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第一篇:《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师:刚才播放的是那几首歌曲,还有印象吗?师生:第一首《我爱你,中国》第二首《茉莉花》第三首《好汉歌》师:你能告诉我它们分别属于那种唱法吗?生:第一首美声唱法,第二首民族唱法,第三首通俗唱法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第一首歌《我爱你,中国》是一首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一体的艺术歌曲,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细腻描绘,充分表现了海外儿女的炽热的爱国之心,属于美声唱法。

第二首歌《茉莉花》这首歌以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着淡淡的清香已飘向世界各地,属于民族唱法。

这两种唱法十分讲究发生技巧,演唱者须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三首歌不用说,大家都能知道是大陆实力派歌手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属于通俗唱法,这首歌曾一度传遍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几句,这种歌曲对嗓音及歌唱技巧的要求没有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高,适合的人群大众化,歌词通俗易懂,易学易唱。

我们把它叫做通俗歌曲。

三、新授通俗歌曲是指那些题裁形式较为短小,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演唱不拘一格,易学易唱,便于流传的歌曲。

下面就和同学们一起进行通俗歌曲的赏析。

出示课件师:通俗歌曲之所以流传很广,是由于它生动地体现了时代精神,让我们沿着中国通俗音乐独特的发展轨迹去感受一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通俗音乐走进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请听歌曲(《春天里》)。

在听的时侯可别忘了‘这个’噢,(思考状),老师有问题问你噢!师问:这首歌曲叫《春天里》是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产生于 20世纪20——30年代,这首歌的词曲有何特点?生:歌词朗朗上口。

曲调间单,运用快板书的节律作为基本节奏型。

师:对,歌词朴实,特别引用了衬词‘朗里格朗里格朗’,使它更接近口语,曲调间单,运用快板书的节律作为基本节奏型。

假如这首歌让你唱,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生:轻松活泼的情绪。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学情分析随着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不断进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学生个体,已从一个单向的封闭心理体系走向多元的开放体系,它需要与社会、家庭、学校的各种艺术文化信息不断交流、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使学生心理需求既符合个体发展的规律,又跟随时代发展的节拍。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心理因素成为影响他们音乐学习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态度,通过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

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正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在情感上尚不稳定成熟,而情感要求却又十分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审美取向不同而造成因学生意志薄弱的厌学,从而导至情感偏移的教学难题。

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性心理因素培养,不断予以总结和完善,这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音乐感受、表现、鉴赏和创造能力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由整体到局部,利于学生学知系统化;整体设计思路合理清晰,各教学环节紧凑流畅,重难点突破有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课是(湖南版)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通俗音乐是高中学生最喜爱和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各种形式不限的创作。

鼓励集体创作、分组讨论,集体表演。

如有困难,教师略加指点。

课堂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提出的问题,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案例探究由直观形象到内在原因剖析,让学生在大量的形象感知基础上归纳提升,学习难度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展示、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率高。

分组协作讨论让学生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也培养了他们协作学习探究能力,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

中国通俗音乐的教案

中国通俗音乐的教案

中国通俗音乐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中国通俗音乐概览”,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通俗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演唱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理解通俗音乐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培养学生对通俗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引导学生通过通俗音乐,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民俗等,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演唱特点及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通俗音乐的定义、代表作品及音乐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音乐鉴赏》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引导学生感受通俗音乐的魅力。

(2)提问:这首歌属于哪种类型的音乐?它与古典音乐有什么区别?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通俗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作品。

(2)分析通俗音乐的演唱特点及鉴赏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播放邓紫棋的《泡沫》,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演唱等方面进行鉴赏。

(2)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泡沫》这首歌会受到大众的喜爱?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分析《泡沫》这首歌的歌词、旋律、演唱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通俗音乐的价值和鉴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中国通俗音乐定义:……发展历程:……代表作品:……2. 通俗音乐的演唱特点及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作品1:《平凡之路》作品2:《岁月神偷》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时间分配上,可以适当增加学生讨论、互动的环节,提高课堂氛围。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歌曲。

2、通过讨论、交流、评价、演唱等活动欣赏本课的音乐作品,体验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3、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并能列举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热爱中国民族化发展的通俗歌曲。

教学难点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只有具有华夏精髓民族特征的通俗歌曲才是具有永恒价值和世界性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首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歌曲《我相信》,学生跟着唱。

听后问:这首歌曲是什么类型的歌曲?艺术歌曲还是通俗歌曲?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课题。

二、教学过程(一)通俗歌曲定义: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是指通俗易懂、流畅易记、贴近生活、便于流传的大众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歌曲。

