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着地质灾害滑坡的威胁。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地质灾害滑坡的治理工程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某省某市的山区地带,该地区地势陡峭,地质条件复杂,滑坡频发。

针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滑坡问题,制定了一套滑坡治理工程方案,以解决该地区的滑坡问题,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项目要求1. 制定完善的滑坡治理工程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 保证治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尽快消除地质灾害滑坡的隐患;3. 减少地质灾害滑坡对当地居民和土地资源的影响,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治理工程方案1. 前期调查对该地区进行细致的地质勘察和滑坡灾害调查,了解地质灾害滑坡的发生原因和规模,为后续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 方案设计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制定滑坡治理工程的方案设计。

方案中包括治理工程的具体内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

3. 工程施工对滑坡灾害隐患区进行工程施工,包括土石方开挖、排水排浆、支护加固等,消除滑坡隐患。

4. 工程监测在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期间,要进行滑坡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5. 工程验收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工程验收,确保治理工程的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六、项目效益1.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滑坡治理工程,能够有效消除地质灾害滑坡的隐患,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能够降低地质灾害滑坡的影响,有利于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3. 提升地区民生水平通过滑坡治理工程,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民生水平。

七、项目总结地质灾害滑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治理。

本项目制定的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方案,旨在通过前期调查、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测和工程验收等环节,全面解决地质灾害滑坡问题,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治理山体滑坡施工方案

治理山体滑坡施工方案

治理山体滑坡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项目旨在针对特定山体的滑坡隐患进行治理,确保山体稳定,保障周边居民及交通设施的安全。

工程地点位于XX省XX市,山体滑坡范围已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确定。

治理目标是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手段,有效遏制山体滑坡的发展,恢复山体稳定性。

二、滑坡分析与评估通过对滑坡区域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滑坡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

结合现场勘察数据和历史滑坡记录,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三、治理原则与技术路线治理原则包括确保施工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工程对山体自然状态的干扰等。

技术路线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排水、加固、监测等多种手段。

四、排水与截流措施根据滑坡区域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建设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等,以有效排除山体表面的雨水和地下水,降低滑坡发生的风险。

五、加固与支撑工程针对滑坡体的不同部位和滑动面的特点,采用抗滑桩、锚杆、预应力锚索等加固措施,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同时,采用喷射混凝土、挂网喷浆等技术手段,对山体表面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水土流失。

六、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包括位移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实时监测山体的变形和应力状态。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预警滑坡风险,为应急抢险提供决策支持。

七、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施工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防尘降噪、水土保持等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八、施工组织与管理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施工计划的制定、现场管理、质量安全监控等工作。

加强施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同时,建立项目进度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程进展情况。

通过本次山体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旨在有效遏制山体滑坡的发展,恢复山体稳定性,保障周边居民及交通设施的安全。

山体滑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山体滑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山体滑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山体滑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制定一份有效的山体滑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一、工程概述本设计方案旨在针对某一特定山体滑坡区域进行工程施工。

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山体滑坡的风险较大,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工程设计和规划。

我们将遵循“科学、安全、环保”的原则,通过精心设计和严谨施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山体滑坡的有效治理。

二、工程目标本工程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山体滑坡的风险,提高该区域的地质稳定性,同时保障施工期间的安全。

我们还将致力于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三、工程设计1、地质勘察:我们需要对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山体的结构、地质构造、土壤类型和地下水情况等信息。

这将有助于我们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方案。

2、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我们将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加固方法、设计排水系统以防止地下水对山体的影响,以及采取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

3、施工流程设计:我们将按照“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流程进行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四、工程施工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组织、设备调试、材料采购等。

2、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我们将密切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施工监测:在施工期间,我们将对山体滑坡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后期维护:工程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确保山体滑坡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我们还将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工作,以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五、总结本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山体滑坡工程施工方案。

我们将以科学、安全、环保的原则为基础,通过深入的地质勘察、精心设计和严谨施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山体滑坡的有效治理。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

