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业产业规划(简化版成果)

合集下载

成都现代农业规划

成都现代农业规划

专家解读《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昨(29)日,《成都日报》对《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7年)》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全市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省、市农业专家纷纷对《规划》发表了看法。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跃建:今后10年农业发展有了方向相关新闻>>>10年目标西部第一全国领先成都现代农业冲刺“西部第一”定位都市型农业10年让农民收入翻番成都拟打造“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规划》以城乡一体、分工协同、梯度推进的发展战略,将成都市的农业划分为以优化环境、美化城市、发展景观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圈(一圈层),以发展生产、改善生态、实现标准化和精品化优质高效农业的近郊农业圈(二圈层),以发展生产、改善生态、兼顾休闲、突出规模和绿色(有机)农业的远郊农业圈(三圈层),既兼顾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又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了一、三次产业协调联动,这样的空间布局很好地贯彻了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今后10年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吕火明:将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特大型都市,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都让成都市有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潜力。

此次的规划具有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兼顾了农业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目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必将促进成都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使成都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带动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规划表现出战略性、前瞻性当前,成都市正处于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向纵深推进的宏观背景下,成都能否尽快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而且必然会对成都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此次规划不仅有目标,有定位,还有具体的发展行动计划,充分表现出了应有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特征。

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土镇农业产业规划

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土镇农业产业规划

龙泉驿区黄土镇农业产业规划第一章总则1.1 规划背景1.1.1 宏观背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要求。

1.1.2 微观背景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思想,抓住机遇,加快产业发展,做强做大产业支撑,有效推动‘三化联动’,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要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真抓实干,努力实现优先发展。

要牢固树立科学规划的思想,真正落实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总体部署。

要增强统筹协调的本领,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合理规划,促进发展原则;●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原则;●结合实际,利于实施原则。

1.3 规划主题“绿色生态、一三共进”1.4 规划范围规划黄土镇全镇,幅员面积33.0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3000亩,下辖6个行政村(永丰村、三村村、大同村、长伍村、洪安村和洪福村),119个组,2个社区(人和社区、宝滩社区)。

1.5 规划期限本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期限为2010~2014年。

其中:●2010~2011 年,重点建设阶段;●2011~2012 年,整体推进阶段;●2013~2014 年,提升完善阶段。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手册》;●《道路设计规范》(GB50220-199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成都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成都市龙泉驿区2008 年农业综合统计年报表;●成都市龙泉驿区总体规划图;●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成都市龙泉驿区1:10000 地形图现状图;●项目组实地调研资料。

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五年规划出炉

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五年规划出炉

龙源期刊网
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五年规划出炉
作者: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3年第10期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五年规划,并提出:到2017年,成都市将实现农业高端产业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在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方面,成都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意见》提出,从今年起,成都市财政将设立农业基础设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公益性投入。

此外,成都将大力加强科技信息装备,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

力争用5 年时间,培育50 家以上农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单位),建成50 个以上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

来源:《农民日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7〕12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7〕12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7〕12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6〕85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以发展新理念为引领加快农业现代化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的意见》(成委发〔2016〕19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三大发展战略”要求和市委“157”总体思路,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多元主体,进一步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进一步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村融合更加协调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全市农业增加值超过565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55%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达500亿元,建成农村产业融合示范项目5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元左右。

成都市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规划(2010—2017年)

成都市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规划(2010—2017年)

市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规划(2010—2017年)2003年以来,我市在深入实践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中,把现代农业发展放到城乡一体化工作全局中整体谋划和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为推动全市现代农业新跨越,实现市委市政府“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示区新目标,依据《省农业发展上台阶建设项目规划》和《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0-2017年。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为动力,科技为支撑,项目为载体,加快基础设施配套、特色优质高效生态的农产品产业基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流通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村市场化改革,改善农村生态,尽快形成全市现代农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努力把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示区和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发展基地。

(二)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分圈层推进;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依靠科技,可持续发展;坚持公益型基础性项目政府主导,产业化项目市场主导;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主体作用。

