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06、2007级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0421版)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1年12月目录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2)(一)基本培养模式 (2)(二)课程设置 (2)(三)培养特色 (3)(四)学生选拔机制 (4)(五)特殊培养机制 (5)(六)激励机制 (5)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6)(一)培养目标 (6)(二)培养标准 (6)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9)(一)培养目标 (9)(二)培养要求 (9)(三)专业核心课程 (9)(四)教学特色课程 (9)(五)计划学制 (10)(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0)(七)主要课程培养矩阵 (16)(八)主要课程专业目标实现矩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平台建设 (1)(一)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二)以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三)加强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四)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五)加强国际交流为契机,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3)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4)(一)企业学习目的与要求 (4)(二)企业学习培养模式 (4)(三)工程专题讲座 (9)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为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工程型、国际型、管理型”的卓越工程师。
关于制订200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doc
关于制订200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教育的有关要求,特制订如下意见,请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一、制订200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综合提高、协调发展。
要重点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让学生跨学科修读一定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艺术体育类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科学、和艺术素养;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现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为学生适应21世纪科技、社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准确定位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我院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面向基层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为此,各专业在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做到三个落实”、“结合三个实际”,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具体规格和培养方向。
落实《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本科教育目标,落实《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附件5)规定的本科教育基本要求,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的各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与业务培养要求,坚持本科人才培养基本的学术性标准,为毕业生在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实际,结合我院学科专业现有实力与发展潜力的实际,结合我院招生生源入学水平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实际,确定具体的培养方向,构建能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并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本专业的培养特色。
浙江大学2009级学生“主修专业确认前置课程”汇总表
大类必修 大类必修 大类必修 大类必修
一 秋冬 一 春 4 一 夏 一 春夏
7
学院
专业名称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 无
专业前置课程 无
生物系统工 程与食品科 学学院
生物系统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无
无
061B0170 061B0180
环境工程
微积分Ⅰ 微积分Ⅱ 微积分Ⅲ 无机及分析化学 大学化学实验(G) 微积分Ⅰ 微积分Ⅱ 微积分Ⅲ 无机及分析化学 大学化学实验(G) 微积分Ⅰ 微积分Ⅱ 微积分Ⅲ
一 春夏
教育学院
无
无
041A9010
哲学 汉语言文学 古典文献 编辑出版学 历史学 博物馆学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世界文明史I 中国历史专题 哲学问题
大类必修 大类必修 大类必修 大类必修 大类必修
一 秋 一 春 一 秋 一 冬 一 冬 5
041A9020 041A9030 041A9040 041A9060
信息与电子 工程学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061B0190 061B0200
6
学院
专业名称
专业前置课程
061B0211 061B0170 061B0180,061B0190 061Z0010
光电信息工 程学系
大学物理(甲)I 微积分Ⅰ (微积分Ⅱ,微积分Ⅲ) 数学分析Ⅰ 数学分析Ⅱ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I 大学物理(甲)I 工程图学 建筑制图 美术I(或其它开设的美术课) 美术II(或其它开设的美术课) 无
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061B0170/(061B0180、061B0190) 微积分Ⅰ/(微积分Ⅱ、微积分Ⅲ)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理学院关于第一次主修专业申请工作的通知.doc
理学院关于第一次主修专业申请工作的通知理学院关于第一次主修专业申请工作的通知根据浙江大学2006级本科生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原则意见(浙大发教[2006]81号)和浙江大学理学院2006级本科生确认主修专业方案(理学院发[2006]4号)精神,理学院将于近期启动2006级(理科试验班类)主修专业申请工作,现将动员与申请工作日程公布如下。
一、理学院2006级理科试验班学生主修专业申请动员大会时间2007年5月31日晚600 地点紫金港国际会议中心225二、主修专业申请时间了解理学院2006-2008大类招生培养方案请查阅/bkjx/ 提交申请表截止时间2007年9月7日三、理学院主修专业申请咨询电话理学院蓝田学园办公室88206432,88206433 理学院紫金港办公室88206000四、理学院将预留25%的专业容量给外院学生进行主修专业确认,外院学生的专业确认时间、程序、方法由教务处另行通知。
注意事项1、理科试验班类学生的申请表格由班长统一收齐交蓝田学园理学院办公室。
2、面试与主修专业名单的确定于11月下旬进行,届时另行通知。
3、附件(1)、浙大发教[2006]81号(2)、理学院发[2006]4号(3)、浙江大学理学院主修专业确认申请表理学院二OO七年五月三十日附件一关于印发浙江大学2006级本科生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原则意见的通知文件编号浙大发教(2006)81号发文日期2006-08-02 浙大发教〔2006〕81号关于印发浙江大学2006级本科生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原则意见的通知各学院,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经研究决定,现将浙江大学2006级本科生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原则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大学二OO六年八月二日浙江大学2006级本科生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原则意见按学院大类招生是我校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贯彻“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
