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犀鸟科

合集下载

犀鸟

犀鸟

在这个阶段,雄鸟可是越来越忙了!为了不使“娇 妻”饿肚子,它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找寻食物。这 时,雄鸟还会将自己砂胃中的一层壁膜脱落下来, 吐出体外,形成一个薄囊,它就用这个薄囊贮放找 来的食物(如各种果实等),带去喂雌鸟。 雏鸟出壳后,雄犀鸟的责任就更重了,它要负 起一家数日的食物供应重任。每天都要往返多次为 “妻儿”们递进食物。 雏鸟不断长大,到快会飞翔时,才将封闭物啄 破,雌鸟和雏鸟们也就从巢里出来了!各种各样的犀鸟Fra bibliotek灰 犀 鸟
冠斑犀鸟的介绍
• 犀鸟是犀鸟科各种类的通称,是罕见的珍贵观赏 鸟。犀鸟共有45种,我国已发现的有四种,其中 一种叫斑犀鸟,它分布在我国云南和广西南部一 带。 • 斑犀鸟的体形很大,体长可达到75厘米左右。 雌雄鸟的羽色相似,背面羽色是具绿色光泽的黑 色,腹面白色,在翅的末端和尾羽的末端有白斑, 黑白相映,非常鲜艳夺目。 • 斑犀鸟的嘴极大,形如犀角,呈美丽的象牙 色。在上嘴的基部有高大的盔突,好像古代武士 的头盔一样,非常威武。
平时,斑犀鸟往往集结成小群,栖息在高大的巨 树上,以果实、昆虫等为食。飞翔时,亦往往结 成小群飞。由于体形大,飞翔较慢,还发出很大 的声响。 在繁殖季节,斑犀鸟选择大树上的现成树洞 进行营巢。这种树洞很宽大,离地面很高。当雌 鸟进洞后,雌鸟就用自己的排泄物,混着腐木等 物,将洞口堆积起来。同时,雄鸟在洞外用泥土 及吐出的食物残渣等,将洞口进行封闭,只露出 一个仅能让雌鸟伸出嘴尖的“小窗口” 雌犀鸟在屋子里孵卵、育雏,又安全,又舒 适。它不需担心敌害的侵袭,也不怕风雨的浸淋。 肚子饿了,有雄鸟从“窗口”中递送食物,真是 越来越“娇”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兽类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长臂猿(所有种)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亚洲象、黑麂、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鼷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金丝猴(所有种)云豹、中华白海豚、野骆驼、麋鹿扭角羚、马来熊两栖爬行动物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鸟类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遗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类保护动物名录兽类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所有种)小爪水獭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麝(所有种)河麂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斑羚、藏原羚鹅喉羚、鬣羚、黄羊、盘羊、岩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鳍脚目(所有种)鲸目(除一类外其它鲸类)两栖爬行动物三线闭壳龟、大鲵、绿海龟、凹甲陆龟、玳瑁大壁虎、山瑞、鳖、细痣疣螈、镇海疣螈、地龟细瘰疣螈、虎纹蛙、云南闭壳龟、太平洋丽龟贵州疣螈、大凉疣螈、棱皮龟鸟类角鸊鷉、赤颈鸊鷉、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岩鹭、海南虎斑鳽、小苇鳽、彩鹳、白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隼科(所有种)鹰科其它鹰类、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小青脚鹬、灰燕、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鸦鹃(所有种)鸮形目、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鹤嘴翠鸟、鹦鹉科(所有种)小杓鹬、白枕鹤花尾榛鸡、黄嘴白鹭、彩鹮、白鹇、黑颈鸬鹚八色鸫科(所有种)黑鹮、蓝耳翠鸟、鹃鸠(所有种)黑嘴瑞凤头燕鸥铜翅水雉、沙丘鹤、黑鹇、镰翅鸡、鸳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兽纲兽纲6目14科88种刺猬、达乌尔猬、大耳猬、侯氏猬、树鼩、狼、赤狐、沙狐、藏狐、貉、鼬、白鼬、伶鼬、黄腹鼬、小艾鼬、黄鼬、纹鼬、艾鼬、虎鼬、鼬獾、缅甸鼬獾、狗獾、猪獾、大斑灵猫、椰子狸、果子狸、小齿椰子猫、缟灵猫、红颊獴、食蟹獴、云猫、豹猫、野猪、赤麂、小麂、菲氏麂、毛冠麂、狍、驯鹿、草兔、灰尾兔、华南兔、东北兔、云南兔、东北黑兔、毛耳飞鼠、复齿鼯鼠、棕鼯鼠、云南鼯鼠、海南鼯鼠、红白鼯鼠、台湾鼯鼠、灰鼯鼠、栗褐鼯鼠、灰背大鼯鼠、白斑鼯鼠、小鼯鼠、沟牙鼯鼠、飞鼠、黑白飞鼠、羊绒鼯鼠、低泡飞鼠、松鼠、赤腹松鼠、黄足松鼠、蓝腹松鼠、金背松鼠、五纹松鼠、白背松鼠、明纹花松鼠、隐纹花松鼠、橙腹长吻松鼠、泊氏长吻松鼠、红颊长吻松鼠、红腿长吻松鼠、橙喉长吻松鼠、条纹松鼠、岩松鼠、侧纹岩松鼠、花鼠、扫尾豪猪、豪猪、云南豪猪、花白竹鼠、大竹鼠、中华竹鼠、小竹鼠、社鼠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鸟纲鸟纲18目61科707种红喉潜鸟、黑喉潜鸟、小鸊鷉、黑颈鸊鷉、凤头鸊鷉、黑脚信天翁、白额鹱、灰鹱、短尾鹱、纯褐鹱、白腰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白尾鹲、普通鸬鹚、暗绿背鸬鹚、红脸鸬鹚、小军舰鸟、白斑军舰鸟、苍鹭、草鹭、绿鹭、池鹭、牛背鹭、大白鹭、白鹭、中白鹭、夜鹭、栗鳽、黑冠鳽、黄苇鳽、紫背苇鳽、栗苇鳽、黑鳽、大麻鳽、东方白鹳、秃鹳、大红鹳、黑雁、鸿雁、豆雁、小白额雁、灰雁、斑头雁、雪雁、栗树鸭、赤麻鸭、翘鼻麻鸭、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罗纹鸭、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鸭、赤颈鸭、白眉鸭、琵嘴鸭、云石斑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棉凫、瘤鸭、小绒鸭、黑海番鸭、斑脸海番鸭、丑鸭、长尾鸭、鹊鸭、白头硬尾鸭、白秋沙鸭、红胸秋沙鸭、普通秋沙鸭、松鸡、雪鹑、石鸡、大石鸡、中华鹧鸪、灰山鹑、斑翅山鹑、高原山鹑、鹌鹑、蓝胸鹑、环颈山鹧鸪、红胸山鹧鸪、绿脚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白眉山鹧鸪、台湾山鹧鸪、棕胸竹鸡、灰胸竹鸡、藏马鸡、雉鸡、普通秧鸡、蓝胸秧鸡、红腿斑秧鸡、白喉斑秧鸡、小田鸡、斑胸田鸡、红胸田鸡、斑胁田鸡、红脚苦恶鸟、白胸苦恶鸟、董鸡、黑水鸡、紫水鸡、骨顶鸡、水雉、彩鹬、蛎鹬、凤头麦鸡、灰头麦鸡、肉垂麦鸡、距翅麦鸡、灰斑鸻、金斑鸻、剑鸻、长嘴剑鸻、金眶鸻、环颈鸻、蒙古沙鸻、铁嘴沙鸻、红胸鸻、东方鸻、小嘴鸻、中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黑尾塍鹬、斑尾塍鹬、鹤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白腰草鹬、林鹬、小黄脚鹬、矶鹬、灰尾漂鹬、漂鹬、翘嘴鹬、翻石鹬、半蹼鹬、长嘴鹬、孤沙锥、澳南沙锥、林沙锥、针尾沙锥、大沙锥、扇尾沙锥、丘鹬、姬鹬、红腹滨鹬、大滨鹬、红颈滨鹬、西方滨鹬、长趾滨鹬、小滨鹬、青脚滨鹬、斑胸滨鹬、尖尾滨鹬、岩滨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三趾鹬、勺嘴鹬、阔嘴鹬、流苏鹬、鹮嘴鹬、黑翅长脚鹬、反嘴鹬、红颈瓣蹼鹬、灰瓣蹼鹬、石鸻、大石鸻、领燕鸻、普通燕鸻、中贼鸥、黑尾鸥、海鸥、银鸥、灰背鸥、灰翅鸥、北极鸥、渔鸥、红嘴鸥、棕头鸥、细嘴鸥、黑嘴鸥、楔尾鸥、三趾鸥、须浮鸥、白翅浮鸥、鸥嘴噪鸥、红嘴巨鸥、普通燕鸥、粉红燕鸥、黑枕燕鸥、黑腹燕鸥、白腰燕鸥、褐翅燕鸥、乌燕鸥、白额燕鸥、大凤头燕鸥、小凤头燕鸥、白顶玄鸥、白玄鸥、斑海雀、扁嘴海雀、冠海雀、角嘴海雀、毛腿沙鸡、西藏毛腿沙鸡、雪鸽、岩鸽、原鸽、欧鸽、中亚鸽、点斑林鸽、灰林鸽、紫林鸽、黑林鸽、欧斑鸠、山斑鸠、灰斑鸠、珠颈斑鸠、棕斑鸠、火斑鸠、绿翅金鸠、