滑坡整治工程中文摘要滑坡是指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由于破坏力学平衡的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的影响,山坡上的不稳定土(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内部某一软弱面作整体的,缓慢的,间歇性的滑动的变形现象。

它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常中断交通、摧毁厂矿、阻塞河道、掩埋村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同时,它又是一种工程地质灾害,其发生和发展既受制于地质条件和自然力的作用,也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

本文以位于甘肃省河口地区原兰青铁路DK+138处左边山坡的滑坡为例,主要对滑坡的整治工程进行了研究及支挡建筑物的设计,具体进行了以下工作:(1)介绍我国滑坡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滑坡发生的时间特征。

(2)通过对滑坡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滑坡整治原则与措施。

(3)以甘肃省河口地区原兰青铁路DK+138处左侧山坡的滑坡为例进行滑坡支挡工程重力式挡土墙和抗滑桩设计。

(4)详细说明挡土墙和抗滑桩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滑坡;滑坡推力;抗滑挡土墙;抗滑桩Landslide-treating engineeringAbstractLandslide is a certain terrain conditions, due to destruction of mechanical balance of various natural or man-made factors, on the hillside, unstable soil (rock)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along the hillside in a weak surface interior as a whole, slow, intermittent sliding deformation phenomenon.It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natural calamities, often interrupting traffic, destroy factories and mines, blocking the river, burying villages and towns,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huge losses.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kin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and its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by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natural forces, but also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influence.In this paper, Gan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estuary area of the original Lanqing railway DK+138 left slope landslide as an example, mainly on the landslide renovation project was studied and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design, specifically for the following work:(1)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 and landslide occurrence time feature in our country .(2) Through to the landslid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tailed analysis further elaborates th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of the landslide treatment.(3) To Gansu province river original Lanqing railway DK+138 left slope landslide Landslide retaining engineering gravity retaining wall and anti-slide pile design.(4)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retaining wall and anti-slide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landslide;landslide thrust;retaining wall;anti-slide pile;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我国滑坡分布的时空特征 (1)一、我国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 (1)二、我国滑坡的时间分布特征 (2)第二节滑坡的灾害性及防治意义 (3)一、滑坡的灾害性 (3)二、防止滑坡的意义 (4)第二章滑坡及其防治 (5)第一节滑坡 (5)一、基本概念 (5)二、滑坡发生和发展的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5)三、滑坡的分类 (6)四、滑坡的发展过程 (7)第二节滑坡的预防及防治 (7)一、滑坡的预防 (7)二、滑坡的防治原则 (8)三、滑坡的防治措施 (8)第三章滑坡的整治工程设计 (10)第一节工点资料 (10)第二节抗滑挡土墙的设计 (11)一、抗滑挡土墙设计的一般规定 (11)二、挡土墙的设计 (13)三、墙面尺寸检算 (17)第三节抗滑桩的设计 (19)一、抗滑桩 (19)二、抗滑桩设计的一般规定 (20)三、抗滑桩的设计 (21)四、强度校核 (27)第四章挡土墙和抗滑桩的施工 (29)第一节挡土墙的施工 (29)一、基坑及挖基 (29)二、材料 (29)三、砌筑 (31)四、勾缝 (32)第二节抗滑桩的施工 (32)第三节挡土墙与抗滑桩的比较 (33)结论 (34)致谢 (35)参考文献 (36)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我国滑坡分布的时空特征一、我国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一)我国滑坡地域分布概况我国是世界上发生滑坡较多的国家之一,但在国土上的分布却极不均衡。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项目负责:设计:审核:总工程师:总经理: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

坡前商铺以外为约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

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坡脚),原自然坡度<°。

坡下人工开挖(约~)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

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松散土类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和残积层()。

自上而下为:()坡积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

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

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滑体中、前部稍薄。

()残积层()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

该层层厚约~。

、硬质岩类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产状°∠°。

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全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

