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岳麓版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②直原因接: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2.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3.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此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4.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4、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

三、太平天国1.背景:列强侵略-清朝腐败-广西天灾-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1856年发生内讧)---天京陷落(标志失败)3.纲领:⑴《天朝田亩制度》目的:建立四同社会评价:①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②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⑵《资政新篇》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4. 天国的衰败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局限性(2)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意义:(1)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2)扫荡了清王朝统治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政治基础。

(3)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运动最高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教学案(新版)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教学案(新版)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教学案(新版)岳麓版必修1展现本课课标,并总结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案例一文字导入1有学者在对比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国的实力之后,得出下面一组数据:在当时,两国的国土面积之比为36∶1, 两国的人口之比为16∶1,英国的参战兵力最多为2万人,中国参战兵力最多为25.8万人,且中国是本土反侵略作战,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但天朝却输得一败涂地。

这究竟是为什么?本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个历史之谜。

案例二图片导入右图是反映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的雕塑,大家判断一下,它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又分别承载着怎样的一段历史呢?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

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教学流程设计231.背景(1)国际: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2)国内:清王朝腐朽没落,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3)虎门销烟4观察教材第51页“虎门销烟”图片,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提示】(1)这是研究虎门销烟的重要原始史料。

(2)通过图片来看,销烟规模大,数量多,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关注(3)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意志和信心。

2.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3.结果: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南京条约》等条约。

(1)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3)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4)其他特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1)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观察教材第51页“鸦片战争形势”图,从中可以得到英国侵略中国的哪些信息?【提示】(1)就地理位置而言,主要进攻沿海、沿江地区。

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岳麓版必修一)

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岳麓版必修一)
课标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 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 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4)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 响
单元知识网络
内 忧 外 患 鸦 片 战 争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逐步 加深 太平天 国运动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大大 加深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完全 沦为
扶植各派
开始 沦为 中 华 民 农民战争 族 奋 起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
一.列强侵华
单元概述
1840年以来,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奴役中国人民, 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 八国联军侵华等多次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 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中华民族素有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面对 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忍辱负重,农民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无产阶级前仆后继,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与斗争, 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壮歌。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 里,中国政治跌宕起伏,社会文化剧烈变迁,中华民族历 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 国重见曙光。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 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英国商人梦想, “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 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中国 人口 3.6亿 棉纺织品消费量 人均 0.75便士 人均934.5便士 比 1 1246 例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 岳麓版必修1课件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 岳麓版必修1课件

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 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 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 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 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材料“一国所得, 诸国安然而享之”即反映了这一特权。 【答案】 B
变式训练1-1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 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解析】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没有直接参战,故没 有获得军费赔偿,A项不选。列强进驻北京使馆区(界)是《辛丑 条约》的规定,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B、C两 项错误。美国从战争中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是在沿江口岸 自由航行的权益,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
认识 在中国战败的背景下,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在甲午战争之前,列强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以发动 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海关为主要手 段。甲午战争后,在经济上,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 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 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列强 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治华”,极力扶植清政府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以夷制 夷”可以以《马关条约》中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为例子; “以夷制华”可以以清政府借英法的力量剿灭太平军为例子,即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以华制华”,即八国联 军侵华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此题应选择A 项。 【答案】 A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岳麓版必修1

单元学习小结1.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第一,中国的领土圆满和独立主权开始遇到严重破坏。

第二,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从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执行所有主权;鸦片战争今后,经过不一样样样合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天性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畅销商品和打劫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跟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定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的革命任务的变化:跟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的革命任务也必定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两重革命任务。

今后,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期间。

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标记住中国近代史的初步。

2.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伟绩和经验教训(1)历史伟绩:①扫荡了王朝次序,冲击旧纲常名教,摇动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②它宣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民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拥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这一系统改革的英勇试一试,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追求真谛的智慧结晶。

③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抗争外国侵略的重担,并且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

(2)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由,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限制性。