红翅凤头鹃、斑翅凤头鹃、鹰鹃、棕腹杜鹃、四声杜鹃、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栗斑杜鹃、八声杜鹃、翠金鹃、紫金鹃、乌鹃、噪鹃、绿嘴地鹃、黑顶蛙嘴鸱、毛腿夜鹰、普通夜鹰、欧夜鹰、中亚夜鹰、埃及夜鹰、长尾夜鹰、林夜鹰、爪哇金丝燕、短嘴金丝燕、大金丝燕、白喉针尾雨燕、普通楼燕、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棕雨燕、红头咬鹃、红腹咬鹃、普通翠鸟、斑头大翠鸟、蓝翡翠、黄喉蜂虎、栗喉蜂虎、蓝喉蜂虎、蓝须夜蜂虎、蓝胸佛法僧、棕胸佛法僧、三宝鸟、戴胜、大拟啄木鸟、斑头绿拟啄木鸟、黄纹拟啄木鸟、金喉拟啄木鸟、黑眉拟啄木鸟、蓝喉拟啄木鸟、蓝耳拟啄木鸟、赤胸拟啄木鸟、蚁鴷、斑姬啄木鸟、白眉棕啄木鸟、栗啄木鸟、鳞腹啄木鸟、花腹啄木鸟、鳞喉啄木鸟、灰头啄木鸟、红颈啄木鸟、大黄冠啄木鸟、黄冠啄木鸟、金背三趾啄木鸟、竹啄木鸟、大灰啄木鸟、黑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白翅啄木鸟、黄颈啄木鸟、白背啄木鸟、赤胸啄木鸟、棕腹啄木鸟、纹胸啄木鸟、小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小星头啄木鸟、三趾啄木鸟、黄嘴栗啄木鸟、大金背啄木鸟、歌百灵、蒙古百灵、云雀、小云雀、角百灵、褐喉沙燕、崖沙燕、岩燕、纯色岩燕、家燕、洋斑燕、金腰燕、斑腰燕、白腹毛脚燕、烟腹毛脚燕、黑喉毛脚燕、山鹡鸰、黄鹡鸰、黄头鹡鸰、灰鹡鸰、白鹡鸰、日本鹡鸰、印度鹡鸰、田鹨、平原鹨、布莱氏鹨、林鹨、树鹨、北鹨、草地鹨、红喉鹨、粉红胸鹨、水鹨、山鹨、大鹃鵙、暗灰鹃鵙、粉红山椒鸟、小灰山椒鸟、灰山椒鸟、灰喉山椒鸟、长尾山椒鸟、短嘴山椒鸟、赤红山椒鸟、褐背鹟鵙、钩嘴林鵙、凤头雀嘴鹎、领雀嘴鹎、红耳鹎、黄臀鹎、白头鹎、台湾鹎、白喉红臀鹎、短脚鹎、黑翅雀鹎、大绿雀鹎、蓝翅叶鹎、金额叶鹎、橙腹叶鹎、和平鸟、太平鸟、小太平鸟、虎纹伯劳、牛头伯劳、红背伯劳、红尾伯劳、荒漠伯劳、栗背伯劳、棕背伯劳、灰背伯劳、黑额伯劳、灰伯劳、楔尾伯劳、金黄鹂、黑枕黄鹂、黑头黄鹂、朱鹂、鹊色鹂、黑卷尾、灰卷尾、鸦嘴卷尾、古铜色卷尾、发冠卷尾、小盘尾、大盘尾、灰头椋鸟、灰背椋鸟、紫悲椋鸟、北椋鸟、粉红椋鸟、紫翅椋鸟、黑冠椋鸟、丝光椋鸟、灰椋鸟、黑领椋鸟、红嘴椋鸟、斑椋鸟、家八哥、八哥、林八哥、白领八哥、金冠树八哥、鹩哥、黑头噪鸦、短尾绿鹊、蓝绿鹊、红嘴蓝鹊、台湾蓝鹊、灰喜鹊、喜鹊、灰树鹊、白尾地鸦、秃鼻乌鸦、达乌里寒鸦、渡鸦、棕眉山岩鹨、贺兰山岩鹨、栗背短翅鸫、锈腹短翅鸫、日本歌鸲、红尾歌鸲、红喉歌鸲、蓝喉歌鸲、棕头歌鸲、金胸歌鸲、黑喉歌鸲、蓝歌鸲、红肋蓝尾鸲、棕腹林鸲、台湾林鸲、鹊鸲、贺兰山红尾鸲、北红尾鸲、蓝额长脚地鸲、紫宽嘴鸲、绿宽嘴鸲、白喉石即鸟、黑喉石即鸟、黑白林即鸟、台湾紫啸鸫、白眉地鸫、虎斑地鸫、黑胸鸫、灰背鸫、乌灰鸫、棕背黑头鸫、褐头鸫、白腹鸫、斑鸫、白眉歌鸫、宝兴歌鸫、剑嘴鹛、丽星鹩鹛、楔头鹩鹛、宝兴鹛雀、矛纹草鹛、大草鹛、棕草鹛、黑脸噪鹛、白喉噪鹛、白冠噪鹛、小黑领噪鹛、黑领噪鹛、条纹噪鹛、白颈噪鹛、褐胸噪鹛、黑喉噪鹛、黄喉噪鹛、杂色噪鹛、山噪鹛、黑额山噪鹛、灰翅噪鹛、斑背噪鹛、白点噪鹛、大噪鹛、眼纹噪鹛、灰肋噪鹛、棕噪鹛、栗颈噪鹛、斑胸噪鹛、画眉、白颊噪鹛、细纹噪鹛、蓝翅噪鹛、纯色噪鹛、橙翅噪鹛、灰腹噪鹛、黑顶噪鹛、玉山噪鹛、红头噪鹛、丽色噪鹛、赤尾噪鹛、红翅薮鹛、灰胸薮鹛、黄痣薮鹛、银耳相思鸟、红嘴相思鸟、棕腹鵙鹛、灰头斑翅鹛、台湾斑翅鹛、金额雀鹛、黄喉雀鹛、棕头雀鹛、棕喉雀鹛、褐顶雀鹛、灰奇鹛、白耳奇鹛、褐头凤鹛、红嘴鸦雀、三趾鸦雀、褐鸦雀、斑胸鸦雀、点胸鸦雀、白眶鸦雀、棕翅缘鸦雀、褐翅缘鸦雀、暗色鸦雀、灰冠鸦雀、黄额鸦雀、黑喉鸦雀、短尾鸦、黑尾鸦雀、红头鸦雀、灰头鸦雀、震旦鸦雀、山鹛、磷头树莺、巨嘴短翅莺、斑背大尾莺、北蝗莺、矛斑蝗莺、苍眉蝗莺、大苇莺、黑眉苇莺、细纹苇莺、叽咋柳莺、东方叽咋柳莺、林柳莺、黄腹柳莺、棕腹柳莺、灰柳莺、褐柳莺、烟柳莺、棕眉柳莺、巨嘴柳莺、橙斑翅柳莺、黄眉柳莺、黄腰柳莺、甘肃柳莺、四川柳莺、灰喉柳莺、极北柳莺、乌嘴柳莺、暗绿柳莺、双斑绿柳莺、灰脚柳莺、冕柳莺、冠纹柳莺、峨嵋柳莺、海南柳莺、白斑尾柳莺、黑眉柳莺、戴菊、台湾戴菊、宽嘴鹟莺、凤头雀莺、白喉林鹟、白眉姬鹟、黄眉姬鹟、鸲姬鹟、红喉姬鹟、棕腹大仙鹟、乌鹟、灰纹鹟、北灰鹟、褐胸鹟、寿带鸟、紫寿带鸟、大山雀、西域山雀、绿背山雀、台湾黄山雀、黄颊山雀、黄腹山雀、灰蓝山雀、煤山雀、黑冠山雀、褐冠山雀、沼泽山雀、褐头山雀、白眉山雀、红腹山雀、杂色山雀、黄眉林雀、冕雀、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黑眉长尾山雀、银脸长尾山雀、淡紫帀鸟、巨帀鸟、丽帀鸟、滇帀鸟、攀雀、紫颊直嘴太阳鸟、黄腹花蜜鸟、紫色蜜鸟、蓝枕花蜜鸟、黑胸太阳鸟、黄腰太阳鸟、火尾太阳鸟、蓝喉太阳鸟、绿喉太阳鸟、叉尾太阳鸟、长嘴捕蛛鸟、纹背捕蛛鸟、暗绿绣眼鸟、红胁绣眼鸟、灰腹绣眼鸟、树麻雀、山麻雀、红梅花雀、栗腹文鸟、燕雀、金翅雀、黄雀、白腰朱顶雀、极北朱顶雀、黄嘴、赤胸、桂红头岭雀、粉红腹岭雀、大朱雀、拟大朱雀、红胸朱雀、暗胸朱雀、赤朱雀、沙色朱雀、红腰朱雀、点翅朱雀、棕朱雀、酒红朱雀、玫红眉朱雀、红眉朱雀、曙红朱雀、白眉朱雀、普通朱雀、北朱雀、斑翅朱雀、藏雀、松雀、红交嘴雀、白翅交嘴雀、长尾雀、血雀、金枕黑雀、褐灰雀、灰头灰雀、红头灰雀、灰腹灰雀、红腹灰雀、黑头蜡嘴雀、黑尾蜡嘴雀、锡嘴雀、朱鹀、黍鹀、白头鹀、黑头鹀、褐头鹀、栗鹀、黄胸鹀、黄喉鹀、黄鹀、灰头鹀、硫黄鹀、圃鹀、灰颈鹀、灰眉岩鹀、三道眉草鹀、栗斑腹鹀、栗耳鹀、田鹀、小鹀、黄眉鹀、灰鹀、白眉鹀、藏鹀、红颈苇鹀、苇鹀、芦鹀、蓝鹀、凤头鹀、铁爪鹀、雪鹀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两栖纲两栖纲3目10科291种版纳鱼螈、无斑山溪鲵、龙洞山溪鲵、山溪鲵、北方山溪鲵、盐源山溪鲵、安吉小鲵、中国小鲵、台湾小鲵、东北小鲵、满洲小鲵、能高山小鲵、巴鲵、爪鲵、商城肥鲵、新疆北鲵、秦巴北鲵、极北鲵、呈贡蝾螈、蓝尾蝾螈、东方蝾螈、潮汕蝾螈、滇池蝾螈、琉球棘螈、黑斑肥螈、无斑肥螈、尾斑瘰螈、中国瘰螈、富钟瘰螈、广西瘰螈、香港瘰螈、棕黑疣螈、强婚刺铃蟾、大蹼铃蟾、微蹼铃蟾、东方铃蟾、沙坪无耳蟾、宽头短腿蟾、缅北短腿蟾、平顶短腿蟾、沙巴拟髭蟾、东南亚拟髭蟾、高山掌突蟾、峨山掌突蟾、掌突蟾、腹斑掌突蟾、淡肩角蟾、短肢角蟾、尾突角蟾、大围山角蟾、大花角蟾、腺角蟾、肯氏角蟾、挂墩角蟾、白颌大角蟾、莽山角蟾、小角蟾、南江角蟾、峨眉角蟾、突肛角蟾、粗皮角蟾、凹项角蟾、棘指角蟾、小口拟角蟾、突肛拟角蟾、川北齿蟾、棘疣齿蟾、景东齿蟾、利川齿蟾、大齿蟾、密点齿蟾、峨眉齿蟾、秉志齿蟾、宝兴齿蟾、红点齿蟾、疣刺齿蟾、无蹼齿蟾、乡城齿蟾、高山齿突蟾、西藏齿突蟾、金项齿突蟾、胸腺齿突蟾、贡山齿突蟾、六盘齿突蟾、花齿突蟾、刺胸齿突蟾、宁陕齿突蟾、林芝齿突蟾、平武齿突蟾、皱皮齿突蟾、锡金齿突蟾、圆疣齿突蟾、巍氏齿突蟾、哀牢髭蟾、峨眉髭蟾、雷山髭蟾、刘氏髭蟾、哀牢蟾蜍、华西蟾蜍、盘谷蟾蜍、隐耳蟾蜍、头盔蟾蜍、中华蟾蜍、喜山蟾蜍、沙湾蟾蜍、黑眶蟾蜍、岷山蟾蜍、新疆蟾蜍、花背蟾蜍、史氏蟾蜍、西藏蟾蜍、圆疣蟾蜍、绿蟾蜍、卧龙蟾蜍、鳞皮厚蹼蟾、无棘溪蟾、疣棘溪蟾、华西树蟾、中国树蟾、贡山树蟾、日本树蟾、三港树蟾、华南树蟾、秦岭树蟾、昭平树蟾、云南小狭口蛙、花细狭口蛙、孟连细狭口蛙、北方狭口蛙、花狭口蛙、四川狭口蛙、多疣狭口蛙、大姬娃、粗皮姬娃、小弧斑姬娃、合征姬娃、饰纹姬娃、花姬娃、德力娟蛙、台湾娟蛙、西域湍蛙、崇安湍蛙、棘皮湍蛙、海南湍蛙、香港湍蛙、康定湍蛙、凉山湍蛙、理县湍蛙、棕点湍蛙、突吻湍蛙、四川湍蛙、勐养湍蛙、山湍蛙、华南湍蛙、小湍蛙、绿点湍蛙、武夷湍蛙、北小岩蛙、刘氏小岩蛙、网纹小岩蛙、西藏小岩蛙、高山倭蛙、倭蛙、腹斑倭蛙、尖舌浮蛙、圆舌浮蛙、缅北棘蛙、大吉岭棘蛙、棘腹蛙、错那棘蛙、小棘蛙、眼斑棘蛙、九龙棘蛙、棘臂蛙、刘氏棘蛙、花棘蛙、尼泊尔棘蛙、合江棘蛙、侧棘蛙、棘胸蛙、双团棘胸蛙、弹琴蛙、阿尔泰林蛙、黑龙江林蛙、云南臭蛙、安龙臭蛙、中亚林蛙、版纳蛙、海蛙、昭觉林蛙、中国林蛙、峰斑蛙、仙姑弹琴蛙、海扇威蛙、脆皮蛙、叶邦蛙、无指盘臭蛙、沼蛙、合江臭蛙、桓仁林蛙、日本林蛙、光务臭蛙、大头蛙、昆仑林蛙、阔褶蛙、泽蛙、江城蛙(暂名)、大绿蛙、长肢蛙、龙胜臭蛙、长趾蛙、绿臭蛙、小山蛙、多齿蛙(暂名)、黑斜线蛙、黑斑蛙、黑耳蛙、黑带蛙、金钱蛙、滇蛙、八重山弹琴蛙、隆肛蛙、湖蛙、粗皮蛙、库力昂蛙、桑植蛙、梭德氏蛙、花臭蛙、胫腺蛙、细刺蛙、棕背蛙、台北蛙、滕格里蛙、滇南臭蛙、天台蛙、凹耳蛙、棘肛蛙、竹叶蛙、威宁蛙、雾川臭蛙、明全蛙、日本溪树蛙、海南溪树蛙、壮溪树蛙、背条跳树蛙、琉球跳树蛙、面天跳树蛙、侧条跳树蛙、白斑小树蛙、安氏小树蛙、锯腿小树蛙、黑眼睑小树蛙、金秀小树蛙、陇川小树蛙、墨脱小树蛙、勐腊小树蛙、眼斑小树蛙、白颊小树蛙、红吸盘小树蛙、香港小树蛙、经甫泛树蛙、