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uti 韦努蒂
LawrenceVenuti资料
VENUTI异化翻译的主要观点
Venuti从英美出版界出版的翻译作品的数量只占出版作品 的总数的2.5%——3%得出:(英美)强势国家和(非英语 国家)弱势国家之间进行的翻译活动并不是一种平等交流, 而是存在着一种文化霸权。
He works in early modern literature, Anglophone and foreign-language poetic tradition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history,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AS AN AUTHOR
Juan Rodolfo Wilcock’s collection of real and imaple of Iconoclasts (2000)
Antonia Pozzi’s Breath: Poems and Letters (2002)
AWARDS
His translation projects have won awards and grants from the PEN American Center (1980)
the Italian government (1983) 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1983,
CHAPTER 9 LAWRENCE VENUTI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STRATEGY
LAWRENCE VENUTI 劳伦斯·韦努蒂
“翻译暴力”从何而来韦努蒂理论术语violence探究
“翻译暴力”从何而来韦努蒂理论术语violence探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翻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种“翻译暴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原文的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被扭曲、误解或丢失。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本文将以韦努蒂的理论术语“violence”为切入点,对“翻译暴力”的来源进行探究。
韦努蒂是一位在翻译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他提出的“violence”理论术语为我们理解翻译过程中的暴力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韦努蒂看来,“violence”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暴力,更是一种文化、语言和认知上的暴力。
这种暴力可能来自于翻译者的主观解读、语言转换的困难、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多个方面。
因此,本文将首先介绍韦努蒂的“violence”理论,阐述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究“翻译暴力”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表现和影响。
本文将对如何减少“翻译暴力”、提高翻译质量提出建议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韦努蒂的翻译理论概述韦努蒂,作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界的知名学者,其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翻译过程中文化身份的保持与抵抗外来文化的同化。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权力斗争的场域。
在这种理论背景下,韦努蒂引入了“violence”(暴力)这一术语,用以描述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和权力失衡。
在韦努蒂看来,传统的翻译理论往往忽视了翻译活动的政治性和文化性,而只是将其视为简单的语言转换。
然而,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由于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译者往往需要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选择和取舍,这种选择本身就蕴含着权力的运作。
韦努蒂将这种由于权力差异导致的翻译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称为“翻译暴力”。
为了抵抗这种“翻译暴力”,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策略。
他认为,异化翻译能够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使译文读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视角,从而打破单一文化的垄断地位。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作者:陈思刘晓萌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06期摘要: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和积极倡导者。
其译学思想主要集中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译者的隐形》和他主编的一本解构主义翻译论文集《对翻译的再思考》以及著作《翻译的丑闻》中。
近年来,随着翻译者对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强,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受到了广泛关注,影响极大。
本文简要梳理了韦努蒂的主要翻译思想,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能够为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翻译;译者的隐形;异化翻译一、译者的“隐形”韦努蒂在其专著《译者的隐形》中提出“隐形”这个术语,用来描述译者在当代英美翻译界的状况。
他指出译文的“不可见性”,读者看不见译者,仿佛在读原文,而不是译文。
译者实际处于“隐形”状态,原因包括两方面。
首先,译者本身倾向于译成“流畅”的英语。
其次,译入语读者阅读翻译文本的方式。
不论是散文、诗歌、小说还是其他类型的题材,多数人所接受的译文是读起来流畅,没有任何语言或风格的独特之处,看上去译文已经反映了作者的实质意义,译文似乎不是译文而是原作。
然而,翻译的前提是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存在差异,彼此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
这种流畅的翻译方法不仅忽略了作者和译者、原文和译文的相互关系,抹杀了译者对译文的阐释、应得的地位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同时还掩盖了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
所以韋努蒂提出了“抵抗式”的翻译策略,倡导译者显形。
这种抵抗是勇于承认源语言和译入语之间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表现出来,甚至也会背离原文。
译者应该故意保留原文的表达和句式,避免译文通顺,让读者明显感觉到所读的是译本,从而感觉到译者的存在,体现了译者的创造性,彰显了译者的角色。
二、异化——韦努蒂翻译思想的核心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就不同的翻译方法发表演讲时指出:“要么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让读者去接近作者,要么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Venuti_汇总
反常式翻译
译者的隐身 异化翻译
对抗式翻译
翻译之耻
通顺翻译
症候式阅读
少数化翻译 语言剩余
存异伦理 因地制宜伦理
Key concepts
• the 'invisibility' of the translator • 'Foreignizing' vs. 'Domesticating' • 'call for action'
reflects the foreign writer’s personality or intention or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the foreign text-the appearance, in othter words, that the
translation is not in fact a translation, but the ‘original’.
