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5《方山子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5《方山子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方山子传》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方山子虽身处逆境但仍超然物外的旷达精神。

从而认识到写作是排遣忧愁、抒发情志的重要工具。

二、导读(1)作者生平: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2)背景介绍: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怀才不遇,与方山子遭遇相似。

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3)传记人物传记是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为自己写的传叫自传,如《五柳先生传》,为他人写的传叫别传。

本文是一篇颇具艺术匠心的别传。

三、导思1、方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看看方山子与常人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4、文中还有一处细节,在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时,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5、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资料?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6、“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7、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8、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四、导练【跟踪试题】1.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具体分工:第一大组(重点负责第一段并兼顾全文)第二大组(重点负责第二段并兼顾全文)第三大组(重点负责第三段并兼顾全文)第四大组(重点负责第四、五段并兼顾全文)各组同学准备内容:一、基础知识2、各同学挑出自己负责段落的:①重要、难的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其他对理解句意很关键的词)②重要、难虚词(18个重要虚词中涉及到的)③重要、难的句子(特殊句式或其它疑难句子)。

组长整理好准备在堂上讲解。

(可写在纸上投影出来或做成课件)3、组长收集整理其它组同学提出的自己负责段落中的疑难问题,并选代表在堂上解答这些问题。

二、本文思想内容及写作技巧1、每个同学针对课文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至少设计一个问题。

每组最终选定一个问题供大家探讨。

2、完成课后p29“思考.探究”题。

三、扩展加深1、复习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

《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查找“隐士”(陶渊明、许由、伯夷、叔齐、介子推等)的相关资料。

3、查找“苏东坡”的相关资料。

教师补充:一、问题设计1、根据你搜集到的隐士资料,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2、以“说东坡”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个片段,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可以是对他个人(如经历、性格、思想、爱好、品质)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他的某首(篇)诗、词、文、赋的写景、意象、情感、语言、风格等任一方面的看法。

二、补充资料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

但六朝隐士之多,恐为历代之冠。

“隐逸文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千古隐逸诗人”之称,他虽没有以“招隐”为题的诗篇,但他的诗却达到了“隐逸诗”的巅峰。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四单元作品方山子传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四单元作品方山子传

方山子传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透过细节描写赏析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神情风貌与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方山子的行径及精神风貌的解读,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同时体会作者隐约委婉的叙事风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内容、过程:一、引入。

苏轼在诗中刻画方山子“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是一个怕老婆的形象,方山子真是诗中描写的这样一个不堪的人物形象吗?让我们再从苏轼为他做的传记《方山子传》寻找答案吧。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进入内容学习。

1.生齐读课文。

2.问题一:本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与一般传记相同吗?(明确:倒叙)3.问题二:用文中的一个词表明作者为方山子作传的原因。

4.(明确:异)5.问题三:方山子的“异”,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生活经历、生活态度、行为作风、精神风貌)6.问题四:作者対方山子隐逸一事及价值观持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赏识)7.问题五:文章的主旨?“不遇”的感慨。

)知人论文:介绍作者的经历。

(课件)四、艺术特色。

(1)奇妙的构思:结构概述:方山子其人,别号的由来。

叙述:他乡遇故知倒叙:一世豪士补叙:放弃富贵议论:类比光、黄异人(对方山子之赞颂)(2)隐约的折射: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的不遇,又写自己的诗文被祸,不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委婉。

小练习。

1.我想对方山子说(用一两句古诗词)例: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方山子传》优质课导学案(附课件).doc

《方山子传》优质课导学案(附课件).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方山子传》导学案编写:张洁王琳琳审核:刘德智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

知识链接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高级厨师,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

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

同时,民间传说苏轼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是个才貌双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给了秦观,其实这是民间传说的,是民间杜撰的,不是事实。

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高级厨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

