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刘亮程《最后的铁匠》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4页)
铁匠阅读理解及答案
《铁匠》阅读理解及答案【题目】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铁匠师陀数年前,我经过我们乡下,我只是偶然从那里经过,第一个使我注意的自然是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它已经和那先前的椿树一样又被掘去了。
我感到一点失望。
我茫然地望着四周。
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空气是温暖的,弥漫着植物的香气;在经过许多变动之后,马五叔的小屋还站立着,一只鸡在倾倒了的墙基下搔拨,远远的有谁家的驴子叫唤,此外是再也听不出别的声息。
我想因为那柳树的被掘掉,铁匠也许已经换过了地方了。
我朝着水坑旁边杂生着杨树、槐树和梨树的林子里走,直到水坑岸上,我仍旧找不出炭渣,安过炉子的痕迹。
“也许今年他们来的晚了吧?”我又想。
在一棵杨树下,这时有一个人,忽然从地上爬起来。
“唉唉,汾哥吗?”“原来是马五叔!”我们打了招呼,大家竭力露出牙齿,想做出笑容。
此刻的永远不生胡子的马五叔,你可以想出是已经老了。
他的头发已经秃了,仅剩下脑勺上剃得极短的几根。
他的脸也恰如桑皮一般皱褶。
经过许久的沉默,我们坐了下来,开始谈着我们害怕着的、似乎是早就料到了的、同时又非谈不可的几个人的命运,接着我们又谈到铁匠。
“他永远不会来了。
”马五叔摸着秃了的头顶说。
“他已经死了吗?”“有时死了反倒是福。
”然而更使你觉得空虚的还是铁匠和他的孙儿。
这好像很凑巧地遗留下的一老一小,他们还必须活着。
人们已经把他们忘记了。
他们好久以来就不再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
要说明这衰落的过程是不难的,最初是因为他打不起精神;等到他饿得非自己动起手来不可的时候,他又没有买铁和炭的钱。
这时也许有一个将近五十的固执乡人,因为用不惯别家的家伙想起了他,在一个很早的早晨,走进他的院子,他立到小屋前的刺树下面。
高声喊道:“有人吗?”屋子的板门仍旧紧紧地关着,里面还很晦暗,没有应声。
你可以想得出,铁匠的头发已经斑白,耳朵已经聋了。
他没有听见。
“屋子里有人吗?”那乡人又喊了一遍。
《通往田野的小巷刘亮程》阅读答案
《通往田野的小巷刘亮程》阅读答案《通往田野的小巷刘亮程》阅读答案通往田野的小巷刘亮程①顺着一条巷子往前走,经过铁匠铺、馕坑、烧土陶的作坊,不知不觉地,便进入一片果园或苞谷地。
八九月份,白色、红色的桑椹斑斑点点熟落在地。
鸟在头顶的枝叶间鸣叫,巷子里的人家静悄悄的。
很久,听见一辆毛驴车的声音,驴蹄滴达滴达地点踏过来,毛驴小小的,黑色,白眼圈,宽长的车排上铺着红毡子,上搭红布凉棚。
赶车的多为小孩和老人,坐车的,多是些丰满漂亮的女人,服饰艳丽,爱用浓郁香水,一路过去,留香数里,把鸟的头都熏晕了。
如果不是赶集日,老城的热闹仅在龟兹古渡两旁,饭馆、商店、清真寺、手工作坊,以及桥上桥下的各种民间交易。
这一块是库车老城跳动不息的古老心脏,它的头颅如清真大寺般昼夜高昂,它的手臂时时背在身后,它的双腿埋在千年尘土里,不再迈动半步。
②库车城外的田野更像田野,田地间野草果树杂生。
不像其他地方的田野,是纯粹的庄稼世界。
③在城郊乌恰乡的麦田里,芦苇和种类繁多的野草,长得跟麦子一样旺势。
高大的桑树杏树耸在麦田中间。
白杨树挨挨挤挤围拢四周,简直像一个植物乐园。
桑树、杏树虽高大繁茂,却不欺麦子。
它的根直扎下去,不与麦子争夺地表层的养分。
在它的庞大树冠下,麦子一片油绿。
④有人说,南疆的维吾尔农民懒惰,地里长满了草。
我倒觉得,这跟懒没关系,而是一种生存态度。
在许多地方,人们已经过于勤快,把大地改变得不像样子,只适合人自己居住。
他们忙忙碌碌,从来不会为一只飞过头顶的鸟想一想,它会在哪儿落脚?它的食物和水在哪里?还有那些对他们没有用处的野草,全铲除干净,虫子消灭光。
在那里,除了人吃的粮食,土地再没有生长万物的权利。
⑤人只有缓慢下来,才会很从容地想想人之外的其他事情。
人已经远远地走到其他生命前面了,完全没理由再急死忙慌地奔跑了。
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
⑥库车农民的生活就像他们的民歌一样缓慢悠长。
那些毛驴,一步三个蹄印地走在千年乡道上,驴车上的人悠悠然然,再长的路,再要紧的事也是这种走法。
甘肃省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忙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坊市制是我国古代政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这种制度从西周一直维持至唐代。
坊,或称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组织的基本单元,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后,逐渐成为比较纯粹的居住单位概念;“市”是指城市中商品交换的主要场所。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控制。
坊市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坊内不允许开设店铺进行商品买卖,市内也严禁列肆贩卖的商人留宿。
坊和市都有封闭的垣墙围合,有专人负责坊门和市门管理。
贞观之治,促使唐代的经济、政治、社会稳定发展。
社会产品的增加使得商品交易剧增,坊市制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相对独立的“市”开始形成和发展。
当时这些市都集中在一个大院内,四面筑有围墙,开设市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区。
这就直接改变了城市格局,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于市设立的条件,唐代有硬性规定。
由于各州县地位的重要性不同,对其设市的要求也有差别,所以市制也并非铁板一块的硬性规定,如唐大中时,不是州县的要闹去处,也可依三千户法置市。
市在唐代的发展,不只是局限于设置条件的突破,商品交易已开始冲破坊市的限制。
当时长安市中的不少店铺已开始扩建新的店铺,交易活动不再只限于市内进行,坊区内出现了众多商肆店铺。
不仅如此,草市发展迅猛。
