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数据库连接池原理机制

合集下载

连接池的工作原理

连接池的工作原理

连接池的工作原理
连接池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初始化连接池:连接池在应用启动时初始化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这些连接被放入一个连接池中。

2. 获取连接:当应用程序需要访问数据库时,它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空闲的连接。

3. 使用连接:应用程序使用获取到的连接来执行数据库操作,如查询、插入、更新等。

4. 归还连接:当操作完成后,应用程序将连接归还给连接池,而不是关闭连接。

5. 连接重用:连接池会在归还连接后检查连接的状态,如果连接仍可用,它将被标记为空闲状态,等待下一次被获取。

6. 连接超时:如果一个连接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被使用,连接池可能会关闭它,以避免资源浪费。

7. 连接数量控制:连接池会维护一个最小和最大连接数的范围,当连接池中的连接数低于最小连接数时,它将创建新的连接;当连接数超过最大连接数时,它可能会关闭一些空闲连接。

通过使用连接池,应用程序可以避免频繁地创建和关闭数据库
连接,从而提高数据库访问性能。

连接池还可以控制连接数以防止资源耗尽,并且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动态调整连接数。

jedis连接池的原理

jedis连接池的原理

jedis连接池的原理Jedis连接池的原理Jedis是一个用于Java语言的Redis客户端,它提供了一些简单易用的接口,方便开发人员在Java应用中使用Redis进行数据存储和操作。

而Jedis连接池则是为了提高性能和效率而设计的,它通过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连接,并将这些连接保存在一个池中,以供应用程序使用。

连接池的作用是为了减少应用程序与Redis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数,从而减轻服务器的负担。

在实际应用中,每次与Redis服务器建立连接都需要进行网络通信和认证等操作,这些操作都会消耗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而连接池可以在应用启动时就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连接,并将这些连接保存在内存中。

当应用程序需要与Redis服务器通信时,只需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可用的连接,使用完毕后再将连接归还给连接池,而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建立连接。

Jedis连接池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连接池初始化: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连接池会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连接,并将这些连接保存在一个池中。

连接池的大小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进行配置。

2. 连接获取:当应用程序需要与Redis服务器通信时,它可以通过连接池获取一个可用的连接。

连接池会检查当前是否有可用连接,如果有,则分配一个连接给应用程序;如果没有可用连接,连接池会根据配置策略决定是否创建新的连接。

3. 连接使用: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获取到的连接与Redis服务器进行通信。

连接池会自动管理连接的状态,包括连接的打开和关闭等操作。

4. 连接归还:当应用程序使用完毕后,它需要将连接归还给连接池。

连接池会将连接标记为可用状态,并放回连接池中,以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继续使用。

5. 连接池维护:连接池会定期检查连接的状态,包括连接的空闲时间、连接的健康状态等。

如果连接长时间处于空闲状态,连接池可能会关闭这些连接,以节省资源。

如果连接出现异常或不可用,连接池会进行检测和修复,以保证连接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通过使用Jedis连接池,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与Redis服务器的连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数据库连接池的工作原理

数据库连接池的工作原理

数据库连接池的工作原理数据库连接池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技术,它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并发访问能力。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连接池的工作原理,包括连接池的创建、连接的获取和释放、连接的管理等方面。

一、连接池的创建连接池的创建是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进行的。

在创建连接池时,需要指定连接池的大小、最大连接数、最小空闲连接数等参数。

连接池的大小是指连接池中的连接数,最大连接数是指连接池所能容纳的最大连接数,最小空闲连接数是指连接池中保持的最小空闲连接数。

连接池的创建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一般只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进行一次。

二、连接的获取当应用程序需要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时,首先需要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连接。

连接的获取是通过连接池的获取连接方法来实现的。

在获取连接之前,连接池会判断连接池中是否有可用的连接,如果有,则直接返回一个连接给应用程序;如果没有可用的连接,则根据连接池的配置和策略来创建新的连接。

在获取连接时,连接池还会根据配置的最大连接数来判断是否已经达到最大连接数,如果已达到最大连接数,则会等待一定的时间,然后再次尝试获取连接。

三、连接的释放当应用程序使用完连接后,需要将连接返回给连接池进行管理,以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继续使用该连接。

