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

合集下载

世界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世界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世界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区域。

该地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暖湿水汽不易进入,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南美圭亚那高原也有相似的气候类型。

2.索马里半岛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降水很少。

同时,离岸寒流也会导致降温减湿。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部都是热带雨林气候的典型区域。

这些地区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沿岸暖流也会增加温度和湿度。

4.几内亚湾的北侧也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与非洲的刚果盆地不同。

该地处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沿岸暖流也会增加温度和湿度。

5.小亚细亚半岛的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两侧则是地中海气候。

由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存在,海洋水汽难以深入,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伊比利亚半岛中部也有类似的气候类型。

6.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区域。

受XXX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与北美洲的中高纬度温带海洋性气候相比,欧洲西部的分布纬度更高。

7.巴塔哥尼亚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典型区域。

由于XXX的阻挡,该地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很少。

沿岸寒流也会导致降温减湿。

8.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区很狭窄,原因有三:安第斯山位于大陆西岸,使得该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很窄;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导致降温减湿;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很少。

9.古巴岛的气候类型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夏季受东北信风的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

墨西哥高原也有相似的气候类型。

10.中美地峡东岸是热带雨林气候。

该地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XXX那暖流也会增加温度和湿度。

11.黑海沿岸气候类型不一,但都受到海洋的影响。

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高控制,冬季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同时人类对古代植被的破坏也是成因之一。

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成因学习资料

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成因学习资料

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成因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其成因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因素地形因素:由于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海拔高,随着地势升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2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纬度位置偏高的影响因素洋流因素: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3、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因素盛行风因素:以上这些地区处在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5、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的影响因素洋流和海陆轮廓因素:由于欧洲西部的海陆轮廓更有利于沿岸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深入,所以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6、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狭小且南北延伸的影响因素地形因素:由于南北延伸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隔作用,把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仅限制在沿海一带,所以,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狭小且南北延伸.7、南美洲东南部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是世界唯一靠近海洋的温带沙漠气候类型)的影响因素地形因素: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故在西岸迎风坡多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越过高山后在背风坡由于雨影效应,降水大为减少.盛行风因素:东岸虽临大西洋,但处在西风带受离岸风作用,水汽难以进入大陆.洋流因素:东部沿海受(大西洋福克兰)寒流的影响更加减少了水汽来源.8、亚欧大陆北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纬度位置偏低的影响因素洋流因素: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东岸受千岛寒流的影响.9、北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不显著的影响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北美大陆东部的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东亚地区那样明显.气团和锋:北美大陆上南北属性不同的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季风环流遭到抑制而减弱.。

非地带性气候

非地带性气候
非地带性气候类型分布和成因
(1)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 马达加斯加岛东 侧 中美地峡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 ,西侧为热带草原气 候 成因:以上四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 纬度低,气温高且都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 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该地与刚果盆 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 ,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与 其相似的是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6)黑海沿岸
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7)小亚细亚半岛
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 托利亚高原。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 大陆性气候。 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 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伊朗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 却并不相同。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 增温增湿。
(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 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 响,增温增湿。与其相似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 带海洋性气候,区别是北美洲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 性气候由于受海陆轮廓的影响,分布的最高纬度比 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纬度低。
(3)索马里半岛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成因:索马里半岛南部海岸 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这里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 西南风,风向皆与海岸平行,不易登陆抬升致雨; 。 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 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成因

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成因

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其成因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因素地形因素:由于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海拔高,随着地势升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2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纬度位置偏高的影响因素洋流因素: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3、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因素盛行风因素:以上这些地区处在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5、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的影响因素洋流和海陆轮廓因素:由于欧洲西部的海陆轮廓更有利于沿岸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深入,所以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6、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狭小且南北延伸的影响因素地形因素:由于南北延伸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隔作用,把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仅限制在沿海一带,所以,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狭小且南北延伸.7、南美洲东南部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是世界唯一靠近海洋的温带沙漠气候类型)的影响因素地形因素: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故在西岸迎风坡多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越过高山后在背风坡由于雨影效应,降水大为减少.盛行风因素:东岸虽临大西洋,但处在西风带受离岸风作用,水汽难以进入大陆.洋流因素:东部沿海受(大西洋福克兰)寒流的影响更加减少了水汽来源.8、亚欧大陆北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纬度位置偏低的影响因素洋流因素: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东岸受千岛寒流的影响.9、北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不显著的影响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北美大陆东部的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东亚地区那样明显.气团和锋:北美大陆上南北属性不同的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季风环流遭到抑制而减弱.。

