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条例
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一、判断题1、《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答案:正确2、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答案:正确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答案:正确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答案:错误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答案:正确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答案:正确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答案:正确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答案:正确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答案:正确1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答案:正确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无需向社会公告。
答案:错误12、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和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答案:正确13、行政执法机关聘用的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以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山东省司法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

山东省司法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司法厅•【公布日期】2024.07.01•【字号】鲁司〔2024〕27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山东省司法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鲁司〔2024〕27号各市司法局:现将《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司法厅2024年7月1日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线索的汇集统筹,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24〕14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监督员,是指本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专家学者、律师、新闻工作者等中聘任的兼职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本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员的选聘、使用、动态调整和服务保障等工作,适用本规定。
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策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行政执法监督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觉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二)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法治素养,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代表性;(三)具备相应的法律、政策知识,熟悉相关行政执法业务,能够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四)善于听取和反映企业群众意见,热心支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五)自身有条件参加、所在单位支持参加行政执法监督活动;(六)年龄在22岁至65岁之间,身体健康。
特殊情况下,经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可不受年龄限制;(七)司法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各级司法行政部门选聘行政执法监督员,依照下列程序进行:(一)通过向社会发布选聘公告、定向发函、组织推荐等方式,明确选聘相关事项,组织报名;(二)按照选聘原则、条件、范围等,组织对候选人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实地了解,择优选出拟聘人员,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5个工作日;(三)公示期满,对无争议的拟聘人员,由司法行政部门正式聘任,颁发聘书,并向社会公告。
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一、判断题1、《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V2、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V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V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X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V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V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V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V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V1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V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无需向社会公告。
X12、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和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V13、行政执法机关聘用的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以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V14、除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证件另有规定外,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使用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鲁政办字[2015]177号【发布部门】山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15.10.11【实施日期】2015.10.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字〔2015〕177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依法规范权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行政执法水平显著提高。
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仍然存在,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时有发生。
为加强和改进全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目标任务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环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要按照“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总体要求,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措施、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为着力点和落脚点,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有效防止并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
二、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一)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所属工作部门作为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要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组织和领导本地区、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执法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明确承担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机构,切实发挥其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职能作用。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时,可使用山东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名。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基本知识题库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基本知识测试题库一、判断题、《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答案:正确、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答案:正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答案:正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答案:错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答案:正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答案:正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答案:正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答案:正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答案:正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答案:正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无需向社会公告。
答案:错误、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公共法律。
执法监督条例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一、判断题1、《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答案:正确2、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答案:正确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答案:正确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答案:错误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答案:正确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答案:正确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答案:正确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答案:正确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答案:正确1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答案:正确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无需向社会公告。
12、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和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答案:正确13、行政执法机关聘用的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以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2014年11月27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遵守本条例。
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行政复议、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监督活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坚持宪法确定的基本准则,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山东行政执法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山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依法委托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
第三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二)严格监督,规范执法;(三)权责一致,奖惩分明;(四)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组织实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第二章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职责第六条行政执法主体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设立,具有法人资格;(二)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章授权;(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施;(四)有与执法职责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第七条行政执法主体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二)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严格执法程序,确保行政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四)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五)建立健全执法档案,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六)接受社会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执法行为。
第八条行政执法主体应当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职责,落实执法责任,确保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行政执法程序第九条行政执法主体在实施行政执法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告知当事人执法事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二)调查取证,收集与执法事项有关的事实、证据;(三)依法作出执法决定,并送达当事人;(四)对当事人的申请、投诉、举报,及时处理;(五)对执法决定不服的,依法进行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六)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执法监督条例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一、判断题1、《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答案:正确2、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答案:正确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答案:正确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答案:错误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答案:正确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答案:正确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答案:正确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答案:正确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答案:正确1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答案:正确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无需向社会公告。
答案:错误12、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和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答案:正确13、行政执法机关聘用的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以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2019年版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公共法律知识题库一、判断题1、《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答案:正确2、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答案:正确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答案:正确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答案:错误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答案:正确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答案:正确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答案:正确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答案:正确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答案:正确1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答案:正确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无需向社会公告。