草市的兴起,反映唐初限制中等县以下设市的规定,已因地方交易的发展被冲破。
有因“商贾辐辏,舟车骈集”而成草市的,有因山上产茶而成山市的,有因地方产业兴起而成市的。
草市由商业交换而起,升为镇便形成了新兴商业都市。
夜市也渐趋活跃,打破了对城市生活时间的限定。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doc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文学类阅读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是必考题型,很多高考生为之头疼,接下来教育为大家带来了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做题积累答题经验。
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
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
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
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
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
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
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
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
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
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一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
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
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
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
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
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
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
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
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
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
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
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刘亮程散文
散文专题训练----刘亮程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一个村庄的认识刘亮程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
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
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
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
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
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
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
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
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
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
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
当他们因一个鸡蛋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
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铁锨和你拼命呢。
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
比如王家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
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
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
在村里溜达一圈走掉的人,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除此他们能得到什么呢?那些季节中悠然成熟的麦子,并不为谁而熟,我们收回它们,我们并不是收获者。
【最新推荐】木匠 刘亮程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木匠刘亮程阅读附答案木匠刘亮程①赵木匠家弟兄五个,以前都是木匠,现在剩下他一个干木匠活儿。
菜籽沟村的老木匠活儿只剩下一件:做棺材。
这个活儿一个木匠就够做了,做多少都有数,只少不多。
村里七十岁以上的,一人一个,六十岁以上的也一人一个,算好的。
也有人一直活到八九十岁,木匠先走了,干不上他的活儿,这个不知道赵木匠想过没有。
也有人被儿女接到城里住,但人没了都会接回来。
赵木匠的工棚里,堆了够做几十个寿房的厚松木板,一个寿房五块板,所谓三长两短。