(外国文本的种族中心让位于[英美]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
异入语
>
原语
Domestication vs. Foreignization
• Domestication: a term used by Venuti to describ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which a transparent, fluent style is adopt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L readers.
(Venti 1995:1)
译入语文化中的不同读者层解读翻译文本的方 式。译文读起来流畅,使人们觉得这不是翻译, 而是‘原文’时,出版商、评论家和读者认为 这样的翻译作品(不论是散文还是诗歌,小说 还是其他类型的题材)才是可以接受的。
韦努蒂
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抵抗策 略”(resistancy)
1)韦努蒂首先追溯了英美文化中归化翻译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的历史 • 从10世纪的英国开始,通顺的翻译就成了英语翻 译的规范。 • 翻译的目的是使另一种文化变得可以理解。这一目 的往往包含着一种把外国文本完 全归化的危险。 • 以这个角度来说,归化的翻译也起到了巩固目的语 文化规范的作用。就英美文化而 言,这是一种文化 殖民主义表现。
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抵抗策 略”(resistancy)
5)韦努蒂批评了当代英美的翻译流派中以奈达为 代表的归化翻译理论
• 说奈达是想把英语中透明话语的限制,强加在每一种外 国文化上,以符合目的语文化的规范。
• 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主张异化的翻译。 • 他称这种翻译策略为“抵抗”(resistancy)。所谓“抵 抗”,就是抵抗目的语文化的种族中心主义。
建议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起着各自不 能互相替代的作用,完成各自的使命。两种翻 译方法各有其所,永远并存。
•但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最终取决于目的语 文化的意识形态,赞助人的力量以及翻译诗学, 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对象。
普通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便深入到我的骨髓里——这可 是件了不起的事。
异化翻译的优点
文化方面
翻随着文化的发展,各种文化趋于统一。
倾国倾城 her beauty was such as to overthrow cities and ruin states He made you for a highway to my bed, but I, a maid, die maiden widowed. A: 他要借着你做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 阁的怨妇死去。(朱生豪译) B: 他本要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可怜我这处女,活守寡, 到死是处女。(方平译)
韦努蒂翻译理论:文化负载词汇的救星
韦努蒂翻译理论:文化负载词汇的救星张晓世;耿小超【摘要】文化负载词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反映民族特色,体现民族语言文化艺术。
韦努蒂理论是在反对主流文化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提出的,以其独特的翻译风格不仅进一步弥补了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不足,尤其对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其理论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化领域中不同文化传播方式的进一步思考。
同时,韦努蒂的思想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借鉴时应谨慎对待。
%Culture-loaded words,the soul of national cultures,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e nation and present the art of a national language.Faced with the mainstream of translation methods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Venuti put forward his translation theory:Resistant translation,which further perfected the ways in handling with national cultures by the special treatment of culture-loaded words,arousing different thoughts in the way of transmitting national cultures.However,Venuti's ideas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so that great care is needed to take Venuti's theory as reference.【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1)012【总页数】5页(P1209-1212,1231)【关键词】抵抗式理论;异化;归化;文化负载词汇【作者】张晓世;耿小超【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9;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文化负载词汇(Culture-loaded terms)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生活方式的语言体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另类艺术的独特形式。
韦努蒂
Invisibility of Translators manifested in two aspects:
* From the aspect of the translators : ﹡inclines to the “fluent” translation to make a better readability. In which way gives the readers the “transparent” illusion. * From the aspect of readers: ﹡the publishers, critics and readers think that the translations are acceptable only when the work is fluent and it reads like the original one.