(三)发展目标在2010-2017年间,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

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形成,规模、效益和示进一步显现。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新台阶。

全市实现粮食总产量280万吨以上,油料总产量23万吨以上;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总产量65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量1500万头以上,肉类总产量130万吨以上;禽蛋总产量22万吨以上;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以上。

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78%。

——农业结构调整上新台阶。

圈层特色和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成灌高速和沙西线粮经产业带基本建成,在优势特色产区和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30-40个,基本涵盖全市不同类型区域和不同产业。

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5%以上,主要农产品优质化率80%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95%以上。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日期:2013-01-21 16:15作者:成都市来源:农业部点击次数:156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成都市人民政府编制二〇一一年三月第一章规划总则1.1 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精神,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

2010年8月,农业部认定50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都市被确定为整体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为科学引导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农业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成都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

1.3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成都市全域,包括9区4市6县,幅员面积约1.24万km2。

●一圈层——主要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

●二圈层——主要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和郫县。

●三圈层——主要包括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蒲江县、大邑县。

1.4 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22号);●《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四川省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纲要(2011-2015年)》;●《四川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2年)》;●《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的通知》(川农业〔2009〕195号);●《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10〕19号);●部、省、市领导有关示范区建设的讲话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等;●成都市统计年鉴。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为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川委发〔2010〕1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成都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009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267.8亿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7129元,增长10%;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1.1亿元,增长3.7%。

但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我市农业发展尤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种植业和养殖集约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才比例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产品物流体系薄弱,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

(一)特色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2009年,全市种植业产值223.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6%。

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茶叶、中药材、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

2009年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4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5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38万亩。

2.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城乡建设用地矛盾日渐突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日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规模小,名优品牌少;优质、安全、生态农业发展不够,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健全。

(二)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23•【字号】成府发[2011]27号•【施行日期】2011.09.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成府发〔2011〕27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是2011-2015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大力实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覆盖和投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成功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负面影响,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农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生态本底和基本功能得到加强。

201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8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5%。

农林牧业平稳发展,全市耕地保有量636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0万吨以上,肉类、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105.22万吨、494.69万吨。

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新品种402个,推广实用农技372项。

拥有国家驰名商标5件,省市著名商标90件,国家、省名牌产品59个,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420件,地理标志产品4个。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推进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推进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推进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10.11•【字号】成农发[2010]30号•【施行日期】2010.10.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推进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成农发〔2010〕30号)各区(市)县农村发展(城乡一体化)局(统筹委),高新区经发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10〕19号)精神,加快成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牢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本底和根基,我们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认真研究制定了《推进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

根据市委分管领导的批示精神,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方案中涉及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各区(市)县要落实专人负责,加强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抓紧启动和实施。

特此通知。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一日推进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发展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是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根据《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10〕19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按照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和“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要求,坚持市场化和集约集群发展的原则,充分运用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成果,大力推进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打牢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本底和根基。

二、基本要求着眼于国内国际农业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积极谋划和发展农业高端产业;立足于成都现有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链上附加值最高的关键环节,做强产业高端。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为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川委发〔2010〕1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成都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009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267.8亿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7129元,增长10%;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1.1亿元,增长3.7%。

但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我市农业发展尤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种植业和养殖集约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才比例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产品物流体系薄弱,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

(一)特色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2009年,全市种植业产值223.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6%。

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茶叶、中药材、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

2009年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4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5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38万亩。

2.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城乡建设用地矛盾日渐突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日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规模小,名优品牌少;优质、安全、生态农业发展不够,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健全。

