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第三章核酸PPT课件
DNA与RNA结构差异
五碳糖不同
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 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
碱基不同
DNA中的碱基包括腺嘌呤(A) 、鸟嘌呤(G)、胸腺嘧啶(T) 和胞嘧啶(C),而RNA中的碱 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 G)、尿嘧啶(U)和胞嘧啶(C
)。
空间结构不同
DNA通常是双链结构,而RNA 通常是单链结构。
核酸药物设计思路及前景展望
核酸药物设计思路
核酸药物是一类以核酸为靶点的药物,通过 特异性地与核酸结合,调节基因表达或抑制 病原体复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设 计核酸药物时需要考虑靶点选择、药物稳定 性、特异性、安全性等因素。
前景展望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越来越 多的疾病相关基因和靶点被发现,为核酸药 物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核酸药 物有望在肿瘤、遗传性疾病、病毒感染等领 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类重要的治疗药物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 ,核酸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普及和便捷
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
拓扑异构酶能够改变DNA的超螺旋状态,从而调节DNA的拓扑结构和功能。拓扑异构酶 在DNA复制、转录、修复和重组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RNA结构与性质
03
tRNA三叶草结构特点
01
02
03
三叶草二级结构
由DHU环、反密码环、 TΨC环、额外环和可接受 茎组成,形似三叶草。
反密码环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意义
1 2 3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标
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解读人类基因组所蕴含 的生命奥秘。
研究成果及应用
揭示了人类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为医学 、生物技术和制药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
第三章 核酸化学
rRNA的功能 参与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思考题:
体内有哪些重要的核苷酸?各有何作用?
DNA和RNA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何异同? 利用核酸的理化性质在临床实践中有何应用?
N O O
-
NH2 N N OCH2
-
O O
-
O O
-
N H H
P O
-
P O
-
P O
O
H H
OH OH 三磷酸腺苷 (AT P )
多磷酸核苷酸
5′-磷酯键
N N O -O O O O O
NH 2
N
N
P O-
P O-
P O-
O
CH 2 H H OH
O H H H
脱氧腺嘌呤核苷 脱氧腺嘌呤一磷酸 (dAMP) 脱氧腺嘌呤二磷酸 (dADP) 脱氧腺嘌呤三磷酸 (dATP)
NH
核苷
N N
2 N 9 N
糖苷键
CH O H O 2 1'
H H OH H 2' O H H
嘌呤N-9或嘧啶N-1与核糖C-1通过β-N-糖苷 键相连形成核苷。
核苷酸(ribonucleotide)
NH2
酯键
O
N N O
N
9 N
糖苷键
HO P O CH 2 O
-
H
H
OH
' 1 H H 2'
* tRNA的二级结构
——三叶草形
氨基酸臂 DHU环 反密码环
额外环
第三章 核酸——生物化学(ssy)
螺旋直径为2nm,相邻碱基
平面距离0.34nm,螺旋一圈
螺距3.4nm,一圈10对碱基。
碱基垂直螺旋轴居双螺旋内
側,与对侧碱基形成氢键配 对 ( 互 补 配 对 形 式 : A=T; GC) 。
碱基互补配对 A T G C
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
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
稳定性。 离子键屏蔽磷酸基团之间 的静电斥力
5′端
C
A
G
3′端
书写方法
A
G
T
G
C
T
线条式
5 P
P
P
P
P
P
OH 3
字母式
5 pApCpTpGpCpT-OH 3
5 A C T G C T 3
2、 DNA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碱基组成分析 Chargaff 规则:[A] = [T] [G] [C] 碱基的理化数据分析 A-T、G-C以氢键配对较合理
第 三 章 核 酸 化 学
返回
俗
语
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现象。
牛的后代仍然是牛 早在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 秋》中就记载着“夫种麦而得麦, 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
金丝猴的后代 仍然是金丝猴
思考: 到底是什么物质在亲子代的遗传 中起作用呢?
2004年12月26日,圣诞节欢乐的气氛尚未结束, 此时,位处南亚的印尼发生了史上第四大强震, 芮氏规模9.0,引发波及东南亚8个国家的海啸。
b. 多磷酸核苷酸:
指含两个以上磷酸基的核苷酸,如ADP 、ATP 、 GDP、 GTP 、 UDP和UTP等.