实施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宽、专、交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浙大发教〔2006〕47号
浙大发教…2006‟47号关于印发《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2006年5月修订)》的通知各学院,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经研究决定,现将《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2006年5月修订)》印发给你们,请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2000年5月19日印发的《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试行)》(浙大发教[2000]33号文)同时废止。
浙江大学二○○六年五月十五日—1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2006年5月修订)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本科教学工作是学校最基本的中心工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浙江大学“十一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创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和创新性精英人才,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本科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职责,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本科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修订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专业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以对国家、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教师职责,积极承担教学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努力工作。
第二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优良的思想品格、仪表、语言、行为对学生起示范作用。
第三条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教学思想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既要热情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促进和帮助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2 —第四条努力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积极从事教学法研究,参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研究素质教育,探索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方法等,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010级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掌握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火力发电及其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制冷与低温、空调与人工环境等专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及设备的设计、优化运行、研究创新与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分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任选其一修读。
毕业生在业务培养方面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方向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以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及系统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3.掌握以能源转化、涡轮机械原理、热力环境控制、热工信号处理技术、热力系统工程、能源生产过程自动化、新能源等为主要内容,或者以低温、制冷、暖通、空调、人工环境及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4.具有熟练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工程技术能力;5.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自动控制理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传热学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的课程:传热学 制冷原理 低温原理 燃烧基本原理和建模 低温制冷机研究型课程: 能源与环境技术进展 CFD软件应用 低温工程材料讨论型课程: 热能工程试验技术 基于循环经济的能源环境系统 制冷与人工环境英语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 超导技术及其应用计划学制4年 最低毕业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 能源动力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说明辅修专业:34学分,在专业必修课程和方向课程中选修32.5学分,以及1.5学分的 081M0050热学基础。
浙江大学2006、2007级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0421版)
教学院长签字:韦巍教学系主任签字:姚维浙江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具备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能力训练,能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系统、经济管理系统、服务系统等领域从事大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科学、决策管理、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管理科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 具有一定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能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4. 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集成、系统管理、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应用统计学、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运筹学、现代控制理论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智能系统、非线性系统理论、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研究型课程:非线性系统理论、决策支持系统讨论型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其中必修20学分标“**”号的课程,选修10学分,在标注“*”号的课程中选。
浙江大学2007级自动化(控制)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第二学年 学分 课程号 031E0010 031E0040 031E0050 051F0030 02110081 军事理论 体育Ⅲ 体育Ⅳ 大学英语Ⅳ 形势与政策 课程名称 周学时 1.0--1.0 0.0--2.0 0.0--2.0 2.0--2.0 0.0--1.0 3.0 √ √ 1.0 1.0 秋 季 冬 季 春 季 夏 季 1.5 备注
