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自考近现代经济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课程代码0138 试题与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课程代码0138  试题与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卷(课程代码 001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西方销往中国唯一比较受欢迎的产品是【】A.英国生产的毛织品 B.欧洲金属制品C.印度出产的棉花 D.金银饰品2.继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后,接踵而来、相继胁迫清政府签订内基本相同的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A.美国、日本 B.法国、日本 C.美国、法国 D.法国、德国3.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长江沿岸增设的口岸是【】A.镇江、南京、九江、汉口 B.镇江、南京、汉口、重庆C.芜湖、南京、九江、汉口 D.镇江、南京、九江、重庆5.十九世纪,中国砖茶的贸易中心是【】A.杭州、九江、福州 B.汉口、九江、福州C.杭州、九江、福州 D.汉口、杭州、福州6.英国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取得第一个租界的时间是【】A.1845年 B.1850年 C.1860年 D.1863年7.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创办于【】A.1860年 B.1861年 C.1865年 D.1870年8.制造出中国自己第一台车床的是【】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局 D.天津机器局9.到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已达【】A.10多个 B.20多个 C.30多个 D.40多个10.清末新政的1905--1908年间,年均设厂数超过甲午战争后的【】A.2倍 B.2.5倍 C.3倍 D.3.5倍11.到20世纪初,列强基本完成瓜分中国后,以福建为势力范围的是【】A.英国 B.俄国 C.德国 D.日本12.在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缫丝业重点地区在华东和华南,主要集中在【】 A.上海、苏州、广州 B.无锡、杭州、广州C.上海、无锡、广东 D.上海、杭州、广东13.占有部分土地的富裕农民,雇用一个或几个雇工耕种土地,自己劳动;对所雇用的工人按月或按年支付货币工资;农产品有一部分是商品。

自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自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摘要:一、自考简介1.自考的定义2.自考的优势3.自考的适用人群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科目1.科目设置2.考试内容3.学习方法与技巧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的意义1.对个人发展的促进2.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解3.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四、自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时间管理2.学习方法3.自我激励与调整正文:一、自考简介自考,全称自学考试,是一种以个人自学为主,社会助学为辅的高等教育考试制度。

它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为那些因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参加全日制高校学习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自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时间灵活:自考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学习时间,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2.课程设置实用:自考课程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3.考试通过率高:只要学员认真学习,通过自考并非难事。

适用人群方面,自考适合那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的人。

此外,自考也适合那些希望在工作之余提高自己学历和能力的人。

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科目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作为一门自考科目,旨在帮助学员了解我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科目设置方面,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和分期2.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政策及其影响3.重要经济事件、人物及其贡献在学习过程中,学员需要掌握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基本脉络,了解各个时期经济制度、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的意义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学员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提升:1.对个人发展而言,了解我国经济史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对国家经济发展而言,学员通过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背景和目标,从而更好地支持和参与国家经济建设。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名解及简答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名解及简答

名词解释庚子赔款民族资本买办制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善后大借款封建土地所有制商业性农业中国资本原始积累义和团运动蓝辛石井协定补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美国也加强侵略中国,因而两国之间矛盾很大。

由于日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吞在中国的权益,1917年11月,美国国务卿兰辛和日本特命全权大使石井菊次郞订立协定,双方达成妥协,日本再一次承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则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

