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检测报告
原辅料验收操作规程及验收标准
![原辅料验收操作规程及验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5a9a5d4192e45361166f580.png)
原辅料验收操作规程及验收标准一、原辅料验收操作规程1、原辅料供应商的司机入厂后,将送货单及检验报告单交于采购部。
2、货车到厂后,采购部填写《到货通知单》,并将原辅料检验报告单送至品管部原辅料质检处。
3、品管部质检处接到通知后,对到货原辅料依据《原辅料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进行抽样。
4、抽好样后,质检员将依据《原辅料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的具体内容对样品进行检验。
如需作理化指标的原辅料,由品管部质检人员将样品送于化验室化验。
5、检验时如有一项不符合则判为不合格,最多给一次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不合格,品管部出据《不合格品处理单》通知采购部,采购部将不合格品退回厂家。
复检合格后,抽取原样品两倍,只要其中一次检验不合格,品管部出据《不合格品处理单》,采购部将不合格退回厂家,全部合格,品管部出据《原辅料入库验收单》通知采购部。
6、检验后如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则判定合格,品管部质检员出据《原辅料入库验收单》为合格单。
7、采购部接到《原辅料入库验收单》后,通知装卸工进行卸货,所有原辅料必须摆放拖板上,不许野蛮操作,防止机械损伤。
8、送于化验室化验品原辅料,出结果后,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品管部出据《化验合格单》通知采购部。
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最多有两次复检,复检后仍不合格,则判不为合格,品管部出《不合格品处理单》通知采购部,采购部将不合格品退回厂家。
9、生产部在加工原辅料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标准时,通知品管部,品管部质检员依据《原辅料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进行抽检。
符合标准则判为合格品,不符合标准,品管部出据《不合格处理单》通知采购部,采购部将原辅料退回厂家。
二、原料的验收标准塑料内包装验收标准1、供货工厂的认可:1.1塑料包装生产工厂必须为检验检疫部门许可的工厂。
1.2塑料包装进厂前必须提供厂家证明:如《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卫生防疫站检测报告》等。
1.3厂家应出具其产品安全性能的证明,各项指标符合GB9687-88的要求。
食品原辅料及包装材料验收规范
![食品原辅料及包装材料验收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7cf48f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8.png)
编 号:WI01-1.0状 态:■受控 □非受控分发号:持有者:原辅料及包装材料验收规范编制:食品安全小组审核:批准:2021年5月19日发布 2021年5月19日实施湖南食品有限公司 发布1、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原料、辅料、包装材料验收作业,加强原料、辅料的质量控制,特制订本作业标准。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湖南食品有限公司的所有原料、辅料、包装材料验收作业,故本公司所有的相关人员和相关供应商需共同遵守和执行。
3、职责3.1 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入库和状态标识。
3.2 品管部:负责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检验工作及质量判定。
3.3 采购部:负责索取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及当原料、辅料、包装材料被判定不合格时与供应商的沟通。
4、检验作业流程图5、程序5.1 采购部在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录》之外的供应商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时候,需要索取该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和/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每单项原料、辅料每年一次的第三方检验合格报告。
5.2 采购部要求供应商在每次到货时随附该批次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
5.3 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到货后,仓库管理人员需查验数量,与供应商提供的送货单保持一致。
同时检查送货车辆卫生状况,以及是否与有害食品安全的物质(如农药、化学药品、肥料、饲料、煤炭、生制肉等)混装,如检查发现送货车辆卫生状况差,以及与有害食品安全的物质混装时,仓库管理人员有权利拒收该批次货品。
5.5 仓库管理人员在检查无误后,将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放置在仓库,贴上“待检品”标识单,同时通知品管部原料检验员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5.5 品管部原料检验员在接到仓库管理人员通知后,按照相应的作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检验产品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原料、辅料、包装材料验收标准,并记录在《原辅材料采购验证通知单》上。
5.6 检验结果合格的,品管部原材料检验员将《原辅料采购验证通知单》交予仓库管理人员,并将“待检品”标识单更换为“合格品”标识单。
含油食品中塑化剂快速检测
![含油食品中塑化剂快速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6b9639120740be1e650e9aa2.png)
油, 均购 自超市 ; 1 6 种塑化剂即邻苯二 甲酸酯混合
标准品 , 购于 上海 安 谱 公 司 ; 乙腈 、 甲醇 、 正 己烷 , 均
为 色谱级 试 剂 。
来, 而采用操作② 的程序升温能将所有成分分离 , 有 利 于下 一 步 的定性 定 量 分 析 , 故 而 选 择 了 操 作② 。
表2 。
1 . 3 试 验方 法
1 . 3 . 1 样 品前 处理
2 . 2 . 2 食 用 油样 品 中塑 化剂 含量 的测定 结果 ( 1 ) 色谱 图分析 本试 验 将所 有样 品 和标 准 品取 1 I x L上机 测定 ,
准确称取 2 . 0 ~ 3 . 0 g ( 精确至 0 . 0 0 0 1 g ) 油脂试样 , 加乙腈 l 0 . 0 m L , 涡旋混合 2 m i n , 静置后将上清液全 部 转 移 至试 管 中 , 利用 4 5 ℃氮 吹 至 近 干 , 后 用 甲醇
2 . 2 . 1 定 性 和定量 采用 保 留时 间和 MS / S C A N方式 来定 性 , 利用 1 6 种 标 准 品 出峰 时 问 和各 自的特 征 离 子 定 性 。试 样 待 测 液 和 标 准 品 选 择 离 子 色谱 峰在 相 同保 留时 间 处( ± O . 5 %) 出现 , 并 且对 应 质 谱 碎 片 离子 的质 荷 比
方法 的加标 回收率 在 8 9 . 1 % 一1 0 4 . 8 %, R S D为 1 . 0 1 % ~3 . 1 9 %, 与G B / T 2 1 9 1 卜2 0 0 8 标 准 中规定 的方法相 比相差 无 几, 但样 品的处理 时间更短 , 操作方便 、 经济 、 快速, 适合在基层实验室做大量样 品筛选时选用 。
色谱实验报告完整版
![色谱实验报告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17d9f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70.png)