非地带性总结

非地带性总结

非地带性因素及具体案例(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分布区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成因:1、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分布区2:澳大利亚东北部成因:1、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分布区3:巴西东南部成因:1、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分布区4:中美地峡东部成因:1、东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北赤道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分布区5:非洲西部15°N附近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形成丰富的降水;2、赤道逆流经过,增温增湿。

(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东非高原地形隆起,使水热条件达不到热带雨林气候标准,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2、非洲30°S附近地区:该地湿季是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气流越过暖流上空带来大量水汽,干季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该地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3、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4、北回归线附近的墨西哥高原:墨西哥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33°N以北:是由于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是由于秘鲁寒流延伸到赤道附近,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沙漠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

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的沙漠的形成:一是由于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干燥少雨;二是夏季盛行的西南风越过索马里上升流(寒流),使该地沿岸降温、干旱,从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只要是温带地区,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知识点梳理

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知识点梳理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知识点 梳理
北美洲没有形成温 带季风的原因:
受东部的地形(拉 不拉多高原和阿巴 拉契亚山脉)的影 响,阻碍了季风气 候的形成。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知识点 梳理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知识点 梳理
南美洲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 沙漠气候、地中海气 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狭长的原因: 受安第斯山的阻挡。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知识点 梳理
南美洲巴西高原的东南 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 原因是: 位于低纬度;沿岸有巴 西暖流流过;位于东南 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知识点 梳理
南美洲南部大陆东岸出现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该纬度大陆面积小,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小,不能形成温 带季风气候;位于西风带的 背风坡,降水少。
答:亚欧大陆面积大,地形中高周低,亚欧大陆东部 处在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轮廓完整,海陆热力差 异显著,形成季风和季风气候,而北美大陆地形东西 高,中间低,呈南北纵列分布,这样阻挡了来自太平 洋暖湿气流深入,却有利于来自北冰洋冷干气流的入 侵,使北美大陆东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美南部东西岸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知识点 梳理
(三)、气候特征特殊的气候类型: 1、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和澳大利亚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2、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最热月不是7月,而是5月。 3、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强,气温最热月不是7月而是8月,气 温最低月不是1月而是2月,且降水全年分配较均匀。 4、北美洲东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较湿润。 5、我国的热带季风气候,如海南岛。
答:南美南部处在西风带,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西 部为迎风坡降水丰沛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岸处 在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理非地带性气候分布及其成因

地理非地带性气候分布及其成因

地理非地带性气候分布及其成因(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成因:①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②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厄加勒斯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及圭亚拉暖流)。

2、非洲西部15°N附近成因:①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②由于赤道逆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该地虽然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但由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使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降水较同纬度地区少,热量、水分条件达不到热带雨林气候标准,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2、非洲30°S附近地区:该地湿季是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气流越过暖流上空带来大量水汽,干季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该地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3、马达加斯加岛西部:该地虽受暖流影响,但因其在山脉的背风坡而降水少,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4、北回归线附近的墨西哥高原:根据所处纬度,该地本来应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墨西哥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而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1、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①由于秘鲁寒流延伸到赤道附近②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沙漠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

③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2、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33°N以北,是由于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3、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的沙漠的形成:原因一是由于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干燥少雨;原因二是夏季盛行的西南风越过索马里上升流(寒流),使该地沿岸降温、干旱,从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非地带性分布