这就是美日双方互相利用,暗中瓜分中国进行勾结的所谓的《兰辛石井协定》。

农村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关税自主法币政策金园券银园券资源委员会工厂内迁中国土地法大纲五四指示土地改革简答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形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中国贸易由出起国变为入超国白银外流与银贵钱贱列强对中国的控制私人资本创办近代工业的性质和作用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西方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民国北京国民政府对争取关税自主权的努力民国初年出现了哪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民国初年城乡不平衡发展的表现民国初年金融业在城市的发展国民党政府对私人商业银行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物资和贸易的控制满州国经济建设纲要国民党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空中运输协定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土地法大纲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解放区的农村政策和土地政策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简述20世纪10-20年代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自然经济性质的特征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经济危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主要变化简述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原因汇丰银行在中国的作用是什么。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烟片贸易 西方殖民主义者为货物财富而进行的毒品贸易。鸦片作为药品进口,清朝雍正时禁止进口,遂变成走私贸易,对中国毒害严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条约,鸦片以洋药纳税进口,变成合法的进口品
门户开放政策 1899年美国政府向西方各国发出照会,要求实行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平等,既要列强对美国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是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要求在华的经济侵略不受各国所划定的势力范围的限制。1900年,被列强接受。
门户开放 是美国要求在华的经济侵略不受各国所划定的势力范围的限制。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利益及势力范围,各国在华划定的势力范围不排斥美国的经济侵略。
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为巩固其独裁统治,以办理善后为名,1913年向英法德俄日筹措2500万的借款,以中国盐税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的中央税款作担保,聘请外国人掌管盐税,盐水大权完全被列强控制。
买办
资政新篇 是洪仁轩总理太平天国朝政后作为施政纲领而提出的,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经济思想,并得到洪秀全的赞同。包括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方案,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谋求发展经济的纲领。
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率先投资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继而又与70年代开始兴办近代工业,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高潮。
工厂内迁
土地改革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目标是要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关系,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广大贫困农民积极投身与土地改革运动之中,获得了土地,当家做了主人。
五四指示
四行二局
五口通商
买办 买办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初期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他们依附与外国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服务。买办较早的接触到近代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密切,部分买办后来自行办厂。

经济史名词解释

经济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经济史:从实践角度看;经济史是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历程;从学科角度看;经济史或经济史学是对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学科..2.历史归纳法:就是通过历史事实来总结出某种命题;或者对某种命题进行证实或证伪..3.井田制: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有水利排灌系统在其中的方块田制度..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4.均田制:是封建政府在掌握大量荒地的情况下;通过授田将劳动者安置在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向他们征收一定数量的租调力役的土地制度..唐代均田制5.平籴法:即好年成时;由国家平价收进粮食;不要使粮价太贱;坏年成时;再由国家按平价出售粮食;不要使粮价太贵..6.摊丁入亩:以康熙50年的人丁数人丁2462万;丁银335万余两作为每年征收丁银的依据;平均摊入各地的田赋银中统一征收..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7.春秋时期的“赋”和“税”:“税以足食;赋以足兵”;赋是兵赋;专门用来满足军队开支的需要;税是满足政府日常行政开支的需要..8.春秋时期的“国”和“野”:“国”一般就是周族统治者所居住的地方;“野”就是殷族和其他被统治者所居住的地方..9.租佃制: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没有土地的佃农以交纳地租为条件向拥有土地的地主租借土地使用权;这是一种契约关系..10.浮客: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11.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之后所施行的赋役制度;是将田赋、杂税和徭役等“悉并为一条”;统一征收;简化征收手续的赋役改革办法..12.租用调制:唐代以前的租调力役制度发展成为租庸调制..所谓租就是地租农产品;庸是徭役;调是纺织手工业品..13.初祖禾: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土地制度变迁形式;即开始按照田亩数量收租;是土地私有化的表现..14.田面权:是土地的租用权和耕作权;此权属于佃户..佃户的田面权是佃户可对田面继承转让、买卖等权利;地主不得干预..15. 唐代的主户和客户:主户是指当地土着户;客户是指外来户..16. 宋代的主户和客户:主户是拥有土地并承担国家赋税的人..客户是没有土地;也不直接承担赋税的人..17.特恩权:即通过国王的敕封享有在领地内行使国家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权力..18.佃农和农奴:佃农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被统治者;他们自身没有土地;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他们与地主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同地主一样拥有政治、法律权利..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被统治者;他们自身没有土地;靠依附于领主;耕种领主土地为生;他们与领主之间是主仆关系;他们没有相应的政治、法律权利;并且其本人和子女的身份是非常稳定的..19.“不抑兼并”政策:即放任地主阶级任意兼并土地..20.“本色”和“折色”:夏税原以米、麦为主;是为“本色”;但亦得以绵、绢、布、丝等杂物折纳;是为折色;其后;则多以钞折纳..21.“永佃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性的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