他们提不出一个吻合本质的革命纲领,跟着革命的发展,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沉迷享福。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1
第十八页,共21页。
【解析】 本题考查(kǎochá)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 (kǎochá)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 辑思维能力。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 此后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 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 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对材料的理解存在失误。
【答案】 D
第十七页,共21页。
(2013·新 课 标 Ⅱ 卷 ·29)1877 年 , 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 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 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导学号14610437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yuēshù)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 C
第十九页,共21页。
(2015·山 东 ·19) 史 学 研 究 受 时 代 和 社 会 环 境 的 制 约 与 影 响 。 下 表 所 列 为 1949 ~ 1978 年 间 (niánjiān)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导学) 号14610438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约》
影响 中国半殖民 地化程度大 大加深,列 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九页,共21页。
2.从多种史观(shǐ ɡuān)的视角审视近代西方列强对华的
侵略 史学观点
理解与认识
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
从革命史观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学习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学习总结

1.相同点
本 (1)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主要斗争目标。
学 案
(2)都制定了革命的纲领,前者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
栏 目
者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开 关
(3)都采取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斗争方式。太平天国同清
朝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斗争,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和后
期防御战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
学 案
法与辛亥革命的“平均地权”也有质的区别。前者实行平均主
栏 目
义,彻底否定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开 关
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4)发动群众的程度不同:太平天国主要依靠广大农民阶级进
行反封建斗争,而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则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仅依靠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会党和
知识·总结区
3.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以
“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并建
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但这还不是真正的统一。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学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篡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民主共

栏 和只剩一个“空招牌”。从中可以得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知识·总结区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有发
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海关、垄断
航运等。
本 2.第二阶段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
学 案
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栏 目
侵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上,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

高考历史一轮课件: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岳麓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课件: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岳麓版必修1)

知识结构: 一、鸦片战争: 1、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2、战争概况 3、《南京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2、战争概况 3、影响 三、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
(08全国文综Ⅰ)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 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 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 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 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课标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 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 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 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 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 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4)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5)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 是( )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第16课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 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 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 史实和两次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各阶级阶层的探索;义 和团“扶清灭洋”口号。

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总结

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总结
成为大势所趋
解析 答案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阶段特征: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 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 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 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侵华的主 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英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4)主要抗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新政立宪、辛亥革命、新 文化运动等。
变式演练
1.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
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 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
“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表述型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 况。通常的解题方法有: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史实的认识和理解, 直接确定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 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 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 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参加反帝活动
(2)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①方式 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文化入侵。 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②趋势 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 经济侵略日益加强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与军事控制。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 岳麓版必修1

第12课 │ 课堂导学
【拓展提升】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的国情
英国 政 治 经 济 思 想 外 交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 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国 力强盛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 为“世界工厂”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近 代科技世界领先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成 为世界殖民霸主 中国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级 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愚昧无知,夜郎自大,科 技落后,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闭关锁国,封建保守,落 后于世界潮流
第12课 │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导入一】 【情景】
第12课 │ 新课导入
西方列强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爱 国官员林则徐顺应民心,实行禁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 广州附近的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商鸦片两万多箱,伸张了民 族正义。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从碑身东面起,第一 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 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思考】“虎门销烟”是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12课 │ 课堂导学
► 知识点二 《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自主梳理】 1.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南京条约》 (1)签订时间:1842年8月。 福州 、宁波、厦门、 (2)内容:中国被迫开放广州、________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国进出口货 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 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第12课 │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
► 知识点一 虎门销烟 【自主梳理】 1.背景 (1)中国: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出口 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 出超地位。 (2)英国: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 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为扭转逆差,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 五四运动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 五四运动 课件 (共30张PPT)