(二)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下面,我们详细地了解中国通俗歌曲各阶段的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萌芽阶段)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1927年,黎锦晖先生创作的《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歌曲的诞生,也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一首通俗歌曲。

欣赏两段不同演唱风格的《毛毛雨》,你认为哪一段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别播放《毛毛雨》音频,学生对比聆听并回答。

总结这个时期的通俗歌曲特点:题材狭窄、情调萎靡、演唱矫揉造作,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而广泛流传。

这时期代表作品:《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春天里》周旋演唱的《天涯歌女》、《四季歌》等。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为什么说这个时期是低落时期呢?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学生回答。

这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是群众歌曲和革命样板戏。

即使在这种形式下,依然出现了少数旋律优美、富有朝气的优秀作品,如《青年友谊圆舞曲》、《九九艳阳天》。

《九九艳阳天》简介: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创作于1957年。

高中音乐_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通俗音乐》学情分析通过对通俗音乐的学习,了解了通俗音乐的概念、风格种类及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史。

能有感情的演唱表达不同情感的通俗歌曲,能主动搜集几首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并演唱,能唱出《天堂》的音乐主题。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课上我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唱、聆听,将其作为学生学习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学生课前,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基本上能给予正确解答,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通过思考、探究、参与演唱等方式,学生的思维活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歌唱表达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升。

在课前准备和课堂上,各小组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相互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体现了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们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思考、探究,能主动参与讨论交流。

对每一项课堂活动,学生都认真对待,踊跃参与,学习氛围、探究氛围浓厚。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实现了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学习的三维目标基本实现。

学生不仅了解了通俗音乐的概念及发展史,而且准确的学会了《天堂》的主旋律,并能有感情的演唱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

还有一些知识由于没有安排随堂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得到及时巩固,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高中音乐鉴赏必修《通俗音乐》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的第二节大众音乐的第一模块。

本节课主要认识通俗音乐,了解通俗音乐的概念及中国通俗音乐(大陆)的发展简史。

通俗音乐也称流行音乐或大众音乐,广义上讲,通俗音乐一般指结构短小、轻松活泼、通俗易懂而又传播较广的声乐或器乐作品;狭义上讲,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的商品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此类音乐大都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流行或消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们高中阶段的学生都非常喜欢通俗音乐,但他们对通俗音乐的了解和聆听仅仅只是单纯的喜欢,对通俗音乐的发展没有深入了解。

本节课将通过鉴赏与聆听,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欣赏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了解通俗音乐的特点,感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并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通俗音乐文化。

效果分析本节课从课堂教学结果来看,很完美的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非常积极,与老师的配合也很默契,由于本节课通俗音乐学生非常喜欢,所以学生的学习情绪也特别高,更好的有助于老师的教学。

在了解、学习、欣赏、聆听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及演唱充满凝聚力的作品《让世界充满爱》等环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很活跃。

教材分析《中国通俗音乐》是高中音乐鉴赏花城出版社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第二章节《大众音乐》中的第一节《通俗音乐》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聆听鉴赏启发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级通俗音乐的特点,并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通俗音乐文化。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并通过学唱充满凝聚力的公益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心。

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是()A、黎锦晖B、崔健C、李谷一2、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时期:()A、4B、3C、53、谁创作的作品《一无所有》标志着中国摇滚乐的诞生()A、崔健B、郭峰C、周杰伦4、下列选项中哪些作品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A、《九九艳阳天》B、《黄土高坡》C、《毛毛雨》5、《让世界充满爱》是谁创作的:()A、刘欢B、郭峰C、韩磊二、简答题在你熟悉的通俗音乐中,哪些作品用到了民族元素?课后反思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动力,注重提升学生素养、激发学生爱心,重视音乐实践。

高中音乐_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通俗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评价、演唱等活动。

2、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状况,能列举出几首不同年代的作品。

3、能对众多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且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积极、自信地演唱通俗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教学难点信息量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悟空》片段师:同学们,刚才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这种音乐的形式我们笼统的称为“通俗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通俗音乐,去探索通俗音乐的奥秘。

二、新授:1、师:说到通俗音乐,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通俗音乐?你对通俗音乐是怎么理解的?生答。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唱出自己熟悉的通俗歌曲片段。