我在里面看了好一阵,想选几块做书院的板桌,又觉得不合适,那些板子在赵木匠心里早有了下家,哪五块给哪个人,都定了。
做一个寿房多少钱,也都定了,不会有多大出入的。
村里的老人或许不知道赵木匠心里定的事。
有时哪家儿子看着老父亲气儿不够可能活不过冬天,就早早地给赵木匠搁下些定金,让把寿房的料备好,到时候很快能装出来。
更多时候是赵木匠自己做主,把他想到的那些老人的寿房都定制了。
早晚都是他的活儿,人家不急他急,他得趁自己有气力时把活儿先做了,万一几个人凑一起走了,他又没个打下手的,那就麻烦了。
赵木匠心里定了的事,旁人不知道,鬼会知道。
鬼半夜里忙活着抬板子,三长两短盖房子,给每人盖一间,盖到天亮前拆了板子抬回原处。
我不能买老木匠和鬼都动过心思的板子,看几眼,倒退着出来,临出门弯个腰,算请罪了。
我们的大书架和板桌、木桥,原打算请赵木匠做的,问了下工钱,也不贵,但最后请了英格堡乡打工的外地木匠。
也是想着赵木匠二十年来只做寿房,他把菜籽沟的门窗、立柜、橱柜、八仙桌还有木车都做完了,一个老木匠时代的活儿,都叫他干完,我不忍再往他手里递活儿。
另一个我就是考虑他脑子里下料、掏卯、刨可能都想的是打寿房的事,我不能让他把这个活儿干成那个活儿。
赵木匠到我们书院串过几次门,他跟我们说着话,眼睛盯着院子里成堆的木头木板,他一定看出这摊木活儿的工程量。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刘亮程散文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刘亮程散文专练刘亮程作品:《守夜人》《柴禾》《老皇渠村的地窝子》《风把人刮歪》《逃跑的马》《留下这个村庄》《树会记住许多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夜人刘亮程每个夜晚都有一个醒着的人守着村子。
①他眼睁睁看着人一个个走光,房子空了,路空了,田里的庄稼空了。
人们走到各自的遥远处,仿佛义无反顾,又把一切留在村里。
醒着的人,看见一场一场的梦把人带向远处,他自己坐在房顶,背靠一截渐渐变凉的黑烟囱。
每个路口都被月光照亮,每棵树上的叶子都泛着荧荧青光。
那样的夜晚,那样的年月,我从老奇台回来。
我没有让守夜人看见。
我绕开路,爬过草滩和麦地溜进村子。
守夜人若发现了,会把我送出村子。
认识也没用。
他会让我天亮后再进村。
夜里多出一个人,他无法向村子交代。
也不能去说明白。
没有天大的事情,守夜人不能轻易在白天出现。
守夜人在鸡叫三遍后睡着。
整个白天,守夜人独自做梦,其他人在田野劳忙。
村庄依旧空空的,在守夜人的梦境里太阳照热墙壁。
路上的溏土发烫了。
他醒来又是一个长夜,忙累的人们全睡着了。
地里的庄稼也睡着了。
按说,守夜人要在天亮时,向最早醒来的人交代夜里发生的事。
早先还有人查夜,半夜起来,看看守夜人是否睡着了。
后来人懒,想了另外一个办法,白天查。
守夜人白天不能醒来干别的。
只要白天睡够睡足,晚上就会睡不着。
再后来也不让守夜人天亮时汇报了。
夜里发生的事,守夜人在夜里自己了结掉。
贼来了把贼撵跑,羊丢了把羊找回来。
没有天大的事情,守夜人绝不能和其他人见面。
从那时起守夜人独自看守夜晚,开始一个人看守,后来村子越来越大,夜里的事情多起来,守夜人便把村庄的夜晚承包了,一家六口人一同守夜。
父亲依旧坐在房顶,背靠一截渐渐变凉的黑烟囱,眼睛盯着每个院子每片庄稼地。
四个儿子把守东南西北四个路口。
他们的母亲摸黑扫院子,洗锅做饭。
一家人从此没在白天醒来过。
白天发生了什么他们全然不知。
当然,夜里发生了什么村里人也不知道。
他们再不用种地,吃粮村里给。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刘亮程选文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阅读——刘亮程选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后父的老刘亮程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
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
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
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
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
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
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
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老。
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
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
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
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1 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
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
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
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
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老上了。
刘亮程《木匠》阅读理解
刘亮程《木匠》阅读理解木匠刘亮程一个人在夜里敲打东西,我睡不着。
外面刮着清风,有一阵没一阵,好像大地在叹气。
敲打声一下一下蹦到高空,又顺风滑落下来,很沉地撞着人的耳膜。
冯三一躺倒就开始说梦话,还是昨晚上说过的内容,他在跟梦中的一个人对话。
他说一句,那个人说一句。
我听不见他梦中那个人说些什么,所以无法明白冯三说话的全部内容。
有一阵冯三长时间不吭声,他说了半句话,突然停住。
我侧起身,耳朵贴近他的头,想听听梦中打断他说话的那个人正在说些什么。
房子里亮堂堂的,那扇糊着报纸落满尘土的小窗户,还是把月光全放了进来。
一连两个晚上,我一睡倒,便感到自己躺在一片荒野上。