苏轼早年任凤翔答判时与陈慥交游,元丰三年(1080 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5 推荐作品 篇目一 方山子传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5 推荐作品 篇目一 方山子传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篇目一方山子传一、通假字1.前十有.九年“有”通“又”2.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3.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4.方山子傥.见之欤“傥”通“倘”,或许,可能二、古今异义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古义:骑在马背上。

今义:立刻、立即。

3.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古义:任职。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4.然终不遇..古义: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

今义:没有遇到。

5.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子。

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岁.得帛千匹 岁:每年(2)名词的意动用法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以……为宗,尊奉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使……跟从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亦足以富乐.. 富乐:使……富足享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余既耸然异.之 异: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慕⎩⎪⎨⎪⎧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动词,仰慕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动词,思慕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动词,羡慕 2.闻⎩⎪⎨⎪⎧①不与世相闻. 动词,听说,知道②今已显闻.名词,名声、名望③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动词,听说④愿以闻.于官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见⑤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动词,听到,听见⑥以勇气闻.于诸侯 动词,闻名,出名⑦久而不闻.其香 动词,嗅到 3.等⎩⎪⎨⎪⎧①与公侯等.动词,等同,相类似②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名词,次序,等级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形容词,相同,同样,一样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助词,类,辈。

用在名词之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4.因⎩⎪⎪⎨⎪⎪⎧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副词,趁机②于今无会因.名词,机会③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动词,经,由,通过④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动词,依,随着⑤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因袭,沿袭⑥因.利乘便 介词,趁着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连词,因而5.然错误!6.焉⎩⎪⎨⎪⎧①过岐亭,适见焉. 代词,他②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相当于“乃”“则”“就”③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两个都是兼词,于此, 在这里,在那里五、文言句式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判断句 3.何为而在此 宾语前置句 4.鹊起于前 状语后置句5.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状语后置句 6.欲以此驰骋当世 省略句7.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省略句 8.亦足以富乐 省略句 9.徒步往来山中 省略句说作者见第二单元《新城道中(其一)》一课寻背景苏轼在《方山子传》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心理,与他当时的政治处境有关。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导学案一、基础知识:1、字音:陈慥.闾.里遁.岐.亭庵.居谪.居矍.然勋阀..2、古今异义词①然终不遇..(古义: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②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子)③余所以..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至此者(古义:……的原因)④而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⑤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古义:骑在马背上)⑥使从事..于其间(古义:任职)3、词类活用①庵.居蔬食(..名词作动词,庵,以庵为居;食,以……为食)②余既耸然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③见方山子从.两骑(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④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一年)⑤亦足以富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裕安乐)4、文言句式⑴判断句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也”表判断)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也”表判断)自谓一世豪士(“谓”为判断词)⑵宾语前置何为而在此(“何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为何”)⑶状语后置晚乃遁于光、黄间(正常语序为:晚乃于光、黄间遁)鹊起于前(正常语序为:鹊于前起)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正常语序为:于眉间犹见)⑷省略句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后省略介词“于”)徒步往来山中(“山”前省略介词“于”)见方山子从两骑(“见”前省略主语“余”)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余”后省略“于”)亦足以富乐(“以”后省略宾语“之”)二、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借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6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精品导学案(详解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6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精品导学案(详解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6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四季轮回,春秋变换,那些宗庙祠堂里文官武将的石像,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严勇猛,在改朝换代的时光中一脸漠然。

历史风化了他们的容颜,模糊甚至抹平了他们的姓名,却将那些瞬间的绽放永久地雕刻在一代代人的心上……苏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诽谤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

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特别有感触。

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但他以诗文遇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

大铁椎《大铁椎传》属于所谓“布衣独行士”传。

传主姓名无考,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

传文主体部分采用传中特定人物的视点,叙写传主之非常相貌、诡秘行动、搏斗场面,活现一位隐身民间的豪侠形象,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致。