镜头一
揭露日本侵略中国阴谋的 宣传画——“蝎子政策”
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
镜头二
此漫画声讨张勋复辟
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 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 酒税增加了3倍。
镜头三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 工业175家;1895—1913年中国 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 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 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 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 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 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 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 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 19次。
•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明了道路。
•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 (导火线)
过程与结果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结果
电影《我的1919》
过程与结果
角色扮演:假设你是当时参加了五四运动的一名学生, 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意义与精神
•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本课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2.课程内容
• (1)“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 •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3)五四精神
3.教学目标
•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为:概述五四运动的
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 核心目标:通过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培养学生再现历史
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背景讨论、分析,培养学 生更准确地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知识梳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1、原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虎门销烟2、过程3、结果:失败,签订《南京条约》项目内容影响及危害割地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赔款2100万银元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议定关税(体现英国侵略意图)关税要与英国商定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4、影响:(1)政治: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经济:中国从此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原因: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直接原因: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过程及结果: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3、影响:(1)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政治上:国家主权完整进一步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扩大经济侵略,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对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建立总理衙门,总税务司统治阶级内部变化: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原因:(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激化了阶段矛盾。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进一步激化了阶段矛盾,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二、过程:1851年金田村起义 1853年定都天京 1856年军事上全盛 1864天京陷落三、《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土地分配: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平分土地(核心内容)商品分配: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2、评价:(1)革命性:表达了农民群众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PPT课件 岳麓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PPT课件 岳麓版


3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

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

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允许华工出国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响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立总理衙门、 总税务司和京师同文馆
洋务运动兴起
原因:日本推行“大陆政策”
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重庆等地作为通商口岸

允许在华设立工厂
原因:打开中国的市场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
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英协定关税

赔款2100万银元

战 争
影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卷入资本主义 的世界市场,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1

话题归纳 就全国高考试卷来看,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基本上是以新材料、 新情境切入,重在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这就提示我们在学 习中,要深刻领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 内在联系。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但它在反对封 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从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 2.义和团运动: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帜,虽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 反帝的情绪,但是也使广大的义和团团民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 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3.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 命纲领,并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 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中国确立了民主共和的 政体,但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建社会的过程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 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 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 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015课标全国Ⅰ)《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 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的北洋军阀统治。《申报》创办于1872 年,故可直接排除发生于1851~1864年的A项。义和团运动主要兴 起于京津地区,故与材料中的“南北相攻,皖直交斗”等不符,故排除B 项。辛亥革命时期,宣布独立的各省主要是与清政府对峙,而不是 “相侵伐”,故C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皖直交斗”是 指北洋军阀中的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由此可以判断该时期为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表述正确。 答案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一、鸦片战争
1.原因: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②直原因接: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2.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3.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此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
4.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1)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

三、太平天国
1.背景:列强侵略-清朝腐败-广西天灾-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1856年发生内讧)---天京陷落(标志失败)
3.纲领:⑴《天朝田亩制度》目的:建立四同社会评价:①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②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
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⑵《资政新篇》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
革方案
4. 天国的衰败
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局限性(2)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意义:(1)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2)扫荡了清王朝统治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政治基础。

(3)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运动最高峰。

(4)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5)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原因:①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③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2、过程: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日军偷袭清军运兵船; 11月攻占旅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影响: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

②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探索;列强在远东矛盾激化;“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划分势力范围。

二、义和团运动
1、起因: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②19世纪末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口号:“扶清灭洋”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4、影响:义和团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

三、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B、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2、过程: A、1900年,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3、结果: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
4、影响:《辛丑条约》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重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

五、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内外交困,实行新政。

2、组织基础:兴中会 1894 檀香山标志兴起,中国同盟会成立。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②、舆论上: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论战。

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

4、武装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

由于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强统一而失败,但是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

二、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
1、1911年10月10日成立湖北军政府,国号“中华民国”
2、影响:武昌起义使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1、中华民国建立:
①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②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③名义上为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

2、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大权在握;立宪党和旧官僚的支持。

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
辛亥革命的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历史意义: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五四运动
背景:
1、一战后,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

1915年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民族矛盾:1918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根本原因:阶级矛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过程:
1、爆发: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2、高潮: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有北京转移到上海,并展开“三罢”斗争。

3、初步胜利:
①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

②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③释放被捕学生。

三、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四、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科学的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