大泛树蛙、杜氏泛树蛙、棕褶泛树蛙、洪佛泛树蛙、斑腿泛树蛙、无声囊泛树蛙、黑点泛树蛙、峨眉泛树蛙、屏边泛树蛙、普洱泛树蛙、昭觉泛树蛙、民雄树蛙、橙腹树蛙、双斑树蛙、贡山树蛙、大吉岭树蛙、白颌树蛙、莫氏树蛙、伊枷树蛙、翡翠树蛙、黑蹼树蛙、红蹼树蛙、台北树蛙、横纹树蛙、疣腿树蛙、疣足树蛙、瑶山树蛙、马来疣斑树蛙、广西疣斑树蛙、西藏疣斑树蛙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爬行纲爬行纲2目20科395种平胸龟、大头乌龟、黑颈水龟、乌龟、黄缘盒龟、黄额盒龟、黄金龟、金头闭壳龟、百色闭壳龟、潘氏闭壳龟、琼崖闭壳龟、周氏闭壳龟、齿缘龟、艾氏拟水龟、黄喉拟水龟、腊戍拟水龟、缺颌花龟、菲氏花龟、中华花龟、锯缘摄龟、眼斑龟、拟眼斑龟、四眼斑龟、缅甸陆龟、砂鳖、东北鳖、小鳖、鳖、斑鳖、隐耳漠虎、新疆漠虎、蝎虎、长裸趾虎、卡西裸趾虎、墨脱裸趾虎、灰裸趾虎、西藏裸趾虎、莎车裸趾虎、截趾虎、耳疣壁虎、中国壁虎、铅山壁虎、多疣壁虎、兰屿壁虎、海南壁虎、蹼趾壁虎、无蹼壁虎、太白壁虎、原尾蜥虎、密疣蜥虎、疣尾蜥虎、锯尾蜥虎、台湾蜥虎、沙坝半叶趾虎、云南半叶趾虎、鳞趾虎、雅美鳞趾虎、新疆沙虎、吐鲁番沙虎、伊犁沙虎、托克逊沙虎、睑虎、凭祥睑虎、长棘蜥、丽棘蜥、短肢树蜥、棕背树蜥、绿背树蜥、蚌西树蜥、西藏树蜥、墨脱树蜥、细鳞树蜥、白唇树蜥、变色树蜥、裸耳飞蜥、斑飞蜥、长肢攀蜥、短肢攀蜥、裸耳攀蜥、草绿攀蜥、宜宾攀蜥、喜山攀蜥、宜兰攀蜥(新拟)、溪头攀蜥、米仓山攀蜥、琉球攀蜥、丽纹攀蜥、台湾攀蜥、四川攀蜥、昆明攀蜥、云南攀蜥、喜山岩蜥、西藏岩蜥、拉萨岩蜥、新疆岩蜥、塔里木岩蜥、南亚岩蜥、吴氏岩蜥、蜡皮蜥、异鳞蜥、白条沙蜥、叶城沙蜥、红尾沙蜥、南疆沙蜥、草原沙蜥、奇台沙蜥、居岩沙蜥、乌拉尔沙蜥、旱地沙蜥、红原沙蜥、无斑沙蜥、白梢沙蜥、库车沙蜥、大耳沙蜥、宽鼻沙蜥、荒漠沙蜥、、西藏沙蜥、变色沙蜥、青海沙蜥、泽当沙蜥、长邋蜥、喉褶蜥、草原蜥、台湾脆蜥蛇、细脆蛇蜥、海南脆蛇蜥、脆蛇蜥、孟加拉巨蜥、香港双足蜥、白尾双足蜥、丽斑麻蜥、敏麻蜥、山地麻蜥、喀什麻蜥、网纹麻蜥、密点麻蜥、荒漠麻蜥、快步麻蜥、虫纹麻蜥、捷蜥蜴、胎生蜥蜴、峨眉地蜥、台湾地蜥、崇安地蜥、黑龙江草蜥、台湾草蜥、雪山草蜥、恒春草蜥、北草蜥、南草蜥、蓬莱草蜥、白条草蜥、阿赖山裂脸蜥、光蜥、岩岸岛蜥、黄纹石龙子、中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刘氏石龙子、崇安石龙子、四线石龙子、大渡石龙子、长尾南蜥、多棱南蜥、多线南蜥、昆明滑蜥、长肢滑蜥、台湾滑蜥、喜山滑蜥、桓仁滑蜥、拉达克滑蜥、宁波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西域滑蜥、南滑蜥、瓦山滑蜥、锡金滑蜥、秦岭滑蜥、墨脱滑蜥、股鳞蜒蜥、铜蜒蜥、斑蜒蜥、台湾蜒蜥、缅甸棱蜥、广西棱蜥、海南棱蜥、中国棱蜥、白头钩盲蛇、钩盲蛇、大盲蛇、恒春盲蛇、瘰鳞蛇、海南闪鳞蛇、闪鳞蛇、红尾筒蛇、红沙蟒、东疆沙蟒、东方沙蟒、青脊蛇、台湾脊蛇、海南脊蛇、井冈山脊蛇、美姑脊蛇、阿里山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绿脊蛇、无颞鳞腹链蛇、黑带腹链蛇、白眉腹链蛇、绣链腹链蛇、棕网腹链蛇、卡西腹链蛇、瓦屋山腹链蛇、台北腹链蛇、腹斑腹链蛇、八线腹链蛇、丽纹腹链蛇、双带腹链蛇、平头腹链蛇、坡普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缅北腹链蛇、东亚腹链蛇、白眶蛇、滇西蛇、珠光蛇、绿林蛇、广西林蛇、纹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云南两头蛇、金花蛇、花脊游蛇、黄脊游蛇、纯绿翠青蛇、翠青蛇、横纹翠青蛇、喜山过树蛇、过树蛇、八莫过树蛇、黄链蛇、粉链蛇、赤链蛇、白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赤腹绿锦蛇、南峰锦蛇、玉斑锦蛇、百花锦蛇、横斑锦蛇、紫灰锦蛇、绿锦蛇、三索锦蛇、红点锦蛇、棕黑锦蛇、黑眉锦蛇、黑斑水蛇、腹斑水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滑鳞蛇、白环蛇、双全白环蛇、老挝白环蛇、黑背白环蛇、细白环蛇、颈棱蛇、水游蛇、棋斑水游蛇、喜山小头蛇、方花小头蛇、菱斑小头蛇、中国小头蛇、紫棕小头蛇、管状小头蛇、台湾小头蛇、昆明小头蛇、圆斑小头蛇、龙胜小头蛇、黑带小头蛇、横纹小头蛇、宁陕小头蛇、饰纹小头蛇、山斑小头蛇、香港后棱蛇、横纹后棱蛇、莽山后棱蛇、广西后棱蛇、沙坝后棱蛇、挂墩后棱蛇、侧条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老挝后棱蛇、平鳞钝头蛇、棱鳞钝头蛇、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缅甸钝头蛇、横斑钝头蛇、横纹钝头蛇、喜山钝头蛇、福建钝头蛇、颈斑蛇、缅甸颈斑蛇、福建颈斑蛇、云南颈斑蛇、紫沙蛇、花条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斜鳞蛇、花尾斜鳞蛇、灰鼠蛇、滑鼠蛇、海南颈槽蛇、喜山颈槽蛇、缅甸颈槽蛇、黑纹颈槽蛇、颈槽颈槽蛇、九龙颈槽蛇、红脖颈槽蛇、台湾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黄腹杆蛇、尖喙蛇、黑头剑蛇、黑领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华游蛇、温泉蛇、山坭蛇、小头坭蛇、渔游蛇、黑网乌梢蛇、乌梢蛇、黑线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福建丽纹蛇、丽纹蛇、台湾丽纹蛇、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蓝灰扁尾海蛇、扁尾海蛇、半环扁尾海蛇、棘眦海蛇、棘鳞海蛇、龟头海蛇、青灰海蛇、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截吻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海蝰、白头蝰、尖吻腹、短尾腹、中介腹、六盘山腹、秦岭腹、岩栖腹、蛇岛腹、高原腹、乌苏里腹、莽山烙铁头蛇、山烙铁头蛇、察隅烙铁头蛇、菜花原柔头蛇、原柔头腹、乡城原柔头腹、白唇竹叶青蛇、台湾竹叶青蛇、墨托竹叶青蛇、竹叶青蛇、西藏竹叶青蛇、云南竹叶青蛇、极北蝰、圆斑蝰、草原蝰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昆虫纲江西叉突襀、海南华钮襀、吉氏小扁襀、史氏长卷襀、怪螳属(所有种)、魏氏巨蝓、四川无肛蝓、尖峰岭彪蝓、污色无翅刺蝓、叶蝓属(所有种)、广西瘤蝓、褐脊瘤胸蝓、中华仿圆筒蝓、食蚧双突围啮、线斑触啮、黄脊扁角纹蓟马、墨脱埃蛾蜡蝉、红翅梵蜡蝉、漆点旌翅颜蜡蝉、碧蝉属(所有种)、彩蝉属(所有种)、琥珀蝉属(所有种)、硫磺蝉属(所有种)、拟红眼蝉属(所有种)、笃蝉属(所有种)、西藏管尾犁胸蝉、周氏角蝉、新象棘蝉、野核桃声毛管蚜、柳粉虱蚜、田鳖、山字宽盾蝽、海南杆蝓猪蝽、中华脉齿蛉、硕华盲蛇蛉、中华旌蛉、双锯球胸虎甲、步甲属拉步甲亚属(所有种)、步甲属硕步甲亚属(所有种)、大卫两栖甲、中华两栖甲、大尖鞘叩甲、凹头叩甲、丽叩甲、黔丽叩甲、二斑丽叩甲、朱肩丽叩甲、绿腹丽叩甲、眼纹斑叩甲、豹纹斑叩甲、木棉梳角叩甲、海南硕黄吉丁、红绿金吉丁、北部湾金吉丁、绿点椭圆吉丁、三色红瓢虫、龟瓢虫、李氏长足甲、彩壁金龟属(所有种)、戴褐臂金龟、胫晓扁犀金龟、叉犀金龟属(所有种)、葛蛀犀金龟、细角尤犀金龟、背黑正鳃金龟、群斑带花金龟、褐斑背角花金龟、四斑幽花金龟、中华奥锹甲、巨叉锹甲、幸运锹甲、细点音天牛、红腹膜花天牛、畸腿半鞘天牛、超高萤叶甲、大宽喙象、拟蚤蝼(虫扇)、周氏新蝎蛉、中华石蛾、梵净蛉蛾、井冈小翅蛾、大黄长角蛾、北京举肢蛾、巨燕蛾、紫曲纹灯蛾、陇南桦蛾、半目大蚕蛾、乌桕大蚕蛾、冬青大蚕蛾、黑褐萝纹蛾、喙凤蝶属(所有种)、虎凤蝶属(所有种)、锤尾凤蝶、台湾凤蝶、红斑美凤蝶、旖凤蝶、尾凤蝶属(所有种)、曙凤蝶属(所有种)、裳凤蝶属(所有种)、宽尾凤蝶属(所有种)、燕凤蝶、绿带燕凤蝶、眉粉蝶属(所有种)、最美紫蛱蝶、黑紫蛱蝶、枯叶蛱蝶、绢蝶属(所有种)、黑眼蝶、岳眼蝶属(所有种)、豹眼蝶、箭环蝶属(所有种)、森下交脉环蝶、陕灰蝶属(所有种)、虎灰蝶、大伞弄蝶、古田钉突食虫虻、中国突眼蝇、铜绿狭甲蝇、海南木莲枝角叶蜂、蝙蛾角突姬蜂、黑蓝凿姬蜂、短异潜水蜂、马尾茧蜂、梵净山华甲茧蜂、天牛茧蜂、丽锥腹金小蜂、贵州华颚细蜂、中华新蜂、叶齿金绿泥蜂、双齿多刺蚁、鼎突多刺蚁、伪猛熊蜂、中华蜜蜂。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黄腹角雉
Tragopan caboti