ATP在细胞能量代谢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三章核酸2021优质ppt
第六节 RNA的结构和功能
一、RNA 的分类及功能
1、核糖体RNA(r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核糖体的主要成分
2、转移RNA(t RNA) 转移活化的氨基酸
3、信使RNA(m RNA ) 转录DNA上的遗传信息, 并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RNA的结构
1、一级结构 2、空间结构:
RNA是短的含不完全 螺旋区的多核苷酸单
1889年Altman建议将核质改名为“核 酸”, 并且已经认识到“核质” 乃“核酸” 与蛋白质的复合体。
1944年Avery重做1928 年Griffith的细菌转化实 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2年 Hershey & Chase的噬菌 体感染实验 进一步证明 DNA是遗传物 质。
核酸功能、分类和分布
DNA (2nm)
装不同层次的结构
核小体链( 11nm,每个核小体200bp)
纤丝( 30nm,每圈6个核小体)
突环( 150nm,每个突环大约75000bp)
玫瑰花结( 300nm ,6个突环) 螺旋圈( 700nm,每圈30个玫瑰花) 染色体( 1400nm,
每个染色体含10个玫瑰花200bp)
并且已经认识到“光核质”
乃“核酸”
与蛋白质的复合体。
dATPdCTPdGTPdTTP
吸
* t RNA的三叶草型二级结构 胞嘧啶核苷酸(CMP)
收
5´-NDP
RNA本身只有局部的双螺旋区,所以变性行为所引起的性质变化没有DNA那样明显。
第七节 核酸的1性质天然DNA
3、核酸的表示方法:线条式、文字式、字母式
(三)、核苷酸(核苷+磷酸)
5‘-磷酸酯,类型有:AMP、GMP、CMP UMP、dAMP、dGMP、dCMP、dTMP
第三章 核酸化学
反向平行是指一条链是 5’
一条链必为3’ 5’端。
3’ 端,则另
(二)DNA的二级结构
•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2)磷酸与核糖彼此通过3’,5’-磷酸 二酯键相连接位于双螺旋外侧,形成 DNA分子的骨架。碱基位于内侧。碱 基平面与螺旋轴基本垂直,糖环平面 与螺旋轴基本平行。
(二)DNA的二级结构
3.多磷酸核苷酸
A
P ~ P ~ P
O
腺苷一磷酸 (AMP) 二磷酸腺苷(ADP) 三磷酸腺苷(ATP) ATP参与多种物质代谢,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NMP NDP
dNMP
RNA
AU U C G
dNDP dNTP
DNA
A T C G
NTP
AMP UDP CTP
dGMP dADP dTTP
( TTP )
功能: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体,是蛋白质
生物合成场所。
结构: 核蛋白体有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特点:
数量最多。
(三)m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帽子结构” 的作用:
防止mRNA被降解。 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被起始因子识别的标志。
Poly A的作用:引导mRNA由胞核转移到胞质。
点滴积累
1. DNA的一级结构实质是指碱基的排列顺序。 2. 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型,其要点包括:由两条反向 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中心轴形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位 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螺旋内侧;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 规律性,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3.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及稳定因素。 4. 3种RNA的空间结构决定了它们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中的不同作用。
E.S
• • • • • •
核酸-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生化课件第三章.
RNA
复制
翻译
蛋白质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二、核酸的组成
核酸 核苷酸
水
磷酸
核苷
解
戊糖
碱基
三、碱基
嘌呤:
腺嘌呤 (A)
鸟嘌呤 (G) 胞嘧啶 (C) 尿嘧啶 (U) 胸腺嘧啶 (T)
嘧啶:
O
NH
碱基
N N
脂键
N
N H
HN O N H
H2O 核苷键
O
磷酸 O P OH
OHCH2 O
第三章 核酸化学
( Nucleic Acids Chemistry )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核酸的组成 核酸的结构 核酸及核苷酸的性质
一、核酸的类别
• 脱氧核糖核酸( DNA)
• 核糖核酸( RNA)
• 核糖体RNA • 信使RNA • 转运RNA
DNA
复制
转录 反转录
实际上, Tm是增色效应达到最大值的50% 时的温度。也就是说,DNA溶液的温度达 到Tm时,将有50%的DNA双链处于解链状态。
DNA的Tm一般为70~85℃。 Tm随DNA分子中G-C碱基对含量的增加而升 高。它也与溶液的离子强度有关,一般情 况下,离 子强度低,Tm值小。
2、DNA的复性∶ 变性的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互补 单链又可以恢复碱基配对,重新成为双螺旋,这个 过程称为DNA的复性(DNA renaturation)。 复性后的DNA的某些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也可以 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如∶减色效应。 退火(annealing): 即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来源 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链结构,不同 源DNA之间、DNA和RNA之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核酸化学