自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自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摘要:一、自考简介1.自考的定义2.自考的优势3.自考的适用人群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科目1.自考科目的设置背景2.自考科目的主要内容3.自考科目的学习方法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的意义1.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帮助2.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解3.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四、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自考过程中的困难2.解决困难的策略3.取得自考成功的关键因素正文:一、自考简介自考,全称为自学考试,是一种以个人自学为主,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它具有学习时间灵活、课程设置实用、考试通过率高、证书含金量高等优点,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考适用于各种人群,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职工作人员,还是家庭主妇、退休老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自考专业和科目。

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科目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作为一门自考科目,旨在帮助考生系统了解我国近现代经济领域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科目内容涵盖了鸦片战争至今的经济变革、经济发展、经济政策和制度变迁等方面。

要学好这门科目,考生需要结合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的意义通过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科目,考生不仅可以掌握近现代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还能够从中得到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启示。

了解我国经济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经济规律,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这门科目也有助于提高考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明白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我们还要正视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自考过程中,考生可能会遇到诸如学习时间紧张、学习资料匮乏、考试压力大等挑战。

自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自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摘要:
1.自考简介
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科目的重要性
3.自考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4.自考对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理解与运用
5.自考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帮助
正文:
自考,全名为自学考试,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成人高等教育形式。

它以国家考试为核心,让广大社会考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提高自身素质、获得学历证书的目的。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作为自考科目之一,对于考生来说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科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门课程让考生全面了解我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经济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这门课程有助于培养考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要顺利通过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学习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考生应把握课程的主线,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其次,考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参考书等资源,深入研究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原因。

此外,考生还应关注时事政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自考,考生对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理解和运用将得到很大提升。

例如,考生能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为自身职业发展找到合适的定位。

同时,这门课程的学习还能帮助考生提高自己的历史观念,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自考作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这门课程,既能提高考生的综合素质,又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课程代码0138 试题与答案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课程代码0138  试题与答案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卷(课程代码 00138)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欲壑难填,不断提出新的利益要求,并不惜以战争相要挟。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在华销售不畅 B.《望厦条约》约定修约C.输华商品销售不畅 D.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2.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重新修订新约 B.开拓中国市场C.鸦片贸易合法化 D.在北京设立使馆航运业是近代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关乎中国经济的基础与布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6题。

3.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船舶修造中心位于【】A.广州、香港 B.上海、广州C.上海、宁波 D.宁波、烟台4.19世纪60年代以前,独占中国航运业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西班牙5.在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是【】A.福州船政局 B.江南制造局C.轮船招商局 D.省港澳轮船公司6.在激烈竞争中垮掉的外国企业是【】A.旗昌轮船公司 B.太古轮船公司C.怡和轮船公司 D.德忌利士轮船公司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9题。

7.清政府主导下的近代工业始于【】A.民用工业 B.军用工业 C.手工工业 D.加工工业8.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是【】A.福州船政局 B.江南制造局C.金陵制造局 D.湖北枪炮厂9.19世纪70年代,制约清政府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资金、能源、交通运输和【】 A.成本昂贵 B.技术低下 C.市场狭小 D.原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0~12 题。

10.甲午战争后,列强在华投资扩张的主要有矿冶业、水上运输业和【】A.化工工业 B.机械工业C.加工制造工业 D.冶金工业11.面粉工业是外商投资集中的部门。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2011年版新教材名词解释自己打的都是精华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2011年版新教材名词解释自己打的都是精华

名词解释:1/实务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金属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等。

