 的结构为A .三级结构呈倒 L 形B .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C .含稀有碱基多D . 3' 末端有 -CCA 结构E .含有 DHU 环8 .下列哪些元素可用于生物样品中核酸含量的测定A .碱基B .戊糖C .氧D .磷E .氮9 .关于 DNA 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加热是使 DNA 变性的常用方法B . DNA 变性后产生增色效应C . DNA 变性是不可逆的过程D .在 Tm 时, DNA 分子有一半被解链E .变性后 OD 260 减小10 .关于 DNA 的碱基组成,正确的说法是A .腺嘌呤与鸟嘌呤分子数相等,胞嘧啶与胸腺嘧啶分子数相等B .不同种属 DNA 碱基组成比例不同C .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 DNA 碱基组成不同D .年龄增长但 DNA 碱基组成不变E . DNA 中含有尿嘧啶11 .与 DNA 对比, RNA 的特点包括A .分子较小,仅含几十 - 几千碱基B .是含局部双链结构的单链分子C .种类、大小及分子结构多样D .功能多样性,主要是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E .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12 .原核生物核糖体有三个重要的部位,他们分别是A . A 位B . B 位C . P 位D .E 位 E . C 位二、是非题1 . DNA 是生物遗传物质, RNA 则不是。

生物化学 第三篇习题

生物化学 第三篇习题
• 5、嘧啶核苷的构象主要. 是順式构象、
• 6、嘌呤环由嘧啶环和咪唑环组成,他们位于 一个平面上。
• 7、与蛋白质一样,DNA的生物功能也是直接 由其高级结构决定的。
• 8、稳定DNA双螺旋的主要因素是碱基堆积力, 而决定碱基配对的特异性是氢键。
• 9、RNA的二级结构包括发夹结构、内部环、 A-双螺旋和假节结构等。
• 核酸一级结构的惯例是从左到右先写5’端。DNA一 级结构的意义是贮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 5、DNA的二级结构最主要的形式是B型双螺旋,其 核心内容是:DNA由两条呈反平行多聚核苷酸链组 成,它们相互缠绕形成右手型双螺旋;两条链通过 沃森-克里克碱基对结合在一起;碱基对位于双螺旋 的内部,并垂直暴露在外的脱氧核糖磷酸骨架;双 螺旋的表面含有大沟和小沟;相邻碱基对距离 0.34nm,相差约36°。螺旋直径为2nm,每一转完 整的螺旋含有10bp
• 答:测定病毒DNA的碱基组成,如果含有 DNA双链,则必然遵守夏格夫规则,即分子中 的T=A,G=C;反之,如果含有DNA单链,组 成没有规律。
• 是非题
• 1、超螺旋是DNA能量最低的结构形式。
• 2、A—DNA的小沟比B—DNA的小沟宽。
• 3、嘌呤碱基中含有嘧啶环。
• 4、生物的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在DNA的二级结 构之中。第三篇习题 Nhomakorabea• 问答题
• 1、如果测定合成的单链DNA序列5’ACTGTGTTACGCGTGG-3’和相同序列RNA(T 被U取代)的紫外吸收,发现两者A260十分相近。 如果合成新的DNA序列5’— GCAGCGACTGTGTTGT—3’,发现得到的 A260没有变化,但新合成的相同序列RNA, A260急剧下降,为什么?
• 6、在正常的细胞环境中能够存在的双螺旋只有A、 B、Z型。引起DNA双链构象改变的因素有:碱基组 成与序列、盐的种类、盐浓度、相对湿度。在低湿 度条件下,DNA可形成A型双螺旋,DNA和RNA杂 交双链为A型双螺旋;嘌呤与嘧啶相间排列的DNA 在高盐浓度下可形成左旋. Z-DNA。而体内胞嘧啶上

生物化学核酸习题.doc

生物化学核酸习题.doc

1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有机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化学本质的学科。

(运用,研究,科学,学科)2、DNA 一级结构:由数量极其庞大的四种脱氧的单核昔酸按照一定的顺序,以3' ,5,一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线形或环形多核昔酸链。

3、增色效应:含DNA和RNA的溶液经变性或降解后对紫外线吸收的增加。

是由于碱基之间电子的相互作用的改变所致,通常在260nm测量。

4、减色效应:一种含有DNA或RNA的溶液与含变性核酸或降解核酸的相同溶液相比较,其紫外线吸收为低。

是山于DNA双螺旋结构使碱基对的n电子云发生重叠,因而减少了对紫外线的吸收。

5、DNA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6、DNA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全过程为复性。

热变性后的复性又称为退火。

7、核酸分了杂交:应用核酸分了的变性和复性的性质,使来源不同的DNA (或RNA)片断按碱基互补关系形成杂交双链分子,这一过程称为核酸的分子杂交。

8、熔解温度:DNA变性的特点是爆发式的,变性作用发生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

通常把热变性过程中光吸收达到最大吸收(完全变性)一半(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用tm表示。