层面标高约~,厚度约~。

()强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层面标高约~,厚度约~。

()中风化岩高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一滑坡体概况1、自然概况***滑坡为古滑坡,位于长江北岸原***镇、***及***之间的南麓斜坡上。

滑坡区是新城建设规划中县财政局(正建)、县师范附属小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建成)以及数十栋移民住宅楼(建成)所在地,***至奉节及老***城的***大道(正建)在其后缘通过。

由于当地降雨量大,地面排水不畅,大气降水、滑坡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滑坡体内,加上古滑体上人为活动频繁、单位办公大楼、移民住宅楼的建设,以及各种挡墙基础的开挖,特别是滑坡前缘的切脚开挖,使座落在古滑坡体上的部分房屋、排水沟、地面有拉裂变形现象,出现人工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属局部蠕动变形,目前整个滑坡仍处于稳定状态。

在新城的建设中,双江八组产生了大面积复活体,坡面产生大量张拉裂缝,引起楼房基础开裂,需要及时治理,如复活体继续发展下去,将引起古滑坡的复活,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镇规划和建设,不论对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滑坡(A区)位于长江与小江所夹的东侧三角区的河谷斜坡上,该滑坡的西边界从天宫包垭口东开始,向东至石鞘湾村西侧,东西长约820m.西部前缘切出公路南侧(高程为201m),东部前缘在公路北侧的陡崖上(高程为237m),东侧后缘在谭家梁下的基岩陡崖下(高程为276m),南北宽100~350m不等,面积约2×104m2。

滑体厚度2~30m 不等,总体积约110万m3,为大型堆积顺层滑坡,平面形态略呈圈椅状。

受岩性和施工影响,古滑坡上产生了方向、成因、地质环境不同的三个滑体。

(1)双江六组滑坡,位于滑坡西部,该滑坡已由新城建设委员会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站,进行了滑坡的勘察。

***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已做了整治处理设计,其方案是墙背锚索抗滑桩支挡,目前大部分工程已施工完成。

勘察期间,未发现已整治过的边坡及上方山坡有变形的迹象。

(2)双江八组复活体,位于古滑坡的中西部,是由人为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其前缘至公路北侧,高程206m,后缘在移民楼37号及38号后约10m处,高程约231m,具典型的圈椅状地貌,东侧以移民房为界,西侧以正建的武装部西侧为界。

陡坡滑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陡坡滑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陡坡滑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陡坡滑坡治理施工的组织设计进行说明。

陡坡滑坡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合理的组织和设计,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

2. 组织设计陡坡滑坡治理施工需要一个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相关的施工计划。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组织设计方案:2.1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陡坡滑坡治理工程的组织和管理。

他/她应具备相关工程管理经验,并负责制定整体的施工计划和目标。

2.2 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是陡坡滑坡治理施工中的关键角色,负责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和方法。

他/她应具备相关的工程技术和设计能力,并负责指导施工人员的工作。

2.3 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是实际执行陡坡滑坡治理施工的关键人员。

他们应具备相关的工程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按照计划进行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2.4 供应商和合作单位陡坡滑坡治理施工中需要合作的供应商和合作单位,包括原材料供应商、设备租赁公司等。

他们应按照合同规定提供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与项目组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2.5 安全和质量控制在陡坡滑坡治理施工中,安全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项目组应设立专门的安全和质量控制人员,负责监督和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工人安全。

3. 施工计划陡坡滑坡治理施工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3.1 工期工期是指整个施工过程需要的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应根据工程量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工期安排。

3.2 施工顺序施工顺序是指各个施工阶段的先后顺序。

根据具体的治理方式和工程要求,技术负责人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并确保各个施工阶段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3.3 资源需求施工过程中需要各种资源,包括人力、材料、设备等。

