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
新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
![新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f6126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e.png)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5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一篇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1.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
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
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
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
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
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
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
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1.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
主题公园设计论文
![主题公园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127c2a58fb770bf78a556e.png)
主题公园设计论文论文(一)主题公园的设计思路摘要:优秀的设计可以展现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提升公园的品质。
许多与功能相结合的小品、设施、标识应该成为公园的“点睛之笔”,应体现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与绿色自然景观相统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环境景观。
论文(二)主题公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摘要:主题公园的建设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为前提,而规划与设计的前提是对影响其建设的各个因素做充足的考虑和分析,以主题公园自身的魅力去吸引游客以及投资商,而非单纯地依赖于门票的收入,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主题公园的管理模式,重视公园的持久的生命力的维持,让主题公园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与人们更多地欢愉的享受。
论文(三)现代城市建设下主题公园的设计摘要:主题公园中采用很多大面积的绿地,可以给市民带来更好的呼吸优质空气的场所,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成分。
特别是在强调环境保护的情况下,现在主题公园越来越被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所重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论文(四)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研究摘要:新时期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一方面应当适应广大游客文化消费与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文化需求的层次性与多样性,在兼顾大众文化需求的同时融合游客对经典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综合需求,既满足娱乐性方面的需求,又注重知识获取方面的文化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突出主题特色与地域特色。
论文(五)工业主题公园的设计摘要:随着主题公园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主题公园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主题公园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主题公园行业中的翘楚!主题公园的设计思路城市公园设计要有统一的主题,主题是高度凝练、高度抽象的文字,而公园小品、设施、标识等具象的物体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优秀的设计可以展现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提升公园的品质。
许多与功能相结合的小品、设施、标识应该成为公园的“点睛之笔”,应体现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与绿色自然景观相统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环境景观。
生态城市规划规设计[论文]
![生态城市规划规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afb046e518964bcf847c5c.png)
浅析生态城市规划规设计摘要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任何规划都不能只从眼下利益出发,而要从能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该问题进行浅析,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绿色建筑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作为影响城市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城市环境也应该是城市规划和建设者要重点关注和考量的问题,良好的城市环境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发展,反之,将会降低城市生活质量,阻碍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
笔者将先从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浅析,笔者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念,从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等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论述。
1 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方式不够科学,致使城市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水污染等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还阻碍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
2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上文笔者已经阐述了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
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7edce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9.png)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摘要:生态公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发展趋势,生态公园必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所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经过科学.艺术的设计植物群落景观,营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
生态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可以解决多功能自然空间的组合问题,植物造景问题、环境美学问题.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等,最终发展目标是达到以人为本,顺应自然,优化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引言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它既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一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工程措施。
它为城市生长提供了新鲜空气和舒适的环境,也抵御无序的灾害。
传统的公园设计理论制约了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使公园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随着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成熟和人们对优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
