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the rice leaf – roll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纵卷叶螟越冬、蛾量、卵量、幼虫发育进度、残留虫量以及发生程度和受害程度的调查方法和测报过程中资料整理与归档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

2 越冬调查

2.1 限以本地越冬虫源为翌春主要虫源的地区进行。

2.2 调查在冬后成虫羽化前进行7 > < 次。

2.3 调查方法

选稻田、绿肥田及田边、沟边等主要越冬场所,共取样20m2以上,调查稻桩、再生稻、落谷稻、冬稻及杂草上的幼虫和蛹的越冬情况,记载死、活幼虫和蛹数及被寄生效。

2.4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载入“稻纵卷叶螟越冬调查记载表”(表1)。

表1 稻纵卷叶螟越冬调查记载表

3 成虫及雌蛾卵巢发育进度调查

3.1 赶蛾

3.1.1 调查于主害代及其上一代常年始蛾期前一周开始,至当代蛾盛期结束为止。隔天上午9时以前进行一次。

3.1.2 调查方法

选择具代表性的三种类型田各1块,合计3块。

手持长2m的竹竿沿田埂逆风缓慢拨动稻丛中上部,用计数器计数飞起的蛾数。每块田调查面积为50~100m2以上。

3.2 雌蛾卵巢解剖

3.2.1 调查于主害代及其上一代蛾的主要峰期,结合田间赶蛾进行剖查2~3次。迁出代成虫迁出时期内,如遇多阴雨天气,再剖查1~2次。

3.2.2 调查方法

在赶蛾的各类型田块中用捕虫网采集雌蛾20~30头,带回室内当即解剖、镜检卵巢级别和交配率。

3.3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载入“稻纵卷叶螟赶蛾剖蛾记载表”(表2)。

表2 稻纵卷叶螟赶蛾剖蛾记载表

4 幼虫发育进度及残留虫量调查

4.1 调查在各主害代及其上一代大田防治结束后,四龄幼虫盛期进行一次。

4.2 调查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田各1~2块,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查50~100丛,剥检所有卷叶虫苞,记录各虫态数量和被寄生虫数,统计各虫态百分率、虫口密度、卷叶率、寄生率。

4.3 调查结果载入“稻纵卷叶螟幼虫发育进度及残留虫量调查记载表”(表3)。

表3 稻纵卷叶螟幼虫发育进度及残留虫量调查记载表

5 大田普查

5.1 卵量普查

5.1.1 各主害代发蛾高峰期调查1~2次。

5.1.2 普查方法

选择具代表性的类型田各1~2块,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查10丛,目测所有叶片有效卵、寄生卵、干瘪卵数。

5.1.3 调查结果载入“稻纵卷叶螟田间卵量调查记载表”(表4)

表4稻纵卷叶螟田间卵量调查记载表

5.2 幼虫发生程度普查

5.2.1 各主害代施药防治前2~3龄幼虫盛期,田间普遍发生卷叶时进行。

5.2.2 普查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村进行抽样。各类型田的调查块数应按比例确定。调查采用大田巡视目测法,目测稻株顶部3片叶的卷叶率,并以此确定幼虫发生级别。记录各级别所占田块数及比例。

5.2.3 幼虫发生级别的分类,见表5。

表5 稻纵卷叶螟幼虫发生级别分类表

万头/667m2

5.2.4 调查结果载入“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普查记载表”(表6)。

表6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普查记载表

5.3 稻叶受害率(程度)普查

5.3.1 各主害代防治结束,危害基本定局后进行。

5.3.2 普查方法

抽样同5.2.2条。目测稻株顶部3片的卷叶率,并以此确定稻叶受害程度,记录各级别所占田块数及比例。

5.3.3 稻叶受害程度级别的分类,见表7。

表7 稻叶受害程度级别分类表

%

5.3.4 调查结果载入“稻纵卷叶螟危害情况普查记载表”(表8)。

表8稻纵卷叶螟危害情况普查记载表

6 资料整理与归档

6.1 世代划分

6.1.1 世代划分的起点虫态为成虫。以广东和广西南部的发生为基础,全年共分为八代。

6.1.2 各代起止日期:

第一代4月15日以前

第二代4月16日至5月20日

第三代5月21日至6月20日

第四代6月21日至7月20日

第五代7月21日至8月20日

第六代8月21日至9月20日

第七代9月21日至10月31日

第八代11月1日至12月10日

6.1.3 适用范围为南海岸线以北大陆发生区,海南等发生区可采用当地习惯划分方法,但世代起止日期可参照本标准确定。

6.1.4 世代具体起止日期根据当年实际发生划定,但一般不宜超过标准日期5d以上。

6.2 发生(危害)程度的确定

6.2.1 发生程度的确定以大田防治前普查的幼虫发生级别及其面积占适生面积的比例为依据;危害程度以大田防治后普查的稻叶受害级别及其面积占适生面积的比例为依据。

6.2.2 发生(危害)程度等级及其指标,见表9。

表9 发生(危害)程度等级

6.3 数据记载与归档

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进行整理,正式填入《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纵卷叶螟》内归档保存。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纵卷叶螟》样册见附录A(补充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