项目组应准确估计资源需求,并提前做好资源准备和调配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4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2、干砌片石护坡
2006)
•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要求》 (2004.12)
• 《公路设计手册—路基》 等其它国家现有规范。
2021/5/27
6
防治工程分级
• 同样是一个滑坡,其危害对象可能是城镇居民、工矿企 业、道路桥梁,不同的危害对象可能造成不同的经济损 失,则对该滑坡的防治力度的要求就不同。因此可通过 分级予以定位,最后体现在不同的安全系数,或不通过 分级直接在安全系数的取值来反映。
13
滑坡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 1 对包括勘察资料在内的一切与滑坡有关的背 景资料、历史资料、监测数据图纸等资料进行 分析总结,既要尽可能利用到前期成果又不可 轻信。以上偏失的数据和分析意见,要有通过 自己的深入分析,总结出更深刻的属于自己的 认识。
• 2 工程的可行性 • 3 工程的先进性
2021/5/27
宜陡于1:2~1:3。 ─ 顶宽:不应小于所用最小石块尺寸的2倍(2D)。 3)断面形式 -岸坡和已有路基边坡
(断面形式见下页)
施工注意事项:
-为了使抛石堆有一定的密度,宜用不小于计算D尺寸的 大小不同的石块掺杂抛投。
-除防洪抢险外,一般应于枯水季节施工。
2021/5/27
26
2021/5/27
27
区也可用预制混凝土块作为抛投材料。 结构 1)抛石的尺寸:保持石堆的稳定为前提 --抛石堆顶上石块的稳定计算
实验表明,这种情况下石块的稳定受滑动控制。因此,可 建立水流冲击力与石块摩擦力的平衡方程,得到:
D
V2
f • 2g rs r0
Ks
r0
2021/5/27
25
2)抛石堆的坡度和顶宽: ─ 水下边坡不宜陡于1:1.5,当水较深,水流较大时,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一滑坡体概况1、自然概况***滑坡为古滑坡,位于长江北岸原***镇、***及***之间的南麓斜坡上。

滑坡区是新城建设规划中县财政局(正建)、县师范附属小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建成)以及数十栋移民住宅楼(建成)所在地,***至奉节及老***城的***大道(正建)在其后缘通过。

由于当地降雨量大,地面排水不畅,大气降水、滑坡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滑坡体内,加上古滑体上人为活动频繁、单位办公大楼、移民住宅楼的建设,以及各种挡墙基础的开挖,特别是滑坡前缘的切脚开挖,使座落在古滑坡体上的部分房屋、排水沟、地面有拉裂变形现象,出现人工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属局部蠕动变形,目前整个滑坡仍处于稳定状态。

在新城的建设中,双江八组产生了大面积复活体,坡面产生大量张拉裂缝,引起楼房基础开裂,需要及时治理,如复活体继续发展下去,将引起古滑坡的复活,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镇规划和建设,不论对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滑坡(A区)位于长江与小江所夹的东侧三角区的河谷斜坡上,该滑坡的西边界从天宫包垭口东开始,向东至石鞘湾村西侧,东西长约820m.西部前缘切出公路南侧(高程为201m),东部前缘在公路北侧的陡崖上(高程为237m),东侧后缘在谭家梁下的基岩陡崖下(高程为276m),南北宽100~350m不等,面积约2×104m2。

滑体厚度2~30m 不等,总体积约110万m3,为大型堆积顺层滑坡,平面形态略呈圈椅状。

受岩性和施工影响,古滑坡上产生了方向、成因、地质环境不同的三个滑体。

(1)双江六组滑坡,位于滑坡西部,该滑坡已由新城建设委员会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站,进行了滑坡的勘察。

***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已做了整治处理设计,其方案是墙背锚索抗滑桩支挡,目前大部分工程已施工完成。

勘察期间,未发现已整治过的边坡及上方山坡有变形的迹象。

(2)双江八组复活体,位于古滑坡的中西部,是由人为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其前缘至公路北侧,高程206m,后缘在移民楼37号及38号后约10m处,高程约231m,具典型的圈椅状地貌,东侧以移民房为界,西侧以正建的武装部西侧为界。