University天普大学(位于美国东岸宾夕法尼亚
州的费城)
﹡ Works in earlyAnglophone and foreign-language poetic tradition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history,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Cause & Effect of the Invisibility
* Domestication is the mainstream in translation field. It causes an ethnocentric reduction of the foreign text to targetlanguage culture values.(外国文本的种族 中心让位于[英美]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 ) * However, the transparency, fluency, and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make the translation work hardly has exotic flavor.
从韦努蒂解构主义思想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AcademicEditionMarch2007Vol.4No.1CollegeEnglish一、异化与归化之争早在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一篇关于翻译的不同方法的演讲时就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译者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Lefevere1977:74)。
这两种方法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异化”和“归化”。
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是一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积极创导者。
她用解构主义观点来建立她的翻译理论,她对翻译下的解构主义定义是这样的:“翻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中的能指链来代替源语文本中的能指链的过程。
”因为意义是一个可能在无限的链上的关系和差异产生的效果,因此,意义永远是有差异和延迟的,永远不会是一个原文的整体。
无论是外国的文本,还是译文,都是派生的,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材料构成的。
因此,不论是外国的作者,还是译者,都不是原作者,同时也使作品的意义产生不稳定性,以致会超越作品的意图。
这与传统的翻译观念是大不同的,传统观念认为,作者是一个独特文本的原创者,文本是作者抒发自我感情的场所,它对文本有绝对的权威和最终的解释权,而译者的工作只能是对原文的模仿,译文既不抒发自我感情,也不独特,是原文的派生物。
在这一观念长久的统治之下的翻译,决定了将译者放在从属于作者、翻译从属于创作的地位。
译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增加译文相对于原文的忠实感和逼真感。
韦努蒂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元的,一个译本只是临时固定了作品的一种意义,而且,这种意义的固定是在不同的文化假设和解释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受到特定的社会形式和不同的历史时代的制约。
意义是多元的,不定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统一的整体。
因此,翻译不能用数学概念那种意义对等或一对一的对应来衡量,而所谓确切翻译的规范、所谓“忠实”与“自由”的概念,都是由历史决定的范畴,所以译作的生存是由译作与译作所产生和被阅读的文化和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
劳伦斯·韦努蒂
一.劳伦斯·韦努蒂的基本信息及其主张: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1953年—)学者,大学英语教授,专职翻译家,美籍意大利人,生于费城南部(此区域居住者多为意大利裔),七十年代早期在天普大学攻读英语文学,198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主编论文集《对翻译的重新思考:语篇、主体性与意识形态》(Rethinking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Ideology),(1992)、《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Translation)(1995)《不光彩的翻译》(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Ethics of Difference)(1998).韦努蒂把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付诸实施,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策略。
其目的是:在思想意识上反对殖民主义的翻译观和英美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在翻译原则和方法上,提创“存异”而不是“求同”。
通过对英美翻译历史的研究,他得出英美文化中译者和译作实际上处于“隐形”状态。
造成译者隐形的原因是由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界的主流翻译方法所致。
鉴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作品是主流翻译方法,而译者在这些翻译作品中都是“隐形人”。
Venuti主张“异化”翻译,号召译者采取抵抗翻译策略,以显示自己在翻译中的存在。
Venuti的异化翻译法归因于19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 “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
”VENUTI异化翻译理论中存在的问题:由于Venuti过分关注政治对翻译方法的影响,其所提倡的异化翻译理论忽视了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没有考虑到接受者的需求。
韦努蒂_异化_理论话语的修辞分析
的探讨和思考,诸如尊重异国文化、避免文化霸 权和保护弱小文化等。这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归 因于韦努蒂异化理论话语的成功。不仅如此,随
“存异伦理”(ethics of difference)是韦努蒂 着韦努蒂异化观的提出,翻译中对语言文化问题
的“异化”理论主要话语之一。在 1995 年初版 发行的《译者的隐身》中,异化作为一种“翻译
二、话语与修辞
马赫的理论进行了高度概括,同时给予创造性的
以论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当代西方修辞理
继承和发展。一方面,他对施莱尔马赫的理论作 论认为,修辞是“(出于交际目的)有效运用象
了如下解读: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 征性表达取得交际效果的系统研究和实践活动”
的异国情调,为译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 (Herrick, 2001: 4),它“旨在影响听众接受某种
范围也更加扩大,正如他自己在《翻译研究文选》 术是最高的艺术”,是修辞最为核心的原则之一。