连接的释放是通过连接池的释放连接方法来实现的。

在释放连接时,连接池会将连接的状态设置为可用,并将连接放回连接池中。

在释放连接之前,连接池还会根据配置的最小空闲连接数来判断是否需要销毁一些多余的连接,以减少资源的占用。

四、连接的管理连接池还负责连接的管理工作,包括连接的状态管理、连接的健康检查和连接的超时处理等。

连接的状态管理是指连接池会维护连接的状态信息,包括连接的使用状态、空闲状态和繁忙状态等。

连接的健康检查是指连接池会定期检查连接的可用性,以确保连接的正常工作。

连接的超时处理是指连接池会对连接进行超时判断,如果连接超时,则会将其关闭并从连接池中移除。

五、连接池的优势使用数据库连接池可以带来许多优势。

hirika 数据库连接池原理

hirika 数据库连接池原理

HikariCP是一款高性能的Java数据库连接池,它大大提升了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在SpringBoot 2.0中,HikariCP被默认为数据库连接池。

连接池的概念来源于TCP的连接建立过程:当服务器与数据库不在同一台机器上时,服务器每次查询数据库都需要先建立TCP连接,这个过程包括了3次握手,如果单程访问时间需要10ms,那么仅建立连接就花费了30ms。

并且TCP还有慢启动的机制,使得一次查询可能需要多次TCP来回,这样查询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并节约资源,HikariCP连接池采用了以下一些重要技术:
-最小化重用开销:通过适当管理空闲连接,尽量复用现有连接,而不是频繁创建新连接。

-并发性能优化:采用多线程处理请求,提升并发性能。

-快速失败:在无法使用任何连接时,立即尝试其他可用连接。

-自动故障转移:在发生故障时自动将任务转移到其他可用节点。

此外,HikariCP还有一些重要的配置项可以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例如,autoCommit 控制从池中返回的连接是否自动提交;connectionTimeout设置等待来自池的连接的最大毫秒数;idleTimeout定义了连接在池中允许闲置的最长时间等。

探析Java数据库连接池运行原理

探析Java数据库连接池运行原理
Vetr增 加 C n e t n对 象到连接 池 ; 户从连 接 池 中 申请连 接对 象; co ; o nco i 客 回收客 户释 放 的连接 对 象 ; 系统 在 退 出前 , 闭所 有连接 对 象并释放连 接池 占用的 系统资 源 分析 它 并给 出了一个基 本 实现是 为 了更 好地理 关 解这种 模 型。
us r s e = a
提高 系统 的整体 性能 .因此被 广泛 地应用 在 各种 应用 用来 配置连 接池 连接数 据库 的信息 . 包含 以下 内容 ;
使用 时 . 完成 数 据库 的连 接 。 后不 再释 放 此 连接 , 此 而 环境 下 实现 。步 骤如下 : 是 在 处理 后 面 的请 求 时 反 复使 用 这 些 已经 建 立 的连 首先 , 要把 直连 i 添 加到项 目中 ; a r
接。 这种 方式 可 以大大减 少数 据库 的处 理 时问 。 利 于 有
时候 . 随着 使用 人数 的增加 系统 性能 下降 非常 明显 . 深 们在解 决类 似 问题 时提供 一种思 路 。 入研 究发 现 系统性 能 下降 和 C n e t n这个 对 象 的创 o n ci o 其工 作原 理 如图所 示 .数 据库 连 接池进 行 的 主要 建有关 系 。分析原 因 : 如果直接 使用 J B D C直接 访 问数 操作如 下 : 据库 中的数 据 .每一 次数据 访 问请求 都必须 经 历建 立 连 接 池 数据库 连 接 ( 建 C n e t n对 象 ) 打开数据 库 、 取 创 onco i 、 存 审请 圭棒 /— 、
S QL
Cl n i l e S r lt c ve
释 沣接
Cnzi oeco etn
,1 , C n co2 0  ̄ tn i

数据库连接池的作用及原理

数据库连接池的作用及原理

数据库连接池的作用及原理1. 介绍数据库连接池是数据库应用程序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它的作用是通过预先建立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对象,将这些连接对象存放在一个池子中,然后在需要连接数据库的时候,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空闲的数据库连接对象进行使用。

使用完毕后,再将连接放回连接池,以供其他线程复用。

数据库连接池的存在可以提高数据库访问性能、降低资源消耗,使应用程序更高效稳定。

2. 作用数据库连接池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数据库访问性能数据库连接的建立和释放会消耗较多的时间和系统资源。

通过使用连接池,可以避免频繁地创建和销毁连接,从而减少系统开销,并且在连接池中可复用现有的连接,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间,提高了数据库访问的响应速度。