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A.腺嘌呤B.胞嘧啶C.胸腺嘧啶D.尿嘧啶E.鸟嘌呤2.DNA和RNA共有的成分是A.D-核糖B.D-2-脱氧核糖C.腺嘌呤D.尿嘧啶E. 胸腺嘧啶3.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A.核糖体RNAB.信使RNAC.转运RNAD. 核DNAE.线粒体DNA4.核酸中各基本组成单位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磷酸一酯键B.磷酸二酯键C.氢键D.离子键E.碱基堆积力5.DNA碱基配对主要靠A.范德华力B.疏水作用C.共价键D.盐键E.氢键6.DNA分子中与片段pTAGA互补的片段A. pTAGAB.pAGATC.pATCTD.pTCTAE.pUGUA7.双链DNA有较高的解链温度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A.嘌呤B.嘧啶C. A和TD.C和GE.A和C8.关于核小体下列哪项正确A.核小体有DNA和非组蛋白共同构成B.核小体有RNA和非组蛋白共同构成C.组蛋白的成分是H1,H2A,H2B,H3,和H4D.核小体由DNA和H1,H2,H3,H4各二分子组成E.组蛋白是由组氨酸构成的9.DNA的热变性时A. 磷酸二酯键发生断裂B. 形成三股螺旋C. 在波长260nm处光吸收减少D. 解链温度随A-T的含量增加而降低E. 解链温度随A-T的含量增加而增加10.DNA的解链温度指的是A.A260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B.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50%时的温度C.DNA开始解链时所需的温度D.DNA完全解链时所需的温度E.A28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50%时的温度11.hnRNA是下列哪种RNA的前体A.tRNAB.真核rRNAC.原核rRNAD.真核mRNAE.原核mRNA12.tRNA在发挥其“对号入座”功能时的两个重要部位是A.反密码子臂和反密码子环B.氨基酸臂和D环C.TψC环与可变环D.TψC环与反密码子环E.氨基酸臂和反密码子环13.对于tRNA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tRNA通常由70-90个核苷酸组成B.细胞内有多种tRNAC.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分子量一般比mRNA小E.每种氨基酸都只有一种tRNA与之对应14.核小体串珠状核心蛋白是A. H2A、H2B、H3、H4各一个分子B. H2A、H2B、H3、H4各二个分子C. H1蛋白以及140-145碱基对DNAD. H2A、H2B、H3、H4各四个分子E.非组蛋白15.DNA变性的原因是A.温度升高是唯一原因B.磷酸二酯键断裂C.多核苷酸链解聚D.碱基的甲基化修饰E.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16.DNA变性后下列哪项正确A.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B. A260增加C.形成三股螺旋D.溶液粘度增大E.变性是不可逆的17.单链DNA 5'-pCpGpGpTpA-3'能与下列哪种RNA单链分子进行杂交A. 5'-pGpCpCpTpA-3'B. 5'-pGpCpCpApU-3'C. 5'-pUpApCpCpG-3'D. 5'-pTpApGpGpC-3'E. 5'-pTpUpCpCpAG3'18.下列关于RNA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有mRNA、tRNA、rRNA 等种类B.原核生物没有hnRNA和snRNAC.tRNA是最小的一种RNAD.胞质中只有一种RNA即tRNAE.组成核糖体的RNA是rRNA19.关于真核生物的mRNA叙述正确的是A.在胞质内合成并发挥其功能B.帽子结构是一系列的核苷酸C.有帽子结构和多聚A尾巴D.在细胞内可长期存在E.前身是rRNA20.snRNA的功能是A.作为mRNA的前身物B.促进mRNA的产生成熟C.使RNA的碱基甲基化D.催化RNA的合成E.促进DNA合成21.tRNA分子的3'末端的碱基序列是A-3'B.AAA-3'C-3'D.AAC-3'E.ACA-3'22.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水解RNA的酶B.专门水解DNA的酶C.位于细胞核内的酶D.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E.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合酶23.人类基因组的碱基数目为A. 2.8×109 BPB. 2.8×106 BPC. 4×109 BPD. 4×106 BPE. 4×108 BP24.参与hnRNA剪接的RNA是A.snRNAB.tRNAC. hnRNAD.mRNAE.rRNA25. 对核酸进行加热变性,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核酸溶液的紫外光吸收开始增强;继续升温,在一个较小的温度范围内,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
生物化学第三章核酸化学
核糖核酸酶类
牛胰核糖核酸酶:存在于牛胰中,简称为 RNaseⅠ,只作用于RNA,十分耐热,是具 有极高专一性的内切酶。 核糖核酸酶T1:从米曲霉中获得的,耐热, 耐酸,专一性更强。 核糖核酸酶T2:来源同T1,核酸酶:也叫做DNaseⅠ, 需要镁离子参与,切断双链DNA或者单链 DNA为寡聚核苷酸,平均长度为4个核苷酸。 ② 牛脾脱氧核糖核酸酶:也叫做DNaseⅡ, 需要钠离子激活,镁离子抑制活性。 ③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降解外源性DNA,目 前发现有数千种,是基因工程最重要的工 具酶。
RNA功能的多样性
① ② ③ ④ ⑤ 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作用于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调节; 生物催化与其他的细胞功能 遗传信息的加工与进化
第三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 核酸中核苷酸的连 接方式 二. DNA的分子结构 三. RNA的分子结构