食品中脂肪酸甲酯衍生物的制备和分析Pr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FAME) 一、目的(Objective)1.了解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原理2.掌握脂肪酸甲酯化的方法与操作二、仪器与试剂(Equipment and Reagents)1.仪器(equipment):岛津GC-2010气相色谱仪2.样品(sample):植物油(plant-oil)3. .试剂(reagents):三氟化硼(BF3)、氢氧化钠(NaOH) 、甲醇(methanol)正已烷(hexane) 、氯化钠(NaCl) 、硫酸钠(sodium sulfate)、三、实验方法(Procedure)1.样品处理((Sample Preparation):取约0.1g植物油样品于20ml试管中,加入0.5mol/L的NaOH甲醇溶液2ml,60℃水浴中加热至油珠完全溶解(约30min),冷却后加入25%BF3甲醇溶液2ml,60℃水浴酯化20min,冷却后加入2ml正已烷,振摇,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振摇,离心取上层有机相于一只干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钠以除去微量的水,供分析使用。
2.分析条件(Conditions):色谱柱(colum):PEG 20M,30m(柱长)×0.32mm,i.d.(内径)液膜厚度0.5μm。
载气(Carrier gas):氮气(N2):流量3.0ml/min,尾气30ml/min;燃烧气:H2 47ml/min;助燃气:空气400ml/min;程序升温(Colum temperature):起始温度120℃,保留3min,10℃/min,至190℃(0.1min) ,2℃/min,至220℃(20min) 。
分析时间45min;检测器:250℃;汽化室:250℃;进样量:0.5ul;分流比:10:1;四、定量计算(Data and Calculations)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脂肪酸甲酯百分率某酸的百分含量=(某酸的面积/所有组分的总面积)×100%所有组分的总面积:=871.000+137570.000+997.599+30513.354+285672.375+694112.500+99425.289+3 073.200+1850.499=1254085.8C14:0豆蔻酸的含量%=871.000/1254085.8=0.0695%以此类推可得C16:0棕榈酸,C16:1棕榈油酸,C18:0硬脂酸,C18:1油酸,C18:2亚油酸C18:3亚麻酸,C20:0花生酸,C20:1花生一烯酸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汁中单糖及低聚糖含量1.实验目的熟悉食品中单糖及低聚糖检测的样品处理方法及色谱分析的原理,学会用HPLC分析果汁中主要糖组分的基本实验操作。
食材配送标准
![食材配送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31b2b2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f.png)
食材配送标准6.1 食材配送标准在供应猪肉时,必须保证肉品是当日屠宰的,并且肉身上必须带有卫生检疫章。
动物检疫证明也应该加盖国家或地方政府监督所检疫章。
肉品的表皮应该干净,膘厚适中,色泽鲜亮,纹理清晰,肉质细腻,无异味,去骨,无毛,并且按压无水痕迹。
在供应牛肉时,肉身也必须带有卫生检疫章,并且动物检疫证明需要加盖国家或地方政府监督所检疫章。
肉品的色泽应该鲜亮,无异味,按压无水迹,纹理清晰,肉质细腻,品质方面也应该很好。
在供应各类新鲜蔬菜和大棚种植蔬菜时,蔬菜类必须保证无黄叶、枯死叶、无虫、无杂质。
原菜应该保证菜面干净,无明显泥土,码放整齐,无破损,大小基本统一,不得过熟或欠熟。
净菜应该保证菜面完全干净,无泥土,按统一标准加工,码放整齐,无需二次处理即可直接进行熟加工。
在供应鸡蛋时,应该出具加盖地方政府监督所检疫章的动物检疫证明。
在供应豆腐、豆腐干、绿豆芽、黄豆芽、红豆等豆制品时,应该保证食材干净,不含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按统一标准加工,码放整齐,无需二次处理即可直接进行熟加工。
在供应各类水果时,应该保证无虫、无杂质。
原水果应该保证果面干净,无明显泥土,码放整齐,无破损,大小基本统一,不得过熟或欠熟。
在供应米线、鲜面条、干面条、饵丝时,要求原材料不含非食品用化学物质,不掺假、不过期、不变质、不变味、无杂质、无毒害,符合国家食品行业的标准。
在供应大米时,应该达到国家1354—86特二级标准,水分含量在12°以下,无掺杂、无沙石,碎米少,无黄粒米。
大米包装袋上应该印有大米品名、等级、数量、出厂名、厂家地址及其电话。
在供应面粉时,高筋面粉应该达到GB8607国家标准,质量等级一级;低筋面粉应该达到Q/JHMF01标准,质量等级一级。
面粉的色泽应该正常,干爽无异味。
按进货量抽查20%,数量按抽查验收实数为准。
面粉的包装袋上应该有注册商标及QS标注,有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在供应食用调和油时,应该符合国家食用调和油质量标准GB1535,质量等级一级。
进货检验报告(实用4篇)
![进货检验报告(实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5df94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6.png)
进货检验报告第1篇20xx年公司质检部年度工作总结质检部:职务:质检工程师20xx年 1 月 4 日一、20xx年工作任务及目标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绩作为质检部生产基地小组的组长,其主要工作是将生产基地的工作管理好,做好,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公司生产基地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20xx年转眼即逝,既有付出又有收获,既有成绩又有不足,既有得心应手的一面,又有显得棘手、磕磕碰碰的地方。
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和关心帮助下,质检部较好地完成了20xx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xx年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工作能力和具体业务方面。
1、原材料外购件进货检验工作:20xx年加强对原材料外购件的质量监控:对纳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原材料外购件全部进行跟踪检测,对所有检测批次进行了每月采购合格质量统计分析,并以图表形式到月质量报告中。
在公司降低成本不降质量的要求下,加强对原材料、外购件的检验把关。
并制定了《供应商质量确认函》,通过有效的管理;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了供应商的产品质量,2105年进货检验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20xx年进货检验要前移,在采购样品检验上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供应商产品质量,为后续的批量订货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有效准确的支持。
从而提高质检的权威性。
进货检验报告第2篇品质检验科20xx年年终总结20xx年即将成为过去,在公司领导的有力指导下,通过各部门配合,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成功,使得20xx年成为了我公司进步的阶段。
面对市场,我部门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将我公司以质量为主导,人人注重品质,确保制造精美产品,满足客户要求。
做为承担公司质量控制的职能部门,保持原有的团队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各项工作都以公司的质量方针为指导中心,并且坚持贯彻ISO、TS169 49质量管理体系,部门各项工作有顺序的进行。
在迎接20xx年新任务、新挑战之时,我们对过去一年工作做了如下几方面总结:一)部门取得成绩;1、在生产流程的控制方面: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食用油脂
![食用油脂](https://img.taocdn.com/s3/m/f893c77f02768e9951e738af.png)