2.2 资源控制和管理数据库连接池可以限制连接的数量,通过设置连接池的最大连接数,可以有效地控制数据库连接的使用,避免过多的连接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

连接池还可以实现对连接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包括连接的创建、销毁、超时等,更好地管理系统资源。

另外,连接池还可以设置连接的最小空闲数和最大空闲时间,保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 防止数据库连接泄露在使用数据库连接时,如果没有正确释放连接,会导致连接的泄露。

数据库连接泄露会占用系统资源,最终导致系统崩溃。

连接池可以通过连接的闲置超时机制和自动回收功能,检测并关闭长时间未使用的连接,及时释放系统资源,防止连接泄露的发生。

3. 连接池的原理数据库连接池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连接池的创建和初始化连接池的创建一般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进行,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设置连接池的参数,例如最大连接数、最小空闲数、最大空闲时间等。

连接池也可以设置一些其他的参数,例如连接超时时间、回收机制等。

初始化连接池时,会创建一定数量的连接对象,并将这些连接对象放入连接池中。

3.2 连接的获取和释放应用程序在需要连接数据库时,可以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可用的连接对象。

java 连接池 原理

java 连接池 原理

java 连接池原理
Java连接池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技术,它能够复用和共享数据库连接,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连接池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建立连接:在连接池初始化时,会创建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这些连接保存在连接池中,以备后用。

2. 分配连接:当应用程序需要访问数据库时,它会向连接池请求一个连接。

如果连接池中有可用的连接,那么连接就会被分配给应用程序;否则,连接池会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连接。

3. 使用连接:应用程序使用分配到的数据库连接进行数据访问操作。

4. 释放连接:当应用程序完成数据访问操作后,它会将数据库连接返回给连接池,以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这个连接。

5. 连接池维护:连接池会定期检查连接的有效性,对于无效的连接进行清理和重建。

同时,连接池也会根据需要调整连接的数量,以适应应用程序的需求。

通过使用连接池,可以避免频繁地创建和销毁数据库连接,从而减少了系统开销,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同时,通过共享数据库连接,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java连接池实现原理

java连接池实现原理

Java连接池实现原理简介Java连接池是一种用于管理和重用数据库连接的机制。

它可以提高数据库连接的性能和可用性,并减少创建和销毁数据库连接的开销。

实现原理Java连接池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库连接存储在一个池中,当应用程序需要连接时,它会从池中获取一个连接。

当应用程序不再需要连接时,它会将连接归还给池。

连接池的实现Java连接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java.sql.DriverManager类。

DriverManager类提供了一个管理数据库连接池的接口,它可以将数据库连接存储在一个池中,并为应用程序提供获取和释放连接的方法。

连接池的优缺点使用Java连接池具有以下优点:提高数据库连接的性能和可用性。

减少创建和销毁数据库连接的开销。

简化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但是,使用Java连接池也存在一些缺点:增加应用程序的复杂性。

需要对连接池进行管理和维护。

可能存在连接泄漏的风险。

如何选择Java连接池在选择Java连接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连接池的性能。

连接池的可用性。

连接池的易用性。

连接池的安全性。

常用Java连接池目前,常用的Java连接池包括:HikariCP:HikariCP是一个高性能、轻量级的Java连接池,它具有以下特点:高性能:HikariCP使用了一种称为“快速通道”的技术来提高连接的性能。

轻量级:HikariCP的jar包只有100多KB,它不会对应用程序的性能造成太大的影响。

易用性:HikariCP提供了简单的配置选项,它很容易配置和使用。

安全性:HikariCP提供了多种安全特性,例如连接加密和连接池隔离。

BoneCP:BoneCP是一个功能齐全的Java连接池,它具有以下特点:功能齐全:BoneCP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连接池监控、连接泄漏检测和连接池故障转移。

性能良好:BoneCP的性能与HikariCP不相上下。

易用性:BoneCP提供了简单的配置选项,它很容易配置和使用。

java 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

java 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

一、引言1.1 Java应用开发中数据库连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数据库重连机制则是保障数据库连接稳定性的关键。

1.2 本文将重点讨论在Java开发中如何实现达梦数据库的重连机制,以确保数据库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的意义2.1 数据库是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设施,稳定的数据库连接是保障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2.2 达梦数据库作为一种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为了应对网络故障、数据库故障等异常情况,必须具备可靠的重连机制。