3、银行卷: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是一种纸质货币4、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管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5、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6、存款货币:通过银行存款账户中的存款划转,货币得以结算,商品交易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能过签发支票的活动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劵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

7、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8、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9、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10、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11、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

12、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

13、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

14、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15、足值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16、不足值货币:信用货币是不足什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17、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资料整理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资料整理考试说明:1.共三个题型:名词解释(5分×4个)、简答题(10分×5个)、问答题(15分×2个)2.古代和现代部分不考,如果下面资料中有相关问题,大家自动忽略。

如果遇到答案明确的,大家可以自己归纳答案。

3.特别鸣谢:罗时晨、邓跃升、郭昱佐、刘春龙、杨川、李琴、张宇瑶同学的辛勤劳动。

4.要去打印的,根据自己情况排版。

按章节整理:第一章1.简要谈谈经济史的分期及其依据。

(注意时期的划分涉及古代和现代)一)1883年之前为政治周期:第一,划分的理由:(1)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

(2)以土地为基础、道德压制欲望的财富观,约束了个人理想的发展(即个性被禁锢),由此强化了国家-农民二重结构的稳定性。

(3)法制上,中国缺乏一个正式的制度。

(4)文化上,中国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偏好于稳定、封闭等特征,影响了竞争的社会属性的形成。

第二,时期的划分:一是西汉以前,整个社会的组织因素得到全面发展;二是西汉到宋以前,社会的发展仍带有军事偏好,尚未形成文官管理的体制;三是宋到1842年之间,社会的发展完全集中到文官管理的体制中;四是1842-1883年之间为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在西方列强的干扰下,以前独立、自由发展的封闭状态被中断,自然经济的化解开始从沿海开放口岸向内地伸展。

二)1883年之后的经济周期第一,划分的理由:1、中西方的时空距离已经完全改变,加快了中国卷入到世界市场之中。

2、中国传统价格决定权的丧失,开始围绕西方旋转。

3、中国传统经济的基础——自然经济已经开始松解,依赖市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第二,阶段的划分1、1883-1914年为第一增长阶段;1914-1937年上半年为第二增长阶段;2、1937-1949年新中国建立为战时经济阶段;3、1949-1952年为过渡时期,以前公私共同生存阶段的结束,经济发展完全集中到公有制时期,进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 名词解释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①新青年: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文学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作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为《警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的翻译介绍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②“人的文学”:1918年,《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又利他,利他即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的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必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影响很大。

③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沈雁冰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沈雁冰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沈雁冰的《烛》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最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流派的力作。