作者魏禧是清代散文家,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曾经从事反清复明活动。

此文作为其传记文记录中独具特色的一篇,寄寓着作者的追求与感慨,让人“观其文,想其人德”。

1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闾.里lǘ健啖.客dàn矍.然jué言讫.qì慥.zào人马仆.地pū铁椎.chuí2.(1)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2)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3谓因谓.之方山子叫,称呼,动词自谓.一世豪士认为,动词4.辨活用(1)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宗,引申为尊奉(2)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3)见方山子从.两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4)不冠.不袜.冠、袜:名词活用为动词,戴帽子、穿袜子(5)故仇.我仇: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仇(6)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痛快5.分古今6.明句式(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3)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省略句(4)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句(5)鹊起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句(6)宋,怀庆青华镇人判断句(7)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省略句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预习作业【苏轼佳句】○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董传留别》○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闾.里/三闾.大夫( ) 驰骋.( ) 招聘.( ) 逃遁.( ) 岐.亭/歧.途( )庵.居( ) 冠.服( ) 著.帽( ) 陈慥.( ) 糙.米( ) 矍.然/矍.铄/攫.取( ) 剽.悍( ) 勋.阀( ) 垢.污( ) 诟.病( ) 奴婢.( )血气方gāng( ) 吞声zhízhú( )( ) 含gòu( )忍辱头悬梁,zhuī( )刺gǔ( )hù( )恶不悛自jīn( )功伐 chēn( )怪交通zhào( )事切中肯qìng( )独辟xī( )径越zǔ( )代páo( ) jué( )择与世永jué( )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2.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3.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检测案1.加点词读音解释正确的是()A.弃车马,毁冠.服 guàn,帽子B.见其所著.帽 zhù,戴C.晚乃遁.于光、黄间 dùn,隐居D.庵居蔬食. sì,给……吃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怒.马独出 (使马怒,即纵马向前)B.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C.余既耸.然异之 (通“悚”,惊奇)D.方山冠之遗像.. (死者的相片)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环绕房屋的院墙)萧然,而妻子奴婢..(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读书 B.环堵C.使酒..(假装疯癫)垢污,不可得而见..(因酒使性,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往往阳狂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弃不取,独来穷.(穷僻、偏僻)山中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明强干)C.方山子傥.(倜傥)见之欤D.欲以此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当世5.对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以为宗,尊奉,推崇,意动用法)B.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C.见方山子从.两骑(跟随)D.岁.得帛千匹(每年,名作状)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其贤不及.孔子C.①余谪居于.黄②多于.在庾之粟粒D.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臣之所好者道也.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呼余宿其家B.犹见于眉间C.往往阳狂垢污D.前十有九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并不是姓方名山子,而是姓陈名慥字季常,因为他所戴的帽子,帽顶呈方形高高耸起,很像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式,所以人们称他为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第一课时识奇人一、注解下列加点字,翻译全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读书,欲以.此驰骋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问余所以家。

环堵萧然...之。

...。

余既耸然异...,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独念..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方山子少时,使酒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

方山子怒马独出,..,使骑逐而射之,不获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之色....,精悍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

而其家在洛阳,园.....,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宅壮丽..。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二、给加点字注音闾()里谪()居陈慥()著()帽矍()然奴婢()岐()亭精悍()勋()阀()傥()见之与()第二课时品奇法一、课前阅读河东师吼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

隐居龙丘。

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

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

《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学习传记的特点和写法;积累文言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学习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学习本文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一、课前检测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2、标题注解(1)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二、自主学习1、翻译与理解【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乡里)之(的)侠皆宗(尊崇)之(他,代方山子)。

稍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

晚(晚年)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曰(叫)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1)弃(放弃)车马,毁(毁坏)冠服,徒步(步行)往来山中,人莫(不)识(认识)也。

见其所著(戴)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难道,表反问语气)古(古时)方山冠之(的)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称呼)之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方山子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方山子传》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积累:文中词类活用以及文言特殊句式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探讨:作者写作的原因。

一、导课二、文体文化常识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

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

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传: 文体的一种。

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

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平铺、直叙。

三、疏通文章,完成知识检测并翻译全文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 )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 ) 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出()2、指出下面句式类型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⑤庵居蔬食()四、分析文章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填写下表2、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3、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五、达标分层训练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2.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4.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