答案:错误12、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和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答案:正确13、行政执法机关聘用的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以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试题

附件2单位姓名分数《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5X2=10分)1.《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性质。
()A.地方性法规B.行政法规C.地方性政府规章D.部门规章2.《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自()起实行。
A.2014年11月27日B.2015年5月1日C.2015年6月1日D.2014年11月28日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 )负责监督。
A.上级人民政府B.纪律检查委员会C.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内设监督机关D.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A.市级B.县级C.乡级D.省级5.《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满年的,自期满之日起日内,负责实施的有关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书面报告: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情况;相应配套措施和制度的制定情况;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情况;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对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A.一、三十B.半、四十五C.一、六十D.半、六十二、多项选择题(5X2=10分)1.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对()下列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A.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B.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登记C.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收费D.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执法行为2.下列哪些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A.劳动合同制人员B.劳务派遣人员C.临时借调人员D.本单位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3.《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遵循的原则,定期对所属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权和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考核。
()A.公开B.公平C.公正D.程序正当4.《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规定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采取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等方式对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条例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条例行政执法主要包括财产罚、行为罚、人身罚和申戒等。
下文是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条例,欢迎阅读!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条例最新版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遵守本条例。
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行政复议、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监督活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坚持宪法确定的基本准则,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执法监督条例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⑨ D、以上均包含 答案:D 38、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可以对哪些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⑴行政处罚 ⑵行政许可 ⑶行政强制 ⑷行政确认 ⑸行政登记 ⑹行政征收 ⑺行政征用 ⑻行政收费 ⑼行政给付 ⑽行政裁决 ⑾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执法行为 A、⑴⑵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B、⑴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⑾ D、以上均包含 答案:D 39、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收到《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之日起 ()内,自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 A、5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答案:D 40、行政执法机关逾期未按照《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自行纠正违 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出具《行政执法监 督决定书》,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内向行政 执法监督机关报告执行情况。 A、7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答案:D
资料或者隐匿、销毁、转移执法证据 答案:ABCD 49、行政执法机关不得有哪些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执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B、擅自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等综合执法工作或
者擅自变更其权限范围 C、拒绝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处理决定或者拒绝报告行政执法监督处
41、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满1年的,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负责 实施的部门应当向()书面报告有关情况。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级人民政府 C、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A 42、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认为被监督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 的,有权作出处理决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责令限期履行 B、责令补正或者改正 C、予以撤销 D、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答案:D 43、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满一年的,负责实施的有关部门应当书 面报告下列哪些情况()。 (一)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情况 (二)相应配套措施和制度的制定情况 (三)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情况 (四)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 (五)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六)对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A、(一)(二)(三)(四)(五) B、(一)(二)(四)(五)(六) C、(一)(二)(三)(五)(六) D、以上均包含 答案:D 4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的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结合经 济社会发展和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制定行政执法监督年度工 作计划。 A、上级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D 4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规定的监督措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基本知识题库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基本知识测试题库一、判断题1、《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答案:正确2、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答案:正确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答案:正确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答案:错误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答案:正确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答案:正确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答案:正确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答案:正确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答案:正确1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答案:正确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无需向社会公告。
答案:错误12、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公共法- 2 -律知识和职业素养等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答案:正确13、行政执法机关聘用的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以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2014年11月27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遵守本条例。
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行政复议、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监督活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坚持宪法确定的基本准则,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草案)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草案会签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第三章监督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第四章监督措施第五章监督的实施第六章责任追究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保证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概念解释】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执法机关),依法作出的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监督,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的检查、督促和处理。
第三条【适用范围】在本省管辖区域内实施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守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行政监察、行政复议、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等专门监督活动已经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基本原则】行政执法监督应当坚持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第五条【政府责任之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执法体制,科学合理界定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能、权限和责任,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
第六条【政府责任之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并组织实施本辖区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结果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体系。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七条【外部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依法接受司法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各级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时,应当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内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情况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学习贯彻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学习贯彻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5.04.28•【字号】鲁食药监法函〔2015〕41号•【施行日期】2000.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学习贯彻工作的通知鲁食药监法函〔2015〕41号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为做好该条例的学习贯彻工作,结合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开展《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宣传周活动的通知(鲁府法字﹝2015﹞23号)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条例的重要意义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和“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我们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条例的重要意义。
省政府法制办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条例宣传周活动,各市局、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宣传活动,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切实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各市局要积极参与当地政府法制办组织的相关条例宣传活动,同时可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一次条例的学习讲座;各处室、单位要抓好条例学习贯彻,积极关注新华网、人民网、法制网、大众网以及各级政府、部门门户网站、省政府法制网开设的宣传专题,熟练掌握条例主要内容。
要通过学习,提高规范自身行政执法行为的自觉性,同时,要结合省局3月30日印发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推进各项监督制约制度的完善。
各市局学习宣传贯彻的情况应及时向省局法制处反馈。
联系人:张楠电话:*************电子邮箱:******************.cn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4月28日附件《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宣传口号严守法治原则,一切依法办事法律红线不可越,法律底线不可碰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守法律、重程序、讲规矩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执法监督机制,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依法规范执法行为,自觉接受执法监督严格遵守执法程序,推进公正文明执法依法行使权力,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行政权力制约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完善纠错问责,落实责任追究认真贯彻实施《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图题库