三、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实现的基本原理3.1 达梦数据库的重连机制需要依靠数据库连接池来实现,在连接池中达梦数据库连接失效时,需要重新创建新的数据库连接。

3.2 通过对达梦数据库连接池的监控,可以实时检测数据库连接的状态,及时进行重连操作。

四、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的具体实现步骤4.1 确定达梦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参数,包括最大连接数、最小连接数、连接超时时间等。

4.2 监控数据库连接的状态,当发现连接失效时,进行重连操作。

4.3 在Java应用程序中通过异常处理机制和定时任务等手段,对达梦数据库连接进行检测和重连操作。

五、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的相关代码示例5.1 通过Java代码设置达梦数据库连接池的参数,并进行连接的获取和释放。

5.2 编写错误处理和重连逻辑的代码示例,保证在数据库连接异常时能够进行成功的重连操作。

5.3 通过定时任务来定期检测数据库连接的状态,并进行重连操作,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实战经验共享6.1 共享在实际项目中,在使用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时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6.2 对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的实施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结语7.1 总结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强调稳定的数据库连接对于应用系统的重要性。

7.2 对于未来达梦数据库重连机制的发展和改进进行展望,为提高数据库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建议。

java连接数据库实验原理

java连接数据库实验原理

java连接数据库实验原理Java连接数据库的实验原理主要是通过Java中的JDBC (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接口来实现的。

JDBC是Java提供的一组API,用于连接和操作数据库。

以下是其基本原理:1. 加载和注册JDBC驱动:首先,Java程序需要加载和注册对应数据库的JDBC驱动。

这些驱动通常以JAR文件的形式存在,可以通过()方法加载和注册。

2. 建立数据库连接:使用DriverManager类的getConnection()方法建立到数据库的连接。

需要提供数据库的URL、用户名和密码。

3. 创建Statement或PreparedStatement:一旦建立了数据库连接,就可以创建Statement或PreparedStatement对象来执行SQL语句。

PreparedStatement用于执行参数化的SQL语句,可以提高性能并防止SQL注入攻击。

4. 执行SQL语句:使用Statement或PreparedStatement对象的executeQuery()、executeUpdate()等方法执行SQL语句。

5. 处理结果集:对于查询语句(SELECT),executeQuery()方法返回一个ResultSet对象,可以从中获取查询结果。

对于更新语句(INSERT、UPDATE、DELETE),executeUpdate()方法返回一个整数,表示受影响的行数。

6. 关闭资源:完成数据库操作后,需要关闭ResultSet、Statement或PreparedStatement以及数据库连接。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Java连接MySQL数据库的示例代码:```javaimport ;public class Jdbc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url = "jdbc:String username = "root";String password = "password";try {// 加载和注册JDBC驱动("");// 建立数据库连接Connection connection = (url, username, password);// 创建PreparedStatementString sql = "INSERT INTO mytable (name, age) VALUES (?, ?)"; PreparedStatement statement = (sql);(1, "Alice");(2, 30);// 执行SQL语句int rowsAffected = ();(rowsAffected + " row(s) affected");// 关闭资源();();} catch (Exception e) {();}}}```。

javaDatasource,数据库连接池

javaDatasource,数据库连接池

javaDatasource,数据库连接池⽬前有多重⽅式创建数据库连接池:JNDI,DBCP,C3P0等为什么需要连接池:使⽤java API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创建数据库连接,耗费内存和时间,实时性低;这种⽅式获取的connection需要⼿动关闭,不然会耗费⼤量的内存资源;对于频繁数据库操作,这种⽅式会造成性能低,尤其web应⽤数据库连接池的功能:负责创建、管理和分配数据库连接。

初始化数据库连接池时,会创建⼀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对象,并存放于数据库连接池中。

当请求连接数据库时,连接池会分配处于空闲状态的连接;数据库连接不被使⽤时,会被连接池回收,并设置为空闲状态;当连接空闲时间⼤于在初始化连接池设定的连接空闲时间,连接池释放该连接。

数据库连接池介绍:1、 JNDI2、 C3p03、 Apache的Jakarta DBCP4、 BoneCP其中,sping框架依赖的第三⽅使⽤了c3p0和dbcp两种⽅式;⽽bonecp号称是速度最快的数据库连接池。

JNDI⽅式创建实现的datasource 是真正实现了javax.sql.datasource;其他的三种⽅式都不是。

下⾯的列表,列出了⼏种⽅式的区别和不同:序号连接池名称依赖的jar包实现的datasource类备注1JNDI该数据源是由相应的web服务器(例如:tomcat,weblogic,websphere)负责初始化,创建,管理。