复活体东西宽130m,南北长180m,厚度3~12m不等,复活体体积约15.3万m3。

目前在滑坡体上有二栋已被拉裂的七层楼房和被毁坏的居民平房。

(3)附属小学滑坡,位于滑坡东区,西起农行双江营业部、东至财政局迁建区东侧,东西长约560m,南起兴旺路、北至谭家梁陡崖下,南北长160~350m,滑体厚20~30m 不等,目前财政局、师范附小、油脂公司等单位正在该处进行紧张的迁建工作,滑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2、工程地质概况***滑坡(A区)区内分布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层和侏罗系中统沉积岩层。

(1)第四系松散层本区分布的第四系地层主要是滑坡堆积、坡积和残积的粘性土及碎石类土。

粘性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分布厚度不均,一般山坡平缓处厚度可达5~8m,稍陡的山坡分布厚度一般不大于1m,褐灰色及土黄色,质地不均一,粘性较好(属泥岩风化而成),一般均含有粒径大小不等的砂岩碎石、角砾,土石比为7:3,可塑~软塑,致密性差。

碎石类土:由于山坡物理风化的因素,此地碎石类土多为坡积及滑坡堆积成因的块石土、碎石土。

平面上多分布在滑坡东部及西部双江六组滑坡处,在复活体局部地方也有分布,其厚度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3~30m不等。

块石土、碎石土不稳定,有时变为一层。

其岩性特征为:堆积时代久远的为土黄色,碎石基本呈全风化状态,土石比为4:6。

坡积时代较新的为褐红色,碎石及块石呈强风化状态,其间由泥质砂岩和泥岩风化碎屑充填,土石比一般为3:7~2:8。

稍湿至潮湿,致密性差。

(2)侏罗系沉积层滑坡区出露地层是侏罗系中统内陆浅水湖相碎屑沉积层。

该地层有三个岩性阶段,上段以砂岩为主,泥岩次之;中段以泥岩为主夹砂岩;下段则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并以泥岩为主。

根据现场调查及钻孔揭示,滑坡区属上段地层,是一套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厚层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夹厚层紫红色泥质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的地层。

泥岩中普遍含钙质及钙质结核,砂岩具斜交层理和交错层理,在横向上有增厚或尖灭现象。

在颜色上从灰白、青灰、灰绿至褐红再至紫红的渐变规律。

该区岩层产状一般是N7°~23°E/5°~10°N,岩层平缓。

具体岩性特征:砂岩物理特征:灰白至青灰色、灰绿色,矿物以长石和石英为主,暗色岩屑次之,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

褐红及紫红色泥质砂岩,则以长石为主,岩浆岩屑和粘土次之,钙、泥质胶结,细、粉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遇水易风化,风化层厚度一般1~5m。

岩屑以硅质岩为主,岩浆岩及粘土岩次之,副矿物以绿帘石、石榴籽石、磷灰石为主,钛铁矿、磁铁矿、电气石、锆石次之。

泥岩物理特征:紫红色为粉砂质泥岩,粘粒含量为主,粉粒岩屑次之,泥质胶结为主,往往在胶结物中有水云母、绿泥质及少量石膏。

普遍含有钙质结核。

棕红色泥岩为纯粹粘土岩,5~10cm薄层状构造,含有水云母、石膏、高岭土等矿物。

风化层厚度3~6m。

砂岩力学特征:因砂岩胶结成分的不同,引起颜色不同,其力学特征也有较大差异。

灰白色及青灰色长石、长石石英砂岩回弹系数为24~30,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 C=31.9MPa,软化系数0.72;灰绿色及褐红色泥质砂岩回弹系数为12~20,R C=9.23MPa,软化系数0.47;且前者耐磨性好,硬度高,是当地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当地建筑物的主要持力层。

泥岩力学特征:紫红色泥质砂岩,其回弹系数均小于12,遇水、见光晒,易风化。

本地区一般在桩基础中都不用其作为桩基持力层,棕红色泥岩,由于含有大量膨胀性矿物,易风化,遇水易膨胀崩解。

3、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两种。

(1)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滑坡区内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坡积的松散层中。