中所总结的,在《翻译之耻》中,他进一步扩大了 为此也才有“真正的雄辩并不刻意追求雄辩”一
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始审视既离不开翻译,同时 说。(刘亚猛,2004: 26; 2008: 235)
6
2010年 第4期
文,把作者带到国内来;而异化翻译法的作用则 思想,并付诸相应行动”(ibid: 12)。换句话说,
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 修辞行为是“通过有效利用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
国情调,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目的 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刘亚猛,
语中,把读者送到国外去(2004: 20)。另一方面, 2004: 2)。在西方修辞看来,所有言语行为都属
施莱尔玛赫之后,赞同异化翻译法的还有如西 班牙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伊·加西特(Ortegay Gasset)。 在 20 世 纪 30 年 代 发 表 的“ 翻 译 荣 辱 谈”(The Misery and the Splendor of Translation)一 文中,加西特甚至提出,惟有异化才是真正意义上 的翻译,“只有在我们逼着读者脱离自己的语言习 惯,迫使其向原作者的语言习惯靠近,才是真正意 义上的翻译。”(ibid: 108)他认为“很显然,一国
劳伦斯·韦努蒂
一.劳伦斯·韦努蒂的基本信息及其主张: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1953年—)学者,大学英语教授,专职翻译家,美籍意大利人,生于费城南部(此区域居住者多为意大利裔),七十年代早期在天普大学攻读英语文学,198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主编论文集《对翻译的重新思考:语篇、主体性与意识形态》(Rethinking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Ideology),(1992)、《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Translation)(1995)《不光彩的翻译》(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Ethics of Difference)(1998).韦努蒂把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付诸实施,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策略。
其目的是:在思想意识上反对殖民主义的翻译观和英美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在翻译原则和方法上,提创“存异”而不是“求同”。
通过对英美翻译历史的研究,他得出英美文化中译者和译作实际上处于“隐形”状态。
造成译者隐形的原因是由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界的主流翻译方法所致。
鉴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作品是主流翻译方法,而译者在这些翻译作品中都是“隐形人”。
Venuti主张“异化”翻译,号召译者采取抵抗翻译策略,以显示自己在翻译中的存在。
Venuti的异化翻译法归因于19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 “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
”VENUTI异化翻译理论中存在的问题:由于Venuti过分关注政治对翻译方法的影响,其所提倡的异化翻译理论忽视了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没有考虑到接受者的需求。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特别是他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的演变过程。
韦努蒂作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贡献对翻译实践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异化翻译的概念出发,阐述韦努蒂如何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出存异伦理的翻译理论,并揭示这一理论对于解构传统翻译观念和伦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概述异化翻译的核心思想及其在韦努蒂理论中的确立。
异化翻译强调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反对过度归化,即避免翻译过程中原文特色的丧失。
韦努蒂提倡异化翻译,旨在揭示翻译过程中被忽视的原文文化因素,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韦努蒂如何从异化翻译发展出存异伦理的翻译理论。
存异伦理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文的异质性,保持原文的文化独特性和语言特色,同时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韦努蒂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因此,存异伦理是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本文将分析韦努蒂存异伦理翻译理论对解构传统翻译观念和伦理的意义。
传统翻译理论往往强调译文的忠实性和流畅性,而韦努蒂的存异伦理则挑战了这种观念,强调在保持原文异质性的也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度。
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二、异化翻译的确立异化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其确立标志着翻译理论领域的一次重大转变。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对翻译过程中原文与译文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
在异化翻译的理论框架中,原文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译者的改造,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译文的构建过程中。
这种转变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文化思考,也反映了翻译理论研究者对翻译本质的不断探索。
劳伦斯·韦努蒂是异化翻译理论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通过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理念。
韦努蒂认为,传统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译文的流畅性,而忽视了原文的异质性和文化内涵。
文化翻译理论韦努蒂
文化翻译理论韦努蒂
韦努蒂(Venuti)是文化中文翻译理论方面的一位重要学者。
他提出了翻译中的“文化”概念,并通过对翻译实践和文化影响的深入研究,探讨翻译对于文化的塑造和传承的重要性。
韦努蒂主张翻译应该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应该是文化之间的转化。