什么是调和油
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 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 调和油澄清、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 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 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 其加工过程是:根据需要选择上述两种以上精练过的 油脂,再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合成为调和油。 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目前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 有国家标准。
油脂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但食用过 多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八种去除油脂的食物。
8种食物 刮去体内油脂
1、玉米 玉米中含有的卵磷脂、亚麻油酸和维生素E, 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玉米还含有丰富的粗纤 维和大量的镁,可以增加肠壁的蠕动,促进废 物排泄,预防便秘。
油脂的混浊说明: 1.透明度低,油脂中水分、粘蛋白和 磷脂 多; 2.加工精炼程度差; 3.油脂变质,形成的高熔点物质; 4.掺了假的油脂。
芝麻油掺伪的感官鉴别
(1)观察法 (2)降温法 (3)振荡法
(4)观色法 (5)水试法 (6)摩擦法
芝麻油掺伪的感官鉴别
棕榈油:油烟小,耐储藏, 精炼油呈黄色或
柠檬黄色。广泛用于烘烤食品、油炸食品等。精 炼棕榈油凝固点27-30℃。棕榈油常温下是凝固的。 夏季容器下部有白色沉淀的可流动的,而冬季为 淡黄色凝块。由于价格较低,多被掺入其它食用 油中。
食用植物油脂的感官检验
色泽
透明度 气味和滋味
1.色泽 纯净油脂是无色、透明、略带黏性的液体。但 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工过程中这些 色素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颜色。
油脂检验报告模板
![油脂检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9e99ae467ec102de3bd8982.png)
油脂检验报告模板篇一:大豆油检验报告样本模板邢台裕丰油脂有限公司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编号№负责人:(盖章)检验员:篇二:油脂检测第二节油脂搀假的识别当前猪肉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玉米油、豆油的价格也涨价100%以上。
饲料用油脂非常紧张,掺假掺杂现象突出。
1、饲料用油脂掺假掺杂表现为:(1)掺潲水油造成油脂被过度氧化,影响适口性,引起动物拉稀。
(2)加碱调酸价,造成油脂皂化,油脂皂化率下降,而皂化的油脂是不能被动物利用的。
(3)掺矿物油、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石蜡油,以假充真,谋取暴利。
(4)石油醚(乙醚)不溶物高(≥5%)(5)含水分高,水分测定值不真实。
2、饲料用油脂质量评价的难点及目前面临的问题是:(1) 如何检测油的过度氧化?传统的衡量指标-过氧化值已证实不再能用,因为它反映的是油脂最初阶段的氧化程度,当氧化到一定程度,特别是过度氧化后此值反而下降。
(2) 酸价也因搀假者加碱而失去了原来的衡量油脂水解程度的意义。
(3) 油脂加碱后由于皂化而造成的利用率下降,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含皂量?皂化率?理论皂化值应怎样估测(因为饲料用油脂,尤其是猪油是混合油,无文献皂化值可参考)?3、目前我们确定的饲料用油脂质控要点为:(1)感观:不应有酸败气味,应呈半透明状,有此种油脂固有的气味。
(2)TBA值:反映被氧化的程度,TBA应≤5ppm(测定方法见附1)。
(3)皂化率:合理评价油的能量,皂化率≥98%(96%)测定方法见附2)。
也可测定其含皂量,其值应很低(测定方法见附3)。
(4)酸价:仍有一定参考意义,酸价≤5mgKOH/g(测定方法见第三章)。
(5)矿物油:不得检出,定性检测(检验方法见附4)。
(6)石油醚(乙醚)不溶物:≤1% (检验方法见附5)。
(7)生物柴油:不得检出(检验方法见附6)。
(8)水分:静止放水(12t油静止数小时放出600kg的水)附1油脂TBA值的测定方法1、原理油脂受到光、热、空气中氧的作用,发生酸败反应,分解出醛、酸之类的化合物。
环氧大豆油对软PVC性能影响的研究
![环氧大豆油对软PVC性能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2a2772a417866fb84a8e0b.png)
2.1 不同热稳定剂对 PVC 的热稳定化效果 关 于 三 盐/二 盐 、 有 机 锡 、 硬 脂 酸 钙/硬 脂 酸 锌
的稳定性效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不同热稳定剂对 PVC 热稳定效果的影响
Tab.1 Effect of different thermal stabilizers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for PVC
稳定剂用量/份
受 热 时 间 /min
编号
三盐
二盐
有机 锡
硬脂 酸锌
硬脂 酸钙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 3
2
2#
5
3#
2
3
结果表明, 铅盐和有机锡热稳定剂具有较好 的初期和长期热稳定效果, 但铅盐的热稳定性较 优, 而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合稳定剂稳定效果要 差很多。一般来说,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不能单独作 为热稳定剂使用。
100
1#
2#
2
3# 4#
1#
90
1
5# 7#
2#
7
3#
4# 5# 7#
80
3
5
4
7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温 度 /℃
温 度 /℃
(a)
(b)
图 1 不同热稳定剂配方的热重(TGA)曲线
Fig.1 Curves of TGA for different thermal stabilizers
热重分析氮气流量为mlmin升温速率为min从室温升温至不同热稳定剂对pv的热稳定化效果关于三盐二盐有机锡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的稳定性效果如表环氧大豆油对软pv性能影响的研究稳定剂用量份受热时间min编号有机锡硬脂253035404550环氧大豆油与钙锌皂部分替代有机锡的pvc热稳定性tab4thermalstabltypvcwthepoxdzedsoybeancazncomplexsystemwhchpartlysubsttuteorganccompound稳定剂用量份受热时间mn编号有机锡硬脂环氧大豆油对有机锡与钙锌复合稳定剂的增效作用tab3synergstceffectthermalstabltyepoxdzedsoybeanwthorganccazncompostesystem环氧大豆油与钙锌皂部分替代有机锡热稳定剂的研究结果如表所示
大豆油检测报告
![大豆油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bc271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1.png)
⼤⾖油检测报告GB 1535-2003⼤⾖油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于以⼤⾖为原料加⼯的⼤⾖油。