1.生态设计概念生态设计的定义最早由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和瑞恩提出,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杨经文从系统角度定义了生态设计,即“生态设计是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全面的考虑,它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使用,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相关学者结合景观生态基区的定义得出:每个景观都拥有比其实际占地面积大得多的景观基区,总体而言,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在保证景观能很好地发挥为公众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尽量减少景观基区面积的景观。
中国设计师俞孔坚从生态恢复理论角度提出:生态设计就是生态补偿设计,即:“人们为对自然环境作出补偿而进行的减少负干扰的设计。
”生态设计的准确定义尚有争论,但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设计本身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和对能源与物质的消耗,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的设计思维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公园景观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3c335c1770bf78a64295424.png)
公园景观设计探讨山西太原电大杨逢蔚评语:论文格式:1、题目:2、摘要3、关键字: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文章缺少对细节的讨论,题目过大,“景观”下面有两个角度可以细分,一是用什么方法设计景观,如生态设计,关注行为心理,关注文化传达,关注地方植被等等;另外一个角度是设计哪一种景观,如场地的活动,水体景观,植物景观,文化景观等。
所以可以从设计方法和对象的区分上将论文写具体,而不是泛泛而谈,什么事情都在讨论。
文章应该增加对当地具体案例的分析。
请修改后再提交。
摘要:本文首先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需考虑的历史背景、区域环境因素展开探讨,后以公园发展创作空间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要素、造园手法和景观设计需满足的使用功能,全文以太原市已建成和待建等公园景观规划为例,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需考虑的具体工作内容和需满足的社会价值。
关键字:公园景观设计探讨目录:1、公园景观设计的历史背景及周边环境因素分析 1页2、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页3、公园景观基本设计要素 1页4、公园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 1页5、公园景观需满足的使用功能要求 1页结语 1页参考文献 1页正文:公园景观设计应该是一个涵盖自然与城市,空间与文化,地景与活动的复合创作工作,即公园不仅是纯自然的生态系统,还应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功能、交通系统紧密结合,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环境中最优美的游憩空间,成为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场所,为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发挥应有的作用。
1、公园景观设计的历史背景及周边环境因素分析1.1公园所属城市、区域历史背景分析每座城市或城市的某个地域都具有自身的历史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具有的社会价值会与日俱增。
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义务将城市的过去告诉世人,有必要将新旧时代观念传承。
更应该反映现时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文化观念、社会思潮、审美时尚以及生产生活水准。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建设论文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建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095223647d27284b735188.png)
浅谈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摘要:城市防灾公园是重要的避难场所,其具有供居民避难以及确保避难人员基本生活条件、防灾减灾、情报收集与传递、医疗与救护、运输基地等功能。
规划建设防灾公园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本文以南宁市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为实例,介绍了防灾公园的作用与功能,提出其规划时应注意的内容。
关键词:防灾公园、减灾功能、避难场所前言近年来我国频发发生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意识到,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场所,也是灾难来临时保障安全的应急避难场所。
当灾难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避难所设置得当与否,对居民安全避难、震后有效救援以及城市恢复重建都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国家建设部要求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因此,强化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难职能,已被国内不少城市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1 防灾公园的定义及体系构成1.1 防灾公园的定义防灾公园是由于地震灾害引发市区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时,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地域等城市的防灾结构而建设的,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避难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
1.2 防灾公园的体系构成由避难通道紧密联系的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和紧急防灾公园形成防灾公园体系,通常主要依避难人员停留时间与需求来进行合理规划配置。
1.2.1 中心防灾公园具有中心避难疏散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大规模公园,为多个居住区的受灾市民服务,可用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医疗抢救中心、抢险救灾部队的营地、外援人员休息地等。
主要是提供大面积的开放空间,作为安全生活的场所,提供灾后城市复建完成前进行避难生活所需的设施,也是当地避难人员获得情报信息的场所。
因此,必须拥有较完善的设施及可供庇护的场所。
1.2.2 固定防灾公园具有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主要公园,用作灾害时人们较长时间避难和进行集中救援的重要场所。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3篇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19cb7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1.png)
城市园林绿化论⽂范⽂3篇城市园林绿化论⽂⼀、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明建设和改善⼈民⽣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物多样性因素,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态和社会效益。
从功效上看可以防⽌⼟壤侵蚀,滞尘、涵养⽔源并保持地下⽔不受污染,调节温度,减少声、光、视觉污染等,园林绿化可以使环境更加优美,更有吸引⼒,能促使⼈们⾝⼼健康,提⾼⼯作效率,缓解精神压⼒,充分体现城市活⼒和城市风貌。
所以要在城市开展⾼标准园林绿化带,在近郊建森林公园、风景林、防护林、公益林,以此提⾼城市森林覆盖率。
合理布置稳定的⼈⼯植物群落,是提⾼城市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措施。
要以⾼⼤的落叶乔⽊或常绿乔⽊为上⽊,以半耐阴的⼩乔⽊或常绿灌⽊为中⽊,以耐阴的⼩灌⽊作下⽊,由下⽊过渡到地被植物,这样就可以最⼤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态效益了。