冯三做梦的身体远远地横着,仿佛多少年的野草稀稀拉拉地荒在我们之间。
梦离他的身体又有多远。
我也睡着,我的梦离冯三的梦又有多远。
曾经是我们一家人睡了多少年的这面土炕上,冯三一个人又躺了多年。
他一觉一觉地延接下去的已经不是我们家的睡眠。
但他夜夜梦见的,会不会全是我们以往的生活呢?在那些生活将要全部地、无可挽救地变成睡梦的时候,我及时地赶了回来。
外面亮得像梦中的白天。
风贴着地面刮,可以感到风吹过脚背,地上的落叶吹出一两拃远便停住。
似乎风就这么一点点力气。
那个敲打声把我喊出了门,它在敲打一件我认识的东西。
我必须出去看看。
我十一岁那年,有个木匠想带我出去跟他学手艺。
他给母亲许诺,要把所有木工手艺都传给我。
母亲问我去不去。
我没有主意,站着不吭声。
那个木匠在他叮叮咣咣的敲打声里,把我熟悉的木头棍棍棒棒变成了桌子、板凳和木箱。
我的影子黑黑地躺在地上,像一截烧焦的木头。
其他东西的影子都淡淡的,似有似无,可能月光一夜一夜地,已经渗透那些墙和树木,把光亮照到它们的背阴处。
我在这个地方少待了二十年。
二十年前,这里的月光已经快要照透我了。
我在别处长出的一些东西阻挡了它。
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一个声音在响。
我能听出来,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件东西在敲打另一件东西。
不像那个木匠,用他带来的一把外地斧头,砍我们村的木头,声音噌刺噌刺,像不认识的两条狗狠劲相咬,一点不留情。
《吃西瓜》阅读练习题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吃西瓜》阅读练习题阅读附答案
昨天,我们全家到外婆家吃晚饭。
天气特别热,外婆切了一盘西瓜端上来让我们解解渴。
这时,外公刚好从外面回来,于是我赶紧拿起最大的一块西瓜对外公说:外公,你工作了一天,一定累坏了吧,这块最大的西瓜应该给您吃。
外公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大大地咬了一口,说:真甜,真甜,我的孙女最乖。
接着,我又分别拿起几块西瓜,送到外婆、爸爸、妈妈手里。
然后我自己拿起最小的一块吃起来,虽然这西瓜不大,可我觉得今天吃的西瓜最甜。
1、根据拼音,用-线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分)rè(热执)kě(渴喝)guāi(乖乘)zhēn(真正)2、选词填空。
(2分)串块挂个一()西瓜一()爆竹一()葡萄一()苹果3、多音字组词。
(4分)jiě()léi()解累lěi()xiè()lèi()4、我给全家人分吃西瓜的事情,反映了我()。
(2分)①尊老爱幼②尊敬长辈③尊敬老师④尊重朋友参考答案1、rè(热)kě(渴)guāi(乖)zhēn(真)2、一(块)西瓜一(挂)爆竹一(串)葡萄一(个)苹果3、jiě(解放)léi(累累)解累lěi(累计)xiè(解池)lèi(劳累)4、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
思念大雁。
刘亮程《我改变的事物》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改变的事物刘亮程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
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
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
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
①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
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
这也许就是命运。
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
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
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
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
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
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
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
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
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化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
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
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
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榆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
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精选含答案解析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精选含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碗匠和他的碗周天红烂泥田,一个村子最响亮的事儿就是烧碗了。
烂泥田村子口一大块田,那泥巴,扶墙抹墙不行,真的是烂得扶不上墙了。
栽秧种谷也不行,栽了秧,不走根,反倒要烂根,没得收成。
那泥巴,就适合做碗烧碗。
泥质沙细,糗性好,水质也好,捏成碗坯子,放到窑上一烧,轻轻一敲就能听见当当当的清脆响声。
那釉质那花纹那造型,一看就是好货色呀。
八爷是村子里最好的碗匠。
八爷拿捏碗坯子,那是村子里最快的。
八爷烧出的碗,那更是一绝。
造型,釉色,图案,那都是没得挑。
能在碗边碗底上搞出花花草草,有鱼有鸟,有人物有动物,买主点着要什么他就能给你烧制出什么。