⼤⾖原油的质量指标适⽤于⼤⾖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使⽤本标准的各⽅应研究是否可以使⽤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GB 2716 ⾷⽤植物油卫⽣标准GB 2760 ⾷品添加剂使⽤卫⽣标准GB 7718 ⾷品标签通⽤标准GB/T5490 粮⾷、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般规则GB/T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52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泽、⽓味、滋味鉴定⽅法GB/T5526 植物油脂检验⽐重测定法GB/T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GB/T5528 植物油脂⽔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GB/T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5530 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GB/T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GB/T5532 植物油脂碘值测定GB/T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GB/T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法GB/T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法GB/T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GB/T5009.37 ⾷⽤植物油卫⽣标准的分析⽅法GB/T15687 油脂试样制备GB/T17374 ⾷⽤植物油销售包装GB/T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相⾊谱分析CODEX-STAN 210-1999 指定的植物油法规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 ⼤⾖油 soya bean oil⽤⼤⾖制取的油。
3.2压榨⼤⾖油 pressing soya bean oil⼤⾖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实验报告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f108ff4693daef5ef73d6d.png)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材料和方法 (2)1.1、实验仪器 (2)1.2、试剂及溶液 (2)1.3、实验方法步骤 (5)2、理化分析 (9)2.1、食用油中BHT、BHA的分离鉴定 (9)2.2、酸价测定 (10)2.3、碘价测定(韦氏法) (10)2.4、过氧化值的测定 (11)2.5、羰基价测定 (11)3、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 (11)4、结果与分析 (13)5、讨论与思考 (16)参考文献 (16)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摘要: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测量油脂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来进行对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 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用薄层色谱法定性,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色的最低检出量与标准品最低检出量比较而概略定量,对高脂肪食品中的BHT、BHA 能定性检出。
酸价(酸值)酸价是评定油脂品质好坏和储存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指标。
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的一种指标,用来衡量油脂的酸败程度,过氧化值超标,油的味道会不好,甚至产生异味,对人体不利影响。
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常用滴定法。
用羰基价来评价油脂中氧化产物的含量和酸败劣度的程度,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我国已把羰基价列为油脂的一项食品卫生检测项目,常用比色法测定总羰基价。
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利用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及简单的呈色反应进行常见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
关键词:BHT BHA 酸价碘价过氧化值滴定法羰基价比色法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呈色反应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引言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食用油也是指可食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来源的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食品检测工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
![食品检测工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b3a0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2.png)
食品检测工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总结报告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食品检测工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食品检测工总结报告120__年,本人从事__检验工作是认真负责的,虽然由于产品设计变更及供应商初期供货质量不够稳定、生产工人的技术能力不够熟练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较多的生产质量问题,但是在检验过程中基本都予以指出并会同相关人员协力解决。
我是19__年进入原爱利丰公司,直到去年5月转入新爱利丰公司,已经做了__多年的车辆生产及检验工作。
在这么多年与车辆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了解车辆就像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在哪些部位容易出毛病、出问题,我们都非常地清楚。
在过去一年的检验工作当中,我们天天都扑在生产线上与工人师傅一起,运用我们过去对车辆积累下来的经验,结合大宇技术的新特点,认真的把关每一个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比如……(举一些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的质量点的例子,3-5个左右)。
用以下的事实可以来说明我们工作的认真负责,也是产品、公司要求我们工作认真负责,因为我们是产品质量检验人员:1、我们的工人师傅大部分都是以前没有从事过车辆生产的或从别的车辆制造厂里出来后进入我们厂的,他们要么不熟悉车辆生产技术要么对我们的车型不熟悉,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没有注意到的质量细节,我们就必须将这些工人师傅们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给指出来并督促改进;比如:(举一些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的质量点的例子,1-3个左右)。
2、我们的车型在国产化的过程中进行了较多的设计变更,在较多的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工人师傅们有时就会遗漏了一些需要更改的地方,我们就必须将这些设计变更熟记于心,时刻特别关注变更项目的生产,一旦出现遗漏马上提出来改进,否则流入下一道工序就得返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还可能影响车辆对客户的按期交付——工人师傅可能出现的疏忽,我们不允许出现;比如:(举一些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的质量点的例子,1-3个左右)。