虹雉(所有种)
Lophophorusspp.

藏马鸡
Crossoptilonharmani

蓝马鸡
Crossptilonauritum

褐马鸡
Crossoptilonmantchuricum

黑鹇
Lophuraleucomelanos

白鹇
Lophuranycthemera

锦鸡(所有种)
Chrysolophusspp.

孔雀雉
Polyplectronbicalcaratum

绿孔雀
Pavo muticus

鹤形目GRUIFORMES
鹤科Gruidac
灰鹤
Grus grus

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白头鹤
Grus monacha

沙丘鹤
Grus canadensis

玉带海鵰
Haliaeetusleucoryphus

白尾海鵰
Haliaeetus albicilla

虎头海鵰
Haliaeetuspelagicus

白背兀鹫
Gyps bengalensis

胡兀鹫
Gypaetus barbatus

其它鹰类(Accipitridae)

隼科(所有种)Falconidae
Branta ruficollis

白额雁
Anser albifrons

天鹅(所有种)

1.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1.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
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
遗鸥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类保护动物名录
兽类
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
棕熊(包括马熊)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所有种)小爪水獭
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
小青脚鹬灰燕、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
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
鸦鹃(所有种)鸮形目、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
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
鹤嘴翠鸟、鹦鹉科(所有种)小杓鹬、白枕鹤
花尾榛鸡、黄嘴白鹭、彩鹮、白鹇、黑颈鸬鹚
八色鸫科(所有种)黑鹮、蓝耳翠鸟、鹃鸠(所有种)黑嘴瑞凤头燕鸥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类保护动物名录
兽类
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
长臂猿(所有种)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
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
亚洲象、黑麂、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
鼷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
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
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
金丝猴(所有种)云豹、中华白海豚、野骆驼、麋鹿
扭角羚、马来熊
两栖爬行动物
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
鸟类
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
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
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
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褐马鸡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两栖纲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54种)Ⅰ级(53)光叶蕨玉龙蕨*水韭属巨柏苏铁属(所有种)银杏百山祖冷杉梵净山冷杉元宝山冷杉资源冷杉(大院冷杉)银杉巧家五针松长白松台湾穗花杉云南穗花杉红豆杉属(所有种)水松水杉*长喙毛茛泽泻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伯乐树(钟萼木)膝柄木萼翅藤*革苞菊东京龙脑香狭叶坡垒坡垒多毛坡垒望天树*貉藻瑶山苣苔单座苣苔报春苣苔辐花苣苔*华山新麦草银缕梅*盾鳞狸藻长蕊木兰单性木兰落叶木莲华盖木峨眉拟单性木兰藤枣*莼菜珙桐光叶珙桐云南蓝果树合柱金莲木独叶草异形玉叶金花掌叶木*发菜Ⅱ级法斗观音座莲二回原始观音座莲亨利原始观音座莲对开蕨苏铁蕨天星蕨桫椤科(所有种)蚌壳蕨科(所有种)单叶贯众七指蕨*水蕨属(所有种)鹿角蕨扇蕨中国蕨贡山三尖杉蓖子三尖杉翠柏红桧岷江柏木福建柏朝鲜崖柏秦岭冷杉台湾油杉海南油杉柔毛油杉太白红杉四川红杉油麦吊云杉大果青扦兴凯赤松大别山五针松红松华南五针松(广东松)毛枝五针松金钱松黄杉属(所有种)白豆杉榧属(所有种)台湾杉(秃杉)芒苞草梓叶槭羊角槭云南金钱槭*浮叶慈菇富宁藤蛇根木驼峰藤盐桦金平桦天台鹅耳枥*拟花蔺七子花金铁锁十齿花永瓣藤连香树千果榄仁*画笔菊四数木无翼坡垒(铁凌)广西青梅青皮(青梅)翅果油树东京桐华南锥台湾水青冈三棱栎*瓣鲜花*辐花秦岭石蝴蝶酸竹*沙芦草*异颖草*短芒披碱草*无芒披碱草*内蒙古大麦*药用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四川狼尾草*三蕊草*拟高粱*箭叶大油芒*中华结缕草乌苏里狐尾藻山铜材长柄双花花木半枫荷四药门花水菜花子宫草油丹樟树(香樟)普陀樟油樟卵叶桂润楠舟山新木姜子闽楠浙江楠楠木*线苞两型豆黑黄檀(版纳黑檀)降香(降香檀)格木山豆根(胡豆莲)绒毛皂荚*野大豆*烟豆*短绒野大豆花榈木(花梨木)红豆树缘毛红豆紫檀(青龙木)油楠(蚌壳树)任豆(任木)*盾鳞狸藻地枫皮鹅掌楸馨香玉兰厚朴凹叶厚朴长喙厚朴圆叶玉兰西康玉兰宝华玉兰香木莲大果木莲毛果木莲大叶木莲厚叶木莲石碌含笑峨眉含笑云南拟单性木兰合果木水青树粗枝崖摩红椿毛红椿海南风吹楠滇南风吹楠云南肉豆蔻*高雄茨藻*拟纤维茨藻*莲*贵州萍逢草*雪白睡莲喜树(旱莲木)蒜头果水曲柳董棕小钩叶藤龙棕*红花绿绒蒿斜翼*川藻(石蔓)*金荞麦*羽叶点地梅粉背叶人字果马尾树绣球茜香果树丁茜黄檗(黄菠椤)川黄檗(黄皮树)钻天柳伞花木海南紫荆木紫荆木黄山梅蛛网萼*冰沼草*胡黄连呆白菜(崖白菜)*山茛菪*北方黑三棱广西火桐丹霞梧桐海南梧桐蝴蝶树平当树景东翅子树勐仑翅子树长果安息香秤锤树土沉香柄翅果蚬木滇桐海南椴紫椴*野菱长序榆榉树*珊瑚菜(北沙参)海南石梓(苦梓)茴香砂仁拟豆寇长果姜*虫草(冬虫夏草)松口蘑(松茸)“*”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其余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57种)Ⅰ级(97)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金丝猴(所有种)长臂猿(所有种)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鱀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麝(所有种)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遗鸥四爪陆龟*鼋蜥鳄巨蜥蟒扬子鳄*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红珊瑚*库氏砗磲*鹦鹉螺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Ⅱ级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所有种)*小爪水獭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鳍足目(所有种)*其它鲸类河廘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黄羊藏原羚鹅喉羚鬣羚斑羚岩羊盘羊海南兔雪兔塔尔木兔巨松鼠角赤颈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黑颈鸬鹚黄嘴白鹭岩鹭海南虎斑鳽小苇鳽彩鹳白鹮黑鹮彩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鸳鸯其它鹰类隼科(所有种)黑琴鸟柳雷鸟岩雷鸟镰翅鸟花尾榛鸡雪鸡(所有种)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黑鹇白鹇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沙丘鹤白枕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铜翅水雉小勺鹬小青脚鹬灰燕鸻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鹃鸠(所有种)鹦鹉科(所有种)鸦鹃(所有种)鸮形目(所有种)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蓝耳翠鸟鹳嘴翠鸟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所有种)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科(所有种)八色鸫科(所有种)*地龟*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凹甲陆龟*蠵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山瑞鳖大壁虎*大鲵*细痣疣螈*镇海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细瘰疣螈虎纹蛙*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金钱鲃*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文昌鱼*虎斑宝贝*冠螺*大珠母贝*佛耳丽蚌伟铗叭尖板曦箭蜓宽纹北箭蜓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拉步甲硕步甲彩臂金龟(所有种)叉犀金龟双尾褐凤蝶三尾褐凤蝶中华虎凤蝶阿波罗绢蝶“*”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未标则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保护动物收费标准保护动物收费标准(元/只)(元/只)国家I级重点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蜂猴(所有种) 300 熊猴 1000台湾猴 2000 豚尾猴 1000叶猴(所有种) 5000 金丝猴(所有种)50000长臂猿(所有种) 8000 马来熊 2000大熊猫 100000 紫貂 500貂熊 1000 熊狸 1000云豹 3000 豹 6000虎 48000 雪豹 10000亚洲象 50000 蒙古野驴 5000西藏野驴 5000 野马 60000野骆驼 50000 鼷鹿 500黑麂 2000 白唇鹿 2000坡鹿 6000 梅花鹿 3000豚鹿 3000 麋鹿 6000野牛 6000 野牦牛 6000普氏原羚 3000 藏羚 2000高鼻羚羊 6000 扭角羚 30000保护动物收费标准保护动物收费标准(元/只)(元/只)台湾鬣羚 2000 赤斑羚 2000塔尔羊 2000 北山羊 1000河狸 3000 短尾信天翁 900白腹军舰鸟 900 白鹳 1000黑鹳 2000 朱鹳 100000中华秋沙鸭 10000 金雕 1000白肩雕 1000 玉带海雕 2000白尾海雕 2000 虎头海雕 2000拟兀鹫 900 胡兀鹫 900细嘴松鸡 500 斑尾榛鸡 500雉鹑 400 四川山鹧鹕 400海南山鹧鸪 400 黑头角雉 1000红胸角雉 1000 灰腹解雉 1000黄腹角雉 1000 虹雉(所有种) 2000褐马鸡 2000 蓝鹇 2000黑颈长尾雉 2000 白颈长尾雉 2000黑长尾雉 2000 孔雀雉 2000保护动物收费标准保护动物收费标准(元/只)(元/只)白头鹤 2000 丹顶鹤 2000白鹤乌 3000 赤颈鹤 6000鸨(所有种) 3000 遗鸥 1000四爪陆龟 2000 鳄蜥 3000巨蜥 900 蟒 900扬子鳄 3000 中华蛩蠊 900金斑啄 900国家II级重点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短尾猴 250 猕猴 250藏酉猴 250 穿山甲 100豺 500 黑熊 1500棕熊(包括马熊) 1500 小熊猫 1500石貂 250 黄喉貂 250小灵猫 250 草原斑猫 250荒漠猫 600 丛林猫 250猞猁 1500 兔狲 250金猫 900 渔猫 600麝(所有种) 600 河麂 300马鹿(包括白臀鹿) 1500 水鹿 600驼鹿 700 黄羊 100藏原羚 600 鹅喉羚 200鬣羚 600 斑羚 600岩羊 300 盘羊 900海南兔 50 雪兔 50塔里木兔 50 巨松鼠 100角 80 赤颈 80鹈鹕(所有种) 250 鲣鸟(所有种) 250 海鸬鹚 250 黑颈鸬鹚 250黄嘴白鹭 50 岩鹭 50海南虎斑开鸟 50 小苇开鸟50彩鹳 150 白鹳 600黑鹳 600 彩鹳 600白琵鹭 250 黑脸琵鹭 900红胸黑雁 250 白额雁 80天鹅(所有种) 80 鸳鸯 80其它鹰类 200 隼科(所有种) 200黑琴鸡 200 柳雪鸟 200花尾榛鸡 80 雪鸡(所有种) 100血雉 80 红腹角雉 200藏马鸡 500 蓝马鸡 250黑鹇 200 白鹇 80原鸡 50 勺鸡 80白冠长尾雉 250 锦鸡(所有种) 80灰鹤 60 沙丘鹤 900白枕鹤 900 蓑羽鹤 600长脚秧鸡 50 姬田鸡 50棕背田鸡 50 花田鸡 50桐翅水雉 50 小杓鹬 50小青脚鹬 50 灰燕鸻 50小鸥 50 黑浮鸥 50黄嘴河燕鸥 50 黑嘴端凤头燕鸥 50黑腹沙鸡 200 绿鸠(所有种) 80黑颏果鸠 80 皇鸠(所有种) 80斑尾林鸽 80 鹃鸠(所有种) 80鹦鹉(所有种) 80 鸦鹃(所有种) 50鸮形目(所有种)80 灰喉针尾寸燕 50凤头雨燕 50 橙胸咬鹃 50蓝耳翠鸟 50 鹳嘴翠鸟 50黑胸蜂虎 50 绿喉蜂虎 50犀鸟科(所有种) 200 白腹黑啄木鸟 50阔嘴鸟科(所有种) 50 八色鸫(所有种) 80凹甲陆龟 200 大壁虎 50虎纹蛙 50 伟铗虫八 50尖板曦箭蜓 50 宽纹北箭蜓 50中华缺翅虫 50 墨脱缺翅虫 50拉步甲 50 硕步甲 50彩臂金龟(所有种)50 叉犀金龟 50双尾褐凤蝶 80 三尾褐凤蝶 80中华虎凤蝶 80 阿波罗绢蝶 250实物价值:一级*12.5*80% 二级*16.7*80% (次要部分*20%)。