⼆、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握,致使⼀些绿化⼯程不达标,如住宅⼩区内绿化,开发商为了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同时⼜为了迎合⼈们现今“择绿⽽居”的时尚要求,必须要绿化,但为了节约资⾦,降低成本,就请⼀些个体户,胡乱种上⼏棵树,铺点草,算是绿起来了。
整个⼯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景观效果差,品位低。
2.绿化施⼯队伍参差不齐,难以充分体现⼯程的设计思想。
绿化⼯程不同于建筑⼯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误认为绿化施⼯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已,再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的个体队伍纷纷涌⼊绿化施⼯⾏业,不结合实际,机械地照搬图纸。
殊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
”⼀个良好的景观⼯程需要设计者与施⼯者共同完成,⼀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施⼯。
3.“重建设,轻管理”是园林绿化⼯作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
⽬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园林建设环节加⼤投⼊,对后期管护投⼊微乎其微,致使⼀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
【论文】南湖公园考察论文
![【论文】南湖公园考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ec1dcf4b73f242326c5f7d.png)
【关键字】论文城市公园的设计与规划——长春市南湖公园考察报告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201101**** ***城市公园的传统功能主要就是在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提供、游览、、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
除此之外,它也是城市美化、改善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绿地的建设,不仅在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长春市南湖公园作为东北最大的市内公园,始建于1933年,因公园内的人工湖—南湖而得名。
它位于市区西南部,总面积222万多平方米,为全国第二大园,仅次于颐和园。
其中南湖湖面面积约92公顷,是人们消遣休闲的好去处。
图一南湖风光对于这样一座城市公园,我们于7月下旬进行了为期一周左右的考察,从生态学、亲水性和文化传承等几个方面发现了如下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给出了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生态学问题南湖公园在设计规划方面基本上符合东北地区的地方性特色,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特色。
首先,它以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为依托,充分考虑光照、地形、土壤、水、植被等现场情况,例如运用白桦、黑桦、桃叶卫矛等特色树种,体现了东北地域景观。
其次,由于南湖是根据城市自然环境,降雨量,利用的几条小支流,筑坝形成的人工湖,然后实行分流制排水,即污水排入伊通河,雨水存贮于这个人工湖。
这样的设计利用了伊通河支流兴隆沟的水源,保证了南湖水的流动性。
此外,南湖的分区较为明确,既有有成片的白桦林,为松鼠等小动物提供了足够的栖息环境,又有舒展的草坪和较为合理的道路尺度,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舒适的场所。
尽管如此,南湖公园在生态方面依然存在着几个问题。
1、混凝土式驳岸,混凝土驳岸阻隔了水体与驳岸土壤的接触,隔断了驳岸土壤与其上部空间的水气交换和循环,而且驳岸土壤是陆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植物的生长地,是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采用混凝土驳岸,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滨水空间的空气环流过程,减弱了生态功能,使景观变的单调乏味。
城市公园毕业论文
![城市公园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54f6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2.png)
城市公园毕业论文城市公园毕业论文一、引言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宝地,是人们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篇毕业论文将从城市公园的意义、设计原则、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城市公园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二、城市公园的意义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城市公园提供了人们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帮助人们摆脱城市生活的紧张与压力,享受宁静与舒适。
其次,城市公园是城市气候调节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城市的温度,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此外,城市公园还是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为居民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场所,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三、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城市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其功能和美观性的兼顾。
首先,城市公园的规划要符合城市的整体布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其次,公园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和设施。
再次,公园的植被选择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崇本地化的植物种类,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此外,公园的景观设计也应该注重创新和艺术性,以提升公园的美感和吸引力。
四、城市公园的管理模式城市公园的管理对于公园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由政府负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因此,建立起政府、企业和社区三者之间的合作机制是城市公园管理的关键。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赞助和合作,为公园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
社区居民可以参与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公园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五、城市公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城市公园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往往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导致公园面积不足或分布不均。
其次,公园管理中存在着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的问题,导致公园设施和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城市公园还面临着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教育。
公园设计毕业论文
![公园设计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2478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f.png)
公园设计毕业论文公园设计毕业论文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休闲和娱乐场所,也是人们与大自然亲近的重要窗口。
公园设计不仅仅是对绿地和植被的布局,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篇文章将探讨公园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公园设计的重要性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园为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绿地资源,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其次,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提供各种户外活动的场地,如散步、慢跑、骑车等,有助于人们保持身心健康。