做大寿的能给你烧出老寿星图,结婚办喜事儿的能在上面烧出鸳鸯,外出发财回家造新房的能在上面烧出财神爷,那些图案活灵活现,逼真得惊人。
有的人端起碗吃饭时,都只顾着欣赏,翻来翻去地看,碗里的东西打倒了全然不知道。
八爷烧碗的手艺,那是跟着他师傅学的,足足学了三年,他师傅才把最关键那点儿真本事传给了他。
师傅传授真本事时,只给八爷提了一个要求:留在他身边!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其实,他们都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学到真本事。
如果你一直留下来,我就把最关键最实在的那点儿本事传给你!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
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
八爷也讲究。
无论是进门上货的还是收藏老玩意的,还是专门进屋看热闹的,八爷准抽出时间,把烧碗识货的道理和方法一五一十地给你介绍个明白,最后还问上一句,懂起没有?如果你摆脑壳说没听懂,他会继续给你说道说道,直到让你听真了为止。
八爷这热情,生意当然好做了。
八爷制碗烧碗的手艺是一绝,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的,每天上门进货的客商络绎不绝。
这些年下来,八爷的房屋都翻新三回了,可他家里自己用的碗却还是老样子。
2019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
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作者:刘亮程 有改动) 上
(1)结合全文说出第③段中“微妙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2025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四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练案36现代诗歌的形象与情感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16分)铁匠①刘半农叮当!叮当!清脆的打铁声,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
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愈显得外间黑漆漆地。
我从门前经过,看见门里的铁匠。
叮当!叮当!他锤子一下一上。
砧上的铁,闪作血也似的光,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
我走得远了,还隐隐的听见叮当!叮当!朋友,你该留心着这声音,他永远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
你若回头过去,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飞射在漆黑的地上。
1919年9月,北京当时正值封建文人和资产阶级贵族纷纷反对将劳动人民的生活入诗之际。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反复出现“叮当”的打铁声和闪烁的火花,传神地写出了铁匠劳动时富有代表性的特征。
B.“外间黑漆漆地”“漆黑的地上”富有深层含义,象征着时代背景和环境的黑暗、滞重和沉寂。
C.诗歌最后发出“你该留心着这声音”,注意“火花”的呼吁,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敬重。
D.诗歌写的是铁匠打铁,但其目的是突出底层人民劳动生活的沉重与苦难,精神的压抑与痛苦。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具体生动地刻画铁匠的形象,诗人采用了空间移动的手法,通过距离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描写铁匠的劳动。
B.全诗以诗人的视觉和听觉为中心,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展现了三组互相联系又各有特色的画面,描绘出铁匠打铁的全景轮廓。
C.诗人以洗练的笔法,有点有面、有声有色、有实有虚地塑造了在黑夜中打铁的铁匠的形象,生动真切,有强烈的感染力。
D.诗句基本上由二拍、三拍、四拍三种不同节拍的诗行组成,错落有致,起伏多变,形成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富有音韵美。
3.这首诗塑造的铁匠形象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请简要概括。
(4分)4.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
(6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
(16分)沉钟袁可嘉让我沉默于时空,如古寺锈绿的洪钟,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把波澜掷给大海,把无垠还诸苍穹,我是沉寂的洪钟,沉寂如蓝色凝冻;生命脱蒂于苦痛,苦痛任死寂煎烘,我是锈绿的洪钟,收容八方的野风!(原载于《文艺复兴》)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节传达了“我”面对时空的孤独感受,起句气象宏大有力。
《柴禾刘亮程》阅读答案
《柴禾刘亮程》阅读答案《柴禾刘亮程》阅读答案《柴禾刘亮程》阅读答案柴禾刘亮程①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
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②柴垛是家力的象征。
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一根又粗又长的刹车绳,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凑巧对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
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对在一起。