他认为,翻译是一种“重写”活动,通过在翻译过程中体现源语言文化的元素,可以传递和保留源文化的信息和价值观。
他强调翻译的目标应该是创造一种跨文化的对话,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韦努蒂还提出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归化是指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文化元素转化为目标语文化元素,使翻译作品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异化则是尽可能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独特性,使翻译作品保持与原文的差异,以引起读者对于不同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韦努蒂的文化中文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观点提醒人们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还要考虑文化的传承和多样性。
他的研究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并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
劳伦斯·韦努蒂
一.劳伦斯·韦努蒂的基本信息及其主张: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1953年—)学者,大学英语教授,专职翻译家,美籍意大利人,生于费城南部(此区域居住者多为意大利裔),七十年代早期在天普大学攻读英语文学,198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主编论文集《对翻译的重新思考:语篇、主体性与意识形态》(Rethinking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Ideology),(1992)、《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Translation)(1995)《不光彩的翻译》(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Ethics of Difference)(1998).韦努蒂把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付诸实施,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策略。
其目的是:在思想意识上反对殖民主义的翻译观和英美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在翻译原则和方法上,提创“存异”而不是“求同”。
通过对英美翻译历史的研究,他得出英美文化中译者和译作实际上处于“隐形”状态。
造成译者隐形的原因是由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界的主流翻译方法所致。
鉴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作品是主流翻译方法,而译者在这些翻译作品中都是“隐形人”。
Venuti主张“异化”翻译,号召译者采取抵抗翻译策略,以显示自己在翻译中的存在。
Venuti的异化翻译法归因于19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 “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
”VENUTI异化翻译理论中存在的问题:由于Venuti过分关注政治对翻译方法的影响,其所提倡的异化翻译理论忽视了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没有考虑到接受者的需求。
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解读与反思
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解读与反思摘要: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思想被译介到国内后,一直备受国内译界的关注,掀起了对其讨论的热潮。
许多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与误读。
为澄清此类问题,试图对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追本溯源,并结合相应批评对其进行讨论。
关键词:归化;异化;抵抗;文化差异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95年出版的名著《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提出“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的概念。
我国郭建中教授在2000年发表的“韦努蒂及其解构主义的翻译策略”一文中较系统地介绍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
他认为,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是典型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这一见解得到国内不少学者的赞同与支持,如任淑坤(2004)等。
至此,我国翻译界掀起了对异化翻译讨论的热潮。
根据蒋骁华教授(2007)的调查研究,在多达300余篇关于异化的学术论文中,这些论文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两种立场:异化翻译基本上相当于直译;异化翻译是直译的延伸,其内涵比后者丰富。
蒋骁华教授指出,虽然其“异化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有一些类似或相通之处”,但却存在着“本质区别”。
一、“异化”的提出与发展德国思想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认为,翻译“只有两种翻译方法:要么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让读者去接近作者,要么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蒋骁华认为,韦努蒂批判地继承了施莱尔马赫的思想。
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是一种另类文化实践,它发展在本土处于边缘地位的语言和文学价值观,包括因抵抗本土价值观而被排斥的异域文化。
一方面,异化翻译对原文进行以我族为中心的挪用,将翻译作为再现另类文化的场点,从而把翻译提上了本土的文化政治议程;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另类的文化姿态使异化翻译能够彰显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发挥文化重构的作用,并使那些偏离我族中心主义的译文得到认可,并有可能修正本土的文学经典。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2、选用与原文风格相符的目标语言词汇,以传递原文的独特韵味。 3、尊重原文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和修辞手法。
二、韦努蒂对异化翻译的阐述和 解读
