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第2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案湘教版必修二.doc

合集下载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第2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案湘教版必修二.doc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第2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案湘教版必修二.doc

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1.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2.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3.通过对某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区域认知)4.能够调查、查阅、收集、分析某区域的相关背景资料。

(地理实践力)一、区域发展战略1.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

(3)新时期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概况(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

(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导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5.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的区域发展战略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存在以下学情特点:
6.创新设计: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项针对某一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举措,如政策建议、项目策划等。
-将设计方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进行课堂分享和交流。
-撰写小论文,主题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挑战”,要求结合具体区域实例进行分析,不少于800字。
2.实践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制作PPT展示成果。
-调查研究内容包括:该区域发展战略的背景、发展目标、政策举措、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3.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中国区域发展报告》,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3.教学过程:
-讲解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介绍我国四大区域发展战略: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
-分析各区域发展战略的发展目标、政策举措及其适应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区域发展战略展开讨论,分析其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区域发展观念。
5.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新教材)2020-2021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素养课件: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素养课件: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在网上查询资料或实地考察本地区所属的发展战略功能区和交通现状分析本地发展战略与国家区域战略之间的关系总结交通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法通览1
【单元概览】
【素养纵览】
人地协调观:理解中国区域发 展不平衡,区域发展战略的实 施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综合思维:能够描述不同时期 国家交通运输变化、发展战略、 海洋发展战略及其意义,解释 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
(2)结合中国当代交通运输的发展的案例和现状,分析 交通运输变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的关系。 (3)结合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及远景规划,分析影响交通 运输的因素及交通运输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要从结合国家的历史背 景和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去分析。学习时要结合具体 案例,从一个较小的方面入手,从区域内部、全国范围 和国际视野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中国的四大板块及 主要区域发展战略要对比分析其异同点。
区域认知:了解中国主要交通 运输方式的布局,说明国家某 项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认知海洋的政治地理空间、不 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
地理实践力:在网上查询资料 或实地考察本地区所属的发展 战略功能区和交通现状,分析 本地发展战略与国家区域战略 之间的关系,总结交通变化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法通览】 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1)要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总结 影响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并分析对城市和产 业活动带来的影响。
3.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1)以南海诸岛、钓鱼岛等案例分析的形式了解海洋权 益的主要内容,结合图示理解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 等概念。 (2)明确海洋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以及我国海洋国情的特 点,分析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方向、措施及维护海洋权益 的重要性。

【湘教版】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

【湘教版】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

高中地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示意图和文字等资料,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2.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

3.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概况,进而认识我国的宏观发展格局。

4.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和认识长江经济带的地理背景。

2.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格局。

【教学难点】1.结合各类专题地图,学会读图分析和认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各种地理条件。

2.结合实例,全面理解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格局。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长江经济带》。

【讲授新课】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和掌握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知道我国目前正处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阶段,以及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和差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来认识和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你知道长江经济带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吗?其发展背景是什么?由此确立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格局又是什么呢?期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圆满地解答这些问题。

(板书)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二、长江经济带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说一说长江经济带的范围、土地面积、人口和经济总量等概况。

(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2)土地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知识拓展】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运用图文材料引导学生逐一认识长江经济带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温、降水、地形、水文、生物等要素的特征。

1.气温:绝大部分地区暖热,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生物量多,产出快,生物资源丰富。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培养学生正确的区域发展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战略对国家、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地理学科兴趣。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讲解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让学生了解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
3.详细阐述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目标及实施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4.结合长三角地区的实际情况,讲解适合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战略及其原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针对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分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本案例以我国长三角地区为背景,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适合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战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长三角地区的风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区域合作进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湘教版(2019)必修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3.明白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及发展差异。

4.掌握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目标定位及具体措施。

【重点关注】1.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知识清单】区域发展战略:1.含义: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 性、长期性、性和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基本国情: 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

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a.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发展战略。

b.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发展战略。

c.新时期:强调区域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崛起、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概况:(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级行政区域。

(2)土地面积:205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 21%。

(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 40%。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带。