教师总结通俗音乐的概念。

2、播放影片《毛毛雨》。

问:这首歌曲属于通俗歌曲吗?生答。

教师讲解通俗音乐的特点及中国近代通俗音乐奠基人及主要作品,讲解中国近代通俗音乐脉络。

3、播放影片《青年友谊圆舞曲》、《乡间小路》《小城故事》,引出邓丽君及港台音乐。

4、播放2016年日本制作的邓丽君全息影像,引导学生理解邓丽君在亚洲音乐界的影响。

5、学生活动:跟随字幕清唱《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港台流行音乐。

6、播放《冬天里的一把火》,讲解八十年代中国通俗音乐中的经典,春晚走出的港台明星费翔及费翔带动一系列经典——霹雳舞、喇叭裤等。

7、播放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引导学生总结中国的摇滚乐发展。

总结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8、欣赏中国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音乐,学生活动中加入学生自己的表演和展示。

9、通俗音乐中的新形式:Rap音乐。

通过短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10、播放阿宝演唱《我热恋的故乡》,引导学生思考:通俗音乐的生命力。

三、拓展欣赏:欣赏两段外国通俗音乐,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四、课堂小结:通俗音乐的生命力体现在哪里?如何辩证的看待通俗音乐?如何提高通俗音乐的质量。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教材定制/提高课堂效率/内容可修改Teach ing Record and Reflect ion of "Chi nese Popular Music"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教材说明: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小学音乐科目,主要用途为帮助学生通过使用空I间推理能力,提高思考能力和思考专注度,并通过音乐有效疏解自身各种压力,使II人身体更健康,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

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iI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一、组织教学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走进全市高中第一学府——盐城中学某某班,并且将和大家一同渡过这45分钟,希望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二、导入1、师:刚才播放的是那几首歌曲,还有印象吗?师生:第一首《我爱你,中国》第二首《茉莉花》第三首《好汉歌》师:你能告诉我它们分别属于那种唱法吗?生:第一首美声唱法,第二首民族唱法,第三首通俗唱法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第一首歌《我爱你,中国》是一首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一体的艺术歌曲,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细腻描绘,充分表现了海外儿女的炽热的爱国之心,属于美声唱法。

第二首歌《茉莉花》这首歌以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着淡淡的清香已飘向世界各地,属于民族唱法。

这两种唱法十分讲究发生技巧,演唱者须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三首歌不用说,大家都能知道是大陆实力派歌手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属于通俗唱法,这首歌曾一度传遍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几句,这种歌曲对嗓音及歌唱技巧的要求没有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高,适合的人群大众化,歌词通俗易懂,易学易唱。

我们把它叫做通俗歌曲。

三、新授通俗歌曲是指那些题裁形式较为短小,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演唱不拘一格,易学易唱,便于流传的歌曲。

下面就和同学们一起进行通俗歌曲的赏析。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范文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范文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历史发展,理解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2. 学会分析通俗音乐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 通过学习经典老歌和当代流行歌曲,激发学生对通俗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俗音乐的历史发展、音乐特点、代表作品及其社会影响。

难点:通俗音乐的风格区分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PPT课件、音乐播放设备、黑板、粉笔。

学生:笔记本、笔、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经典老歌《夜来香》,引导学生感受通俗音乐的魅力,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通俗音乐的历史发展、音乐特点、代表作品及其社会影响,让学生对通俗音乐有全面的了解。

3. 实践情景引入:对比播放经典老歌《茉莉花》和当代流行歌曲《小幸运》,引导学生分析两者在音乐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鉴赏通俗音乐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中国通俗音乐2. 内容:历史发展音乐特点代表作品社会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通俗音乐作品,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条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兴趣浓厚,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分析通俗音乐特点时,表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通俗音乐作品,关注音乐发展动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推荐一些音乐鉴赏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中国通俗音乐的历史发展、音乐特点、代表作品及其社会影响。

难点:通俗音乐的风格区分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范文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范文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范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中国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特点;3. 著名通俗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其基本特点;2. 通过欣赏与分析,提高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特点,著名通俗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难点:对中国通俗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审美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乐教材、相关音响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如《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初步感受通俗音乐的魅力。

2. 章节讲解:(1)中国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介绍通俗音乐的起源,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2)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特点:讲解通俗音乐的民族特色、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如《青藏高原》,进行分析,讲解其音乐特点及审美价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聆听一首未知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是否为中国通俗音乐,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通俗音乐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中国通俗音乐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特点;3. 著名通俗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七、作业设计:1. 《青藏高原》2. 《我的中国心》3. 《小苹果》答案示例:我选择的作品是《青藏高原》。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我我国青藏高原的壮丽景色和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