程序中不需要引⼊特别的jar包。

Javax.sql.datasource2C3P0c3p0-0.9.xxx.jar boPooledDataSource3DBCP commons-dbcp.jar,commons-pool.jarmons.dbcp.BasicDataSource4BoneCP bonecp-0.6.5.jar· google-collections-1.0.jar· slf4j-api-1.5.11.jar· slf4j-log4j12-1.5.11.jar·log4j-1.2.15.jarBoneCPDataSource备注:以上⼏种⽅式的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参数⼤同⼩异,略有差别;其参数的配置,既可以通过配置⽂件的⽅式配置,也可以通过硬编码的⽅式配置。

Java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与应用

Java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与应用

第04期2020年2月No.04February,2020数据库(Database )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Java 开发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传统的数据库连接是使用Java 数据库连接(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JDBC )技术,每操作一次数据库都会执行一次创建和断开连接的操作,这种频繁的操作十分影响数据库的访问效率,并且增加了代码量,所以在实际开发中通常会使用连接池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1 数据库连接池的工作原理数据库连接池(Database Connection Pool ,DBCP )是应用程序启动时系统建立足够的数据库连接,并将这些连接组成一个连接池。

每次应用程序请求数据库连接时,无需新建连接,而是从连接池中取出已有的连接使用,使用完毕后,不必关闭数据库连接,而是直接将连接归还给连接池。

这样虽然会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但是却大大节省了数据库连接的时间,体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思想。

数据库连接池的工作原理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

1.1 建立连接池在系统初始化时,利用Vector ,Stack 等容器建立静态的数据库连接池,根据配置创建连接并放置在连接池中,这些连接是不能随意关闭的,以后所使用的连接都是从该连接池中获取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反复建立和关闭连接造成的开销。

1.2 分配、释放连接连接池中的连接由连接池管理器统一管理。

当客户请求数据库连接时,首先看连接池中是否有空闲连接,即尚未分配出去的连接。

如果存在空闲连接,则把该连接分配给客户,并标记该连接为已分配。

若连接池中没有空闲连接,就在已经分配出去的连接中寻找一个合适的连接给客户,此时该连接在多个客户间复用。

当客户释放连接时,可以根据该连接是否被复用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果没有其他使用者,就放入到连接池中,而不是被关闭。

如果有其他使用者,则当前客户释放该连接,其他客户可以继续使用。

hikari连接池原理

hikari连接池原理

hikari连接池原理
Hikari连接池是一个高性能的Java连接池库,主要用于管理和复用数
据库连接,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以下是Hikari连接池的工
作原理:
1. 连接池初始化: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连接池会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
数据库连接,这些连接会被添加到连接池中并标记为可用状态。

2. 连接获取:当应用程序需要与数据库交互时,它会从连接池中获取
一个可用连接。

连接池会返回一个连接对象给应用程序使用。

3. 连接重复利用:应用程序使用完连接后,它会将连接归还给连接池,而不是直接关闭连接。

连接池会将归还的连接标记为可用状态,以便
其他应用程序可以再次使用它。

4. 连接超时处理:如果应用程序长时间没有归还连接,连接池可以设
置一个超时时间。

如果超过超时时间,连接将被连接池自动关闭,以
防止资源泄露。

5. 连接动态增减:连接池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负载情况动态增加或减
少连接的数量。

例如,在高并发情况下,连接池可以增加连接数量以
满足请求量。

6. 连接可用性监控:连接池会定期检查连接的可用性。

如果连接不可
用(如数据库连接断开),连接池会将其从可用连接列表中移除,并
重新创建一个新的连接。

7. 连接池性能优化:Hikari连接池通过使用高效的连接池算法和懒加载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获取和归还连接的开销,提高了连接池的性
能和效率。

Hikari连接池通过预先创建连接、重复利用连接、动态增减连接数量以及监控连接可用性等一系列优化措施,有效地管理和复用数据库连接,从而提升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Java中几种常用数据库连接池的使用