春 季 2.5 4.0
夏 季
备注
1.0 1.0 4.0 1.0 2 3 3.0 3.0 √ 4.5 4.5 4.5 1.5 2 1 3.5 3.0 1.0 4.0 2.5 1.5 选修 选修 22.5 25 二选一 √ 二选一
常微分方程 线性代数Ⅰ 普通化学 化学实验(乙) 大学物理(甲)Ⅰ 工程图学 工程训练(乙) 导论类 其他通识课程 学分小计
1.0--1.0 4.0--0.0 0.0--3.0 3.0--0.0 0.0--2.0 1.5--0.0 1.5--0.0 3.0--0.0 0.0--2.0 3.0--0.0 0.0--2.0 3.0-0.0 0.0-1.0 1.5--1.0
1.5 4.0 1.5 3.0 1.0 1.5 1.5 3.0 1.0 3.0 1.0 3.0 0.5 2.0 2.0 22 14 大类,建议选修 大类,建议选修 大类,建议选修 专业选修 专业选修 通识,选修 选修
夏 夏 秋 秋 秋 冬 冬
1.0 1.5 2.0 1.5
短学期 短学期 短学期 短学期
8.0
春夏
4. 个性课程 9 学分 学生可自主选择修读全校所有专业课程、大类课程、通识课程以及各专业推荐的个性课程。建议学 生跨专业修读课程,或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有计划地选择修读课程。 5. 第二课堂 4 学分
求是计算机班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求是科学计算机班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厚基础、深钻研、高视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杰出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系统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系统三个方向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性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修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很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很强的英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优秀的学术判断能力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优秀的知识创新能力;专业核心课程离散数学及其应用数据结构基础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编译原理计算理论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系统设计编译系统设计网络系统设计与工程教学特色课程全英语教学的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基础+高级)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外文原版教材的课程:90%以上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原版教材研究型和讨论型课程:专题讨论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科研实践培养特色1.最优师资导航,给天才学生最大的发展自由——只设2门专业必修课,由学院最高水平导师指导,因材施教,为每个人制定一套个性化培养方案。
2.强大课程教学保障——学院提供9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系列高质量研究型“精研课程”,保证学生有最高优先级选入优质教学班。
3.一流国际合作——与国际百强研究单位建立41个交流项目,使学生充分体验国际一流学科环境,培养高端国际视野。
4.专人全程跟踪式的全面科学素质评价——学院设立专门工作组,定期评估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以科学素质为依据进行选拔及重定位。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07级学生专业导师制实施方案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07级学生专业导师制实施方案专业导师制是竺可桢学院培养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竺院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专业导师制使得宽口径、重基础的前期培养和后期专业及科研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发挥高水平教师在本科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竺可桢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个性化培养的要求。
根据竺可桢学院培养计划的安排,在前期组织学科专业介绍的基础上,2007级学生将于3月17日-4月29日进行选专业导师工作。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专业导师制实施原则1.专业导师制是竺可桢学院学生在本科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为优秀学生培养提供的良好条件,学生应认真对待。
学生在对文、理、工、农、医、生等学科导师情况,相关学科、专业介绍和本人的特长、爱好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与专业导师的双向选择,确定专业导师(英语双学位班学生可选择英语专业之外的另一个专业导师,下同)。
专业导师一经确定,不得调整。
2.每位学生只可选择一名导师,原则上要求学生在自己所确认专业内选择导师,每位导师最多可指导3位竺院学生,对学科交叉大的少数专业可申请跨学院(系)选择导师,但须征得学生主修专业所在的专业学院(系)同意。
3.时间安排:学生根据志愿,填好《竺可桢学院2007级学生选专业导师申请表》(见附件1)并准备相关自荐材料,于3月25日前由班长汇总交至竺可桢学院(系)。
竺可桢学院审核盖章后,于4月1日前将材料转交至相关学院(系)本科教学科,由学院(系)本科教学科负责安排导师与学生面试。
导师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等,经面试考核后择优录取。
导师面试后在“竺可桢学院2007级学生选专业导师申请表”写明面试考核情况和是否同意接收并指导后期科研训练计划,交学生主修专业所在学院(系)审核。
此表由各学院(系)本科教学科收齐后,于4月29日前送交竺可桢学院特别培养与国际交流办公室。
竺可桢学院将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结果,确定学生的专业导师,并通知相关学院(系)。
浙大社科类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社科类培养方案社科类培养方案包括大类培养特色、大类培养面向等内容,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主要安排通识课程和大类必修课程模块的推荐学习计划。
大类选修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的推荐学习计划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还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色课程、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学科专业类别、授予学位类别、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课程修读要求、专业必修课程修读关系说明等内容。
各专业还可按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定本专业主修专业确认的前置课程3至5门。
大类培养特色社科类专业以实施通识教育为基础,前期大类培养平台主要培养社会科学基础宽厚、综合创新与竞争力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学术与技术精英人才。
学生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整合社科大类各学院的优质师资,融合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点,实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大类培养面向学生在入学一年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归属专业所在学院管理。
社科类共有[?]个专业教育培养通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不同社会科学专业领域的成才发展需求。