(二)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规划

成都市温江农业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研究题纲摘要1绪论1.1选题背景2.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2.1研究内容2.2研究方法2.2.1文献引证2.2.2实例分析2.2.3综合归纳3研究目的和意义3.1研究目的3.2研究意义4研究现状4.1国内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4.2国外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5农业产业整体规划5.1农业产业化的定义5.2农业产业园区的定义5.3温江区的概况5.4建设温江区农业产业化园区6我国现在农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7 总体规划7.1规划依据7.1.1规划理论7.1.2景观设计理论7.1.3生态理论7.2 规划指导思想7.3 规划原则7.4 产业规划7.4.1指导思想7.4.2发展方向7.4.3成都市温江区发展策略7.5成都市温江区产业规划内容8结论成都市温江农业产业规划之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研究摘要:现代农业园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国涌现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它是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

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是对传统农业而来的,由于我国传统农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产不具规模化、经营成本高、利润低等弊端,促使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它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的平台。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对一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调查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有着广阔前景的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做了重点介绍并结合温江实际情况做出详尽规划。

关键词:温江农业产业;规划设计;农业园区1绪论1.1选题背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产业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科技创新规划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日期:2013-01-21 16:15作者:市来源:农业部点击次数:156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市人民政府编制二〇一一年三月第一章规划总则1.1 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精神,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部在全国围组织开展了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创建工作。

2010年8月,农业部认定50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市被确定为整体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区。

为科学引导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充分发挥示区的示带动作用,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

1.3 规划围本规划围为市全域,包括9区4市6县,幅员面积约1.24万km2。

●一圈层——主要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

●二圈层——主要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和郫县。

●三圈层——主要包括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蒲江县、大邑县。

1.4 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22号);●《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省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纲要(2011-2015年)》;●《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2年)》;●《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的通知》(川农业〔2009〕195号);●《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10〕19号);●部、省、市领导有关示区建设的讲话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等;●市统计年鉴。

成都市新都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新都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新都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0 —2015 年)发展规划(2010 - 2015)■:■典・■•右■£■8ItrftRvB ・■triiiM一、规划背景和依据.1二、规划基础及制约因素.2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4(一)指导思想.4(二)规划原则.4(三)总体目标.5四、主导产业.6(一)花卉及休闲观光.6(二)疏采.6(三)优质粮油.7(四)农产品加工物流. 7四、发展重点. 8(一)发展一条生态经济带. 8(二)打造两条走廊. 81、成德大道都市农业观光走廊. 82、清白江生态农业休闲走廊. 9(三)建设三个园区. 91、省农科院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园区. 92、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 93、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 10(四)培育四个基地. 101、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 102、军屯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113、新繁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114、优质粮油高产示范基地. 11五、重点项目. 121、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 122、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 123、地毯式无土轻型草坪工厂化生产和彩叶苗木快繁项目. 134、桑椹种植、深加工及生态观光农业项目. 135、都市生态农业示范种植基地项目. 136、富硒葡萄种植园项目. 137、新繁泡菜食品批发城. 138、新都区粮油高产示范工程. 14六、保障措施. 14新都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年)、规划背景和依据1、背景。

区十二届二次党代会和十六届三次人代会上,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个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推进、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五个”带动机制,推动新都区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产业支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新都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尤为需要。

推荐-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精品

推荐-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精品

推荐-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精品《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说明按照成都市农业委员会要求,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牵头组织成立了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在国家、省农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紧扣成都市农业实际,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研究形成了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初稿,同时反复征寻了吕火明、蒋和平、郑冶鲁、郭晓鸣、王卫、段诚中、刘建军等国内和省内知名专家,六易其稿,形成《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内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规划必须清晰勾划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蓝图。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打造现代农业基地和“一区三中心”总体框架下,提出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发展重点和采取的行动与措施。

《规划》分为规划总则、战略选择篇、产业发展篇、行动计划篇、战略保障篇和附件等六大组成部分。

(一)规划总则该部分主要阐述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规划编制的依据和期限。

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央和地方关于“三农”问题的论述和相关政策、现代农业相关理论。

(二)战略选择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成都市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成都市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在分析时,主要采用态势分析方法,重点通过中西部省会城市间的横向比较和成都市发展的纵向比较,提出成都市现代农业的形态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域定位为西部地区的“一区三中心”,功能定位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功能;确定成都现代农业应坚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战略,强化优势农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建立优势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三)产业发展根据现有产业的基础及未来的发展目标,按照打造现代农业基地和“一区三中心”的总体设想,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本着构建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形态和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要求,提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建设重点。