B、传主少年、壮年时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教案资料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教案资料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lǘ)里遁(dùn)庵居(ān)谪(zhé)居矍(jué)然著(zhuó)帽奴婢(bì)岐(qí)亭挟( xié)二矢(shǐ)勋(xūn)阀(fá)垢污 (gòu) 傥(tǎng)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翻译,把握传主的事迹和品质,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方山子“异”的评价,把握苏轼的创作目的和情感。

【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

2、方山子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作者对方山子“异”的评价;2、苏轼的创作目的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苏轼和黄州: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那么,在黄州时苏轼的思想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在黄州,苏轼泛舟赤壁矶下,于是有了传诵千古的“两赋一词”——《前赤壁富》、《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黄州,苏轼再一次和友人相遇……二、点学生读课文,正字音;翻译课文重点词句1)、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

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

2)、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见《史记·游侠列传》。

闾里:乡里。

3)、宗之:崇拜他,以他为首。

宗,尊奉。

4)、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

《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长乃折节好古学。

”5)、“驰骋”句:在当代施展才学抱负。

岐亭:宋时黄州的镇名,在今湖北麻城县西南。

6)、屋:帽顶。

岂:其意为“(这)难道不是······”。

7)、“余谪居”三句:苏轼《岐亭五首叙》:“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至歧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恤季常也。

为留五日,斌诗一篇而去。

”谪,降职。

8)、矍(jué)然:惊讶睁眼相视貌。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并称“三”。

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任团练副使。

在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间。

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希亮曾是轼的上司。

季常与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东坡就写诗嘲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遁()庵()居谪()居矍()然著()帽奴婢()岐()亭挟()二矢()勋()阀()垢( )污傥()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2)闾里之侠皆宗.之()(3)稍.壮()(4)折节..读书()(5)欲以此驰骋..当世()(6)然终不遇.()(7)晚乃遁.于光、黄间()(8)庵.居蔬.食()(9)徒.步往来于山中()(10)方山冠之遗像..()(11)适.见焉()(12)方山子亦矍然..()(13)问余所以..至此者()(14)环堵萧然....()(15)而妻子..之意()()..奴婢皆有自得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容: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容: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第3—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诵读并翻译课文第3—5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使用年级: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学习传记的特点和写法;积累文言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学习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实词和虚词。

2、学习本文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一、课前检测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号,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2、标题注解(1)方山子,即宋代,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二、自主学习1、翻译与理解【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乡里)之(的)侠皆宗(尊崇)之(他,代方山子)。

稍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

晚(晚年)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曰(叫)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1)弃(放弃)车马,毁(毁坏)冠服,徒步(步行)往来山中,人莫(不)识(认识)也。

见其所著(戴)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难道,表反问语气)古(古时)方山冠之(的)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称呼)之方山子。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第5篇方山子传(word无答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第5篇方山子传(word无答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第5篇方山子传(word无答案)一、选择题(★★) 1 . 下列各项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然终不遇遇:得志C.过岐亭,适见焉适:恰逢D.余既耸然异之异:奇怪(★★)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B.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C.方山子亦矍然D.使从事于其间(★★) 3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岁得帛千匹A.舍相如广成传B.焉用亡郑以陪邻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文研究的治学类型大概可分三种:一是职业的;二是事业的;三是趣味的。

在这里,只分析其中两种(职业的和事业的)。

职业的研究,这类学者一般有学院学术训练背景,专业基础扎实,对于各种新潮理论运用自如。

职业化有其必要,但也常使研究蜕变为一种批量制作,困于“套路”:首先“资料见底”,即穷搜冥索,收集、整理、甄别、归纳所有材料,(),最后在材料和理论的配置中提出些观点和看法。