④创造社:创造社成立于1927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刊》等。

浙江省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

浙江省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

浙江省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课程代码:001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封建社会最典型的土地占有和经营方式是()A.大地产大经营B.大地产小经营C.小地产大经营D.小地产小经营2.鸦片战争前,中国政府与外国商人的贸易往来的制度主要是()A.买办制度B.行商制度C.自由贸易制度D.洋务制度3.明清时期,因商品经济发展而知名的城市有()A.苏州B.北京C.青岛D.成都4.《北京条约》确认外国商品在中国内地行销所缴的子口税率仅为()A.0.5%B.2.5%C.5%D.5.5%5.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是生丝和()A.茶叶B.豆饼C.棉花D.猪鬃6.中国的红茶主要出口()A.英国B.俄国C.日本D.美国7.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A.白莲教B.拜上帝会C.神农教D.基督教8.太平天国农民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A.允许富者雇工B.健全法制C.兴车马舟辑之利D.天下田天下人同耕9.清政府创办新式军事企业的最初尝试——安庆内军械所,它的创办者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堂10.1878年由李鸿章责成唐廷枢创办的是()A.轮船招商局B.天津电报局C.上海机器织布局D.开平煤矿11.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华资本输出增长最快,其投资产业主要是()A.船舶修造业B.面粉工业C.纺织工业D.榨油业12.中国采矿权开始丧失是因为1895年签订的()A.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B.中德《胶澳租借条约》C.中俄《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D.中日《马关条约》13.1921年,北京国民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争取到的权利是()A.值百抽五B.关税归中国C.归还租地D.减免不合理的费用14.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A.1912—1913年B.1914—1921年C.1922—1926年D.1916—1924年15.1922-1926年间,进口大量减少、出口迅速增加的典型行业分别是()A.前者是棉纺织业,后者是面粉业B.前者是面粉业,后者是棉纺织业C.前者是棉纺织业,后者是榨油业D.前者是火柴业,后者是机器制造业16.近代中国城市商业经济中,最早出现的大型商业资本集团是()A.先施商业资本集团B.永安商业资本集团C.新新百货公司商业资本集团D.中原公司商业资本集团17.国民党政府时期,国家金融垄断体系的核心是()A.中央信托局B.“四行二局”C.中国国贷银行D.农商银行18.民国初年,大豆这一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是()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南地区D.西南地区19.中国废两改元后的货币本位制度是()A.银本位制B.金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外币本位制20.1936年在法币准备金中,白银准备最低限度不得低于发行额的()A.20%B.25%C.30%D.40%21.日本在1936年成立的移民机构是()A.南满铁道株式会社B.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C.满洲拓殖股份公司D.日满贸易公司22.粮食出荷这一统制方法的实施机构是()A.满洲农业政策委员会B.农事组合C.农事合作社D.兴农合作社23.抗战时期,国家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业的核心枢纽是()A.“四联总处”B.中国银行C.“金融总处”D.建设银行24.旧中国社会是()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殖民地社会25.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期间统制的外销物资中除桐油、茶叶等特产品之外,还有()A.特种矿产品B.日用必需品C.粮食D.铁及汽油26.抗战顺利以后,国民党政府以不合理的比价强制收兑伪币,据估计,至少掠夺了沦陷区人民的财富(若以美元计)约为()A.1亿美元B.1.5亿美元C.2亿美元D.2.5亿美元27.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对专卖类物品进行统制的机构是()A.资源委员会B.农本局C.专卖事业局D.贸易委员会28.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提出的时间是在()A.1928年B.1942年C.1946年D.1947年29.中国共产党的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A.《五四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天朝田亩制度》30.新中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合作经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1年 中英自考 经济学名词解释

2011年 中英自考 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经济体制(1)自由市场经济:是指无论在要素市场上还是在最终产品市场上,所有经济决策都由单个家庭或厂商来制定而没有政府干预的经济。

消费者决定提供多少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选择消费什么产品;公司或企业决定生产什么产品,使用什么要素,如何进行生产,社会上产品和消费的类型依赖于所有这些个人的需求和供给决策。

(2)计划经济:又称命令式经济,它是经济体制的另一个极端。

在这一经济体制中,所有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或通过政府指令来进行。

也就是政府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个人和企业没有权利决定与自己相关的所有经济决策。

(3)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大量的国有部门又有私人部门,而经济决策部分的由政府做出,部分地通过市场做出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制度中,决策机构既有分散的方面又有集中地特征,相应的决策者的动机和激励机制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接受上级指令;同时,整个经济制度中的信息传递也同时通过价格和计划来进行。

2.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简称为收入弹性,它用来表示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收入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或交叉弹性,它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4)供给价格弹性:简称为供给弹性,它表示的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3.成本(1)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其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2)规模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其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增加的特征;(3)总成本: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是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4)不变成本:厂商花费在不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必须支付、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包括借入资本的利息支出、租用厂房和设备的租金、财产税等。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第一讲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概况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第一讲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讲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概况一、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人们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

2.分租制:又称活租制,它只规定土地收货物在地主与佃户之间分配的比例,地租数量随收获的多寡而年年变化。

3.定租制:按照租佃土地的面积预先规定土地数额。

4.公行制度:清朝前期实行的一种对外贸易制度,规定西方商人在中国一切贸易和其他事务均需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行,不得和中国其他商人直接进行买卖。