9、Chargaff定律:所有DNA中腺口票吟与胸腺唯嚏的摩尔含量相等,(A=T),鸟噱吟和胞啧嚏的摩尔含量相等(G = C),即噂吟的总含量与H密度的总含量相等(A+G = T+C)。

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

另外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二、填空1、核酸完全的水解产物是(碱基)、(戊糖)和(磷酸)。

其中(碱基)又可分为(噂吟)碱和仆密嚏)碱。

2、体内的噂吟主要有(腺n票吟)和(鸟喋吟);口密喘碱主要有(胞口密喘)、(胸腺口密嚏)和(尿嚅嚏)。

第三章(核酸)习题

第三章(核酸)习题

第三章蛋白质习题一、选择题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L—α—氨基酸b.D—α—氨基酸c.L—β—氨基酸d.D—β—氨基酸e.以上都不对2.关于下列氨基酸的说明,哪个是不正确的:a.酪氨酸和苯丙氨酸都含有苯环b.苏氨酸和丝氨酸都含有羟基c.亮氨酸和缬氨酸都是分枝氨基酸d.脯氨酸和酪氨酸都是非极性氨基酸e.组氨酸和色氨酸都是杂环氨基酸3.下列哪种氨基酸溶液不能引起偏振光的旋转?a.丙氨酸b.甘氨酸c.亮氨酸d.丝氨酸e.缬氨酸4.属于亚氨基酸的是:a.组氨酸b.脯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e.蛋氨酸5.下列氨基酸在生理pH范围内缓冲能量最大的是:a.Gl y b Hi s c.Cys d.A sp e.Gl u 6.哪一种蛋白质组分在280nm处,具有最大的光吸收?a.色氨酸的吲哚环b.酪氨酸的苯酚基c.苯丙氨酸的苯环d.半胱氨酸的巯基e.肽链中的肽键7.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其pI值分别为4.6、5.0、5.3、6.7、7.3,电泳时欲使其中四种泳向正极,缓冲液pH应该是多少?a.4.0 h.5.0 c.6.0 d.7.0 e.8.08.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的氨基酸是:a.苯丙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αβ组氨酸e.脯氨酸9.关于蛋白质构象的下列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指手性碳原子上某一原子或基团的方位b.指几何异构体中顺式或是反式c.指多肽链中一切原子(基团)随。

—碳原子旋转,盘曲面产生的空间排布d.指原子或基团改变涉及共价键的生成或断开e.不涉及蛋白质分子中次级键的断裂与生成10.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盐键b.疏水键c.二硫键d.氢键e.范德华力11.蛋白质的构象特征主要取决于:a.氨基酸的组成、顺序和数目b.氢键、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力c.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环境条件d.肽链间及肽链内的二硫键e.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12.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质量?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b.280/260nm紫外吸收比值c.凯氏定氮法d.荧光分光光度法e.Folin酚试剂法1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a.蛋白质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b.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蛋白质分子多肽链的折叠盘曲d.包括A、B和Ce.以上都不对14.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具有的特点是:a.不带正电荷b.不带负电荷c.a+bd.溶解度最大e.在电场中不泳动15.在一个肽平面中含有的原子数为:a.4 b.5 c.616.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是:a.胰岛素b.核糖核酸酶 c.血红蛋白d.肌红蛋白.e.胰凝乳蛋白酶17.氨基酸与蛋白质共同的理化性质:a.胶体性质b.两性性质d.变性性质e.双缩脲反应18.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b.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d.依靠肽键维持结构的稳定性e.以上都不是19.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每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是:a.辅基b.辅酶c.亚基d.寡聚体e.肽单位20.关于蛋白质亚基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一条多肽链卷曲成螺旋结构b.两条以上多肽链卷曲成二级结构c.两条以上多肽链与辅基结合成蛋白质d.每个亚基都有各自的三级结构.e.以上都是正确的2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特点是:a.相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功能一定相同b.一级结构相近的蛋白质,其功能类似性越大c.一级结构中任何氨基酸的改变,其生物活性立即丧失d.不同生物来源的同种蛋白质,其一级结构完全相同e.一级结构中任何氨基酸残基的改变,都不会影响其功能22.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a.蛋白质溶液是真溶液b.蛋白质在溶液中做布朗运动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性电荷d.蛋白质溶液的黏度大e.以上都不是23..关于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特性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导电性最小b.溶解度最小c.黏度减小d.电泳迁移率最小e.以上都不对24.令A、B、C、D四种蛋白质的混合液,等电点分别为:5.O、8.6、6.8、9.2,在pH8.6的条件下用电泳分离,四种蛋白质电泳区带自正极开始的排列顺序为:a.A、C、B\D b.A、B、C、D c.D、B、C、Ad.C、B、A、D e.B、D、C、A25.关于变性蛋白质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变性蛋白质,失去营养作用b.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d.变性蛋白质旋光性增加d.变性蛋白质不能再复原e.以上都不对26.蛋白质变性不包括:a.氢键断裂b.肽键断裂 c.疏水键断裂d.盐键断裂e.范德华力破坏27.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a.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b.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c.次级键断裂,蛋白质构象改变d.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e.以上都不是二、是非题1.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有一个不对称性的(1--碳原子,所以都有旋光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核酸的化学及结构一、名词解释1.DNA的变性:DNA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变成单链,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