在欣赏过程中,我被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深深吸引。

歌曲的高音部分令人惊叹,展现出藏族人民的坚韧精神。

通过这首歌曲,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我对民族的自豪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其起源、发展、基本特点以及著名作品。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Teaching record and reflection of Chinese pop ular music《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本教案根据音乐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章2:《中国通俗音乐》课堂实录教学设计篇章1:《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

及其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2、通过聆听《天堂》《彩云追月》《献给爱丽斯》体验其情感和韵味。

初步了解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纠正学生偏颇的音乐信仰,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3、培养学生同歌异唱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看待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能总结通俗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

我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大家平时都听些什么歌呢?生:举例。

一起唱几句。

师:老师这有三小段音乐,大家听听是哪三首歌。

(播放音乐《神话》《龙船调》《我爱你中国》)(课件)学生对《神话》最熟悉,其他两首歌不太能说出歌名。

师:你们最喜哪种歌曲呢?为什么?生:通俗,因为好听,好唱。

师:爱听民歌和艺术歌曲吗?生:不爱听!!师:看来同学们大多都喜爱通俗音乐,我们先不作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好,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本P108—P116 的内容,搜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过程的有关资料,现在我想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情况。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鉴赏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学生能随音乐演唱两、三首中国通俗歌曲并乐于参与讨论相关话题。

3、在鉴赏中国通俗音乐的过程中,乐于参与表演。

4、引导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正确认识,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品位。

二、难点与重点1、重点:鉴赏中国通俗音乐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2、难点: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一、导入教师唱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聆听对比,引出通俗音乐的定义。

二、教学过程什么是通俗音乐?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中国百科全书)补充:还有人称它为“轻音乐”第一阶段:1927年—1949年在第一阶段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也是被称为中国通俗/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先生,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有关他的视频材料。

设问:视频中歌曲“毛毛雨”的伴奏是中国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问题回答补充:歌曲“毛毛雨”的旋律简洁、中等的速度和力度。

黎锦晖除了创作了大量的通俗音乐作品外,还创办了明月歌舞团,其中著名的歌星周璇和音乐家聂耳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向音乐之路。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春天里”,电影由赵丹和周璇主演,曲作者是贺绿汀。

问题回答补充:与“毛毛雨”相同的是旋律简洁、中庸的力度和速度。

,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受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当时“办新学堂”、唱“学堂乐歌”等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由此诞生。

第二阶段:1949年-1986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通俗音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们文艺生活朴实,性格也比较内向,因此,在通俗音乐的表现方面也与“毛毛雨”、“天涯歌女”的风格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部反映当时人们生活情景的影视片段。

要求:欣赏时注意关注:伴奏乐器、人物表情、衣装打扮和音乐情绪。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贝多芬《命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 1、:欣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 2、贝多芬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创作特征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自我的意志品质,完善自我的人格魅力。

3、通过流行歌曲《贝多芬的悲伤》、《不想长大》加深同学们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的理解。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使他们爱上古典音乐。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用钢琴弹奏贝多芬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

并提问: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乐曲,那么谁能说出它的作曲者和乐曲的名称?生: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

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有一首歌曲叫《贝多芬的悲伤》,里面的贝多芬是不是老师所说的贝多芬啊?师:对啊。

(我确实听过这首歌,而且会唱)生齐:这首歌很好听,老师能不能教我们唱这首歌?师:1 / 6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这首歌,那我们就先来学习这首歌。

可是我事先没有准备,没有这首歌的录音呢?学生当场用手机在网上下载了这首歌。

接下来老师放了两遍录音,大部分同学都能大致唱出个歌曲的旋律框架。

(尽管个别句子音不准,但都学得特别认真,唱得特别认真。

)二、新授课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贝多芬的悲伤》这首歌,里面提到的这个人主人翁到底是谁,值得歌者这么赞颂呢?(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生平简介)。

2、教师做简要的介绍。

3、播放完整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同时让学生在乐曲播放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高二音乐教学设计中国通俗音乐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当代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实际需求,教材选编了《中国通俗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过程,感受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的魅力,并能唱两三首通俗歌曲,模仿表演片段,体验其情感及风格特点。

本课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了解并熟悉部分优秀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设计思路1、确立主题以“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选材为了增强信息量,加强学生对通俗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除教材所提供的音响材料外,还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听作品,例如:罗大佑的《童年》、周杰伦的《双截棍》及一些健康的网络歌曲作为本课的补充欣赏。

3、课件运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和直观的画面,更好地感受、体验通俗音乐的韵味;在充分感受、体验、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做DV 短片、提问、吉他弹唱、集体演唱、模仿表演等多种方式,拓展探究通俗音乐的特点。