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满车的东西扔掉,让牛拉着空车逛荡回来。
有的人家正好相反,置了辆新车,能壮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拉半车干柴都打摆子。
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刹车绳也是新的,人却不行了——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③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
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
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
先是后父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④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
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
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
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
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
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
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
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
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
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⑤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
高考文学类文本刘亮程《后父的老》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后父的老》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后父的老刘亮程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
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
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
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
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
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
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
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老。
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
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
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
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1 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
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
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
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
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刘亮程《最后一只猫》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只猫刘亮程①我们家的最后一只猫,是被我们赶走的。
②它是纯黑的,样子和以前几只没啥区别,只是更懒,懒得捉老鼠不说,还偷吃饭馍馍。
后来一家人都讨厌它。
③小时候,它最爱跳到人怀里让人抚摸,小妹燕子整天抱着它玩。
它是小妹有数的几件玩具中的一个,摆家家时当玩具一样将它摆放在一个地方,它便一动不动,眼睛跟小妹转来转去,直到它被摆放到另一个地方,还是很听话地卧在那里。
④后来,小妹长大了没了玩兴。
黑猫也变得不听话,四处乱窜。
有时一跃跳到谁怀里,马上被一把拨拉下去,在地上挡脚了。
也会不轻不重挨上一下。
那段日子家里正好了几件让人烦心的事。
我已记不清是些什么事,反正,有段日子生活对我们不好,我们也没更多的心力去关照家畜们。
似乎,我们成了一个周转站,生活对我们好一点,我们给身边事物的关爱就会多一点。
我们没能像积蓄粮食一样在心中积攒足够的爱与善意,以便生活中没这些东西时,我们仍能节俭地给予。
那些年月我们一直都没积蓄下足够的粮食。
贫穷太漫长了。
⑤黑猫在家里待得无趣,便常出去。
有时在院墙上跑来跑去,还爬到树上捉鸟,却从未见捉到一只。
它捉鸟时那副认真劲让人好笑,身子贴着树干。
极轻极缓地往上爬。
连气都不出。
可是,不管它的动作多轻巧无声,总是爬到离鸟一米多远处。
鸟便扑地飞走了。
⑥黑猫朝天上望一阵,无奈地跳下树来。
⑦以后它便不常回家了。
我们不知道它在外面干些啥,村里几户人家夜里丢了鸡,有人看见是我们家黑猫吃的,到家里来找猫,家里因此变得很不安生。
⑧它已经几个月没回家,早变成野猫了。
父亲愤愤地说。
⑨野了也是你们家的。
你要这么推辞,下次碰见了我可要往死里打,来人气哼哼地走了。
⑩我们家的鸡却一只没丢过。
黑猫也没再露面,我们也没太在意,都当作它已经被人打死了,从此不再有人理会。
⑪又过了几个月,秋收刚结束,一天夜里,我听见猫在房顶上叫,不停地叫。
还听见猫在房上来回跑动。