Java中几种常用数据库连接池的使用

Java中⼏种常⽤数据库连接池的使⽤⽬录⼀、应⽤程序直接获取数据库连接的缺点⼆、使⽤数据库连接池优化程序性能2.1、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概念2.2、编写数据库连接池三、开源数据库连接池3.1、DBCP数据源3.2、在应⽤程序中加⼊dbcp连接池3.3、C3P0数据源(重点)四、Tomcat中配置数据库源4.1、JNDI技术简介4.2、配置Tomcat数据源包结构:注意了:有个问题坑了我⼀天具体请看:tomcat虚拟路径的配置⼀、应⽤程序直接获取数据库连接的缺点 ⽤户每次请求都需要向数据库获得链接,⽽数据库创建连接通常需要消耗相对较⼤的资源,创建时间也较长。

假设⽹站⼀天10万访问量,数据库服务器就需要创建10万次连接,极⼤的浪费数据库的资源,并且极易造成数据库服务器内存溢出、拓机。

如下图所⽰:⼆、使⽤数据库连接池优化程序性能2.1、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连接是⼀种关键的有限的昂贵的资源,这⼀点在多⽤户的⽹页应⽤程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对数据库连接的管理能显著影响到整个应⽤程序的伸缩性和健壮性,影响到程序的性能指标.数据库连接池正式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数据库连接池负责分配,管理和释放数据库连接,它允许应⽤程序重复使⽤⼀个现有的数据库连接,⽽不是重新建⽴⼀个。

如下图所⽰: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时将创建⼀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放到连接池中, 这些数据库连接的数量是由最⼩数据库连接数来设定的.⽆论这些数据库连接是否被使⽤,连接池都将⼀直保证⾄少拥有这么多的连接数量.连接池的最⼤数据库连接数量限定了这个连接池能占有的最⼤连接数,当应⽤程序向连接池请求的连接数超过最⼤连接数量时,这些请求将被加⼊到等待队列中.数据库连接池的最⼩连接数和最⼤连接数的设置要考虑到以下⼏个因素:最⼩连接数:是连接池⼀直保持的数据库连接,所以如果应⽤程序对数据库连接的使⽤量不⼤,将会有⼤量的数据库连接资源被浪费.最⼤连接数:是连接池能申请的最⼤连接数,如果数据库连接请求超过次数,后⾯的数据库连接请求将被加⼊到等待队列中,这会影响以后的数据库操作如果最⼩连接数与最⼤连接数相差很⼤:那么最先连接请求将会获利,之后超过最⼩连接数量的连接请求等价于建⽴⼀个新的数据库连接.不过,这些⼤于最⼩连接数的数据库连接在使⽤完不会马上被释放,他将被放到连接池中等待重复使⽤或是空间超时后被释放.2.2、编写数据库连接池 编写连接池需实现java.sql.DataSource接⼝。

hikari连接池原理

hikari连接池原理

hikari连接池原理Hikari连接池是一个用于管理数据库连接的Java连接池库。

它被广泛使用在各种Java应用程序中,特别是在高并发场景下。

本文将介绍Hikari连接池的原理,包括连接池的创建、连接的获取和归还,以及连接池的性能优化。

一、连接池的创建在使用Hikari连接池之前,首先需要创建一个连接池对象。

Hikari 连接池的创建非常简单,只需要设置一些基本的配置信息,如数据库的URL、用户名、密码等。

通过这些配置信息,Hikari连接池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自动创建和管理数据库连接。

二、连接的获取当应用程序需要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时,首先需要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可用的连接。

Hikari连接池使用一种高效的算法来选择连接池中的连接,以确保每个连接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获取连接的过程是非常快速的,通常只需要几毫秒的时间。

三、连接的归还当应用程序使用完数据库连接后,需要将连接归还给连接池,以便其他应用程序能够继续使用。

Hikari连接池会自动管理连接的归还过程,确保连接的正确释放和回收。

连接的归还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调用连接对象的close方法即可。

四、连接池的性能优化为了提高连接池的性能,Hikari连接池采用了一系列的优化策略。

其中包括:1.闲置连接的关闭:当连接池中的连接处于闲置状态一段时间后,Hikari连接池会自动关闭这些连接,以减少资源的占用。

2.连接的自动重连:当连接池中的连接由于网络或其他原因断开时,Hikari连接池会自动尝试重新建立连接,以保证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3.连接的健康检查:Hikari连接池会定期检查连接的健康状态,如果发现连接出现异常,将会自动关闭并重新创建连接,以确保连接的可用性。

4.连接数的动态调整:Hikari连接池能够根据应用程序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连接池中的连接数,以保证连接池的性能和资源的最优利用。

五、总结Hikari连接池是一个高性能的Java连接池库,能够有效地管理数据库连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靠性。