变性时维持双螺旋稳定性的氢键断裂,碱基间的堆积力遭到破坏,但不涉及到其一级结构的改变;2.DNA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使彼此分离的两条链重新由氢键链接而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3.分子杂交:将不同来源的DNA经热变性、冷群,使其复性,在复性时,如这些异源DNA之间在某些区域有相同的序列,则形成杂交DNA分子;4.增色效应:天然DNA在发生变性时,氢键断裂,双键发生解离,碱基外露,共轭双键更充分暴露,变性DNA在260nm的紫外吸收值显著增加的现象;&5.减色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变性核酸可以复性,此时紫外吸收值又回复至原来水平的现象;6.回文结构:在真核细胞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在DNA的两条链中顺读与倒读序列是一样的(即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相同),脱氧核苷酸以一个假想的轴成为180°旋转对称(即使轴旋转180°两部分结构完全重叠起来)的结构;7.T m:DNA热变性的过程不是一种“渐变”,而是一种“跃变”过程,即变性作用不是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发生,而是在一个很狭窄的临界温度范围内突然引起并很快完成,就像固体的结晶物质在其熔点时突然熔化一样。

通常把DNA在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度达到最大值的1/2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用符号T m表示;8.Chargaff定律:不同生物种属的DNA碱基组成不同,同一个体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含氨基的碱基(腺嘌呤和胞嘧啶)总数等于含酮基的碱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总数,即A+C=T+G;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即A+G=C+T;9. 碱基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成对,鸟嘌呤与胞嘧啶成对,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和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10. 内含子:基因的插入序列或基因内的非蛋白质编码;11. 正超螺旋: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此种结构使分子内部张力加大,旋得更紧;12. 负超螺旋: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反,使二级结构处于疏松状态,分子内部张力减小,利于DNA复制、转录和基因重组;13. 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干扰小RNA)是含有21~22个单核苷酸长度的双链RNA,通常人工合成的siRNA是碱基对数量为22个左右的双链RNA;14. miRNA:(microRNA,) 是一类含19~25单核苷酸的单链RNA,在3’端有1~2个碱基长度变化,广泛存于真核生物中,不编码任何蛋白,本身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具有保守型、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15. Southern blotting:(Southern 印迹法)将凝胶电泳分离的DNA片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后,再进行杂交;16. Northern blotting:(Northern 印迹法)将RNA电泳变性后转移至纤维素膜再进行杂交的方法;17. Western blotting:(Western 印迹法)根据抗体与抗原可以结合的原理,用类似的方法分离蛋白质;18. 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反密码环中部、可与mRNA中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碱基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

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解读密码、将特异的氨基酸引入合成位点的作用;19. 发夹结构:单链RNA局部区域卷曲形成双链螺旋结构,亦称发卡结构;;20. 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复性的过程。

二、填空题:1.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单核苷酸__。

核酸根据化学组成可分为___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

2. B-DNA双螺旋中一条链的方向是5’→3’,另一条链的方向是__3’→5’_,每____10__对碱基绕轴旋转一圈,螺距为,碱基平面与螺旋轴__垂直__,且位于螺旋的__右__侧,磷酸-脱氧核糖位于螺旋的___外___侧。

T总是与__A___配对,C总是与__G___配对。

3. 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_细胞核__中,RNA主要位于__细胞质__中。

4. 核酸在260nm附近有强吸收,这是由于核酸的组成中含有__碱基____和___共轭双键__。

5. 细胞质中的RNA主要分为___mRNA(信使RNA)___,___rRNA(核糖体RNA)____,__tRNA(转运RNA)__。

其中__mRNA___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_____tRNA____是转运氨基酸的工具,____rRnA___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6. 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有碱基堆积力、氢键、离子键。

7. 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三级结构为L 型。

tRNA分子3’-端有一共同的碱基序列是-CCA ,其功能是蛋白质生物合成时,用于连接活化的相应氨基酸。

8. 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的结构特点是:5’-末端具有7-甲基鸟嘌呤核苷三磷酸(帽子结构),3’-末端的一段长约200个碱基的多聚腺苷酸(polyA)。