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1. 核苷酸可以被酸、碱 和酶水解,水解后产 生寡核苷酸、核苷酸、 核苷和碱基。 2. 实验证明,核苷酸是 通过磷酸二酯键彼此 相连,并且形成的是 3’-5’磷酸二酯键(后 面核酸降解中详细说 明)。
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
① 一般由73-78个核苷酸组成; ② 碱基中有较多的稀有碱基; ③ 3’末端均有CCA-OH结构,用以携带氨基 酸,5’多为pG或者pC。
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
① 氨基酸臂,由3’和5’末端的7对互补碱基构 成,携带氨基酸,富含G,形成双螺旋; ② 二氢尿嘧啶环,8-12个核苷酸组成,由34对碱基构成双螺旋; ③ 反密码子环,7个核苷酸组成,其中3个组 成反密码子环; ④ 额外环,是tRNA分类的重要标志 ⑤ TψC环,是tRNA中起连接作用的。
第三章 核酸化学
第三章核酸化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熟悉其生物学功能。
2、掌握核酸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3、熟悉核酸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教学内容】1、核酸的概念及化学组成。
2、核酸的分子结构。
3、核酸的理化性质。
4、核酸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重点与难点】1、核酸的分子结构。
2、核酸的理化性质。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
【教学时数】3学时第一节 核酸的概念和化学组成1868年,F. Miescher 从细胞核中分离得到一种含P 量高的酸性物质,当时命名为核素。
实质是核酸与蛋白的复合物。
1889年奥尔特曼(Altman)从酵母及其它细胞中分离到不含蛋白的核酸,并以此命名,一直沿用到今。
一、概念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通过卷曲折叠形成的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二、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核糖核酸 Ribonucleic Acid (RNA )(tRNA 、mRNA 、rRN A);98%核中(染色体中) 真核 线粒体(mtDNA ) 核外叶绿体(ctDNA ) DNA 拟核 原核核外:质粒(plasmid ) 病毒: DNA 病毒 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三、 重要性1、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0世纪40年代末,Avery 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有机体的遗传物质:2、 传递遗传信息DNA无荚膜,不致病温育有荚膜,致病有荚膜,致病有荚膜,致病3、 核酸与医药许多核酸类衍生物可作为抗病毒药物。
许多抗癌药物是核苷或其衍生物。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药。
四、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 1. 元素组成C 、H 、O 、N 、P (9~10%) 2. 分子组成3、嘌呤(purine) 与嘧啶(pyrimidine)嘧啶(pyrimidine)4、戊 糖核糖(ribose)脱氧核糖(deoxyribose) 5、核苷戊糖+碱基 嘌呤:C 1/-N 1 嘧啶:C 1/-N 9 6、核苷酸核苷+磷酸五、核酸衍生物核酸核苷酸核苷磷酸戊糖45N NHHH H N N N NH H HH2346789嘌呤碱基多磷酸核苷酸:NMP,NDP,NTP在体内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是生物体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供体又称能量―货币‖UTP——参加糖的互相转化与合成CTP——参加磷脂的合成GTP——参加蛋白质和嘌呤的合成环化核苷酸: cAMP,cGMP:是体内代谢调节的重要物质含核苷酸的生物活性物质:NAD+、NADP+、CoA-SH、FAD 等都含有AMP第二节核酸的分子结构一、DNA的一级结构1、定义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核酸化学最新课件
DNA double helix类型
类型
旋转方向 螺旋直径 螺距( (nm) nm)
A-DNA 右 B-DNA 右 Z-DNA 左
2.3
2.8
2.0
3.4
1.8
4.5
每转碱基 碱基对间垂直 对数目 距离(nm)
11
0.255
10 (10.4) 0.34
12
0.37
碱基对与 水平面倾 角
核酸化学 最新
➢2.环化磷酸化
cAMP
3’,5’-环腺苷酸
cGMP
3’,5’-环鸟苷酸
核酸化学 最新
➢ cAMP(3’,5’-环化腺苷 酸)和cGMP(3’,5’-环化 鸟苷酸)的主要功能是 作为细胞的第二信使。
➢ cAMP和cGMP的环状 磷酯键是一个高能键。 在pH7.4, cAMP和 cGMP的水解能约为 43.9 KJ/mol,比ATP 水解能高得多。
(1)主链的走向 (2)各组分的位置 (3)双螺旋的一些数据 (4)碱基配对
核酸化学 最新
0.34nm
33.44nm
2nm
核酸化学 最新
计算机模拟 DNA双螺旋结 构(蓝色)大 沟中结合着蛋 白质(红色)
核酸化学 最新
A T 配对
核酸化学 最新
G C 配对
核酸化学 最新
双螺旋侧面图
核酸化学 最新
核酸化学 最新
一、组成成分
( nucleic acid )
核酸化学 最新
(一)、戊糖
组成核酸的戊糖有两种。DNA所含的糖为 βD-2-脱氧核糖;RNA所含的糖则为β-D-核糖。
5’
HOCH2 O OH
4’ H H 3’