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异化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他指出, 翻译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涉及文化、历史、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多个 层面的跨文化交流。因此,翻译需要尊重并体现原文的异质性,而不是将其消解 于目标语言之中。
2、异化:与归化相反,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 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这种翻译方法有助于保留原文的文化差异 和语言风格,让读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特点。然而,过度异化可能 导致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和文化冲突。
五、如何合理运用归化和异化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合理运用归化和异化是关键。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强调忠实于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注重目标读者的理解和 接受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应将这两种翻译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 适的翻译策略。当涉及重要信息传递和语义表达时,采用语义翻译为主、归化为 辅的方法;而在文化展示和修辞效果方面,则可采用交际翻译为主、异化为辅的 方法。
总之,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我 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理解和应用韦努蒂的翻译 理论对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翻译研究中,归化和异化这对概念长久以来一直是核心议题。从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到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异化翻译 策略,这些理论都为我们理解翻译过程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视角。本次演示将 通过探讨这对概念,进一步理解翻译、文化身份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作者:宁会勤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1期【摘要】韦努蒂是美国翻译界的领军人物,他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向传统的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提出挑战。
在当今跨文化交际日益盛行的时代,在翻译中如何保留本国的文化和语言特色,使其不被“归化”,就应用到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
本文旨在通过对韦努蒂的翻译思想的归纳和总结,尤其是对其异化翻译观的梳理,找出他的理论的积极的一面和不足,以期给从事汉英翻译者以借鉴并指导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任务。
【关键词】韦努蒂;归化;异化一、引言劳伦斯·韦努蒂,是当今美国译学界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家,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在当今翻译界影响深远的“异化”翻译思想,旨在抵抗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抵抗种族中心主义暴力和反对文化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
最近几年,由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翻译家注意到了韦努蒂的翻译理论。
二、韦努蒂的生平及著作简介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1953年-)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翻译史家、翻译家。
翻译实践广泛,学术视野宽广,可以称得上是著作译作等身的教授学者。
出生于费城南部,七十年代早期在坦普尔大学攻读英语文学,198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他通过对西方翻译史的研究,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倾向,并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异化翻译策略。
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他主编的一本论文集《对翻译的重新思考:语篇、主体性与意识形态》(1984)(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Subjectivity, Ideology)和他的专著《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1995)(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以及近著《不光彩的翻译:走向伦理异化》(1998)(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摘要:该书是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ernce Venuti)的一本代表作。
作者在书中只追溯了以通顺为目标的“本土化”(domestication)翻译理论以及作者所赞成的“异化”(foreignization)翻译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作者写本书的目的是呼吁对现存占主导地位的本土化翻译理论发起挑战,倡导革新。
关键词:翻译;异化翻译;劳伦斯?韦努蒂一、引言异化翻译理论长期存在但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韦努蒂是异化翻译的倡导者。
这部作品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隐身”,粗略的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探讨了传统翻译理论及其目前的影响;第二章“标准”,追溯了自十七世纪以来在英语国家中刮起的以“通顺”为标准的翻译理论旋风,探究了徳南姆(John Denham)等作家的作品;第三章“国家”,试图重建“异化翻译理论”传统。
该理论的奠基人有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弗朗西斯?纽曼(Francis Newman)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作者认为该理论能够用来对抗目前正处于主导地位的“本土化”翻译理论;第四章“异化”,举出了一个将异化翻译理论用于实践的人物——意大利作家兼翻译家塔尔凯蒂(Iginio Ugo Tarchetti),异化理论是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行为,它与边缘化的语言学以及本国的文学价值建立联系,并以此来挑战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理论;第五章“边缘”,展示了反对“本土化”“通顺”“语言透明”的现代主义者,包括庞德(Ezra Pound)保罗?布莱克本(Paul Blackburn);第六章“相合”,作者通过自己对同时代米兰籍诗人德安吉利斯(Milo De Angelis)作品的翻译为例,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位传统翻译理论的挑战者——作者本人;第七章“采取抵抗”,嘱咐译者应异化其译本,使异化翻译成为“文化抵制”的手段。