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fe7b0e99b89680203d82588.png)
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GB 1534 花生油GB 1535 大豆油GB 1536 菜籽油GB 1537 棉籽油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27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GB/T 5009.30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148 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GB/T 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530 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GB/T 5538 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233 芝麻油GB/T 8235 亚麻籽油GB 10464 葵花籽油GB 11765 油茶籽油GB/T 15680 食用棕榈油GB/T 17756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GB 19111 玉米油GB 19112 米糠油LY/T 1534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SB/T 10292 食用调和油国家质检总局第13号令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6、抽样6.1 抽样型号或规格包括小包装产品[20L/桶(瓶)以下]、标准食用油桶(200L)装、散装产品(油池、油罐、车槽装)。
6.2 抽样方法、基数及数量在企业的成品库内或市场随机抽取经企业检验合格或以任何方式表明合格的同一批次产品,所抽取产品的保质期应能满足检验工作的进行。
在生产企业抽样时,同一批次的食用植物油产品抽样基数不得少于100kg。
在流通领域抽样时,抽样基数满足抽样数量即可。
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无法辨识的;5、未标注产品执行标准,或者所标示的执行标准与产品实物属性严重不符的;6、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强调某种或数种配料含量较低时,未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的;除上述情况外,标签其他项目按检验依据规定进行检查,将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写入检验报告,不作为该批产品标签的判定依据。
食品相关检测项目标准
![食品相关检测项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89cffed1a37f111f0855b40.png)
食品相关检测项目标准食品检验通常是指食品检验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卫生标准,对食品质量所进行的检验,包括对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标志、唛头和商品体外观的特性、理化指标以及其它一些卫生指标所进行的检验。
食品检验方法主要有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
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出具权威资质认证国家认可检测报告!检测产品:粮食及制品:包括方便面等;食用油:花生油、大豆油、动物油等;肉及其制品:生、熟畜肉和禽肉等;消毒鲜乳:瓶装奶、软包奶以及零售的牛、美、马奶等;冷食:冰棍、雪糕、冰激凌等;饮料:碳酸饮料、汽水、果味水、酸梅汤、散装低糖饮料、矿泉饮料、麦乳精等;蒸馏酒、配制酒:如果酒、白兰地、香槟、汽酒等;发酵酒:葡萄酒、啤酒;调味品:指酱油、酱、食醋、味精、食盐及其他复合调味料等;豆制品:豆腐、豆粉、素鸡、腐竹等;糕点:饼干、面包、蛋糕等;糖果蜜饯:糖果、蜜饯、果脯、凉果和果糕等食品;酱腌菜:酱黄瓜等;另外,科标检测还专业提供乳制品、水产类、罐头类、食糖类、保健食品等食品的检测分析服务;检测项目:1.理化项目检测:水分,灰分,酸价,过氧化值,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氮,咖啡因,脂肪酸,丙二醛,氨基酸态氮,总酸,酸度,明矾,总碱度,L-羟脯胺酸,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丙酸钙,丙酸钠,脲酶,米酵菌酸,溶剂残留量,羰基价,甲醛,次硫酸氢钠甲醛,过氧化苯甲酰,亚硝酸盐,甲醇,乙醇,总脂,酒精度,杂醇油,二氧化硫,相对密度,pH值,比旋光度,折光率,粒度,细度,折射率,熔点,净含量,新鲜度,完整率,干粒重,干燥物,可溶性固形物,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全乳固体等等;2.重金属及微量元素:3.食品添加剂检测:4.食品农药残留测试:5.食品兽药残留测试:6.微生物检测:7.营养标签检测等。
检测标准:978-7-5066-5143-1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用指南978-7-5066-5277-3 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理解与实施978-7-5066-5550-7 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978-7-5066-6876-7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978-7-5066-6877-4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二)978-7-5066-6880-4 GB 4789.系列-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合订本]978-7-5066-6914-6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三)978-7-5066-7832-2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实施指南AQ 6106-2008 足部防护食品和医药工业防护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BB/T 0013-2011 软塑折叠包装容器BB/T 0054-2010 真空镀铝纸CB/T 3649-2011 海船食品、饮水、淡水及人员和行李重量计算定额CB/T 4266-2014 船用食品冷库CB 955-1980 潜艇远航食品外包装CFDAB/T 0101-2014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8年第37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8年第37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dc669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6f.png)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8年第37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18.10.29•【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8年第37号•【施行日期】2018.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市场规范管理正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8年第37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豆制品和食用农产品等4类食品744批次样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和判定,其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722批次、不合格样品22批次(见附件)。