(2)是我国东、、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是我国、沿江、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4)是我国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导向:必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协同发展的性: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2.协同发展的性: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3.定位: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规划、“”建设、”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课时《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是湘教版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它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本节课是实战的内容,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学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区域认知:结合案例,探究掌握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以及各时期的战略;学会分析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背景;联系实际理解区域发展变化趋势。

综合思维: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环境整体性出发进行思考,明确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环境的差异性出发进行思考,对比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区域发展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利用图表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读图和调查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地理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在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起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1.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的确定。

(重点)2.四大区域的差异及原因。

(重点)3.四大区域的发展战略。

(难点)教师准备:课件、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板书)1、区域发展战略(板书)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学生】思考,听讲、做笔记。

【老师】边讲解,边展示图片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变化(板书)(1)改革开放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2)改革开放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4.2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备课学案-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4.2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备课学案-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理解不同区域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差异和区位选择的依据【课前预习】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它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战略演变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演变。

(1)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3)新时期,我国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提出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同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提升国家海洋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范围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交通便捷,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3.生态环境问题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局部水污染严重。

4.战略定位(1)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2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2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背景和意义,掌握四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探究,深入分析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区域发展战略,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该区域的发展现状、原因和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形成共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对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和意义认识不够清晰,容易混淆四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时,可能缺乏综合分析能力,难以从地理、经济、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3.在解决区域发展问题时,可能过于依赖教材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4.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足,对区域发展问题的关注度不高。
3.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4.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包括地理、历史、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使用生动的案例和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学生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3.结合课堂所学,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心得体会:
-你认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不足,你有哪些改进的建议?
-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将如何关注和支持我国区域发展?
4.教师提供一份关于我国区域发展的统计数据或地图,请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某一区域的发展现状、原因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要求不少于600字。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对区域发展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第4章第2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第4章第2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湘教版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 限时训练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湘教版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2.战略定位 (1)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黄金水道
交通运输
城市群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开放高地 基础设施
丝绸之路经济带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湘教版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4)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干支流
江湖关系
山水林田湖
生态流量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湘教版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小明同学的爷爷退休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游长江”。他计划从重庆登船,沿长江顺流而下,白天观江景或上岸 游玩,夜晚则回客舱休息,游船继续前行,两周后再从上海乘飞机回到 重庆老家。
你能列举沿线各地富有特色的山水胜景、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吗? 长江东西横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如何依托“黄金水道”进行协调发展?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
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协调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航道通航能力。
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天津市的优势、劣势和解决的措施 海、陆交通便利,交通网稠密
香港、澳门、台湾
河流水量大,利于河运发展。
中部地区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丘陵、高原、山地地形条件复杂。
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台风灾害多 发。
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水 污染严重。
围湖造田、填湖造陆,湖泊萎缩,调节径流的能力 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的措施
构建产业创新、 现代服务、综合 交通和现代物流 体系。
西部地区
加强交通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 培育优势产业、 新型产业和特色 产业,同时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力 度。
东北地区
体制机制创新, 加大对外开放力 度,增强发展活 力、内生动力和 整体竞争力。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 域,覆盖11个省出级行政区,面积占 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 全国的40% •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 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湖北的铁、贵州的煤,四川的天然气、东南丘陵、云贵高原的 有色金属非常丰富,为本流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长三角 矿产资源不足。
水 生 生 物 资 源 衰 退 ; 水 污 染 严 重 。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流域河运发达 河港城市众多

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第2课时)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第2课时)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一、四个战略定位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内河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 沿海、沿江、沿边 全面推进的对内对 外开放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 东、中、西互动合 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 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基础、内部空间结构、对外空间联系等地理背景。分 析其优势和不足。
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 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 都功能,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 着力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重点建设好雄安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 范围:京津冀三省市 • 面积:21.6万平方公里 • 人口:已超过 1 亿 • GDP:2019年,合计84580.08亿
讲练结合
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将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
的重要支撑。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江经济带的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②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油
菜、棉花的重要分布区 ③长江经济带蚕桑基地主要分布在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 ④
活动 ( 9 9 页 )
1.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 因素,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 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对长江沿岸的污染型工业企业进 行整治;
• 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恢复; • 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
通航、发电的矛盾; • 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
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 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避免产 业同质化,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 展。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4章 第2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4章 第2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知道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内容。

