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引言在工业生产和建筑行业中,有时需要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如槽斗、储罐、管道等。
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等因素,这些作业环境极具挑战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顺利完成作业任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降低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有限空间作业的技术措施,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1. 事前准备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事前准备,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有效的作业进行。
以下是一些事前准备的技术措施:•评估风险:在开始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评估应包括空气质量、有害气体、可燃性、有毒物质、粉尘、水位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急计划,并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和遵循这些计划。
•限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该限制只有经过充分培训和认证的人员才能进入。
必要时,应设置警示标志和门禁系统,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并确保进入的人员了解有限空间的危险性。
2. 救援准备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迅速而有效的救援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救援准备的技术措施:•救援计划: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应制定详细的救援计划,并告知所有人员。
救援计划应包括救援团队的组成、沟通方式、救援装备和应急程序等。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以熟悉救援计划并知道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救援装备: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应准备一套专门的救援装备,如救援绳索、救援背心、氧气呼吸器等。
这些装备应储存在易于获取的地方,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实施演练:定期进行救援演练,以检验救援计划的有效性和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演练应包括从有限空间中救援被困人员的情景,并确保所有参与人员熟悉救援装备的使用和救援程序的操作。
3. 安全监控为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进行,应配备必要的安全监控设备。
以下是一些安全监控的技术措施:•空气质量监测: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来实时监测有限空间的氧气含量、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等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1.消防水池、水箱施工人员身体检查施工作业人员须进行身体检查,血压、心脏、呼吸系统不正常的人员严禁作业。
2.送排风措施施工期间要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保证施工作业面的空气通畅。
通风采用送风机通过管道将地面上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施工作业面,排风机排出有毒有害气体。
3.相关检测设备及使用现场施工作业面长期配备有害气体检测仪,专人使用。
使用人员应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功能,并定期检测其灵敏度。
现场至少配备两套防毒面具,相关人员要学习正确的佩戴方法,保证防护用品真正起到防护的作用。
4.为避免或减轻人员头部受到伤害,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图3-6a)。
安全帽应在产品的有效期内使用,受到较大冲击后,无论是否发现帽壳有明显的断裂纹或变形,都应停止使用立即更换。
(a)安全帽(b)防护服(c)防护手套(d)防护眼镜(e )防护鞋个体防护用品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特点,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为作业人员配备防护服(图6b)、防护手套(图6c)、防护眼镜(图6d)、防护鞋(图6e)等个体防护用品。
例如,易燃易爆环境,应配备防静电服、防静电鞋;涉水作业环境,应配备防水服、防水胶鞋;有限空间作业时可能接触酸碱等腐蚀性化学品的,应配备防酸碱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等。
(一)安全器具1.通风设备移动式风机(图1)是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的设备,通常有送风和排风2 种通风方式。
使用时应注意:移动式风机应与风管配合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风管有无破损,风机叶片是否完好,电线有无裸露,插头有无松动,风机能否正常运转。
图1移动式风机和风管2.照明设备当有限空间内照度不足时,应使用照明设备。
有限空间作业常用的照明设备有头灯(图8a)、手电(图8b)等。
使用前应检查照明设备的电池电量,保证作业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
有限空间内使用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 24 V,在积水、结露等潮湿环境的有限空间和金属容器中作业,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 12 V。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文:一:项目背景及目的本文档旨在就有限空间作业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规范,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作业环境的安全稳定。
二:相关法律法规概述1.《劳动法》:规定了雇主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2.《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办法》:明确了有限空间作业活动的管理要求及技术措施。
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三:作业前准备1.作业计划编制: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周密的计划编制,包括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地点等。
2.作业人员培训:对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作业技术、安全操作规程等。
3.安全设备准备:准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服、安全带等。
四:进入有限空间前的准备工作1.空间检查:对有限空间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其满足安全要求,包括通风情况、有害气体浓度等。
2.环境测试:进行必要的环境测试,如有害气体浓度测试、氧气浓度测试等。
3.通风设置:在有限空间周围设置通风设备,保持空间内的空气流通。
4.安全警戒区域设置:在有限空间周围设置安全警戒区域,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五:作业期间的安全措施1.作业人员防护: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安全带等。
2.作业工具准备:准备必要的作业工具,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3.安全监测: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实时的安全监测,如气体浓度监测、温度监测等。
4.应急方案准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方案,包括紧急疏散措施、救援计划等。
六:作业后的安全措施1.作业人员检查:作业结束后,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
2.设备清理: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清理、维护和消毒等处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七:附件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法中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2.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办法中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3.职业病防治法中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正文:一:项目背景及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有限空间作业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作业人员和作业环境的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重点安全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重点安全技术措施1.应将与作业所在有限空间连通的管道、设备等进行可靠隔离。