4、活动与探究通过视听等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参与讨论与通俗音乐相关的话题,参与演唱与表演,以此增强学生对通俗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感受和理解。

5、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都喜欢通俗音乐,但他们对通俗音乐的了解不全面,欣赏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基础上。

在本节课中通过音响、音像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形式对推动作品的广泛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中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都强于初中学生,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音乐实践及创造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在聆听、感悟、演唱、模仿通俗音乐的基础上,体验、领会通俗音乐的特点。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_1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_1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

及其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2、通过聆听《天堂》《彩云追月》《献给爱丽斯》体验其情感和韵味。

初步了解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纠正学生偏颇的音乐信仰,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3、培养学生同歌异唱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看待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能总结通俗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

我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大家平时都听些什么歌呢?生:举例。

一起唱几句。

师:老师这有三小段音乐,大家听听是哪三首歌。

(播放音乐《神话》《龙船调》《我爱你中国》)()学生对《神话》最熟悉,其他两首歌不太能说出歌名。

师:你们最喜哪种歌曲呢?为什么?生:通俗,因为好听,好唱。

师:爱听民歌和艺术歌曲吗?生:不爱听!!师:看来同学们大多都喜爱通俗音乐,我们先不作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好,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本P108—P116的内容,搜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过程的有关资料,现在我想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情况。

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前,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

)师:看来你们对通俗音乐的发展是有所了解的,课前准备的很充分,那么下面这些歌曲你能找到它对应的年代吗?()《夜曲》三十年代《乡恋》二十一世纪《九九艳阳天》七十年代末《常回家看看》五十年代《天涯歌女》九十年代生听一首回答一首,师做讲解:《夜曲》是什么形式的?RAP。

《九九艳阳天》的历史背景。

《天涯歌女》的风格。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天涯歌女》具有江苏民歌的风格。

那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音乐的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反思
射阳县盘湾中学李淑萍很感谢市教育局组织了这次高中音乐优质课竞赛大型教学活动,让我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课程理念得以进一步革新,教育教学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回顾备课、上课,尤其是对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处理,我觉得《中国通俗音乐》这节高一年级新授课总体上是成功的。

本课中特别是如下几点做法,科学、合理、有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值得我去坚持和发展。

具体如下: 1、本课中,能根据高中音乐课标要求,依据高中生的身心特征,在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下,准确确立了本课“三标”,确立了合适的教学容量,积极引导学生在聆听经典通俗歌曲、感受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这一做法符合课程标准对“音乐鉴赏”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要求,符合高中音乐鉴赏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是今后要坚持的。

2、摆正了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凸显了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体验”这一教学方式的主体地位。

这也就决定了老师不是“红花”,学生才是“红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本课中,老师通过精选通俗歌曲、提供相关作品的背景材料、PowerPoint展示、辅助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等等给予适度的引导;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则留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脑去思考,形成对通俗音乐的感受、感悟。

一节课下来,学生从不肯说到积极开展合作交流、讨论、发表见解,从不唱到轻声唱,直到最后上台
进行“我歌我show”,充分说明了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对本课内容的直接审美感受和体验。

这也启示我们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不可以教师一言堂,感觉从头至尾讲得很精彩,忘了学生;更不可以将课堂演变成教师本人才艺展示的舞台,“全抢了镜头”。

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3、本课积极迎合了新课程对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以“问题”贯穿教学各环节,听、析相融,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授其“鱼”,又授其“渔”。

课堂上学生们对“周杰伦及周杰伦的歌”的精彩评价,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些语言是如此地发自内心,是那样地充满真诚,既有学生对通俗歌曲的感悟,又显示出了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价值取向。

与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益相比,那种教师试图诠释音乐、以教师的体验取代学生体验的“我讲你听”的课堂是远不可及的。

我想,搭建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课堂全过程,表达个人的情智,是体现高中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所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4、通俗音乐是我国当今社会音乐百花园中一个最具群众性的品种,更受到我们广大高中学生的喜爱。

但通俗音乐同时也表现出了良莠混杂、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特点。

这就给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引导高中生正确鉴赏中国通俗音乐?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音乐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学生的个体行为。

本课中我既没有回避学生的思想,也没有强加自己的思想给学生,而是在课行将结束之时开展讨论,鼓励学
生口头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精品资源下载()精品资源下载同时,我也作为一份子,主动参与到学生中去,在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上循循善诱,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支撑。

这一做法,已跳出“标准答案”、“唯一答案”的禁锢,允许学生求异思维的存在,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是我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的重大革新。

一堂《中国通俗音乐》鉴赏课,也带给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