2第三章核酸化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第三章核酸化学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单选1.通常既不见于DNA又不见于RNA的碱基是A.腺嘌吟B.黄嘌呤C.鸟嘌呤D.胸腺嘧啶E.尿嘧啶2.核苷酸中碱基(N)、戊糖(R)和磷酸(P)之间的连接关系是A.N-R-P B.N-P-R C.R- N-P D.P-N- R E.R- P-P-N 3.脱氧胸苷的英文简写符号为A.AdR B.GdR C.UdR D.TdR E.CdR 4.含有稀有碱基较多的核酸是A.rRNA B.tRNA C.mRNA D.hnRNA E.DNA 5.下列关于核苷酸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界中最主要的直接功能物质B.作为辅酶的成分C.作为质膜的基本结构成分D.生理性调节物E.多种核苷酸衍生物为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活性中间物6.含有高能磷酸键,但不能直接作为核酸合成原料的物质是A.dGTP B.GTP C.GDP D.GMP 7.A TP的功能不包括A.为生物反应供能B.合成RNA C.转变成cAMP D.贮存化学能E.转变为UDPG 8.合成DNA的原料是A.dNMP B.dNDP C.dNTP D.NTP E.NDP 9.合成RNA的原料是A.dNMP B.dNDP C.dNTP D.NTP E.NDP 10.核酸的最大紫外光吸收值一般在哪一波长附近A.200nm B.220nm C.240nm D.260nm E.280nm 1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DNA碱基的叙述,错误的是A.腺嘌吟与胸腺嘧啶含量相等B.嘌吟与嘧啶的含量相等C.G-C对有三个氢键D.A-T对有两个氢键E.营养不良常可导致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12.下列关于DNA碱基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与C的含量相等B.A+T=G+C C.生物体DNA的碱基组成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D.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成不同E.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不同13.DNA变性是指:A.多核苷酸链解聚B.DNA分子由超螺旋转变为双螺旋C.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D.互补碱基间氢键断裂E.碱基与脱氧核糖间糖苷键断裂14.DNA变性时,断开的键是A.磷酸二酯键B.氢键C.糖苷键D.肽键E.疏水键15.DNA变性时,其理化性质主要发生哪种改变A.溶液黏度升高B.浮力密度降低C.260nm处光吸收增强D.易被蛋白酶降解E.分子量降低16.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A.减色效应B.增色效应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D.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E.溶液黏度增加17.DNA受热变性时A.在260nm处的吸收值下降B.多核苷酸链水解为寡核苷酸C.碱基对间以共价键相连D.溶液黏度增加E.在有RNA存在下,DNA溶液缓慢冷却时,DNA可与互补的RNA发生杂交18.DNA热变性的特征是A.碱基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B.形成一种三股螺旋C.在260nm处的吸收值降低D.对于均一的DNA,其变性温度的范围不变E.熔解温度因G-C的含量而异19.Tm值愈高的DNA分子,其A.G+C含量愈高B.A+T含量愈高C.A+C含量愈低D.A+G含量愈高E.T+C含量愈高20.下列关于核酸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双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B.双螺旋结构中上下碱基之间存在碱基堆积力C.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碱基对形成一种近似平面的环形结构D.与DNA相比,RNA种类繁多,分子量相对较大E.RNA可形成局部双螺旋结构21.DNA的一级结构实质上就是A.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B.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关系C.DNA分子中的各碱基所占的比例1 D .DNA 分于的双螺旋结构分于的双螺旋结构E .DNA 分子中的碱基种类分子中的碱基种类22.DNA 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对不包括A.A-T B.C-G C. G-C D. T -A E. U-A 23.下列关于DNA 双螺旋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双螺旋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DNA 的二级结构的二级结构B .双股链相互平行、走向相反.双股链相互平行、走向相反C .碱基位于双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双螺旋外侧D .碱基间以非共价键相连E .磷酸与脱氧核糖组成了双螺旋的骨架.磷酸与脱氧核糖组成了双螺旋的骨架24.下列关于DNA 双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双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磷酸核糖在双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内侧B .碱基对平面与螺旋轴平行.碱基对平面与螺旋轴平行C .遵循碱基配对原则,但有摆动现象.遵循碱基配对原则,但有摆动现象D .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平行.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平行E .核糖平面与螺旋轴垂直.核糖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25.关于DNA 双螺旋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双螺旋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DNA 的三级结构的三级结构B .双股链走向相同.双股链走向相同C .碱基对之间以共价键相连.碱基对之间以共价键相连D .碱基对之间存在范德华力.碱基对之间存在范德华力E .两链碱基间A 与G 、T 与C 配对配对26.下列哪项为DNA 的三级结构A.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 B.B.αα-螺旋螺旋 C.超螺旋超螺旋 D.无规则卷曲无规则卷曲 E.开环型结构开环型结构 27.