关于JAVA的数据库连接池的探讨

关于JAVA的数据库连接池的探讨
实Jf :l 9;  ̄J
D ' o dAS UR CE炎
做赖 的 J R毡 A
特・
处 理慢 的原因就是 由于d 操作引起 的 。进一步调 查发 b
现是两者 的数据源 配置不 同 ,批处理使 用 的数据 源是 sr g r eMa a eD t o re pi 的D i r ng r aa uc ,而w b n v S e 使用 的数据
< <
SS RCI 系 实 Y AT E 统 践 P C
关于J V 的数据库连接池的探讨 AA
◆ 刘欢 杰 魏 静 敏
摘要 :本 文首先提 出了一个性能 问题 ,然后针对该 问题进行 了调查 ,并找到 原 因:是数据 源配置 引起的 ,进 一步对 带连接池的数 据源进行 了总结。本文. B 4  ̄D 访 问性 能 调 查提 供 了一 个 方向 ,并且 对连 接 池 的数 据 源 配 置进 行 了比较 和 总结 。
JJ PDI
i H 的 we 服 务 J v xs l a' 魁 “ We J 务 器 , 实 现 ¨ 成 b a a o d b 1 I b = I f {

器 负 责 初 蝓化 、创 建、符 牲 搿 中
j a q d tou e a l a slc vs a
需 篮在项 ¨
v p 230 c 创 建 龇 库连 接池 , 符t cmm t n等 t o co l ( i
Co oP oe 功 能 mb o ld
三 、原 因分 析
数据 源分为两 种 ,一 种是不带 连接池 的数据源 ,
Da a o r e tSuc
Po ol poc l .r rxo lxo 0 j - 91 a po ol g b m rxo cl . - ij

java连接池原理

java连接池原理

java连接池原理
连接池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复用数据库连接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Java连接池的原理如下:
1. 连接创建: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连接池会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并将它们存储在连接池中,这些连接被称为空闲连接。

2. 连接分配:当应用程序需要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时,它可以从连接池中请求一个可用的连接。

连接池会检查是否有空闲连接可供使用。

3. 连接复用:如果连接池中存在空闲连接,则将连接分配给应用程序,并从连接池中删除这个连接。

如果连接池中没有空闲连接,则根据配置的最大连接数和等待超时时间等参数,决定是否创建新的连接或者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尝试获取连接。

4. 连接释放:在应用程序使用完连接后,需要将连接返回给连接池,连接池会将连接标记为空闲状态,并可用于给其他应用程序复用。

5. 连接定时检查:连接池通常会定期检查连接的可用性,例如使用心跳机制发送请求到数据库,保证连接仍然有效。

如果发现连接已经失效,连接池会自动关闭该连接并创建新的连接。

通过使用连接池,可避免频繁地创建和销毁数据库连接,从而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连接池还可以控制同一时间访问数据库的并发连接数,以防止数据库被过多的请求压垮,并且可以在高负载期间动态调整连接池的大小。

一些常见的Java连接池实现包括Apache Commons DBCP、
C3P0和HikariCP等。

每个连接池实现可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整体原理和基本工作流程是相似的。

基于Java的数据库连接池技术的算法实现

基于Java的数据库连接池技术的算法实现

Β
!
%&&
的项 目中使用它 们提供的数 据库 连接 池 技术 了
(
另外 在 很 多服 务器 中
,
&.
(
+ &
二&
)
%&
%%
0 5:
;
Δ

+
(
,
Ι Ω
%.
.
,
呢Ι
%4
)
。,
万Ι .
7
=
2
都内置 提供 了对 数据 库 连接 池 的支 它 是 通过 配 置 数 据 源
+ , + Α .
,

2
,
。 + 例 如 在 Δ 祝 ( 中本 身 也 带 有 连 接 池 的 功 能 %62 Γ
) %&
% && 二
(
)
%&
: 7 % %0
4
(
5Ν :
Μ
.
+ Ε
。 6 2
,
0等 参 数 实际 上 就是 和 数据 库 访
,
问相 关 的参 数
,
,
刀取 得连 接后
7
%%
从 连接 池 中 除 删
另外 属性
,
。 +
( , 从Γ )
,
代表最 大连 接数
0 、 Α 90 表 示最 大 空 闲 数

。Ζ ) +

二’

二’
/

0 1+
7
(
+
.
%6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接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概念及原理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低效治理。