社科类培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1. 经济学专业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 金融学专业4. 财政学专业5. 电子商务专业(经济)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7. 工商管理专业8. 市场营销专业9. 会计学专业10.财务管理专业1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2.旅游管理专业13.农林经济管理专业14.电子商务专业(管理)15.物流管理专业16.行政管理专业17.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8.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9.信息资源管理专业20.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1.法学专业等。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⒈通识课程 47.5+5学分⑴思政类11.5+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一秋冬Thought the Marals Accomplishment and Law Foundation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一春夏The History of Morden China02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三秋冬、春夏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tion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二秋冬、春夏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Marxism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0每学期Situation and Policy⑵军体类 5.5+3学分第1、2学年,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专业目录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专业目录说明:浙江大学2009年进一步推进大类招生。
实行按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学部大类招生,并打通了大类基础课。
学生填报的专业大类有6个,另有特殊培养的专业方向7个。
大类招生使学生入学时没有固定的专业“帽子”,学生入学经过1至2年的学习,学生在满足相关专业前置课程修读要求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规划,及对专业的了解,依据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确认主修专业。
院系介绍人文学院该院秉持“博雅专精、明体达用”的办学理念,为学界、政界、文化界和企业界输送高端人才。
现有教授62人,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设6个系,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硕士点27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985(Ⅱ)”创新基地2个。
该院与日本、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签署了交换学生的框架协议,推动本科生赴境外交流学习。
该院有专项院级奖、助学金,每年覆盖面达30%以上,基地班还有专设奖学金。
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30%,其中两个基地班的深造率达到50%。
该院所有专业进入“人文科学试验班”招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含国家基地班和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
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良好道德素养、扎实专业理论和技能,适应各行业工作需要的高级中文专业人才。
古典文献专业该专业连续7年在全国高校本科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
培养具有较深厚的古典文献学功底和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出版产业新发展需求,具备较系统的编辑出版专业技能和较扎实的人文科学知识,对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事业发展具有开拓性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历史学专业含国家基地班和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广博的中外历史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浙江大学教务处文件
浙江大学教务处文件1.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浙江大学关于加强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3.关于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实验室确认与申报的通知4.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实验室设置管理暂行规定5.浙江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规范6.浙江大学学生实验守则7.浙江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规范(暂行)8.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 2006年 5 月修订)9.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10.浙江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方案11.浙江大学实验设备研制项目管理规定12.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奖励暂行办法13.关于开展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浙大发教〔 2005〕53 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各校区管委会,各学院,各部,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发 [2004]16 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教高 [2005]1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经研究,我校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学院组织干部和教师认真学习,结合学院实际深入讨论,形成学院实施方案,讨论和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及时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浙江大学二OO五年五月三^一日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发 [2004]16 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教高 [2005]1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努力构建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四学期制,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特对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本科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确立本科教学工作在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中心地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建设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充分认识本科教学在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起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充分认识其在高等教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学校大类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关于制订2009-2013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意见