二、该书的主要理论(一)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翻译理论。
韦努蒂的翻译思想对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启示
韦努蒂的翻译思想对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启示
韦努蒂(Venuti)是一位美国翻译学家,他的翻译思想对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韦努蒂认为,文化负载词汇在翻译过程中极易受到源语文化的影响,因此应该在翻译时尽量保留原有的文化意义,避免将源语文化的观念强加到目的语文化中去。
他主张采用“反白翻译”的方法,即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汇时,应尽量保留源语文化的特点,而不是将源语文化的观念“转化”为目的语文化的观念。
这种方法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的特色,也能够避免因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冲突而造成的理解困难。
总之,韦努蒂的翻译思想对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提醒翻译人员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汇时应尽量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而不是将源语文化的观念“转化”为目的语文化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中几乎看不到译者的痕迹,译文被当作原文来阅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总是尽可能的 抹去自己介入的痕迹,使译文读者感觉自己是在与原文作者在直接对话,使译文最大可能
贴近译入语主流文化,力图自然化。它掩盖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工作,
造成‚译者的隐身‛的现象。
‚译者隐身‛产生的原因
1.译者本身倾向于将文本翻译成流利的译入语。
翻译文本,无论散文、诗歌、小说还是非小说,只有读起来顺畅,没有任何未被常规的语 言和风格上的别样之处,从而使得译文看起来透明,看上去仿佛直接反映了外语文本作者 个性或意图或该外语文本的实质意义,在大多数出版商、评论家和读者们看来才是可接受 的,而这样的译文,换句话说也就是事实上不是翻译而是‚原作‛。
采用偏离当今盛行的话语策略(语言),
可以始于外语文本的选择,选择翻译那些可以挑战目的语中当代外国文学经典的文本。
2.支持异化翻译
异化翻译策略的实质是一种‚非我族中心主义的翻译‛(non-ethnocentrical translation):通过故意采用不流畅,不通顺或陌生化的翻译风格,凸显原作的异质性和译 者的存在,并摆脱译入语文化对源语文化的控制和改造。
2.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Domestication 1. 什么是归化
Minimize foreignness Carefully select the texts
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一种透明的,流畅的风格,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目标语读者对外国文本的陌生
文化之间的不平等
西方译者对原文改造
适应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
‚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city) Example: 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 也未可知······‛ „I wouldn‟t say that‟, said Grannie Liu.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It‟s up to us to think of something. We must leave it to the good Lord to decide whether He‟ll help us or not…‟(Hawkes 1973:152)
2.译文读者的典型阅读方式,即倾向于易懂流畅的译文. A translated text, whether prose or poetry, fiction or nonfiction, is judged acceptable by most publishers, reviewers, and readers when it reads fluently, when the absence of any linguistic or stylistic peculiarities makes it seem transparent, giving the appearance that it reflects the foreign writer‟s personality or intension or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the foreign text——the appearance, in other words, that the translation is not in fact a translation, but the “original”.)[Venuti,2006:1]
《翻译再思:话语,主观性,意识形态》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翻译丑闻:差异伦理探索》
Foreignization
1.什么是异化翻译 Entails choosing a foreign text and developing a translation method along lines which are excluded by dominant cultural value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Translation, Community, Utopia
《翻译、共同体、乌托邦》
二 Introduction to his theories
1.The‚invisibility ‛of the translator
何为‚译者的隐身‛: “Invisibility” is a terms used by Venuti to describe „the translator‟s situation and activity in contemporary AngloAmerican culture‟.(Jeremy Munday,2010:146) I see translation as the attempt to produce a text so transparent that it does not seem to be translated. A good translation is like a pane of glass. You only notice that it‟s there when there are little imperfections——scratches,
By the way translators themselves tend to translate fluently into English, to produce an idiomatic and “readable” TT.