此外,公园还是社交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结识新朋友,增进社区凝聚力。
二、公园设计的原则1. 人性化设计公园设计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特点,考虑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为他们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
例如,在老年人活动区域应设置坐椅、休息亭等设施,以满足他们休闲的需求。
2. 生态保护公园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植被、水体和动物栖息地。
设计师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应合理规划水体,保持水质清洁,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
此外,公园设计还应考虑节约能源的问题,如利用太阳能灯光和雨水回收系统等。
3. 文化融合公园设计应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体现地域的独特魅力。
设计师可以通过景观、雕塑、建筑等手法,展示当地的历史、传统和艺术。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具有当地特色的亭子、彩绘墙壁等元素,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设计将成为公园设计的重要趋势。
设计师可以利用传感器、无线网络等技术,实现公园设施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灯光系统实现节能照明,通过智能垃圾桶实现自动垃圾分类。
2. 多功能设计未来的公园设计将趋向于多功能化。
对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对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999c8bbceb19e8b8f6ba58.png)
峰, 王筱春 , 张猛 等 主体 功 能 区划方 法体 系建 构研 究 D ] 卜 地 域研 究与 开 [ 1 ]《 四 川 日报 ) 2 0 1 3 年0 7月1 7日要 闻 ( 0 3 版) h t t p : / / s i c h u a n d a i l y s c o l c o m.
面, 以 独立 的人 行 观景 平 台 使 植 花 卉 的形 式 , 形成 樟树 林 和荷 花池 。 以水 杉 、 香樟 、 垂柳 为 骨干 树种 , 以 色叶 或桃 、 李 为为 点 缀 , 形 成视 野 广 阔
的空 间效 果 。
6 、 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之 , 本 主题 公 园 主要结 合 本市 设计 有 江南 文化 的园林 美 景 , 具有 特 色 ,
规 划设计
岛:
系统 结构 , 栽植 具有 季 节性 变化 的 品种 , 提 高 绿化 环境 的 观赏 性 。
( 1 ) 历 史人 文体 验
岛, 形 如墨 滴 , 岛上设 有 : 礼圣门、 白鹿 书 院 、 朱 熹雕 像 、 钓矶 石 、 寻庐 讲 寓 意古 代朱 熹理 学 的传 播 和现 代九 江文 化 犹如 墨融 于 水 , 逐 步 扩散 , 影
重 。
以疏 林草 地 为主 , 点植 大树 。 博物 馆 周边 遍植 茶 树 , 形成 富有韵 律 的茶 韵 花园, 突显 该 区域浓 厚 的文 化 氛 围。
( 2 ) 诗 歌 文化 游 赏
5千 古绝 唱—— 演 艺视 听
绕 文化 艺术 中 心 , 以乐 文化 为 主题 , 设 置 礼乐 桥 、 八音盒、 水上舞台、 水
f A 1 ; 城 市规 划和科 学发展— — 2 0 0 9 中国城 市规 划年 会 论文 集 【 c ] , 2 0 0 9 .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1d82deb14e852458fb57df.png)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结合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规划设计,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0.引言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白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1.景观设计的原则1.1指导思想(1)以人为本。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于发展需求。
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得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2)尊重自然、显露自然。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
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1.2设计原则(1)生态化设计原则。
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
要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3)整体性原则。
景观设计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4)多学科综合原则;(5)人性化设计原则。
设计应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
人性化设计应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2.城市公园选址基本原则2.1选址基本原则(1)必要性原则。
依据城市性质、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选址;(2)可能性原则。
选择具有山川河湖、名胜古迹的用地及周围地区、原有林地及大片树丛地带;(3)整体性原则。
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20140619(景观规划与设计期末课程论文)
![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20140619(景观规划与设计期末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83fcca08a1284ac8504364.png)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探究课程名称:景观规划与设计姓名:肖梁学号:2012210192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级:2012级中国·武汉2014年06月成绩评卷人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2)1.1 引言 (2)1.2 城市公园的概念 (2)第二章巴黎城市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城市发展历史(20世纪之前)........................................................................................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城市的起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城市的发展起步......................................................................................................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城市的近代化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期末论文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450c8ed0d233d4b14e69dd.png)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期末论文2012.06.21城市综合公园规划设计简析——以贵阳黔灵山公园为例班级:2009级城市规划01班姓名:朱启斌学号:20094433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开放性空间。
它吸引着人们的聚集,改善着城市的生态环境,给人们的心理以一种自然美的享受。
所以,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在城市的规划中,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在对贵州省贵阳市黔灵山公园简介的基础上,按照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要点,结合黔灵山公园这个实例进行介绍与分析。
最后,将对黔灵山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并作出相应思考的总结。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城市综合公园规划设计,黔灵山公园引言: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公共交往空间,也为人与自然架起了一座沟通联系的桥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在一座城市中,公园绿地越益体现着城市文明发展的程度。