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的战略部署,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精神,全面实施我校本科生教育发展规划,创建符合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特对2009-2013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制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弘扬“求是创新”校风,以提高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完善素质教育和大类培养的教学体系,全面推进本科教学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国际化,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实施卓越教育计划,努力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三、基本原则制订2009-2013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应以2006-2008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为基础,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巩固已有教学改革成果,推进整合培养,实现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其基本原则如下:—1 —1.保持原有培养框架和课程体系基本不变,实施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精品化战略,推进课程体系的宽、专、交和课程内容的精、深、通;2.建立与学部体制管理相适应的本科培养类别,完善自入学到毕业的各个培养环节;3.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向社会需求,遵循指导性专业规范和执业类别专门要求,努力接轨研究生教育;4.注重培养方案可行性,切实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通过制订培养方案和加强配套措施,进一步推动我校本科教学各项建设和改革工作。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
研究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 建立开放式、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追求卓 越,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全面提高科学研究素质
– 探索开发式的优秀人才选拔办法:针对每届拔尖学生的选拔, 设计“上机编程+开放式笔试+无场次面试”的选拔方法,由5位 专业教师和1位思政教师进行学生预约、无场次的一对一面试, 并独立做出判断,再由专门委员会投票表决; – 建立面向素质的多元化评估激励体系:克服片面追求GPA而畸 形发展的弊端,设立学业之星、学术之星、未来领袖之星、国 际交流之星、公益之星、文体之星等六大类“校园明星”,鼓 励全面素质发展; – 规则先行、手段支撑,培养学术诚信:各个课程组都制订了严 厉的作业剽窃行为查处规则,还建设了内部专用的作业查重网 站,提供C、C++、PDF文件的查重功能。
– 以“精研课程”建设为基础,推进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
– 以高级研讨课程为平台,通过学科带头人渗透科研方法教育 – 以项目为载体,为研究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 建立开放式、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研 究素质
22
研究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 2009年开始创立“精研课程”项目,已累计投入10多万,推进以 “探索”和“批判”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专业学 习向科研方法培养的延伸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
提 纲
• 浙江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 – 大类培养 • 本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造 计划 • 基于课程群的实践能力贯通训练 • 研究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 未来的挑战
2
浙江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
• 大类培养
– – – – 入学不分专业,按学科分类集中培养 一年后、两年内自主确认主修专业 前期通识教育、大类交叉培养 后期进行宽口径的专业培养
浙江大学大类培养方案-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浙江大学工学类培养方案工学类培养方案包括大类培养特色、大类培养面向等内容,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主要安排通识课程和大类必修课程模块的推荐学习计划。
大类选修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的推荐学习计划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还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色课程、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学科专业类别、授予学位类别、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课程修读要求、专业必修课程修读关系说明等内容。
各专业还可按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定本专业主修专业确认的前置课程3至5门。
工学类借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程教育高级班”多年的工程教育培养经验,向全体工学类学生推荐选修“4+1@3工程教育平台”课程。
“4+1@3工程教育平台”课程设置见本方案个性课程部分。
学生可以全部或部分选修“4+1@3工程教育平台”课程,修读学分可以与个性课程和通识课程中沟通与领导类、经济与社会类、科学与研究类和技术与设计类课程的学分互通。
大类培养特色工学类构建通识、大类、专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体现基础知识宽、专、交和专业知识精、深、通的特点。
通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强化工学人才培养的通识性和社会性;通过构建大类必修课程平台和大类选修课程平台,打好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并有效衔接专业教育;通过专业教育体系的严格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数理基础、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扎实并具备实践能力,在各工程专业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本科人才。
大类培养面向学生在入学一年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归属专业所在学院或学系管理。
工学类共有[?]个专业教育培养通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不同工程专业领域的成才发展需求。
工学类培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略)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⒈通识课程 47.5+5学分⑴思政类11.5+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一秋冬Thought the Marals Accomplishment and Law Foundation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一春夏The History of Morden China02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三秋冬、春夏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tion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二秋冬、春夏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Marxism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0每学期Situation and Policy⑵军体类 5.5+3学分第1、2学年,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浙江大学09届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21120460 毕业论文(设计)*