对于氢气、酸、碱管道必须用盲板隔绝;进入转动类设备内部作业时,应有防止转动的措施。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风险识别判定)、后作业”。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连续或定时检测,如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严禁使用通氧气的方法解决缺氧问题。
3.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应校验合格,必要时可进行小动物试验;气体浓度检测的部位和所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票》中必须明确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的种类。
对长期不通风,且可能存在有机物的有限空间,必须检测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浓度。
5.不涉及外包人员的有限空间作业项目,由作业部门负责对作业项目工作负责人进行气体检测仪的使用进行培训,确保工作负责人正确使用;作业项目的工作负责人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涉及外包人员的有限空间作业项目,在进行入厂安全教育第三级培训时,由培训部门负责对作业项目工作负责人进行气体检测仪的使用进行培训,确保工作负责人正确使用;作业项目的工作负责人负责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输煤部、豫电公司负责范围内的有限空间作业,由本部门主任或副主任指定专人进行检测。
6. 有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内或间断超过30分钟继续工作时,必须进行气体检测并合格;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应每间隔2小时检测一次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是否合格(也可将检测设备放置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当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将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撤离,停止有限空间作业,在未查明原因或排除前禁止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7.存在坍塌、掩埋风险时,应先测明介质储量,并采用由上至下的作业程序,严禁在下方作业。
8.存在坍塌、掩埋、高空落物、高处坠落等风险时,工作人员应使用防坠器和全身式安全带。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在工业生产和其他施工作业环境中,受限空间作业因其高风险性而需要特别的关注与措施。
凡进入塔、釜、槽、罐、炉、器、机、筒仓、地坑、地下管道、涵洞或其他限定空间内进行施工、检修、清理等,称为受限空间作业。
在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多,是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
人在氧含量为19%—21%空气中,表现正常;例如降到13%—16%,人会突然晕倒;降到13%以下,会死亡。
在受限空间内不能用纯氧通风换气,因为氧是助燃物质,万一作业时有火星,会发生火灾事故。
为确保在受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安全,避免发生事故,特制定本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一、风险评估与准入1. 风险评估在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1)空间尺寸评估:确保工作者能够自由移动,预防潜在的困顿或挤压风险。
(2)入口和出口位置确认:确保有足够的出口,以便在危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3)空气质量评估:检测受限空间内的氧气含量、有害气体浓度等。
(4)支持设备评估:评估电力、通风和照明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设备或物质评估:评估受限空间内的设备和物质,防止其对工作者构成威胁。
2. 准入控制(1)工作许可制度:作业前必须提交工作许可申请,并经过审批后方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2)三不进入原则:未持有经批准的作业许可证、安全措施未落实到位、监护人不在场不得进入。
二、气体检测与通风1. 气体检测(1)作业前检测:作业前30分钟内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2)持续检测:作业现场应配置移动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连续检测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及氧气浓度,并每2小时记录一次。
(3)检测点选择:检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对上、中、下(左、中、右)各部位进行检测分析。
2. 通风保障(1)自然通风:打开人孔、手孔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2)强制通风:必要时采用强制通风或管道送风,并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有限空间作业指的是人员进入空间较小、通风不佳、高度有限、存在危险品或危险情况的作业活动。
这种作业活动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操作,还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有限空间作业的技术措施,以保障操作人员及周围人员的安全。
规范操作流程规范的操作流程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基础。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充分评估风险:确定作业场所的危险因素,如有害气体、氧气不足、高温、高压等,评定并列出必要的措施;•规划入口和通道的位置和数量:确保入口和通道的位置和数量满足进出及逃生的需要;•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选择适当的PPE按要求配备,如防护手套、安全鞋、防护帽、耳塞、呼吸器等;在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之前,需要明确作业流程、工序和操作规程,并派遣专人负责监督和指导操作人员,保障作业流程规范且按照规程进行。
进入、出去方式进入、出去有限空间是有限空间作业的核心步骤,需遵循以下要求:进入方式-总是需要在至少两个人的组合下进行,在特殊情况下,同工完成工作也是可行的;-在进入作业空间之前,需要进行“三确认”以确保安全:-确认作业空间的通风及逃生设施符合安全要求;-确认安全设备和PPE已配备并处于正常状态;-确认所有的配合人员已就位并做好了安全准备;-外界和作业空间需要实现有效的通讯,确保出现意外时及时获取帮助;出去方式-在离开作业空间之前,需要进行“三确认”以确保安全:-确认作业内容已经完成而工具和材料已经清理干净;-确认所有人员已经离开;-确认安全设施和PPE已经安全拆除并放回原处;•离开作业空间时需要使用适当的通道和设备,确保安全送出。
危险物品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是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使用有限空间进行作业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危险物品的管理:•识别危险物品:对危险物品进行规范识别,并记录相关数据(例如物品名称、容量、性质);•储存危险物品:储存危险物品应根据规范的要求完成,贮存危险品不得储存在作业的有限空间内,应妥善贮存于专门的仓库;•排除危险物品:在有限空间作业开始时间前,需要对人员要进入的区域进行检查,确保区域内没有危险品。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括:(1)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2)必要的安全知识、救护方法;(3)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急救方法等。
2、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3、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
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
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如不符合上述条件而必须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由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在部门共同制定作业方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在作业前组织模拟演练,确认安全可靠后,经公司分管生产领导批准方可作业。
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4、分析合格1小时后作业,应再次分析,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5、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压在24V以下。
要遵守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用火应办理6、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要对放射源进行处理,保证人员作业时接触剂量符合国家要求;7、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畅通无阻,不得有障碍物;8、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出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单位安全部门批准;9、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
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摘要:有限空间作业是指那些容积小、进出口有限、通风不良或者存在其他潜在风险的工作空间。
这些空间可能包括储罐、坑道、舱室、污水处理设备等。
由于这些工作空间的特殊性,进行作业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讨论在有限空间作业中所需的技术措施,并提供相关建议。