成都出台十年农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上台阶

成都出台十年农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上台阶

成都出台十年农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上台阶【发展定位】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定位,成都市将打造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西部农产品加工中心、西部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和西部现代农业科技转化中心。

【发展目标】到2017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达到5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10元;科技进步贡献率57%;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75%;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40万千瓦;耕地有效灌溉率达98%;单位耕地创造农业产值13000元;农副产品加工产值245亿元;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78%;休闲观光农业吸纳就业45万人;休闲农业旅游收入36亿元;森林覆盖率达39.4%。

昨日,由市农委、四川省农科院和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共同编制的《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7)》正式出台。

据悉,这是我市今后10年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全市农业生产布局、产业打造、农产品加工物流以及今后增长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将按照“全域成都”发展理念,坚持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构建成都现代农业,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带动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先导区的目标。

布局规划错位发展各圈层都有侧重在《规划》上,记者看到,今后全市将按照一、二、三圈层的功能和城市发展定位,进行农业布局的错位发展。

据悉,第一圈层为城市农业布局,以改善生态、优化环境、服务城市、美化城市为主,发展插花式、镶嵌式景观农业,重点发展城市景观农业、农业主题公园、市民农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会展农业等;第二圈层为近郊农业布局,将以生产和辐射功能为主,兼顾生态、生活功能。

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高档苗木花卉、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物流等产业,使之成为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先导示范区,在承接一圈层和成都外部技术、资金、资源辐射的同时,带动远郊农业圈层发展;而第三圈层为远郊农业布局,将以生产和生态功能为重点,兼顾生活休闲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1.1 方兴镇基本现状
1.1.1 地理区位与交通状况
新津县位于北纬30°26′、东经103°48′,成都市的西南部,县城距成都市区28公 里。方兴镇位于新津县西部8公里处,东临新平镇,南接安西镇,西与邛崃的羊安镇接壤, 北与大邑韩场镇相连。幅员面积约19.6平方公里。扼大(邑)新(津)路交通要道,临 新(津)邛(州)路之坦途。自古有新津“西大门”之誉。 方兴镇现状对外交通主要有新邛路和大新路,两条道路夹方兴镇的南北边缘,其中 新邛路(新津——邛崃),路面宽度为20米,水泥路面;大新路(新津——大邑),路 面宽度为8.5米,水泥路面;在建成新蒲快速路在方兴镇东部,由北向南穿镇而过,境内 道路长度2公里。镇域内部道路主要有连接大新路和新邛路的安方公路,路面宽度为7米。 另有数条机耕道通往各个村。