我们知道,对于共享资源,有一个很闻名的设计模式:资源池(Resource Pool)。

该模式正是为了解决资源的频繁分配?释放所造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

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思想就是为数据库连接建立一个“缓冲池”。

预先在缓冲池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连接,当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只需从“缓冲池”中取出一个,使用完毕之后再放回去。

我们可以通过设定连接池最大连接数来防止系统无尽的与数据库连接。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池的治理机制监视数据库的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为系统开发?测试及性能调整提供依据。

服务器自带的连接池
JDBC的API中没有提供连接池的方法。

一些大型的WEB应用服务器如BEA的WebLogic 和IBM的WebSphere等提供了连接池的机制,但是必须有其第三方的专用类方法支持连接池的用法。

连接池要害问题分析
1、并发问题
为了使连接治理服务具有最大的通用性,必须考虑多线程环境,即并发问题。

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因为java语言自身提供了对并发治理的支持,使用synchronized要害字即可确保线程是同步的。

使用方法为直接在类方法前面加上synchronized要害字,如:public synchronized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2、多数据库服务器和多用户
对于大型的企业级应用,经常需要同时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如连接Oracle和Sybase)。

如何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呢?我们采用的策略是:设计一个符合单例模式的连接池治理类,在连接池治理类的唯一实例被创建时读取一个资源文件,其中资源文件中存放着多个数据库的url地址()?用户名()?密码()等信息。

如tx.url=172.21.15.123:5000/tx_it,er=yang,tx.passWord=yang321。

根据资源文件提供的信息,创建多个连接池类的实例,每一个实例都是一个特定数据库的连接池。

连接池治理类实例为每个连接池实例取一个名字,通过不同的名字来治理不同的连接池。

对于同一个数据库有多个用户使用不同的名称和密码访问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资源文件处理,即在资源文件中设置多个具有相同url地址,但具有不同用户名和密码的数据库连接信息。

3、事务处理
我们知道,事务具有原子性,此时要求对数据库的操作符合“ALL-ALL-NOTHING”原则,即对于一组SQL语句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在Java语言中,Connection类本身提供了对事务的支持,可以通过设置Connection的AutoCommit属性为false,然后显式的调用commit或rollback方法来实现。

但要高效的进行Connection复用,就必须提供相应的事务支持机制。

可采用每一个事务独占一个连接来实现,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事务治理的复杂性。

4、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
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的分配与释放,可以提高连接的复用度,从而降低建立新连接的开销,同时还可以加快用户的访问速度。

对于连接的治理可使用空闲池。

即把已经创建但尚未分配出去的连接按创建时间存放到一个空闲池中。

每当用户请求一个连接时,系统首先检查空闲池内有没有空闲连接。

假如有就把建立时间最长(通过容器的顺序存放实现)的那个连接分配给他(实际是先做连接是否有效的判定,假如可用就分配给用户,如不可用就把这个连接从空闲池删掉,重新检测空闲池是否还有连接);假如没有则检查当前所开连接池是否达到连接池所答应的最大连接数(maxConn),假如没有达到,就新建一个连接,假如已经达到,就等待一定的时间(timeout)。

假如在等待的时间内有连接被释放出来就可以把这个连接分配给等待的用户,假如等待时间超过预定时间timeout,则返回空值(null)。

系统对已经分配出去正在使用的连接只做计数,当使用完后再返还给空闲池。

对于空闲连接的状态,可开辟专门的线程定时检测,这样会花费一定的系统开销,但可以保证较快的响应速度。

也可采取不开辟专门线程,只是在分配前检测的方法。

5、连接池的配置与维护
连接池中到底应该放置多少连接,才能使系统的性能最佳?系统可采取设置最小连接数(minConn)和最大连接数(maxConn)来控制连接池中的连接。

最小连接数是系统启动时连接池所创建的连接数。

假如创建过多,则系统启动就慢,但创建后系统的响应速度会很快;假如创建过少,则系统启动的很快,响应起来却慢。

这样,可以在开发时,设置较小的最小连接数,开发起来会快,而在系统实际使用时设置较大的,因为这样对访问客户来说速度会快些。

最大连接数是连接池中答应连接的最大数目,具体设置多少,要看系统的访问量,可通过反复测试,找到最佳点。

如何确保连接池中的最小连接数呢?有动态和静态两种策略。

动态即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连接池进行检测,假如发现连接数量小于最小连接数,则补充相应数量的新连接,以保证连接池的正常运转。

静态是发现空闲连接不够时再去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