鸟珠---鹤顶红(犀盔鸟头骨)

鸟珠---鹤顶红(犀盔鸟头骨)

鸟珠---鹤顶红(犀盔鸟头骨)指的是犀盔鸟的鸟头,俗称鹤顶红。

收藏界中常说一红、二白、三黄、中的一红。

犀盔鸟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一般的鸟类头骨皆为中空,无法雕刻,而盔犀鸟的头胄部分为实心,且外红内黄,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堪比象牙。

盔犀鸟的头胄之所以被称为鹤顶红,是因为古代南亚藩属国进贡的鸟头,国人无人知晓鸟的形态,便将其冠以“仙鹤”之名。

但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很多高仿鹤顶红,实为树脂、蜜蜡等之类的混合物,藏家一定要多加辨认。

犀盔鸟,其头胄有犀鸟象牙之称。

盔犀鸟是旧大陆的一类热带鸟,属佛法僧目,犀鸟科。

头骨像头盔,套在突出的喙上面。

犀鸟中体型最小的是红喙野村综合研究所鸟,体长约40厘米。

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等地的白喉犀鸟、棕颈犀鸟、冠斑犀鸟和双角犀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盔犀鸟- 工艺品:清中期鹤顶红透雕螭龙纹带扣一般的鸟类头骨皆为中空,无法雕刻,而盔犀鸟的头胄部分为实心,且外红内黄,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堪比象牙。

盔犀鸟的头胄之所以被称为鹤顶红,并非因出产地命名,而是东南亚藩属国作为贡品进贡的头胄,无人知晓该鸟形态,便将其冠以“仙鹤”之名。

恰因古代文官朝服之上多有以“仙鹤”为图案,这种“官居一品”、“指日高升”的寓意便自然赋予其中,取其色泽红艳之故,故称鹤顶红。

可制成鼻烟壸、皮带扣,雕刻小动物或山水人物艺术品。

尤其直接雕刻于其头部的精巧雅致雕刻品,形态美妙无比,非一般象牙雕能媲美。

鹤顶在元代已入中国,但广为国人所知则是郑和下西洋之后。

因出产国多以为贡物,故典制不仅在贡国下列出,且还规定了正式的回赐价格。

朝廷的官员多用于制杯、腰带等以资赏玩。

明中叶后国力渐渐减弱,出产国不再进贡,因此鹤顶红逐渐变,因而更加贵重;至清初实施海禁政策,与产地贸易断绝,在中国遂至绝响。

但因只见制成品而未睹活物,明人记述中有很多是凭成品猜测而出错的。

2010年以后,中国民间开始出现盔犀鸟头胄原料,一般多做成挂牌或整件加工,其价格没有少于万元的。

双角犀鸟 犀鸟科角犀鸟属动物

双角犀鸟 犀鸟科角犀鸟属动物

双角犀鸟犀鸟科角犀鸟属动物
双角犀鸟,隶属于脊椎动物,鸟纲,犀鸟目,犀鸟科。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国内目前主要分布于云南。

照片摄于盈江。

它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大的一种犀鸟,因喙上黄色盔突中间微微凹陷,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颇似犀牛鼻子上的角,故而得名。

不要小看双角犀鸟喙上这个盔突,它有助于增强鸣叫的分贝,使声音传得更远,加之它们叫声粗厉,也难怪很多观鸟人都觉得双角犀鸟“太吵了”。

除了显得厚重的盔突外,双角犀鸟的巨嘴,也让人忍不住担心它因头重脚轻而倒栽葱。

不过研究发现,盔突与巨嘴内部都是中空的,所以不会影响其飞行。

双角犀鸟主要以各种热带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 也吃大的昆虫、爬行类、鼠类等动物性食物。

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双角犀鸟常常成群结队飞得欢快。

有趣的是,它们飞行姿势好似摇撸,头、颈伸直,双翅上下鼓动一番,就能滑翔前进,这时翅膀平展,过一会又鼓动几下翅膀……
在鸟类中,双角犀鸟的婚恋关系相当忠贞,通常选定配偶后便“白首到老”,恩爱的夫妻在养育后代时也一同尽心尽力。