注册规划师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城乡规划
农业规划 资源环境 农业经济
罗小娇 王昭娜
2
提纲
一、创业园现状分析…………4-11
1、方兴镇基本概况 2、创业园发展现状 3、创业园发展SWOT分析
三、创业园现代农业发展规划…………16-35
1、水稻制种与优质粮油种植区规划 2、精品果蔬种植区规划 3、药用花卉种植区规划 4、设施农业示范区规划 5、乡村休闲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规划
成都市总工会返乡农民工万亩创业园规划(2011—2015)
Chéngdū shì zǒng gōnghuì fǎn xiāng nóngmín gōng wàn mǔ chuàngyè yuán guīhuà
——
新津· 方兴
四川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07 四川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06
成都市百维 鲜现代农业 有限公司
公司负责人是是新津县 五津镇农民,原在上海某 企业从事机械销售,后返 乡创业。
流转面积:20余亩 经营品种:反季食用菌 用工人数:固定80人,人员工资每月1500元 以上 设备先进,效益好,乐观估计年产值可达 1000万
流转面积:500亩 经营品种:莲藕及其深加工 用工人数:闲时100-200人,忙时200-300人。 产值:600-700万 流转面积:100亩 经营品种:韭菜、韭黄 用工人数:20人 每亩产值在6400~15000元之间波动
项目名称:成都市总工会返乡农民工万亩创业园规划 (2011—2015) 组织编制:新津县总工会 新津县方兴镇人民政府 主编单位:四川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王 强 项目顾问: 江春启
注册规划师 新津县农发局
高级工程师
项目主要参与人员: 刘兆凯 柏 宇 硕士 规划师 注册规划师 区域经济 城乡规划
五、园区建设序列与效益分析…………41-43
1、建设序列 2、.07
一、创业园现状分析
1、方兴镇基本概况
2、创业园发展现状 3、创业园发展SWOT分析
4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约2000万农民工失业
返乡,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本着对返乡农民 工的亲切关怀,切实建设返乡农民工的“避风港 ”,成都市总工会在新津县方兴镇创建了“成都 市总工会返乡农民工万亩创业园”,以创业带动 就业,探索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1.2.2 创业园部分业主情况调查表
业主名称 成都市兄弟 农业种植专 业合作社 业主简介 由方兴镇大安村返乡农 民工李福君三兄弟组建。 基本情况 流转面积:200多亩 经营品种:常规蔬菜、水稻制种 用工情况:农忙时100人左右;农闲时40-50 人(为固定用工) 经济效益:2011年产值较低,蔬菜市场较为 冷淡 流转面积:1200亩 其中苕尖1000亩,葡萄200亩 用工人数:闲季80人,忙季400人 流转面积:700余亩 经营品种:有机蔬菜、中草药花卉 用工人数:固定100人,忙季300人 蔬菜种植每亩产值在3000~20000元之间波动 ,菊花种植亩产在25000~40000元之间。 目前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险难。目前方兴只实现了粮食担保,其 它种植种类未入保。 2市场风险大。今年蔬菜市场出现一定程度 的萧条,波动较大。 3自然风险大。农业种植存在较大的自然风 险,目前企业自身抗击这种风险的能力较弱 。 1资金链紧张,抗风险能力低下。 2基础设施差,电力不满足需要,水质差, 进水排水管理不善,沟渠道路投入不足。 1资金链紧张,抗风险能力低下。 未来发展建议 希望政府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注 意与各部门的衔接,增加企业的抗 风险能力。
大新路 诚宇农业公司
花碑社区
安方路
园林公司
食用菌合作社 嘉禾花田农业公司
方家农业公司 创新种植合作社
百维鲜
1.1.4 社会经济现状
2010年方兴镇GDP达到2052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604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010万元,农业增加值8765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97.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71元。
1小产业,大规模,形成品牌,拓 展市场 2资金政策上的支持
8
1.3 创业园发展SWOT分析
1.3.1 优势分析(S)