不乏识见,却也易为成见、俗见,久而久之,难免思想贫乏,言之无物。

事业的研究则是将治学视为全身心投入的名山之业。

这类学者往往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苦行深学,视学术为生命;既高屋建锐,把握全面,又一砖一石,扎实筑基。

其突出者孜孜于学科体系的学理性建构,独创一格,指迷导悟,前贤后彦,学脉绵长,从中可以感受到真切的时代文化命脉的搏动,其事业之发达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职业的和事业的)”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B.我常常认为(生在)百代之后,未必是不幸,为什么呢?C.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凶凶(汹汹)地向他走来。

D.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2)结构;(3)意义。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苏轼简历及代表作见第二单元《新城道中(其一)》。

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

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

江西宁都县人。

明亡后隐居宁都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

后出游江南,人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

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

2.背景解读方山子,即陈糙,字季常,号方山子。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方山子的身上有某些令苏轼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钱财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为,对苏轼的触动很深。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大铁椎传》:本文有删节。

原文后面还有一段评论:“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作者是明末遗民,具有民族气节。

原来他意图反清复明,由大铁椎联想到秦始皇博浪沙遭刺客椎击的故事,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英雄人物身上,以期有朝一日真正发挥他的作用。

因此,本文有所寄托,是很显然的。

自主学习方山子传1.通假字(1)前十有.九年( )(2)犹见.于眉间( )(3)往往阳.狂垢污( )2.一词多义(1)而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提刀而立( )使骑逐而射之(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之而岂山中之人哉( )余既耸然异之( )是二者,余未信之( ) 3.古今异义(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古义:___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2)环堵.萧然古义:_今义:堵塞。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_今义:男子的配偶。

(4)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义: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使从事..于其间古义:___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4.词类活用(1)余既耸然异.之( )(2)庵居蔬食.( )(3)鹊.起于前( )(4)岁.得帛千匹( )(5)见方山子从.两骑( )5.文言句式(1)见方山子从两骑( )(2)然终不遇( )(3)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4)此吾故人陈糙季常也( )(5)何为而在此( )(6)鹊起于前( )(7)呼余宿其家( )大铁椎传1.通假字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2.古今异义(1)子灿见窗户..皆闭古义:_今义:窗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doc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doc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彖,培养洒脫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学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英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而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黃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皿,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犍,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I'可。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M( 1U )里遁(dfm)庵居(an)適(zhe)居矍(juQ)然著(zhud)帽奴婢(bi)岐(qf)亭挟(xiQ)二矢(shi)勋(xiin)阀(fd)垢污(g&u)傥(tang)见Z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导入】
苏轼有一好友好宾客,喜宴饮。

其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其夫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轼就写诗嘲笑他说:“龙邱居士(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别号)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季常”便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字。

那么,除了怕老婆,这位好友的一言一行还给苏轼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方山子传》。

预习案
一、作者介绍
苏轼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作者,请同学们自行整理。

二、写作背景
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交代写作背景的句子。

三、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前十有.九年( )
②往往阳.狂垢污( )
③方山子傥.见之欤()
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
..当世(古义:今义: )
②方屋.而高(古义:今义: )
③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今义: )
④使从事
..于其间(古义:今义: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
..至此者(古义:今义:)
(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
②余既耸然异.之( )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
④岁.得帛千匹( )
⑥方山子怒.马独出()
(4)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方屋而高( )
②何为而在此?()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
④使骑逐而射之( )
(5)指出下面句式类型并口头翻译。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④徒步往来山中()
⑤庵居蔬食()
探究案
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给方山子建立档案。

2、方山子给苏轼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字词回答)?表现在哪些方面?
3、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板书设计
方山子传
苏轼
【教师小结】
世道浑浊,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扬其波,于是毅然弃俗世中熙熙攘攘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生活,回归生命本身。

这份生命取向惊世骇俗,我认为这是方山子之“异”第一层含义。

做出一份弃富贵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生已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通脱则更不容易。

所以我认为方山子之“异”的第二层含义是:他安贫乐道,活出了一种人生意境!
生活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