所以,在当下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问题凸显的城市环境中,规划设计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城市绿公园系统,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有亲和力和特色的城市环境景观,将是未来城市绿地系统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贵阳市上位规划背景简介:1《贵阳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绿地系统规划部分要点简介:1,1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在中心城区构建以城市公园为主体,山体、河流、湿地为基础,“两湖一库”为重点,生态景观廊道相贯通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形成“一河、二环、三带、七点”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1,2城市公园建设:建设国家级十里河滩城市湿地公园,总面积为4.6平方公里。
建设和完善黔灵山公园、河滨公园、贵阳市森林公园、南郊公园、鹿冲关森林公园、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观山公园等7个市级公园,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建设和完善东山公园、海天园、南岳公园、药用植物园、三江口公园、新天公园、温泉公园、溪南公园、白云公园、十二滩公园、南湖公园等11个区级公园,总面积16.38平方公里。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7406ef0912a216147929e4.png)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
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
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
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
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
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
园林景观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2ee6ee6bd97f192379e918.png)
园林景观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2、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景观设计3、生长型景观下的景观设计4、谈地域植物对园林景观特色形成作用5、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策略全文总字数:17948 字篇一: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摘要:在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塑造之间的融合发展是缓解城市生态污染压力的有效措施。
本文所提出的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融合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并且笔者从园林、植物、交通、水体、空间尺度和景观布局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逐步实现宜居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融合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逐步实现宜居性城市的前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导致城市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化。
同时,高层建筑物与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导致城市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面对上述问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的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加强了城市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融合。
这不仅提高了建筑物周边的绿化覆盖率,而且对提升建筑物周边景观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融合优势分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即在今后城市的发展中,不仅要加强城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要以“绿色发展”为基础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品质。
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是逐步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宜居性城市的基础。
二者的有效结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为逐步实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②改善我国建筑环境,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体现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基本思想,即推动了绿色建筑发展理念的落实与贯彻;③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宜居性生态城市奠定了基础,显著地提升了建筑物周边生态环境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④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理念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文建设精神,为逐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奠定了基础;⑤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是“立体绿化”发展理念的基础,也是逐步提高空中绿化率的基础,对有效消除“城市热岛效应”,降低空气污染城市,降低噪声污染和光污染,以及改善空气湿度和城市居住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
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所以,设计者就应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迎合公众的需求。
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推行“公众参与”性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也具有绝对广泛的应用前景。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较少有使用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意图不被公众理解
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
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这两者是不可真正替换的。
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够了解或根本不理解设计师对外部环境如景点、小品等建筑的设计意图,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行为,即误用环境。
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某公园的入口处,设计者设计了一组照明灯具。
其外型与垃圾箱相似,而导致大多数使用者仅凭第一印象。
就将废弃物往其半圆形开口里扔。
这是设计师有意给使用者一个错误的功能印象所产生的结果。
上例是有意设计的,但现实的生活中不少设计是无意识的,却带来了与设计相悖的效应。
如不少的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人们休息、休闲、对话的空间设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外部环境中的小品、景点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对话。
1.2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身影
大多数设计者即使在设计时注重了公众的参与,但也仅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
如深圳市中心公园设计,在调查公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参与,公众使用起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座凳的材质、朝向等小问题,以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