1)农业区位优势 万亩创业园落户于“新津西大门”方兴镇,其区域范围内规划有大兴路、成新蒲快速路、新邛路以及城际高铁等对外交通,具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区位。 同时,天府新城规划、双流航空港规划以及成眉乐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建设将带来大量人口的聚集,方兴镇受区域经济的辐射大大加强,将极大地扩展创 业园的农产品销售市场。 2)农业资源优势 创业园区内土地肥沃,耕地质量高,水系发达,景观资源丰富:目前蔬果、食用菌、水稻等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化制种,农业发展前景良好;鹭岛天然 生态湿地是园区旅游资源的最大亮点;园区内现状林盘保存较好,具有较大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价值。 3) 农业政策优势 在成都发展现代农业,新津县委、县政府“整县推进”等背景下,方兴镇农业发展获得了宏观层面上的政策、经济、环境等方面支持,而 “返乡农 民工· 万亩创业园”项目本身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贷款政策、补贴政策等。因此,创业园农业政策环境具有比较优势。 4)旅游客源优势 创业园位于“成都后花园”新津水城西部,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往大邑方向的安仁博物馆小镇、邛崃方向的平乐古镇、天台山等,县域内的龙马 宝墩古城遗址、梨花溪风景区、观音寺、纯阳观、老君山等,有利于形成区域旅游环线;园区内发展以自然、生态、休闲为特点的农业旅游,建设方便、 卫生、安全、舒适的乡村农家乐,将越来越多地吸引着普通自费旅游者,最大限度地满足成都人“好耍”,“近郊走了走远郊”等旅游需求。因此,方兴 农业创业园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自然环境、乡村特点等对成都客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成都市方家 农业发展有 限公司 成都市新津 诚宇农业有 限公司
公司负责人是安西村村 民,原在重庆方家蔬菜有 限责任公司打工,学成后 回乡创业。 公司负责人是新津县文 井乡农民,自主创业,组 建建筑施工队。09年到方 兴创业,发展农业。
规划引导 政府扶持 政策支持 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对建厂的土地应给予适当优惠
1.2.1 创业园概况
“成都市总工会返乡农民工万亩创业园”落户方兴近两年来,园区面积达1万余亩,业主143户,其中创业规模在500亩以上的14户,1000亩以上的有2 户。培养农民创业带头人23户,帮助农民工及失业、失地人员近2000人就业,实现年产值8000余万元,园区内务工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 根据创业园的发展需要,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镇园一体”的发展格局,园区范围即镇域范围。创业园成为县总工会民生工作的重要载体。
成都市中心
大邑县 DAYI TOWN
双流国际机场 Shuangliu International Airport
邛崃市 QIONGLAI TOWN
方兴镇
FANG XING TOWN
新津县
XIN JIN TOWN
1.1.2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方兴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特征为: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秋多绵雨。年均气温16.4℃,年平均降水量为978毫 米,相对湿度年平均为84%,湿度较大。 水文 方兴镇属于岷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铁溪河、创新河,河流比降小,水流缓慢。灌溉 干渠有羊头堰、泗水堰,另外还有灌支渠、毛渠众多。 土壤 土壤属于平坝冲积性水稻土,土壤多种养分含量较高, ph值 5.6-8.1 。主要作物: 水稻、红苕、小麦、油菜、蔬菜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 日照 方兴镇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19.1h,偏少。但大春作物生长期的4-8月,平均日照 百分率可达33%,足够作物生长需要,全年日均温≥0℃的总积温在5763.1℃-6223.6℃之 间,有80%的年份积温在5979.0℃以上,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比同纬度的江浙、两 湖地区的热量条件更为优越。 生物资源 方兴镇鹭岛位于柏杨村境内,是成都市最大的野生白鹭栖息地,远近人称“万鹭 岛”。鹭岛翠竹环抱,小桥流水,空气清新,蝉鸣鸟叫,环境怡人。每到4月下旬,就有 上万只鹭鸟到此筑巢搭窝,繁衍生息,至当年11月下旬,鹭鸟才陆续离开。每天清晨和 傍晚,上万只白鹭,灰鹭等齐聚林木上空,或歌或舞,形态各异,在朝阳和夕阳的映衬 下,蔚为壮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柏杨村
大安村
西瓜轮种点 莲藕种植 方家苕尖葡萄 大安食用菌 新津县花桥 新洪花木苗 圃场 锦华大地园林公司 野山椒种 植基地 西瓜轮种点
白鹤村
合计
新 邛 路
成新浦快速路
耕地确权数 (亩) 实际耕地数 (亩)
5265.18 5798.30
19651.01 21444.7
现状土地利用与产业分布图
7
1.2 创业园发展现状
四、创业园配套保障规划…………36-40
二、创业园总体规划构思…………12-15
1、规划期限 2、规划范围 3、指导思想 4、园区发展定位 5、园区规划原则 6、园区规划目标 7、园区总体规划结构 1、配套建设用地保障 2、社区建设与林盘整治规划 3、园区服务平台建设 4、园区基础设施规划 5、人才培养规划 6、产业化运行机制建设 7、资金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