引言:有限空间作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工作人员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缺氧、有害气体和蒸气的积聚、火灾和爆炸的风险,以及其他机械致伤等。
因此,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对于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风险评估: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该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评估其潜在的危害程度,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估的内容包括空间的结构、通风状况、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或蒸汽等。
二、许可证制度:对于有限空间作业,应建立许可证制度。
该制度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在作业之前必须获得许可证,并且只有受过专门培训并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才能获得许可证。
许可证制度可以确保参与作业的人员有足够的技能和知识来处理可能的风险。
三、空气质量监测: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空气质量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应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对空间中的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和蒸汽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工作人员不会受到缺氧或有毒气体的威胁。
监测设备应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并由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
四、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关键设备之一。
通过确保空间中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气体和蒸汽的积聚。
通风系统应能够提供适当的气流速度和气流量,并能实现正压控制,以防止有害气体进入空间。
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五、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工作人员应该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呼吸防护设备、防护服、安全帽、护目镜、手套等。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确定,并确保工作人员都接受了适当的培训和使用指导。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小范围、有限空间内进行的作业活动,如地下矿井、各类储罐、管道、舱室、飞机机舱等。
由于空间狭窄且限制了人员和设备的运动,这类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危害性。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作业效率,必须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
一、安全管理措施:1.制定详细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规定作业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2.实施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作业人员清楚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
3.事前鉴定和评估有限空间的特性和可能存在的危险,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确定作业区域的限制和隔离措施。
二、作业准备措施:1.进入有限空间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检查通风系统、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是否正常运行。
2.检查和测试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和氧含量,确保空气质量符合作业要求,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如增加通风、呼吸器具等。
三、安全防护措施:1.限制和标记有限空间的进入口,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人员能够识别和尊重限制区域,避免无关人员进入。
2.为作业人员提供适当的安全装备,包括防护服、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耳塞等,以提供必要的身体保护。
3.在有限空间内设置紧急避难设施,如逃生通道、应急救护箱等,以应对突发事故。
四、作业监控和紧急救援:1.安装监控设备,如摄像头、传感器等,实时监测有限空间内的环境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情况,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救援器材,应急情况下可以迅速进行救援和抢救。
五、作业结束和清理:1.完成作业后,及时清理现场、回收和处理废弃物,确保有限空间内的环境恢复到安全和清洁状态。
2.对作业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改进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是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详细的作业计划、恰当的安全防护、有效的作业监控和应急救援,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危害,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一、作业前准备
1.了解并遵守学校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熟读使用说明书,掌握相关安全技术知识。
2.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分类标准》和实际作业情况,确定作业现场的危害等级,对危害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对现场的安全及温度、湿度、火光等危害进行检查,并确定危险源的范围。
4.确定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防护设备,必要的防煤气、防火、防爆等安全措施。
二、实施作业
1.严格执行入口管理制度,落实员工入口检查制度,保证所有人员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性。
2.采取适当的有限空间防护措施,包括防钢材熔化、防火、防爆、防毒、防粉尘、排毒等,并根据情况拓展防护控制对象。
3.严格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常识及操作规程,按照作业操作计划完成相应作业任务。
4.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在作业过程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符合实际的安全措施。
三、后期处理
1.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注意严格清理,防止因污染和腐蚀造成新的危险和损失。
2.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发现问题。
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可靠。
7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xx有限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消防水池作业(1)可靠隔离:进入池内作业的设备必须和其他设备、管道可靠隔离,绝不允许其他系统中的介质进入检修的池内。
(2)切断电源:有抽水机机械装置的设备,进入池内作业前应把传动带卸下,启动机械的电机电源断开,如取下保险丝、拉下闸刀等,并上锁使在检修中不能启动机械装置,再在电源处挂上“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上述措施采取后应有人检查确认。
(3)空气置换:若使用惰性气体置换过的消防水池内的空气,人员进入前必须重新用空气置换惰性气体,并对污水池内的空气中的含氧量进行测定。
池内动火作业氧气含量应在 18%~21%的范围。
(4)池外监护:池内作业一般应指派两人以上作池外监护。
监护人应了解池内氧气含量;监护人应位于能经常看见作业池内全部操作人员的位置,眼光不得离开操作人员;监护人除了向池内作业人员递送工具、材料外,不得从事其他工作,更不准擅离岗位;发现池内有异常时,立即召集急救人员,设法将池内受害人员救出,监护人应从事池外的急救工作;如果没有代理监护人,即使在非常时候,监护人也不得自己进入池内;凡进入池内抢救的人员,必须根据现场的情况配备正压式(或氧气)呼吸器及安全带等防护用具。
决不允许不采取任何个人防护而冒险人池救人。
(5)用电安全:池内作业照明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使用安全电压,在干燥的池内不大于36V,在潮湿环境内不大于 12V。
悬吊引灯时不能使导线承受张力,必须用附属的吊具来悬吊;引灯的防护装置和电动工具的机架等金属部分应该用三芯软线或导线预先可靠接地。
(6)个人防护:池内作业前应使池内及其周围环境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