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公共法律知识题库一、判断题1、《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答案:正确2、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答案:正确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答案:正确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答案:错误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答案:正确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答案:正确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答案:正确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答案:正确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答案:正确1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答案:正确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无需向社会公告。
答案:错误12、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和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答案:正确13、行政执法机关聘用的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以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条例行政执法主要包括财产罚、行为罚、人身罚和申戒等。
下文是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条例,欢迎阅读!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条例最新版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遵守本条例。
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行政复议、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监督活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坚持宪法确定的基本准则,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章监督内容和监督措施第七条行政执法监督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检查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二)检查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三)检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等综合执法的实施情况;(四)检查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实施情况;(五)审查行政执法主体的合法性;(六)检查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和证件管理工作;(七)监督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正当;(八)协调处理行政执法主体之间的执法争议;(九)依法应当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对下列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一)行政处罚;(二)行政强制;(三)行政许可;(四)行政确认、行政登记;(五)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收费;(六)行政给付;(七)行政裁决;(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执法行为。
第九条实行行政执法主体公告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条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公共法律知识和职业素养等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行政执法机关聘用的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以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除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证件另有规定外,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使用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一条实行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认证制度。
行政执法听证活动应当由符合条件的人员主持。
听证主持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并按照规定参加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
第十二条实行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其所属部门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执法条款进行梳理,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行政执法裁量权予以细化、量化,制定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实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决定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法制审核。
第十四条实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形成的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等,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应当定期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第十五条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其所属部门对行政执法依据进行梳理,科学界定执法岗位职责,合理确定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
有关部门应当将梳理确认后的行政执法依据、岗位、职责、程序等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实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定期对所属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权和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考核。
评议考核结果应当作为有关机关奖励、惩处以及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时,可以委托具备条件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或者机构作为第三方,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外部评议。
第十七条实行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满一年的,自期满之日起三十日内,负责实施的有关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书面报告下列情况:(一)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情况;(二)相应配套措施和制度的制定情况;(三)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情况;(四)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五)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六)对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十八条实行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裁决制度。
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发生行政执法争议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协调解决;协调无法达成一致的,由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网上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和行政权力事项动态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第三章监督程序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制定行政执法监督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十一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采取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综合检查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抽查或者暗访等方式对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第二十二条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应当持有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监督证件;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公务活动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监督证件。
被监督单位不得拒绝、阻碍。
第二十三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在实施行政执法监督时,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调查取证:(一)查阅、复制、调取行政执法案卷和其他有关材料;(二)询问行政执法机关有关人员、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其他相关人员,并制作询问笔录;(三)组织实地调查、勘验,或者进行必要的录音、录像、拍照、抽样等;(四)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鉴定、评估、检测、勘验;(五)组织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四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在实施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认为行政执法监督事项涉及有关单位职责和权限的,可以提请有关单位予以协助。
有关单位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及时予以协助。
第二十五条行政执法监督事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或者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应当组织人员进行专门调查。
第二十六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在实施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等比例较高的,可以约请该行政执法机关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谈话。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应当加强与检察机关、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第四章监督处理第二十八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发出《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
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收到《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自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
第二十九条行政执法机关逾期未按照《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自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根据行政执法行为的性质、程度等情况,按照职责权限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决定:(一)责令限期履行;(二)责令补正或者改正;(三)撤销;(四)确认违法或者无效。
依照前款规定作出处理决定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出具《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
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报告执行情况。
第三十条行政执法机关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责令其限期履行。
第三十一条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文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责令其补正或者改正:(一)未说明事实、依据或者理由,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的;(二)文字表述错误或者计算错误的;(三)未载明决定作出日期的;(四)需要补正或者改正的其他情形。
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补正或者改正,应当采用书面方式。
第三十二条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予以撤销:(一)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二)适用依据错误的;(三)违反法定程序,但是可以补正或者改正的除外;(四)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五)行政执法行为明显不当的;(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撤销的情形。
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的,行政执法机关可以依法重新作出行政执法行为。
第三十三条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确认违法:(一)不履行法定职责,但是责令其履行已没有意义的;(二)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但是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三)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但是撤销可能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确认违法的其他情形。
前款规定的行政执法行为不予撤销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行采取补救措施。
第三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确认无效:(一)行政执法机关没有法定依据作出的;(二)行政执法决定未加盖本行政执法机关有效印章的;(三)行政执法决定不具有可执行内容的;(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确认无效的其他情形。
无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第五章责任追究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与机制,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执行处理决定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或者未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第三十七条行政执法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未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认证制度的;(二)未公布并实施行政执法裁量基准的;(三)未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四)未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要求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五)未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的;(六)不执行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意见和裁决决定的;(七)不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八)擅自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等综合执法工作或者擅自变更其权限范围的;(九)未执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十)拒绝或者阻碍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十一)拒绝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处理决定或者拒绝报告行政执法监督处理决定执行情况的;(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