二、简答题1.简述洪亮吉的人口理论。

①生活资料的增加与人口的增长不存在直接的比例关系。

②像洪水、饥荒和瘟疫一类的自然灾害不能消灭剩余人口。

③依靠别人为生的人比参加生产的人多。

④人口越多,人均收入越少。

⑤人口越多,劳力将越不值钱,但货价将会越高,这是由于劳力供过于求而货物求多与供。

⑥人口越多,人民维持生计越难。

⑦人民中财富分配不均。

⑧像饥荒、洪水和瘟疫之类的自然灾害中那些无财无业的人将会冻饿而死。

2.简述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①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可分为海、陆两路。

②康熙二十三年开发广州、厦门、宁波和上海四口岸对外通商,许人民出海贸易。

③1757年起对中西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只许欧美国家商人到广州一个口岸通商,并实行“公行”制度。

三、论述题试述清朝前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①中国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已具有比以往更大的规模。

墟集、草市大大增加,形成了新兴的市镇城市。

②随着国内市场显著扩大,长途贩运进一步发展。

以往传统贩运的商品以奢侈品及特产品贸易为主,明代以逐步转向以民生日用品的贸易为主,清代长途贸易品种增多,贸易量增大。

③在城乡市场上,活跃着大小商人资本。

清代已有信贷的发展。

市场积累货币资本的能力大大提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及简答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典型的经济结构,它的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与市场的联系降到了最低限度。

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促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自然经济,它实际上是若干租佃小农经济的集合体,地主购买和占有土地,其经济目标是为了自身的消费需要。

附: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

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

2.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国家侵入封建国家,促使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把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同时控制这些国家,使它们在政治上、经济上从属于自己,把独立国家变为半封建国家。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经济形态。

在这种社会经济中,新旧、内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复杂的矛盾。

4.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

初期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他们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服务。

买办较早地接触到近代工业,并在外国在华企业中“附股搭办”,依靠外资生存、发展,后期自行投资办厂。

买办:是指在那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中,替外国公司在本国市场上经营对外贸易、商业、银行业、工矿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的中间人或经纪人。

5.四行二局:是国民党政府国家金融垄断体系的核心,包括: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与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

7.满铁: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它主要经营在华铁路为主、还经营船舶、码头、矿业、钢铁、金融等,并拥有铁路守备军队和宠大的调查机构,广泛招集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

2011届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经济

2011届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经济

2011 届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经济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中国经济一、知识归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1、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联合,自己自足,主要知足自我花费和基本的生计条件。

带有守旧性和滞缓性,罕有活力,排斥社会分工,抵制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对峙物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在外国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渐崩溃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域逐渐接替。

其发展趋向是渐渐走向衰败接替,但整体而言这是个长久过程,向来到 1956 年三大改造达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整成立起来,才有了完全改变。

封建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封建上层建筑对它又有稳固和保护作用。

封建自然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有坚强的抵制作用,但反过来又被它们渐渐崩溃。

跟着中外反动权力在政治上的勾结,也出现了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互相依靠的一面。

而在此基础上,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使农民拥有激烈的革命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但农民阶级的限制性又决定了它不可以充任革命的领导阶级。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由、开放、充满活力。

为了抢占市场和打劫低价原料,其扩张过程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息息有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生产,使其产品物美价廉,市场竞争能力强。

①鸦片战争前后主假如鸦片贸易。

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和打劫原料为主,也有部分早期资本输出,但数目不大,为商品输出服务,同时又为此后的大规模资本输出确定了基础。

③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列强的经济侵略变成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④一战期间,因为列强忙于战争对经济侵略放松,使日本趁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场面。