正压式(或氧气)呼吸器务必事先作严格检查,确保完好,并规定在池内停留时间,严密监护,轮换作业;池内空气中含氧量符合安全规定时才能进行作业,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池内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衣袖、裤子不得卷起,作业人员的皮肤不要露在外面;不得穿戴沾附着油脂的工作服;有可能落下工具、材料及其他物体或漏滴液体的场合,要戴安全帽;池内作业一般穿中筒或高筒橡皮靴,为了防止脚部伤害,也可以穿翻毛牛皮靴等工作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doc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doc范本一:【公司名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 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保障工作人员在有限空间内的安全与健康。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公司内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各个部门和员工。
2. 定义2.1 有限空间指进入出口较窄、通风不良、自由空间有限的地方,如储罐、管线、下水道等。
2.2 有限空间作业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工作活动。
3. 前期准备3.1 工作计划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的详细工作计划,包括作业目的、工作范围、作业步骤、工作时间等。
3.2 人员培训安排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应急措施。
4. 安全措施4.1 通风确保有限空间内良好的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减少有害气体积聚。
4.2 氧气检测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使用专业气体检测仪器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确保安全。
4.3 防护设备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根据具体作业情况,补充使用腰带、安全绳索等。
4.4 照明设备确保有限空间内有充足的照明设备,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视觉清晰度。
4.5 事故应急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救援流程和相关人员职责,提前进行演练。
5. 监控与评估5.1 监控措施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有限空间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的状态。
5.2 安全评估定期进行有限空间的安全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附件】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2. 紧急救援预案3. 氧气检测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办法: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的规章制度。
【结束】范本二:【公司名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 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保障工作人员在有限空间内的安全与健康。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公司内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各个部门和员工。
2. 定义2.1 有限空间有限空间指进入出口较窄、通风不良、自由空间有限的地方,如储罐、管线、下水道等。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在工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是指进行维修、清洁、安装或检查等工作时,需要进入并操作的空间。
由于这些空间通常非常狭小,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和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措施。
首先,对于有限空间作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了对有限空间本身的评估和对作业活动的评估。
对于有限空间本身的评估,应该考虑如下因素:空间的大小和形状、进出口的位置和大小、通风情况、有毒气体和可燃性气体的存在等。
对于作业活动的评估,应该考虑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例如:安全出口的设置、工具和设备的选择、应急救援措施等。
其次,在有限空间作业中,通风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有限空间往往缺乏通风和新鲜空气流通,因此必须通过设置专门的通风设备来确保空气质量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这些通风设备应该能够有效地排除有害物质和气体,并保持空间内的氧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此外,通风系统的运行应该受到监控并定期进行维护,以确保其有效性。
另外,为了确保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安全性,必须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这包括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防护服、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此外,工作人员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此外,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这些应急预案应该明确指定每个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并提供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装备,例如:急救箱、呼吸器等。
所有工作人员应该接受应急预案的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在实际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应对应急情况。
最后,定期的检查、维护和记录也是有限空间作业中不可忽视的技术措施。
相关设备和工具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所有的操作和工作记录也应该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和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
本文将介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明确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性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中毒、窒息、爆炸、火灾等危险,因此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需要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对有限空间进行评估、制定安全作业方案、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培训作业人员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制定安全作业方案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需要制定安全作业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作业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应急预案等。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安全作业方案的具体内容,并遵守相关规定。
三、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需要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如空气呼吸器、氧气袋、消防器材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
在选择安全防护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等问题。
同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培训作业人员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应急救援方法、设备使用方法等。
通过培训,可以使作业人员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掌握应对措施和安全操作方法,降低作业风险,保护自身安全。
五、加强风险管理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需要对有限空间进行评估,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源。
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使用安全防护设备、控制作业时间等。
同时需要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六、建立应急预案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需要建立应急预案。
该预案应包括应急救援流程、救援设备和物资的准备、应急联系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措施
一、有限空间定义
指仅有1个~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 m封闭或敞口的通风不良空间,分为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上建(构)筑物三类。
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针对有限空间,项目部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讯不畅;
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