具体情况通告如下:一、哈尔滨新世纪家得乐商贸有限公司志华店销售的标称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荣氏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仁义大豆油,酸值(KOH)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检验机构为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二、沈阳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太原街分店销售的标称辽宁智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哈尔滨风味红肠,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检验机构为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三、沃尔玛华东百货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佳木斯市哈尔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林道斯哈尔滨风味红肠,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检验机构为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四、上海农工商川沙超市有限公司川沙店销售的标称辽宁智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胜哈尔滨风味红肠,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检验机构为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五、广西华联综合超市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广州市粤秀食品有限公司委托广州市富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牛肉干(咖喱味),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检验机构为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六、哈尔滨市道外区利隆食品经销部销售的标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羽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哈尔滨风味红肠,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食材采购配送服务方案
![食材采购配送服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a1edcaaaea998fcd220e60.png)
食材采购配送服务方案学校食堂食品统一配送服务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原料采购管理,严防发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文山市绿达蔬菜销售有限公司特制定本方案。
工作目标:在全县统一要求框架下,以学校为单位,依照各学校实际,建立区域性的大宗食品原料统一配送机制并有效开展工作,以进一步规化全县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原料采购管理。
促进全县中小学校食堂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就餐的安全、营养、价廉,促进全县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配送产品介绍:大米、食用油、面粉、鲜肉、蔬菜、调料、乳制品等其他品种。
二、配送食品的内容及标准:1、大米必须符合GBl354-2009《大米》标准,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具有产品检验报告,在保质期内,有QS标志。
2、食用油必须符合GBl535—2003标准(大豆油),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具有产品检验报告,在保质期内,有QS标志。
3、面粉必须符合GBl355.86标准,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具有产品检验报告,在保质期内,有QS标志。
4、学校食堂副食品、蛋、糕点、生粉豆制品、半成品、调味品(食盐、味精、酱油、醋等)等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具有产品检验报告,在保质期内,有QS标志。
5、学生饮用奶必须符合《云南省“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中对学生饮用奶质量标准。
学生饮用奶的质量及其标识应执行国家标准GB一5408.2一1999《灭菌乳》和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应采用符合GB/T6914—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规定的原奶生产,不得用复原乳生产。
每份奶的单件包装净含量应采用】8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等规格,净含量负偏差符合国家规定。
6、配送的鲜肉类必须在定点屠宰场(或宰杀店)宰杀加工,并经动物卫生检疫机构检疫合格,加盖检疫合格印章和屠宰场印章,并附有《动物产品(B)检疫合格证明》;冷冻肉类必须向经营商索票索证,并报动物卫生检疫机构备案。
食品相关检测项目标准
![食品相关检测项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e735a3b1ed9ad51f01df2a6.png)
食品相关检测项目标准食品检验通常是指食品检验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卫生标准,对食品质量所进行的检验,包括对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标志、唛头和商品体外观的特性、理化指标以及其它一些卫生指标所进行的检验。
食品检验方法主要有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
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出具权威资质认证国家认可检测报告!检测产品:粮食及制品:包括方便面等;食用油:花生油、大豆油、动物油等;肉及其制品:生、熟畜肉和禽肉等;消毒鲜乳:瓶装奶、软包奶以及零售的牛、美、马奶等;冷食:冰棍、雪糕、冰激凌等;饮料:碳酸饮料、汽水、果味水、酸梅汤、散装低糖饮料、矿泉饮料、麦乳精等;蒸馏酒、配制酒:如果酒、白兰地、香槟、汽酒等;发酵酒:葡萄酒、啤酒;调味品:指酱油、酱、食醋、味精、食盐及其他复合调味料等;豆制品:豆腐、豆粉、素鸡、腐竹等;糕点:饼干、面包、蛋糕等;糖果蜜饯:糖果、蜜饯、果脯、凉果和果糕等食品;酱腌菜:酱黄瓜等;另外,科标检测还专业提供乳制品、水产类、罐头类、食糖类、保健食品等食品的检测分析服务;检测项目:1.理化项目检测:水分,灰分,酸价,过氧化值,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氮,咖啡因,脂肪酸,丙二醛,氨基酸态氮,总酸,酸度,明矾,总碱度,L-羟脯胺酸,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丙酸钙,丙酸钠,脲酶,米酵菌酸,溶剂残留量,羰基价,甲醛,次硫酸氢钠甲醛,过氧化苯甲酰,亚硝酸盐,甲醇,乙醇,总脂,酒精度,杂醇油,二氧化硫,相对密度,pH值,比旋光度,折光率,粒度,细度,折射率,熔点,净含量,新鲜度,完整率,干粒重,干燥物,可溶性固形物,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全乳固体等等;2.重金属及微量元素:3.食品添加剂检测:4.食品农药残留测试:5.食品兽药残留测试:6.微生物检测:7.营养标签检测等。