⑤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场面再度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中美望厦条约>:是在美国著名政客顾盛来华对清政府软硬兼施之下,于1844年7月3日签订的。条约共34条,美国依据得益均沾的原则,除了取得英国已取得的一切特权外,还获得了在中英条约中没有或尚不明确的权利,是中美之间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8、虎门销烟:18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用鸦片充当商品,对中国封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林则徐于1839年将之前缴获的2万多箱鸦片在虎门统统销毁。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痛恨鸦片贸易、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
11、汇丰银行:是1865年成立的,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是英国洋行和资本家集资创办的。创办资本为500万港元,每股250元。总部设在香港,上海设管理行。它在中国近代金融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国家银行。
?12、 纺织分离:西方列强机器纺纱大量涌入中国代替手工纺纱,使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发生分离。织纺业是中国传统小农家庭手工业的重要内容,以织助耕是小农经济的优势所在,但是在西方机器纺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后,纺纱与织布过程就分离了。
34、 裁厘改统: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即推广统税,如对卷烟、麦粉、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这就叫裁厘改统。这项税收政府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商品流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裁厘不彻底严重地影响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1、 自然经பைடு நூலகம்: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典型的经济结构,它的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与市场的联系降到了最低限度。
2、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促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3、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自然经济,它实际上是若干租佃小农经济的集合体,地主购买和占有土地,其经济目标是为了自身的消费需要。
1、 自然经济是。2、个体小农经济是。3、地主制经济4、租佃制5、商行制度6、<南京条约>7、<中美望厦条约>8、虎门销烟:9、领事裁决权:10买办11、汇丰银行12、 纺织分离13、 耕织分离14、 种植结构15、 商业性农业16、 <天朝田亩制度>17、 <资政新篇>18、 圣库制度19 洋务运动20、 官督商办:21 官商合办22、<马关条约>23、戊戌变法24、门户开放政25 善后大借款:26、 西原借款:27、 黄金时期28、 富农经济29、 新式富农经济30、 旧式富农经济31、 经营地主:32、 农牧垦殖公司33、 统税34、 裁厘改统35、 废两改元36、 法币政策37、 四行二局38、 满铁:39、 满业40、 华北开发会社:41、 华中振兴会社42、 伪满中央银行43、 粮食出荷44、 适地适产主义45、 工业合作运动46、 经济统制政策47、 田赋征实:48、 工厂内迁:49、 资源委员会:50、 四联总处51、 大生产运动52、<友好通商航海条约>53、金元券54、银元券55、<五四指示>56、<中国土地法大纲>57、土地改革:
15、 商业性农业:中国近代商业性农业是在保持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组织经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小农经济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加剧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危机和小农经济的贫困破产来维持的,它是一种依附并服务于外国资本的带殖民主义性质的农业经济的表现。
16、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在洪秀全直接指导下颁布的。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方面的政纲,集中体现了他对社会改革的思想。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公有,均天下田地给农民耕种,并制订了颇为详尽的分田方案。其目的是实现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4、租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关系中最典型的经济形式,即地主或国家把所占有的土地租让给无地或少地的租佃农民,通过双方订立租佃契约,确立出租者和承租者二者之间的租佃关系以及双方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承租者据此经营所承租的土地,掌握一定时期内土地的经营权,出租者基于对土地的占有权或所有权,按契约规定的份额占有经营者劳动收获中相当一部分作为报酬。
28、 富农经济:是近代一些富裕农民雇佣长工种地,进行商品生产的农业经营方式。但中国的富农完全进行商品生产的较少,一般都有出租土地进行封建剥削的情况。这种生产方式由于资金和技术投入相对较多而比小农经济的生产力有所提高。富农经济又分为新式富农经济和旧式富农经济。
29、 新式富农经济: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租地农场主经济,其特征是土地经营者从国家或地主手中租入土地,然后进行生产投资,采用雇工形式进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这种经营方式是完整意义上资本主义农业经济。
30、 旧式富农经济:是近代中国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占有部分土地的富裕农民,由于家庭劳动力不足而经常雇用一个或几个雇工耕种土地,自由也参加劳动,对所雇用的工人按月或按年支付货币工资,农业产品有一部分是商品。
31、 经营地主:是旧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形式,即一些较多土地的地主,用部分土地雇工经营。它与旧式富农的区别是本人不参加劳动,由管家代为经营,其封建性比旧式富农更严重。是由封建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农业经济过渡的一种形式。
19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率先投资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继而又于70年代开始兴办近代民有工业,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高潮,被称为洋务运动。它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