湿度和热度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存在酸、碱、毒、尘、烟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汽、有毒气体和蒸汽、冒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各种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三、本工程涉及有限空间作业范围
九区肥槽防水、回填作业;泳池夹层防水作业;地下室消防水池防水作业。
四、安全技术要求
检测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项目部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检测符合要求后,项目部重新进行审批并安排继续作业。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害气体浓度值等检测工作要求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检测时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表AQ-C6-5),相关人员签字齐全;临时作业或项目检测设备达不到检测条件时,必须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同样须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表AQ-C6-5),由检测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项目部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12331《有毒作业分级》等标准进行。
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
在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在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可采用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害,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应急救援装备
施工单位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其他技术措施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
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须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做预防性防护。
五、安全管理
作业前准备
对有限空间作业应做到先检测后监护再进入的原则。
对有限空间作业应确认无许可和许可性识别。
先检测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施工作业中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格式见附录A。
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应选用合格、有效的气体和测爆仪等检测设备。
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检测人员应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按照规定的检测程序,针对作业危害因素制定检测方案和检测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责任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落实:
a)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b)分管安全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
c)现场负责人负直接责任;
d)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监督检查的责任;
e)操作人员负有服从指挥,遵章守纪的责任,明知违法有拒绝的责任;
f)作业监护人员做好现场监护的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对有限空间作业应指定相应的管理部门,并配备相适应的人员。
有限空间单位发包与承包要求如下:
a)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的,应将有限空间作业项目发包给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b)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在签订承发包施工合同的同时,应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
c)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应共同遵守本标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应建立如下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a)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b)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培训教育;
c)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d)有限空间安全设施监管制度;
e)检测制度。
应按作业工种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作业人员及安全教育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身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质。
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培训,内容包括:
a)作业前应针对施工方案,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
b)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c)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现场监督管理
作业现场应明确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
监护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a)参与审查有限空间的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
b)审核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c)监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及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
气体检测人员职责:
a)熟悉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
b)按照作业人员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入有限空间检测;
c)能科学分析有毒有害介质的产生原因;
d)对所检测的数据负责。
施工负责人职责:
a)应认真负责,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有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能力;
b)确认作业者、监护者的安全培训及上岗资格,负责复核清点出入作业场所的人数;
c)定时与安全监护人保持联络,监督气体定时检测;
d)在作业期间不得自行离开负责岗位。
作业监护人员职责:
a)具有熟悉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警觉并判断作业者异常行为的能力,接受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b)坚守岗位,在作业者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能离岗,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信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
c)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即令作业者撤离有限空间,情况紧急应呼叫应急救援并报告施工负责人:
1)发现作业者出现异常行为;
2)有限空间外出现威胁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
3)监护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时,也应通知作业者撤离。
作业人员的职责:
a)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b)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
c)应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d)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
应急救援措施
应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内容:
a)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包括:
1)启动程序,相关部门与人员职责分工明确、统一指挥协调;
2)应急处置措施、医疗救助、应急人员防护;
3)现场检测与评估;
4)信息发布。
b)应急救援经费、物资和人员保障;
c)善后处置措施齐全。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演练、更新:
a)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培训与演练;
b)预案演练应定期进行评审与更新。
附件:
注:该审批表示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且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存档,时间至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