下列不参与构成核小体核心颗粒的蛋白是A.H1 B.H2A C.H2B D.H3 E.H4 28.RNA 形成局部双螺旋时,其碱基配对原则是A.A-T,G-C B.A-U,C-G C.A-U,G-T D.C-T,G-A E.C-U,A-G 29.下列关于r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四种rRNA ,即23S 、16S 、5S 、5.8S B .原核生物的枝蛋白体中有三种rRNA ,即23S 、18S 、5S C .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三种tRNA ,即28S 、18S,5S D .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四种rRNA ,即28S 、18S 、5S 、5.8S E .真核与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具有完全相同的rRNA 30.tRN 的二级结构为的二级结构为 A .双螺旋.双螺旋 B .超螺旋.超螺旋 C .线型.线型 D .三叶草型.三叶草型 E .倒"L"型31.下列关于tRNA 的叙述.错误的是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级结构通常呈三叶草型.二级结构通常呈三叶草型B .三级结构呈倒"L"型C .具有一反密码子环.具有一反密码子环D .5’-末端为CCA-OH E .有一个TψC 环 32.下列关于tRNA 的叙述,错误的是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通常由几百个核苷酸组成,分子量较大.通常由几百个核苷酸组成,分子量较大B .含有假尿嘧啶.含有假尿嘧啶C .磷酸与核糖的比值为1 D .含有核糖胸苷酸残基.含有核糖胸苷酸残基E .含有二氢尿嘧啶核苷酸残基.含有二氢尿嘧啶核苷酸残基33.下列关于tRNA 的叙述,错误的是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含IMP B .含TMP C .含假尿嘧啶核苷酸.含假尿嘧啶核苷酸D .含二氢尿嘧啶核苷酸E .含黄嘌吟核苷酸.含黄嘌吟核苷酸34.绝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 的5’-端有端有 A.poly A B.终止密码终止密码 C.帽子结构帽子结构 D.TA TA 盒 E.起始密码起始密码 35.下列关于真核生物mRNA 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5A.5’’-末端接m7 Appp B.3B.3’’-末端接多聚鸟苷酸尾巴末端接多聚鸟苷酸尾巴C.3C.3’’-末端具-CCAD.含有遗传密码含有遗传密码36. 下列关于假尿苷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假尿苷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 假尿苷所含有的碱基不是尿嘧啶;假尿苷所含有的碱基不是尿嘧啶;B 碱基戊糖间以C5-C1C5-C1’’相联;相联;C 碱基戊糖间以N1-C1N1-C1’’相联;相联;D 碱基戊糖间以C5-C1C5-C1’’相联相联 37. 37. DNA DNA 经消化后,取1ml 溶液,测得其磷含量为2.5m g ,该消化液每ml 含核酸的m g 数是多少?(DNA 平均含磷为9.9%) A25.00;B25.25;C26.59;D27.77;E15.63 38. 单核苷酸用电泳分离后,显示电泳图谱最简单的方法是:单核苷酸用电泳分离后,显示电泳图谱最简单的方法是:A 定磷法;B 二苯胺试剂显色;C 苔黑酚试剂显色;D 紫外吸收法;E 加入银铵络合物形成嘌呤银加入银铵络合物形成嘌呤银39. 下列对环核苷酸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下列对环核苷酸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重要的环核苷酸有cAMP 和cGMP ;B cAMP 和cGMP 的生物学作用相反;的生物学作用相反;C cAMP 是一种第二信使;D cAMP 是由AMP 在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下生成在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下生成E cAMP 分子内有环化的磷酸二酯键分子内有环化的磷酸二酯键40下述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不正确的是:下述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不正确的是:A.DN A →DNA ;B.DNA →RNA ;C.RNA →蛋白质;D.RNA →DNA (真核);E.RNA →DNA (病毒)(病毒) 二.二. 填空题填空题1.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_ ________于__ __年提出的。
生物化学之核酸化学
第三章核酸化学(Nucleic Acids Chemistry )第一节概述一、核酸的发现与发展二、核酸的类别和分布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DNA在生物体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原核细胞中DNA集中在核区;–真核细胞中DNA集中在核内,组成染色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也含有少量DNA。
–原核生物染色体DNA、质粒DNA、真核生物细胞器DNA都是环状双链DNA。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线性双链DNA,末端具有高度重复序列形成的端粒(telomere)结构。
染色体(Chromosomes)、基因(Gene)、DN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物质的螺旋聚集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基因: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RNA(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Ribosomal RNAs (rRNA,核糖体RNA)占80%以上:与蛋白质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Messenger RNAs (mRNA,信使RNA) 占5%:合成蛋白质的模板Transfer RNAs (tRNA ,转运RNA)占15%:在蛋白质合成中运输氨基酸应用与生产:在食品方面∶强力助鲜剂,如肌苷酸和鸟苷酸。