气候非地带性分布
5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因 为距海洋远,受海洋 影响小,气候特征表 现为降水少,气温日 较差、年较差都很大,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 和北美大陆内部,但 北美大陆东岸该类型 气候一直延伸到沿海, 一是因为北美大陆西 部高山阻挡了来自太 平洋的湿润气流,东 岸 岸拉起布到拉降多温寒减流湿对作沿用。北地美气洲候、的欧地洲区西,部由高于纬暖度流地对区沿本岸应的属增于温极作
3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的 沙漠的形成:
一是由于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 干燥少雨;
二是夏季盛行的西南风越过索 马里上升流(寒流),使该地沿 岸降温、干旱,从而形成热带沙 漠气候。
4
(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 气从海洋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 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两岛、智利火地岛 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8
用,因而仍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6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 是由于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 的阻挡,西风难以入内,形成 了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 岸西风漂流(寒流)的分支更 加重了沿岸的干燥。
7
例:(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8—9
读图,回答 8—9 题。 8.图示地区主要属于B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9.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 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C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 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ppt)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形成原因(ppt)
2、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大。 3、非洲撒哈拉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大。 4、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大。 5、亚洲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的面积最大。
(三)、气候特征特殊的气候类型:
1、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和澳大利亚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2、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最热月不是7月,而是5月。 3、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强,气温最热月不是7月而是8月,气 温最低月不是1月而是2月,且降水全年分配较均匀。 4、北美洲东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较湿润。 5、我国的热带季风气候,如海南岛。
2、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该地虽受暖流影响,但因其在山脉的背风坡而降水少,因而形 成热带草原气候。(地形)
(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4
1
2 3
3、非洲30°S附近地区: 该地湿季是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气流越过暖流上空带来大量水 汽,干季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该地区,气流下沉, 降水稀少。
2、不在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草原气候
一是位于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二是非洲南部南纬 30°附近出现的热带草原气候。三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墨西哥高 原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3、不在回归线-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热带沙漠气候 一是位于大陆东岸非洲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二 是南美洲大陆西岸分布到南纬4°附近、北美洲大陆西岸分布到北 纬33°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三是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南亚塔尔 沙漠)的热带沙漠气候。 4、不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 一是北美洲大陆西岸分布到北纬33°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占据了 地中海气候分布的位置。二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地中海气候。三 是黑海北部分布到北纬44.5°附近的地中海气候。
亚洲Leabharlann 印度河流域热带 沙漠气候的成因 是:

(完整版)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完整版)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一:气候分布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地区: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南美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2.索马里半岛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几内亚湾的北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5.非洲的东南部气候类型:在教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在个别资料可见到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夏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季风。

冬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季风。

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

与其相似的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

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别在于伊比利亚离海洋较近)。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与其相似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别是北美洲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海陆轮廓的影响,分布的最高纬度比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纬度低。

8.巴塔哥尼亚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完整版)气候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精辟、简洁)

(完整版)气候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精辟、简洁)
90°
L
80°
冰原气候
探究:认真看地图90° 册34页全球气候图80°,
K
70°
J
苔原气候 找找全球有哪些具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体的非地带性气候70°
6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I 温带海洋
性气候
温带大陆
F 温带
50°
40°
H地中海气候
30°
G 性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季风气候 35°
E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1、北美大陆东岸该类型气候一直延伸到沿海的原因
因为北美大陆西部高 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 的湿润气流,东岸拉 布拉多寒流对沿岸起 到降温减湿作用。
2、北美洲、欧洲西部 高纬度地区为什么不是 极地气候?
由于暖流对沿岸的增 温作用
其他非地带性现象
1、为什么同在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的主 要分布在中西部,而南美洲的主要分布在中东部?
答:主要是地形分布的影响,非洲赤道地区东部为高原、 中西部为盆地,而南美洲赤道地区西部为高山、中东部 为平原,向大西洋敞开,因此同在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 气候,非洲的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而南美洲的主要分布 在中东部。
2、南极洲为什么比北冰洋寒冷?
答:南极洲是陆地,地势高(2350米),地表大陆冰川 分布广,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且极夜时间较长;
20°
B
热带草原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10°
10°
A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及形成原因
(特殊的气候及成因分析)
形成原因特殊
世界气候分布图
沙漠中的绿洲ຫໍສະໝຸດ 为什么非洲赤 道东部不是热 带雨林气候?