由于滑坡区东部在地形上高于西部,相对而言形成东部贫水、中西部富水的不均匀分布状态;在滑坡区南北方向上,前缘比后缘略富水。

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来源有三:一是大气降水,二是基岩裂隙水,三是生活废水。

(2)基岩裂隙水:滑体下伏基岩为砂岩和泥岩,砂岩为透水层,泥岩为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其补给来源有二,一是大气降水,二是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排泄方式一般是沿着下伏泥岩接触面向岩土接触处排至第四系松散层中或沿着裂隙排向长江。

滑坡东部地区水位埋深5.0~27.10m,地下水位线不连续。

西部地区水位埋深2.0~10.0m不等。

复活体地下水的涌水量为:5.47~7.71m3/d,渗透系数为:0.5m/d。

根据挖探和钻孔揭示,虽然在基岩面上土体往往比其上部土体含水量高,但在局部地方仍呈不连续,这与大气降水有很大关系。

一但连续下雨基岩面上就会形成连续的水位线,降低基岩面及其以上土体的抗剪强度,为其滑移变形创造条件。

区内地下水呈弱碱性,PH值一般为7.84~8.02,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4、气象该滑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雨量集中在5~9月份,且多发暴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121.2mm,年最大降水量为1752.6mm(1963年)、日最大降水量为191.5mm(1981年7月17日),连续一次最大降水量为292.1mm(1963年8月15~23日),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68.8mm,年最大蒸发量为1573.6mm(1999年),多年平均风速0.7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 。

5、地震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二滑坡稳定性检算及结论在对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地调查,运用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和SARMA法,选择Ⅺ-Ⅺ'断面进行了计算模型设计、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和稳定性系数计算;选择Ⅳ-Ⅳ'进行了BISHOP法稳定性计算,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变形体和老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复活体在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数为1.05~1.14,处于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其稳定系数为0.845~0.93,处于不稳定状态。

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数为1.224~1.88,处于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其稳定系数为1.02~1.64,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这和现场的调查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

根据对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和稳定性检算得出如下结论:(1)在滑坡堆积体自重应力状态下,由于新城区建设的开挖和地下水的作用,引起边坡堆积体内应力状态的调整,在滑坡体上部形成以水平为主拉应力区,局部地段有垂直拉应力区,水平拉应力区主要分布于滑坡体上部和滑坡后缘处,其深度平均为4~6m,由于水平拉应力区的存在,有利于形成平行坡面的张裂面发生,剪切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坡脚,剪切应力集中,易于形成剪切破坏面。

但计算分析表明剪切应力集中区较小,应力分析表明,本滑坡表现为滑体塑流-后缘拉裂-前缘挤压剪切型发展模式。

(2)变形分析表明,由于新城区建设开挖和水的作用,使得滑坡岩体变形场发生较大调整,在坡面附近形成拉张变形场,无论水平位移还是垂直位移,其量值和变化率急剧增大,破坏了坡面的稳定性。

(3)SARMA法计算分析表明,Ⅺ-Ⅺ'断面A模型在三种排水情况下,目前边坡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5,考虑30%的安全系数,边坡也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如果其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坡脚的开挖,将大大降低其稳定状态;B模型在三种排水情况下,稳定性系数均小于1.05,目前已经处于临界状态,应及时采取治理工程。

(4)BISHOP法计算分析表明,Ⅳ-Ⅳ'断面代表的滑坡体,饱和状态下(雨季),不论A模型(代表老滑坡体)还是B模型(代表变形体),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天然状态下,A 模型表现稳定,接近临界状态,B模型处于临界状态。

由此可见,Ⅳ-Ⅳ断面所代表的滑坡体是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治理。

(5)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分析表明,复活体在天然状态下接近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

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无论是采用SARMA法、BISHOP法还是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分析,在天然状态下,复活体处于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目前该处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若施工不当、排水不畅,可能会引起滑坡体的局部失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