在医药方面∶ATP、COA等。
第二节核酸的组成核酸的化学组成:除含C、H、O、N外,还含有较多的磷和少量的硫,含磷量在9-10%一、磷酸(phosphate)OHHO-P=OOH二、戊糖(pentose)三、碱基(nitrogenous base碱基∶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小分子嘌呤(purine):腺嘌呤adenine (A)鸟嘌呤guanine (G)嘧啶(pyrimidine ):胞嘧啶cytosine (C).尿嘧啶uracil (U)胸腺嘧啶thymine (T)(1)含酮基的嘧啶和嘌呤碱都有酮和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且处于平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化学》授课内容内容第三章核酸化学与结构核酸(nucleic xcids)属生物大分子,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
DNA 脱氧核糖核酸(dexyribonucleic acid)RNA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种类分布功能DNA 原核生物:核质区真核生物:95%在细胞核、5%在线粒体和叶绿体遗传信息的载体RNA tRNA 原核生物:细胞质携带、转移aa mRNA 真核生物:75%在细胞质肽链合成的模板15%在线粒体和叶绿体10%在细胞核rRNA 核糖体主要成分DNA主要分布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叶绿体;RNA主要分布细胞质,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所有细胞(真核、原核)都含有DNA 和RNA。
病毒只含一种核物质;有DNA病毒和RNA 病毒之分。
一般情况下,真核细胞的核酸与某种特殊蛋白质组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物。
DNA:贮存全部生物信息的载体(以核苷酸排列方式,对信息进行多层次、结构复杂的组合贮存)。
通过DNA自我复制进行完整的结构与信息遗传;通过转录,把DNA信息转抄在指导合成的RNA上;通过翻译,将RNA信息转抄在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上;以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形式,表达出DNA生物信息的物质形态、结构特征与生物功能等。
转录翻译DNA RNA 蛋白质合成其他物质mRNA 或行使功能复制tRNArRNA生物遗传的中心法则(1958年提出)1、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2、信息从DNA →RNA(主要指mRNA )→蛋白质的单向传递过程;3、信息从DNA →DNA的单向传递(复制)过程;*4、信息从模板RNA →DNA的单向传递(逆转录)后,再沿联DNA →RNA(mRNA )→蛋白质进行单向传递。
注:* 70年代克瑞克进行了修正。
1、RNA病毒以模板RNA为信息载体,这种RNA与三类RNA在构成上基本相似,但功能不同:只能指导合成对应的DNA,再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等三类RNA,再指导合成蛋白质。
2、模板RNA具有相应的复制酶,可以进行自我复制。
遗传中心法则复制转录翻译DNA RNA 蛋白质合成其他物质mRNA 或行使功能反转录tRNA模板RNA rRNA复制3.1 核酸化学组成核酸分子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Nucloticle 简称Nt)。
它又是由更小的单元所构成。
核糖有脱氧、非脱氧两种核苷核酸核苷酸碱基有四种碱基磷酸一、碱基(base)是核酸的特征性物质。
DNA和RNA均有四种:DNA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RNA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嘌呤由嘧啶环和咪唑环组成。
另外嘌呤和嘧啶还有几种衍生物称为稀有碱基,(如次黄嘌呤和5—甲基胞嘧啶等)均在代谢过程中生产,在代谢及调控方面方面有重要作用。
不同物种还可产生特殊的衍生物,如可可碱、茶碱、咖啡碱等。
二、核糖(ribose)两种核酸的核糖都是戊糖——五碳糖。
DNA C 2上无OH基,称脱氧核糖核酸。
RNA C 2上有OH基,称核糖核酸。
由于分子结构中C 1为手性碳,故构型上有α、β两种,天然核酸中的戊糖均为β型;C 4也为手性碳,则有D、L型之分,天然核酸中均为D型;核糖形成的五元环为呋喃环。
三、核苷(Nucleoside )核糖C 1上的OH与碱基上的N 1 或N 9 脱去一分子水,以β—糖苷键相连(又称N—糖苷键)。
四、核苷酸(nucleotide)戊糖C5上的OH被磷酸化,形成磷酸酯键的即为单核苷酸。
1、三磷酸核苷酸单核苷酸上的磷酸基,一定条件下可再连接一个或二个磷酸基,形成的磷酸酯键具有极高的能量(比一般的磷酸键能量高2—4倍),称为高能磷酸酯键。
是生物代谢中最重要的能量贮存、转换、运输载体,参与很多代谢过程,并直接提供能量。
对应于四种碱基,则有四种类型。
每类有三种。
例AMP含1个磷酸,称腺苷一磷酸;ADP含1个高能磷酸键,称腺苷二磷酸;ATP含2个高能磷酸键,称腺苷三磷酸。
2、环化核苷酸单核苷酸分子内环化形成。
是生物体重要的信息载体。
如cAMP、cGMP 等。
cAMP(环化腺苷酸):5′的磷酸基与3′的OH形成双酯键六元环。
cAMP在细胞内由环化酶合成,二酯酶分解。
A TP 腺苷酸环化酶cAMP 磷酸二酯酶5′—AMPppicAMP是很多激素的信息传递物质,激素称为第一信使,cAMP称为第二信使。
它通过一定机制,将激素信号传递到细胞内,并将信号放大后再传递给胞内其他介质;有些组织中的cAMP还可传递神经信号、遗传信号等不同形式的化学、电子信息等。
五、核酸由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排列成线性结构。
并具有严格的5′ 3′方向性。
3.2 DNA分子结构核酸均为无分枝的多核苷酸长链结构。
核苷酸间均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长链的主轴。
核酸上的四种碱基,只能A/T、G/C以氢键相配,且物质的总含量符合[A+C]=[G+T]规则,称为碱基当量定律。
一级结构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结成的线性排列结构。
因核酸链5′端有一个P ,3′端有一个OH基,故规定序列写法:5′→3 ′从结构上看,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从功能上看,一级结构的精确排列决定了遗传信息内容。