(完整版)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完整版)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全世界主要非地带性天气的散布及原由一:天气散布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地区:1.赤道邻近的东非高原天气种类:热带草原天气。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差别是它的海拔较高,遇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像的是南美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天气。

2.索马里半岛天气种类:热带荒漠天气。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大海,降水少。

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基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天气种类:热带雨林天气。

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几内亚湾的北侧天气种类:热带雨林天气。

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密切相连,固然同为热带雨林天气,但成因却其实不同样。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5.非洲的东南部天气种类:在教材的天气种类为热带草原天气,但在个别资料可见到它为亚热带季民风候。

成因:夏天南部非洲存在一个低压,风由大海吹向陆地,为东南季风。

冬天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风由陆地吹向大海,为西北季风。

因为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别小,故亚热带季民风候不够典型。

与其相像的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亚热带季民风候。

6.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双侧为地中海天气,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天气。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双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

因为地势高,离大海远,成为温带大陆性天气。

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天气成因相像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天气(差别在于伊比利亚离大海较近)。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天气种类:温带大海性天气。

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与其相像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带大海性天气,差别是北美洲中高纬度的温带大海性天气因为受海陆轮廓的影响,散布的最高纬度比欧洲西部的温带大海性天气的纬度低。

8.巴塔哥尼亚高原天气种类:温带大陆性天气。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及人类活动。

在这四大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气候的分布往往具有地带性规律,但是由于一些非地带性因素(例如: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的影响,使有些地区的气候呈现出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

现归纳如下:一、暖流、信风、地形对热带雨林气候非地带性分布的影响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纬度较高,但却形成了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原因是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大气环流:东南信风从暖流上空带来暖湿空气地形:位于马达加斯加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2、其他地区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西印度群岛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暖流圭亚那暖流、北赤道暖流大气环流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东北信风地形大分水岭迎风坡巴西高原迎风坡二、沿岸暖流对热带雨林气候呈非地带性分布的影响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受几内亚暖流的影响,使热带雨林气候沿西海岸向北延伸。

如图三、地形因素对热带草原气候呈非地带性分布的影响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上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对流弱,降水少,故未能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如下左图)2、南美洲北部圭亚那高原上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同上)(如上右图)四、大陆西岸寒流对热带沙漠气候呈非地带性分布的影响1、大陆西岸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热带沙漠气候向西逼近海岸北非沙哈拉沙漠受大陆西岸加那利寒流的影响而逼近西海岸。

(如下左图)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而逼近西海岸。

(如下右图)2、大陆西岸寒流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赤道)延伸。

南美洲阿塔卡马沙漠受秘鲁寒流影响向赤道延伸。

如图四、地形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地中海气候狭长分布的影响1、北美洲西海岸,由于受落基山脉的阻挡,由西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只能影响到沿海地区,从而使位于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地中海气候呈狭长分布。

(如下左图)2、南美洲西海岸,由于受安第斯山脉对西风带的阻挡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地中海气候只分布在西海岸狭窄范围内。

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伊朗高原Βιβλιοθήκη 巴塔哥尼亚高原5、南北美洲西部沿海气 候带呈东西狭窄分布:
受地形阻挡, 难以向东拓展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苔原气候: 海陆分布: 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区在南半球为海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3、非地带性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延伸至赤道附近: 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南美洲西海 岸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4、非地带性分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伊朗高原:四周高山环绕,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盛行西风背风坡, 气流下沉,降水少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非地带性分布的热带雨林气候
来自海洋的信风,携带大量水汽; 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多; 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中美洲 东北部
马达加 斯加岛
大分水岭 东北部
巴西高 原东南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非地带性分布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影响: 海拔高,气温低; 对流运动弱,降水相对减少
东非高原赤 道穿过地区

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南美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2.索马里半岛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几内亚湾的北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5.非洲的东南部气候类型:在教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在个别资料可见到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夏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季风。

冬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季风。

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

与其相似的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

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别在于伊比利亚离海洋较近)。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与其相似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别是北美洲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海陆轮廓的影响,分布的最高纬度比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纬度低。

8.巴塔哥尼亚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世界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世界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世界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所以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2.索马里半岛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几内亚湾的北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一月份,非洲的赤道低气压(辐合)带有弯向几内亚湾的北部地区,局部地区受到南大西洋高压外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5.非洲的东南部气候类型:在教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在个别资料可见到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夏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季风。