育雏期,雌鸟只负责孵卵,雄鸟负责觅食养家。

为了保证后代安全,雌鸟在树洞中孵卵时,雄鸟会用泥混合果实、种子等将巢穴洞口封闭,仅留一个伸出嘴的小孔,非常谨慎。

附录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附录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附录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蜂猴(所有种) Nycticebus熊猴Macaca assamensis台湾猴Maca cyclois豚尾猴Macaca nemestrina叶猴(所有种) resbytis金丝猴(所有种) Rhinoithecus长臂猿(所有种) Hylobates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大熊猫Ailurooda melanoleuca紫貂Martes zibellina貂熊Culo gulo熊狸Arctictis binturong云豹Neofelis nebulosa豹anthera ardus虎anthera tigris雪豹anthera uncia儒艮Dugong dugong白鳍豚Liotes vexillifer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亚洲象Elehas maximus蒙古野驴Equns hemionus西藏野驴Equus kiang野马Equus rzewalskii野骆驼Camelus ferus(=bactrianus)鼷鹿Tragulus javanicus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坡鹿Cervus eldi梅花鹿Cervus nion豚鹿Cervus orcinus糜鹿Elalurus davidianus野牛Bos gaurus野牦牛Bos mutus (=grunniens)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白头鹤Grus monacha丹顶鹤Grus jaonensis白鹤Grus leucogeranus赤颈鹤Grus antigone鸨(所有种) Otis s.遗鸥Larus relictus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鼋elochelys bibroni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巨蜥Varanus salvator蟒ython molurus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新疆大头鱼Asiorhynchus latices 中华鲟Acienser sinensis达氏鲟Acienser dabryanus白鲟sehurus gladius红珊瑚Corallium库氏砗磲Tridacna cookiana鹦鹉螺Nautilus omilius中华蛩蠊Galloisiana sinensis金斑啄凤蝶Teinoalus aureus多鳃孔舌形虫Glossobalanus olybranchioorus 黄岛长吻虫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二级保护动物短尾猴Macaca atctoides猕猴Macaca mulatta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穿山甲Manis entadactyla豺Cuon alinu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棕熊Ursus arctos(包括马熊) (U.a.ruinosu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石貂Martes foina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水獭(所有种) Lutra s.小爪水獭Aonyx cinerea彩鹳Ibis leucocehalus白鹮Threskiornis aethioicus 黑鹮seudibis aillosa彩鹮legadis falcinellus白琵鹭latalea leucorodia黑脸琵鹭latalea minor红胸黑雁Brata ruficolli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天鹅(所有种) Cygnus s.鸳鸯Aix galericulata(一级保护之外)其它鹰类隼科(所有种) Falconidae黑琴鸡Lyrurus tetrix柳雷鸟Lagous lagous岩雷鸟Lagous mutus镰翅鸡Dendrogaus falciennis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雪鸡(所有种) Tetraogallu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an temminckii 藏马鸡Crossotilon crossotilon 蓝马鸡Crossotilon auritum黑鹇Lohura leucomelana白鹇Lohura nycthcmera原鸡Gallus gallus勺鸡ucrasia macroloha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锦鸡(所有种) Chrysolohus灰鹤Grus grus沙丘鹤Grus canadensis白枕鹤Grus viio蓑羽鹤Anthrooides virgo长脚秧鸡Crex crex姬田鸡orzana arva棕背田鸡orzana bicolor花田鸡Coturnicos noveboracensis 铜翅水雉Metoidius indicus水杓鹬Numenius borealis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普氏原羚rocara rzewalskii藏羚antholos hodgsoni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台湾鬣羚Caricornis crisus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 塔尔羊Hemitragus jemlahicus 北山羊Cara ibex河狸Castor fiber短尾信天翁Diomedea albatrus白腹军舰鸟Fregata andrewsi 白鹳Ciconia ciconia黑鹳Ciconia nigra朱鹮Nionia nion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 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肩雕Aguila heliaca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hus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虎头海雕Haliaeetus elagicus拟兀鹫seudogys bengalensis胡兀鹫Gyaetus barbatus细嘴松鸡Tetrao arvirostris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雉鹑Tetraohasis obscurus四川山鹧鸪Arborohila rufiectus 海南山鹧鸪Arborohila ardens黑头角雉Tragoan melanocehalus 红胸角雉Tragoan satyra灰腹角雉Tragoan blythii黄腹角雉Tragoan caboii虹雉(所有种) Lohohorus s.褐马鸡Crossotilon mantchuricum 蓝鹇Lohura swinhoii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黑长尾雉Syrmaticus mikado 孔雀雉elylectron bicalcaratum绿孔雀avo muticus斑林狸rionodon ardicolor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草原斑猫Felis lybica (=silvestris)荒漠猫Felis bieti丛林猫Felis chaus猞猁Felis lynx兔狲Felis manul金猫Felis temmincki渔猫Felis viverrinus鳍足目(所有种) inniedia (一级保护之外)其它鲸类麝(所有种) Moschus河麂Hydrootes inermis 马鹿Cervus elahus(包括白臀鹿) (C.e.macneilli)水鹿Cervus unicolor驼鹿Alces alces黄羊rocara gutturosa藏原羚Rrocara icticaudata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鬣羚Caricornis sumatraensis 斑羚Naemorhedus goral岩羊seudois nayaur盘羊Ovis ammon海南兔Leus eguensis hainanus雪兔Leus timidus塔里木兔Leus yarkandensis 巨松鼠Ratufa bicolor角鸊鷉odices auritus赤颈鸊鷉odices grisegena 鹈鹕(所有种) elecanus鲣鸟(所有种) Slua海鸬鹚halacrocorax elagicus 黑颈鸬鹚halacuocorax niger 黄嘴白鹭Egretta eulohotes 岩鹭Egretta sacra海南虎斑鳽Gorsachius magnificus小苇鹚Ixobrychus minutus灰燕Glareola lactea小鸥Larus minutus黑浮鸥Chlidonias niger黄嘴河燕鸥Sterna aurantia黑嘴端凤头燕鸥Thalasseun zimmermanni 黑腹沙鸡terocles orientalis绿鸠(所有种) Treron黑颏果鸠tilinous leclancheri皇鸠(所有种) Ducula斑尾林鸽Columba alumbus鹃鸠(所有种) Macroygia鹦鹉科(所有种) sittacidae鸦鹃(所有种) Centrous鸮形目(所有种) Strigiformes灰喉针尾雨燕Hirundaus cochinchinensis 凤头雨燕Hemirocne longiennis橙胸咬鹃Haractes oreskios蓝耳翠鸟Alcedo meninting鹳嘴翠鸟elargosis caensis黑胸蜂虎Meros leschenaulti绿喉蜂虎Meros orientalis犀鸟科(所有种) Bucerotidae白腹黑啄木鸟Dryocous javensis 阔嘴鸟科(所有种) Eurylaimidae 八色鸫科(所有种) ittidae地龟Geoemyda sengleri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云南闭壳龟Cuora yunnanensis 凹甲陆龟Manouria imressa蠵龟Caretta caretta绿海龟Chelonia mydas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太平洋丽龟Leidochelys olivacea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山瑞鳖Trionyx steindachneri大壁虎Gekko gecko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痣疣螈Tylototriton aserrimus镇海疣螈Tylototriton chinhaiensis 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 大凉疣螈Tylototriton taliangensis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sus虎纹蛙Rana tigrina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克氏海马鱼Hiocamus kelloggi胭脂鱼Myxocyrinus asiaticus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大头鲤Cyrinus ellegrini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 taliensis 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eheri虎斑宝贝Cyraea tigris冠螺Cassis cornuta大珠母贝inctada maxima佛耳丽蚌Lamrotuta mansuyi伟铗趴Atlasjayx atlas尖板曦箭蜒Heliogomhus retroflexus宽纹北箭蜒Ohiogomhus sinicorne中华缺翅虫Zorotyus sinensis墨脱缺翅虫Zorotyus medoensis拉步甲Carabus (Cotolabrus)lafossei硕步甲Carabus (Aototerus)davidi彩臂金龟(所有种) Cheirotonus叉犀金龟Allomyrina davidis双尾褐风蝶Bhutanitis mansfieldi三尾褐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 dongchuanensis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huashanensis 阿波罗绢蝶arnassius aollo。

马来西亚的国鸟

马来西亚的国鸟

马来西亚的国鸟犀鸟简介学名:Bucerotidae(犀鸟科)英文名:hornibills分类:佛法僧目犀鸟科为本科动物的统称。

特征犀鸟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大型鸟类体长在70-120厘米左右嘴就长达35厘米占了身长的1/3到一半宽扁的脚趾非常适合在树上的攀爬活动一双大眼睛上长有粗长的眼睫毛这是其它鸟类中所少有的。

最古怪的是在它的头上。

长有一个铜盔状的突起叫做盔突就好像犀牛的角一样故而得名犀鸟。

别看它的大嘴和盔突显得很笨重其实非常灵巧。

采食浆果、捕食老鼠昆虫、修建巢穴等等工作大嘴都能灵巧地完成。

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它的嘴和盔突是中空的里面如同蜂可咐充满了空隙这样能够减轻重量虽然轻巧们却非常坚固。

分布犀鸟是典型的热带森林鸟类全世界共有45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亚洲南部。

我国的犀鸟大多生活在云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广西南部共有4个种分别是:双角犀鸟、冠斑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习性犀鸟喜欢栖息在密林深处的参天大树上啄食树上的果实有时也捕食昆虫。

爬行类、两栖类等小型的动物。

犀鸟吃东西时往往先用嘴将食物向上抛起然后在用嘴准确的接件吞下食物。

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身型庞大的犀鸟飞行速度较慢飞翔时翅膀发出极大的声响就像天上过飞机一样而且停落在树顶时不时地发出响亮而粗历的鸣叫声连续不断能传出很远如同马嘶一般。

犀鸟是一种珍贵而漂亮的鸟类一般寿命在30-40岁左右最高寿的可达50岁。

每年春季以后成对的犀鸟便选择高大的树干上的洞穴作巢一般都是利用白蚁蛀蚀或树木天长日久朽蚀后形成的大洞。

它们在洞底垫上衔回来的腐朽木质上面铺些柔软的羽毛等到产房“装修”完后雌鸟便开始产卵。

一般每只犀鸟一次产卵1一4枚卵纯白色。

产完卵后的雌鸟就开始和产房外的雄鸟合作把产房的门堵上。

雄鸟从外衔回泥土雌鸟就从胃里吐出大量的黏液掺进泥土中连同树枝、草叶等混成非常粘稠的材料用它把树洞封起来仅留下一个能使雌鸟伸出嘴尖的小洞。

这样雌鸟在孵化期间就不用怕蛇、猴子等天敌来伤害安心地孵化自己的小宝贝了。

犀鸟科

犀鸟科

犀鸟科目录1 基本信息2 形态特征3 生活习性4 主要种类5 经济价值基本信息分类地位:犀鸟科(Bucerotidae)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佛法僧目的1科。

名称由来:因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具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

种属分布:共有12属45种。

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印度、中南半岛、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为典型的热带森林鸟类。

中国仅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和广西西南部有4属4种:冠斑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及双角犀鸟。

形态特征该科鸟类为善于攀援的并趾型鸟其外趾和中趾基部有三分之二互相并合中趾与内趾基部也有些并合。

生活习性犀鸟每年入春后约5~6月由群居转为成对选择高大树干距地约在16~33米处的树洞为巢自己并不啄木均利用天然腐朽或白蚁侵咬的洞穴。

犀鸟的繁殖习性很特殊雌鸟选好巢址后在洞底铺一层碎木屑就在洞内产1~4枚纯白色的卵。

产卵后蹲在巢内不再外出将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种子、朽木等堆在洞口。

雄鸟则从巢外频频送来湿泥、果实残渣帮助雌鸟将树洞封住。

封树洞的物质渗有雌鸟粘性的胃液因而非常牢固。

最后在洞口留下一个垂直的裂隙雌鸟伸出嘴尖接近雄鸟的喂食。

雌鸟幽囚洞中达数月之久直到雏鸟快出飞时才破洞而出。

在此期间全靠雄鸟喂食。

雄鸟能将胃壁的最内层脱落吐出呈一薄膜状用以贮存果实以雌鸟和雏鸟食用。

雌鸟出洞时已全身换上新羽立即负责喂雏。

雌鸟在封闭的洞穴内还不时地清扫粪便等污物它直接用嘴抛出洞外它自己排便时将肛门对着洞口直接喷射出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也许是防卫天敌的伤害及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所形成的适应。

主要种类冠斑犀鸟是中国最常见种,体大型,体重700~960克(雄)和600~850克(雌);嘴巨大而下弯象牙色,长130~140毫米;整个体长700~800毫米;嘴上具一个侧扁的盔突盔突随年龄而增长;眼周有裸露部呈紫蓝色(雄)或肉色(雌);体羽纯黑具绿色光泽尤其是翅和尾更鲜亮翅端和尾尖各具一道白斑。

经济价值犀鸟为珍禽可观赏。

表1 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表1 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鹳形目 鹭科 黄嘴白鹭 岩鹭 海南虎斑鳽 小苇鳽 鹳科 彩鹳 白鹳 黑鹳 鹮科 白鹮 黑鹮 朱鹮 彩鹮 白琵鹭 黑脸琵鹭 雁形目 鸭科 红胸黑雁 白额雁 天鹅(所有种) 鸳鸯 中华秋沙鸭 隼形目 鹰科 金雕 白肩雕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拟兀鹫 胡兀鹫 其它鹰类 隼科(所有种)
CICONllFORMES Ardeidae Egretta eulophotes Egretta sacra Gorsachius magnificus Ixbrychus minutus Ciconiidae Ibis leucocephalus Cicohio ciconia Ciconia nigra Threskiornithidae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Pseudibis papillosa Nipponia nippon Plegalis faIcinellus Platalea leucorodia Platalea minor ANSERIFORMES Anatidae Branta ruficollis Anser albifrons Cygnus spp· Aix galericulata Mergus squamatus FALCONIFORMES Accipitridae Aquila chrysaetos Aquila heliaca Haliaeetus leucoryphus Haliaeetus albcilla Haliaeetus pelagicus Pseudogyps bengalensis Gypaetus barbatus (Accipitridae) Falconidae
PELECANIFORMES Pelecanidae Pelecanus spp. Sulidae Sula spp. Phalacrocoracidae Phalacrocorax pelagicus Phalacrocorax niger Fregatidae Fregata andrewsi

国家1级保护动物

国家1级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划分的。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对其保护措施作出相关规定,但它们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

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并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包括了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雪豹、东北虎、梅花鹿、亚洲象等在内的9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0年6月,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2021年2月,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