我披了件衣服出去,叫了一声,见黑猫站在房檐上,头探下来对着我直叫。
我不知道出了啥事,它急声急气地要告诉我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刘亮程《最后的铁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最后的铁匠
刘亮程
①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
他十三
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成家一年多了,有个不到一岁的儿子。
吐尔
洪说,他的孩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打铁了,教他好好上学,出来干别的去。
吐尔洪说他当时就不愿学打铁,父亲却硬逼着他学。
打铁太累人,又挣不上钱。
他们家打了十几代铁了,还住在这些破烂房子里,他结婚时都没钱盖一间新房子。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
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
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订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
父亲的一把锤子养活一家人,日子还算过得去。
吐迪也是不愿跟父亲学打铁,没干几天就跑掉了。
他嫌打铁
锤太重,累死累活挥半天才挣几块钱,他想出去做买卖。
父亲给了他一点钱,
他买了一车西瓜,卸在街边叫卖。
结果,西瓜一半是生的,卖不出去。
生意做
赔了,才又垂头丧气回到父亲的打铁炉旁。
③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
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
只要一代一代把手
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
我们不干这个干啥去。
④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
逐渐成型的镰刀。
儿子吐尔洪就没这么专注了,手里打着镰刀,心里不知道想
着啥事情,眼睛东张西望。
⑤铁匠炉旁一天到晚围着人,有来买镰刀的,有闲的没事看打镰刀的。
天
冷了还是烤火的好地方,无家可归的人,冻极了就挨近铁匠炉,手伸进炉火里
燎两下,又赶紧塞回袖筒赶路去了。
⑥麦收前常有来修镰刀的乡下人,一坐大半天。
一把卖掉的镰刀,三五年
后又回到铁匠炉前,用的豁豁牙牙,木把也松动了。
铁匠举起镰刀,扫一眼就
能认出这把是不是自己打的。
旧镰刀扔进炉中,烧红、修刃、淬火,看上去又
跟新的一样。
修一把旧镰刀一两块钱,也有耍赖皮不给钱的,丢下一句好话就
走了,三五年不见面,直到镰刀再次用坏。
⑦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
过去三十年五十年,甚至
一二百年,他们都能认出自己家族打制的镰刀。
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
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
每一代的印
记都有所不同,一样的月牙形指甲印,在家族的每一个铁匠手里排出不同的形式。
没有具体的图谱记载每一代祖先打出的印记是怎样的形式。
这种简单的变化,过去几代人数百年后,肯定会有一个后代打在镰刀弯臂上的印记与某个祖
先的完全一致,冥冥中他们叠合在一起。
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
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
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
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⑧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
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
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工活,也许一旦失传
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那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不仅仅是架一个
打铁炉,掌握火候,把一块铁打成镰刀这样简单的一件事。
更重要的是打铁人
常年累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那种心理。
通过一把镰刀对世界人生的理解与
认知,到头来真正失传的是这些东西。
⑨吐尔洪·吐迪家的铁匠铺,还会一年一年敲打下去。
打到他跟父亲一样
的年岁还有几十年时间呢,到那时不知生活变成什么样子。
他是否会像父亲一样,虽然自己当初不愿学打铁,却又硬逼着儿子去学这门累人的笨重手艺。
在
这段漫长的铁匠生涯中,一个人的想法或许会渐渐地变得跟祖先一样古老。
不
管过去多少年,社会怎样变革,我们总会在一生的某个时期,跟远在时光那头
的祖先们,想到一起。
⑩吐尔洪会从父亲吐迪那里,学会打铁的所有手艺,他是否再往下传,就
是他自己的事了。
那片田野还会一年一年地生长麦子,每家每户的一小畦麦地,还要用镰刀去收割。
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
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
(1)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④段和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分)
①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
逐渐成型的镰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旧镰刀扔进炉中,烧红、修刃、淬火,看上去又跟新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