冬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季风。

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

与其相似的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

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别在于伊比利亚离海洋较近)。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地区三:非洲大陆东岸 索马里半岛的沙漠的形成: 一是由于东北信风从亚洲大 陆吹来,干燥少雨;
二是夏季盛行来自非洲大陆的西 南风越过索马里,干燥少雨
三是夏季沿岸为上升流(索马里 寒流),使该地沿岸降温、干旱
分布地区四:印度河流域
成因:
1、受副热带高压 控制; 2、西南季风吹不 到这里; 3、当地历史上植 被破坏严重。
2、不在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草原气候
一是位于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二是非洲南部南纬 30°附近出现的热带草原气候。三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墨西哥高 原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3、不在回归线-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热带沙漠气候 一是位于大陆东岸非洲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二 是南美洲大陆西岸分布到南纬 4°附近、北美洲大陆西岸分布到北 纬33°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三是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南亚塔尔 沙漠)的热带沙漠气候。 4、不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 一是北美洲大陆西岸分布到北纬 33°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占据了 地中海气候分布的位置。二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地中海气候。三 是黑海北部分布到北纬44.5°附近的地中海气候。
5、不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一是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 性气候。二是西欧、北美洲大陆西岸和冰岛分布在北纬 60°以 北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6、不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一是北美洲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二是南美洲东岸巴塔哥尼亚 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三是北美洲西岸和欧洲西部分布到北纬 60°以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温带大陆 性气候。
2 3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该地虽然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但由于 东非高原海 拔较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使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降水较同 纬度地区 少,热量、、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该地虽受暖流影响,但因其在 山脉的背风坡而降水少, 因而形 成热带草原气候。(地形)
(三)、气候特征特殊的气候类型:
1、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最热月不是 7月,而是5月。
2、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强,气温最热月不是 7月而是8月,气 温最低月不是1月而是2月,且降水全年分配较均匀。
3、北美洲东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较湿润。
1、为什么非洲气候呈东西延伸,南北对称分布?
答:非洲地形起伏较小,气候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 影响,所以气候呈东西延伸,由于非洲赤道中贯, 南北跨纬相当,所以非洲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
(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4
1
2 3
3、非洲30°S附近地区: 该地湿季是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气流越过暖流上空带来大量水 汽,干季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该地区,气流下沉, 降水稀少。
4、北回归线附近的墨西哥高原(地形地势) 根据所处纬度,该地本来应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墨西哥 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而 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2、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地形)
3、
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洋流)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厄加勒斯暖流、
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 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
中美地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
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
成因:几内亚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
(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4
1
归纳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气候
海陆分布
洋流
地形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及形成原因
(特殊的气候及成因分析)
形成原因特殊
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5
4
1
2
3
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 (大气环流)
7、不在南北纬50°-70°之间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和苔原气候 南半球50°-70°纬度之间没有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和苔原气候 分布。
(二)、分布面积特殊的气候类型:
1、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 局限于沿海地带 ,并呈现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 2、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大。 3、非洲撒哈拉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大。 4、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大 。 5、亚洲的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的面积最大。
2、东岸拉布拉多寒 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 湿作用。
(六)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日本亚热带季 风气候延伸至 约40 °N
海洋影响大 日本暖流
世界特殊性气候类型的分布
(一)、分布位置特殊的气候类型:
1、不在0°-10°纬度之间的热带雨林气候 一是马达加斯加东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 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二是非洲西部北纬 15°附近出现的热带 雨林气候。
(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地区一: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延 伸至北极圈内:
北大西洋暖流增 温增湿
(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地区二: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两岛 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收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 气从海洋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 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两岛、智利火地岛 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地区一: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 漠气候呈狭长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
1、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 2、 由于秘鲁寒流延伸到赤道附近, 3 、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沙漠
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 分布地区二:北美洲西岸的热 带沙漠气候延伸到33°N以北, 是由于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 响。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
1、西部高大的安第斯 山脉的阻挡,西风难以 入内,形成了干燥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 2、东岸西风漂流(寒 流)的分支更加重了沿 岸的干燥。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北美大陆东岸温带 大陆性气候一直延伸 到沿海,因为:
1、北美大陆西部高 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 的湿润气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