豺、长江江豚等65种野生动物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

哺乳纲灵长目:蜂猴、倭蜂猴、台湾猴、北豚尾猴、喜山长尾叶猴、印支灰叶猴、黑叶猴、菲氏叶猴、戴帽叶猴、白头叶猴、肖氏乌叶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川金丝猴、怒江金丝猴、西白眉长臂猿、东白眉长臂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白掌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鳞甲目: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穿山甲食肉目:豺、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大斑灵猫、大灵猫、小灵猫、熊狸、小齿狸、缟灵猫、荒漠猫、丛林猫、金猫、云豹、豹、虎、雪豹、西太平洋斑海豹长鼻目:亚洲象奇蹄目:普氏野马、蒙古野驴、藏野驴偶蹄目:野骆驼、威氏鼷鹿、安徽麝、林麝、马麝、黑麝、喜马拉雅麝、原麝、黑麂、豚鹿、梅花鹿、西藏马鹿(包括白臀鹿)、塔里木马鹿、坡鹿、白唇鹿、麋鹿、驼鹿、野牛、爪哇野牛、野牦牛、蒙原羚、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秦岭羚牛、四川羚牛、不丹羚牛、贡山羚牛、赤斑羚、喜马拉雅斑羚、塔尔羊、西藏盘羊、台湾鬣羚、喜马拉雅鬣羚啮齿目:河狸海牛目:儒艮鲸目:北太平洋露脊鲸、灰鲸、蓝鲸、小须鲸、塞鲸、布氏鲸、大村鲸、长须鲸、大翅鲸、白鱀豚、恒河豚、中华白海豚、长江江豚、抹香鲸鸟纲鸡形目: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斑尾榛鸡、黑嘴松鸡、黑琴鸡、红喉雉鹑、黄喉雉鹑、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蓝腹鹇(蓝鹇)、褐马鸡、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灰孔雀雉、海南孔雀雉、绿孔雀雁形目: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白头硬尾鸭鸽形目:小鹃鸠鸨形目:大鸨、波斑鸨、小鸨鹤形目:白鹤、白枕鹤、赤颈鹤、丹顶鹤、白头鹤、黑颈鹤鸻形目:小青脚鹬、勺嘴鹬、黑嘴鸥、遗鸥、中华凤头燕鸥、黄嘴河燕鸥鹱形目:黑脚信天翁、短尾信天翁鹳形目:彩鹳、黑鹳、白鹳、东方白鹳鲣鸟目:白腹军舰鸟鹈形目:黑头白鹮、白肩黑鹮、朱鹮、彩鹮、黑脸琵鹭、海南鳽、白腹鹭、黄嘴白鹭、白鹈鹕、斑嘴鹈鹕、卷羽鹈鹕鹰形目:胡兀鹫、白背兀鹫、黑兀鹫、秃鹫、乌雕、草原雕、白肩雕、金雕、白腹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鸮形目:毛腿雕鸮、四川林鸮犀鸟目:白喉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棕颈犀鸟、花冠皱盔犀鸟隼形目:猎隼、矛隼雀形目:黑头噪鸦、灰冠鸦雀、金额雀鹛、黑额山噪鹛、白点噪鹛、蓝冠噪鹛(靛冠噪鹛)、黑冠薮鹛、灰胸薮鹛、棕头歌鸲、栗斑腹鹀、黄胸鹀爬行纲龟鳖目:缅甸陆龟、凹甲陆龟、四爪陆龟、红海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鼋、斑鳖有鳞目:大耳沙蜥、鳄蜥、孟加拉巨蜥、圆鼻巨蜥、西藏温泉蛇、香格里拉温泉蛇、四川温泉蛇、莽山烙铁头蛇鳄目:扬子鳄两栖纲有尾目:安吉小鲵、中国小鲵、挂榜山小鲵、猫儿山小鲵、普雄原鲵、辽宁爪鲵、镇海棘螈硬骨鱼纲鲟形目:中华鲟、长江鲟、鳇、白鲟鲱形目:鲥鲤形目:北方铜鱼、扁吻鱼鲇形目:长丝鲑形目:川陕哲罗鲑鲈形目:黄唇鱼肠鳃纲柱头虫目: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昆虫纲蛩蠊目:中华蛩蠊、陈氏西蛩蠊鳞翅目:金斑喙凤蝶双壳纲帘蛤目:大砗磲头足纲鹦鹉螺目:鹦鹉螺珊瑚纲软珊瑚目:红珊瑚科所有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 1989年1月14日林业部、农业部发布施行)注:标“*”者,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未标“*”者,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林业部和农业部共同拟定的名录共列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6个种或种类,如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白鳍豚、中华鲟等;列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0个种或种类,如猕猴、黑熊、金猫、马鹿、黄羊、天鹅、玳瑁、文昌鱼等。

名录还对水生、陆生野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明确了由渔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的具体种类。

1988年12月10日由国务院批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14日由林业部、农业部发布。

一类动物名录兽类蜂猴(所有种) 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长臂猿(所有种) 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亚洲象黑麂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鼷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金丝猴(所有种) 云豹中华白海豚野骆驼麋鹿扭角羚马来熊两栖爬行动物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鸟类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 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遗鸥二类保护动物兽类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 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所有种) 小爪水獭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麝(所有种) 河麂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斑羚藏原羚鹅喉羚鬣羚黄羊盘羊岩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鳍脚目(所有种) 鲸目(除一类外其它鲸类)两栖爬行动物三线闭壳龟大鲵绿海龟凹甲陆龟玳瑁大壁虎山瑞鳖细痣疣螈镇海疣螈地龟细瘰疣螈虎纹蛙云南闭壳龟太平洋丽龟贵州疣螈大凉疣螈棱皮龟鸟类角赤颈鹈鹕(所有种) 鲣鸟(所有种) 海鸬鹚岩鹭海南虎斑鳽小苇鳽彩鹳白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隼科(所有种) 鹰科其它鹰类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 灰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小青脚鹬灰燕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 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 斑尾林鸽鸦鹃(所有种) 鸮形目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鹤嘴翠鸟鹦鹉科(所有种) 小杓鹬白枕鹤花尾榛鸡黄嘴白鹭彩鹮白鹇黑颈鸬鹚八色鸫科(所有种) 黑鹮蓝耳翠鸟鹃鸠(所有种) 黑嘴瑞凤头燕鸥铜翅水雉沙丘鹤黑鹇镰翅鸡鸳鸯。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鹈鹕(所有种) 鲣鸟(所有种) 海鸬鹚 黑颈鸬鹚
黄嘴白鹭 岩鹭 海南虎斑 小苇鳽
彩鸛
白鹮 黑鹮 彩鹮 白琵鹭 黑脸琵鹭 红胸黑雁 白额雁 天鹅(所有种) 鸳鸯
其它鹰类 隼科(所有种)
黑琴鸡 柳雷鸡 岩雷鸡 镰翅鸡 花尾榛鸡 雪鸡(所有种) 血雉 红腹角雉 蓝马鸡 黑鹇 白鹇 原鸡
鹤形目
鸻形目
鸥形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雀形目
龟鳖目
蜥蜴目
蛇目 鳄目
有尾目
咬鹃科 -
翠鸟科 -
蜂虎科 -
犀鸟科 啄木鸟科 阔嘴鸟科 八色鸫科 -
龟科 陆龟科 四爪陆龟 海龟科 -
棱皮龟科 鳖科 壁虎科 鳄蜥科 巨蜥科 蟒科
隐鳃鲵科 -
蝾螈科 -
鼋 鳄蜥 巨蜥 蟒 扬子鳄
爬行纲
两栖纲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一二三级保护植物名录

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一二三级保护植物名录

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金丝猴(所有种)、长臂猿(所有种)、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羊、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遗鸥、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红珊瑚、库氏砗磲、鹦鹉螺、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兽纲:????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石貂、水獭(所有种)、小爪水獭、斑林狸、小灵猫、大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其他鲸类、麝(所有种)、河麂、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黄羊、藏原羊、鹅喉羚、鬣羚、斑羚、岩羊、盘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鸟纲:????角、赤颈、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黑颈鸬鹚、黄嘴白鹭、岩鹭、海南虎斑(开鸟)、小苇(开鸟)、彩鹳、彩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鸳鸯、其他鹰类、隼科(所有种)、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镰翅鸟、花尾榛鸡、雪鸡(所有种)、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黑鹇、白鹇、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沙丘鹤、白枕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铜翅水雉、小杓鹬、小青脚鹬、灰燕鸻、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鹃鸠(所有种)、鹦鹉科(所有种)、鸦鹃(所有种)、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蓝耳翠鸟、鹳嘴翠鸟、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科(所有种)、八色鸫科(所有种)????爬行纲:????地龟、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凹甲陆龟、蠵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山瑞鳖、大壁虎、大鲵、细痣疣螈、镇海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细瘰疣螈、虎纹蛙????鱼纲:????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金线靶、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文昌鱼????腹足纲:????虎斑宝贝、冠螺、大珠母贝、佛耳丽蚌、伟铗叭、尖板曦箭蜓、宽纹北箭蜓、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拉步甲、硕步甲、彩臂金龟(所有种)、我国八种一级保护植物2005-05-0810:29:04???在我国3万余种植物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8种。

双角犀鸟的饲养管理分析

双角犀鸟的饲养管理分析

2020.04养殖技术双角犀鸟(Bucerosbicornis )属于鸟纲、佛法僧目、犀鸟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体长119~128cm,翼展146~160cm,雄性成鸟嘴部长近30cm,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一近危(NT)。

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仅分部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1]。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m 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尤其喜欢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沟谷地带。

食量很大,食性也很杂,主要以各种热带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大的昆虫、爬行类、鼠类等动物性食物。

合肥野生动物园于2015年9月第一次引进双角犀鸟,目前共饲养有三雌一雄四只。

本文尝试通过从动物营养、环境、丰容等方面着手,对双角犀鸟的饲养管理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在提高动物福利以及动物的异地保护方面有所收获。

1 饲养管理1.1 环境要求温度。

双角犀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所以在严寒的冬天需要对内笼舍进行加温,我园主要使用取暖灯进行加温,一般取暖灯安装在犀鸟经常停留的栖架或者巢箱的上方。

当室外温度低于10℃的时候,打开取暖灯,但内笼舍通往外活动场的窗口打开,犀鸟可自由进出。

当室外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时候,需要将犀鸟收回到内笼舍并关上窗户,以确保温度保持在15℃左右。

而在夏天,双角犀鸟也并不是特别耐热。

当外界温度达到30℃的时候,双角犀鸟就会张开它的大嘴散热,当温度更高时,有的犀鸟甚至会趴在草地上,树上的犀鸟有时会把它的大脑袋搭在树枝上,来减少能量的损耗。

当温度达到35℃以上的时候,通过内笼舍放置冰块和外笼舍喷淋进行降温。

光照。

对于犀鸟来说,充足的自然光照是非常必要的,能够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并刺激发情。

湿度。

研究表明,通过喷淋、喷雾等手段提高环境湿度能有效刺激犀鸟的发情和繁殖行为。

笼养条件下提高饲养环境,尤其是巢箱中的湿度以达到与栖息地相似的水平双角犀鸟的饲养管理分析方海(合肥野生动物园,安徽 合肥 230031)摘 要:文章通过对双角犀鸟的饲养管理实践,从动物营养、环境、丰容等方面着手,对双角犀鸟的饲养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犀鸟科< sizcache="106" sizset="242"> 中文学名:犀鸟科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鸟纲(Aves) 亚纲:今鸟亚纲(Neornithes) 目:突胸总目又名今颌总目;犀鸟科曾划归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亚目:犀鸟目(Bucerotiformes)由过去的犀鸟科升级而成。

科:犀鸟科(Bucerotidae) 属:共有12属,中国有4属。

种:世界45种,中国有4种:冠斑犀鸟、白喉(小盔)犀鸟、棕颈(无盔)犀鸟及双角犀鸟。

分布: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印度、中南半岛、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为典型的热带森林鸟类。

犀鸟科(Bucerotidae)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佛法僧目的1科。

因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具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

犀鸟科佛法僧目的1科,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具盔突。

形似犀牛角而得名。

共有12属45种。

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印度、中南半岛、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为典型的热带森林鸟类。