8.0
Dissertation Project
4. 第二课堂 +4 学分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二春 三秋 三 秋冬 三 秋冬 四秋 四 秋冬 四冬 四 春夏 四夏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一短 二短 三短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四 春夏
专业必修课程修读关系说明:
111C0070 信号与系统实验
0.5
二 春夏
Lab Work for Signals and Systems
3.专业课程 70.5 学分
(1)必修课程 24.5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21120490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1.5
Advanced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Analysis
21190640 数值分析
3.0
Numerical Analysis
21190770 人工智能
2.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1190120 算法设计与分析
2.5
Algorithm Design and Analysis B.计算机应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21121160 Java 应用技术*
3.0
二 秋冬
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101C012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0
二 春夏
Lab Work for 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浙江大学大类培养方案-浙江大学化学系
浙江大学理学类培养方案(2009级)理学类培养方案包括大类培养特色、大类培养面向等内容,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主要安排通识课程和大类必修课程模块的推荐学习计划。
大类选修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的推荐学习计划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还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色课程、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学科专业类别、授予学位类别、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课程修读要求、专业必修课程修读关系说明等内容。
各专业还可按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定本专业主修专业确认的前置课程3至5门。
大类培养特色理学类培养理科基础宽厚、综合创新与竞争力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学术与技术精英人才。
学生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理科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通识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系统学习理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若干个理科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系统接受若干个理科专业的基本科技训练,使自己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持久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灵活的专业方向转换能力等优良素质。
大类培养面向学生在入学一年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归属专业所在学院(系)管理。
理学类共有17个专业教育培养通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不同理学专业领域的成才发展需求。
理科类培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理学类有多条通道出,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本大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理学院: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含基地班、运筹学方向))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含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方向、计算机图形学方向)3.统计学专业(含生物统计方向、保险精算方向、金融数学方向)4.物理学专业(含基地班、电子信息方向)5.化学专业(含基地班)6.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生物学方向)7.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8.地理信息系统专业9.大气科学专业1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11.心理学专业(含基地班)12.应用心理学专业(含心理咨询方向)环资学院:13.环境科学专业14.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生科学院:15.生物科学专业(含基地班)16.生物技术专业(含基地班)17.生物信息学专业以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等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院长签字:韦巍教学系主任签字:姚维浙江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具备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能力训练,能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系统、经济管理系统、服务系统等领域从事大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科学、决策管理、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管理科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 具有一定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能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4. 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集成、系统管理、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应用统计学、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运筹学、现代控制理论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智能系统、非线性系统理论、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研究型课程:非线性系统理论、决策支持系统讨论型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其中必修20学分标“**”号的课程,选修10学分,在标注“*”号的课程中选。