9. Tm值与DNA的大小和所含碱基中的G+C比例成正比。

10. 脱氧核苷酸或核苷酸连接时总是由前一位核苷酸的5’位C原子(C’5)上的磷酸基与下一位核苷酸的第3’位碳原子(C’3)的羟基形成3’,5’-磷酸二酯键。

11. 核苷是戊糖和碱基通过糖苷键形成。

12.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Watson和Crick 于1953 年提出的。

13.核酸的特征元素__P__。

14.在DNA分子中,一般来说G-C含量高时,比重大,T m(熔解温度)越高,分子比较稳定。

%15.DNA变性后,紫外吸收增加,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增大,生物活性将丧失。

16.DNA所在介质的离子强度越低,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宽,熔解温度愈低,所以DNA应保存在较高浓度的盐溶液中,通常为 1 mol/L 的NaCI溶液。

17.mRNA在细胞内的种类很多,但只占RNA总量的3%-5%,它是以___DNA__为模板合成的,又是__蛋白质__合成的模板。

18.常见的环化核苷酸有环化腺苷酸和环化鸟苷酸。

19.DNA在水溶解中热变性之后,如果将溶液迅速冷却,则DNA保持变性状态;若使溶液缓慢冷却,则DNA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

三、单项选择题1. 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B )。

A. 骤然冷却B.缓慢冷却C.浓缩D.加入浓的无机盐2. 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B )A. DNA的Tm值B. 序列的重复程度C. 核酸链的长短D. 碱基序列的互补。

3. 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C )A. 2’,5’—磷酸二酯键B. 氢键C. 3’,5’—磷酸二酯键D.糖苷键4. 可为tRNA的反密码子为UCG设别的密码子是( A )A. AGCB. GCAC. GACD. CGA5. 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D )A. C+A=G+TB. C=GC. A=TD. C+G=A+T6. 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A. 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 碱基A和G配对C. 碱基之间共价结合D. 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7. 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C )A. 5’-GpCpCpAp-3’B. 5’-GpCpCpApUp-3’C. 5’-UpApCpCpGp-3’D. 5’-TpApCpCpGp-3’8. 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C )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 碱基相同,核糖不同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D.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9. tRNA的三级结构是( B )A. 三叶草叶形结构B. 倒L形结构C. 双螺旋结构D. 发夹结构-10. 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 )A. 氢键B. 离子键C. 碱基堆积力D. 范德华力11. Tm是指( C )的温度A. 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B. 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C. 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D. 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12. 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C )A. DNAB. mRNAC. tRNAD. rRNA13. 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D )A. A和GB. C和TC. A和TD. C和G14. 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 C )A. 减色效应B.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C. 增色效应D. 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15. 某双链DNA纯样品含15%的A,该样品中G的含量为( A )A. 35%B. 15%C. 30%D. 20%四、问答题\1. 试比较DNA和RNA的异同。

答:DNA叫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有ATCG碱基,为双螺旋分子,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RNA叫核糖核酸,单位是核糖核酸,五碳糖是核糖,有碱基AUCG,为单链结构,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2.比较tRNA、mRNA、rRNA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答:mRNA:信使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为单链,有时链内互补成二级结构,原核生物生物具有操纵子结构;真核生物具有顺式作用元件,5’帽子结构和Poly(A)尾巴。

在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遗传信息传递的作用。

tRNA:转运R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一般70-90个核苷酸,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有氨基酸臂,二氢尿嘧啶环,TфC环,反密码子环,额外环。

三级结构为倒L型。

主要维持力为氢键能与氨基酸结合,用于mRNA在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

rRNA:核糖RNA,主要分布于核糖体,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称为大亚基,另一个为小亚基,两个亚基都含有rRNA和蛋白质,但种类和数量却不相同。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合成与核仁有关。

3.试述碱基、核苷、核酸在结构上的关系。

;答:碱基分为嘌呤碱和嘧啶碱,与戊糖构成核苷,核酸是许多的单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多核苷酸。

4.试述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加热、过高或过低的pH、有机溶剂、酰胺和尿素等,破坏氢键和碱基堆积力,使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引起核酸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改变,即变性。

5.简述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答:①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两条链都是右手螺旋,反向平行,链之间的螺旋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多核苷酸链的方向取决于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②磷酸基和脱氧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骨架,碱基连接在糖环的内侧,糖环平面与碱基平面相互垂直;③双螺旋的直径为2nm,顺轴方向,每隔有一个核苷酸,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每圈双螺旋有10对核苷酸,每圈高度为;④A与T成对形成两个氢键,C与G成对形成三个氢键;⑤沿螺旋轴方向观察,配对碱基并不充满双螺旋的全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