中国仅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和广西西南部,有4属4种:冠斑犀鸟、白喉(小盔)犀鸟、棕颈(无盔)犀鸟及双角犀鸟(见图)。

犀鸟科犀鸟每年入春后约5~6月由群居转为成对,选择高大树干距地约在16~33米处的树洞为巢,自己并不啄木,均利用天然腐朽或白蚁侵咬的洞穴。

犀鸟的繁殖习性很特殊,雌鸟选好巢址后,在洞底铺一层碎木屑,就在洞内产1~4枚纯白色的卵。

产卵后蹲在巢内不再外出,将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种子、朽木等堆在洞口。

雄鸟则从巢外频频送来湿泥、果实残渣,帮助雌鸟将树洞封住。

封树洞的物质渗有雌鸟粘性的胃液,因而非常牢固。

最后在洞口留下一个垂直的裂隙,供雌鸟伸出嘴尖接近雄鸟的喂食。

雌鸟幽囚洞中达数月之久,直到雏鸟快出飞时才破洞而出。

在此期间,全靠雄鸟喂食。

雄鸟能将胃壁的最内层脱落吐出,呈一薄膜状,用以贮存果实,以供雌鸟和雏鸟食用。

雌鸟出洞时已全身换上新羽,立即负责喂雏。

雌鸟在封闭的洞穴内,还不时地清扫粪便等污物,它直接用嘴抛出洞外,它自己排便时,将肛门对着洞口直接喷射出,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也许是防卫天敌的伤害,及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所形成的适应。

本科鸟类为善于攀援的并趾型鸟,其外趾和中趾基部有三分之二互相并合,中趾与内趾基部也有些并合。

冠斑犀鸟是中国最常见种,体大型,体重700~960克(雄)和600~850克(雌);嘴巨大而下弯,象牙色,长130~140毫米;整个体长700~800毫米;嘴上具一个侧扁的盔突,盔突随年龄而增长;眼周有裸露部,呈紫蓝色(雄)或肉色(雌);体羽纯黑具绿色光泽,尤其是翅和尾更鲜亮,翅端和尾尖各具一道白斑。

斑犀鸟亦称"冠犀鸟",属佛法僧目,犀鸟科。

该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云南省的南部、西部以及广西省的西南部地区。

斑犀鸟体形十分奇特,为稀有的观赏珍禽之一,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冠斑犀鸟冠斑犀鸟为大型鸟类。

体长74一78厘米。

嘴上具有大的单峰盔突,颜色为腊黄色或象牙白色。

盔突的内部为海绵状结构,很轻。

盔突背面由基部到先端有一块显著的黑色斑,盔突的两侧也各有一块黑色斑,从中部斜向喙的先端。

盔突上的黑色斑块的大小和颜色的深浅,随着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差异。

幼鸟盔突上的黑斑极不明显,仅为灰黑色的阴影,随着年龄的增加,黑斑也逐渐明显和扩大。

另外雄鸟盔突上的黑斑比雌鸟要大得多,从嘴的基部直至盔突先端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处,而雌鸟在盔突的背面几乎没有黑斑。

雄鸟的头部、颈部、背部、包括两翅和尾羽为黑色。

头部、背部和两翅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尤其是翅膀上更为显著,翅膀的边缘为白色并杂有黑色。

初级飞羽的基部为白色,在翅膀上形成显著的白色翅斑。

外侧尾羽上具有宽阔的白色端斑。

颏部、喉部、上胸部和腋羽为黑色,其余下体为白色。

雌鸟的羽色和雄鸟基本相似,但体形稍小。

眼睛大而美丽,虹膜为红褐色,眼周的裸露皮肤雄鸟为黑色或为紫蓝色,雌鸟为白色或肉白色。

喉侧的裸露斑块为肉色;跗跖和趾铅黑色。

冠斑犀鸟的分布范围(绿色部分)冠斑犀鸟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孟加拉国、泰国、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等地,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南部西双版纳,以及广西扶绥、大新、崇左、宁明、隆安、龙州、靖西等地。

冠斑犀鸟冠斑犀鸟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常绿阔叶林中。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

多在树上栖息和活动,有时也到地面上觅食。

叫声为“嘎克、嘎克、嘎克”,非常洪亮。

飞翔时头部和颈部向前伸直,两翅平展,很象一架飞机,所以俗称“飞机鸟”。

它主要以榕树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蜗牛、蠕虫、昆虫、鼠类和蛇等。

吃食的时候,常常先将食物抛在空中,然后用嘴准确无误地一口叼住,再吞咽下去。

消化不了的果核、兽骨等食物残渣,则从胃中反吐出来。

冠斑犀鸟吃东西时,往往先用嘴将食物向上抛起,然后在用嘴准确的接件,吞下食物。

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身型庞大的犀鸟,飞行速度较慢,飞翔时翅膀发出极大的声响,就像天上过飞机一样,而且停落在树顶时,不时地发出响亮而粗历的鸣叫声,连续不断,能传出很远,如同马嘶一般。

冠斑犀鸟一般寿命在30-40岁左右,最高寿的可达50岁。

摄于广西西大明山保护区的冠斑犀鸟繁殖期为4一6月。

营巢于悬崖绝壁上的石洞、石缝或者树洞的底部,有的巢可以连续几年使用。

石洞距离地面的高度为60米左右,洞口的直径为60厘米左右,巢中铺垫有松树叶、杂草、羽毛等。

巢的直径为27厘米,深度为13厘米。

每窝产卵2一3枚。

由雌鸟在洞口封闭的巢中孵卵。

冠斑犀鸟春末夏初交配,它们选择在天然大树洞里孵卵,当雌鸟产完卵后,就卧在树洞里孵卵,雄鸟衔泥将洞口封闭,只留一个投食的小孔(这种奇特的育雏方式,有利于保护后代免受蛇类和其他禽兽的侵害)。

在雌鸟卧巢孵卵期间,全由雄鸟衔食从小孔中给雌乌喂食,直到孵出的雏鸟羽毛长齐。

雄鸟每天远寻近觅,劳碌奔波于森林与“家庭”之间,把获得的食物喂进雌鸟和雏鸟的嘴里。

雄鸟白天忙过,夜晚还要栖息在洞外树上,站岗放哨,警惕妻儿受到敌人的侵害。

待幼鸟羽毛丰满,雌雄鸟才破洞团聚,并共同带领小鸟练飞觅食。

一对犀鸟中,如有一只死去,另一只绝不会苟且偷生或另寻新欢,而是在忧伤中绝食而亡,故被人誉为“钟情鸟”。

[1] 濒危等级冠斑犀鸟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生效年代:1997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生效年代:1996濒危因素栖息地破坏:主要原因是自六十年代以来热带雨林大量被砍伐,致使其栖息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目前仅在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定数量。

该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已经处于日趋减少的状况。

因为贸易被捕猎:在现实生活中,冠斑犀鸟奇特的封闭式繁殖习性虽然能够保证雌鸟和雏鸟不被天敌袭击,但在人类的不法行为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甚至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出外觅食的雄鸟惨遭偷猎者捕杀,雌鸟和雏鸟由于得不到食物供给,被活活饿死在洞中。

因此,必须坚决地铲除偷猎,以及盗伐林木、污染环境等现象,才能使它在大自然中自由地生活,繁衍生息。

保存现状由于冠斑犀鸟的配对几乎是终身制,猎杀一只就相当于毁灭了整个家庭,现在,冠斑犀鸟的雌雄比例严重失衡,种群数量也在继续的下降之中。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广西西南地区几乎都有冠斑犀鸟的分布。

由于栖息地不断被蚕食,猎杀的行为屡禁不止,冠斑犀鸟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目前广西确切知道有冠斑犀鸟的分布的地区仅仅限南宁西部的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数量也由之前的上千只急速下降到不足50只。

[2]冠斑犀鸟由于冠斑犀鸟奇特的繁殖习性,产地的傣族同胞都叫它“爱情鸟”,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说在很早以前,原始森林中住着一对青年夫妻,男的叫岩歌,女的叫玉坎。

岩歌是傣旅的好猎手,玉坎是有名的美人。

他们新婚燕尔,情意缠绵。

为了自己外出打猎的时候,不使玉坎遭到坏人的伤害,岩歌每次外出时都把竹楼的楼梯抽到楼上去,然后从外边把门窗封好,给玉坎留下足够的食物,让她一个人在家中织筒裙、编竹席,一直等到他打猎归来。

但是,有一次发生了意外。

岩歌在打猎的时候在山中迷了路,过了整整20多天后才回到家中,而玉坎却早已饿死了。

岩歌悲痛欲绝,放声大哭,然后用白布把玉坎的尸体和自己裹在一块,将竹楼点燃起熊熊的大火。

从此以后,这对恩爱夫妻就变成了两只冠斑犀鸟,仍然保持着火热而纯真的爱情和独特的生活习性。

盔犀鸟(Rhinoplax vigil)是旧大陆的一类热带鸟。

头骨像头盔,套在突出的喙上面,被称为鹤顶红。

用其头骨制成的各种工艺品被广为收藏。

收藏界中的一红,二白,三黄。

一红即鹤顶红,是犀盔鸟头骨,珍贵无比。

但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很多高仿鹤顶红,实为树脂、蜜蜡等之类的混合物,藏家一定要多加辨认。

盔犀鸟头骨工艺品盔犀鸟(helmeted hornbill),属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犀鸟科(becerotidae)。

分类学中为Rhinoplax属中一种,该属名尚无中文翻译。

犀盔鸟应该在元代之后。

史料中,最早出现“鹤顶”一词,是元末汪大渊的《岛夷志略》。

所记出产国有丹马令、吉兰丹、苏洛鬲、龙牙犀角、须文答剌等。

但没有说其以此为贡物。

而鹤顶作为贡物入中国的,最早可能在至元间。

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冬十月)癸未,罗斛国王遣使上表,以金书字,仍贡黄金、象齿、丹顶鹤、五色鹦鹉、翠毛、犀角、笃缛、龙脑等物。

”《岛夷志略》有罗斛国,没有说它在哪里,只是说:“其田平衍而多稼,暹人仰之。

气候常暖如春。

”并且罗斛国所贡多为东南亚土产,故应位于南洋,多数学者认为在今泰国湄南河下游。

罗斛国所贡的“丹顶鹤”很可能就是鹤顶,因为丹顶鹤产于亚洲东北,足迹罕至南亚,即使偶有迷鸟也非常少,不可能作为贡品。

而对它大量接触则在郑和下西洋之后,郑和随员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马欢的《瀛涯胜览》,以及费信的《星槎胜览》等书中,都或繁或简地提到这种奇特的鸟类。

正因为其头胄的特殊,出产国常作为贡品以入中国。

据《明史》记载,曾进贡过鹤顶的国家,只有浡泥、满剌加、榜葛剌三个而已。

又说文郎马神产鹤顶,但没有说它曾贡。

《明史》择要而记,不可能把所有的事详细记录。

征之《明会典》,则曾以此为盔犀鸟的型态。

鹤顶作为贡物以入中国,明载《会典》自无可疑,但各出产国自宣德以后贡者日稀。

其最后入贡时,据《明史》爪哇、浡泥在嘉靖九年、满剌加在正德三年、苏门答剌在成化二十二年。

且其进贡都不是经常性的。

[1]盔犀鸟盔犀鸟主要体毛呈深棕色,翅尖及尾羽为白色,并有黑色宽条纹。

公鸟头颈肌肤裸露,呈红色。

头胄中后部外表鲜红,前部与喙为黄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