1977年英国的桑格首先测出了噬菌体φχ174的单链环状DNA的5386NT的线性排列结构。
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多国合作的人类基因组大规模测序工作。
现在有专门的设备来进行测序,时间短,工作效率极高。
二级结构1953年,美国沃森(Watsosn)和克瑞克(Crick)提出:DNA右手双螺旋模型。
“Right handed B-form DNA Double helix Model ”特征要点:①每条DNA链均由2条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反平行构成,并围绕同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状。
②疏水性碱基层叠于螺旋内侧,亲水性磷酸和戊糖形成DNA骨架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
③碱基平面间距0.34 nm,并与中心轴垂直;螺旋每周有10对核苷酸;螺距3.4 nm ;相邻碱基转角36º。
④双螺旋直径20 nm,因碱基对所占空间不对称,故在螺旋结构中留下大、小两条沟。
大沟更有利于和专一性蛋白质结合。
⑤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互补配对:嘧啶/嘌呤(即A—T,G—C);碱基间以氢键相连,A T,G C。
按此原则,确定单链排列后,就可知另一条互补链序列。
上述特征是天然DNA中最主要的、最稳定的B型结构。
A型:右手螺旋,由B型脱水后形成。
天然态在RNA—DNA杂交链中常出现。
Z型:左手螺旋,生物意义还不很明确,可能与基因信息表达与关闭有关。
三链螺旋体;1957年发现在基因的调控区或染色质的重组部位有DNA的三螺旋结构。
可能的功能有:可阻止调节蛋白与DNA结合,关闭基因转录过程;与基因重组,交换有关;作为分子剪刀(molecular scissors),定点切割DNA分子;加入反义的第三条链(anti-sence polydNt) 终止基因的表达等。
维持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碱基堆积力、疏水力、氢键、离子键、范氏引力等次级键。
高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高级结构。
线性DNA 指常见的双螺旋结构,也是行使功能的基本结构;它的分子张力最小。
环形DNA 当线性结构的2个端口,呈开放的互补状时(称粘性末端),末端可以发生碱基配对,并共价连接成闭环形态。
且分子张力增大。
这是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多数原核生物DNA 的主要存在方式。
超螺旋DNA(Superhelix or Supercoil DNA)在环形链基础形成。
左手超螺旋称负超螺旋(缠松),右手称正超螺旋(缠紧),天然态以负超为主。
这种结构在DNA复制、转录控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超螺旋又称拓扑结构,形成或解除这一复杂结构有专一性很强的拓扑异构酶(Top I 与Top II )完成。
Top I 对负超螺旋处的单链亲合力极高,主要起切链解旋作用;Top II 对非超螺旋有亲合力,起切链加螺旋作用。
真核细胞中核DNA的高级结构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特殊超螺旋。
核←染色体←单染色体←染色丝←核小体组蛋白核小体(nucleosome) 由DNA双螺旋以负超螺旋方式,盘绕在组蛋白球上(八聚体共有5种)1又1/3圈构成。
盘绕部分的DNA长140个碱基对,间链约60个碱基对,共200个碱基对。
核小体结构相当于超螺旋。
是染色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3.3 RNA特点与结构1、主要特点RNA主要有三类:mRNA(信使)、tRNA(转运)、rRNA(核糖),另一类特殊的模板RNA,存在于RNA型病毒中。
mRNA :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占RNA总量3—5%,但种类很多;分子大小不一(均一性差);分子活跃但不稳定。
真核生物:在核内合成,进入胞质后,需修饰加工才有活性并保持稳定;寿命长,从几小时到几十天(卵细胞);5′加“帽子”:RNA的5′端接一个7—甲基鸟苷酸(m7G)3′长“尾巴”:RNA的3′端接一段polyA,由专一聚合酶完成原核生物:在胞质中合成,无需修饰就有活性(无帽子和尾巴结构),但分子稳定性差,寿命短,从几秒到几分钟。
rRNA:是核糖体重要组成之一(占其质量60%)。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分布在胞浆中;rRNA占RNA总量80%;代谢稳定,分子量大,一般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tRNA:在合成蛋白质时,是氨基酸的运输载体;每种tRNA可带至少一种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分子量小,含75—90个核苷酸组成;占RNA总量15%。
模板RNA:功能上相当于DNA;可以是双链(多为分子内双链)也可以是单链;主要存在于RNA型病毒。
2、结构一级结构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结成的线性排列结构。
主要有AGCU四种碱基;部分RNA中含有少量稀有碱基,(碱基衍生物),与RNA 特殊功能有关。
链的书写方向为5′→3′。
二级结构RNA分子一般为单链,局部可以相互配对形成双链区(配对原则与DNA同,A/U,C/G),并可能产生右螺旋,而非配对区为直链或开环状如:“发夹”结构、“三叶草”结构等。
三叶草结构是tRNA的典型结构,主要特征有:①氨基酸臂:分子3′端由4个单链碱基和7个配对碱基对臂组成;CCA为携带活化氨基酸的活性位点。
②D环(二氢尿嘧啶环):由8—12个核苷酸组成,含有二氢尿嘧啶碱基(稀有碱基。
③反密码环:由7个碱基组成,含反密码子序列(由3个核苷酸组成);能识别mRNA 上密码子信号的位点。
④TψC环:由7个核苷酸构成,含有稀有修饰碱基T、ψ;识别结合核糖体的功能位点。
⑤可变环:核苷酸数目不详,功能也不明;是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
高级结构:因RNA链内局部双链螺旋、直链和环化结构共存,使整个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形、强行扭曲;进而形成特定高级结构。
分子高级结构中,均以稳定分子、提高活性为目的,最大限度的暴露和利用活性位点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