检测标准:978-7-5066-5143-1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用指南978-7-5066-5277-3 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理解与实施978-7-5066-5550-7 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978-7-5066-6876-7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978-7-5066-6877-4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二)978-7-5066-6880-4 GB 4789.系列-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合订本]978-7-5066-6914-6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三)978-7-5066-7832-2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实施指南AQ 6106-2008 足部防护食品和医药工业防护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BB/T 0013-2011 软塑折叠包装容器BB/T 0054-2010 真空镀铝纸CB/T 3649-2011 海船食品、饮水、淡水及人员和行李重量计算定额CB/T 4266-2014 船用食品冷库CB 955-1980 潜艇远航食品外包装CFDAB/T 0101-2014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大豆油检验报告模板
![大豆油检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2709d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5.png)
大豆油检验报告模板
《大豆油检验报告》
检验对象:大豆油
一、外观
大豆油呈金黄色,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或沉淀。
二、气味
大豆油具有特有的香味,无任何异味或变质味。
三、色泽
大豆油色泽均匀,不应有深色或发黑现象。
四、酸价
大豆油酸价符合国家标准GB5516-2009的要求,不超过2.0mgKOH/g。
五、水分和杂质
大豆油中水分和杂质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GB5516-2009的要求,水分不超过0.20%,杂质不超过0.10%。
六、过氧化值
大豆油的过氧化值符合国家标准GB5516-2009的要求,不超过10.0meq/kg。
七、其他
大豆油中不得检出任何不符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的有害成分。
检验结论:
以上样品的检验结果符合国家标准GB5516-2009的要求,可以作为食用油使用。
检验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该报告仅对所提交的样品进行检验,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 1535-2003大豆油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加工的大豆油。
大豆原油的质量指标适用于大豆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研究是否可以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T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52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方法GB/T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GB/T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GB/T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5530 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GB/T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GB/T5532 植物油脂碘值测定GB/T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GB/T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法GB/T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法GB/T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GB/T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15687 油脂试样制备GB/T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17756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附录A 附录BCODEX-STAN 210-1999 指定的植物油法规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大豆油 soya bean oil用大豆制取的油。
3.2压榨大豆油 pressing soya bean oil大豆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3.3浸出大豆油 solvent extraction soya bean oil大豆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
3.4转基因大豆油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soya bean oil用转基因大豆制取的油。
3.5大豆原油 crude soya bean oil (毛油)未经任何处理的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大豆油。
3.6成品大豆油 finished product of soya bean oil经处理符合本标准成品油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大豆油。
3.7折光指数 refractive index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油脂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
3.8相对密度 specific gravity20℃植物油的质量与同体积20℃蒸馏水的质量之比值。
3.9碘值 iodine value在规定条件下,与100克油脂发生加成反应所需碘的克数。
3.10皂化值 saponification value皂化1克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11不皂化物 unsaponifiable matter油脂中不与碱起作用、溶于醚、不溶于水的物质,包括甾醇、脂溶性维生素和色素等。
3.12脂肪酸 fatty acid脂肪族一元羧酸的总称,通式R — COOH。
3.13色泽 colour油脂中本身带有的颜色。
主要来自于油料中的油溶性色素。
3.14 气味、滋味 odour and taste油脂固有的气味和滋味。
3.15 透明度 transparency油脂可透过光线的程度。
3.16 水分及挥发物 moisture and volatile matter content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油脂加热所减少的重量占试样总重量的百分率。
3.17 不溶性杂质 insoluble impurity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物质。
3.18 酸值 acidvalue中和1克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3.19 过氧化值 peroxide value1千克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