(重点)2.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背景,理解其战略定位。

(重难点)3.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指导思想。

(重难点)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区域发展战略(1)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2.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①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②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

③新时期:强调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东部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概况(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21%。

(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导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

2.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3.定位:国家重大战略。

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4.核心:有序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教学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教学课件

【典例示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
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 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 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战略
发展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的 山、水、河、湖生态要素
先行示范带
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 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 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 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 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 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素养目标
1.结合相关背景资料,理解不同区域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差异和区位 选择的依据 2.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 地理背景 3.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 形成人地协调观 4.搜集多种地理信息,分析国家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能力形成】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因素
条件
国际背景 连接了“一带一路”
外部
环境
长江经济带北接沿海
国内背景 的环渤海经济区,南接
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
影响
能同时与“一带一路”衔接互动,形 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 内对外开放带
临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力量、资金 雄厚,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高,市场广 阔,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强大依托和 保障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空间格局:
一轴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 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新湘教必修II: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2)(24张)

新湘教必修II: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2)(24张)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 化加速推进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西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都 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为现实优势。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发展,1999 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陆
地面积 686.7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 71.6%;2016 年人口 3.74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7.1%; 同年地区生产总值 15.68 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20.1%。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发展,1999 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陆
地面积 686.7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 71.6%;2016 年人口 3.74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7.1%; 同年地区生产总值 15.68 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20.1%。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2)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了解新时期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2.能够利用不同内容、不同尺度的专题地图,解释某项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3.通过案例分析,解释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要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 4.了解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5.通过对某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 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 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 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带”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 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 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共40张PPT)

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共40张PPT)

下游地区各自优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 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序承接产业转移
沿海、沿江、沿 边全面推进的对 内对外开放带
海陆双向开放的 区位资源
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 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
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合作走廊
探究四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 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白洋淀是华 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被称为“北国 江南”。目前最大水深仅为3米,水质为劣Ⅴ 类,环境质量需求迫切。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 (2)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 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 (3)企业把研发中心和总部留在北京的主要原 因。
(2)张家口和承德是河北省贫困县集中分布的地区,有人说是“限制开发” 的结果,请从区域环境角度分析“限制开发”的原因。(8分)
答案 (2)张家口和承德位于京津的西部和北部,多山区,是河流的上游和冬季风的上风向,它们的 大规模工业开发会影响到京津的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所以几十年来一直“限制开发”工业。
长江下游 地区
水污染
严格立法、科学治污,坚持应急防控与长效治 理齐抓并举,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统 筹推进,治理水污染
0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发展背景
请从地理位置、地形、交通、人口等方面总结京津冀区域的发展背景
发展背景
1
地理位置:
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利于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巩固提升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京津冀彼此相接,联系紧密。2015年,中 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 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人口、经济、资 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但必须先解决生态环境持 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 断扩大等突出问题。下图为京津冀范围图。 材料二 下表为2018年京津冀部分经济对比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1.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
2.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
3.通过对某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区域认知)
4.能够调查、查阅、收集、分析某区域的相关背景资料。

(地理实践力)
一、区域发展战略
1.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
(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

(3)新时期
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长江经济带概况
(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

(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导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2.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3.定位:国家重大战略。

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4.重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5.目标
(1)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2)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
(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
(5)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关于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
B.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C.北方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D.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比较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的示范带。

(4)√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5)B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分布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评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

提示:有利:长江水运能力大;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运输线路等级高;各种交通运输衔接程度好;经济带走向与长江航运方向一致。

不利:长江中上游地区航道季节变化明显;沿长江东西向铁路不足,影响运力。

问题 2 (综合思维)指出长江三大城市群中先天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发展空间)地势平坦开阔,腹地宽广;(劳动力数量)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移民规模)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大,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问题 3 (人地协调观)为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环保意识。

[归纳提升]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因素条件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