双专业/双学位:70.5学分,其中修读“大类课程”中标“**”号课程15.5学分,修读“专业课程”55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48+5学分(1)思政类5门11.5+2学分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1 1秋冬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1 1春夏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3-2 2秋冬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1 3秋冬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学分(2)军体类 5.5+3学分031E0020 体育Ⅰ 1 0-2 1秋冬031E0030 体育Ⅱ 1 0-2 1春夏031E0040 体育Ⅲ 1 0-2 2秋冬031E0050 体育Ⅳ 1 0-2 2春夏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1 2夏03110021 军训 +2学分第1短学期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学分第3学年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学分第4学年(3)外语类9学分051F0010 大学英语Ⅱ 3 2-2 1秋冬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 2-2 1春夏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 2-2 2秋冬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5学分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3学分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2 1春夏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2 1春夏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2学分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1.5-1 1秋冬211G0050 Linux应用技术基础 2 1.5-1 1春夏211G0110 计算机硬件基础 2 1.5-1 1春夏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5)导论类2学分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2学分。
(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在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里带“H”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在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里带“I”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在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里带“L”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在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里带“J”的课程)中修读1.5学分;在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里带“K”的课程)中修读1.5学分;在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里带“M”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本专业建议修读:101M0010 电工电子工程训练 1.5 1-1 2秋2. 大类课程 47学分(1)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7门 19.5学分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2-1 1秋冬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4-1 1秋冬061B0180 微积分Ⅱ 2 1.5-1 1春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 1-0 1春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1-1 1夏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 4-0 1春夏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 4-0 2秋冬(2)工程技术类必修10门 19.5学分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2-1 1秋冬081C0161 工程训练(乙) 1.5 0-3 1春夏101C0040 电路原理(甲)Ⅰ** 4 4-0 2秋冬101C0060 电路原理实验(甲)Ⅰ** 0.5 0-1 2冬101C011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3 3-0 2冬101C0050 电路原理(甲)Ⅱ** 2 2-0 2春101C0070 电路原理实验(甲)Ⅱ** 1 0-2 2春101C012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 0-2 2春101C013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3 3-0 2春101C014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 0-2 2夏(3)大类选修课程 8学分在课程号里带“B”或C”的课程中修读,本专业建议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061B002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5 1-1 1夏061B0090 偏微分方程 2 2-0 1夏061B0030 概率论 1.5 1.5-0 2秋061B0160 随机过程 1.5 1.5-0 2冬061B0100 数理统计 1.5 1.5-0 2春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0-3 2春夏3.专业课程55学分(1)必修课程 9门 26学分10120191 应用统计学* 2 2-0 2春10120440 信号分析与处理 3 2.5-1 2夏10120420 工程电磁场与波 3 2.5-1 2夏10120071 控制理论(甲)** 4.5 4-1 3秋冬1012008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5 3-1 3秋冬10120320 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 2.5 2.5-0 3冬10120152 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 2.5 2.5-0 3春10120111 运筹学* 2 2-0 3春10120090 现代控制理论* 3 3-0 3春夏(2)选修课程:15学分1) 以下课程选修9学分06120950 离散数学 3 3-0 2秋冬(07级)、3秋冬(06级)10190040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 2.5 2-1 2夏1019005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5 2-1 3秋10193180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2 2-0 3冬10193200 智能交通系统分析与规划 2 2-0 3春10120370 嵌入式系统 2.5 2-1 3夏10187031 电气控制技术 2.5 2-1 3夏2) 以下课程选修6学分10120161 信息融合技术 2.5 2.5-0 4秋10120171 智能系统 2 2-0 4秋10193470 非线性系统理论 2 2-0 4秋10193550 系统优化与控制 2 2-0 4秋10193250 决策支持系统 2 2-0 4冬10193130 人工智能导论 2 2-0 4冬10120450 计算机控制系统 2 2-0 4冬10193290 系统科学新技术讲座 2 2-0 4春(3)实践教学环节 6学分1) 必修 3门 4学分101C0100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2学分 +2周第2短学期10188060 认识实习 1学分 +1周第2短学期10188110 企业实习 1学分 +1周第3短学期2)选修2学分10188150 微机系统综合设计 2学分 +2周第3短学期10188011 Matlab与系统仿真 2学分 +2周第3短学期10188101 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2学分 +2周第3短学期10188130 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 3学分 +3周第3短学期(4)毕业设计(论文)必修8学分10189010 毕业设计(论文) 8学分 +12周 4春夏4. 个性课程 10学分学生可自主设计修读的课程,本专业建议选择以下课程修读10学分。
20110040 管理信息系统 3 2-2 2春夏00100010 电子商务概论 3 2-2 2春夏20120810 组织行为学 2 2-0 2夏10193540 系统分析与程序设计 2 2-0 3秋10191170 DSP原理与应用 2.5 2-1 3春10193300 电子系统设计 2.5 2-1 3春夏10193220 WEB编程技术 2 2-0 4秋20190510 项目管理 2 2-0 4冬5. 第二课堂课程 +4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