20、 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通常是政府出面招集商人出资认股,委派官员负责经营管理。所收商股,大部分是地主、官僚、商人和买办的资本。由于这种企业具有明显的衙门习气和官场积弊,至19世纪末,这种形式逐步衰
26、 西原借款:西原龟三是皖系军阀段祺瑞政府的日本顾问,段祺瑞政府通过他向日本借了一系列债款,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到1.45亿日元,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段祺瑞政府为取得这笔借款,把东北的修筑铁路权、采矿权、砍伐森林权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隐患。
27、 黄金时期:1914年一战爆发到1921年这几年间,中国私人资本得到空前发展,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压迫;铁路的修筑也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还有最明显最直接的原因是战争造成进出品的大变动。
25、 善后大借款: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称为“善后大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五百,债券9折出售,84实收。合同规定,以中国盐务收入的全部,关税中除应付款项外的余额,再加上直隶、河南、山东、江苏等省所指定的中央税款,充当此次借款的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必须聘请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落到外国人手里。
35、 废两改元:国民党政府废止银两制度,实行银元制度的一次币制改革。规定自1933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客观上起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为实施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
36、 法币政策:亦称“法币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实施的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经币制度的币制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规定法币准备金,实行白银国有,确定法币对外币的汇率,推行新辅币。
9、领事裁决权:是在<南京条约>中规定的,凡中国人和英国侨民发生法律纠纷,英国领事有“查察”和“听讼”的权力。即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不按中国法律处置,而按英国法律处置,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破坏。
10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初期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他们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服务。买办较早地接触到近代工业,并在外国在华企业中“附股搭办”,依靠外资生存、发展,后期自行投资办厂。
21 官商合办:是清政府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又一种主要形式,通常由官商双方订立合同,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和利润分配办法,各按认股比例出资。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商人处于对企业管理无权的地位,因而不愿出资认股。这种形式未能盛行。
22、<马关条约>:是1895年4月17日,中日两国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严重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社会和国家财政收支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又一个“划时代”条约。
37、 四行二局:是国民党政府国家金融垄断体系的核心,包括: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与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
38、 满铁: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它主要经营在华铁路为主、还经营船舶、码头、矿业、钢铁、金融等,并拥有铁路守备军队和宠大的调查机构,广泛招集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七七”事变后,其业务被限制在经营铁道方面。
13、 耕织分离:在西方机器纺织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下,使小农经济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在家庭纺纱业被排斥,家庭织布业也因洋布物美价廉而受到打击。洋布需求日益扩大,土布市场不断缩小,最后几乎全被洋布代替,造成中国传统经济中的耕与织的分离。
14、 种植结构:主要是指农业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的结构比例,它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联系程度,即它的自给率或商品率等状况。中国传统农业是以单一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种植结构。
32 农牧垦殖公司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放垦官荒,即将大量生熟荒废地廉价出售,鼓励民间开垦,不少官僚地主、商人、资本家纷纷筹款廉价领出荒、废地,大量雇工或招佃开垦耕种,于是出现了一些农垦公司或垦殖公司。其无论从总体上还是个别看,基本上都是封建性的。
33、 统税:是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推广的一个税种,它是对卷烟、麦粉、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1932年成立统税署,统一管理统税事务。
24、门户开放政策:1898年美国政府向西方国家发出照会,要求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就是要列强对美国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它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这就是说,“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要求在华的经济侵略,不受各国在华所划定的势力范围所限制。美国承认各国在华的得益和势力范围,各国在华所划定的势力范围也不排斥美国所进行的经济侵略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