Thus creating an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Venuti 1995:1)
本却是在本土文学规范看来是陌翻译能够更忠实再现原文的思想和内容,而 Venuti
的异化翻译理论认为,回复外语文本的原貌是不可能的,翻译永远都是由 本土的归化的语言来传递外语文本,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就是说翻译 中的‚我族中心主义暴力‛是无法避免的,译者所能够做的就是采取某种 策略,对此做出补偿,使读者意识到阅读的是译文,看到外语文本的异质
性,了解文化他者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这种策略就是Venuti 所提倡的、让
译者在文中现身的异化翻译策略。
三 · 反思,评价Venuti 的翻译理论
贡献 1.使人们看到美英等西方强国的文化殖民主义,对于帮组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文 化操纵,提升话语权有积极意义 2. 提高译者的主体地位 局限性
如果某个小语种国家(语言文化危机)采用异化的方法翻译英美作品,会有什么 样的结果?
严复翻译《天演论》归化
其理论主要讨论英美等大国翻译历史和翻译现状的,针对特定地域和特定
历史语境,没有普遍适用性
异化和归化是一对主观的,相对的概念,在讨论时要结合其他因素,入翻 译的政治环境,两种文化的地位对比,读者的阅读期待以及翻译目的等, 脱离具体的语境单纯讨论没意义。
四 参考书目
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USA and Canada: Routledge, 2001. 刘敬国,何国强. 《翻译通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3. Venuti异化翻译方法vs施莱尔马赫 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writers alon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the writer. (Schleiermarcher 1992:42) Venuti 是基于施莱尔马赫翻译策略提出异化翻译方法,不同的
wrence Venuti 采用翻译研究的文化视角,将译者翻译
策略的选取与意识形态、主导话语、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相联系,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政治行为,主张采取异化的翻
译策略来抵抗英美文化霸权主义(hegemonism)提高译者与译
文的地位,改变翻译的边缘地位。
3. 主要作品
Rethinking Translation : Discourse, Subjectivity, Ideology
bubbles. Ideally, there shouldn‟t be any. It should never call attention to itself.)[Venuti,2006:1]
我认为翻译就是产生一个透明的文本,使其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被翻译过来的,好的翻译 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只有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如划痕、气泡时你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理想的情况应是没有任何不完美之处,翻译永远都不应该使自己引起关注。
牲文本的通顺和可读性,甚至影响理解,但被认为较之归化的译文是对原文更为忠实 的传递,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宁信而不顺‛。 Venuti 的异化翻译理论与其说是话语策略的选择,不如说是一种道德态度,他主张异 化,却并不要牺牲译文的通顺,译文的异化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文本选择和话语 策略的选择。判断一个译文是否是异化的,主要是看其是否偏离了本土的主流文学规 范,是否是对传统的挑战,即使采用通顺的、标准的本土方言进行翻译,但选择的文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Templ University.(美 国坦普尔大学)
2. 2007 年,他因翻译西班牙诗人法雷(Ernest Farrés)的
诗集《爱德华 · 霍普尔》而获得第一届罗伯特 · 法格尔翻译
奖(the Robert Fagles Translation Prize)
Lawrence Venu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