3.20 溶剂残留量 residual solvent contentinoil1千克油脂中残留的溶剂毫克数。
3.21 加热试验 heating test油样加热至280℃时,观察有无析出物和油色变化情况。
3.22 冷冻试验 refrigeration test油样置于0℃恒温条件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观察其澄清度。
3.23 含皂量 saponified matter content经过碱炼后的油脂中皂化物的含量(以油酸钠计)。
3.24烟点smoking point油样加热至开始连续发蓝烟时的温度。
4 分类大豆油分为大豆原油和压榨、浸出成品大豆油三类。
5 技术质量要求5.1 特征指标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CODEX-STAN210-1999折光指数(n40): 1.466 ~ 1.470): 0.919 ~ 0.925相对密度(d2020碘值(gI/100g): 124 ~ 139皂化值(mgKOH/g): 189 ~ 195不皂化物(g/kg):≤15脂肪酸组成(%):十四碳以下脂肪酸 ND ~ 0.1豆蔻酸 CND ~ 0.214.08.0 ~ 13.5棕榈酸 C16.0棕榈一烯酸 CND ~ 0.216.1ND ~ 0.1十七烷酸 C17.0十七碳一烯酸 CND ~ 0.117.02.5 ~ 5.4硬脂酸 C18.0油酸 C17.7 ~ 28.018.1亚油酸 C49.8 ~ 5918.25.0 ~ 11.0亚麻酸 C18.30.1 ~ 0.6花生酸 C20.0ND ~ 0.5花生一烯酸 C20.1ND ~ 0.1花生二烯酸 C20.2山嵛酸 CND ~ 0.722.0ND ~ 0.3芥酸 C22.1木焦油酸 CND ~ 0.524.0注:ND —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
5.2质量等级指标5.2.1 大豆原油质量指标见表15.3 卫生标准按GB2716、GB2760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5.4 其它大豆油不得掺有其它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6 检验方法6.1 透明度、气味、滋味检验按GB/T5525中的第1章、第3章执行。
6.2 色泽检验按GB/T 5525中的第2章执行。
6.3 相对密度检验按GB/T5526执行。
6.4 折光指数检验按GB/T5527执行。
注:划有“——”都不做检测,压榨油和一、二级浸出油的溶剂残留量检出值小于10mg/kg时,视为未检出。
6.5 水分及挥发物检验按GB/T5528执行。
6.6 不溶性杂质检验按GB/T5529执行。
6.7 酸值检验按GB/T5530执行。
6.8 加热试验按GB/T5531执行6.9 碘值检验按GB/T5532执行。
6.10 含皂量检验按GB/T5533执行。
6.11 皂化值检验按GB/T5534执行。
6.12 不皂化物检验按GB/T5535执行。
6.13 过氧化值检验按GB/T5538执行。
6.14 冷冻试验按GB/T17756附录A执行。
GB 1535-20026.15 烟点检验按GB/T17756 附录B执行。
6.16 溶剂残留量检验按GB/T5009.37执行。
6.17 油脂定性试验按GB/T5539执行。
以油脂定性试验和大豆油特征5.1作为综合判定依据。
6.18 脂肪酸组成检验按GB/T17376 ~ 17377执行。
6.19 卫生指标的检验按GB/T5009.37执行。
7 检验规则7.1 抽样大豆油抽样方法按照GB/T5524的要求执行。
7.2 出厂检验7.2.1 应逐批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7.2.2 按本标准5.2规定检验。
7.3 型式检验7.3.1 当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变化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均应进行型式检验。
7.3.2 按本标准5规定检验。
7.4 判定规则7.4.1 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按不合格判定。
7.4.2 产品的各等级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8 标签除了符合GB7718的规定及要求之外,还有以下专门条款:8.1 产品名称8.1.1 凡标识“大豆油”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
8.1.2 转基因大豆油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
8.1.3 压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8.2 原产国应注明产品原料的生产国名。
9 包装、储存和运输9.1 包装应符合GB/T17374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9.2 储存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及避光处,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
9.3 运输运输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渗漏、污染和标签脱落。
散装运输要有专车,保持车辆清洁、卫生。
11.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一、五项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1、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统一定义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确切的阐述和表述。
2、明确强制条文该五项标准均为条文强制性标准,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三个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程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2)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最低等级压榨成品油和最低等级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做出了明确有限定,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3)增加了原料和加工工艺标识的条款: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求在产品标签中对加工工艺按“压榨法”、“浸出法”进行明确标识。
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要求在产品标签中对是否使用转基因原料和原料产地进行明确标识。
3、重新划分产品分类和等级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食用,只能作为加工成品的原料。
成品油则是指经过精炼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成品油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
4、对部分质量指标进行了调整油脂的质量要求包括4个方面:特征指标、质量指标、卫生指标和其它。
1)特征指标:新增加了特征指标中的项目和指标值的设定,等同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这样既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可为植物油掺伪提供参考。
2)质量指标:增加了“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两项指标。
这两项指标既是卫生指标双是质量控制指标,也是衡量油脂加工工艺及设备的重要参数,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油脂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